海淀区流动青年调研报告

时间:2024.4.27

海淀区流动青年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了解海淀区流动青年群体的动态和需求,进一步开展流动青年帮扶试点工作,海淀区在辖区内流动青年较为集中的上地街道东馨园社区和四季青镇普安店村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海淀区流动青年总体状况

本次调研共调查流动青年4540名,调研内容包括流动青年性别、年龄等基本特征,也包括流动青年工作、就业以及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海淀区流动青年在人口构成上主要有以下特点:年龄分布上,主要以80、90后为主;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大大多于女性,性别失调严重;在民族构成上,汉族占据了流动青年人口的绝大多数。另外,这些流动青年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绝大多数青年也都找到了工作,只是从收入水平来说,还处在偏低的位置,居住状况也不容乐观。最后,在组织归属方面,海淀区的流动青年主要以群众为主,党员、团员所占的比重偏低。

(一)年龄分布集中,性别比例失衡

海淀区流动青年年龄上较集中,以80、90后为主。80后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为63.3%,90后占总人数的比重为18.3%。因此,出生于19xx年以后的人数所占比重为81.6%,在海淀区流动青年中占据了绝大多数。海淀区流动青年在性别方面,男多于女,男性所占的比重为58%,女性为42%。以女性100为基数

男女性别比约为148:100。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的男女性别比为118:100。可见,海淀区流动青年人口中男女性别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性别比例失调严重。

(二)学历层次较高,专科以上比例占三分之二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海淀区流动青年在学历上呈现学历水平高的特点。流动青年中,大专学历者所占比重为37.8%,本科学历者所占比重为27.5%,研究生和博士两者合起来所占比重为1.8%。学历在大专到博士这个范围内的人数在总

人数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7.5%。对比北京市流动人口学历普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80后”只有大约9%的比重,海淀区流动青年在文化程度上处于较高的水平。

(三)就业行业集中,理工科特点突出

从就业上看,海淀区89.7%的流动青年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少数流动青年处在待业状态。如下图所示,在就业青年中,从事IT行业的比重为34.6%,从事

销售行业的为15.1%,从事零售服务业的有10.8%,另有8.3%的人进行自主创业,还有20.9%的人从事其他行业,比如教师、自由职业、导游、餐饮服务、商务、教育培训、医疗、通信等。待业流动青年在所有流动青年中所占比重仅为10.7%。

海淀区处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流动青年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从事IT行业,具有理工科背景。

(四)收入水平偏低,1000-3000元/月为主

在海淀区的流动青年中,有70%的青年收入水平在1000—3000元这个区间内。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0》公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58140元推算,20xx年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水平应为4845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海淀区绝大部分流动青年的月工资水平低于北京市的平均值。从下图可看出,海淀区流动青年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数比重为13.5%,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人数比重为25.5%,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人数比重为32%。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人数比重为20%,月收入在5000-7000元的人

数比重为6%,月收入在7000-10000元的人数比重为2%,月收入在一万以上的人数比重为1%。

(五)居住面积狭窄,居住状况较差

在本次调查中,海淀区流动青年个人居住空间面积小于15平米的人数在被调查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为58.2%。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0》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北京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1.61平方米,可见在海淀区

的流动青年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面积低于北京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平均水平,大部分流动青年的平均居住面积较为狭窄,居住状况较差。具体来看,居住的个人空间面积小于7平米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6%,个人空间面积处于7—15平米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7.7%,个人面积空间在15平米以上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3%,而拥有独立居室的仅占11.4%。

(六)群众人数居多,民族分布多样。

从政治面貌上看,海淀区流动青年主要以群众为主,党员、团员的比重相对较低,分别为7%、30.3%,合计为37%。

海淀区流动青年民族分布上以汉族人口为主,其比重为95.1%,其次是满族,其比重为

2.1%。其他少数民族众多,但人口所占比例不高。

二、海淀区流动青年面临的问题

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海淀区流动青年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这些青年工资水平偏低,居住状况较差,生活品质较低,他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普遍较低,生活压力较大;第二,由于户籍制度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居住和就业方面的社会保障,社会融入程度比较低;第三,大部分流动青年为普通群众,没有组织归属,思想上没有依靠,

并缺乏社会支持;第四,这些青年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是在职业类型上比较单一;第五,大部分青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第六,这些青年到北京后依然在流动,工作缺乏稳定性。

(一)生活压力大,生活品质较低

流动青年在城市的生活压力与生活品质问题一直都是引人关注的问题之。在接受调查的流动青年中,主观上对自己目前生活感到满意的人数比例仅为20.9%。其次,“在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有41.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住房问题”,而与住房问题相应的则是有58.2%的人生活在不足15平米的狭小空间内。

最后,“在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就业和薪水的选

项,其中28.7%的人选择就业,21.8%的人选择加薪升职。在“你最关注的问题”上,选择生活品质的人数比重为35.2%,选择就业的人数比重为27%,选择物价水平的人数比重为23.6%。综上得知多数青年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项目上,海淀区流动青年在生活方面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生活品质也有待改善。

(二)职业类型单一,缺乏职业规划

虽然海淀区流动青年学历层次在整体上比较高,大专到博士这个范围内的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为67.2%。但是,与其较高的学历水平相对应的却是比较单一的职业类型。就海淀区流动青年职业类型看,主要集中在IT业(34.6%)、销售业(15.1%)以及零售服务业(10.8%)。这三类职业在被调查的职业类型中的比重达到60.5%,因此,海淀区流动青年在职业上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因素。在接受调查的流动青年中,69.7%的人表示自己来北京的原因是就业和创业,57.3%的人表示北京吸引自己留下的原因是“发

展前景”。但是,虽然这些流动青年工作、居住在北京,但对于自己在北京的未来计划模糊。调查结果显示,有49.3%的流动青年说不准自己是否会留在北京长期发展。另外,在“您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一题中,选择就业岗位的人数比重为31.5%,选择就业指导的人数比重为29.4%,选择创业帮扶的人数比重为34.7%,这三项所占比重为95.6%。可见,多数流动青年比较关心与自己就业或创业相关的帮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自己的职业缺乏规划,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帮助。

(三)社会支持不足,缺乏组织归属

社会支持是影响人心理健康,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就流动青年的来京原因,工作居所变动和政治面貌三个方面分析发现,对流动青年社会支持不足。分析流动青年来京原因,毕业于北京以及投靠亲友的比例分别为15.9%和4%。而单纯为就业和创业的来京原因比重分别为57.4%和12.3%,说明大部分流动青年没有较好的社会支持。

此外,流动青年的居所和工作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这也降低了他们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网络的可能性。本次调查显示,“在北京居住1年以下”人数比重为22%,“在北京居住1—3年”人数比重为35.8%,“在北京居住3—6年”的人数比重为24.7%,“在北京居住6年”的人数比重为17.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北京居住3年及3年以下的人口比重共为58%,大多数流动青年在北京居住的时间并不长。

最后,海淀区流动青年在政治面貌为党员、团员的比重为37%,其他63%的属于一般群众的流动青年,因此缺少组织归属和思想依靠。

三、海淀区流动青年的需求分析

从海淀区流动青年面临的问题来看,他们有着多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身心健康、社交娱乐、社会融入、组织归属、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一)身心健康需求

对于青年人而言,需要面对很多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交际圈小、社会支持网窄,容易产生生活压力,会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其次,他们在工资收入上并不高,但日常开销比重较大,因此会产生经济压力。最后,在工作中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工作岗位上的各种压力。因此,应该为他们做好各种排解压力的工作,从而保证其身心健康。

(二)社交娱乐需求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文体活动上,海淀区流动青年的兴趣范围比较广泛,有乒乓球、羽毛球、桌球、跳舞、唱歌等,且分布相对分散。社交娱乐对于这部分流动青年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们可以缓解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愉悦身心;其次,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际圈,满足交友需要,有助于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网。

(三)社会融入与组织归属需求

社会融入也称社会融合。“社会融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经济、社会关系、公共权益、政治、文化、心理等多方面。但海淀区流动青年从异地流入海淀区后面临着陌生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且在人际交流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仅仅依靠流动青年自身的话是很难融入到新环境中的。所以应该根据流动青年的特征建立一个平台,逐步引导流动青年融入到其生活的环境中,努力使其对生活的环境产生归属感。

海淀区流动青年中大部分为群众,党团员占了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部分青年群众不能找到自己的组织归属,在思想上没有依靠。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在组织归属和思想依靠方面的强烈需求。

(四)职业发展需求

北京良好的就业环境成为吸引大量青年进入北京就业的主要因素。流动青年从异地流入海淀区求职、就业,虽然他们都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青年,但是当他们进入新环境时,他们原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都会随着发生改变。这时他们在新环境中就业时很难从自己的社会支持网得到帮助。由于职业环境的改变相对不利,因此他们急需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上得到外在的帮助。

四、海淀区流动青年帮扶措施建议

在对流动青年进行帮扶方面,提出四要原则,一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依靠流管部门、共青团搭建的青年汇平台,各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的发挥作用;二要建设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加强对流动青年的服务管理;三要做好流动青年信息的动态掌握,及时掌握流动青年思想情况,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要关注流动青年的现实需求,开展卓有实效的帮扶工作,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理想与现实的有效对接,最终达到流动青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融入社区、服务社会的目的。

(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流动青年面临的问题,种类繁多,性质复杂,耗时较长,因而需要各部门合作,整合服务来对流动青年进行帮扶。

一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为做好这项工作,海淀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加强生活困难青年流动人口帮扶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由区委常委、副区长高祥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彦来、副区长臧桂武担任组长,29个相关委办局及街道乡镇为成员单位,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建设“阵地+网络”的工作平台,采用“前台+后台”的工作模式,配备“专职+兼职”的工作力量。街道层面,明确了属地党委要有主管领导联系青年汇的试点工作,在场地、资源、人员方面给予保障。社区层面,要指派熟悉社区情况特别是流动青年情况的骨干人员担任青年汇总干事。从目前情况看,当前机制尚不

足以推动对流动青年开展深入,持续,有效的帮扶工作,表现为层级分工还需明确,部门配合需要具体。为了具体体现“前台+后台”模式的优势,建议由区流管办、团区委牵头,将流动青年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模块化划分,项目化管理,明确协调各单位在支持海淀核心区建设,服务流动青年中的角色。

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总干事由党的支部书记担任,可以确保社区青年汇发展方向,保证社区资源调动。具体负责的副总干事由大学生村官或者专职志愿者担任,也可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任。为了配合建设海淀核心区,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建议经海淀区委、区政府牵头,协调社会办、民政等相关部门,通过招聘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方式,招聘具有青年方面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担任每个具体的社区青年汇的副总干事,承担青年汇日常管理,服务协调具体工作。同时,积极发掘流动青年内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实现自我管理与服务。团区委、区流管办则对全区各个社区青年汇进行业务指导、项目发布、服务评估、跨部门服务管理协调等工作。

三是要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流动青年群体成为新形势下,党和政府需要深入其中,加强服务管理的群体。青年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形态和时代特征,为他们开展服务,需要进一步调研流动青年需求,也为开展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二)青年动态的实时掌控

海淀区为了服务流动青年,建立了信息收集的长效机制。日常工作结合座谈、走访、调研、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强流动青年群体信息收集,每周一、周日报送两次信息,重要问题形成情况专报。此外,为进一步做到青年动态的实时掌控,需要进一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及时搜集信息。要发挥流管部门优势,利用各种形式定期搜集流动青年的各类数据,同时对各个部门进行数据上的整合。社区青年汇和流管办、疾控中心等部门及时更新。

第二,加强信息的管理。为方便搜集流动青年信息,建议进一步结合专门网站,即时通讯工具,例如 QQ 、博客等工具,建立流动青年喜闻乐见并且高效的信息搜集系统。这项工作同样需要诸如信息办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支持。

第三,加强信息的共享。建立并更新海淀区流动青年数据库。便于各部门及时了解区内流动青年动态。

(三)现实需求的切实帮扶

流动青年具有多方面的现实需求,针对流动青年现实需求,应该整合辖区资源,协调关系,开展管理、帮扶工作。

第一,关注身心健康,倡导健康生活。建议由卫生系统牵头,结合计生系统,在社区内积极推行健康使者行动,利用社区内志愿者的力量收集流动青年身心健康相关信息,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专家进社区,及时解决流动青年的身心健康问题。

第二,提供专业指导,丰富娱乐生活。建议由文化委、体育局牵头,为青年们提供专业的活动指导,定期举办音乐舞蹈培训课,举办各种球类比赛,登山联谊等活动,既满足他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又能协助他们扩大他们交际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

第三,促进流动青年的社会融入。建立一些社区交流和娱乐平台,促进社区内流动青年的社会融入,逐步培养流动青年对社区的归属感。可以利用目前在年轻人当中广为流行的交流工具,比如QQ、飞信、微博等,利用这些网络为流动青年搭建一个可以沟通的平台。

(四)理想现实的有效对接

第一,加强就业规划的指导,提升流动青年生产力。建议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牵头,让流动青年了解更多就业信息,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可以收集广泛的就业信息,通过社区宣传等方式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流动青年。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建立一个以流动

青年为主体的信息沟通平台,并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就业信息宣传,求职及晋升技巧等方面培训,提升区内流动青年生产力和竞争力。

第二,给予青年创业培训的支持。海淀区具有很好的创业环境,要积极为流动青年开办创业青年夜校培训课程,邀请成功人士与青年们进行互动交流,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创业。建议由团区委牵头,依托每年举办的核心区青年创业大赛,积极整合资源,提升青年创业成功率,协助解决就业问题。

第三,加强关乎流动青年切身利益的政策宣传。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公检法司等部门积极配合,集合所在街道,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的公共宣传栏、社区的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宣传,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其次,在社区公共活动场所举办一些与政策宣讲有关的活动,并发动社区内流动青年积极参与。

第四,发挥党团组织、统一战线的积极作用。目前试点的两个青年汇都成立了流动团支部,在普安店青年汇还专门设立了统战干事,要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加强对流动青年的引导。同时,推动流动青年建立各种兴趣小组,联谊小组,提升流动青年的社会支持水平。


第二篇:青年思想教育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院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新世纪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给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团的性质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的工作的灵魂。团组织必须紧抓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这条主线,结合不同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有效地教育青年,正确地引导青年。今年院团总支根据我院青年思想状况展开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院青年职工思想现状

目前我院直属基层团支部6个,共青团员28人,35岁以下青年职工59人,是我院医疗卫生服务一线的一支重要队伍。近十年来,团员、青年的数量锐减,但令人可喜的是,近两年,相继分配了大学毕业生20人,给医院增添了新生力量,同时也给医院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发现,目前青年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多元文化背景带来的多元价值取向。青年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前几代青年有着显著的差异。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不循旧,不保守;他们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激情,敢于向权威挑战;有很强的求知欲,做事讲效率,有竞争意识;注重平等,讲求参与,有法律意识;热心社会活动,有公益意识,有较强的公民责任感等。青年的精神生活总体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趋势,主流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是有少部分青年呈现出迷茫状态,呈现信仰危机。青年参与、关心政治的态度趋于稳定。 党的基本理论已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同和了解。但是,有一部分青年的认同态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个人现实发展利益的考虑,他们关心政治的内容和方式较多地集中在与个人发展有关的方面,参加政治学习的热情没有参加技能学习的热情高。青年崇尚知识、追求成功,但青年的自我意识在加强,追求独立人格的完善,崇尚个性发展,渴望实现自身价值。青年对参加各类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保持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在加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方面的同时,迫切希望多掌握几门技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他们崇拜成功者,也渴望成为成功者,然而对成功的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崇尚物质的价值观逐渐在青年中形成,而对精神的需求呈下滑趋势。

     二、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

     1、坚持“以人为本”要与服务医院发展大局相一致。 青年思想工作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和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以发展卫生事业为己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不断为卫生事业及医院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要坚持科技兴院的战略,着眼于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为青年实现科技创新创造有利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把“建功”与“育人”统一起来,动员青年在医院经济建设实践中奋发成才、建功立业,成为行业的业务标兵、岗位能手,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坚持“以人为本”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 青年思想工作要求青年思想工作要教育引导青年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青年自觉适应卫生事业发展要求,发扬勇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用优秀的卫生文化和医学精神影响和感召青年;要坚持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青年,全面提高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时代新风,推动卫生事业的文明进步。

     3、坚持“以人为本”要在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上下功夫。 共青团是代表青年的群众组织,只有不断依靠和服务青年,始终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利益,反映青年群众的呼声,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组织才有生命力,而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团组织要积极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提供更多的机会,要围绕青年关心的事、满意的事、高兴的事多做文章,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竭尽全力解决青年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三、努力创新“以激励为主”的人性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机制 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青年思想工作机制,就是坚持一切从人出发,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卫生青年的工作积极性,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激励,就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感情激励、需要激励、竞争激励、机会激励、利益激励、典型激励等六个方面去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医院青年思想工作激励机制。

 1、感情激励 作为卫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仅仅依靠着一些物质手段激励青年,而不着眼于青年的感情生活,那是远远不够的。与青年进行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非常必要。要把青年当作“人”来关心,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以创造一个能使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舒适的工作环境。

2、需要激励。学习、成才是卫生青年主要需求,要想让卫生青年在工作中付出努力,做出贡献,就要多为他们考虑,想办法激励他们。围绕青年医务人员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多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做青年“学习的良师、工作的帮手、生活的挚友”。可以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为青年提供学习机会,通过向人事组织部门积极推荐,使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卫生管理人才得到选拔、使用;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难题,团组织也要及时掌握青年的动态,帮助青年做好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工作,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3、竞争激励 努力创造医院青年施展才华的机会与空间,让他们在一次次地自我挑战和激励中,在一次次你追我赶的热浪中,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收到的激励效应是:工作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更浓厚。医院呈现出一派生机,医院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机会激励 从事与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兴趣相符合的工作,是富有进取和创造性的知识人员非常重要的一种期望心理。这就要求卫生青年思想工作者协助管理者,在使用青年人才的各环节中,注意青年与岗位的匹配,通过建立青年人才库,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推荐青年优秀人才到重要岗位。根据大多青年高层次的需求,鼓励青年撰写论文,并支持与鼓励他们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进修培训学习、深造等;支持与鼓励青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医院青年的自身文化素养。

5、利益激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合适的方法,对青年进行有效的激励。如奖金、提升、表扬,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使青年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激发。

 6、典型激励 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和示范作用,是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力宣传“青年文明号”、“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等先进事迹,用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结合当前我院正在开展的向矿区“十佳”青年学习的活动,充分认识开展向“十佳”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开展向十佳学习的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同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自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推进我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青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青年群体是现代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创意和潜能的社会群体,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祖国医学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医院共青团组织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卫生青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更多相关推荐:
青年工作调研报告

共青团及青年工作调研报告集团公司团委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集团公司共青团及青年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共青团及青年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如下一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共青团工作总结一围绕引导青年开展青...

青年调研报告

“90后”青年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共青团引导和服务青年的能力,实现青年需求与团组织活动的对接。厂团委决定以问卷调研的形式,开展“90后”青年发展状况调研,准确把握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从而有针对的引…

公司青年员工思想状况分析调研报告

公司青年员工思想状况分析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卓有成效的改革这对广大团员青年的工作学习成长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青年思想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个人成长与...

青年思想调研报告

青年思想动态调研报告为了全面了解江西中医学院当前广大党团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更好的发展党委和共青团工作从二月份起江西中医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青年思想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总结一青年的行为一价值取向更趋务...

青年就业创业专题调研报告

青年就业创业专题调研报告政协委员孙**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

在新形势下青年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青年工作专题调研报告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加特别是地勘行业面临着业主投资降低市场萎缩行业竞争激烈财政资金投资转移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现实问题...

青年团员思想调研报告

某某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青年团员思想动态调研报告某某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青年团员思想动态调研报告根据校团委要求,为及时准确掌握我院青年团员思想团动态,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学生、建设和谐…

关于当代青年的婚恋观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青年的婚恋观调查报告信息工程学院20xx级软件102班梁子敬刘沧生柯蓉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对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婚恋观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婚恋观早已不...

青少年群体消费习惯调研报告

青少年时尚消费现象调查报告沈杰引言就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在于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消费观念仍然具...

促进企业团员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

促进企业团员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当前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影响团员青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准确把握青年的思想状况学习需求反映广大青工对公司改革发展和团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响应公司团...

胜利油田青年成长成才状况分析调研报告-吴付华

胜利油田青年成长成才状况分析调研报告前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力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逐步完善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问题成为胜利油田局团委的核心工作内容胜利油田局团委把青年员工队伍建设...

邯运集团青年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邯运集团青年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集团公司党工部贾鹏为准确把握集团公司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更好的做好青年工作笔者对邯运集团的青年员工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团章规定28周岁以下为青年人力资源管理又通常将35岁以下界定为青...

青年调研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