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及DA实验报告

时间:2024.4.30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之ADDA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A/D芯片ADC0809和D/A芯片DAC0832的电气性能;外围电路的应用性搭建及有关要点和注意事项;与CPU的接口和控制方式;相关接口参数的确定等;

2.了解数据采集系统中采样保持器的作用和采样频率对拾取信号失真度的影响,了解香农定理;

3.了解定时计数器Intel 8253和中断控制器Intel 8259的原理、工作模式以及控制方式,训练控制定时器和中断控制器的方法,并学习如何编写中断程序。

4.熟悉X86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和编程方法,训练深入芯片编写控制程序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项目:

1.完成0~5v的单极性输入信号的A/D转换,并与实际值(数字电压表的测量值)比较,确定误差水平。要求全程至少10个点。

2.完成-5v~+5v的双极性输入信号的A/D转换,并与实际值(数字电压表的测量值)比较,确定误差水平。要求全程至少20个点。

3.把0~FF的数据送入DAC0832并完成D/A转换,然后用数字电压表测量两个模拟量输出口(OUT1为单极性,OUT2双极性)的输出值,并与计算值比较,确定误差水平。要求全程至少16个点。

三.仪器设备:

Aedk-ACT实验箱1套(附电源线1根、通信线1根、实验插接线若干、跳线子若干);

台式多功能数字表1台(附电源线1根、表笔线1付(2根)、);

PC机1台;

实验用软件:Windows98+LcaACT(IDE)。

四.实验原理

一)ADC0809模块原理

1)功能简介

点击浏览下一页A/D转换器芯片

l  8路模拟信号的分时采集

l  片内有8路模拟选通开关,以及相应的通道抵制锁存用译码电路

l  转换时间为100μs左右

2)内部结构点击浏览下一页

                  ADC0809内部逻辑结构

点击浏览下一页图中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一个A/D转换器进行转换,这是一种经济的多路数据采集方法。地址锁存与译码电路完成对A、B、C 3个地址位进行锁存和译码,其译码输出用于通道选择,其转换结果通过三态输出锁存器存放、输出,因此可以直接与系统数据总线相连。右图即为通道选择表。

3)引脚功能

l  IN7~IN0——模拟量输入通道

l  IN7~IN0——模拟量输入通道

l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对应ALE上跳沿,A、B、C地址状态送入地址锁存器中。

l  START——转换启动信号。START上升沿时,复位ADC0809;START下降沿时启动芯片,开始进行A/D转换;在A/D转换期间,START应保持 低电平。本信号有时简写为ST.

l  A、B、C——地址线。 通道端口选择线,A为低地址,C为高地址,引脚图中为ADDA,ADDB和ADDC。其地址状态与通道对应关系见表9-1。

l  CLK——时钟信号。ADC0809的内部没有时钟电路,所需时钟信号由外界提供,因此有时钟信号引脚。通常使用频率为500KHz的时钟信号

l  EOC——转换结束信号。EOC=0,正在进行转换;EOC=1,转换结束。使用中该状态信号即可作为查询的状态标志,又可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使用。

l  D7~D0——数据输出线。为三态缓冲输出形式。D0为最低位,D7为最高

l  OE——输出允许信号。用于控制三态输出锁存器向单片机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OE=0,输出数据线呈高阻;OE=1,输出转换得到的数据。

l  Vcc—— +5V电源。

l  Vref——参考电源参考电压用来与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比较,作为逐次逼近的基准。其典型值为+5V(Vref(+)=+5V, Vref(-)=-5V).

4)转换过程

连接线路后,在IN-0~IN-5中输入单极性电压信号,经ADC0809芯片后由D0~D7输出8位数字信号,变化范围为00H~FFH,通过汇编指令传入AL寄存器中,通过单步运行调试,调节输入电压观察并记录AX的变化数值。

输出的8位数字信号是输入值与VREF(+5V)之间的比例,即

通过该公式获得AD转换的理论值,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

双极性AD转换实验同理。连接线路后,在IN-6~IN-7中输入单极性电压信号,经ADC0809芯片后由D0~D7输出8位数字信号,变化范围为00H~FFH,通过汇编指令传入AL寄存器中,通过单步运行调试,调节输入电压观察并记录AX的变化数值。

输出的8位数字信号是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有如下关系

通过该公式获得AD转换的理论值,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

二)DAC0832模块原理

1) 功能简介

DAC0832是采用CMOS工艺制成的单片直流输出型8位数/模转换器。

l  采样频率为八位的D/A转换器件

l  转换时间为100μs左右

       2)内部结构

              点击浏览下一页

它由倒T型R-2R电阻网络、模拟开关、运算放大器和参考电压VREF四大部分组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的模拟量V0为: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由上式可见,输出的模拟量 与输入的数字量( 点击浏览下一页 ) 成正比,这就实现了从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

一个8位D/A转换器有8个输入端(其中每个输入端是8位二进制数的一位),有一个模拟输出端。输入可有28=256个不同的二进制组态,输出为256个电压之一,即输出电压不是整个电压范围内任意值,而只能是256个可能值。

3) 引脚功能

l  DI0~DI7:数据输入线,TLL电平。

l  ILE:数据锁存允许控制信号输入线,高电平有效。

l  CS:片选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l  WR1:为输入寄存器的写选通信号。

l  XFER:数据传送控制信号输入线,低电平有效。

l  WR2:为DAC寄存器写选通输入线。

l  Iout1:电流输出线。当输入全为1时Iout1最大。

l  Iout2: 电流输出线。其值与Iout1之和为一常数。

l  Rfb:反馈信号输入线,芯片内部有反馈电阻.

l  Vcc:电源输入线  (+5v~+15v)

l  Vref:基准电压输入线  (-10v~+10v)

l  AGND:模拟地,摸拟信号和基准电源的参考地.

l  DGND:数字地,两种地线在基准电源处共地比较好.

4)转换过程

连接线路后,将要输出的8位数字信号值放入AL寄存器中,通过数据总线传到DAC0832芯片的DI0~DI7输入接口,DI0为低位,DI7为高位。经过DAC0832芯片采样后,在OUT1中输出单极性电压值在OUT2中输出双极性电压值,使用多功能数字表测量并记录OUT1与OUT2中的值,将数据处理并分析误差。

从DAC0832原理和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数字信号的值和实际电压值并不一致,仅仅是输出值与基准值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单极性理论输出电压值与输入数值之间的关系如下

       双极性理论输出电压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关系如下

             

通过上述公式获得DA转换的理论值,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

五:实验接线

本实验由实验箱提供现成的电路模块,需手工连接的线路如下:

实验1:C4模块和B5模块作如图1所示连接:

(图1)单极性信号AD变换接线图

模拟输入部分有8路多路开关,可由3位地址输入A0、A1、A2的不同组合来选择(这三条地址信号可所存)。主体部分是采用逐次逼近式的A/D转换电路,由CLK信号控制内部电路的工作,由START信号控制转换开始。转换后的数字在内部锁存,然后输出。其中START为启动命令,高电平有效。由它启动以上芯片的A/D转换过程。当转换完成,输出信号EOC低电平有效。OE为输出允许信号,高电平有效。当在此输入端共给一个有效信号,打开输出三态缓冲器,把转换后的结果输至数据总线。

ADC0809由接口A1结+5V与地实现单极性连接,ADC0809是八位模数转换器,输出信号为(00000000-11111111),将输出信号转换为十进制*5/255即为模拟信号的测量值,通过比较,计算误差。

实验2:C4模块和B5模块作如图2所示连接:

  

(图2)双极性信号AD变换接线图

ADC0809由接口A6A7+5V-5V实现双极性连接,ADC0809是八位模数转换器,输出信号为(00000000-11111111),将输出信号转换为(十进制*10/255-10)——即为模拟信号的测量值,通过比较,计算误差。

实验3:实验电路不需要另外接线,只需用电压表测B1模块的OUT1和OUT2的输出电压值,如图3所示。

        

(图3)数据的DA变换实验接线图                          

DAC0832工作过程:

①        CPU执行输出指令,输出8位数据给DAC0832;

②        在CPU执行输出指令的同时,使ILE、/CS、/WR1三个控制信号端都有效,8位数据锁存在8位输入寄存器中;

③        当/WR2、/XFER两个控制信号端都有效时,8位数据再次被锁存到8位DAC寄存器,这时8位D/A转换器开始工作,8位数据转换为相对应的模拟电流,从Iout1和Iout2输出。

依次改变输入信号,分别测量单极性和双极性电压。由计算可得输出准确值,与测量值相比较即可得出误差。

六.实验步骤:

1.单极性输入信号的A/D转换

⑴.按线:

按 六/实验1 接线

⑵.编程:

程序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设计---代码编辑----编译---链接

程序清单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00A1H

MOV  AL,01H

LOP:         OUT   DX,AL

CALL  DELAY

IN     AL,DX

JMP   LOP

DELAY   PROC

MOV CX,2

NOP

NOP

LOOP $

RET

DELAY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⑶.调试:加载---调试

⑷.运行:

①.运行程序

②.改变输入信电平值,记录转换结果(数据)

⑸.结果:       y=5x/255

数据曲线对比图(系列1:计算值,系列2:实测值)


2.双极性输入信号的A/D转换:

⑴.按线:

按 六/实验2 接线

警告:如果双极性信号连在ADC的单极性输入端(IN0~IN5)很可能烧毁芯片。

⑵.编程:

程序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设计---代码编辑----编译---链接

程序清单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00A6H

MOV  AL,01H

LOP:         OUT   DX,AL

CALL  DELAY

IN     AL,DX

JMP   LOP

DELAY   PROC

MOV CX,2

NOP

NOP

LOOP $

RET

DELAY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⑶.调试:

加载---调试

⑷.运行:

①.运行程序

②.改变输入信电平值,记录转换结果(数据)

⑸.结果:  y=10x/255-5

数据曲线对比图(系列1:计算值,系列2:实测值)

3.数据的D/A转换:

⑴.按线:

不用接线。

⑴.按线:

按 六/实验2 接线

警告:如果双极性信号连在ADC的单极性输入端(IN0~IN5)很可能烧毁芯片。

⑵.编程:

程序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设计---代码编辑----编译---链接

程序清单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MOV  DX,0000H

MOV  AL,00H

LOP:         OUT   DX,AL

CALL  DELAY

ADD   AL,11H

JMP   LOP

DELAY   PROC

MOV CX,2

NOP

NOP

LOOP $

RET

DELAY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⑶.调试:

加载---调试

⑷.运行:

①.运行程序

②.改变输入的数据,记录转换后OUT1口和OUT2口的输出电平值。

⑸.结果:

OUT1口数据曲线对比图(系列1:计算值,系列2:实测值)

        

OUT2口数据曲线对比图(系列1:计算值,系列2:实测值)


六.误差分析与实验结论

一)误差分析:

1.单极性输入信号的A/D转换的误差用的而是百分数表示,是因为单极性信号是一直增加的,用百分数相对误差表示结果更清新,可以看到误差相当小,从曲线图中也可看到两条曲线基本上重合,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双极性输入信号的A/D转换和数据的D/A转换的误差用的是数值差来表示,是因为测得数据从负增加到正,要经过0,用百分数误差表示结果会很大,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曲线也基本重合,误差不大。

2.由于实验设备不精确而引起的系统误差,例如:实验设备制作不精确,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的设备老化,而引起的误差。比如实验2中的误差都比较大,但是误差读是差不多的,这就很可能是设备的原因,设备输出的电压比标准的差0.2。

3.读数不精确引起的偶然误差。在电压表读数未稳定时读数,或者由于电压表精确度不够,而造成的读数误差。

4.在处理数据时,由于取值以及计算精确度取值不够而造成的误差。

5.试验线路连接不稳定,或接触点电阻引起的误差。

二)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DC0809将0-5V的单级型电压或-5-5V的双极型电压转换为相应的八位二进制输出。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DAC0832能将八位二进制数转化为相应的双极型和单级型电压输出。

七.实验总结

     经过ADC0809模数转换和DAC0832数模转换实验,

1.       对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的原理有了深入的了解,模数转换电路是由逐渐逼近的方式完成转换的,数模转换是由分压电路实现的。

2.       对汇编语言的编程的应用,有了更熟练的掌握,实验中三个汇编程序编程。

3.       对于实验接口电路有了深入的了解,改变芯片需要改变相应的接口。


第二篇:电子工程设计实验报告 AD DA 温控


电子工程设计报告

题目:AD DA 单片机显示电路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小组:第六组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  4 . 22

第一章:本次电子工程设计的背景

第一节:电子工程设计简介

一.摘要

本实验主要内容是设计用于小型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的AD,DA,单片机,显示电路模块。其中AD模块采用的C0804芯片及外围电阻构成模数转换电路;DA模块采用的C0832芯片及外围电阻构成数模转换电路;单片机模块采用的是C8051F023单片机;显示电路采用的是1602液晶显示屏及外围电路构成的显示电路。

二.题目:小型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本系统是根据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情况以及在具体真实的的电子工程设计中常遇到的一些实际内容而设计的课题,为了系统的整体连贯性和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将系统分解成多个单元电路,根据难易程度,分几个阶段,逐一完成,通过教学模板进行系统联调,最终实现整个系统。

三. 训练目的
    通过对温度控制通信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了解电源制作、信号转换、电路测试,校准的全过程,提高在电子工程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初步培养在完成工程项目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培养动手能力,通过对多个电子电路的设计,初步掌握在给定条件和要求的情况下,如何达到以最经济实用的方法,巧妙合理地去设计工程系统中的某一部分电路,并将其连接到系统中去.
    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提高查阅资料,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
四.训练内容
(一)系统框图:


图1-1 控制与通信系统框图

(二)内容安排:
    为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以及制作结果的验证和系统的连贯性,将系统电源、采集、控制、通信等内容分解成多个单独的电路,根据整体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自行设计,调试安装,将完成好的各单元电路用统一定义的26芯座连接起来,最终实现采集控制通信系统的全部功能。

五.需求分析

本系统虽然早已实际应用多年,但是对于初学反馈调节的本科生而言具有较高的了解价值,同时纵观现今社会发展现实,可以看出在至少将近几十年内还会继续拥有参考研究价值,因此这项实验不会和社会脱节,具有较为广泛的需求基础。下面是所做几个模块的技术要求。

(1)AD模数转换模块:输入信号范围0~5V;分辨率8bit;精度1LSB;转换时间<1ms.安装:独立电路板结构。

(2)DA模数转换模块:00H~0FFH.对应输出:-10V~+10V.误差:1%FSR.相应时间<1ms.供电电源+5V,12V.安装:独立电路板结构。

(3)单片机系统应用模块:片选信号4个.地址信号4个.数据总线D0~D7.安装:独立安装结构。

(4)显示与键盘控制模块:1602液晶.0~9数字输入键及若干功能键。安装:独立安装结构。

第二章 设计与测试

第一节 设计及原理分析

一.AD

(一)基本要求

输入信号范围:0~5V

分辨率:8bit

精度:1LSB

转换时间:<1ms.

(二)模数转换电路基本形式及工作原理:

1.模数转换原理图

 

图2-1原理图

2.焊接电路板实物图

图2-2 正面

图2-3 背面

 

二.DA

(一)基本要求

对应输出:-10V~+10V.

误差:1%FSR.

相应时间<1ms.

供电电源+5V,12V.

安装:独立电路板结构.

(二)数模转换基本形式及工作原理:

1.数模转换的工作原理图设计

                                                      图1

 

                                图2

2.焊接电路板实物图

图2-5正面

图2-6背面

 

三.单片机

(一)基本要求

片选信号4个.

地址信号4个.

数据总线D0~D7.

安装:独立安装结构.

(二)单片机核心板基本

形式及工作原理:

1.单片机核心

板的工作原理图设计

2.焊接电路板实物图

图2-8正面

图2-9 背面

四.显示电路及键盘

(一)基本要求

0~9数字输入键及若干功能键。

安装:独立安装结构

(二)显示电路及键盘基本形式及工作原理:

1.显示电路及键盘的工作原理图设计

2.焊接电路板实物图

图2-11正面

图2-12背面

第二节 调试阶段

一.调试方法

(一)模数转换板

利用实验台,改变模拟电流源输出大小,利用JTAG仿真器,在计算机上查询经变送器后A/D采集值是否正确.

(二)数模转换板

运行D/A测试程序,看实验台上数/模显示窗口的相应数据显示.数据应从00-ff循序递增并不断循环.

(三)单片机核心板

断开译码电路负载,运行测试程序,检查各输出引脚是否有输出,各个输出之间系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四)显示及键盘板

运行测试程序,看液晶屏能否正常显示数字.按键盘上各个键,利用JTAG仿真,查看计算机中检测到的键值是否正确.

二.测试过程 数据与误差分析

(一)测温系统体调试步骤

·运行测温程序

·将调试台设置为手动调试方式,改变温度设置。

·观察测温系统数字显示,应跟随调试台设置温度变化并与调试台设置温度接近。       

.测量温度与设置温度相差过大的调试

--- 运行测温程序,重新标定变送器

--- 调试台设置低端温度,变送器进行零点校准

--- 调试台设置高端温度,变送器进行满度校准

 

                           图:测温系统电路组成

(二)故障检测步骤

·运行A/D模块检测程序,检测A/D模块并排除故障。如果A/D模块工作正常,检测显示模块。

 ·运行显示模块检测程序,检测显示模块并排除故障。如果显示模块工作正常,测温程序有问题。


三.出现的问题分析及解决

(一)A/D电路板

此块电路板上接线较少,焊接较容易,但是也没能一次测试成功。在实验台上的完整系统中测试时,温度显示始终以2步进,于此我们判断是A/D芯片的某位输出管教坏了,在拆下芯片检查时,发现有一个管教安装到插座上时弯道一边了。将管教掰正后,电路板正常工作。

(二)D/A电路板

此电路板焊接完成后,在实验台上测试正常工作。但是拿回到自己的桌上测试又不工作了,经查线,发现有一根地线断开了,接上后问题解决。

第三章 实践后的归整

第一节  整理与总结

一.结论

      我们组仅完成了小型测温系统,包括A/D ,D/A 单片机 显示电路及键盘;闭环部分没能成功.

二.体会

体会:经过了八周的实验,我们组终于完成了对“小型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设计。这学期的电子设计实验共四块电路板。我们焊电路板的技术明显提高,相比于上学期,这学期的电路板漂亮许多,布线合理许多,布局也相对科学。但还是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粗心大意焊错了芯片管脚,学校的导线比较粗且为多股,剥线时用错口径会剪短部分铜丝。从DA电路板开始,我们换成比较细的高温导线,问题就少多了,看着也比较整齐漂亮。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收获颇丰,首先我们学会了使用potel绘制电路图,对电路的原理图及PCB图的绘制,经过几次作业我们基本上对potel熟练掌握,这对今后我们做毕设还是开发项目都是很有帮助的。这次我们实验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总结经验就是,两个人一定要有分工合作,一个人焊板一个人查线,一个人画电路,一个人写报告等等,只有发挥两个人的优势,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将团体的力量发挥至最大,这样效率才是最高的!我们组会再接再厉,把接下来的电路继续完成,做到最好!

建议: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了,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与指导,我们在您的课上收获颇丰。从电路的设计到电路板的调试,通过您的讲解,我们对整个流程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我们组的进程也还算比较顺利,但在调试电路板的时候还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听懂了原理,但真正操作起来确实另一回事儿。所以我希望老师在下学期的教学与讲解中,能在电路板的调试方法上多做一些更为细致的描述。这仅代表我的个人意见,望老师斟酌而定夺。谢谢老师!

三.致谢

我们是第6组,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感谢同组同学的耐心合作以及同班同学的帮助,我们最终的成功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谢谢大家!

四.参考文献

《电子技术试验二》实验指导书       北京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技术试验》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 北京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工程设计训练任务书》         电子工程设计实验中心

www.baidu.com

第四章 附录

一.本次实验程序:

#include "C8051F020.h"

#include "absacc.h"

#include "data_define.c"

#define    DP1      XBYTE[0xF800]

#define    DP2      XBYTE[0xF900]

#define    DP3      XBYTE[0xFA00]

#define    DP4      XBYTE[0xFB00]

#define    KEY_WR      XBYTE[0xFD00]

#define    KEY_RD      XBYTE[0xFC00]

#define    DA          XBYTE[0xDF00]

#define    AD          XBYTE[0xEF00]

#define    linescan1   0xfe

#define    linescan2   0xfd

#define    linescan3   0xfb

#define    linescan4   0xf7

#define    TIMER       0x80

#include "Init_Device.c"

unsigned char table[16]={0xC0,0xF9,0xA4,0xB0,0x99,

                                        0x92,0x82,0xF8,0x80,0x90,

                                                                   0x88,0x83,0xC6,0xA1,0x86,0x8E   };

void display(unsigned char x,y); 

void w(unsigned char a,b);

void delay(void);

unsigned du(void);

void song(unsigned char x);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l_val,r_val,r_state,temp,conter,n;

         unsigned  char a,b,xx;

      DP1 = DP2 = 0xff;

      Init_Device();

      while(1)

      { 

      while(1)

          {

            for( l_val = 1;l_val < 5;++l_val )

          {

                  switch( l_val )

                  {

                           case 1:  KEY_WR = linescan1; break;

                           case 2:  KEY_WR = linescan2; break;

                           case 3:  KEY_WR = linescan3; break;

                           default: KEY_WR = linescan4;

             }

       if(r_state=~KEY_RD&0x1f) 

           for(conter=1,r_val=1,temp=1;conter<5;++conter,++r_val,temp=temp<<1)

            if((r_state&temp)!=0)  { display(l_val,r_val); a=(r_val-1)*4+l_val-1; delay( ); n=1;}     

          }

song(xx);

     if(n==1) break;

       }

                   while(1)

          {

            for( l_val = 1;l_val < 5;++l_val )

          {

                  switch( l_val )

                  {

                           case 1:  KEY_WR = linescan1; break;

                           case 2:  KEY_WR = linescan2; break;

                           case 3:  KEY_WR = linescan3; break;

                           default: KEY_WR = linescan4;

             }

       if(r_state=~KEY_RD&0x1f) 

           for(conter=1,r_val=1,temp=1;conter<5;++conter,++r_val,temp=temp<<1)

            if((r_state&temp)!=0)   { w(l_val,r_val); b=(r_val-1)*4+l_val-1;delay( );n=2 ;break;}      

          }

     if(n==2) break;

       }

xx=a*10+b;

     }

}

void display(unsigned char x,y)

     {

        unsigned char z;

        z=(y-1)*4+x-1;

       DP1=table[z];

     }

void w(unsigned char a,b)

     {

       unsigned char c;

        c=(b-1)*4+a-1;

       DP2=table[c];

     }

void delay(void)

{

     unsigned long i;

     for(i=0;i<36500;++i);

}

unsigned du(void)

{

     unsigned char x;

     Init_Device();

   

    AD=x;

      

       x=AD;

      

return x;   

}

void song(unsigned char x)

{

    unsigned char ad,i,k;

       unsigned long aaa, b,d;

           Init_Device();

              ad=du();

      

      aaa=ad;

    aaa=(aaa*100)/256;

        

        i=aaa/10;  

        DP3=table[i];

      k=aaa%10;

         DP4=table[k];

               d=x;

    d=(d*256)/100;

        

      b=x+8;

          if(aaa>b)

         

              DA=0x00;

         

      else{b=aaa+4;           

                   if(b<x)

          DA=0xff;

          else         

              DA=135+d*3-ad*3; 

            

          }

   

}

更多相关推荐:
ae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三实验名称跟踪与稳定实验地点13栋602实验时间第10周实验人员姓名蒋义专业教育技术学年级09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AfterEffectscs4跟踪面板的使用2熟练掌握AfterEffectscs4轴心点...

AE实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院系班级学号姓名报告规格一实验目的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二实验原理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三实验仪器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目录1制作技巧和后期特效软件使用2风格设计3声音素材和图像素材处理4电视...

AE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实验名称三维场景构建实验地点13栋602实验时间第4周实验人员姓名专业教育技术学年级09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AfterEffectscs4三维属性摄像动画2熟练掌握AfterEffectscs4表达式应...

AE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名称专业班级级班姓名学号成绩审阅教师一实验目的1了解AfterEffects层的基本概念2熟练掌握AfterEffects层的基本操作二实验仪器设备1硬件环境学生用微机2软件环境windows...

AE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影视合成与非线性编辑实验项目名称矢量绘图学生姓名魏梅香学号20xx0861209专业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日期20xx年3月10日注实验日期P75标志20xx310水墨画效果2...

AE提高性实验报告

提高型实验报告实验课题KobeBryant设计型应用型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课程非线性编辑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实验班级教育技术学1101实验者周洁实验时间20xx12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实验目的1熟悉3D层的操作2掌...

AE实习实验报告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实习实验报告

撕纸实验报告

实验二实验器材A4纸实验目的将A4纸剪出一个正方形1将一条边三等分2折一个正三角形3找一条边的黄金分割点4找一条长为3的线段1将一条边三等分实验步骤1剪出正方形AEFD折出其对角线为AF与DE如下图所示2取AD...

AE提高性实验报告

提高型实验报告实验课题房地产宣传片设计型应用型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课程非线性编辑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实验班级教育技术学实验者实验时间20xx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实验目的1熟悉3D层的操作2掌握虚拟摄像机的使用3结合...

实验心理学报告差别阈限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求通过长度差别阈限的测定掌握如何用平均误差法测量差别阈限实验通过利用软件在屏幕上呈现左右两调整长度不相等的线段其中标准刺激在左和在右各10次变异刺激较短和较长系列各10次让被试认真对照标准刺...

eda实验报告

重庆三峡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简易的正弦波发生器实验类型验证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学院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班级开出学期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教师成绩年月实验题目简易的正弦波发生器实验目的在Qua...

《数据挖掘实训》weka实验报告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信息学院专业统计班级10级统计3班学生姓名李健学号20xx210453任课教师刘洪伟20xx年01月17日课程论文评分表数据挖掘实训课程论文选题要求根据公开发表统计数据请结合数据挖掘理论与方...

ae实验报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