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方 …

时间:2024.4.20

厦门市全民科学素质

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xx年)

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xx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总体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厦门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方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持,为实施“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战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五个厦门”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基本方针

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基本方针。 ——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局面。

——动员全民参与,在全市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 2 -

会建设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以未成年人、农民、社区居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人群为重点,带动和辐射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普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稳定专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发展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扩大科普创作队伍,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家与群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多层面的科普工作队伍。

——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以科技馆、站、栏为主要内容的科普阵地、科普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创新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新机制,形成多层次的公共科普服务平台。

——《科学素质纲要》组织领导和评估督查体系更加健全。党政领导更加重视、部门配合更加得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估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三、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任务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实践锻炼能力,促使其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科学教育、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教育质量。

——创新与改革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 - 3 -

讨论式、参与式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各学科教育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科普活动。

2、措施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实施科学教育

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丰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高中教育。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推进科学课程建设和实施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普及低碳环保、心理生理健康、应急安全避险、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知识。

——广泛开展系列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

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节、应急科技知识进校园、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趣味科学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和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建设

- 4 -

开发和集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加大高中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提高自身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使他们成为未来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村科普的生力军。

——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

拓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开放全市科技类博物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高新企业等科学教育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未成年人开放。争取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年均免费接待未成年人团组人数达9万人次,真正把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科技教育等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争取到20xx年建成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达25个,使其成为周边中小学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基地, 寒暑假及周末社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任务

全面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围绕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树立科学文明的新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信心和能力,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

——树立现代农业的意识,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掌握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等技术,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发展新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乡村科普活动,全市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能够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

- 5 -

——提高农民掌握运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力争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或职业技能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转移就业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

2、措施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科学素质教育活动,每年对村以上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青年党员进行轮训。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对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大力发展和培育农村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示范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成果。在“十二五”期间争取每年有3-4个科普惠农项目列入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表彰和经费资助。在实现村级“站、栏、员”(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创建农村科普服务站20个。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村科普活动

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实用技术进村入户、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普宣传员、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培育农村新型科技服务组织

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函大建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跟踪服务。

(三)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 6 -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着力提高城镇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努力提高城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

——宣传科学发展观,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低碳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就业需求,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围绕城镇化进程、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移的需要,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居民学习科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措施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强社区科普工作

启动“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试点工作,实现社区“科普工作的规范化、科普活动组织的常态化和社区内外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化”的目标要求。力争到20xx年全市有20个社区达到“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指标要求。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科普超市进社区、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学校、文明学校、市民学校,经常组织开展以卫生、健康、计生、环保、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主题的科技咨询、科普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 - 7 -

多样的科普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

继续组织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楼院、科普家庭活动,建设社区科普活动室。到20xx年,全市80%的社区建有1个科普活动室,全市70%以上的社区达到科普示范社区标准。

——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建立一支依托各级学会服务于社区的科普专家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加强社区科普学校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优化整合各类科普教育资源

进一步推动科普场馆和设施建设,争取到20xx年建成市、区级科技馆4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达70个,每个社区建成1个以上高标准科普画廊(宣传栏),建设社区科普大学30个。组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学工作室”等专用车进社区、进学校100次,参与活动人数达5万人次。鼓励科研院所的博物馆、水族馆、标本馆、实验室对青少年开放。开发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包括科普挂图、图书、音像制品等),为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的共享服务。

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职业培训机构和成人文化学校的作用,承担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 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院士工作站和企业科协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创建创- 8 -

新型班组(车间)”、“创新型企业”活动,在广大职工中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着力打造一大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在企业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大力实施“厂会协作”和“金桥工程”。

——加强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广泛开展企业职工与农民工的各类培训,提高劳动者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将城镇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培训教材和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加强对企业在岗人员的科技教育培训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创新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大课题,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班。建立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大力开展技术比武、操作比赛、岗位练兵等活动。深入实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加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着力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努力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和现代管理知识水平,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增强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着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 9 -

——提升科学素质水平。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提高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自觉性。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营造提高科学素质良好氛围。

——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

2、措施

——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

制定2011—20xx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政府公务员培训规划》及各类行业培训规划时,应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贯穿落实到全市各级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年度计划中。

——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

建立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学习培训制度、公务员科学知识学习培训登记制度。注重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学习。通过个人自学、专家讲座、收看电视录像、在线学习、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培训,注重学习效果,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根据科技发展状况和干部培训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指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课程体系建设。

——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对科学素质的测查。在完善对领导干 - 10 -

部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体系时,注重对科学素养考察的内容。适时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

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遴选一批适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观学习的科研场所,组织他们实地参观。

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每年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组织系列科普报告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有关科学纪念日期间带头参与科普活动。

——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优化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和基础条件建设,促进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推进科学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培养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材建设,形成满足科学教育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条件 - 11 -

支持。

2、措施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组织实施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各类科学教育研修班、研讨会等,推进实施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年均选送科技辅导员老师参加全国、全省及市级培训达100人次以上。实施“科教合作”项目,提高中学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专业能力,探索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的长效机制。

围绕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科学教育教师。

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改进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将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建设起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按照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中小学科学课程专任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培养渠道,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组建强有力的科学教育专业支持队伍,深入基层,引导并推动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科普讲座等活动,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 12 -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和基础条件建设

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使全市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

加强我市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扭转我市中小学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科普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支持和鼓励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网站的建设,加快数字科技馆的开发力度,通过厦门教育网以及其它网络媒体,使中小学科学教师和中小学生能方便快捷地从网络、图书馆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优化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

优化整合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科技教育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增强行政院校和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鼓励和支持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和社会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开展科技培训。

——加强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研究工作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高等师范类院校开设科学教育类专业,鼓励开设科普专业选修课程。建立起一支能承担科学教育及其研究重大项目的专业人员队伍。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任务

- 13 -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开发、集成社会科普资源,打造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发展科普展教资源,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开发。

——集成科普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探索科普产品资源服务公众的有效模式。

——大力发展科普展教资源,提高科普展教资源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形成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展教资源研发体系,展教资源产业初具规模。

——加大数字化科普资源建设力度。

2、措施

——繁荣科普创作

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将优秀科普作品列入厦门市科技工作奖励项目。开展优秀科普作品的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针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送达市民手中。

——加大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力度

集成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建设数字化科普资源库,对各类科技、教育等资源进行开发和转化。实现资源的科普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做好整体规划和标准制订,逐步建立科普图库、科普动漫作品库、科普音像库、科普书库、科普报告库、科普基地资源库、科技馆展品库和博物馆藏品库等若干数字化科普资源数据库。

——构建数字科普资源网络平台

调动拥有数字科普资源的各方面力量,建设数字科技馆等科普资源网络平台,培育和扶持一批对公众有较强吸引力的优秀科普网站。 - 14 -

——构建实体科普展教资源平台

开展基础性、原创性研发。加强科普展教品内容的整体设计,围绕公众关注的科学热点、难点和突发事件,制定重点创作选题规划。

着力开发优秀、原创性科普展教品,加强展教衍生品的研发和推广。研制全市普适性展教品与专业特色展教品相结合,丰富各类科普设施的展示和活动内容。

将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科普展教品。重点将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动植物园、自然保护区、气象台站等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开发、转化为科普展教品。将开发科教影视节目、科普图书、挂图等展教资源与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展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活动效果。推动旅游景区、农业观光园、绿色生态园等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科普展教活动。推动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挖掘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普展教资源,形成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展教品开发的局面。

强化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围绕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等开展的培训教育活动,设计开发各类互动式、体验式科普展览和教育活动。

——营造有利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环境

培育科普展教资源。制定和完善有关优惠政策,推动科普资源设计制作社会化。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加强合作,参与科普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展教资源的开发活动。支持企业经营展教资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各类科普设施提供市场化的展览开发服务。完善展教资源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培育科普展览策划、研制、使用、推广的一体化产业。 - 15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政策环境上,营造尊重和保护科普产品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科普产品知识产权提供保护。加强科普产品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有效实施。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任务

全面落实《科学素质纲要》,促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 提高科技传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水平。

——建立精品科技传播媒体平台。

——不断提升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

——提高大众传媒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能力。

2、措施

——加大各类媒体科技传播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加长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扩大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增设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期数和版面,增加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

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加强网点建设,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发行工作,加强农家书屋建设。

——打造科学传播品牌媒体与栏目

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支持电视广播科技栏目打造科普宣传品牌。提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科技专栏、专题质量,推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科技栏目, - 16 -

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普网站。

——发挥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

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软件。

培育、扶持若干对于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提高大众传媒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能力

提高各媒体工作者与文化创作者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传播能力。加强对新闻记者、编剧、导演、作家等传播者的科学素养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宣传内容的创作过程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态度的主动性与责任感。

——提高各类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学传播能力

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应急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任务

加大科普活动室、科普活动站、科普学校等科普场所建设,促进科普资源优化配置,科普基础设施总量明显增加,合理布局,长效发展。

——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

——拓展和完善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科普设施的作用。

——增加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的科普功能,丰富科普设施活动内容,提高展教水平。

- 17 -

——加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乡科普事业全面发展。

2、措施

——统筹协调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加快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拓展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功能

拓展和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资源的服务能力,缩小科普基础设施与公众接受科普教育需求之间的距离。统筹利用现有科普基础设施资源,挖掘潜力,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加大科普类场馆建设

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每年兴建、改建或命名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鼓励、推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工业科技类博物馆或产业科技类博物馆。

深入开展全市科技馆规范化建设和区域科普活动展教中心创建活动。

——开发开放科普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和地方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把部门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

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设施。推动青少年宫和青少年实践基地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增加科普内容,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鼓励高新技术园区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并根 - 18 -

据自身特点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园等经营性旅游场馆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大力发展基层科普设施

依托市区级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拓展科普教育功能,建设区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依托遍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文化站、广播站、中小学校、职业培训学校、党校(党员活动室)以及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技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公共设施,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和“农民科技书屋”工程,增加科普图书、挂图、声像资料以及有关展示设备,丰富科普教育内容,建设“科普活动站(室)”、“科普图书室”、“社区科普学校”等基层科普阵地。

有条件的中小学根据科学课程的需要,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园、绿色生态园和科技示范园,增强其农业科技教育服务功能。拓展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再就业培训中心(基地)等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

四、保障条件

(一)政策法规

1、深入贯彻《科普法》、《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全面推进厦门科普工作法制化。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管理和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工作,使之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

2、在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规划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各级党、政工作和部门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中,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考核范围。

- 19 -

3、加大对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力度,以市政府的名义每3年表彰10名厦门科普先进工作者和10个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4、落实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将科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

(二)经费投入

1、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切实执行《科普法》、《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镇(街)以上同级财政预算。

2、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经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3、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广泛吸纳社会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队伍建设

推动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出台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调动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参与科普工作的激励政策。

五、组织实施

(一)各级政府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汇报,研究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实施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听取各成员单位的工作年度述职。

(二)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 20 -

纳入当地科技发展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党政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三)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作用,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协调工作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相关任务,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

(四)做好定期监测和评估。开展公民基本科学素质监测工作,并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评估、监测和分析机制,定期对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进行评估,为提高厦门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依据。

(五)完善相关督促和考核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级政府对成员单位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成员单位领导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

(六)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激励科普工作者的政策措施,解决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工作、生活、进修、职称、待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科普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与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同样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 21 -

更多相关推荐:
历年高考市新区旺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

。。..。。..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20xx年x月一:指导思想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将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英语教育改革的纲要性文件,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主…

无锡市新考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试

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20xx年x月一:指导思想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将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英语教育改革的纲要性文件,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主攻方向,打造旺小…

学科计划四年级

20xx-20xx第一学期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

无锡模拟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

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20xx年x月一:指导思想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将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英语教育改革的纲要性文件,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主攻方向,打造旺小…

4A 学科计划

四年级英语学科计划陈怡Kelly一班级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和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通过三年以来和他们的教学相长,我和学生之间有了相当的了解。一班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现自己,同时一班也存在着两级分化…

[精品推荐]无锡市详解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与解题

无锡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20xx年x月一:指导思想根据区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的主要工作将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英语教育改革的纲要性文件,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主攻方向,打造旺小…

Dnrhbe无锡教育市新区旺庄实验小学英语学科计划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无名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

语文学科计划样表

光明路街道丁庄小学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如皋市长江镇长新小学教学计划科目英语班级三12教者殷丽萍20xx年9月1日如皋市长江镇长新小学

二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计划金坡乡化吉小学司玉刚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

七年级英语学科计划

20xx20xx学年第1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二班英语教师薛红梅前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学习基础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的英语教学工作现有学生名因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的英语教学也各不相同英语水平不等学生的英语基础...

学科计划(6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