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生化重点

时间:2024.4.14

名解:

1.肿瘤标志物:由肿瘤细胞生成或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产生的特异性物质,定性,定量检测血液等体液和细胞中该类物质,可为是否存在肿瘤,肿瘤类型,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发生炎症,感染,心肌梗死及肿瘤等情况下,血浆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类蛋白质。大多缺乏疾病特异性。

3.环铁粒幼红细胞:幼红细胞内蓝色铁颗粒在10颗以上,并围绕核周2/3以上者。

4.造血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并且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外观似小淋巴细胞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5.造血祖细胞: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值性细胞群。

6.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包括骨髓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骨髓基质细胞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造血干细胞生长,分化和自我更新的场所。

7.显色反应:利用化学反应将被测物质转化为对一定波长光有吸收(颜色)的物质。

8.分离度:Rs=2(Tr2-Tr1)/(Y1+Y2)当分离度大于1.25时,表示两种物质被分离。 大题:

1.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分子共轭结构的影响。含不饱和键共轭体系的分子是荧光分析的主要对象,分子共轭键越多,荧光效率越高

2;分子刚性平面结构的影响

3;测量环境对荧光的影响:1.溶剂:溶剂极性增大,粘度增加,降低分子间碰撞,荧光增加2.温度:温度上升,增加分子间碰撞,荧光降低3.熄灭剂:能够引起荧光熄灭的物质(-X,重金属离子,氧分子,硝基化合物)4.酸度值:影响酸碱离解平衡变化,影响荧光强度。

2.内分泌病实验室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分析前影响因素:1.停用可能干扰内分泌功能的药物2.正确选取取样时间3.尽量减少应激状态的影响4.正确处理样品

(二)分析中因素-选择高质量的试剂盒

(三)分析后-正确评价单次激素测定意义

3.目前临床开展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项目

金标准:菊粉清除率(未常规开展)

常规开展的内源性物质血清(浆)性物质浓度或清除率项目包括:1.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2.血清尿素3.血清尿酸4.血清胱抑素C等。

其他重点知识:

1.内分泌是重点:TSH,T3,T4检查的临床意义TT3、TT4、FT3、FT4升高最常见于甲亢。但TBG增多、部分甲状腺炎早期、可见TT3、TT4升高; TT3、TT4、FT3、FT4升高,而表现为甲减,应考虑存在抗甲状腺激素自身抗体或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约有5%的甲亢病人仅TT3 增高而TT4 正常,称T3 型甲亢。TT3、TT4、FT3、FT4降低最常见于甲减但甲状腺炎后期、TBG减少、肾病综合征、低T4 综合征、低T3综合征和药物的影响(如服用糖皮质激素, 苯妥英钠等)亦可致降低。在饥饿、肝硬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T4 转变为rT3 增

加,转变为T3 减少,出现T4 正常而T3 减低,即所谓的低T3 综合征。FT3和FT4不受各种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直接代表着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的量,因而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从单项指标来说,T3特别是FT3为诊断甲亢较好的指标;而T4特别是FT4则是诊断甲低较好的指标。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TSH水平不受TBG浓度影响。在反映甲状腺功能紊乱上,比甲状腺激素敏感10倍以上。仅需单项测定。故国内外均推荐将TSH测定作为甲状腺功能紊乱实验室筛查和评估疗效的首选项目。测定均为免疫学方法。应选用抗TSH-β亚单位抗体的试剂盒。TSH分泌存在昼夜节律,峰值在凌晨2~4点,谷值见于下午5~6点左右,二者差别可达2~3倍。因此解释结果必须考虑取样时间。脐带血或足跟血TSH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筛查首选指标。但应注意取样时间。因新生儿出生后的前3天,面对与母体内截然不同的环境,处于高应激状态,血中TSH水平急剧升高,约4~7天后始趋于一较稳定水平。故应在分娩时取脐血或出生7天后采血,以避开此应激期。

TSH升高:而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主要病变在甲状腺的原发性甲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亦升高--主要病变在垂体或下丘脑的继发性甲亢。

TSH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亦降低--病变在垂体或下丘脑的继发性甲低;而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病变在甲状腺的原发性甲亢。

因某些非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影响TSH分泌,如TSH分泌受糖皮质激素交叉调节爱迪生病等可致TSH增多;皮质醇增多症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全身性危重病、慢性抑郁症等可使TSH水平降低 。

2.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由肿瘤细胞生成或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而产生的特异性物质。定性、定量检测血液等体液和细胞中该类物质,可为是否存在肿瘤、肿瘤类型、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特殊的肿瘤标志物(主要看器官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检测原发性肝癌。癌胚抗原CEA:主要用于某些肿瘤的辅助诊断,尤其是结直肠癌。CA125:目前最重要的卵巢癌相关抗原。CA19-9: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CA15-3: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及病情检测和预后评估。

3.心肌:CK-MB,CTn,Mb三种指标的意义,哪些是推荐指标。目前主要是哪几种指标

CK-MB:在AMI后4~6h可超过正常上限,24h达峰值, CK半衰期10~12h,48~72h回复正常。诊断窗口期为AMI后5~72h。目前倾向保留CK-MB质量测定作为心肌损伤的新3项常规检查项目之一。CTn①诊断AMI AMI发作后3-6h, cTn的敏感性仅50~60%,发作后6h后~5d敏感性则达90~95%以上。特异性尤优。②评估溶栓疗法及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③诊断ACS中的微小心肌损伤(MMI)。④诊断心肌炎4%心肌炎病人cTnT升高,但是cTnT阴性仍不能排除心肌炎的存在。Mb:当AMI后胞质中Mb释放入血,2h即升高,6~9h达高峰,24~36h恢复至正常水平。是目前AMI发生后可最早检出标志物之一。Mb为早期诊断AMI的推荐指标,ECG结合Mb能提高AMI早期诊断率,特别是无典型ECG和心绞痛者,从单用ECG的62%提高至82%。在胸痛发作6h~12h内,如Mb阴性可排除AMI(阴性预测值达100%)。Mb亦用于评估溶栓疗效,成功者, Mb出现一较小新峰, 并在溶栓后2h明显下降。由于Mb回复快,故为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

4.肝胆: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时, ALP生成增加而排泄减少,血清ALP↑↑ ;肝炎轻度升高。GGT在肝胆疾病阳性检出率最高的酶(95%) 。胆道疾病,GGT升高明显,可高达5~30ULN;肝实质疾病时GGT一般只是中度升高(ULN的2~

5倍);酒精性肝损害 灵敏指标,轻到中度↑。反映肝损伤的酶(ALT.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s, ALT),主要分布于肝脏,其次为骨骼肌、肾脏、心肌,存在于细胞质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s, 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肾脏,有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的两型同工酶 。临床意义:1. 急性肝炎:ALT和AST↑↑。AST/ALT(DeRitis比值)<1, 阳性率极高(80%~100%) 。2. 慢性肝炎:N.或轻度↑(3~5倍 ); AST/ALT >1,提示慢性肝炎活动期。③肝硬化:取决于肝细胞坏死程度,AST/ALT多≥2。④肝癌: N.或轻度↑。AST/ALT多≥3。⑤胆道梗阻: N.或轻度↑ ⑥急性心肌梗塞: AST↑↑

5.蛋白质检测:临床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染料结合法----溴甲酚绿法最常用 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和放免法) 电泳法 电化学测定法

6.糖: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己糖激酶法)和临床检验常规方法(GOD-POD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主要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

7.脂质检测:HDL-C和.LDL-C检测的方法,1. 沉淀分离法(非均相法)2.匀相测定法* 当前推荐方法。意义:HDL-C与冠心病的发展呈负相关。HDL-C降低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HDL-C含量过高(如超过2.6mmol/L),也属于病理状态,为高HDL血症。高HDL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血清LDL-C水平随年龄、高脂、高热量饮食、运动少和精神紧张升高。LDL是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LDL-C升高见于多种原发及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LDL-C降低见于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光谱分析:根据物质分子(原子)对光的吸收或发射而建立的系列分析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1.色谱分析的主要作用:分离两种物质;分离判断指标(分离度)

2.电位分析:参比电极:电极电位不随被测离子浓度变化而变化,具有基本恒定电极电位的电极。指示电极的特点发生所需化学反应,反映被测离子浓度活度,产生响应信号的电极。电化学分析中的指示电极主要是离子选择性电极。指示电极的结构(敏感膜,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原理:试样溶液中被测离子与敏感膜中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而产生电位响应。

部分血液检验

D-二聚体 其含量增高反映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是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价值指标,也是目前国际上作为确定或排除DIC的关键试验。

再障血象 急性再障:全血细胞重度减少,Hb降至30g/L,WBC降至1.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 15×109/L,PLT <20×109/L。慢性再障全血细胞减少程度较轻,Hb 50g/L,WBC 2.0×109/L,中性粒细胞> 0.5×109/L,网织红细胞> 1%,PLT >20×109/L。骨髓象 急性再障:有核细胞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造血细胞显著减少,粒系、红系以晚幼阶段为主,巨核系全片多找不到。非造血细胞增多,如淋系、浆系、组织嗜碱细胞、组织细胞增多;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岛为空网状结构。慢性再障:不同部位增生程度不一。

白血病FAB分型中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30%(NEC) 2.核偏于一侧,可见双核、折叠、凹陷、分叶3.胞质含大量的紫红色嗜苯胺蓝颗粒4.成束的Auer小体(柴捆细胞)5.POX强阳性

血小板聚集实验PLT功能检测:粘附试验(PAdT)聚集试验(PAgT):最常用,ADP;释放试验:PF4 、P-selectin测定

缺铁性贫血血象:1.轻度贫血时,RBC大小不均,RDW增加,Hb可降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或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 典型的IDA,红细胞小细胞低色素性,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等,可出现异形红细胞。 3.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多4. WBC计数正常, plt正常或减少。骨髓象:1. 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降低。2. 增生红系以中、晚幼红为主,胞质较少,着色偏碱,边缘不整齐,出现核老浆幼。3. 粒系、巨核系等正常。4. 铁染色: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细胞内铁)<15%,铁颗粒数量减少、变小、色浅。


第二篇: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2.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二、问答题

1.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2.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3.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 绪论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Clinical Biochemistry):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是在人

体正常生物化学基础上,研究病理状态下生物化学改变,寻找这些改变的特征性标志并建立可靠实用检测方法,通过对这些特征性标志物的检测,为健康评估、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判断等提供生物化学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

2. 组合试验(profile tests): 在循证检验医学基础上,将某些疾病或器官

系统功能的有关检验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便获取更全面完整的病理生物化学信息的方法。如了解肝脏功能的组合试验。

二、问答题

1.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揭示有关疾病的病理生物化学改变,从本质上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生物化学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2.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寻找具有疾病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建立特异度、灵敏度高,简便而高性价比的检测方法,从而在临床开展有关项目的检测,提供反映这些标志物改变的客观数据。 3. 将检测项目的数据,转化为预防、诊断和疗效及预后评价信息。

2. 试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在医学中,临床生物化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子机制,从本质上认识病变准确部位及具体环节,为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靶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重要病理学学科。

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 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2.通过对有关疾病生物化学改变的特征性生物标志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实施,为判断有无及何种疾病提供客观依据。而动态观察这些标志物的改变,可对病情发展、转归、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判断,提供依据。3.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技术,涵盖了当前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技术。因此,也是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各个领域研究的一门共同性工具学科。

3. 简述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① 分子诊断学迅速发展,代表了的发展方向; ② 深入寻找高诊断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生物化学标志,提高诊断性能; ③ 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完善,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 ④ 全程质量管理; ⑤ 以循证检验医学为基础,科学评价有关检测项目的诊断性能,合理有效地开展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A 型题 )

1 .转氨酶的辅酶是

A .磷酸吡哆醛

B . NADPH

C . NADH

D . FAD

E . FMN

2. SI 制中酶活性单位为

A . U/L

B . Katal

C . g/L

D . ml/L

E . pmol

3.酶的活性国际单位 (U) 是指

A .在 25 ℃及其他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 lmol 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

B .在特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 1 μ 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C .在 37 ℃条件下,每分钟催化 lm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D .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催化 lmol 底物反应所需的酶量

E .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 lmol 底物发生反应所需的酶量

4.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推荐温度为

A . (25 ± 0.1) ℃

B . (37 ± 0.5) ℃

C . (37 ± 0.3) ℃

D . (37 ± 0.1) ℃

E . (37 ± 1) ℃

5.下列哪种酶是血浆特异酶

A .淀粉酶

B .凝血酶原

C .碱性磷酸酶

D .酸性磷酸酶

E .脂肪酶

6.下列哪一种酶只位于细胞浆

A .酸性磷酸酶

B .谷氨酸脱氢酶

C .乳酸脱氢酶

D .天冬氨酸脱氢酶

E .异柠檬酸脱氢酶

7.在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清酶增高最明显的是

A . LD

B . ALP

C . CK

D . AMY

E . LPS

8.下列哪一种辅因子的生成可通过测定 340nm 处吸光度的降低数来表示 A . FADH2

B . NAD+

C . NADH

D . FMN

E . NADPH

9.血清保存在室温活性会升高的酶是

A . LD

B . ALP

C . ACP

D . ALT

E . AST

1 0. ALT 在人体各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是

A .肾脏

B .心脏

C .骨骼肌

D .红细胞

E .肝脏

1 1.改变连续监测法测酶活性浓度的常数 K 值大小最方便的途径为 A .改变酶反应温度

B .改变监测时间长短

C .改变底物浓度

D .改变标本稀释度

E .改变酶反应的 pH 值

12.酶促反应进程曲线通常可用于确定

A .酶反应线性范围

B .适宜的 pH

C .适宜的酶量范围

D .反应线性期的时间范围

E .底物的浓度

13.目前国内外应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 ALT 所选测定波长为 A . 280nm

B . 340nm

C . 405nm

D . 450nm

E . 560nm

14.进行酶活性浓度测定时,常推荐加入磷酸吡哆醛的酶是 A . ALP

B . ALT

C . CK

D . LD

E . AMY

15.连续监测法测定 ALT 所用基质通常是

A .丙氨酸 -a 酮戊二酸

B .丙酮酸 - 谷氨酸

C .门冬氨酸 -a 酮戊二酸

D .草酰乙酸 - 谷氨酸

E .谷胱甘肽 - 氨基酸

16.显示“胆酶分离”前兆的疾病是

A .急性心肌梗死

B .肝癌

C .脂肪肝

D .肝坏死

E .胆石症

1 7 . LD 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反应较适当的 pH 是 A . 10.5

B . 9.0

C . 7.6

D . 7.0

E . 4.6

1 8 .乳酸脱氢酶一般形成的同工酶的种类有

A . 2 种

B . 3 种

C . 4 种

D . 5 种

E . 6 种

19.骨折时血清 LD 同工酶上升最高的是 A . LDl

B . LD2

C . LD3

D . LD4

E . LD5

20. CK 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

A .肝脏

B .肌肉

C .肺

D .肾脏

E .心脏

21.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增高的酶是 A . ALT

B . LD

C . CK

D . AST

E . a-HBD

22.在测定肌酸激酶试剂中含有巯基化合物,如 N- 乙酰半胱氨酸,目的是 A .使酶分子有别构效应

B .稳定酶活性中心的二硫键

C .除去腺苷激酶 (AK) 的影响

D .巯基化合物是肌酸激酶底物之一 E .除去肌酸激酶抑制剂

23.对乙醇中毒最敏感的血清酶是

A . GGT

B . ALP

C . CK

D . LD

E . ALT

24.与心脏是否受损关系不大的血清酶是 A . AST

B . a-HBD

C . CK

D . LD

E . ALP

25. ACP 含量最多的人体组织是

A .肝脏

B .骨骼

C .红细胞

D .血小板

E .前列腺

26.为防止红细胞对 ACP 测定的干扰,常加入下列何种抑制剂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A .苯丙氨酸

B . L- 酒石酸

C .尿酸

D . EDTA

E . L- 半胱氨酸

27.在碱性溶液中进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最接近正极 ( 移动最快 ) 的 ALP 同工酶是 A .肝 ALP

B .骨 ALP

C .肠 ALP

D .胎盘 ALP

E .肾 ALP

28.同时测定下列哪种血清酶有助于鉴别 ALP 升高的来源 A . ACP

B . GGT

C . LD

D . CK

E . AST

29.在骨骼和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最重要的酶是

A . LD

B . CK

C . ALP

D . ACP

E . AMY

30.人血清中的淀粉酶是

A . a 淀粉酶

B .β淀粉酶

C .γ淀粉酶

D . A+B

E . A+C

31.用于辅助诊断有机磷中毒的酶是

A . AMY

B . ACP

C . LPL

D . ChE

E . ALP

32.临床上常用来分析同工酶的方法

A .电泳法

B .层析法

C .沉淀法

D .热失活分析法

E .蛋白酶水解法

33.患者,男, 32 岁,饮酒饱餐后上腹部剧痛 6 小时,伴大汗,频吐。查体:面色苍白,血压 9.3/6.7kPa(70/50mmHg) ,心率 132 次/分,左上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血淀粉酶 740U / L( 正常上限为 220U/L) 。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 .急性胆囊炎

B .肝性黄疸

C .急性胰腺炎

D .溶血性黄疸

E .胆石症

二、多项选择题 ( B型题 )

A.α-HBD B.LD C.AST D.CK E.ACP

1.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最大的血浆酶是( )。

2.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恢复正常的血浆酶是( )。

A.AST和ALT B.ALP和CK C.LPS和AMS

D.AST和AMS E.CK和CK-MB

3.多用于胰腺炎诊断的酶是( )。

4.多用于肝脏疾患诊断的酶是( )。

5.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是( )。

6.多用于骨骼疾患诊断的酶是( )。

三、多项选择题 (X 型题 )

1 .影响血清酶变异的生理因素有

A .性别

B .年龄

C .进食

D .运动

E .以上都不是

2 .下列酶中具有酶原形式的酶有

A .胃蛋白酶

B .胰蛋白酶

C . ALT

D . ALP

E .糜蛋白酶

3 .下列对酶活性浓度测定描述正确的是

A .可测定产物生成量

B .可测定底物消耗量

C .与底物浓度无关

D .需最适温度

E .需最适酸碱度

4 .临床上应用酶检测诊断疾病时,一般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A .组织与血清酶活性比值在 100 倍以上 B .组织损伤后,酶能较快地释放到血液中 C .要有合适的生物半寿期

D .同工酶有一定组织分布特异性

E .酶的组织分布广

5 .肌酸激酶存在于

A .心肌

B .骨骼肌

C .脑组织

D .红细胞

E .肝

6 .标本溶血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血清酶是

A . CK

B . LD

C . ALT

D . AST

E . GGT

7 . CK 的变异体主要是指

A .巨 CK1

B . CK-MB

C . CK-MM

D .巨 CK2

E . CK-BB

8 . ACP 与 ALP 作用类似,主要区别在于

A .最适 pH 不同

B .组织来源不同

C .所作用的底物种类相近.

D .缓冲液种类不同

E .稳定性不同

9 .连续监测法进行酶学测定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有 A .样本本身含有其他酶和物质干扰

B .工具酶中混有其他酶的污染

C .非酶反应的干扰

D .分析容器的污染与沉淀形成

E .使用双试剂

10 .下列代谢物与其酶法测定所用试剂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尿酸 - 尿酸酶 - 过氧化氢酶

B .葡萄糖 - 葡萄糖氧化酶 -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C .尿素 - 尿素酶 - 谷氨酸脱氢酶

D .甘油三酯 - 脂蛋白脂肪酶 - 甘油激酶

E .胆固醇 - 胆固醇氧化酶 - 过氧化物酶

11 .下列血清酶及其测定所用试剂的组合,正确的是

A . ATP-GGT 、

B . alanine-ALT

C . NAD-LD

D . p-nitrophenyl phosphate-ALP

E . ADP-CK

12 .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可见于

A .变形性骨炎

B .骨肿瘤

C .恶性贫血

D .甲状腺功能低下

E .梗阻性黄疸

13 . G6PD 可用于测定

A .葡萄糖

B .淀粉酶

C .脂肪酶

D .乳酸脱氢酶

E .肌酸激酶

四、名词解释

1.酶 2.血浆固有酶 3.酶的半寿期 4.连续监测法

5.工具酶 6.酶活性IU定义 7.同工酶 8.底物启动模式

五、问答题

1.根据米-曼式方程计算,当[s]=3Km时,其反应速度V为多大?

2.简述正常血浆中的酶动态特点及影响酶浓度的因素

3.简述病理性血浆中酶浓度异常的机制

4.简述酶浓度的测定方法。

5.简述酶偶联反应法的原理。

6.简述临床同工酶的分析方法。

7.简述体液中酶浓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

8.临床酶学测定之前,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有何注意点?

9.简述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酶学测定时系数K值的计算与应用。

10.简述ALT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11.简述CK及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12.试述血清ACP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13.试述血清淀粉酶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第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 型题 )

1 . A 2. B 3. B 4. D 5. B 6. C 7. B 8. C

9. B 1 0. E

1 1. D 12. D 13. B 14. B 15. A 16. D 1 7 . B 1 8 . D

19. E 20. B

21.C 22. B 23. A 24. E 25. E 26. B 27. A 28. B

29. C 30. A

31. D 32. A 33. C

二、多项选择题 ( B型题 )

1.E 2.D 3. C 4.A 5.E 6.B

三、多项选择题 (X 型题 )

1 . ABCD 2 . ABE 3 . ABDE 4 . ABCD 5 . ABC 6 . ABCD

7 . AD 8 . ABDE 9 . ABCD 10 . ACDE 11 . BCDE 12 . ABE

13 . AE

四、名词解释

1.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具有高度专一性、高度催化活性的物质 ,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主要是蛋白质。

2.血浆固有酶指属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一类酶,也称血浆特异酶。

3.酶失活至原来活性一半时所需时间称为酶的半寿期(t 1/2 )。半寿期可用来代表酶从血中清除的快慢。

4.连续监测法是指每隔一定时间(2~60s),连续多次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5.在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

6.酶活性IU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 1 min能转化1 m mol底物 的酶量,即 1IU=1 m mol.min -1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常省略国际二字,即将IU简写为 U。

7.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作用,但其分子构成、空间构象、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或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8.底物启动模式是指样品先与缺乏某种底物的试剂1预孵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含这种底物的试剂2,启动样品中的待测酶的酶促反应。

五、问答题

1.V=Vm[s]/(Km+[s])= Vm*3Km /(Km+3Km)=3/4Vm=0.75Vm,即V/Vm=0.75。

2. 正常血浆中酶的动态变化特点:①正常血浆酶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浆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浆酶分成血浆特异酶和非血浆特异酶两大类,非血浆特异酶可进一步分为外分泌酶、细胞内酶和其他酶。②一般认为,血液中酶的清除方式与其他血浆蛋白质类似,但是具体清除途径尚未完全明了。血浆酶主要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尿液则是小分子酶排出的途径。

影响酶浓度的因素包括 影响正常血浆酶含量的自身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前者主要有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酶的相对分子量、酶的组织分布、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形式、酶的半寿期等;后者主要是性别、年龄、食与药物、运动、妊娠与分娩、体位改变、昼夜变化及家庭因素等。

3.血浆酶的病理性变化主要包括酶合成异常、酶释放增加、酶清除异常等。酶合成异常包括合成减少和合成增多。酶从病变(或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是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炎症、缺血、坏死、创伤和肿瘤等是细胞释放大分子酶蛋白的重要原因。此外,血液含抑制物、代谢紊乱、药物、遗传性酶缺陷等原因也可致酶活性下降。

4.酶 浓度 测定方法分为绝对定量法和相对定量法两大类。绝对定量法是直接测定酶蛋白量或酶摩尔浓度。相对定量法是根据酶的催化活性或酶促反应速度来间接测定酶浓度的方法。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方法多属相对定量法。

5. 在酶活性测定时,如果底物或产物不能直接测定或难于准确测定,可采用酶偶联法测定,即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个或几个工具酶,将待测酶生成的某一产物转化为新的可直接测定的产物,当加入酶的反应速度与待测酶反应速度达到平衡时,指示酶的反应速度即代表待测酶的活性 。

6.临床同工酶的分析方法有 电泳法、免疫分析法、 色谱法、动力学分析法、蛋白酶水解法 。

7.体液中酶浓度测定时,要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标本及标本采集和处理因素、试剂及方法学因素、仪器及操作因素,以及最适测定条件选择与条件的优化。

8. 测定酶浓度的样本来自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但以血清和血浆最为常用,特别是血清,既可避免抗凝剂的影响,又可防止抗凝时因振摇所致的溶血。 临床酶学测定之前,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应注意:防止 溶血、合理使用抗凝剂、适宜的温度、减少副反应干扰。此外,采集各种体液样本的器皿质地和洁净度,采血部位,以及血清中过量的胆红素、脂质,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振摇等,均影响酶活性测定。

9. 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酶活性,通常采用公式进行计算。当条件固定时, 理论 K 值为常数。 由于仪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均需用校准物 定期检查和校正实际测定 K 值。

10. 转氨酶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以往多用比色法如赖氏法 (Reitman-

Frankel) 、金氏法 (King) 和改良穆氏法 (Mohun) ,其中以赖氏法最常用,由于此法操作简便、经济,一些小型实验室仍在使用。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多采用IFCC推荐的连续监测方法对 ALT 进行测定。

ALT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由于肝细胞中ALT浓度比血液高约7000倍,只要有1/1000肝细胞中的ALT进入血液就足以使血中ALT升高1倍,故此酶是 反映 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指标。 但应特别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 血中ALT可仅轻度增高,临终时常明显下降,但 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11. CK 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等。由于以磷酸肌酸为底物的逆向反应速度为正向反应速度的6倍,所以采用逆向反应进行测定较为普及。如肌酸显色法和酶偶联法,其中后者最常用,为国内外测定 CK 的参考方法。CK 同工酶 多用电泳和免疫抑制法测定,但两法均会受溶血和巨CK的干扰,免疫抑制法还会受到CK-BB的干扰。因此现在推荐用免疫化学方法直接测定 CK-MBmass ,可不受溶血和巨CK的干扰。CK 同工酶亚型 (CK-MM 亚型 和 CK-MB亚型 )多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等。

CK 及其同工酶和亚型是目前临床上测定次数最多的酶,主要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

12. ACP 的测定多是利用磷酸苯二钠法和磷酸对硝基酚法等在酸性条件下测定 ACP 。国外多推荐使用磷酸百里酚酞为底物的比色法,因为前列腺ACP对此底物

亲合力高,测定结果基本能反映ACP含量高低。不同方法参考值也不同。此外还可通过用 L- 酒石酸这类抑制剂鉴别和估量 PAP 活性。由于 ACP 不稳定,酶活性测定困难,目前已发展一些免疫学方法特异而灵敏地测定 ACP 特别是 PAP 。 总ACP升高可作为前列腺癌、骨疾病或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

13. 临床上测定血液AMY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常在腹痛后 2~3 h 开始升高(也有延至12 h 后升高者),多在12~24 h 达峰值,2~5 d 恢复正常。 峰 值 一般为4 ULN~ 6 ULN ,最高可达40倍。此值愈高,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就愈大, 但 高低和疾病预后关系不大,但 若持续性升高达数周,常提示胰腺炎有反复,或有并发症发生。尿 AMY 约于发病后12~24 h 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液 AMY 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 AMY 更有价值。

唾液腺疾病如腮腺炎患者血AMY也可升高,但临床 表现迥异 ,且主要为S-AMY升高,有别于胰腺炎以P-AMY升高为主。

第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中的诊断酶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 型题 )

1 . A 2. B 3. B 4. D 5. B 6. C 7. B 8. C

9. B 1 0. E

1 1. D 12. D 13. B 14. B 15. A 16. D 1 7 . B 1 8 . D

19. E 20. B

21.C 22. B 23. A 24. E 25. E 26. B 27. A 28. B

29. C 30. A

31. D 32. A 33. C

二、多项选择题 ( B型题 )

1.E 2.D 3. C 4.A 5.E 6.B

三、多项选择题 (X 型题 )

1 . ABCD 2 . ABE 3 . ABDE 4 . ABCD 5 . ABC 6 . ABCD

7 . AD 8 . ABDE 9 . ABCD 10 . ACDE 11 . BCDE 12 . ABE

13 . AE

四、名词解释

1.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具有高度专一性、高度催化活性的物质 ,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主要是蛋白质。

2.血浆固有酶指属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催化作用的一类酶,也称血浆特异酶。

3.酶失活至原来活性一半时所需时间称为酶的半寿期(t 1/2 )。半寿期可用来代表酶从血中清除的快慢。

4.连续监测法是指每隔一定时间(2~60s),连续多次测定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

5.在酶学分析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合物浓度或酶活性浓度的酶称为工具酶。

6.酶活性IU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 1 min能转化1 m mol底物 的酶量,即 1IU=1 m mol.min -1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常省略国际二字,即将IU简写为 U。

7.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化体,具有相同的催化作用,但其分子构成、空间构象、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以及器官分布或细胞内定位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8.底物启动模式是指样品先与缺乏某种底物的试剂1预孵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含这种底物的试剂2,启动样品中的待测酶的酶促反应。

五、问答题

1.V=Vm[s]/(Km+[s])= Vm*3Km /(Km+3Km)=3/4Vm=0.75Vm,即V/Vm=0.75。

2. 正常血浆中酶的动态变化特点:①正常血浆酶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浆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可将血浆酶分成血浆特异酶和非血浆特异酶两大类,非血浆特异酶可进一步分为外分泌酶、细胞内酶和其他酶。②一般认为,血液中酶的清除方式与其他血浆蛋白质类似,但是具体清除途径尚未完全明了。血浆酶主要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尿液则是小分子酶排出的途径。

影响酶浓度的因素包括 影响正常血浆酶含量的自身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前者主要有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酶的相对分子量、酶的组织分布、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形式、酶的半寿期等;后者主要是性别、年龄、食与药物、运动、妊娠与分娩、体位改变、昼夜变化及家庭因素等。

3.血浆酶的病理性变化主要包括酶合成异常、酶释放增加、酶清除异常等。酶合成异常包括合成减少和合成增多。酶从病变(或损伤)细胞中释放增加是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炎症、缺血、坏死、创伤和肿瘤等是细胞释放大分子酶蛋白的重要原因。此外,血液含抑制物、代谢紊乱、药物、遗传性酶缺陷等原因也可致酶活性下降。

4.酶 浓度 测定方法分为绝对定量法和相对定量法两大类。绝对定量法是直接测定酶蛋白量或酶摩尔浓度。相对定量法是根据酶的催化活性或酶促反应速度来间接测定酶浓度的方法。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方法多属相对定量法。

5. 在酶活性测定时,如果底物或产物不能直接测定或难于准确测定,可采用酶偶联法测定,即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个或几个工具酶,将待测酶生成的某一产物转化为新的可直接测定的产物,当加入酶的反应速度与待测酶反应速度达到平衡时,指示酶的反应速度即代表待测酶的活性 。

6.临床同工酶的分析方法有 电泳法、免疫分析法、 色谱法、动力学分析法、蛋白酶水解法 。

7.体液中酶浓度测定时,要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标本及标本采集和处理因素、试剂及方法学因素、仪器及操作因素,以及最适测定条件选择与条件的优化。

8. 测定酶浓度的样本来自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但以血清和血浆最为常用,特别是血清,既可避免抗凝剂的影响,又可防止抗凝时因振摇所致的溶血。 临床酶学测

定之前,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应注意:防止 溶血、合理使用抗凝剂、适宜的温度、减少副反应干扰。此外,采集各种体液样本的器皿质地和洁净度,采血部位,以及血清中过量的胆红素、脂质,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振摇等,均影响酶活性测定。

9. 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酶活性,通常采用公式进行计算。当条件固定时, 理论 K 值为常数。 由于仪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均需用校准物 定期检查和校正实际测定 K 值。

10. 转氨酶的测定方法有许多种,以往多用比色法如赖氏法 (Reitman-

Frankel) 、金氏法 (King) 和改良穆氏法 (Mohun) ,其中以赖氏法最常用,由于此法操作简便、经济,一些小型实验室仍在使用。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多采用IFCC推荐的连续监测方法对 ALT 进行测定。

ALT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由于肝细胞中ALT浓度比血液高约7000倍,只要有1/1000肝细胞中的ALT进入血液就足以使血中ALT升高1倍,故此酶是 反映 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指标。 但应特别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 血中ALT可仅轻度增高,临终时常明显下降,但 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11. CK 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等。由于以磷酸肌酸为底物的逆向反应速度为正向反应速度的6倍,所以采用逆向反应进行测定较为普及。如肌酸显色法和酶偶联法,其中后者最常用,为国内外测定 CK 的参考方法。CK 同工酶 多用电泳和免疫抑制法测定,但两法均会受溶血和巨CK的干扰,免疫抑制法还会受到CK-BB的干扰。因此现在推荐用免疫化学方法直接测定 CK-MBmass ,可不受溶血和巨CK的干扰。CK 同工酶亚型 (CK-MM 亚型 和 CK-MB亚型 )多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等。

CK 及其同工酶和亚型是目前临床上测定次数最多的酶,主要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

12. ACP 的测定多是利用磷酸苯二钠法和磷酸对硝基酚法等在酸性条件下测定 ACP 。国外多推荐使用磷酸百里酚酞为底物的比色法,因为前列腺ACP对此底物亲合力高,测定结果基本能反映ACP含量高低。不同方法参考值也不同。此外还可通过用 L- 酒石酸这类抑制剂鉴别和估量 PAP 活性。由于 ACP 不稳定,酶活性测定困难,目前已发展一些免疫学方法特异而灵敏地测定 ACP 特别是 PAP 。 总ACP升高可作为前列腺癌、骨疾病或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

13. 临床上测定血液AMY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常在腹痛后 2~3 h 开始升高(也有延至12 h 后升高者),多在12~24 h 达峰值,2~5 d 恢复正常。 峰 值 一般为4 ULN~ 6 ULN ,最高可达40倍。此值愈高,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就愈大, 但 高低和疾病预后关系不大,但 若持续性升高达数周,常提示胰腺炎有反复,或有并发症发生。尿 AMY 约于发病后12~24 h 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液 AMY 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 AMY 更有价值。

唾液腺疾病如腮腺炎患者血AMY也可升高,但临床 表现迥异 ,且主要为S-AMY升高,有别于胰腺炎以P-AMY升高为主。

第三章 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物质属于含氮化合物 的是:( )

A. 蛋白质

B. 氨基酸

C. 嘌呤核苷酸

D. 嘧啶核苷酸

E. 以上都是

2. 临床上血清总蛋白的首选最方便、最实用的常规方法是 :( )

A. 凯氏定氮法

B. 双缩脲法

C. 酚试剂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染料结合法

3.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上显示的宽γ区带主要成分是 : ( )

A. 转铁蛋白

B. 结合珠蛋白

C. 免疫球蛋白

D. 血 色 素结合蛋白

E. 铜蓝蛋白

4. 下列血浆蛋白质中哪些 不属于 运输载体类:(

A. 血浆脂蛋白

B. 转铁蛋白

C. 铜蓝蛋白

D. 结合珠蛋白

E. α 1 -抗胰蛋白酶

5. 下列关于清蛋白说法 错误 的是:( )

A. 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B.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

C.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

D. 在血浆中 的 半寿期1 0d

E. 唯一一种不 含糖 的血浆蛋白质

6. 临床上检测血清蛋白的最常用方法是:( )

A. 溴甲酚绿法

B. 电泳法

C. 免疫扩散法 )

D. 免疫比浊法

E. 电化学测定法

7. 下列关于 α 1 -抗胰蛋白酶 说法, 错误 的是:( )

A. 分子量 约 为5 2kD

B. 发挥作用时与pH高低无关

C.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位于α 1 区带

D.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

E. 人血浆中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8. 关于 α 2 -巨球蛋白 ,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

A. 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B. 血 浆中分子量最大的 糖 蛋白

C. 低清蛋白血症α 2 - MG含量可显著增高

D. 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时 α 2 - MG含量 降低

E. 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比浊法

9. 铜蓝蛋白 的功能 不包括 :( )

A. 血浆铜的转运

B. 具有铁氧化酶作用

C. 抗氧化作用

D. 可将大部分Fe 3+ 运输到骨髓,用于Hb合成

E. 铜的 无 毒性代谢库

10. 下列关于 C-反应蛋白 说法 错误 的是:( )

A. 在 钙离子 缺乏情况 下 , 可结合 磷酸胆碱, 卵磷脂和核酸

B. 属于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 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

D. 在钙离子存在下,CRP 可 结合多种细 菌 、真菌及原虫等体内的多糖物质 E. 电泳迁移率易受如钙离子及缓冲液的成分 的 影响

11. 下列哪些蛋白属于负性时相反应蛋白?( )

A. AAT

B. AAG

C. Alb

D. Cp

E. CRP

12. 现已阐明肾小管细胞膜上有 4 种与氨基酸吸收有关的载体 ,下面哪种 不

是? ( )

A. 中性氨基酸载体

B. 酸 性氨基酸载体

C. 碱 性氨基酸载体

D. 丙 氨酸载体

E. 甘氨酸载体

13. 苯丙酮酸尿症是由于下列何种酶的缺乏所致?( )

A. 酪氨酸羟化酶

B. 苯丙氨酸羟化酶

C. 多巴脱羧酶

D. 酪氨酸酶

E. 酪氨酸转氨酶

14. 关于 苯丙酮酸尿症 ,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A. 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B. 原因是 苯丙氨酸 羟化 酶 先天性 缺乏

C. 患 儿 还表现有毛发和皮肤色素较正常人略浅

D. 可 给予高苯丙氨酸及酪氨酸膳食 进行治疗

E. 患 儿存在 智力缺陷,其严重程度与血苯丙氨酸升高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

15. 白化病是由于下列何种酶的缺乏所致?( )

A. 酪氨酸酶

B. 酪氨酸羟化酶

C. 苯丙氨酸羟化酶

D. 色氨酸加氧酶

E. 酪氨酸转氨酶

16. 下列尿黑酸尿症,说法 错误 的是:( )

A. 尿黑酸还原酶缺陷可引起该病

B. 因尿 放置后变黑色,因此常会引起注意而被发现

C. 目前本症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

D. 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减少尿黑酸在体液中含量和在组织中沉积 E. 诊断本病的方法是尿黑酸的还原试验

17. 关于 胱硫醚-β-合酶 缺失 所致的 同型胱氨酸尿症 ,下列说法 错误 的

是:( )

A. 胱硫醚-β-合酶 缺失所致的是 同型胱氨酸尿症 是最常见的原因

B. 血浆同型胱氨酸达到可检测水平, Met水平升高

C. N 5 甲基四氢叶酸 或其转甲基酶的缺失导致的 同型胱氨酸尿症 较罕见

D. 胱硫醚-β-合酶 完全缺失的可用低Met饮食并补充胱氨酸治疗 E. 新生儿就会出现症状,因此 适合进行新生儿筛选试验

18. 关于 核苷酸代谢 ,下列说法 错误的 是:( )

A. 嘌呤核苷酸最 常 见的代谢紊乱是高尿酸血症

B.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酶缺陷可引起乳清酸尿症

C.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均包括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

D.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是先合成嘌呤环再与磷酸核糖相连而成 E. 人体因缺乏尿酸酶嘌呤核苷酸的最终分解产物是尿酸

19. 关于 尿酸生成过多 的原因,下列说法哪个 不正确? ( )

A. 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B. 嘌呤吸收增多

C. PRPP合成酶活性减弱

D. 嘌呤分解 过多

20. 尿酸 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A. 磷钨酸还原法

B.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C. HPLC法

D. 干化学法

E. 尿酸酶紫外法

二、B型题(配伍题)

问题1-3

A. 清蛋白 B. 前清蛋白 C

D. α 1 -酸性糖蛋白 E. α 1 -抗胰蛋白酶

1. 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

2.人血浆中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3.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问题4-7

A. 可以防止Hb从肾 脏 丢失

B. 可将大部分Fe 3+ 运输到骨髓

C. 铜的 无 毒性代谢库

D. 将Fe 3+ 还原 为Fe 2+

E.血 浆中分子量最大的 糖 蛋白

4. 结合珠蛋白

5. α 2 -巨球蛋白

6. 铜蓝蛋白

7. 转铁蛋白

. 结合珠蛋白

问题8-10

A. 酪氨酸酶 缺乏

B. 酪氨酸转氨酶 缺乏

C. 苯丙氨酸羟化酶 缺乏

D. 苯丙氨酸 还原酶缺乏

E. 延胡索酰乙酰乙酸 水解 酶 活性降低

8. 苯丙酮酸尿症 是由于

9. Ⅰ 型酪氨酸血症 是由于

10. Ⅱ型酪氨酸血症 是由于

三、多选题(X型题)

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一般可将血清蛋白质分为 哪几条带?(

A. 清蛋白

B. α 2 球蛋白

C. β球蛋白

??? ? 球蛋白

E. 纤维蛋白原

2. 下列有关前清蛋白,说法 正确 的是:( )

A. 半寿期仅1.9d

B. 正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 组织修补材料和运载蛋白

D. 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 时, 50~100mg / L为 重 度 营养不良E. 作为 肾 功能不全的指标

3. 下列关于清蛋白的功能,正确的是:( )

A.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B. 作为 血浆中主要的载体蛋白 ,具有结合各种配体分子的能力)

C. 参与凝血

D. 具有缓冲酸碱 维持酸碱平衡作用

E. 具有 营养 作用

4. α 1 -酸性糖蛋白 是:( )

A. 血浆中含糖量最高的糖蛋白

B. 血浆中酸性最强的糖蛋白

C.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D. 属于急 性时相反应蛋白

E. 人血浆中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剂 5. 关于 结合珠蛋白 ,说法正确的是:( )

A. 急性时相蛋白和转运蛋白

B. 在醋纤膜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位于 γ 区带

C. 运输血管内游离的 Hb 到网状内皮细胞降解

D. 每分子Hp可结合 2 分子Hb

E. Hb-Hp 的结合 是 可逆 的

6. 关于 Wilson病 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又称为肝豆状核变性

C. 一般不 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D. 此病是进行性和致命的 ,应 及时治疗 E. 铜螯合剂-青霉胺治疗

7. 关于 Wilson病 的诊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中铜蓝蛋白下降

B. 血清游离铜降低

C. 血清总铜浓度降低

D. 尿铜排泄增加

E. 肝中铜含量升高

8. 关于 转铁蛋白 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分子可结合 4个Fe

B.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 3+

C. 正性急 时相反应 蛋白

D. 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

E. 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

9. C-反应蛋白是非特异性指标, 在临床上的主要用途是:( )

A. 筛选器质性疾病

B. 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度 和疗效监控

C. 识别 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 等 并发的感染

D. 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E. 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

10. 以下属于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的是:( )

A. α 1 -抗糜蛋白酶

B. 血红素结合蛋白

C. α 2 - MG

D. 纤维蛋白原

E. Cp

11. 以下属于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 )

A. AAT

B. A lb

C. C3

D. PA

E. TRF

12. 属于 氨基酸代谢 产物的有:( )

A. 酮体

B. α - 酮酸

C. CO 2

D. 胺类

E. NH 3

13. 氨基酸的分析的三组检验方法是:( )

A. 总 氨基酸的分析

B. 筛选试验

C. 定量试验

D. 特异性试验

E.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法 14. 氨基酸分析的筛选试验包括:( )

A. 薄层层析

B. 尿呈色试验

C. Guthrie试验

D. 气相色谱

E. HPLC

15. 氨基酸分析的定量试验包括:( )

A. 毛细管电泳

B. 气相色谱

C. HPLC

D. 串联质谱

E. 分子遗传学试验

16. 采用酶法测定的氨基酸有:( )

A. 苯丙氨酸

B. 酪氨酸

C. 亮氨酸

D. 谷氨酰胺

E. 缬氨酸

17. 在酶法测定氨基酸的原理中通过检测340nm吸光度变化来定量的氨基酸有:

( )

A. 苯丙氨酸

B. 酪氨酸

C. 谷氨酰胺

D. 亮氨酸

E. 异亮氨酸

18. 目前国际上进行新生儿PKU筛查的常用方法有:( )

A. Guthrie试验

B. 荧光光度法

C. 苯丙氨酸脱氢酶法

D. 色谱法

E. PCR-RFLP法

19. 关于 Lesch-Nyhan综合征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因是 HGPRT 完全缺乏

B. 属染色体X-连锁遗传

C. 又称 自毁容貌综合征

D. 有明显的高尿酸血症

E. 仅见男性小儿1岁内发病

20. 关于痛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一组疾病

B. 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 所致

C. 高尿酸血症合并尿酸性结石 也属于 痛风

D. 原 发性痛风患病率 女 性高于 男 性

E. 可用 别嘌呤醇 治疗

四、 名词解释

1. 血浆蛋白

2.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3.氨基酸代谢库

4. 氨基酸血症 与氨基酸尿症

5.PKU 6. 痛风

五、 问答题

1.简述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

2. 试述测定血清铜蓝蛋白的方法及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 .简述 低 清蛋白血症的 临床意义 。 4 .简述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5 . 简述新生儿PKU的诊断方法 6.简述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因素。

第三章 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6 11 16

E A C B

2 7 12 17

B B D E

3 8 13 18

C A B C

4 9 14 19

E D D C

5 10 15 20

D A A E

二、B型题(配伍题) 1 6

A C

2 7

E B

3 8

D C

4 9

A E

5 10

E B

三、多选题 1 6 11 16

ABCD ABDE BDE ABCDE

2 7 12 17

AC ACDE ABCDE ACDE

3 8 13 18

ABCE 4 BDE BCD ABC

9 14 19

ABCD ABCD ABC ABCDE

5 10 15 20

ACD ABDE ABCDE ABE

四、 名词解释

1. 血浆蛋白质 它 是 指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是 血浆固体成份中含量最

多、组成复杂、功能广泛的一类化合物 。

2.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急性炎症性疾病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

瘤等,AAT、AAG、Hp、Cp、CRP,以及α 1 -抗糜蛋白酶、血红素结合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等,这些血浆蛋白浓度显著升高或升高;而血浆PA、ALB、TRF则出现相应的低下。这些血浆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这种现象称为急性时相反应。

3. 氨基酸代谢库 食物蛋白 质经 过消化 而被 吸收 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

酸)与体内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在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4. 氨基酸血症 与 氨基酸尿症 参与氨基酸代谢的酶缺 乏 出现在代谢途径的

起点时,其 作用 的氨基酸将在血循环中增加,成为氨基酸血症 。 这种氨基酸 如 从尿中排出, 则 称为氨基酸尿症 。

5.PKU 即 苯丙酮酸尿症 , 是由 于 苯丙氨酸羟化酶 先天性 缺乏 所致,属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

6. 痛风 痛风是一组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

嘌呤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从而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仅有高尿酸血症,即使合并尿酸性结石也不称之为痛风。

五、问答题

1.简述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

血浆蛋白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可概括为:①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这是清蛋白的主要功能 ;② 作为激素、维生素、脂类、代谢产物、离子、药物等的载体; ③ 作为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 ;④ 营养作用,修补组织蛋白; ⑤ 抑制

组织蛋白酶 ;⑥ 一些酶在血浆中起催化作用 ;⑦ 参与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⑧作为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等免疫分子,组成体液免疫防御系统 。

2. 试述测定血清铜蓝蛋白的方法及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铜蓝蛋白在血清中含量铰低。一般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参考值为 0.21~ 0 .53 g / L。另外,还可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测定,其参考 值 为0 . 4g /L 。

增高:见于结核、矽肺、甲状腺功 能亢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降低:见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肾 病综合征等。对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即患者血浆CEB含量明显下 降,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含 量增加。

3 .简述 低 清蛋白血症的 临床意义 。

低清蛋白血症 :既可由生理(如妊娠)或病理因素或引起,也可由于输液造成血液稀释时抽血的假象所致。导致低蛋白血症的病理因素有:

1)清蛋白合成 降低 :①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由于清蛋白的半寿期较长,因此在部分急性肝病患者,其浓度降低可不明显; ② 蛋白质营养不良或 肠道 吸收不良也可造成清蛋白合成不足。

2)清蛋白的分布异常:如门静脉高压时大量蛋白质尤其是清蛋白从血管内渗漏入腹腔。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时,由于肝脏合成减少和大量漏入腹水的双重原因,使血浆清蛋白显著下降。

3)清蛋白丢失:①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清蛋白由尿中损失,有时每天尿中排出蛋白达5g以上,超过肝的代偿能力;②肠道炎症性疾病时,可因粘膜炎症坏死等使胃肠道蛋白质丢失,从而引起血浆清蛋白下降;③在烧伤及渗出性皮炎,可从皮肤丧失大量蛋白质。

4)清蛋白分解代谢增加:由组织损伤(外科手术或创伤)或炎症(感染性疾病)引起。

5) 无清蛋白血症 :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属先天性白蛋白合成缺陷 ,血浆清蛋白含量常低于1g/L。但 可以没有症状或体征,甚至 可以没有水肿,部分原因可能是血管中球蛋白含量代偿性升高 所致 。

4 .简述转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1)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在缺铁性的低血色素贫血中,TRF代偿性合成增加,但因血浆铁含量低,结合铁的TRF少,所以铁饱和度很低( 参考范围 在30%~38%)。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浆中TRF正常或低下,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使铁饱和度增高。在铁负荷过量时,TRF水平正常,而饱和度可超过50%,甚至达90%。

(2)TRF 是负性急 时相反应 蛋白。 在炎症、 肿瘤 时常随着清蛋白、前清蛋白同时下降。

(3)作为营养状态的一项指标 。 在营养不良及慢性肝脏疾病时下降 , 与清蛋白相比,体内转铁蛋白总量较少、生物半寿期较短,故 可 及时地反映脏器蛋白的急剧变化。在高蛋白膳食治疗时,血浆 TRF浓度较快上升 ,是判断疗效的良好指标。

5 . 简述新生儿PKU的诊断方法

PKU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终止PKU的严重后果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Guthrie 试验 、荧光光度法、 苯丙氨酸 脱氢酶法是目前国际上进行新生儿 PKU 筛查的常用方法 。 Guthrie 试验是由 Guthrie 建立的一种 细菌抑制法 ,首 先在 PKU 的筛查试验中用来测定人血清、尿液中 苯丙氨酸 。 通过 抑菌圈的大小来 半定量 样本中的 苯丙氨酸 浓度。

新生儿的筛查在欧美国家广泛地进行,因为有3%以上的PKU病例并不是由于PAH缺乏所致,而是由于 生物蝶呤 合成所需的酶缺乏所致。评估应包括尿中生物 蝶呤 和新 蝶呤 的测定和有时可能还要测定其血清含量。

新生儿PKU的诊断试验通常包括用色谱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FeCl 3 法检测尿中苯丙酮酸。

用 DNA 分析技术 , 如 PCR - ASO 探针法和 P CR - RFLP 连锁分析

法鉴定出导致 PKU 的点突变。

6.简述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因素。

高尿酸血症由尿酸排泄障碍 或 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若尿酸排泄出现障碍,可导致血液尿酸浓度升高; 体液尿酸浓度的高低取决于体内 嘌呤合成 量 、 食入量和尿酸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肾脏尿酸排泄减少或体内嘌呤来源过多均可 导致高尿酸血症。

( 1 ) 尿酸排泄 减少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或(和)分泌功能减退时, 即可 导致高尿酸血症。 在原发性 高尿酸血症 中尿酸排泄减少占80% ~ 90%, 是 由 机制不明的多基因性遗传缺陷引起 ;在继发性 高尿酸血症 中尿酸排泄减少原因是 慢性肾疾 等引起 肾小球滤过下降 ,或由高血压、内分泌疾病、体内有机酸增加、铅中毒肾病及药物抑制作用等引起 肾小管排泌尿酸减少 。

( 2 ) 尿酸生成过多 1)由嘌呤合成代谢紊乱引起 : 大多数属多基因遗传缺陷,机制不明 ,占原发性 高尿酸血症 的10% ~ 20% 。由 特异 酶缺陷引起者仅占 原发性 高尿酸血症 的1%,这些酶缺乏包括 ①HGPRT 完全缺乏和部分缺乏。前者引起 Lesch-Nyhan综合征 ,由于 HGPRT 完全缺乏导致嘌呤过多、明显的高尿酸血症,痛风伴有大脑瘫痪、智力减退、舞蹈病样多动症、肢体僵直痉挛,咬指、撞击行为致自身残毁,因此本病又称 自毁容貌综合征 。 HGPRT 部分缺乏症又称青春期原发性痛风,患者痛风较严重,一般无神经症状。 ② PRPP合成酶活性增强。嘌呤核苷酸合成增多,引起青春期尿酸结石症。 ③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 6 - 磷酸葡萄糖增多,并沿磷酸戊糖代谢途径转化成较多的PRPP,使嘌呤 核苷酸 合成增多。④APRT缺乏 。因是纯合子基因缺失, 腺嘌呤不能经补救途径合成腺苷酸而出现堆积, 因 腺嘌呤不能转变为尿酸 ,因此 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症出现,但腺嘌呤的代谢产物2,8-二羟腺嘌呤由尿排出增加,可产生肾结石,常被误认为尿酸结石。

2)嘌呤吸收增多 : 体内20%尿酸来源于食物中的嘌呤,摄入富含嘌呤食物过多可诱发痛风发作,但不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3)嘌呤分解 过多: 在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 等,核酸 水 解 增强 ,嘌呤和尿酸生成增多。

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也可归纳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方面,原发性包括原发性肾脏排泄尿酸 减少 和原发性尿酸产生过多,继发性包括各种肾脏疾病 与导致 嘌呤分解过多疾病 引起的 肾脏排泄尿酸 减少 和尿酸产生过多。

第四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 A型题:

1. 健康人群空腹血糖的参考范围通常为( )

A. 2.8~7.8mmol/L

B. 3.89~6.11mmol/L

C. 4.5~5.9mmol/L

D. 7.0~11.1mmol/L

E. ﹤11.1mmol/L

2. 降低血糖的激素主要是( )

A. 胰岛素

B.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C. 肾上腺素

D. 生长激素

E. 皮质醇

3. 胰岛素由何种细胞分泌( )

A. 胰岛α细胞

B. 胰岛β细胞

C. 胰腺δ细胞

D. 胰岛α和β细胞

E. 皆不是

4.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 )

A. 多肽

B. 类固醇

C. 氨基酸衍生物

D. 脂肪酸衍生物

E. 核酸

5. 胰高血糖素由何种细胞分泌( )

A. 胰岛α细胞

B. 胰岛β细胞

C. 胰腺δ细胞

D. 胰岛α和β细胞

E. 皆不是

6. 关于免疫介导性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1型糖尿病

B. 胰岛素绝对不足

C. 常见于青少年

D. 多可检出自身抗体

E. 由胰岛素抵抗引起

7. 有关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相对不足

B. 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

C. 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成人

D. 常可检出自身抗体

E. 由胰岛素抵抗引起

8. 有关果糖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

B. 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

C. 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D. 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

E. 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

9. 测定血糖的标本最常采用的抗凝剂和防腐剂组合是(

A. 氟化钠-肝素钠

B. 叠氮钠-肝素锂

C. 冰醋酸-肝素

D. 碘乙酸钠-EDTA

E. 氟化钠-草酸钾

10. 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 , 可出现 ( )

A. 生理性血糖降低

B. 病理性血糖降低

C. 脓尿

D. 血尿

E. 糖尿

11. 糖化蛋白浓度主要用于( )

A. 糖尿病的分型

B. 糖尿病的诊断

C. 评估血糖控制效果

D. 评估糖基化比率

E. 评估当前血糖浓度

12. 血糖 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A. 已糖激酶法 )

B. 葡萄糖氧化酶法

C. 葡萄糖脱氢酶法

D. 固相酶法

E.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13. C-肽测定的主要用途除外( )

A. 评估空腹低血糖

B. 评估胰岛素分泌

C. 监测胰腺手术效果

D. 评估β细胞的活性

E. 诊断胰腺α细胞瘤

14. 糖尿病性肾病变的早期检测依赖于( )

A. UAE 试验

B. OGTT试验

C. IGTT试验

D. 72h禁食试验

E. 甲苯磺丁脲耐量试验

15. 用于判定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除外( )

A. 腹型肥胖

B. 高血压

C. 血脂异常

D. 胰岛素抵抗

E. 微血管病变

16. 目前糖尿病的分型不包括( )

A. 1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 慢性糖尿病

D.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E. 妊娠期糖尿病

17.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除外( )

A. 感染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微血管病变

D.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

E. 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

18. OGTT的主要用途除外( )

A. 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B. 诊断糖耐量减退

C. 糖尿病的常规诊断

D. 评价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 E. 糖尿病相关病理状态的人群筛查

19. 酮体的测定方法除外( )

A. A cetest 法

B. Ketostix法

C. G erhardt 法

D. 氯化铁法

E. 硝酸钠法

20. 目前大多数建议的低血糖标准为( )

A. 血糖低于2.78mmol/L

B. 血糖低于3.33mmol/L

C. 血糖低于1.11mmol/L

D. 血糖低于1.67mmol/L

E. 血糖低于3.89mmol/L

二、 B型题:

1.关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A.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B. 肝糖原的分解

C. 肝脏的糖异生

D. 有氧氧化

E. 合成糖原

① 血糖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

② 体内血糖的根本来源是( )

③ 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是( )

④ 餐后血糖的主要贮存方式是( )

⑤ 长期禁食、肝糖原耗尽情况下的血糖来源是( )

2.关于血糖的激素调节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肾上腺素

D. 生长激素

E.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① 胰岛α细胞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是( ) ② 胰岛α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 ) ③ 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 ) ④ 胰岛δ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 ) ⑤ 垂体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 )

3.关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病理状态

A. 1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 妊娠期糖尿病

D. 空腹血糖损伤

E. 糖耐量减退

① 典型病例常见于肥胖中老年人的糖尿病是( )

② 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的糖尿病是( )

③ 妊娠期间才出现的糖尿病是( )

④ 反映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轻度异常的是( )

⑤ 反映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减弱的是( )

4.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

A. 正常糖耐量

B. 糖耐量减退

C. 空腹血糖损伤

D. 糖尿病

E. 妊娠期糖尿病

① FPG<7.0mmol/L合并OGTT(2h-PG) <7.8mmol/L,可诊断为( ) ② FPG<7.0mmol/L合并OGTT(2h-PG)在 7.8~11.1mmol/L之间,可诊断为( )

③ FPG在6.1~7.0mmol/L之间,可诊断为( )

④ FPG≥ 7.0mmol/L 合并OGTT(2h-PG) ≥11 .1mmol/L ,可诊断为( ) ⑤ FPG≥5.3mmol/L合并OGTT(2h-PG) ≥ 8.6 mmol/L,可诊断为( )

5.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检测项目

A. 己糖激酶法

B. 葡萄糖氧化酶法

C. 酮体

D. 乳酸

E. 胰岛素抗体

① 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 )

② 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③ 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 )

④ 1型糖尿病常伴有哪一指标阳性( )

⑤ 怀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时需检测( )

三、 X型题:

1. 降低血糖的激素有( )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肾上腺素

D. 生长激素

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肾上腺素

D. 生长激素

E. 皮质醇

3. 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有( )

A. 抑制胰岛素释放

B. 促进肝糖原分解

C. 促进糖异生

D. 促进脂肪动员

E. 促进肝脏生成酮体

4. 按病因分类,糖尿病目前可分为以下几类( )

A. 1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D. 妊娠期糖尿病

E. 慢性糖尿病

5. 血糖的测定方法有( )

A. 已糖激酶法

B.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C. 葡萄糖氧化酶-极谱分析法

D. 葡萄糖脱氢酶法

E. 邻甲苯胺法

6.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指标有( )

A. 随机血糖

B. FPG

C. OGTT 2h-PG

D. 糖化蛋白

E. 胰岛素

7. 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Hb糖基化的产物

B. 包括HbA 1 和其他位点葡萄糖化的HbA 0

C. 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D. 糖尿病的常规检测指标

E. 是最长期的糖尿病控制指标

8. 用于判定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A. 腹型肥胖

B. 高血压

C. 血脂异常

D. 胰岛素抵抗

E. 慢性炎症

9. 按发病年龄,低血糖症可分为( )

A. 新生儿低血糖

B. 婴幼儿低血糖

C. 青少年低血糖

D. 成人低血糖

E. 老年低血糖 )

10. 按累及部位,糖原贮积病主要分为哪几型( )

A. 肝脏型

B. 胰腺型

C. 肌肉型

D. 肾脏型

E. 胃肠型

四、 名词解释:

1. 胰岛素

2. 糖尿病

3. 妊娠期糖尿病

4. 糖化蛋白

5. 代谢综合征

五、 问答题:

1. 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 简述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 简要评价血糖酶法测定的主要特点。

4. 简述OGTT。

5. 简述C-肽测定的主要用途。

第四章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一、A型题:

1.B 2.A 3.B 4.A 5.A

6.E 7.D 8.D 9.E 10.E

11.C 12.A 13.E 14.A 15.E

16.C 17.C 18.C 19.E 20.A

二、B型题:

1. ① B ② A ③ C ④ E ⑤ D

2. ① D ② A ③ B ④ E ⑤ C

3. ① C ② B ③ A ④ E ⑤ D

4. ①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E

5. ① B ② A ③ C ④ E ⑤ D

三、X型题:

1.AE 2.BCDE 3. BCDE 4.ABCD 5.ABCDE

6.ABC 7.ABCD 8.ABCD 9.ABD 10.AC

四、名词解释:

1. 胰岛素是由胰岛 β 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激素。它主要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一方面促进这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并转换成糖原或脂肪贮存,另一方面抑制肝脏的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 / 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器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肾、神经与心血管系统。

3.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但糖尿病伴妊娠者不属此组。在分娩6周后,均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 ① 糖尿病; ② 空腹血糖损伤; ③ 糖耐量减退; ④ 正常血糖。其中多数G D M妇女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4. 指糖化的蛋白质。持续高血糖,可增高血液和组织蛋白的糖化比率。糖化不同于糖基化,它指通过非酶促作用将糖基加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基团上。测定糖化蛋白可为较长时间段的血糖浓度提供回顾性评估,而不受短期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

5. 代谢综合征又称 X 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腹型肥胖综合征、代谢障碍综合征和致死性四重奏等,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以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交叉重叠为判定依据的一簇代谢紊乱症候群

五、问答题:

1. 根据机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血糖主要有三个来源: ①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这是机体进餐时血糖的主要来源,也是体内血糖的根本来源; ② 肝糖原的分解,这是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也是维持血糖恒定的重要机制; ③ 肝脏的糖异生,在长期禁食、肝糖原耗尽的情况下,糖异生也参与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葡萄糖的代谢过程根据机体的需要而定,主要代谢去路有: ① 有氧氧化,产生ATP并生成CO 2 和H 2 O,这是血糖的主要代谢去路; ② 合成糖原; ③ 转换为非糖物质; ④ 转换为其他糖类衍生物; ⑤ 生成尿糖,指病理状态下,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可从尿排出。

2.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① 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加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7.0mmol/L(126mg/dl);(3)OGTT中2h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以上三种方法都可单独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但任何一种阳性结果都必须随后用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复查才能正式确诊。

3. 目前血糖测定主要采用酶法,包括 ① 已糖激酶法,该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适用于自动化分析,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 ②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该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能达到临床要求,并且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检验。; ③ 葡萄糖氧化酶-极谱分析法,该法是GOD-POD的改良方法,它以氧电极进行极谱分析,直接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第一步反应消耗的氧来进行定量,摒弃了特异性不高的第二步反应。该法可用于血浆、血清、脑脊液及尿液标本的测定,但由于血细胞会消耗氧气,故不能用于全血标本; ④ 葡萄糖脱氢酶法,该法高度特异,不受各种抗凝剂和血浆中其他物质的干扰,制作成固相酶,可用于连续流动分析,也可用于离心沉淀物的分析。

4.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是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2h内做系列血糖浓度测定,以评价不同个体的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标准方法。OGTT在糖尿病的诊断上并非必需,因此不推荐临床常规应用。OGTT主要用于下列情况: ① 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 ② 诊断糖耐量减退( IGT ); ③ 有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其随机血糖< 7.8 mmol/L, 可用OGTT评价。在

此时如有异常OGTT结果,不代表有肯定因果关系,还应该排除其他疾病; ④ 人群筛查,以获取流行病学数据。

5. C-肽测定的主要用途包括: ① 最主要用于评估空腹低血糖。某些 β 细胞瘤病人,特别是有间歇性胰岛素分泌过多时,检测胰岛素可正常但C-肽浓度都升高。当低血糖是由于胰岛素注射所致时,胰岛素水平会很高而C-肽降低,这是因为C-肽不存在于药用胰岛素中,并且外源性胰岛素会抑制 β 细胞分泌功能。 ② 评估胰岛素分泌。基础或刺激性C-肽水平可用以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和分泌速度。如糖尿病患者在用胰高血糖素刺激后C-肽大于1 .8ng/ml 可能是2型糖尿病,而C-肽< 0.5ng/ml 时可能是 1型糖尿病。因此C-肽浓度对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价值。 ③ 监测胰腺手术效果。在全胰腺切除术

后,检测不到血清C-肽,而在成功的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后C-肽浓度应增加。

第五章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 A 型题

1 .下列血浆脂蛋白密度由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

A . LDL 、 IDL 、 VLDL 、 CM B . CM 、 VLDL 、 IDL 、 LDL

C . VLDL 、 IDL 、 LDL 、 CM D . CM 、 VLDL 、 LDL 、 IDL

E . HDL 、 VLDL 、 IDL 、 CM

2.下列脂蛋白中密度最高的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3.下列脂蛋白中密度最低的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4.下列脂蛋白中TG含量比例最高的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5.下列脂蛋白中蛋白质含量比例最高的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6.下列脂蛋白中参与运输外源性TG的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7.下列脂蛋白中参与运输内源性TG的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8.下列脂蛋白中参与逆向转运CE的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9.脂蛋白电泳时向正极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 .乳糜微粒 B . b -脂蛋白 C .前 b -脂蛋白 D . a -脂蛋白 E .脂蛋白 (a)

10.脂蛋白电泳时向正极迁移速度最慢的是( )。

A .乳糜微粒 B . b -脂蛋白 C .前 b -脂蛋白 D . a -脂蛋白 E .脂蛋白 (a)

11. b -脂蛋白与( )相对应。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12.前 b -脂蛋白与( )相对应。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13. a -脂蛋白与( )相对应。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1 4.下列哪项被称为富含TG的脂蛋白

A.CM和VLDL B .CM和 Lp(a) C .IDL和LDL D .LDL和HDL E .HDL和 Lp(a)

15.下列哪项是CM的主要载脂蛋白?( )

A .ApoA Ⅰ B .ApoA Ⅱ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16.下列哪项是VLDL的主要载脂蛋白?( )

A .ApoA Ⅰ B .ApoA Ⅱ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17.下列哪项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 )

A .ApoA B .ApoD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18 .能激活 HTGL 的 载脂蛋白是( )。

A .ApoA Ⅰ B .ApoA Ⅱ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19 .能激活 LCAT 的 载脂蛋白是( )。

A .ApoA Ⅰ B .ApoA Ⅱ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20 .能激活LPL的 载脂蛋白是( )。

A .ApoA Ⅰ B .ApoC Ⅱ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21 . 下列哪种脂蛋白被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22.LDL-R能与含( )的脂蛋白以高亲和力结合。

A .ApoA Ⅰ B .ApoC Ⅱ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23.VLDL-R在( )几乎未发现。

A .心肌 B .骨骼肌 C .脂肪组织

D .肝 E .内皮细胞

24. 被公认为 HDL-R的是( )。

A .LDL-R B .VLDL-R C .SR-AⅠ

D .SR-BI E .SR-BII

25.在血浆中催化胆固醇酯化生成作用的酶是( )。

A .胆固醇酯酶 B .肉毒碱脂肪酰转移酶

C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D .过氧化物酶

E.脂蛋白脂肪酶

26.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时,血浆静置实验后可见病人血清外观特征是( )。

A.澄清 B.混浊 C.混浊或澄清

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

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

27.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时,血浆静置实验后可见病人血清外观特征是( ) 。

A.澄清 B.混浊 C.混浊或澄清

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

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

28.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时,血浆静置实验后可见病人血清外观特征是( )。

A.澄清 B.混浊 C.混浊或澄清

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

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

29.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时,增加的脂蛋白是(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30. Ⅲ 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中( )。

A.CM升高 B. LDL升高 C. VLDL升高

D.IDL升高 E.CM 及VLDL同时升高

31.A po ( a )有高度同源性的是( )。

A.蛋白激酶 B.纤溶酶原 C.肝脂酶

D.胰脂酶 E.脂蛋白脂肪酶

32.下列哪项不是HDL的作用( )

A.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B.输送肝细胞外的过量胆固醇进入肝脏后排泄

C.激活脂蛋白脂肪酶

D.促进血浆中胆固醇酯化

E.促进脂质通过肠壁的运输

33.关于甘油三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

B.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伴HDL-C水平升高

C.血浆甘油三酯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D.甘油三酯以VLDL循环于血中,VLDL如转变为小而密LDL,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加

E.甘油三酯增高反映了CM和/或VLDL水平增高

34 . 关于L p(a) 叙述错误的是( )。

A.L p(a) 含有 ApoB100 和A po(a)

B.A p o (a) 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同源性

C .L p(a) 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D. L p(a) 在脂蛋白电泳时位于β-脂蛋白及前β-脂蛋白之间 E .Lp(a)可促进胆固醇外流、胆固醇酯化以及胆固醇清除

35.下列关于血脂测定的参考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TC测定的参考方法:ALBK法

B.TG测定的参考方法: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

C.HDL-C测定的参考方法:超离心结合ALBK法

D.LDL-C测定的参考方法:超离心结合ALBK法

E.Lp(a)测定的参考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

二、B型题

A. LDL IDL HDL CM

B. HDL LDL VLDL CM

C. CM LDL VLDL HDL

D. VLDL LDL CM HDL

E. CM VLDL LDL HDL

1.血清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由多到少排列的顺序是( )。

2.脂蛋白密度由高到低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3.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由多到少顺序( )。

4.脂蛋白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pH 8.6 电泳缓冲液)从负极到正极依次是( )。

A. ApoA I

B. ApoB 48

C. ApoC II

D. ApoD

E. Apo(a)

5.参与乳糜微粒的合成与分解、运输外源性TG的载脂蛋白是( )。

6.作为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辅因子的载脂蛋白是( )。

7.能活化脂蛋白脂肪酶的载脂蛋白是( )。

8.抑制纤溶酶原活性的载脂蛋白是( )。

9.逆转运胆固醇酯的载脂蛋白是( )。

10.反映HDL含量的载脂蛋白是( )。

A.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

B.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C .逆向转运胆固醇

D .肝内合成内源性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

E .转运游离脂肪酸

11.清蛋白的功能是( )。

12.乳糜微粒的功能是( )。

13.VLDL的功能是( )。

14.LDL的功能是( )。

15.HDL的功能是( )。

三、X型题

1.血浆脂类包括( )。

A.TG B.PL C.FFA D.FC E.CE

2.脂蛋白中不溶于水的成分包括( )。

A.TG B.PL C.FFA D.CE E.Apo

3.脂蛋白中亲水和极性的成分包括( )。

A.TG B.PL C.FFA D.CE E.Apo

4. 富含TG的脂蛋白是 指(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5.Apo B100出现于(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6.Apo AI出现于( )。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7.能在小肠中合成的载脂蛋白包括( )。

A .ApoA Ⅰ B .ApoA Ⅱ C .ApoB48

D .ApoB100 E .ApoE

8.清道夫受体配体谱广泛,包括( )。

A .VLDL B .LDL C .oxLDL D .HDL E .细菌

9.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包括( )。

A . CM 残粒 B .sLDL C .ox-LDL

D .Lp(a) E . VLDL 残粒

10.关于载脂蛋白的生理功能叙述正确的包括( )。

A.脂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 B.转运脂质

C.调节脂蛋白代谢 D.参与脂蛋白与受体结合 E .维持脂蛋白的结构

11. IV 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清脂类表现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 TG 升高 B .脂蛋白电泳时前 b - 脂蛋白带深染 C .血浆静置实验:多呈混浊状

D .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

E .血浆 CM 水平明显增加

12. IV 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清脂类表现正确的是( )。

A .血浆 TG 升高 B .脂蛋白电泳时前 b - 脂蛋白带深染 C .血浆静置实验:多呈混浊状

D .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

E .血浆 CM 水平明显增加

13. III 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点包括( )。

A .血浆IDL增加 B .TC、TG均增加

C .血浆静置实验:奶油上层,下层混浊

D .脂蛋白电泳常出现宽 b 带

E .脂蛋白电泳原点深染

14.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中用到的酶有( )。

A.甘油激酶 B.胆固醇酯酶 C.胆固醇氧化酶

D.甘油氧化酶 E.过氧化物酶

15.酶法测定TG中用到的酶有( )。

A.甘油激酶 B.胆固醇酯酶 C.胆固醇氧化酶

D.甘油氧化酶 E.过氧化物酶

四、名词解释

1.载脂蛋白

2.LDL受体途径

3.RCT(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4.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

五、问答题

1.简述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

2.简述LDL-R、VLDL-R、SR的特点。

3.说明LDL受体途径对细胞内胆固醇的调节机理。

4.何谓CETP?有何生理作用?

5.简述GPO-PAP 法测定TG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如何在实验中去除FG的影响。

第五章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参考答案

一、 A 型题

1 .A 2.E 3 .A 4.A 5 .E

6.A 7.B 8.E 9.D 10 .A 1 1 .D 12.B 1 3 .E 14.A 1 5 .C

16.D 17.A 18.B 19.A 20 .B

2 1 .E 22.D 2 3 .D 24.D 2 5 .C

26.D 27.E 28.B 29.D 30 .D

3 1 .B 32.C 3 3 .B 34.E 3 5 .E

二、B型题

1 .E 2.B 3 .A 4.C 5 .B

6.A 7.C 8.E 9.A 10 .A 1 1 .E 12.A 1 3 .B 14.D 1 5 .C

三、X型题

1 .A、B、C、D、E 2.A、D 3 .B、C、E

4.A、B 5 .B、C、D 6.A、E

7.A、B、C 8.A、B、C、D、E 9.A、B、C、D、E

10 .A、B、C、D、E 1 1 . D、E 12.A、B、C

1 3 .A、B、D 14.B、C、E 1 5 .A、D、E

四、名词解释:

1.载脂蛋白: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具有运输脂质的作用,故被称为~。

2.LDL受体途径:LDL或其他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后者进入胞质的代谢库,供细胞膜等膜结构利用的代谢过程。

3.RCT :将外周细胞中过剩的胆固醇移出并转运至肝脏进行转化和清除。

4.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 或 TG 水平升高。

五、问答题:

1.简述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的相应关系。

超速离心法是根据各种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进行离心时,因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该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CM、VLDL、LDL、HDL等四大类。 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或琼脂糖凝胶作支持物进行电泳时,血浆脂蛋白可被分为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等四种。

2.简述LDL-R、VLDL-R、SR的特点。

LDL-R是由8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36面体结构蛋白,分子量约115kD;广泛分布于肝、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与含ApoB100的脂蛋白以高亲和力结合;通过LDL受体途径调节细胞内胆固醇水平。

VLDL受体(VLDL-R)的结构与LDL-R类似;对含ApoE的脂蛋白VLDL和VLDL残粒有高亲和性,对LDL则呈现低亲和性;不受细胞内胆固醇负反馈抑制; VLDL-R广泛分布在代谢活跃的心肌、骨骼肌、脂肪组织等细胞,但在肝内几乎未发现。

清道夫受体(SR)分为A类清道夫受体(SR-A)和B类清道夫受体(SR-B);清道夫受体配体谱广泛,对oxLDL、LDL、HDL以及VLDL都有较强的亲和性,并参与脂类代谢。

3.说明LDL受体途径对细胞内胆固醇的调节机理。

LDL或其他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经溶酶体酶作用,胆固醇酯水解成游离胆固醇。若胞内胆固醇浓度升高,可通过:①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自身的胆固醇合成;②抑制LDL-R基因的表达,减少LDL-R的合成,从而减少LDL的摄取;③激活内质网脂酰基Co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Acyl-CoA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使游离胆固醇在胞质内酯化成胆固醇酯贮存,从而控制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使其处于正常动态平衡状态。

4.何谓CETP?有何生理作用?

CETP为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是胆固醇逆向转运系统中的关键蛋白质。周围组织细胞膜的游离胆固醇与HDL结合后,被LCAT酯化成胆固醇酯,移入HDL核心,通过CETP转移给VLDL和LDL,再被肝脏LDL及VLDL受体摄入肝细胞。

5.简述GPO-PAP 法测定TG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如何在实验中去除FG的影响。

GPO-PAP 法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 TG 的常规方法,反应原理如下:血清中TG在LPL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FFA,甘油在ATP和甘油激酶

(glycerokinase,GK)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再经磷酸甘油氧化酶

(glycerophosphate oxidase,GPO)作用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H 2 O 2 ),H 2 O 2 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及4-氯酚在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作用下,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其显色程度与TG的浓度成正比。

采用两步双试剂法去除FG的影响。将 LPL 和 4-AAP 组成试剂 2 ,其余部分为试剂 1 。血清先加试剂 1 ,37℃孵育后,因无LPL存在,TG不被水解,FG在GK和GPO的作用下反应生成H 2 O 2 ,但因不含4-AAP,不能完成显色反应,故可除去FG的干扰;再加入试剂2,即可测出TG水解生成的甘油。

第六章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题

1.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预计值公式是( )

- A. PaCO 2 ={40-(24-HCO 3 )×1.2}±2

- B. PaCO 2 ={40+ (HCO 3 -24)×0.9}±5

- C. HCO 3 ={24+(PaCO 2 -40)×0.07}±1.5

- D. HCO 3 ={24-(40-PaCO 2 )×0.2}±2.5

E. HCO 3 ={24+(PaCO 2 -40)×0.4}±3

2.每天成人一般生理需水量为( )

A . 500 ml

B. 8 00ml

C.1 500ml

D.2 000ml

E. 25 00ml

3.血浆含水量约占细胞外液的( )

A.1/3

B.2/3

C.1/4

D.3/4

E.1/2

4.细胞摄入与排出钠往往伴随什么离子的出入( ) A . 氯离子

B . 钾离子

C . 钠离子

D . 磷离子

E . 钙离子

5.细胞内主要阴离子是( )

A .Cl -

2-B . SO 4 -

-C. HCO 3

D.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

E.OH -

6.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

A. 钠离子

B . 氯离子

C. 钾离子

D. 镁离子

E. 钙离子

7.细胞内高钾和低钠是依靠( ) A. 电荷平衡

B . 膜上钾钠泵的主动转运

C . 离子间交换

D . 膜的渗透性

E . 以上都不是

8.血气分析标本使用的抗凝剂应为( ) A . 枸橼酸钠

B . 肝素

C . 氟化钠

D . 草酸钠

E . EDTA- Na 2

9.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 ) A .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系统

B . 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

C .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 . 血浆蛋白的缓冲系统

E . 细胞内H + 作为底物被利用

- 10.在 pH7.4 的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中, HCO 3 / H 2 CO 3 的比值是( )

A . 1 :20

B.20:1

C. 5:1

D.10:1

E. 1:10

11.影响 Hb 与O 2 结合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但除外( )

A. PO 2

B .pH

C . 血清铁

D . 温度

E . 2,3-DPG

12.下列试验中血标本受溶血影响最小的是( ) A . LDH测定

B . K + 测定

C . 血清铁测定

D .Na + 测定

E . AST测定

13.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最重要的指标是( ) A . BB

B . BE

C . SB

D . AG

E . PCO 2

14.血液中运输CO 2 的主要形式是( ) A . 物理溶解

B.H 2 CO 3

C.HbNHCOOH

2-D. CO 3

-E . HCO 3

15.根据阴离子隙水平的高低有助于判断( ) A . 代谢性酸中毒

B . 呼吸性酸中毒

C . 代谢性碱中毒

D . 呼吸性碱中毒

E . 以上都不是

二、B型题

题(1-4)

A . K +

B . Na +

2-C . HPO 4

D . Cl -

-E . HCO 3 .

1.细胞内液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

2.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

3.细胞内液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4.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题(5-6)

A . 130 mmol/L

B. 150 mmol/L

C. 155 mmol/L

D. 3.5 mmol/L

E.5 . 5mmol/L

5.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 )

6.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 ) 题(7-9)

A . 7.25~7.35

B. 7.35~7.45

C. 8~16mmol/L

D.40~45mmol/L

E. 22~27mmol/L

7.正常人血液的 pH 范围为( )

-8.血浆HCO 3 的参考值范围是( )

9.血浆阴离子间隙(AG)参考值范围是( ) 题(10~13)

-A . 血浆 pH 正常,HCO 3 增高,PCO 2 增高

-B . 血浆 pH 下降,HCO 3 增高,PCO 2 下降

-C . 血浆 pH 正常,HCO 3 下降,PCO 2 增高

-D . 血浆 pH 下降,HCO 3 下降,PCO 2 下降

-E . 血浆 pH 正常,HCO 3 下降,PCO 2 下降

10.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可见( )

11.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可见( )

12.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可见( )

13.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可见( )

题(14-17)

A . H 2 CO 3 血浆浓度原发性下降所致 B . 血浆 NaHCO 3 含量原发性增多所致 C . H 2 CO 3 血浆浓度原发性增高所致 D . 血浆N aHCO 3 含量原发性减少所致 E . 血浆N aHCO 3 与H 2 CO 3 同时增加所致

14.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 )

15.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 )

1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 )

17.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 )

三、X型题

1.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相互关系是( ) A . 低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B . 低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C . 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引起高血钾

D . 高血钾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E . 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引起低血钾

2.血浆AG增加见于( )

A. 代谢性酸中毒

B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 呼吸性酸中毒

D . 乳酸酸中毒

E . 以上均不是

3.临床检测氯的常用方法有( )

A.硝酸汞滴定法

B.硫氰酸汞比色法

C.库仑滴定法

D.ISE

E.大环发色团显色法

四、名词解释

1.低钠血症

2.阴离子隙

3.碱剩余

4.高钠血症

5.体液

6.水肿

7.氧解离曲线

8.标准碳酸氢盐

五、简答题

1.体液的分类及所占总体水的比例?

2.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在细胞内、外液的分布?

3.钠的主要生理功能?

4.简述pH在血气分析中的临床意义?

5.酸碱平衡?机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后依赖于哪些调节?

6.高钾血症?临床上引起高钾血症的常见原因?

7.何谓血气?血气分析有何意义?直接测定指标有哪几项?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A 2.C 3.C 4.A 5.D 6.C 7.B 8.B 9.B 10.B

11.C 12.D 13.E 14.E 15.A

二、B型题

1.A 2.B 3.C 4.D 5.D 6.A 7.B 8.E 9.C 10.E

11.E 12.A 13.A 14.B 15.A 16.D 17.C

三、X型题

1.BD 2.ABD 3.ABCD

四、名词解释

1.机体摄入钠过少或丢失钠过多,造成血浆钠低于 130mmol/L 称为低钠血症。

2.是指血清中阳离子总数与测定出的阴离子总数的差值。

3.是指在37℃和 PCO 2 为40 mmHg 时,将1升全血的 pH 调整到7.4时所消耗的酸量或碱量。

4.机体摄入钠过多或排泄钠过少,造成血浆钠高于 150mmol/L 称为高钠血症。

5.是指机体内存在的液体,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6.当机体排出水减少或摄入水过多,使体液中水增多、血容量增多、体重增加以及组织器官水肿,称为水肿。

7.若以 PO 2 对血氧饱和度作图,以 PO 2 值为横座标,血氧饱和度为纵座标,所绘制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

8.是指在标准条件下(37℃, P C O 2 为40 mmHg , PO 2 为100 mmHg 的混

-合气体平衡后)测定的血浆 HCO 3 的含量。

五、问答题

1.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 细胞内液( i n tracellular fluid,ICF ) 和 细胞外液( extracellular fluid,ECF ) 。 ECF 因存在部位的不同,分为 细胞间液( intrerstitial fluid ) 和血浆,前者包括淋巴液。约1/3的 总体水( t o tal body 分布在 ECF ,2/3存在于 ICF 。

-2.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主要是 Na + ,阴离子主要是 Cl - ,其次是 HCO 3 。细

2-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是 K + ,其次是 Mg 2+ ,阴离子以有机磷酸根( HPO 4 )和

蛋白质为主。

3.①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②维持体液容量,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③维持肌肉、神经的应激性。

4. pH 在正常参考范围 ①属于正常酸碱平衡;②存在酸碱平衡紊乱,但代偿良好;③有强度相等的酸中毒和碱中毒。

血液 pH 超出7.35~7.45范围 ① pH < 7.35为酸中毒;② pH >7.45为碱中毒。

单纯依靠血液 pH 值对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无法判断,仅能判断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而且不能单纯用 pH 值鉴别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

5. 机体调节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血液 pH 在 7.35~7.45 之间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机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后依赖血液缓冲系统、肺呼吸及肾脏的调节作用。 6. 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时称为高钾血症。

原因:①钾输入过多;②钾排泄障碍;③钾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转移。

7.血气是指血液中所含的O 2 和CO 2 。血气分析是评价病人呼吸、氧化和酸碱平衡状态的必要指标,是临床急救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直接测定指标主要有pH、PO 2 、PCO 2 三项。

第七章 骨代谢紊乱及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题

1. 骨矿化的最主要原料是下列哪一种 ( )

A. 胶原蛋白

B. 羟磷灰石

C. 羟脯氨酸

D. 碳酸钙

E. 柠檬酸钙

2 . 骨有机质中含量最多的是下列哪种成分 ( )

A. Ⅰ型胶原蛋白

B. 非胶原蛋白

C. 脂类

D. 羟磷灰石

E. 甘氨酸

3. 下列哪种物质是成熟破骨细胞的主要标志 ( )

A. 骨钙素

B. 骨碱性磷酸酶

C.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D. 降钙素

E. Ⅰ型前胶原前肽

4. 骨骼中含量最多的最主要的一种非胶原蛋白质是 ( )

A. 降钙素

B. 骨钙素

C. 骨碱性磷酸酶

D.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E. 基质金属蛋白酶

5. 下列哪一种不是骨形成标志物 ( )

A.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B. Ⅰ 型 前 胶原羧基端前肽

C. 骨碱性磷酸酶

D. 骨钙素

E. Ⅰ 型 前 胶原 氨 基端前肽

6. 下列哪一种不是骨吸收标志物 ( )

A. 胶原交联

B. 尿羟脯氨酸

C.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D. 尿半乳糖羟赖氨酸

E. 骨钙素

7. 以下是骨形成标志物的是 ( )

A. 脱氧吡啶酚

B. 骨碱性磷酸酶

C. 尿半乳糖羟赖氨酸

D. A、B、C都是

E. A、B、C都不是

8. 骨钙素由什么细胞合成 ( )

A. 成骨细胞

B. 破骨细胞

C. 成骨细胞前体细胞

D. 破骨细胞前体细胞

E. 骨细胞

9. 循环中的骨钙素半寿期为 ( )

A. 5分钟

B. 5小时

C. 5天

D. 5周

E. 5个月

10. 骨碱性磷酸酶 在血清中的半寿期为 ( )

A. 1小时~2小时

B. 1天~2天

C. 1周~2周

D. 1月~2月

E. 1分钟~2分钟

11. C-端前肽、C-端肽、N-端前肽和N-端肽四个指标中,反映骨吸收的标志物是 ( )

A.C-端前肽和C-端肽

B.N-端前肽和N-端肽

C.C-端前肽和N-端前肽

D.C-端肽和N-端肽

E.以上均不是

12.在脱氧吡啶酚表现出更高骨吸收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原因中,下列哪一条叙述不正确 ( )

A.由胶原自然形成,非生物合成

B.排出前不被代谢

C.软骨是主要来源

D.不受饮食影响

E.骨是脱氧吡啶酚主要来源

13.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由什么细胞合成、分泌 ( )

A.成骨细胞

B.破骨细胞

C.成骨细胞前体细胞

D.破骨细胞前体细胞

E.骨细胞

14.吡啶酚在下列哪种成分中含量最高 ( )

A.骨 B.韧带 C.主动脉 D.牙齿 E.软骨

15.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应考虑 ()

A. 肝脏疾病

B. 骨疾病

C. 肾脏疾病

D. 肝脏疾病和骨疾病

E. 上述三种疾病都要考虑

16. 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是 ( )

A.磷 B.镁 C.钙 D.铁 E.钾

17. 下面哪一项不是细胞内钙的功能 ( )

A. 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信息转导

B. 为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

C. 为许多酶的激活剂

D. 能抑制维生素D 3 -1 α -羟化酶的活性

E. 是钙调蛋白的别构激活剂

18. 钙在血浆中有几种存在形式,下列哪种不是( )

A. 与有机酸根离子结合

B. 与清蛋白结合

C. 与钙结合蛋白结合

D. 游离 钙

E. 可扩散结合钙

19. 当酸中毒时,血浆中( )

A. 结合钙增加,游离钙减少

B. 结合钙减少,游离钙增加

C. 结合钙和游离钙均不变

D. 结合钙和游离钙均增加

E. 结合钙减少,游离钙不变

20.关于PTH作用的叙述下面哪种是错误的 ( )

A. 对骨的作用是促进溶骨

B. 对肾的作用是促进钙重吸收

C. 对维生素D的作用是降低25 - (OH) - D 3 -1 α -羟化酶的活性

D. 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

E. 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21. 关于1,25-(OH) 2 -D 3 对靶器官的作用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负反馈抑制25-(OH) -D 3 -1 α -羟化酶的活性

B. 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肠粘膜对钙的吸收

C. 对骨的作用是抑制溶骨

D. 对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E. 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22. PTH的合成与分泌受下列哪种物质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 )

A. 钙 B. 磷酸盐 C. 镁 D. 维生素D E. 钾

23. 维生素D 最主要的生物活性形式是 ( )

A. 1,24,25 - (OH) 3 - D 3

B. 24,25-(OH) 2 - D 3

C. 25-(OH) -D 3

D. 1,25-(OH) 2 - D 3

E. 24-(OH) -D 3

24.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钙血症常见的原因 ( )

A. 维生素D缺乏

B.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 低清蛋白血症

D. 慢性肾功能衰竭

E. 维生素D羟化障碍

25.下列哪一项不是高钙血症常见的原因 ( )

A. 恶性肿瘤

B. 维生素D中毒

C.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 维生素D缺乏

E. 肉芽肿性疾病

26.下列哪一项不是低磷血症常见的原因 ( )

A. 细胞外磷酸盐丢失

B. 维生素D缺乏

C. 磷向细胞外转移

D.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 饥恶、呕吐、腹泻

27.下列哪一项不是高磷血症常见的原因 ( )

A.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 磷酸盐摄入过多

C. 磷向细胞外转移

D.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 维生素D缺乏

28.低镁血症常见的原因是 ( )

A.胃肠道疾病

B. 利尿药的使用

C. 高钙血症,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以上均是

.变形性骨炎又称 ( )

A.Paget骨病

B.佝偻病

C.骨软化症

D.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E.骨质疏松症

30.对于成人佝偻病称作 ( )

A.Paget骨病

B.骨软化症

C.骨质疏松症

D.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E.变形性骨炎

31.下列有关骨软化症和佝偻病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骨有机质增多,但骨矿化发生障碍

B.维生素D缺乏是该病最常见的原因

C.骨有机质减少,骨矿化发生障碍

D.磷酸盐缺乏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原因

E.成人佝偻病称作骨软化症

.骨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但哪一种除外 ( )

A.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B.Paget骨病

C.骨软化症

D.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

E.修复活跃的骨质疏松

33.下列哪种方法是当今大多数临床实验室用于测定血清总钙的方法(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火焰光度法

C.离子选择电极法

D.分光光度法 29 32 )

E.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34.下列哪种方法是当今大多数临床实验室用于测定血清游离钙方法( )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火焰光度法

C.离子选择电极法

D.分光光度法

E.滴定法

35.血清总镁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

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火焰光度法

C.离子选择电极法

D.分光光度法

E.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二、B型题

A.Ⅰ 型胶原 交联 N- 端肽 B.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C.PICP D.降钙素 E.骨钙素

1.破骨细胞可合成 ( )

2.成骨细胞可合成 ( )

3.调节钙、磷及骨代谢的激素是 ( )

4.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时,胶原纤维降解产生的交联物是( )

5.来源于Ⅰ型前胶原蛋白的物质是 ( )

A.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B.离子选择电极法

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D. 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

E. 磷钼酸还原法

6.血钙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

7.血钙测定的决定性方法是 ( )

8.WHO推荐的测定血磷的常规方法是 ( )

9.WHO推荐的测定血钙的常规方法是 ( )

10.测定离子钙最常用的方法是 ( )

三、X型题

1.构成骨组织的主要成分包括 ( )

A.骨矿物质

B.骨有机质

C.成骨细胞

D.破骨细胞

E.骨细胞

2.骨矿物质主要由下列哪些物质组成 ( )

A.磷酸钙

B.碳酸钙

C.柠檬酸钙

D.胶原蛋白

E.氯化钾

3.成骨细胞可合成下列哪些物质 ( )

A.骨胶原蛋白

B.骨碱性磷酸酶

C.骨钙素

D.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E.蛋白水解酶

4.下列哪些物质是由破骨细胞合成的 ( )

A.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B.骨碱性磷酸酶

C.碳酸酐酶Ⅱ

D.骨钙素

E.骨胶原蛋白

5.循环中的骨钙素水平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 )

A.肾功能状态

B.昼夜节律的变化

C.酒精和季节的影响

D.维生素D状态

E.以上均不是其影响因素

6.骨形成标志物包括以下哪几种 ( )

A. 胶原交联

B. 骨钙素

C. 前胶原肽

D. 骨性碱性磷酸酶

E.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7.骨吸收标志物包括以下哪几种 ( )

A. 尿脱氧吡啶酚和吡啶酚

B.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C. 尿中羟脯氨酸

D. 骨钙素

E. N-端肽和C-端肽

8.脱氧吡啶酚表现出更高骨吸收特异性和灵敏度,其原因有哪些

A. 它是由胶原自然形成的,非生物合成

B. 从尿中排出前不被代谢

C. 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

D. 不受饮食的影响

E. 在软骨中含量最高

9.关于PICP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

A.由破骨细胞合成、分泌 ) (

B.来源于Ⅰ型前胶原蛋白

C.是骨形成标志物

D.是骨吸收标志物

E.患肝病时血清 PICP 水平升高

10.下列哪些物质是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时,胶原纤维降解产生的交联物( )

A.吡啶酚

B.脱氧吡啶酚

C.Ⅰ 型胶原 交联 N- 端肽

D.Ⅰ 型胶原 交联 C- 端肽

E.Ⅰ 型 前 胶原 前肽

11.细胞内钙的功能包括哪些 ( )

+ A. Ca 2 与促进心肌舒张的 K + 相拮抗,增强心肌收缩

B. Ca 2 + 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参与胞内多种信号转导

C. Ca 2 + 是许多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

D. Ca 2 + 作为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

E. Ca 2 + 是钙调蛋白的别构激活剂

12.钙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有( )

A.与阴离子形成复合物

B.与清蛋白结合

C.与钙结合蛋白结合

D.游离

E. 与 钙调蛋白 结合

13.细胞外磷酸盐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哪些 ( )

A.构成生物膜结构

B. 磷酸盐( HPO 4 2- / H 2 PO 4 - )是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

C. 为骨矿化所需磷酸盐的来源

D .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E. 构成 ATP、ADP和磷酸肌酸 等, 参与 能量代谢

14.钙、磷及骨代谢的调节激素包括哪些 ( )

A. 甲状旁腺激素

B. 1,25-(OH) 2 -D 3

C. 骨钙素

D. 降钙素

E. 甲状腺激素

15.PTH维持血钙正常水平的作用是 ( )

A. 升高血钙

B. 降低血磷

C. 酸化血液

D. 促进溶骨

E. 升高血磷

16.PTH对靶器官的作用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

A.对骨的作用是促进溶骨

B.对肾的作用是促进磷的排出及钙的重吸收

C.对维生素D的作用是增强 25-(OH)-D 3 -1 α -羟化酶活性

D.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E.对肾的作用是促进钙和磷的重吸收

17.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可通过其 N-端 与 PTH 受体结合,发挥 PTH 样生物活性

B.可导致高钙血症

C.可导致低磷血症

D.可引起高磷血症

E.可导致低钙血症

18.引起低钙血症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 )

A.低清蛋白血症

B.慢性肾功能衰竭

C.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D. 维生素D缺乏

E. 维生素D羟化障碍

19.常见的低磷血症病因有哪些 ( )

A.磷向细胞外转移

B.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肠道磷酸盐的吸收减少

D.细胞外磷酸盐丢失

E. 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20.常见的引起高磷血症的原因有哪些 ( )

A. 肾排泌磷酸盐能力下降

B. 肠道磷酸盐的吸收减少

C. 磷酸盐摄入过多

D. 细胞内磷酸盐大量外移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1.下列哪些是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 )

A. 神经肌肉 兴奋性增高,出现 肌肉痉挛和手足搐 搦等

B. 成人表现为 骨软化 和 骨质疏松 等

C.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出现 头昏、失眠 等

D. 儿童表现为 佝偻病

E.早期表现为肾 浓缩功能受损,引起多尿 、 脱水、 口 渴 等症状

22.下列哪些是引起低镁血症的原因 ( )

A.大量丢失消化液

B.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C. 大量细胞外 Mg 2+ 转移到细胞内

D. 渗透性利尿

E.高钙血症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

23.骨软化症几乎总是由哪些因素引起 ( )

A.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B.维生素D缺乏

C.高钙血症

D.磷酸盐缺乏

E.高镁血症

24.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骨质疏松症 ( )

A.雌激素水平低落

B.遗传因素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 蛋白质缺乏同时伴有钙缺乏

E.吸烟、酗酒、咖啡摄入过多

25.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测定骨碱性磷酸酶活性 ( )

A.热失活法

B. 麦胚凝结素沉淀法

C. 电泳法

D.免疫化学法

E.化学抑制法

四、名词解释

1.骨矿化

2.骨吸收

3.骨形成

4.骨重建

5.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6. 胶原交联

7.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8.代谢性骨病

9.Paget骨病

10.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五、问答题

1.简述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主要功能。

2.简述骨重建的机制。

3.为什么说脱氧吡啶酚作为骨吸收标志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4.简述尿羟脯氨酸作为骨吸收标志物的不足之处。

5.PTH对骨的作用是什么?

6.简述维生素 D 代谢的主要调节过程。

7.1,25-(OH) 2 -D 3 对骨的作用是什么?

8 . 降钙素对骨和肾的作用是什么?

9.画表说明PTH、CT及1,25-(OH) 2 -D 3 对钙、磷和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10.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因有哪些?

11.简述引起低镁血症的常见原因。

12.简述低镁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3.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4.Paget骨病的常见生化及其它检查有何改变?

15.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的 常见生化检查有何改变?

第七章 骨代谢紊乱及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一、A型题

1.B 2.A 3.C 4.B 5.A 6.E 7.B 8.A 9.A 10.B

11.D 12.C 13.B 14.E 15.D 16.C 17.B 18.C 19.B 20.C

21.C 22.A 23.D 24.B 25.D 26.C 27.E 28.E 29.A 30.B

31.C 32.D 33.D 34.C 35.A

二、B型题

1.B 2.E 3.D 4.A 5.C 6.C 7.A 8.E 9.D 10.B

三、X型题

1.ABCDE 2.ABC 3.ABC 4.AC 5.ABCD 6.BCD 7.ABCE 8.ABCD

9.BCE 10.ABCD 11.ABCE 12.ABD 13.BC 14.ABD 15.ABCD

16.ABCD 17.ABC 18.ABCDE 19.BCD 20.ACD 21.ABD 22.ABCDE 23.BD

24.ABCDE 25.ABCDE

四、名词解释

1.骨矿化: 成熟骨重量的60%是矿物质,矿物质晶体分子沉积并整合于骨基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骨矿化。

2.骨吸收: 是破骨细胞移除骨矿物质和骨有机基质的过程。 在骨吸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多核破骨细胞,它的多少以及活性直接决定着骨吸收的能力。

3.骨形成: 骨形成是指 主要由成骨细胞介导 的,新骨发生和成熟的过程。 骨形成 时, 成骨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物质 ,形成类骨质;随后 类骨质矿化 ,形成新 骨。

4.骨重建:骨重建是骨的循环性代谢方式,在调解激素和局部细胞因子等的协调作用下,骨组织不断吸收旧骨(骨吸收),生成新骨(骨形成)。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形成了体内骨代谢的稳定状态。

5.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活动所降解的骨基质成分和分泌的产物,以及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所释放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和尿液中,构成了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骨吸收指标和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骨形成指标,这两种指标统称为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6. 胶原交联:成熟胶原纤维内部或之间的连接物。骨组织中最多的交联物是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3个 羟赖氨酸 残基形成吡啶酚,两个 羟赖氨酸 残基加一个 赖氨酸 残基形成脱氧吡啶酚,它们将一个胶原分子的非螺旋末端与另一分子的螺旋区相连。

7.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由肿瘤细胞分泌后,作为内分泌激素通过其 N-端 与 PTH 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组织(骨骼和肾),并发挥 PTH 样生物活性引起高钙血症。

8.代谢性骨病: 代谢性骨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中的一类特殊疾病 , 临床上以骨重建紊乱所致的骨转换率异常、骨痛、骨畸形和骨折 为主要 特征。代谢性骨病 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症、 骨软化症及佝偻病、Paget骨病和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9. Paget骨病:又称 变形性骨炎。该病是骨骼代谢的一种原因尚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局灶性病变。其病变特点是病灶处所有骨重建过程(吸收、形成和矿化)增加,由于过高的破骨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数量增加引起高速的骨溶解,并导致成骨细胞增多和骨形成过多,形成的新骨常常是交织状而非板状,结构脆弱。

10.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简称肾性骨病,是 指发生于终末期肾病的骨骼系统并发症,由于长期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钙磷代谢异常,发生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质硬化及骨骼淀粉样变等多种骨质改变。

五、问答题

1. 成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有机基质(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促进骨形成。 破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矿物质, 合成 蛋白水解酶消化有机质,促进骨吸收 。 骨细胞能对其周边的成骨细胞发出抑制信号,抑制成骨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并促使成骨细胞向骨细胞转化,调节骨的矿化。骨细胞还能促进具有骨吸收能力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参与骨的吸收。

2. 骨重建是骨的循环性代谢方式,骨组织不断吸收旧骨(骨吸收),生成新骨(骨形成)。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形成了体内骨代谢的稳定状态。① 骨吸收时, 破骨细胞与矿化骨表面接触并被激活, 粘 附在旧骨区域, 形成独立的微环境。首先, 破骨细胞 释放 H + ,酸化微环境, 溶解矿物质 ,使钙磷等无机成分游离入血 。然后,破骨细胞开始合成蛋白水解酶, 消化骨 有机 基

质 。 破骨细胞在完成局部的溶骨作用后,可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启动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 ② 骨形成 时, 成骨细胞 首先 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物质 ,形成类骨质,汇集成胶原纤维, 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纤维网架 。随后大量骨盐沉积于此,从而完成 类骨质 的 矿化 过程,形成新 骨。

3. ①由于脱氧吡啶酚是胶原纤维的交联物,为其结构成分,因此 只能由成熟的骨基质降解产生; ② 胶原降解产生的 脱氧吡啶酚 入血后不经中间代谢而 直接由 尿排出; ③骨是脱氧吡啶酚的主要来源 ; ④不受饮食影响。

4. 尿羟脯氨酸曾 被 作为骨吸收的标志物 。 由于羟脯氨酸主要存在于胶原蛋白中,约占蛋白构成的13%,其在胶原蛋白的降解过程中被释放出来,所以可大致认为尿中羟脯氨酸含量可反映骨吸收的情况。但是在胶原蛋白降解时产生的羟脯氨酸大部 分 在肝中代谢,只有10%从尿排泄,而且还有相当量的新合成的胶原蛋白很快地又降解, 故 也受骨形成的影响。 另 外, 除 受其它疾病和一些包括食物 等 因素的影响 外 ,其它组织如皮肤和肌肉也含有 一定比例 的胶原,所以用 尿 羟脯氨酸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性不 佳,现已不作为骨吸收的常规标志物。 5. PTH总的作用是促进溶骨,升高血钙。骨组织对PTH的反应速度有两种。①快速效应:一旦细胞外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PTH可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引起骨钙动员,骨细胞迅速反应,使密质骨中的钙转运至血液,此种作用迅速但不持久。②慢效应:继骨细胞发挥作用之后,数小时到数日内,PTH可促进 前破骨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使破骨细胞数目增加,活性增强,进而导致 :PTH促进 破 骨细胞的溶酶体,释放各种水解酶以分解骨的有机质,释放钙及磷酸盐;抑制异柠檬酸

脱氢酶等酶活性,使细胞内异柠檬酸、柠檬酸、乳酸等酸性物质增多,促进骨盐溶解;此外,胶原酶活性也显著升高, 促进骨吸收。

6. 1,25 - (OH) 2 - D 3 的合成受其本身的负反馈调节和 PTH 、血钙、血磷的调节。 1,25-(OH) 2 - D 3 水平能负反馈地抑制25- (OH) - D 3 -1 α-羟化酶的活性,但正反馈地调节肾25- (OH) - D 3 - 24-羟化酶的合成。故当体内1,25-(OH) 2 - D 3 减少时,25- (OH) - D 3 倾向于合成高活性的1,25-(OH) 2 - D 3 ;而1,25-(OH) 2 - D 3 过多时,可形成低活性的24,25-(OH) 2 - D 3 ,这对于防止维生素D中毒有重要意义。血磷水平亦可负反馈地调节25- (OH) - D 3 -1 α-羟化酶的活性,故当血磷降低时,可促进1,25-(OH) 2 - D 3 的生成。 PTH 也可促进1,25-(OH) 2 - D 3 的生成;而降钙素则抑制此过程。

7. 1,25-(OH) 2 - D 3 对骨骼的作用是双重的。 一方面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血钙、血磷含量,刺激成骨细胞的活 性 ,从而促进骨盐沉积和骨的形成。另一方面,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又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 促进骨吸收, 使血钙浓度升高。另外,1,25 - (OH) 2 - D 3 能增强PTH对骨的作用,在缺乏1,25 - (OH) 2 - D 3 时,PTH的作用明显减弱。

8. ①对骨的作用: CT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性,使 骨盐溶解和骨基质分解 过程减弱,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生成,使成骨作用增强,钙磷沉积增加,其结果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血钙、 血磷 水平因此而下降。②对肾的作用: CT可抑制肾小管 对 钙、磷的重吸收,增加尿钙、尿磷的排泄,从而降低血磷和血钙。另外,CT还可抑制 1,25 - (OH) 2 - D 3 的生成,降低肠钙的吸收。 故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

9. ① 1,25-(OH) 2 - D 3 对钙、磷代谢及骨代谢的总的调节作用是升高血钙和血磷,调节骨盐溶解和沉积,促进骨的生长和更新。 ② PTH 总的作用是 升高血钙 , 降低血磷 , 酸化血液 ,促进骨吸收。③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 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10. 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使PTH合成和分泌减少。另外还有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TH的靶器官受体异常,产生PTH抵抗。②维生素D代谢障碍:见于食物中维生素D或紫外线照射不足或肠吸收障碍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肝硬化、肾功能衰竭、遗传性1α-羟化酶缺乏症等导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长期应用抗癫痫药使维生素D分解代谢加速。③慢性肾功能衰竭:见于 1,25 - (OH) 2 - D 3 生成不足,肠钙吸收减少。④血液循环中镁离子缺乏可减少 PTH 分泌,而且使 PTH 与受体亲和力下降,导致血钙降低。⑤低清蛋白血症,虽然血清总钙降低,但离子钙多正常。

11. ①经胃肠道丢失过多:长期或短期大量丢失消化液是造成缺镁的主要原因。②经肾脏丢失过多:见于多种情况,如速尿、利尿酸等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甘露醇、尿素或葡萄糖所致渗透性利尿;任何原因所致高钙血症均可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PTH 减少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能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毒可妨碍肾小管重吸收镁,高血糖可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酒精中毒,酒精能抑制肾小管对镁的重吸收;肾脏疾病,可产生渗透性利尿和肾小管功能受损。③镁离子在细胞内外的重新分布:可使大量细胞外 Mg 2+ 转移到细胞内,常见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细胞外镁转入细胞内增多;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严重骨病的患者在甲状旁腺切除术后,过量 PTH 的突然清除使大量 Ca 2+ 和 Mg 2+ 进入到骨细胞内;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主要因大量镁盐沉着于坏死的胰腺周围脂肪组织中。

12. ①对电解质的影响:缺镁时 Na + -K + -ATP 酶活性减低,肾保钾功能减退,故低镁血症患者常伴有低钾血症, 缺镁引起的缺钾 ,单纯 补钾无效 ;大约半数 低镁血症患者伴有低钙血症,其机制是镁缺乏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下降, PTH 分泌减少,同时靶器官对 PTH 的反应也减弱,导致低钙血症。②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低镁血症患者往往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镁血症常易忽略却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心率失常,长期严重缺镁的患者即使心脏正常,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 低镁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生,心肌含镁降低时是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猝死的一个因素。④缺镁对骨骼的影响:缺镁对骨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骨的生长发育障碍和骨质疏松症。

13.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决定了70%~80%的峰值骨量;另外,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可有家族史。②内分泌因素: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分泌的雌激素水平低落是引起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均增高,骨质丢失增加;雄激素缺乏可引起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减少降钙素的分泌,并使 1,25-(OH) 2 - D 3 合成受损;肾上腺皮质醇分泌增多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的病人也易造成 骨质疏松。③ 营养因素:蛋白质缺乏,骨有机质生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同时伴有钙缺乏,易导致 骨质疏松;维生素 C 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不可缺少的要素,如 缺乏就可使 骨基质合成减少;饮食中长期缺钙,可引起继发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促进骨吸收。④吸烟、酗酒、咖啡摄入过多、体育锻炼减少等因素也均是 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14. 血清ALP水平与病变范围和病变的程度有关:体积小的骨骼病变(约为10%左右) ALP 正常;颅骨病变时 ALP 升高;如并发骨肉瘤, ALP 可急剧增高。Paget骨病患者因其骨重建旺盛,尿脱氧吡啶酚和尿羟脯氨酸增加,另外尿脱氧吡啶酚和尿羟脯氨酸也能反映骨重建的水平和本病的病变程度。血钙、磷、镁和PTH一般正常,约15%~20%的患者因骨重建对钙的需求增加,血钙廓清加速导致血PTH上升。X线检查可见骨溶解吸收区以及骨硬化区域。

15. 除了具有血清尿素、肌酐水平升高等肾衰竭表现外,可见高磷血症、低钙血症、血清 PTH 水平增高而 1,25 - (OH) 2 - D 3 浓度降低。在因 1,25 - (OH) 2 - D 3 不足而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骨软化症的病人中,血清 ALP 升高。因镁由肾清除,故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通常血镁浓度升高。

第八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 A型题:

1. 碘的排泄主要是通过哪种器官( )

A. 汗腺

B. 唾液腺

C. 肾脏

D. 肺

E. 乳腺

2. 下列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易溶于水,吸收难

B. 体内储存量大

C. 它们多是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组分

D. 不需要经常摄人

E. 全部来自食物

3.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锌的总量为( )

A. 14~21mg

B. 20~25mg

C. 80~100mg

D. 1.5~2.5g

E. 3~5g

4. 维生素D的生化作用是( )

A.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B. 促进钙和磷的排泄

C. 降低钙和磷的吸收

D. 降低钙和磷的排泄

E. 促进胃对钙和磷的吸收

5. 缺乏维生素K时可引起( )

A. 凝血因子合成不受影响

B. 凝血因子合成增加

C. 凝血时间正常

D. 凝血时间延长

E. 凝血时间缩短

6. 有害的微量元素是( )

A. 钴

B. 铝

C. 锰

D. 硒

E. 锌

7. 下列的哪一种辅酶或辅基含有硫胺素( ) A . CoA. SH

B . TPP

C . NAD +

D . FAD

E . FMN

8. 维生素B 12 缺乏时会引起( )

A. 口角炎

B. 脚气病

C. 恶性贫血

D. 坏血病

E. 佝偻病

9. 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会引起坏血病( )

A. 硫胺素

B. 核黄素

C. 硫辛酸

D. 维生素C

E. 泛酸

10. 以下生理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

A. 钴

B. 镉

C. 砷

D. 铝

E. 铅

1l. 泛酸是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 A . FMN

B . FAD

C . NAD +

D . TPP

E . CoA . SH

12. 维生素B 2 是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A . NAD +

B. CoA . SH

C . TPP

D . FMN

E . NADP +

13. 维生素D主要储存在( )

A. 骨和软骨中

B. 肌肉组织中

C. 神经组织中

D. 脂肪组织中

E. 血液中

14.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 )

A.1,24-(OH) 2 - D 3

B.1,25(OH) 2 - D 3

C.24 . 25 - (OH) 2 - D 3

D.25 - (OH)D 3

E.24(OH) - D 3

15. 下列哪一组属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

A. 铁、铬、硒、钙、铜

B. 氟、碘、铁、硒、铅

C. 钒、铅、锌、碘、硅

D. 碘、锰、氟、锌、铁

E. 铬、汞、铜、锌、碘

16. 惟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

A. 维生素B 2

B. 维生素B 12

C. 维生素B 6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M

17. 关于脂溶性维生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易被消化吸收

B. 体内不能储存、余者从尿中排山

C. 酶的辅酶、辅基都是脂溶性维生素

D. 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疾病

E. 是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素、需要量大

18. 夜盲症是由于缺乏( )

A. 抗坏血酸

B. 维生素E

C. 核黄素

D. 维生素A

E. 维生素D

19. 测定血清视黄醇可评价( )

A. 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

B. 维生素E的营养状况

C. 维生素B 2 的营养状况

D. 维生素B 12 的营养状况

E. 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

20. 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是构成组织细胞成分之一

B.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C. 全部由食物供给

D. 是一类需要量很大的维生素

E. 有些溶于水、有些溶于脂肪

21. 下列哪种维生素不是水溶性维生素( )

A. 维生素B 1

B. 维生素B 2

C. 维生素PP

D. 维生素B 6

E. 维生素D

22.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微量元素常用的检测方法( )

A. 中子活化分析法

B. 放射免疫法

C. 原子吸收光谱法

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E.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3. 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A的生物学作用(

A.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正常视觉

B. 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

C. 促进生长发育

D. 具有抑癌作用

E. 参与造血功能

24. 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摄人过量维生素可引起中毒

B. 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 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

D. 脂溶性维生素不参与辅酶的组成

E.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25. 下列哪种不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12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K

26. 下列哪些不是碘的生物学作用( )

A. 促进糖和脂类的氧化分解

B.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C. 调节能量代谢

D. 加速生长发育

E. 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及铁的代谢

27. 下列哪项不是锌的生物学作用( )

A. 组成酶成分或酶激活剂

B. 促进结缔组织形成,促进蛋白交联

C.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D. 促进维生素A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

E. 参与免疫功能

28. 下列哪项关于维生素B 1 的描述不对( )

A. 人体维生素B 1 的总量约为30mg

B. 维生素B 1 主要在空肠吸收

C. 其缺乏症为脚气病

D. 维生素B 1 又称核黄素 E. 维生素B 1 进入到小肠细胞磷酸化转变成焦磷酸酯

29. 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A. FH 2

B. TPP

C. FMN

D. FH 4

E.四氢喋呤

30. 维生素B 1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A. NAD +

B. TPP

C. FMN

D. FH 4

E. FAD

二、B型题

题(1~5)

A. 抗佝偻病维生素

B. 抗干眼病维生素

C. 抗脚气病维生素

D. 抗坏血酸 E. 凝血维生素

1. 维生素A又称

2. 维生素K又称

3. 维生素D又称

4. 维生素C又称

5. 维生素B 1 又称 题(6~10)

A. 生育酚

B. TPP

C. 视黄醇、视黄醛

D. 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E. 甲基钴胺素

6. 维生素E的活性形式是

7. 维生素B 6 的活性形式是

8. 维生素B 12 的活性形式是

9. 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是

10. 维生素B 1 的活性形式是

题(11~15)

A. 铝

B. 钴

C. 铜

D. 锌

E. 硒

11. 维生素B 12 的组成成分

12. 能调节维生素A、C、E、K的是

13. 参与铁代谢,维持正常造血功能的是

14.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量为1.5~2.5 g的是

15. 可以在脑组织中蓄积,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是 题(16~20)

A. 铝

B. 铅

C. 碘

D. 铜

E. 硒

16. 主要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的是

17. 正常人体含量共约45~150 mg 的是

18. 卷发综合征是由于缺乏

19. 具有解毒作用的是

20. 参与甲状腺素合成的是

题(21~25)

A. 铁

B. 铅

C. 锌

D. 硒

E. 碘

21. 缺乏时临床表现为生长迟缓、认知行为改变等症状的是

22. 缺乏时是克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23. 缺乏时引起甲状腺肿的是

24. 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理想的血浓度为零的是

25. 婴幼儿、孕妇及乳母更易发生缺乏的是

题(26~30)

A. 锌

B. 硒

C. 铁

D. 铝

E. 碘

26. 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的是

27. 慢性中毒时表现为顽固性贫血的是

28. 过量时易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是

29. 慢性中毒时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等症状的是

30. 中毒时表现为早老性痴呆、Down综合征的是

题(31~35)

A. 维生素D

B. 维生素K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B 2

E. 维生素E

31. 参与肝凝血 Ⅱ、Ⅶ、Ⅸ、Ⅹ 因子 合成 的是 32.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正常视觉 的是

33. 构成黄素酶的辅酶成分,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的是 34. 促进钙磷吸收,调节钙磷代谢 的是

35. 具有 抗氧化作用,维持生物膜结构与功能 的是 题(36~40)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E. 维生素B 1

36. 严重缺乏时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病的是

37. 婴儿 缺乏时 将引起佝偻病 的是

38. 缺乏症是坏血病的是

39. 缺乏症是脚气病的是

40. 缺乏时表现为氧化磷酸化障碍的是

三、X题

1. 参与辅酶或辅基组成的维生素有

A. 维生素C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B 2

D. 维生素B 6

E. 叶酸

2. 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参与下列哪种代谢

A. 转氨基作用

B . 脱羧基作用

C. 脱氨基作用

D. 转酰基作用

E. 脱硫作用

3. 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物质包括

A. 视黄醛

B. 视黄醇

C. 视黄酸

D. 类胡萝卜素

E. 玉米黄素

4. 下列维生素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的是

A. 维生素E

B. 维生素B 12

C. 维生素K

D. 维生素C

E. 四氢叶酸

5. 测定维生素A的常用分析方法有

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B. 分光光度法

C. 荧光光度法

D. 原子吸收光谱法

E. 高效液相色谱法

6. 下列维生素中脂溶性维生素包括

A. 维生素E

B. 维生素B 12

C. 维生素K

D. 维生素A

E. 维生素D

7.微量元素分析前样品的处理方法有

A. 稀释法

B. 高压湿消化法

C. 微波消解法

D. 高温干灰化法

E. 高效液相色谱法

8. 维生素K参与合成的凝血因子有

A. 凝血因子 Ⅱ

B. 凝血因子Ⅸ

C. 凝血因子Ⅶ

D. 凝血因子Ⅸ

E. 凝血因子Ⅹ

9. 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 维持上皮正常生长与分化

B.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正常视觉

C. 促进钙磷吸收,调节钙磷代谢

D. 参与肝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 E. 促进生长发育

10. 测定维生素的常用分析方法有

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B. 分光光度法

C. 荧光光度法

D. 原子吸收光谱法

E. 高效液相色谱法

11. 微量元素分析的样品包括

A. 血液

B. 毛发

C. 尿液

D. 粪便

E. 指甲

12. 锌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A. 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

B. 组成酶成分或酶激活剂

C. 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D. 参与免疫功能

E. 促进结缔组织形成,促进蛋白交联

13. 下列元素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

A. 铜

B. 铅

C. 铁

D. 钙

E. 碘

14. 微量元素的常用分析方法有

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B. 分光光度法

C. 电化学分析法

D. 原子吸收光谱法

E.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 下列元素中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有

A. 镉

B. 铅

C. 铝

D. 钙

E. 碘

16. 下列维生素中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A. 维生素D

B. 维生素B 1

C. 维生素B 12

D. 泛酸

E. 叶酸

17. 维生素B 2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有

A. FAD

B. FMN

C. NAD +

D. NADP +

E. FH 4

18. 维生素D缺乏时可导致

A. 呆小症

B. 佝偻病

C. 脚气病

D. 夜盲症

E. 骨质软化症

19. 关于维生素A 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过多的摄入不会引起中毒

B. 缺乏时可导致夜盲症

C. 肝脏含量最丰富

D. 可经日光照射而获得

E. 缺乏时可发生佝偻病

20. 维生素PP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有

A. FAD

B. FMN

C. NAD +

D. NADP +

E. FH 4

四、名词解释

1. 维生素

2. 脂溶性维生素

3. 微量元素

4. 必需微量元素

5. 水溶性维生素

6. 维生素缺乏症

五、问答题

1.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2. 简述导致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

3. 简述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4. 确定一个良好的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5. 简述维生素的共同特征。

6. 简述导致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7. 简述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表现。

8. 简述碘缺乏的原因和临床症状。

9. 简述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抗坏血酸的原理。

10. 简述放射竞争性蛋白结合技术测定叶酸的原理及特点。

第八章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一、A型题:

1.C 2.C 3.D 4.A 5.D 6.B 7.B 8.C 9.D 10.A

11.E 12.D 13.D 14.B 15.D 16.B 17.D 18.D 19.E 20.E

21.E 22.B 23.D 24.C 25.B 26.E 27.B 28.D 29.D 30.B

二、B型题:

1.B 2.E 3.A 4.D 5.A 6.A 7.D 8.E 9.C 10.B

11.B 12.E 13.C 14.D 15.A 16.B 17.A 18.D 19.E 20.C

21.C 22.D 23.E 24.B 25.A 26.B 27.A 28.E 29.C 30.D

31.B 32.C 33.D 34.A 35.E 36.B 37.C 38.A 39.E 40.D

三、X型题:

1.CDE 2.AB 3.ABC 4.BE 5.BCE 6.ACDE

7.ABCD 8.ACDE 9.ABE 10.BCE 11.ABCDE 12.ABCD

13.ACE 14.ABCD 15.ABC 16.BCDE 17.AB 18.BE

19.BC 20.CD

四、名词解释:

1. 是维持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小,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需有食物提供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的统称。

2. 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苯、乙醚及氮仿等液中。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在肠道吸收时需胆汁酸协助,吸收后在肝内储存。当脂类吸收障碍时易导致其缺乏。

3. 含量占人体总重量0.01%,每人每日需要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4.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指维持人的生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缺乏时会导致疾病或严重功能不良。

5. 是一类易溶于水,在体内不易储存,易随尿液排出的维生素,往往作为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发挥其生理功用。

6. 由于维生素缺乏或摄入量不足所造成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物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切临床表现。

五、问答题:

1. 原子吸收光谱法又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目前测定微量元素使用 最 广泛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 是基于在物质产生的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光源所发射的该元素特征辐射谱线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方式的不同,分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 法和 化学原子吸收 法 。原子吸收法简便、灵敏、准确,可测定70多种元素,是目前微量元素检测的通用方法。缺点是不能测定非金属 元素 。

2. ① 膳食和饮水中供应的微量元素不足 :原因为 食物和 饮 水缺乏 某种 微量元素。 ② 膳食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低 : 肠道疾病造成营养不良或膳食中某些成分含量过高时可能影响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 ③ 需要量增

加 : 一般情况下,微量元素的摄入量能满足正常需要, 但 在某些情况下,如生长、妊娠、哺乳时需要量增加,可发生微量元素的缺乏。 ④ 遗传缺陷病 : 如隐性遗传的Menke s 卷发综合 征 可使人体铜代谢异常。

3. ① 神经系统:易激怒、多动、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严重者可有狂躁、视觉障碍,甚至惊厥、昏迷直至死亡。 ② 消化系统 : 腹痛、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 。 ③ 血液系统 :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 ④ 泌尿系统 : 氨基酸尿、糖尿、高尿磷等。

4. 确定一个良好的分析方法需考虑以下因素:①精密度与准确度;②灵敏度与检出限;③基质影响;④线性范围;⑤具有多元素同时检测的能力;⑥及时性。 5. 共同的特征有: ① 不参与机体的组成,也不提供能量; ② 需要量少,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需从环境中摄取补充; ③ 虽然机体需要量很少,但在生命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 缺乏的原因包括: ① 摄入不足; ② 吸收利用率低; ③ 相对需要量增加; ④ 食物以外的维生素供给不足。

7. 维生素D缺乏导致肠吸收钙和磷减少,肾小管对钙和磷重吸收减少,影响骨钙化,造成骨骼和牙齿矿化异常;缺乏维生素D,对婴儿将引起佝偻病;对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可使已成熟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

8. 机体因缺碘所导致系列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碘缺乏可因环境与食物缺碘。 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 克汀病 ,患者有明显的智力发育障碍和特征性神经缺陷,其他类型包括 甲状腺肿 、认知及神经肌肉障碍、胚胎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聋哑和生育力降低。

9. 抗坏血酸被铜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和二酮古洛糖酸,在酸性条件下,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桔红色的苯腙,在520处监测吸光度。此方法能测定维生素C的氧化形式(脱氢抗坏血酸)和还原形式(抗坏血酸)。

10. 根据叶酸盐对蛋白具有高亲和力,蛋白特异地结合叶酸分子,用一定量的结合蛋白和放射标记的维生素(配位体)对分子的浓度进行测量。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是临床实验室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之一 。

第九章 营养状况的评估及生物化学监测习题

一、 A型题

1. EAR是下列哪个名词的英文缩写

A平均需要量

B 推荐摄入量

C适宜摄入量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E推荐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2. 营养物质的功能不包括下列那一个

A促进伤口愈合

B提高 免疫功能

C 减少人体能量代谢

D防止周围神经病变

E和肌肉功能有关

3.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下列哪个不是

A营养不良

B急性胰腺炎

C严重感染

D休克

E围手术期

4. PN常见的并发症不包括哪个

A气胸

B穿刺部位感染

C导管性感染

D低血糖性休克

E 高渗性昏迷

5. 血清ALB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下降。其正常参考浓度为

A 30 ~ 35g/L

B 25 ~ 30g/L

C <25g/L

D 35~55g/L

E 55g/L

6. 推荐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英文缩写是

A EAR

B RNI

C AI

D RDA

E UL

7.某平原地区成年女性Hb为100g/L,她可以初步诊断为

A 轻度贫血

B中度贫血

C重度贫血

D严重贫血

E 正常

8. 将急性时相反应蛋白α 1 -酸性糖蛋白(α 1 -acid glycoprotein , α 1 - AGP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ALB、TTR相结合进行分析,有助于鉴别营养不良和应激状态,称为 PINI下列哪个 评价标准是错的

A正常参考范围<1

B 1~10轻度营养缺乏

C 11~20中度营养缺乏

D 21~30重度营养缺乏

E 21~35重度营养缺乏

9.小儿佝偻病是那种元素缺乏

A 汞

B 硒

C 锌

D 钙

E 碘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A VitB 1

B VitB 2

C VitB 12

D VitC

E VitE

二、 B型题:

共用答案(1--5题)

A 核黄素

B VitC

C 铁

D VitA

E 尼克酸

1.皮炎可由缺乏引起

2.夜盲可由缺乏引起

3.品红色舌可由缺乏引起

4.牙龈出血可由缺乏引起

5.指甲反甲可由缺乏引起

共用答案(6--10题)

A 9--29 ummol/L

B 7--18 ummol/L

C13--31 ummol/L

D 9--22 ummol/L

E 18--45 ummol/L

6.新生儿血清铁

7.婴儿血清铁

8.儿童血清铁

9.成年男性血清铁

10.成年女性血清铁

三、 X型题:

1.基础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哪几个是对的

A体表面积

B性别

C年龄

D激素

E环境温度和劳动强度

2.评价营养失调状况的常用的血清蛋白指标有那些

A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N)

B脂蛋白

C白蛋白

D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

E视黄醇结合蛋白

3. 基础代谢的测量条件是哪几个

A周围环境温度恒定(18~25℃)

B人处于饥饿(进食后12~14小时)

C清醒

D静卧

E全身肌肉尽量松弛

4.营养素包括下列那几个

A维生素

B糖类

C蛋白质

D水

E矿物质

5. 常用于评价肥胖病的体格测量指标有

A BMI

B WC

C腰臀比

D每天进食脂肪量

E皮褶厚度测量

6. BMI是反映体型、胖瘦程度较敏感的指标,并且与上臂围、皮褶厚度等营养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我国的标准下列哪些是对的

A BMI 18 .5~23.9为正常

B<18.5为体重过低

C24.0~27.9为超重

D≥28为肥胖

E ≥30为肥胖

7. 维生素缺乏引起各种疾病,下列那些对应是正确的

A 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眼干燥症(干眼病)

B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

C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出血症

D维生素B 1 缺乏病引起的脚气病

E烟酸和色氨酸联合缺乏引起的癞皮病;

8.下列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正常值那些是对的

A VitC ≥10mg

B核黄素 ≥1300ug

C硫胺素 100ug

D VitC 3~10mg

E 烟酸 3.0~3.9mg

9. 临床营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A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营养因素所起作用

B在疾病状态下,营养素代谢紊乱所造成的后果、

C各种疾病对营养素的需求和供给方法。

D 营养物质的营养价值

E膳食营养的构成

10. 测量皮褶厚度可衡量皮下脂肪的消耗状况,是评价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下列评价标准哪些是对的

A 正常参考范围为男8.3mm,女15.3mm

B正常范围的80%~90%轻度体脂消耗

C正常范围的60%~80%中度体脂消耗

D<正常范围的60%重度体脂消耗

E <正常范围的50%重度体脂消耗

四、 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率2.要素饮食3.肥胖病4.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

五 问答题:

1. 营养状况的临床评估通常有哪项方法。

2.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病因

3. 营养状况评价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4. 肠外营养适应症:

第九章 营养状况的评估及生物化学监测习题答案

一 A型题

1-5ACDCD 6-10DAEDE

二 B型题

1-5EDABC 6-10EBDCA

三X型题

1. ABCDE 2. ACDE 3.ABCDE 4. ABCDE 5. ABCE 6. ABCDE 7. ABCDE

8.ABE 9. ABC 10. ABCD

四 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每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

2.要素饮食:指经肠胃吸收,从自然食物中提取的营养要素,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组成的混合物。

3.肥胖病: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聚集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4.营养状况的实验室检查:是指借助生化,生理实验手段,发现人体临床营养不足症,营养储备水平低下或过营养状况,以便较早掌握营养失调征兆和变化动态,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五 问答题

1. 营养状况的临床评估通常有哪项方法。

答:营养状况的临床评估方法通常包括:①病史和营养史调查;②体格测量;③临床检查;④实验室检测。 其中实验室检测是营养状况评价的主要方法,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技术平台。

2.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见病因

答(1)营养素摄入量不足 低蛋白质、低能量膳食和食物短缺是引起PEM的常见病因。

(2)营养素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和胃肠切除是引起营养素吸收障碍的重要原因。

(3)营养素丢失增加 如腹泻、呕吐、肠瘘、慢性失血、开放性创伤等。

(4)营养素消耗增加 如高热、大面积烧伤、外科大手术、骨折、败血症及恶性肿瘤等使蛋白质-能量代谢大大增加。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常伴有PEM,如糖尿病、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

(5)其他 使用某些药物或物理治疗,如化疗、放疗。

3. 营养状况评价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答:营养状况评价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检测血液中营养成分或其标志物;②检测尿液中排除的营养成分或其代谢产物;③检测与营养素有关的血液成分或酶活性;④检测血液、尿液中由于营养素不足而出现的异常代谢产物;⑤进行负荷、饱和及同位素实验。

4. 肠外营养适应症:

答:适用于以下患者:①营养不良;②消化器官或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和障碍,如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短肠综合症等;③高分解代谢状态,如严重感染,烧伤等;④围手术期;⑤抗肿瘤治疗期间;⑥低体重新生儿;⑦5 ~ 7天以上不能正常进食者。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 A型题:

1. 黄疸的发生机制不包括 ( )

A.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低下

B. 红细胞破坏增多

C. 胆红素的排泄增多

D. 胆道阻塞

E. Y蛋白和z蛋白的遗传缺陷

2. 急性黄疸性肝炎可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 )

A. 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多

B. 尿三胆试验均阳性

C.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一分钟胆红素减少

D. 粪便颜色变深

E. 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而未结合胆红素微增 3. 不属于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的是 ( )

A . 透明质酸

B . Ⅳ型胶原

C . Ⅲ型胶原前肽

D . 层粘蛋白 (LN)

E . 干扰素

4. 可在传染性肝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的血清酶是 ( )

A. 乳酸脱氢酶

B. 肌酸激酶

C. 碱性磷酸酶

D.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E. γ谷氨酰转移酶

5. 胆汁酸主要是下列何者的代谢产物(由哪种化合物生成) ( )

A. 蛋白质

B. 脂肪酸

C. 胆固醇

D. 葡萄糖

E. 核酸

6.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 ( )

A. 红细胞溶解致胆红素产生过多

B. 肝细胞内接胆红素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不高

C. 新生儿肝细胞Y蛋白缺乏致胆红素摄取能力低下

D. 先天性红细胞膜遗传性缺陷

E. 母乳中含有孕二醇,对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有抑制作用

7.胆红素是由下列何者直接转变而来 ( )

A. 卟啉(porphyrin)

B. 尿胆原(urobilinogen)

C. 血红蛋白(1aemoglobin)

D. 胆绿素(1filiverdin)

E. 球蛋白(40bulin)

8.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主要发生在 ( )

A . 微粒体

B . 线粒体

C . 滑面内质网

D . 粗面内质网

E . 溶酶体

9.不属于肝硬化诊断指标的是 ( )

A . MAO

B . Ⅳ型胶原

C . 透明质酸

D . 层粘蛋白 (LN)

E . 干扰素

10.胆红素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优点是 ( )

A . 增加其溶解度便于随尿液排出

B. 使它易于进入细胞内储存

C . 限制它自由地进入细胞内,以免引起细胞中毒

D . 便于随胆汁排出体外

E . 改变其生物活性

11.用于诊断骨疾病的血清酶是 ( )

A. 乳酸脱氢酶

B. 肌酸激酶

C.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 碱性磷酸酶

E. γ谷氨酰转移酶

12.鉴别黄疸是否因肝癌引起时,首先应考虑测定下列哪一指标 ( )

A. A/G

B. AFP

C. γ-GT。

D. AST

E . ALP

13.胆汁酸主要是下列何者的代谢产物(由哪种化合物生成) ( )

A. 蛋白质

B. 甘油三酯

C. 胆固醇

D. 葡萄糖

E. 核酸

14.胆道梗阻性病变时,、血清胆汁酸改变正确的是 ( )

A.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l

B.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CDCA>1

C.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CDCA<l

D.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1 E. CA和CDCA浓度减少,但以CDCA为主,CA/CDCA>1

15.肝细胞病变时。下列何种蛋白合成不减少 ( )

A. 白蛋白

B. α球蛋白

C. γ球蛋白

D. 纤维蛋白原

E. 凝血酶原

16.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 ( )

A. 肾脏

B. 胃肠道

C. 肝脏

D. 心脏

E. 胰腺

17.正常人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 ( )

A. 结合胆红素

B. 未结合胆红素

C. 与珠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D. 游离胆红素

E. δ胆红素

18.反映肝细胞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的血清酶是:

A. GGT

B. ALT

C. MAO

D. CHE

E. ALP

19.胆红素是由下列何者直接转变而来 ( )

A. 卟啉

B. 尿胆原

C. 血红蛋白

D. 胆绿素

E. 球蛋白

20.使血红素在微粒体中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 ( )

A. 胆绿素还原酶

B. 加单氧酶

C. 胆绿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氧化酶

E. 过氧化物酶

二、 B型题:

A . ALT

B . ASTm

C . ALP

D . LCAT

E . MAO

F. AFP

1 .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酶学指标是( ) 2 .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酶学指标是( ) 3 .反应肝纤维化的酶是( )

4. 反应肝癌的监测指标是( )

5. 反应肝硬化的酶是( )

三、 X型题:

1.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组合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 实验结果能说明肝脏的主要功能和损伤情况

B. 实验方法简便

C. 方法易于标准化

D. 项目越多越好

E. 病人痛苦小,经济负担轻

2. 所谓直接胆红素是指 ( )

A. 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B.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C. 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胆红素

D. 用加速剂催化后发生重氮反应的胆红素 E. 与肝细胞内Y或Z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3. 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高可见于

A. 胰头癌

B.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C. 黄疸性肝炎

D. 原发性肝癌

E. 肝脓肿

4. 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血清酶是 ( )

A. ALT

B.γ-GT

C . MAO

D. LCAT

E . ChE

5. 以肝脏合成能力为基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 ( )

A. 血清胆红素测定

B. 血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C. 血氨测定

D. 血清胆汁酸测定 ( )

E. 血清蛋白质测定

6.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 能合成和分泌除γ球蛋白外的几乎所有血浆蛋白质

B. 转化和分解支链氨基酸

C. 合成尿素以解氨毒

D. 肝脏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储备能力

E. 糖原合成作用

7 .The primary conjugated bile acids includes ( ) A . cholyglycine

B . cholytaurine

C . chenodeoxycholytaurine

D . chenedeoxycholyglycine

E deoxycholyglycine

8 .Which value of the following tests would be abnormal in patient with carcinoma of the liver ( )

A . γ-glutamyltransferase

B . conjugated bilirubin

C . alkaline phosphatase

D . monoamine oxidase

9.The following s occur in haemolytic jaundice

A . pale stools ( )

B . excess urinary urobihnogen

C . shortened red cell life span

D . increased reticulocyte count

E . an 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aemia

10. 有关甲胎蛋白(AFP)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主要在胎儿肝脏中合成

B.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明显升高

C. 恶性畸胎瘤患者羊水中升高

D. 健康成人肝细胞也大量合成

E. 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患者血中也呈中等度升高。

四、 名词解释:

1. 黄疸

2. 肝硬化

3. 急性肝炎

4. 肝性脑病

5. 急性肝功能衰竭

五、 问答题:

1. 试述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

2.黄疸的形成机制有哪些?

3. 简述 肝功能实验项目的选择原则与组合 ?

第十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一、A型题:

1.C 2.A 3.E 4.D 5.C 6.D 7.D 8.C 9.E 10.C 11.D 12.B 13.C

14.B 15.C 16.C 17.B 18.B 19.D 20.B

二、B型题:

1.A 2.D 3.E 4.F 5.E

三、X型题:

1. ABCE 2. BC 3.AB 4. DE 5. BD 6. ACD 7. ABCD 8. ABCE 9. BCDE 10. ABC

四、名词解释:

1. 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 (2mg/dl)时,可出现巩膜、皮肤及粘膜的黄染,临床上称其为黄疸;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参考值(17.1 μmol/L),但未超过34.2 μmol/L,肉眼未见组织黄染,临床上称其为隐性黄疸。巩膜、粘膜或皮肤中含有较多的弹性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巩膜、粘膜或皮肤易被黄染。黄疸的程度与血浆胆红素浓度有关。

2. 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反复、长期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后,肝内结缔组织再生,出现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同时肝内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形成遭到破坏,形成假小叶。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肝脏逐渐发生变形,质地变硬,临床上称这一生理病理改变为肝硬化。 3.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多见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程的阶段性较为明显。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是一种轻型肝炎,可发生任一型病毒性肝炎中,由于无黄疸不易被发现,因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引起急性 肝炎 的因素常见的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药物及化学毒物)和乙醇等 4.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肝性脑病常由于严重肝脏疾病而引起的。以晚期肝硬化最为常见,也包括门-体静脉分流术后,亦可见于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晚期等。

5.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 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导致肝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坏死或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群。

五、问答题:

1. 空腹血清TBA测定 ①空腹 血清TBA测定主要用于肝细胞损害的诊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指标。 ② 胆道梗阻(如胆石症、胆道肿瘤)等肝内、肝外胆管阻塞时胆汁酸排泄受阻,血清 TB A增高。 ③ 门脉分流,肠道中次级胆酸经分流的门脉直接进人体循环,使血清中TBA增高。 ④ 进食后血清胆汁酸可一过性增高,此为生理现象。2.餐后2小时血清TBA测定。餐后2小时血清TBA测定对各种肝病诊断的敏感度优于空腹血清TBA测定。如餐后血清胆汁酸水平不升高,提示回肠部位有病变或功能紊乱。3.血清胆酸/鹅脱氧胆酸(CA/CDCA)比值 CA/CDCA比值可作为肝实质病变与胆汁淤积性病变的鉴别指标。肝细胞损害时,CA

合成减少,CDCA改变不大,CA/CDCA比值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阻塞性黄疸时,血清CA增高程度大于CDCA,因而CA/CDCA比值大于1.5。

2.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多种原因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加速,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因而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偶可有轻度增加,尿胆红素阴性,尿胆素原增多等。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被破坏,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发生障碍,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还可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阻塞或毛细胆管与肝血窦直接相通,导致部分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使血中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尿中胆红素阳性。肠道重吸收的胆素原经受损的肝脏进入体循环,从而尿胆素原排出增多。

胆红素排泄障碍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受阻,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的压力增大而破裂,导致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造成血液结合胆红素升高,从肾脏排出体外,尿胆红素阳性;由于胆管阻塞,肠道胆素原生成减少,尿胆素原水平降低。

3. 理想的肝脏实验室检查项目应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选择性好的特点。但目前尚难找出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临床上应尽可能选用相对灵敏和特异的实验室检测项目。选择肝脏实验室检查项目应遵循的原则包括①根据实验项目的性质和特点,②按临床实际的需要,③结合具体病情及所在医院的实验室条件。

实验项目的合理组合与筛选。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有相对特异性的实验项目,避免滥检查,选用诊断价值高、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联合项目检测。可遵循的原则有:一般选用3-5个项目;检查的结果能指示肝脏主要功能和损伤情况;方法简便,易于标化;病人痛苦小,经济负担轻。

第十一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一、 A 型题

1 . 肾单位不包括 ( )

A . 肾小球 B . 集合管 C . 髓袢降支 D . 髓袢升支 E . 近曲小管

2. 肾小管的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 ( )

A. 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 C. 髓袢细段 D. 髓袢粗段 E.集合管 3 . 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达 ( )

A . 50L B . 80L C . 100L D . 180L E . 300L 4 . 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 )

A . 肌酐 B . 氨基酸 C . 尿素 D . 谷胱甘肽 E . 肌酸 5 . 肾小球可以滤过血浆是依靠 ( )

A . 有效滤过压作用 B . 有效渗透压作用 C . 易化扩散 D . 逆流倍增作用

E . 主动转运

6 . 理想的清除试验是 ( )

A . 葡萄糖清除试验 B . 菊粉清除试验 C . BUN清除试验 D. Na+清除试验

E . 内生肌酐清除试验

7 . 关于血肌酐和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酶偶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B . 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C . 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D . SCr和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E . 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8 . 所谓选择性蛋白尿是 ( )

A . 肾小管有选择性地重吸收了尿中的蛋白

B . 分子量>70000的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及出现在尿中

C . 肾小球有选择性地保留了尿中的蛋白

D . 分子量<70000的蛋白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及出现在尿中

E . 尿蛋白定性阴性

9 . 高选择性蛋白尿中不存在的是 ( )

A . 溶菌酶 B . α2-巨球蛋白 C . 前清蛋白 D . β2-微球蛋白 E . 清蛋白

10 .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可靠的指标是 ( )

A . 血肌酐 B . 血尿素 C . 血尿酸 D . 尿肌酐 E . 内生肌酐清除率

11. 正确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校正公式是 ( )

A . (P/UV)×(1.73/A) B . (UV/P)×(1.73/A) C . (UP/U)×(1.73/A) D . (UV/A)×(P/1.73) E . (P/UV)×(A/1.73)

12. 最能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试验是 ( )

A . 血肌酐测定 B . 染料排泄试验 C . 浓缩试验

D . 清除试验 E . 稀释试验

13 . 某物质完全由肾小球滤过,由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清除率是 ( ) A . 100% B . 1% C . 0% D . 75% E . 5% 14 . 肾小管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性蛋白尿区别在于 ( )

A . 后者尿β2-M及清蛋白均不增高 B . 后者尿β2-M及清蛋白均增高 C . 后者尿中仅β2-M增高 D . 前者尿中β2-M增高

E . 前者尿中以清蛋白增高为主

15 .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

A. Na+清除率 B . 肌酐清除率 C . 尿素清除率 D . 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E . 菊糖清除率

16 . 尿素氮测定(二乙酰一肟法)其血清中尿素在氨基硫脲存在下与二乙酰一肟在

( )

A . 弱酸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复合物 B . 热强酸溶液中生成红色复合物 C . 热强酸溶液中生成蓝色复合物 D . 中性榕液中生成紫红色复合物 E . 强碱溶液中生成蓝色复合物

17 . 尿素氮测定(脲酶法) 时,无蛋白血滤液中之尿素经尿素酶作用后可产生

( )

A . NAD + B . 碳酸钠 C . 氨 D . 硫酸钠 E . 氨基硫脲 18 . 碱性苦味酸与肌酐的红色反应叫做Jaffe 氏反应,有一些非肌酐物质也可产生JaffE 阳性反应,它们叫做非肌酐色原(noncreatine Chromogeas?),下列物质不属于非肌酐色原但除外的是 ( )

A . 胆红素 B . 果糖 C . 乙酰乙酸 D . 丙酮酸 E . 丙酮 19 . 肾病综合征时,可出现 ( )

A . 血浆清蛋白下降 B . 尿蛋白阴性 C . 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 D . 血浆总蛋白正常 E . 血浆γ-球蛋白相对升高

20 . 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改变是 ( ) A . 增高 B . 大部分病人正常 C . 下降 D . 正常 E . 正常或增高

二、 B 型题

(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 肾小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B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C 泌尿系统感染

D 肾小管酸碱平衡调节功能检查

E 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F 肾小球滤膜屏障功能检查

G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H 肾血流量检查

与肾功能检查相对应的项目为

1. 尿清蛋白 ( )

2. 尿β2-微球蛋白 ( )

3. 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 ( )

4. 尿蛋白选择指数 ( )

5. HCO3-排泄分数

6. 尿比重与尿渗量测定 ( )

7. 渗量(透) 清除率 ( )

8. 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 ( )

(9~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 . ELISA

B . 双缩脲法

C . Jaffe 法

D . 二乙酰一肟法

E . 紫外分光法(290nm)

下列物质测定的方法是

9. 尿素测定 ( )

10. 尿酸测定 ( )

11. 肌酐测定 ( )

12. 尿蛋白测定 ( )

三、 X型题

1. 肾脏的基本功能有 ( )

A . 肾脏是许多的肽类激素和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降解场所

B . 排泄机体代谢的终产物

C . 参与胆红素生成

D . 分泌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激素

E . 将摄入量超过机体需要的物质和进入体内的外源性异物排出体外 2 . 下列哪些是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指标 ( )

A . 肾小球滤过率 B . 尿蛋白选择指数 C . HCO3-排泄分数 D . 滤过分数 E . 尿酶

3 . 利用不同物质的清除率可测定肾脏的哪些功能 ( )

A . 肾滤过压 B . 肾小管排泌功能 C . 肾小球滤过率

D .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E . 肾血流量

4 . 常用于GFR测定的物质有 ( )

A . 肌酐 B . 清蛋白 C . 51 Cr-EDTA D . 菊粉 E . 葡萄糖 5 . 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的项目是 ( ) A . 尿浓缩试验和稀释试验 B . 氯化铵负荷试验 C . 肌酐清除率 D . 尿比重与尿渗量测定 E . 渗量(透) 清除率

6 . 可用于肾小球性蛋白尿检查的尿蛋白包括 ( )

A . IgG、IgA B . 清蛋白 C . α2-巨球蛋白 D . β2-微球蛋白 E . α / 1-微球蛋白

7 . 关于β2-微球蛋白测定 ( )

A . β2-M清除率是鉴别轻度肾小管损伤的良好指标

B . 尿液β2-M降低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

C . 肾小球滤过后,在远近端小管重吸收降解

D . 正常尿液β2-M含量较高

E . 分子量仅11800的蛋白质,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

8 . 常用于临床诊断的尿酶主要有 ( )

A . β-葡萄糖苷酸酶 B . 丙酮酸脱氢酶 C .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D . 乳酸脱氢酶 E . 丙氨酸氨基肽酶

9 . 血、尿中尿素测定的方法有 ( )

A . 二乙酰一肟法 B . 酶偶联法 C . 次氯酸盐显色法(波氏法) D . 电泳法 E . 双缩脲法

1 0.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 ( )

A . 水肿 B . 血尿 C . 蛋白尿 D . 酸碱紊乱 E . 高血压 1 1. 肾病综合征实验室检查表现可见 ( )

A . 血尿 B . 低清蛋白血症 C . 严重水肿 D . 严重蛋白尿 E . 高脂血症

1 2. 肾小管性酸中毒常见的临床类型 ( )

A .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Ⅰ型)

B . 肾功能衰竭性酸中毒

C . 高血钾性全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Ⅳ型)

D .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Ⅱ型)

E . 混合型或Ⅲ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四、 名词解释 :

1 . 肾小球滤过率 2 . 尿蛋白选择指数 3. 肾清除率 4. 排泄分数(Fe) 5 . 尿低分子量蛋白 6 . 急性肾小球肾炎 7 . 急性肾功能衰竭

五、 简答题

1. 简述肾清除试验。

2 .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有哪些?。

3 .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检测试验有哪些?

4 . 与肾脏疾病有关的尿酶有哪些?

5 . 简述肾病综合症的生化特征。

6 . 比较测定尿素的两种方法(尿素酶法和二乙酰-肟法) 的优缺点。

第十一章 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答案

一、 A 型题

1. B 2. A 3 .D 4 . A 5 .A 6 .B 7 .C 8 .D 9 .B 10 . E 11. B

12.D 13 .C 14 .D 15 . E 16 .B 17 . C 18 .A 19 .A 20 . C

二、 B 型题

1. F 2.G 3.G 4. F 5.D 6. A 7. A 8. G 9. D 10. E 11. C

12.B

三、 X型题

1. ABDE 2 . ABD 3 . BCDE 4 . ACD 5 . ADE 6 . ABC 7 . AE 8 . ACDE 9 .ABC 1 0.ABCE 1 1.BCDE 1 2.ACDE

四、 名词解释 :

1.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2 . 两种分子量或所带电荷不同的蛋白过筛系数或清除率之比值称尿蛋白选择指数 3. 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min) 将多少量(ml)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

4. 指尿排出部分(未被重吸收部分)占肾小球滤过总量的比率,通常测定钠的排泄分数。

5 . 是一组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在肾近曲小管全部吸收的蛋白。 6 . 简称急性肾炎,是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肾小球疾病。

7 .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而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严重损害,泌尿功能丧失,导致急性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五、 简答题

1 . 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浆中的某些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处理而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肾脏对血浆中某些物质的清除或廓清。衡量肾脏清除能力的指标为肾清除率,测定方法称肾清除试验或肾廓清试验。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min) 将多少量(ml)血浆中的某物质全部清除而由尿排出。被测者个体的结果应以标准体表面积(A )将结果标准化。肾清除试验是反映肾功能最直接、最敏感的试验。利用不同物质的清除率可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对各物质的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肾血流量等。

2 . 主要试验为: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浓度测定、血清尿酸测定、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测定、氨甲酰血红蛋白测定、中分子物质测定和尿蛋白测定等。

3 . 肾小管功能测定包括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排泌功能、水、电解质和酸碱调节功能检查。重吸收功能检查试验包括尿中某物质排出量测定、重吸收率测定、排泄分数测定和最大重吸收量测定等四类。尿比重、尿渗量、尿浓缩试验和稀释试验、渗量(透) 清除率、自由水清除率是判断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指标。H+总排泄量测定、氯化铵负荷试验和HCO3-负荷试验检查是检查肾小管和集合管酸碱调节功能的指标。

4 . 正常尿含酶量极少,肾脏疾患时血及肾组织中的某些酶可在尿出现,使尿酶活性发生改变。目前认为有肾脏疾病诊断价值的尿中的酶有:乳酸脱氢酶(LDH) 、碱性磷酸酶(A LP) 、亮氨酸氨基肽酶(LA P) 、溶菌酶(LYS) 、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MA G)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丙氨酸基肽酶(A A P) 等。

5 . (1) 大量蛋白尿。>3.5g/24 h,是NS的标志。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

(2) 低蛋白质血症。主要是清蛋白浓度降低。主要因血浆中清蛋白从尿中大量丢失所致。

(3) 高脂蛋白血症。血浆LDL和VLDL升高,HDL浓度正常或降低,脂质异常通常与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的程度有关。

(4) 其他。水肿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一般与低蛋白血症程度呈正相关;因血浆中凝血因子浓度增高,抗凝因子减少而处于高凝状态。

6 . (1) 尿素酶法:利用尿素酶水解尿素生成铵盐,铵盐可用纳氏试剂显色、酚一次氯酸盐显色或酶偶联反应显色。尿素酶法的优点是反应专一,特异性强,不受尿素类似物的影响,易于自动化分析,缺点是受体液中氨的影响。

(2) 二乙酰-肟法:尿素与二乙酷-肟 ?在强酸加热条件下,生成粉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 fom反应),在540nm比色,颜色的深浅与含量成正比。本法灵敏度高,呈色稳定;缺点是反应不专一,加热时异味较大。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

一、 A型题

1. 心肌肌原纤维粗肌丝的结构成分是( )

A 肌动蛋白

B 肌凝蛋白

C 原肌球蛋白

D 肌钙蛋白

E 肌红蛋白

2. 关于心脏血液供应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供应丰富

B 血液灌注主要在收缩期进行

C 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大

D 冠脉舒缩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E 心内膜下区域易缺血

3. 有关危险因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危险因素即病因,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

B 危险因素高增加患病可能性

C 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

D 危险因素对疾病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E 危险因素对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价值

4. 相对危险度高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危险因素是( )

A TC

B TG

C HDL-C

D LDC-C

E TC/HDL-C

5. 目前公认最有价值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状态危险因子是( )

A 白介素-6

B E-选择素

C P-选择素

D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E C反应蛋白

6. 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错误的是( )

A 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B 促进单核细胞迁入 内皮下层形成巨噬细胞

C 促进泡沫细胞形成

D 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越有预测价值

E 增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表达和活性

[ 本题答案 ] D

7. LD 1 同工酶的四聚体组成为( )

A H 4

B H 3 M

C H 2 M 2

D HM 3

E M 4

8. 胞浆中 CK 的同工酶有几种( )

A 2

B 3

C 4

D 5

E 6

9. 人体内含 CK 最多的组织是( )

A 脑

B 肝

C 心肌

D 骨骼肌

E 肾

10. 人体内CK-MB占总CK比例最高的组织是( ) A 脑

B 肝

C 心肌

D 骨骼肌

E 肾

11.下列心肌标志物中半寿期最短的是( ) A Mb

B CK-MB

C cTn I

D AST

E LD

12. 下列心肌标志物分子量最小的是( ) A Mb

B CK-MB

C LD

D cTn T

E AST

13. CK-MB 有几种亚型( )

A 2

B 3

C 4

D 5

E 6

1 4.下列关于肌红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横纹肌组织特有的一种蛋白质

B 含有与氧不可逆结合的亚铁血红素

C 分子量为17.8 kD

D 存在于胞浆中

E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较早释放入血

15.下列心肌标志物血中升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

A Mb

B CK-MB

C cTnI

D GPBB

E AST

16. 下列心肌标志物分子量最大的是( )

A Mb

B CK-MB

C LD

D cTnI

E AST

17. 肌钙蛋白由几种亚单位组成( )

A 2

B 3

C 4

D 5

E 6

1 8. 正常成人心肌中LD同工酶谱为( ) A LD 1 >LD 2 >LD 3 >LD 4 >LD 5

B LD 2 >LD 1 >LD 3 >LD 4 >LD 5

C LD 3 >LD 1 >LD 2 >LD 4 >LD 5

D LD 4 >LD 3 >LD 2 >LD 1 >LD 5

E LD 5 >LD 2 >LD 1 >LD 3 >LD 4

19. 可用于微小心肌损伤诊断的标志物是( )

A CK -MB

B AST

C LD 1

D FABP

E cTn T

20.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血中增高幅度最大的是( )

A LD

B AST

C CK-MB

D cTnT

E LD1/LD2

21. 公认 AMI 确诊标志物为( )

A CK

B Mb

C AST

D CK-MB

E cTn T

22. 公认 AMI 早期诊断标志物为( )

A CK

B Mb

C AST

D CK-MB

E cTn T

23.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佳的血清酶指标是( )

A AST

B ASTm

C ALT

D CK-MB

E LD 1

24.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h内血清中可检测到升高的酶是( )

A LD

B AST

C GPBB

D CK-MB

E ALT

25. 最具心肌特异性的标志物是( )

A CK-MB

B GPBB

C cTnI

D cTnT

E FABP

26. 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最常使用哪类抗体( )

A 抗巨CK1抗体

B 抗线粒体CK抗体

C 抗CK-B亚基抗体

D 抗CK-M亚基抗体

E 抗巨CK2抗体

27. 心肌标志物检受溶血测影响大的是( )

A AST

B CK

C Mb

D c T n T

E FABP

28. 急性心肌损伤后,血中最早回复至正常水平的是( )

A CK-MB

B Mb

C LD 1

D cTn

E AST

29. 关于B钠尿肽( BNP )即脑钠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BNP 是仅由脑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B BNP 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相符合

C BNP 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D BNP 是呼吸困难病人将来发生 CHF 的较强的预示因子 E BNP 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的作用

30. 心肌梗死时,血清中哪种酶最先升高( )

A CK -MB

B LD 1

C AST

D α -HBDH

E GPBB

31. 胸痛发作2 h 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者,应检测的心肌标志物是( )

A CK-MB

B Mb

C cTn T

D AST

E LD 1

32. 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有意义的血清CRP水平是( )

A <1.0mg/L

B 1.0~10mg/L

C 10~20mg/L

D 20~30mg/L

E >30mg/L

二、B型题

(33~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 AST

B LD

C α -HBDH

D CK -MB

E GPBB

33. 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出现升高的血清酶是( )

34.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中升高持续时间最长的血清酶是( )

(35~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 LD 2 >LD 1 >LD 3 >LD 4 >LD 5

B LD 5 >LD 1 >LD 2 >LD 3 >LD 4

C LD 3 >LD 1 >LD 2 >LD 4 >LD 5

D LD 1 >LD 2 >LD3>LD 4 >LD 5

E LD 4 >LD 1 >LD 2 >LD 3 >LD 5

35. 正常成人血清LD同工酶电泳结果为( )

36.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2h后血清LD同工酶电泳结果为( )

二、X型题

37.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危险因子包括( )

A TC升高

B TG升高

C LDL-C升高

D HDL-C升高

E Lp(a) 升高

38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 )

A 稳定型心绞痛

B 不稳定型心绞痛

C 变异型心绞痛

D 非Q波心肌梗死

E Q波心肌梗死

39. 可作为AMI诊断标志物的是( )

A 肌红蛋白

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C 脂肪酸结合蛋白

D 糖原磷酸化酶

E 肌酸激酶

40. B钠尿肽( BNP )即脑钠肽( )

A 是仅由脑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

B BNP 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相符

C BNP 对CHF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D BNP 是呼吸困难病人发生 CHF 较强的预示因子 E BNP 仅在CHF时升高

41. 以下指标中可作为AMI诊断标志物的是( ) A 肌红蛋白

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C 脂肪酸结合蛋白

D 酸性磷酸酶酶

E 肌酸激酶

42. cTnI测定可用于( )

A 评估心肌梗死面积

B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预后评估

C 诊断微小心肌损伤

D 骨骼肌损伤的诊断

E 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43. 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同工酶的干扰因素包括( )

A CK-BB

B CK-MM

C CK-Mt

D 1型巨CK

E 2型巨CK

[ 本题答案 ] ACDE

44. 可作为观察溶栓疗效的心肌标志物是(

A LD

B CK-MB

C cTn T

D AST

E Mb

45. CK-MB升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应排除(

A 骨骼肌疾病及损伤

B 脑疾病及损伤

C 甲状腺功能低下

D 甲状腺功能亢进

E 分娩

四、名词解释

1. 危险因素

2. hs-CRP

3. 心肌损伤标志物

4. CK-MB百分相对指数 ) )

五、问答题

1. 试述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2. 试述推荐Mb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cTnT或cTnI为确诊性标志的理由。

3. 试述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原则。

4. 试述B钠尿肽的来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5. 试述推荐测定 NT-proBNT取代BNP测定的理由。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试题答案

一、A型题

1. B 2. B 3. A 4. E 5. E 6. D 7. A 8. B 9. D 10. C

11. A

12. A 13. A 14. B 15. C 16. C 17. B 18. A 19. E 20. B 21. E

22. B

23. B 24. C 25. C 26. D 27. A 28. B 29. A 30. E 31. B 32. B

二、B型题

33. E 34. B 35. A 36. D

三、X型题

37. ABCE 38. BDE 39. ACDE 40. BCD 41. ACE 42. ACE 43. ACDE

44. BCE 45. ACE

四、名词解释

1. 危险因素: 与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的体内、行为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并非等同于病因,亦不能作为疾病诊断指标,但对该疾病是否发生及病变进程和预后评估,有高的预测价值。

2. hs-CRP:即 高敏C反应蛋白或超敏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是由多种致炎因素刺激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而产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炎性病理过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过程,只有检测到CRP轻度升高的状态才有价值。因此,建立了高灵敏度(灵敏度 ≤ 0.3 mg/L )的CRP检测方法,确定其轻微升高,此即hs-CRP的由来。

3. 心肌损伤标志物: 具有心肌特异性,当心肌损伤时,可大量释放至循环血液中,检测其血浓度变化,可诊断心肌损伤的物质。

4. CK-MB百分相对指数: 即CK-MB质量( μ g/L)/CK总活性(U/L)比值。 正常成人 CK-MB百分相对指数 <5%简写作CK-MB%RI。 急性心肌梗死后, CK总活性升高同时,CK-MB%RI>5%,可协助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

五、问答题

1. 试述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题要点: 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包括: ① CRP和有关致炎因子结合后,可促进单核细胞粘附和迁入内皮下层,形成巨噬细胞。 ② 促进巨 噬细胞 和分泌型平滑肌细胞形成泡沫细胞。 ③ 增强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表达和活性 。 ④ 刺激 多种参与 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的细胞因子分泌。

hs-CRP 是AS炎症状态危险因子中目前唯一实际应用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过程,只有检测到CRP轻度升高(1~10mg/L)的状态才有价值。若 hs-CRP>10mg/L, 则 可能存在 其他急性炎症,应在控制后重新测定。 hs-CRP 亦是AS病变活跃,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标志。现推荐CHD尤其是ACS患者应常规监测 hs-CRP ,以预测AMI和冠脉性猝死等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 hs-CRP 升高者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2. 试述推荐Mb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cTnT或cTnI为确诊性标志的理由。 答题要点: Mb在心肌中含量较丰富,存在于胞浆中,分子量较小仅17 kD,故在心肌损伤早期即可大量漏出至血中。在AMI发生1h后,血中Mb水平即可高于参考范围上限;4~12 h达峰值,可达参考范围上限的8倍以上。

cTnI、cTnT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心肌含量高。但因其主要以细肌丝的结构蛋白成分存在,仅少量(3%~6%)存在于胞浆中。心肌损伤后4~8 h血中方可检测到有诊断意义的升高,可能为胞浆中的游离部分逸出。随着细肌丝结构破坏,cTnI、

cTnT大量释放至血中,约24~48h达峰值, 为参考范围上限的数十倍。因此,二者为目前公认的AMI最佳确诊性标志,但不是理想的 心肌损伤早期标志 。

3. 试述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原则。

答题要点: 存在典型的梗死性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变者,不要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即应作出AMI诊断,立即开展治疗。对这些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认 AMI 诊断,判断梗死部位的大小,检查有无再梗死、评估干预效果等。

对约占无典型梗死性心绞痛和(或)心电图改变怀疑为 AMI 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可作出或排除AMI诊断。对发病6h内的患者应检测早期损伤标志物Mb;而6h~5d以内者,则只需检测 确诊性标志cTnT或cTnI 任一项,未开展cTnT或cTnI检测时,发病6h~36h以内者可以CK-MB质量测定替代。对诊断困难者可在入院时、入院后4h、8h、必要时l2h各测定一次,减少漏诊或误诊。

4. 试述B钠尿肽的来源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题要点:心室肌和脑细胞1号染色体上BNP基因可表达134个aa的前BNP前体 (proproBNP),在胞内水解下信号肽后,108个aa的BNP前体(proBNP)始释放至血中。,proBNP进一步水解为32和76个aa的BNP和BNP前体N端肽(N-terminal proBNP, NT-proBNP),分子量分别为4 kD和10 kD。

B钠尿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① 辅助CHF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及疗效评估; ② 心衰的风险分级和预后评估; ③ 呼吸困难是否心衰所致的鉴别诊断。但除HF外其他任何可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的病症,亦可导致B钠尿肽升高。因此,BNP不能作为HF的唯一诊断指标。

5. 试述推荐测定NT-proBNT取代BNP测定的理由。

答题要点:由于释放至血中的BNP前体在血中肽酶作用下,等摩尔生成BNP和NT-proBNT,二者均可反映BNP分泌状况。但BNP半寿期仅20min,血中浓度低,血浆中亦易降解失去抗原性,导致假性降低。NT-proBNT半寿期长,不易降

解,血中浓度高,易检测。因此提倡检测NT-proBNT。若检测BNP在采集血液后应尽快完成。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题:

1. 甲状腺激素发挥效应与下列何类信号途径关系最为密切? ( ) A.cAMP-PKA信号途径 B.以IP3和DAG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途径 C.以单跨膜片段为受体的信号途径

D.与酪氨酸激酶有关的信号途径 E.与热休克蛋白有关的信号传导途径 2.甲状腺激素来源于: ( ) A.甲状腺胶质细胞

B.甲状腺腺泡细胞 C.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

D.甲状腺胶质细胞及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E.甲状腺腺泡细胞及甲状腺胶质细胞

3.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好的方法是: ( ) A.TSH测定 B .TT3、TT4测定

C.甲状腺131I吸收

D.FT3、FT4测定

E.TGA、MCA 4 .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最敏感的试验是: ( ) A.基础代谢率测定

B.血清T4测定

C.血清T3测定

D.血清TSH测定

E.甲状腺131I吸收率测定 5 . 下列哪一项与Graves病无关? ( ) A.甲状腺功能刺激抗体(TSAb)

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C.抗微粒体抗体(MCA)

D.抗T3、T4抗体 E TSH受体抗体(TRAb) 6 .下列哪种检查结果不符合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 A.血清蛋白结合碘低于正常

B.游离FT3、FT4低于正常 C.血胆固醇增加

D.血清TSH增高 E.膝腱反射亢进 7 .垂体性甲亢主要是哪一种激素原发性升高? ( ) A.TRH

B.TSH

C.FT3、FT4

D.rT3

E.以上都不是

8 .直接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激素有: ( ) A.糖皮质激素、胰岛素

B.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C.胰岛素、雄激素

D.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维甲酸 E.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 9 .下述激素必须通过细胞膜上受体才能发生效应的有: ( ) A.血管加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儿茶酚胺 B.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和甲状腺素 C.CRH、醛固酮和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前列腺素和雄激素 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10 .有关激素水平的测定正确的是: ( ) A.激素分泌与体位无关 B.激素水平高于或低于正常一定提示功能异常 C.使用化学发光和酶免法,随时可取血测定 D.24小时尿中激素浓度的测定受影响更少 E.激素分泌与情绪无关 11 .关于正常人皮质醇节律,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 ) A.清晨最高,下午最低

B.午夜最高,下午最低 C.下午最高,午夜最低

D.清晨最高,午夜最低 E.午夜最高,清晨最低 12. 下列哪项不是肾上腺皮质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 ) A.糖耐量异常

B.血压增高

C.血脂增高

D.血钙减少

E.发育延迟(小儿) 1 3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少见的是: ( )

A.水牛背

B.胆固醇明显增高

C.高血压

D.骨质疏松

E.高血糖 1 4 .男,20岁,多毛,肥胖,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浓度增高,小剂量地塞米松不能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抑制。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单纯性肥胖

B.肾上腺皮质增生 C.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

D.肾上腺皮质腺瘤 E.异位ACTH综合征 15 .下列哪项是异位ACTH综合征的生化特征? ( ) A.血钾、血氯降低

B.血钾、血氯增高

C.血钠升高

D.血钠降低

E.血钙增高 16 .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少见的为: ( )

A.低血钾

B .贫血

C.低血压

D.食欲不振

E.低血糖 二、 B型题

A . 促甲状腺激素( TSH )

B . 总甲状腺素( TT 4)

C .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 3) D . 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 T 3)

E .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G ) 17. 我国新生儿筛查甲状腺功能低下时首先采用的试验是 ( ) 18 . T BG 增高可影响 哪 些激素测定值增高 ( ) A . 胰岛素

B . ADH

C . PTH

D . 降钙素

E . 醛固酮

19 . 降低血钙的激素 ( ) 20 . 升高血钙的激素 ( ) 21 . 促进肾小管Na + 重吸收的激素 ( ) A . FSH ↑

B . LH ↓

C . TSH ↑

D . ACTH ↓

E . ADH ↑

22 . TRH分泌增多 ( ) 23 . 皮质醇分泌增多 ( ) 24 . 血浆渗透压增高 ( )

三、问答题:

1 . 图示并分别说明下丘脑 - 腺垂体 - 内分泌腺调节轴、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轴的相互关系。

2. 试述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的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 3. 简述检查甲状腺功能常用的动态试验,各有何意义?

4.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并指出血清糖皮质激素测定需注意的问题。

简述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并说明其意义。

第十三章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一、选择题1.E 2.B 3.A 4.D 5.D 6.E 7.B 8.D 9.A 10.D 11.D 12.D 13.B 14.B 15.A 16.A 17.A 18.B、C

19.D 20.C 21.E 22.C 23.D 24.E

第十四章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标准型)

1.下列哪种胃液成分的缺乏可引起恶性贫血

A.胃蛋白酶 B.盐酸 C.黏蛋白 D.内因子 E.胃泌素

2.胃液中可保护胃黏膜不受胃蛋白酶消化分解的成分是

A.内因子 B.胃泌素 C.黏液 D.盐酸 E.乙酰胆碱

3.以下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的物质是

A.前列腺素E 2 和生长抑素 B.组胺和乙酰胆碱 C.前列腺素E 2 和胃泌素 D.乙酰胆碱和胃泌素 E.生长抑素和组胺

4.作为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为

A.胃黏膜屏障 B.前列腺素 C.表皮生长因子 D.生长抑素 E.幽门螺杆菌

5.以下何种疾病有高胃泌素血症且BAO>15mmol/h

A.胃溃疡 B.萎缩性胃炎 C.卓-艾综合征 D.胃癌 E.恶性贫血

6.胃肠激素分泌后通过组织间隙作用于近端靶细胞产生效应的方式为

A.自体分泌方式 B.神经递质方式 C.外分泌方式

D.旁分泌方式 E.内分泌方式

A1型(否定型)

1.与急性胰腺炎的自身消化作用无关的是

A.磷脂酶A2 B.弹力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胰血管舒缓素 E.淀粉酶

2.胰外分泌功能试验不包括

A.促胰液素试验 B.Landh餐试验 C.胰多肽试验

D.胰液淀粉酶测定 E.BT-PABA试验

3.以下与卓-艾综合征无关的是

A.高胃泌素血症 B.严重的消化性溃疡 C.出现腹泻症状

D.胃酸分泌减少 E.为非B胰岛细胞瘤

4.关于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不正确的为

A.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作用增强 B.幽门螺杆菌感染

C.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D.非甾体消炎药的损伤作用 E.胃黏膜血供障碍

5.有关胃泌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小小胃泌素是胃窦胃泌素的主要形式

B.最小的活性片段为羧基末端的四肽

C.为多肽类激素 D.促进胃酸分泌 E.抑制胃蛋白酶原分泌

B1型题(配伍题)

问题1-4

A.胃泌素分泌显著增多 B.胃酸分泌减少 C.胃液尿素减少或缺如

D.胃蛋白酶活性增高 E.前列腺素合成增多

1.十二指肠溃疡时常见

2.胃内Hp感染引起

3.胃癌常导致

4.卓-艾综合征患者

问题5-8

A.淀粉酶 B.磷脂酶A C.氨基肽酶 D.核糖核酸酶 E.碱性磷酸酶

5.属于糖类消化酶的是

6.属于蛋白消化酶的是

7.属于脂肪水解酶的是

8.属于核酸水解酶的是

问题9-12

A.胃泌素族 B.胰多肽族 C.生长因子族 D.胰岛素族 E.速激肽族

9.CCK属于

10.EGF属于

11.PP属于

12.SP属于

X型题:

1.以下属于促胰液素族的胃肠激素有

A.缩胆囊素 B.胰高血糖素 C.血管活性肠肽

D.抑胃肽 E.胰多肽

2.以下能够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为

A.胃泌素 B.乙酰胆碱 C.血管活性肠肽

D.胰高血糖素 E.生长抑素

3.以下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包括

A.胃酸 B.内源性前列腺素 C.幽门螺杆菌

D.生长抑素 E.非甾体消炎药

4.用于诊断胃癌的糖蛋白类抗原标志物有

A.CA72-4 B.CA19-9 C.CA125 D.CA15-3 E.CA27-29

5.用于诊断胰腺癌较理想的糖蛋白抗原标志物组合包括

A.CA19-9,CA27-29 B.CA242,CA125 C.CA72-4,CA153

D.CA19-9,CA494 E.CA242,CA19-9

6.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可见于

A.卓-艾综合征 B.恶性贫血 C.胃萎缩性病变

D.肾功能衰竭 E.胃窦部旷置

7.胃肠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产生效应的方式有

A.自体分泌方式 B.神经递质方式 C.外分泌方式

D.旁分泌方式 E.内分泌方式

8.以下属于胰腺外分泌功能间接试验的是

A.促胰液素试验 B.Landh餐试验 C.胰多肽试验

D.双标记Schilling试验 E.BT-PABA试验

二、填空题

1.在胃酸分泌的调节机制中,能促进壁细胞泌酸的物质为 、和 。

2.胰腺可分泌多种消化酶,包括 、 、 和 。

三、名词解释

1.胃肠激素

2.消化性溃疡

3.卓-艾综合征

四、简答题

1.简述有哪些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试验?

2.简述与淀粉酶比较血清脂肪酶用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有何特点?

五、论述题

1.试述淀粉酶同工酶的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2.试述卓-艾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有哪些项目?

一、选择题

A1标准型:1-D 2-C 3-A 4-E 5-C 6-D

A1否定型:1-E 2-D 3-D 4-C 5-A

B1配伍型:1-D 2-C 3-B 4-A 5-A 6-C 7-B 8-D 9-A

10-C 11-B 12-E

X型题:1-B,C,D,E 2-A,B,C 3-A,C,E 4-A,B 5-D,E

6-A,B,C,D,E 7-A,B,C,D,E 8-B,C,D,E

二、填空题

1.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

2.糖类消化酶、蛋白消化酶、脂肪水解酶、核酸水解酶

三、名词解释

1.由胃肠道黏膜上散在的以及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

2.指发生在消化道暴露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任何部位的溃疡,因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3.为胰岛非B细胞瘤,以高胃酸、高血清胃泌素、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和腹泻为特征,由Zollinger和Ellison于19xx年首次报道而得名。

四、简答题

1.用于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的检测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直接法包括促胰液素试验、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试验;间接法包括Lundh餐试验、BT-PABA试验、月桂酸荧光素试验、苏丹Ⅲ染色试验、胰多肽试验、双标记Schilling试验等。

2.血清脂肪酶活性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峰值,一般可持续8~14天。脂肪酶活性升高与淀粉酶基本平行,特异性大于淀粉酶。因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持续升高的时间比淀粉酶长,故测定血清脂肪酶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后期的诊断,特别是在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已恢复正常时,更有诊断意义。此外,有些疾病如腮腺炎伴发腹痛时,只表现为淀粉酶升高而脂肪酶正常,可用脂肪酶作鉴别诊断。

五、论述题

1.淀粉酶可分离为胰腺淀粉酶(Pam)和唾液腺淀粉酶(Sam)两种同工酶。测定淀粉酶同工酶的临床意义有:①协助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特别是在血清淀粉酶变化的窗口期外,因Pam升高常早于总淀粉酶增高,而持续时间更长。②判断高血清淀粉酶的来源,若Sam明显升高而Pam不高,应考虑由于腮腺疾病、肺癌等引起。③估计胰腺外分泌功能, Pam降低程度与胰腺外分泌功能相关,严重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者Pam降低。④有助于巨淀粉酶的诊断,此时测定淀粉酶同工酶主要是Sam升高。

2.卓-艾综合征以高胃酸、高血清胃泌素为主要特征,因此其实验室的检测包括:①胃酸测定,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0.6,则基本上可作出ZES的诊断。②血清胃泌素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是ZES较特异和可靠的诊断方法,ZES患者须达500ng/L或以上方能诊断。如果病人同时有高胃泌素血症和高胃酸分泌,则高度提示ZES。③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适用于血清胃泌素正常而

临床上又怀疑ZES诊断的患者。激发试验可分为胰泌素激发试验、钙离子激发试验、试餐激发试验等,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一、A型题

1A 2E 3B 4B 5C 6D 7A 8C 9B 10A 11D 12C 13D 14B

15A 16C 17E 18D 19E 20B

二、B型题

12B 13B 14D 15C 16A 17C 18B 19D 20C 21B 22A

三、X型题

1ABCD 2ABD 3ACD 4CD 5BC 6ABCD 7BCD 8ABCD 9BD 10ABC

四、名词解释

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 是由脑内毛细血管的内皮及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基膜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血管鞘构成。通过多物质的选择性通透,完成血液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保证了脑代谢和功能的正常运行。

2.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TFs) 是一组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增殖,延长生存时间,并调节神经细胞分化和形态重塑的特异性内源性信号蛋白。

3.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神经元间或神经元与靶细胞(肌肉、腺细胞)间起信号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神经末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而发挥效应。

4. 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是 在突触处实际无传递信号的功能递质,不直接触发靶细胞的效应,只对其他递质引发的效应起调制作用。

5.Lewy小体:帕金森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涉及中脑黑质多巴胺感神经元,呈现细胞脱失死亡。在残存的神经细胞浆内出现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

五、问答题

1.简述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有哪些?

(1)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细胞发生中存活、分化的依赖因子;

(2)是发育成熟神经元功能的调控因子;

(3)是神经元受损害或病变中保护其存活和促进其再生的必需因子。

(4)某些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发生与某些营养因子的缺失或突变关系密切。

2.简述神经组织糖代谢的特点有哪些?

(1)正常神经组织,氧供给充分情况下,主要通过糖的有氧氧化,产生较多的ATP。

(2)神经组织中戊糖磷酸途径非常活跃,通过产生NADH+H+,参与还原反应及脂类代谢。

(3)葡萄糖能通过三羧酸循环快速转变为神经递质,如谷氨酸、α-氨基丁酸等,提供脂类物质合成的碳骨架。

3.简述神经病变的生化机制包括哪些方面?

(1)基因突变

(2)神经递质的异常,尤其是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

(3)能量代谢缺陷

(4)钙超载-大量的钙离子内流

(5)自由基分子代谢

(6)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神经内分泌生化的改变,微量元素与环境因素、药物性依赖作用及神经细胞凋亡。

4.简述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生化实验诊断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1)脑脊液一般检查

(2)神经递质测定

(3)脑脊液蛋白质和特殊的酶测定

(4)分子生物学诊断

5.简述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常见相关因素

目前认为P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毒性与钙的细胞毒作用、神经系统老化、氧化应激、细粒体功能缺陷、免疫学异常、细胞凋亡及分子生物学异常等因素关系密切。

6.试述 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生化检测指标及意义

(1)血清铜蓝蛋白(CP)和铜氧化酶活性:血清CP降低是诊断本病重要依据之一,测量铜氧化酶活性可间接反映血清铜蓝蛋白的含量。

(2)血清铜:约90%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降低,但血清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较之尿铜及肝铜相对较小。

(3)尿铜:高尿铜是肝豆状核变性的显著生化异常之一,可作为观察用药效果及估算体内组织含铜量多少的参考指标。

(4)肝铜:高肝铜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最重要指标,被认为是诊断WD的金标准之一。

(5)肝肾功能:以椎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WD患者,早期可无肝肾功能异常。以肝损害或肾损害为主要表现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或蛋白尿、BUN、Cr增高等肾功能异常。

7.简述缺血缺氧细胞死亡的关键环节

(1)核苷酸能量衰竭

(2)乳酸中毒

(3)钙离子失调

(4)自由基代谢

(5)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

第十六章 肿瘤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肿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细胞的无控制异常增生是肿瘤的特性之一。

B 肿瘤细胞是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发生异常分化和过度无限和生长。 C 人体正常细胞被病素感染,病毒的全部或部分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形成肿瘤细胞。

D . 基因调控失常和是肿瘤发生的条件。

E . 正常免疫功能缺损,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才能生存与发展。

2

A

B

C

D

E

关于癌基因: 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的,感染细胞能融合到宿主细胞内并引起肿瘤的一类基因。 原癌基因受到多种致瘤因子作用,激活形成癌基因。 癌细胞内形成的特定基因,它们使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转移功能。 用分子技术敲除癌基因,就可避免肿瘤发生。 只要有癌基因存在,肿瘤迟早会发生,应对此类人群加强体检。

3 下列基因中,属于抑癌基因的是

A RB B H- ras

C c-myc D abl

E N- ras

4 肿瘤标志物是:

A 癌细胞产生的物质,它的存有助于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

B 机体对肿瘤发生的反应性物质。

C 癌细胞产生的,正常细胞没有或含量很低的物质,或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反应产生的正常细胞成份,但在量上或质上与正常或良性疾病有明显区别。

D 癌基因的表达产物。

E 肿瘤细胞特有的物质,是肿瘤诊断的依据。

5 曾作为肝癌高发区筛选普查的肿瘤标志物是:

A CEA B AFP

C CA19-9 D AFU

E CA 125

6 属于胚胎性抗原的是:

A CA15-3 B AFU

C CEA D PSA

E H- ras

7 肝细胞癌、胃癌、结肠直肠癌和胰癌时均有可能升高的肿瘤标志物是:

A HCG B AFU

C CA125 D S cc

E CEA

8 不属于糖蛋白肿瘤标志是:

A CA125 B CA 19-9

C TAG 72 D HCG

E S cc

9 常用于乳癌诊断联合检测的是:

A CA125,CEA B CA19-9,CA15-3

C NSE,CEA D CA15-3,CEA

E AFP,CEA

10 下列那种情况AFP不会升高

A 原发性肝癌 B 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肠转移

C 来源于内胚层的肿瘤 D 妊娠期

E 膀胱肿瘤肝转移。

11 下列那种标志物不是肝细胞癌的标志物:

A CA125 B CA19-9

C AFP D GGT

E AFU

12 Cyfra 21-1属于那类标志物

A 胚胎性标志物 B 糖蛋白类标志物

C 基因类标志物 D 激素类标志物

E 蛋白类标志物

13 CEA化学发光法测定的正常值是小于:

A 3.4 μg/L B 14 μg/L

C 31 μg/L D 60 μg/L

E 500 μg/L

14 辅助诊断肺癌的TM组合是

A Cyfra 21-1 、AFU和CEA B Cyfra 21-1 、S cc 和NSE

C NSE、PSA和CA125 D TAG-72、CEA

E S cc 、AMY和HCG

15 辅助诊断卵巢癌的TM组合是

A CEA、HCG B HCG、LD 5

C CA 125、TAG-72 D TAG-72、CA 19-9 E LD 5 、TAG-72

16 与费城染色体(P h1 染色体)易位与那种恶性疾病有关

A 肺癌 B 原发性肝癌

C 乳腺癌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卵巢癌

17 HCG主要用于那种恶性疾病的诊断:

A 原发性肝癌 B 结肠直肠癌

C 绒毛膜癌 D 子宫颈癌

E 乳腺癌

18 红细胞、浆细胞和血小板中存在,离心前放置较时间易引起假性升高的标志物

A CA 125 B CEA

C HCG D PSA

E NSE

19 下列那种不是前列腺癌相关标志物

A GGT B ACP

C PSA D f-PSA

E 前列腺ALP

20 下列那种不是肝癌相关的酶类标志物

A 醛缩酶 B AMY

C GGT D AFU

E LD 5

二、B型题:

A PSA B AFP

C CEA D CA 15-3

21 诊断结肠直肠癌最主要的标志物是:

22 原发性肝癌明显升高的是:

23 前列腺癌的标志物是:

24 乳癌的主要标志物是:

A CEA B CA19-9

C AFU D P 53

25 属于抗癌基因的是:

26 属于酶类肿瘤标志物是:

27 胚胎性肿瘤标志物:

28 糖蛋白肿瘤标志物:

A 乳汁测定。 B 直肠指检

C 汗液污染。 D 妊娠。

29 上述那种情况下AFP会升高。

30 用于CA15-3测定可提高阳性率的是:

31 易导致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假阳性是:

32 导致PSA假阳性的是:

A NSE B AFP

C f- PSA D HCG

33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4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35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36 甲胎蛋白:

A H- ras B P53

C Cyfra 21-1 D CA 15-3

37 糖蛋白标志物

38 蛋白类标志物

39 抑癌基因

40 癌基因

三、多选题:

41 下列关于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绝大多数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是正常细胞在致瘤因素诱导下转化而来。

B 肿瘤的形成的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基因调控失常和正常免疫功能缺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条件。

C 肿瘤是失去了受整体调控的细胞群体,细胞过度增殖是根本特征。

D 只要有致瘤因素存在,迟早会形成肿瘤。

42 原癌基因激活途径主要有以下那几种: A 染色体的重排与基因易位。 B 染色体的缺失。 C 基因突变。 D 基因扩增和过度表达。

43 原发性肝癌时会升高的有:

A PSA B AFU

C AFP D LDH 5

四、名词解释 44 肿瘤: 45 癌基因:

46 肿瘤标志物:

五、问答题:

47 肿瘤标志物作为临床应用,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48 引起假阴性的因素有:

第十六章 肿瘤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44 答: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某一正常的组织细胞发生异常

分化和过度无限增殖的结果,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具有向周围组织乃至全身侵蚀和转移的特性,其生长变化快慢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45 答: 癌基因是指细胞或病毒中存在的、能诱导正常细胞转化、并使其获得一

个或更多的新生物特性的基因。

46 答: 是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

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上和质上与正常时或良性疾病时相比有显著差异。

47 答: 肿瘤标志物作为临床应用,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是恶性肿瘤所特有

的物质,或与良性疾病时比较在量上和质上有显著差异的物质;2、在血液、体液或瘤组织中有一定含量,能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检测出来;3、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细胞负荷量,有助于评价疗效,预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4、在

疾病稳定期,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水平应较稳定;5、取样容易,检测方法简便,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费用合理。

48 答:引 起假阴性的因素有:

1.产生肿瘤标志物的肿瘤细胞数目少。

2.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或肿瘤标志物与体液中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3.肿瘤组织本身血循环差,所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液中。

第十七章 妊娠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题

1. 正常胎盘限制性被动运输的物质有:

A. 甲状腺素

B. 母体 IgM

C. 母体 IgA

D. 游离脂肪酸

E. 母体和胎儿红细胞

2. 正常胎盘被动运输的物质是:

A. 脂溶性物质

B. 游离脂肪酸

C. 母体I gM

D. 甾体类硫酸盐

E. 母体 IgA

3. 正常胎盘跨细胞膜主动运输的是:

A. 母体 IgM

B. 葡萄糖

C. 游离脂肪酸

D. 母体 IgG

E. 母体 IgA

4. 正常胎盘运输经受体介导的细胞摄取的有:

A.C a 2+

B.氧

C.母体 IgG

D.二氧化碳

E.母体 IgM

5. 正常早期孕妇雌酮、雌二醇主要来源于:

A.卵巢

B.子宫

C.血液

D.胚胎

E.肝脏

6. 雌三醇的最终生成部位是:

A.卵巢

B.子宫

C.胎盘

D.母体

E.胎儿-胎盘复合体

7. 在早期妊娠末母体外周血已达最大浓度的激素为:

A. hCG

B. PL

C. TSH

D.LH

E.FSH

8. 胎盘中最重要的激素是:

A.雌三醇

B.TSH

C. h PL

D. h CG

E.LH

9. HCG的 α 亚基基因定位几号染色体?

A.2

B.19

C.4

D.18

E.6

10. HCG的 β 亚基定位于几号染色体上?

A.8

B.6

C.18

D.19

E.20

11. h CG β 峰值出现在妊娠何时达最高峰?

A.妊娠4-8周

B.妊娠8-10周

C.妊娠10-12周

D.妊娠12-14周

E.妊娠16-18周

12. 在所有已知人类激素中分泌量最高的激素是:

A. h CG

B.FSH

C.PL

D.TSH

E.LH

13. 胎儿最重要的能量物质为:

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胆固醇

E.磷脂

14. 胎盘生乳素(PL)是由下列哪项分泌的?

A.滋养层细胞

B.合体滋养层细胞

C.细胞滋养层细胞

D.囊胚

E.绒毛膜

15. 正常妊娠38周时,羊水量为:

A.30 ml

B.100 ml

C.40 ml

D.500 ml

E.1000 ml

16. 正常妊娠足月时羊水量为:

A.800 ml

B.500 ml

C.1000 ml

D.1500 ml

E.2000 ml

17. 随着胎儿生长,羊水在多方面发生变化,最显著的是:

A.尿素浓度降低

B.钠离子浓度降低

C.渗透压增高

D.肌酐浓度降低

E.钠增高

18. 妊娠期孕妇下列哪种凝血因子浓度增加?

A. Ⅴ因子

B.Ⅻ因子

C.Ⅶ因子

D.Ⅺ因子

E.ⅩⅢ因子

19. 孕妇妊娠期下列何种凝血因子浓度下降?

A. Ⅺ因子

B.Ⅴ因子

C.Ⅶ因子

D.Ⅷ因子

E.Ⅻ因子

20. 最常用的妊娠试验是:

A.血凝抑制试验

B.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C.尿液CG定性试验

D.尿CG生物定性法

E.ELISA

21. 确定妊娠最重要的标志是:

A.定量血液或尿 h CG

B.尿CG生物定性法

C.定量血或尿孕醇

D.定量血或尿雌激素

E.定量血或尿PL

22. 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较可靠的指标是:

A.FDP增多

B.血浆纤维连结蛋白

C.血浆粘度比值≥1.6

D.AT- Ⅲ 下降

E.尿 h CG增高

23. 下列哪种检测可为预报早产提供帮助?

A.FDP

B.AT- Ⅲ

C.纤维连结蛋白

D.胎儿纤维连接素

E.肌酐

24. 评价胎儿肺成熟度有价值的指标是:

A.检测表面活性物质含量

B.检测胎儿纤维连接素

C.检测胎儿FDP

D.检测胎儿尿素、肌酐

E.检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25.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主要活性成份是:

A.卵磷脂

B.DSPC

C.鞘磷脂

D.磷脂酰甘油

E.脑磷脂

26. L/S比为多少时,提示肺成熟:

A.1.0

B.1.0~1.5之间

C.1.5~2.0之间

D.>2.0

E.>3

27. DSPC为何值时,也提示肺成熟:

A.>5 mg /L

B.>2 mg /L

C.>10 mg /L

D.>3 mg /L

E.>8 mg/L

28. 如母亲有糖尿病,则胎儿L/S比应定为:

A.>2.0

B.>1.5

C.>1.0

D.3.0

E.5.0

29. 如母亲患有糖尿病则DSPC定为:

A.>5 mg /L

B.>6 mg /L

C.>8 mg /L

D.9 mg/L

E.10 mg /L

30. 测定泡沫稳定指数(FSI)为何值时为肺成熟

A.FSI>0.40

B.FSI>0.41

C.FSI>0.45

D.FSI>0.47

E.FSI>0.43

31. 下列哪项是目前评价胎儿肺成熟度最普通使用的定量方法?

A.L/S比值

B.荧光偏振值

C.DSPC

D.PG

E.FSI

32. NBD-D荧光偏振值为多少时提示肺明显成熟?

A.260 mP

B.<260 mP

C.<280 mP

D.<290 mP

E.<300 mP

33. 最常见的染色体严重病变见于:

A.神经管缺陷

B.18三体综合征

C.D own 综合征

D.无脑畸形

E.脑积水

34. AFP最早由何部位少量合成?

A.卵黄囊

B.胎儿肝脏

C.胎儿肠

D.胎儿肾

E.胎儿肺

35. 胎儿先天性缺陷母体血清筛查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

A.AFP、游离E 3 、FDP

B.AFP、L/S、 h CG

C.AFP、 h CG、游离E 3

D.AFP、E 3 、FDP

E. h CG、游离E 3 、FDP

36. 下列哪种物质缺乏是造成新生儿严重的出血性疾病最常见原因?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E.维生素E

37. 妊娠期血脂全部升高,孕妇 β -脂蛋白较 α -脂蛋白增加的多,使二者的比例由非

孕时的2 : 1增到:

A.3 : 1

B.4 : 1

C.5 : 1

D.6 : 1

E.7 : 1

38. 造成孕妇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叶酸缺乏

B.铁缺乏

C.维生素B 12 缺乏

D.钙缺乏

E.维生素C缺乏

二、B型题

问题1~4

A.可作为胎盘功能测定的指标

B.为胎盘中最重要的激素

C.预测PIH较可靠的指标

D.可为预报早产提供帮助

E.由细胞滋养层细胞合成的激素

1. 胎儿纤维连接素

2.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

3. h CG

4. PL

问题5~7

A.定位于6号染色体

B.定位于19号染色体

C.定位于17号染色体

D.定位于2号染色体

E.定位于8号染色体

5. PL

6. h CG的 α 亚基

7. hCG 的 β 亚基

问题8~11

A.正常胎盘不转运

B.正常胎盘限制性被动运输

C.正常胎盘被动运输

D.正常胎盘跨细胞膜主动运输

E.正常胎盘受体介导的细胞摄取

8. 脂溶性物质

9. 母体 IgM

10.母体 IgG

11.葡萄糖

问题12~15

A.由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

B.是评价胎儿肺成熟度最有价值的指标

C.是肺表面活性物质最主要活性成份

D.是检测胎儿羊水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定量方法 E.最早由卵黄囊少量合成

12. DSPC

13. 直接检测表面活性物质含量

14. PL

15. FPA

三、X型题

1.胎盘合成的大量甾体激素中包括:

A.孕酮

B.孕二醇

C.雌酮

D.雌二醇

E. h CG

2.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与非妊娠期的比较正确的:

A.TT 3 下降

B.TT 4 增加

C.FT 3 稍增加

D.FT 4 稍增加

E.TBG增加

3. 关于血尿 h CG测定的临床价值对的是:

A.广泛用于早孕诊断

B.异位妊娠时 h CG高于同期正常妊娠 C.双胎妊娠血清 h CG值比单胎增加一倍以上 D.葡萄胎时 h CG- β 显著高值

E.绒癌时 h CG- β显著高值

4. 胎儿肺成熟度评价试验包括检测:

A.L/S比

B.DSPC

C. h CG

D.磷脂酰甘油

E.磷脂酰肌醇

5. 关于胎盘催乳素(PL)正确的说法是:

A.PL是与胎儿生长有关的激素

B.PL不可作为胎盘功能测定的指标

C.PL为胎盘独有

D.可作为高危妊娠的监护

E.诊断滋养叶细胞疾病

6. 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减少见于:

A.无脑儿

B.生活在高原区的孕妇

C.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发育不全

D.孕妇肝肾功能不全

E.母儿血型不合

7. 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增多出现在:

A.无脑儿

B.母儿血型不合

C.多胎妊娠

D.糖尿病合并妊娠

E.胎儿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四、名词解释

1.异位妊娠

2.胎盘激素

五、问答题

1.胎儿肺成熟度能帮助判断围产期胎儿是否获得最佳生存,胎儿肺成熟度常用于什么情况? 2.胎儿先天缺陷常用哪些筛选指标?

3.常见胎儿先天性缺陷有哪几种?试述其发生原因?

4.试述与妊娠相关实验室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妊娠的生物化学检验(答案)

一、A型题

1.D 2.A 3.B 4.C 5.A

6.C 7.A 8.D 9.E 10.D

11.B 12.C 13.A 14.B 15.E

16.A 17.B 18.C 19.A 20.C

21.A 22.B 23.D 24.A 25.B

26.D 27.A 28.D 29.E 30.D

31.B 32.B 33.C 34.A 35.C

36.D 37.C 38.B

二、B型题

1.D 2.C 3.B 4.A 5.C

6.A 7.B 8.C 9.A 10.E

11.D 12.C 13.B 14.A 15.D

三、X型题

1.ABCD 2.BCDE 3.ACDE 4.ABDE 5.ACDE 6.ABCE 7.BCDE

一、

四、名词解释

1. 异位妊娠:囊胚着床于子宫体以外时称之。

2. 胎盘激素:妊娠期胎盘能合成大量甾体激素如雌激素(雌二醇、雌酮、雌三酮)、孕激

素(孕酮、孕二醇)等,此外胎盘还合成大量蛋白激素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等。

二、

五、简答题

1.胎儿肺成熟度常用于:

① 当预产期不太确定需要进行剖腹产之前

②在某些内科或妇科检查显示有提早分娩迹象时,如早产、羊膜早破、母体严重高血压、严重肾脏疾病、 子宫内生长退化或胎儿呼吸窘迫 等。

2.胎儿先天性缺陷常用的筛查指标是母体血清AFP、 h CG和游离E 3 测定。

3. 胎儿先天性缺陷及其发生原因有:

①神经管缺陷 神经管缺陷常发生于胚胎发生期。90%的神经管缺陷属于多因素遗传病。如叶酸缺乏与神经管缺陷有关,可能是叶酸缺乏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紊乱所致。

② Down 综合征 常 见的染色体的严重病变。 Down 综合征 是由于21号染色体长臂1区到3 区 的额外复制所致,绝大部分 Down 综 合征患儿存在21号染色体的三次 拷贝。

③18三体综合征 这种染色体病的病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裂,造成胎儿18号染色体额外复制。

4.娠相关实验室检查应注意:

①妊娠实验室检查的常用标本有血清,尿液和羊水,对标本收集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正确处理。

② 由于孕妇的代谢、生理和内分泌等 都 会发生变化,所以非妊娠正常人的 参考值对于孕妇并不适用,而许 多测定的物质在妊娠期的含量是 动 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对于这些物 质, 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应使用不同的 参考值。

③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变化很快,所以应该及时检测和报告。在报告结果的同时,应该结合其它相关信息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

第十八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

一、A型题:

1. 血管外注射给药时,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 )

A. 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滤过 D. 易化扩散 E. 胞饮

2. 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细胞主要以何种方式吸收 ( )

A. 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滤过 D. 易化扩散 E. 胞饮

3. 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静脉注射时,消除速率常数k与半寿期t1/2的关系是( )

A. k =0.693/t1/2 B. k = t1/2/0.693 C. k=0.5/t1/2

D. k = t1/2/ 0.5 E. k = 0.693 t1/2

4.采用恒速静脉滴注用药时,经过几个半寿期后可视为达到稳态浓度( )

A. 1 B. 2 C. 3 D. 4 E. 6

5. 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速率符合 ( )

A. H-H方程 B. 米氏方程 C. 朗比定律 D. 波尔定律 E. 都不是

6. 间隔用药时治疗药物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 ( )

A. 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B.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

C.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D.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前

E. 随机取样

7. 进行TDM的标本多采用 ( )

A. 全血 B. 血清 C. 尿 D. 唾液 E. 其他体液

8. 要求用全血作TDM标本的药物是 ( )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氨茶碱 D. 环孢素 E. 碳酸锂

9. 血药浓度存在“治疗窗”的药物是( )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利多卡因 D. 庆大霉素 E. 三环类抗抑郁药

10. 需制备供TDM用的血浆样品时,下列何种药物不宜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

A. 环孢素 B. 庆大霉素 C. 地高辛 D. 利多卡因 E. 苯妥因钠

11.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主要的转运方式是( )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12.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结果是( )

A.药物活性的灭活 B.药物活性的升高 C.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13. 有关生物利用度(F)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指经过肝脏首过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 .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 .又称吸收分数,表示血管外用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 D .血管外注射时,F=1

E .口服用药方式的F值,由口服定量药物的AUC与静注等量药物后AUC的比值计算出

14.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C.为恒比消除 D.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E.也可转化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15.有关“首过消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药物排泄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B.首过消除强的药物,相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几乎没有个体差异

C.某些药物转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D.所有药物都有首过消除,但程度不同 E.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有部分

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16.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心、肝、肾的微粒体进行

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C.又称为消除 D.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E.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有利于分布

17.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问一般选择在

A.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B.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

C.药物分布相 D.药物消除相 E.随机取样

18.理想的TDM应测定

A.血中总药物浓度 B.血中游离药物浓度 C.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

D.血中与有机酸盐结合的药物浓度 E.视要求不同而异

19.下列关于环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免疫激活剂 B.剂量与血药浓度问存在良好相关性

C.与血浆蛋白无结合 D.分布呈单室模型 E.呈双相消除

20.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为

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收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过消除强的药物 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

二、B型题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1.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

2.血管外注射给药时,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

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B.免疫化学法

C.毛细管电泳技术(CE)

D.光谱法

E.离子选择电极

3.TDM的推荐方法是( )

4.现阶段TDM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

5.分离效率和灵敏度最高的方法是( )

6.碳酸锂的床旁检测可采用( )

三、X型题:

1. TDM中样品预处理的措施有( )

A. 灰化 B. 去蛋白 C. 提取 D. 化学衍生物化学反应 E.离子化

2. 临床上长期使用哪些药物需进行TDM( )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氨茶碱 D. 青霉素 E. 环孢素

3. 地高辛的药动学模型是( )

A. 单室模型 B. 二室模型 C. 零级消除动力学

D. 一级消除动力学 E. 非线性消除动力学

4. 对碳酸锂进行TDM时,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是( )

A.原子吸收光谱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HPLC E.火焰发射光谱法

5.有关药物“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输送至全身各部位,并进入细胞间和细胞内的可逆性转运过程

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达到均匀分布

C.受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

D.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小的影响

E.受体液pH差异的影响

6.下列有关房室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药代动力学房室是按药物转运速率以数学方法划分的概念

B.多数药物按单房室模型转运

C.房室模型为药物固有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D.用同一药物试验,在某些人呈二室模型,而在某些人可呈单室模型, E.同一药物口服时呈二室模型而静脉注射则可呈单一房室模型

7.零级消除动力学指( )

A.为饱和消除方式 B.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恒定值

C.其消除速度与C 0 高低有关 D.为恒量消除 E.也可转化为一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8.表观分布容积的含义有( )

A.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药物在体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容积

C.与消除速率常数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其数值随剂量大小而改变

E.对多数药物而言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9.有关药物“排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经尿排泄

B.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经尿排泄减少

C.药物可自胆汁排泄,原理与肾排泄相似

D.粪中药物均是口服未被吸收的药物

E.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10.稳态血药浓度的含义有( )

A.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按固定剂量和间隔时间多剂用药,约需6个t 1/2 才能达到

B.达到时间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前

C.在静脉恒速滴注时,稳态浓度无波动

D.指从体内消除的药量与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的血药浓度

E.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四、名词解释

1.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首过消除

3. 消除

4. 生物转化

5. 表观分布容积

6. 治疗药物监测

五、问答题

1.简述机体内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2.请从药效学与药动学两方面阐述对某些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3.简述药物浓度测定的常用技术及方法学评价。

4.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5.依据测得的血药浓度调整剂量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范围是什么?

6.TDM的临床应用指征包括哪些?

一、A型题

1.C 2.B 3.A 4.E 5.B 6.D 7.B 8.D 9.E 10.B 11.C 12.D 13.A

14.B 15.E 16.B 17.B 18.B 19.E 20.B

二、B型题

1.B 2.C 3.A 4.B 5.C 6.E

三、X型题

1.BCD 2.ABCE 3.BD 4.AE 5.ACDE 6.ADE 7.ADE 8.ABC 9.ACE

10.ABCD

四、名词解释

1.简称药动学,是以数学模型和公式,研究体内药物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开展TDM必备的基础理论。

2.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过程中,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可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3.导致体内原型药减少的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过程统称消除。

4.指机体对药物进行的化学转化,主要是在肝细胞混合功能氧化酶(肝药酶)催化下进行。

5.简称V,指药物分布平衡后,假设体内的药物按血药浓度均匀分布所需要的容积。V=Xt / Ct = X0 / C0,单位常用体积单位/kg体重。表观分布容积可用于计算任一时刻体内的总药量,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等。

6. 是指通过监测血液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指导临床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避免药物中毒,建立科学的个体给药方案的一种合理和实用的方法。

四、问答题

1.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药物本身的分子大小、pKa、脂溶性等理化性质;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③特殊的膜屏障;④生理性体液pH差异;⑤主动转运或特殊亲和力;⑥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差异。

2.考虑进行TDM的药效学原因有:①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的药物;②以控制疾病发作或复发为目的的用药;③不同的治疗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④药物过量中毒;⑤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因查找。药动学原因有:①已知治疗浓度范围内存在消除动力学方式转换的药物;②首过消除强及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③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④长期用药及可能产生药动学相互作用的联合用药。

3.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有光谱法、色谱法和免疫化学法等。其中光谱法除火焰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检测含锂、铂等体内仅微量的金属离子药外,在TDM中都存在特异性和灵敏性低的共同问题。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特异性、灵敏性高,并可对样品中的不同药物及原型药和代谢物同时进行检测,常用作TDM中的参考方法。免疫化学法是TDM最常采用的方法,灵敏度高、标本用量少、样品无需预处理、操作简便、已有检测试剂盒商品化,便于推广,但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具有相同抗原性的内源性物质和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

是抗原性未发生改变的待测药物代谢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反应,因此其特异性较差,测定结果往往高于其他方法。

4.TDM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指导最适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调整剂量和肝肾功能损伤时剂量的调整,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调整剂量的方法有:比例法、Bayes法及按药动学公式计算的方法。对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常用简单的比例法,对已有相应电脑软件的药物,亦可用Bayes法。

对非线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则需采用Bayes法或按米氏方程计算稳态浓度及其对应的用药速度。

6.①已经建立了明确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的药物,即按观察对大多数无并发症患者治疗有效时的药物浓度继续执行;②有效浓度范围小及治疗有效浓度与药物中毒浓度很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③短期内难以判断疗效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④个体利用和代谢差异较大的药物;⑤怀疑患者未按医嘱用药时;⑥未见预期疗效或出现中毒症状时;⑦有生理变化(妊娠)或有并发症者可能导致药物的利用发生异常时;⑧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发生药物互相干扰时;⑨法医检查需要证据时等。

第十九章 自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及评价

一、选择题

【A型题】

1.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特征结构部件是 ( )

A 比例泵

B 离心转盘

C 流动比色池

D 清洗装置

E 后分光光度监测系统

2.加样针上的探测感应器功能不包括 ( )

A 液面感应功能

B随量跟踪功能

C 防碰撞 报警功能

D 阻塞报警 功能

E 样品性状(溶血、黄疸、脂浊)检测功能

3.实施全实验室自动化的软件名称是 ( )

A HIS

B LIS

C TLA

D TAT

E MODULAR

4.连续流动式分析仪特有的结构部件是 ( )

A 加样器

B 反应杯

C 透析器

D 孵育装置

E 混匀装置

5. 双试剂剂型的ALT试剂盒的第一试剂消除的目的干扰物是: (

A 内源性NH3

B 游离甘油

C 抗坏血酸

D内源性丙酮酸

E 内源性TG

6. 双试剂剂型的ALT试剂盒的第二试剂主要成分是: ( )

A 丙氨酸

B α -酮戊二酸

C LDH

D NAD +

E NADH )

7.同一种试剂盒,取10瓶试剂复溶,测定同一样品的含量,求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则表示的 ( )

A 批间差异

B批内精密度

C 瓶间差异

D天间精密度

E 以上都不是

8.试剂盒稳定性评价时最合适的指标是

A 试剂空白吸光度

B 试剂空白变化速率

C 时间进程曲线

D 比对试验

E 校准K值

9.干粉试剂的优点是 (

A 稳定性好,便于运输和保存

B 溶解(复溶)后稳定性好

C 瓶间变异小

D 抗干扰能力强

E 不受实验室水质的影响

10.样品前处理系统不包括以下单元: (

A 离心装置

B 移动机器人

C 机器人固定机械臂

D 复检缓冲区和复检轨道

E 条码生成和阅读器

【B型题】

(11-13共用题干)

A.试剂盒的准确度. ) ) ()

B.试剂盒的精密度

C.试剂盒的稳定性

11. 回收率、与定值血清的靶值偏差、比对试验及干扰试验用来评价

12.试剂的瓶间差异、批内和批间差异用来评价

13.试剂盒在规定条件下储存仍保持其性能指标的期限

(14-27共用题干)

A 一点终点法

B 两点终点法

C 固定时间法

D 连续监测法

14.乳酸脱氢酶测定

15.BCG法测定白蛋白

16.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

17.苦味酸法测定肌酐

(18-20共用题干)

A 终点附近读两个检测点取均值

B 反应尚未开始和反应终点时各读取吸光度

C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连续读取各吸光度值

D 比较反应监测开始若干点的变化率与反应监测最后若干点的变化率

18. 连续监测的读数方式

19. 两点终点法的读数方式

20. 用于免疫比浊的前区检查

X型题

21.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的评价指标包括: ( )

A 抗体的特异性

B 不同抗原决定族的反应性

C 抗体的效价

D 灵敏度

E 线性范围

22. 单液体剂型的试剂盒的缺点 ( )

A 稳定性不如干试剂和液体双试剂

B 不能使用双波长

C 抗干扰能力差

D 无法进行预反应

E 做样品空白不如双试剂方便

23.有关免疫比浊法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抗原过剩时称为前带现象

B 抗体过剩时称为后带现象

C 校正曲线非线性时需要多点校正

D 多点校正常用LOGIT或SPALINE方程拟合

E 胶乳凝集法可以提高灵敏度

24.离心式分析仪的特点

A 同步分析

B 样品可以是全血

C 肯定具备电化学检测器

D 比色杯机内制造

E 反应杯也做比色杯用

25.关于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 通过空气隔绝、水(试剂)冲洗、惰性液几种方式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B 通过对试剂针、搅拌棒、样品针、比色杯的清洗来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C 比色杯机内制造不需清洗步骤

D 特殊清晰步骤是额外增加对试剂针、搅拌棒、样品针、比色杯的清洗程序 E 超声搅拌方式不用清洗步骤

26. 终点法时间反应曲线要求 ( )

A.试剂空白的吸光度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B.试剂空白的时间反应曲线应平坦,且无明显波动

C.反应能在读取测定吸光度的时间之前达到平衡

D.反应达到平衡后,吸光度最大并维持不变

E.刚开始时成线性变化

27.关于分析仪分析效率的叙述以下哪些正确 ( )

A 分析效率的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测试数,用tests/h来表示

B 加样周期越短分析效率越高

C 循环周期越短分析效率越高

D 比色杯越多分析效率越高

E 反应时间越短分析效率越高

28.属于分析仪结构部分改进的包括 ( )

A 陶瓷活塞非触壁式吸量器

B 数字式加样系统

C 集束式点光源

D 线性范围扩展

E 多头回旋混匀

29.关于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空气隔绝、水(试剂)冲洗、惰性液几种方式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B 通过对试剂针、搅拌棒、样品针、比色杯的清洗来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C 比色杯机内制造不需清洗步骤

D 特殊清晰步骤是额外增加对试剂针、搅拌棒、样品针、比色杯的清洗程序 E 超声搅拌方式不用清洗步骤

30.光路系统的进步包括: ( )

A、光栅分光代替了干涉滤片分光

B 后分光方式代替前分光

C、光源以 氙 灯代替卤素灯

D、信号传递方式由光导纤维代替光电信号传送

E、以内外两套检测器代替一套检测器

31.关于双波长选择正确的是: ( )

A 次波长一般要比主波长小100nm左右

B 双波长可以消除部分来自标本的非化学反应干扰

C 被测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有较大的差异

D 干扰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应尽可能的接近

E 以主波长减次波长计算吸光度值

32.关于反应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杯采用透光性能好的硬塑料或石英玻璃制成

B 不管比色杯的光径大小都已校正到1cm

C 在反应盘旋转过程也可以进行各反应液吸光度的检测

D 加样、加试剂、搅拌混匀、清洗均在反应盘静止时进行

E 反应杯清洗后必须通过反应杯空白吸光度检测,才可继续循环使用

33.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是由于:

A Trinder反应的试剂会因酚被氧化为醌而变红

B ALP试剂因基质分解出硝基酚而变黄

C 负反应试剂吸光度因NADH氧化为NAD+而改变

D 有些试剂久置后会变混浊

E 内源性干扰物

二、名词解释

1、底物耗尽检测

2、智能化清洗程序

3、分析效率

4、实时反应曲线

5、非线性度

6、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三、简答题

1、 简述自动生化分析仪新技术的应用。

2、 简述试剂盒的性能评价指标。

3、 举例说明双试剂剂型试剂盒抗干扰方法。

4、 样品前处理系统由哪些模块组成?

5、 简述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指标。

6、 简述自动化分析仪交叉污染的来源和抗交叉污染的措施

四 编制分析参数

某生化分析仪有关参数的设置范围 样品量2-35?l,0.1?l步进;第一、第二试剂量均是20-270?l,步进1?l;总反应容量180-350?l,第一试剂和样品加入时刻为0点,测试循环为18s,总反应时间10min(共33点),各试剂可加入时间:

1.5min,4.5min,9.5min。可选择的波长是340,405,450,470,505,546,570,600,650,700,800nm

某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通用参数 样品量10?l,第一试剂1000?l,37℃保温5min,加第二试剂500?l,反应4min,在500nm波长读取吸光度,其余(略)。 标本量:

试剂一:

试剂二:

分析方法:

主波长:

次波长:

第二试剂加入时间:

读数时间开始:

读数时间结束:

校正模式:

校正品个数:

第十九章 自动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应用及评价

一 选择题

1 C 2 E 3 B 4 C 5 D 6 B 7 C 8 E 9 A 10 D 11 A 12 B 13 C 14 D 15 A 16 B 17 C 18 C 19 B 20 D X型题

21 ABCD 22 ACDE 23 CDE 24 AE 25 ABCDE 26 ABCD 27 ABC 28 ABCE

29 ABCDE 30 ABCD 31 BCDE 32 ACDE 33 ABCD

二 名词解释

1、底物耗尽检测

所谓“底物耗尽”是指高活性浓度的样品在延滞期内大量消耗底物,延滞期过后开始读数时底物所剩无几,在读数区域内吸光度变化很小,测定结果显著偏低。为避免这种严重错误的发生,进行底物耗尽检测。如开始读点的吸光度范围。

2、智能化清洗程序

即在相互污染的项目之间的样品针、试剂针、反应杯设置清洗程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酸性(碱性)清洗液清洗,也可以增加冲洗次数。

3、分析效率

分析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测试数(样品数与项目数的乘积之和),用 tests/h 来表示。 分析效率与加样周期和测试循环有关。通常指最大分析效率。

4、实时反应曲线

空白、样品、标准(校准)、质控的时间进程曲线,即所有测光点与吸光度变化曲线。可以观察终点法是否达到终点、速率法读数时间段是否成线性、有否明显的基质效应等。

5、非线性度

非线性度是指相邻的吸光度变化量相比偏差的百分比,在速率法时需要设定。设置范围在10-20%比较合适,设置太小,样品重检率太高,反之则起不到保护作用。

6、实验室自动化系统

指的是实验室的各种操作 过程 均实现自动化。 是指将临床实验室中各种相互有关或无关的自动化分析仪器串联起来,组合成流水线作业的形式,把 样品输送到不同的检测单元,并将各个仪器的检测结果合并输出 , 实现大规模的 全实验室自动化 。

三、简答题

1、 简述自动生化分析仪新技术的应用。

分析仪的硬件方面,蚀刻凹面光栅技术、探针液面感应和防碰撞防堵塞技术、自动跟踪加样技术 、超声混匀技术、 陶瓷活塞非触壁式吸量器、多头回旋混匀技术、 光导纤维传导系统、数字式加样系统、集束式点光源等 。在软件方面 ,智能化 清洗功能、前 区 检查、线性范围扩展、最佳标本顺序、测试方法和校正方法的 多样化 等

2、 简述试剂盒的性能评价指标。

(1) 试剂空白吸光度可用来检查某些试剂的质量。

(2) 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速率

(3) 时间进程曲线

(4) 校准K值和校准曲线

(5) 比对实验的相关回归方程的a,b,r

3、 举例说明双试剂剂型试剂盒抗干扰方法。

(1) 不增加试剂消耗的情况下很容易做样品空白,如免疫比浊法。

(2) 试剂一中含有去干扰组分,例如氧化酶法的试剂盒在试剂一中添加抗

维生素C干扰的维生素C氧化酶;添加亚铁氰化钾来消除胆红素的干

扰;

(3) 甘油三酯测定的一步法试剂,由于未消除样品中的游离甘油,使测定

结果中包括了内源性甘油(平均约为 0.11mmol/L ),会给甘油三酯的

测定值带来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双试剂(试剂二中含脂肪酶)可以有效消除内源性甘油的干扰;

(4) 采用底物启动模式(第二试剂是底物)可以消除内源性丙酮酸对

ALT/AST的干扰等。

(5) 尿素测定可消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氨的干扰。

4、 样品前处理系统由哪些模块组成?

一般包括 : 条码(barcode)生成印刷系统、识读系统、条形码自动粘贴器、自动平衡离心 (再离心) 系统、自动去盖机械臂、样品形态检测系统、 样品分装系统、 传输装载系统等 模块。

5、 简述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指标。

( 1 ) 准确度和检测精度

( 2 )自动化程度

( 3 )分析效率

(4) 实用性 通道数 、 试剂盒剂型、组分 适用性 、 波长 的个数和双波长设置要求 反应时间 是否灵活设置 、 开放程度 、 样品 最小量 、 试剂 量和比例要求 、最小 反应液体积的要求 、 样品预稀释 功能、测试项目是否广泛、软件平台 、消耗品、用水量、保养要求、样品管要求、急诊检验、复查功能等

6、 简述自动化分析仪交叉污染的来源和抗交叉污染的措施

样品针的交叉污染:来指标本间相互干扰,液面探测技术使样品针外壁黏附少。内壁黏附可采用空气隔断、水洗或化学惰性液技术,多采用水洗方式。可设置智能化清洗程序。

试剂针的交叉污染:来指试剂间相互干扰,在吸取相邻两个试剂若试剂成分含有待测组分,干扰明显,可以采用最佳样品排序技术,而不是按通道顺序取试剂。内外壁的清洗同样品针。

比色杯的交叉污染来指试剂间相互干扰,在吸取相邻两个试剂若试剂成分含有待测组分,干扰明显,可以采用最佳样品排序技术避开。清洗程序可以采用水、酸、碱洗液多次多步骤方式,还可以增加吹干功能。也可以在机外浸泡(色素严重沉着,比色杯空白不通过时)。

废液管堵塞将会引起严重的交叉污染。

四 编制分析参数

标本量:2 试剂一:200 试剂二:100 分析方法:2点终点

主波长:505 次波长:600 第二试剂加入时间:16-17

读数时间开始:16 读数时间结束:33

校正模式:线性 校正品个数:1个

更多相关推荐:
解读一个生化检验报告单

因原化验单未注明参考值故而将我院参考值附上其中有几项与原结论不符仅供参考化验单具体内容如下中文名英文名结果状态单位黑龙江省医院参考值谷丙转氨酶ALT17UL00400速率法谷草转氨酶AST19UL00400总蛋...

临床生化检验报告解读

临床生化检验报告解读1前言一张检验报告单上有诸多项目对每个项目的参考值与临床意义医护人员有时记的不十分清楚需要马上解读给患者及家属时往往不是十分确切老医生带领年轻医生在教学查病中解释不可能十分全面患者及家属道听...

生化 检验报告单

某某县某某乡卫生院生化检验报告单备注此报告仅对本标本负责如有疑问请24小时内联系报告日期20xx0317检验者徐奕胜

如何审核生化报告单

如何审核生化检验报告生化检验报告的审核是对生化检验结果质量的最后一次把关工作意义重大审核工作的好坏主要决定于以下几个因素一能够熟练的分析室内质控结果二对检验项目所用检验方法学有深入的了解三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工作...

生化检查报告单模板

解放军第七医院生化检验报告单姓名hhhh病历号病床号标本号3性别女科别门诊病区送检医师石玉华年龄41岁样本种类血清临床诊断备注1谷丙转氨酶ALT40UL0412谷草转氨酶AST22UL0423谷草谷草ASTAL...

医院生化检验报告单

XX县XXXX医院生化检验报告单姓名XXX样本类型血清项目项目全称性别男样本性状结果参考范围年龄39送检科室公共卫生项目项目全称样本编号15送检者XXX结果参考范围检验时间20xx28114741审核者本测试结...

卫生院生化检验报告单

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中心卫生院检验报告单标本号16姓名张华勇性别男年龄36岁标本种类血清送检医生李红军项目中文名称结果单位参考值Glu葡萄糖53mmoll360610Rbc红细胞数4110E12l3555Hgb血...

全分析检验报告20xx024(公司)

第1页共5页20xx140995U九江市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中心检验报告报告编号20xx024送检单位九江市水务有限公司产品名称水检验单位盖章报告日期20xx年1月28日第2页共5页第3页共5页第4页共5页第5页...

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行性报告书[1].doc2.

申请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报告书尊敬的各位领导我科现有一台长春医疗生产的CA958N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已使用将近4年检测系统严重老化重复性极差准确度降低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检验质量购置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迫在眉...

生化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程序

生化检验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程序实验室名称项目编号制定日期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年月日目的生化检验室内质量控制SOP文件的更改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操作...

急诊检验报告程序

急件报告程序1目的使生化室急件报告及时发送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以及患者2使用范围急诊检测结果的报告3报告程序31检测结果的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及时杜绝虚假报告32收发报告的时间应精确到分钟签字33对异常结果危急结果要...

医用检验报告单 医学生

检验报告单1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

生化检验报告(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