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十一 似动现象

时间:2024.4.20

实验三十一  似动现象

实验背景知识

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静止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呈现。观察者会产生刺激物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是由于先后呈现的刺激作用于感受野,使机体内部产生了与真实运动相似的生理刺激。第一个刺激停止后,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还会持续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如果出现第二个刺激,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就会与第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暂时持续兴奋相连,所以感觉上第一个刺激就移动到第二个刺激的地方。

德国心理学家M·韦特默,于1912年最早研究似动现象。电影、电视的摄制和放映就是利用了似动现象的原理。

实验目的

1、  学习似动现象的研究方法。

2、  掌握似动现象的基本规律。

3、  分析影响似动现象产生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实验方法

一、             被试

全班同学,3~5人一组

二、             仪器与材料

计算机,北京大学PES心理实验系统“似动现象”实验程序,命令:EVISION。

三、             方法与程序

1、  在黑色背景上相继呈现两个红色小圆点(直径0.5cm)。两个小圆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条件下呈现。

2、  在每种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条件下,演示两个小圆点从左到右相继呈现共5遍,每个小圆点呈现60毫秒。即每次实验按如下顺序重复5遍

刺激1   →  时间距离  →  刺激2

60ms         5~100ms      60ms

3、  两个小圆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分别为2cm、5cm、8cm。空间距离的实验顺序按照拉丁方的方式进行排列,将被试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按照三种不同的顺序进行实验,图示如下:

顺序          1           2           3

甲            2cm        5cm         8cm

乙            5cm        8cm         2cm

丙            8cm        2cm         5cm

4、两个小圆点之间的时间距离有12种,分别是5ms、10ms、20ms、6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500ms。在每种空间距离的条件下,这12个时间距离分别按照升序和降序共做24次判断。即,在每个空间距离条件下,时间距离从5ms开始,依次增加到500ms,每个时间距离做一次判断,让被试判断两个刺激是同时出现、先后出现、还是一个刺激从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然后再从500ms开始,逐渐减少时间距离到5ms,同样每个时间距离做一次判断。每个被试对每个空间距离判断24次,三个空间距离总共判断72次。

5、将被试的判断结果分别统计为“同时”、“先后”、“似动”三种情况,将每个被试的判断结果记录在表31-1中。

表31-1  似动现象实验记录表

 

6、实验参数

准备时间=1000(毫秒),即按键后到正式开始呈现的时间

刺激呈现时间=60(毫秒),即亮点呈现的时间

刺激间隔时间=800(毫秒),即两次实验间的时间间隔为800ms,每一时间距离演示5遍

任务间隔时间=2000(毫秒),即不同空间距离的实验的间隔时间

背景颜色=0,黑色,即圆点后的背景色

前景颜色=255,红色,即圆点的颜色

像素个数/厘米=41.2,通过测量320个像素的线条的长度算出来

结果与分析

1、分别计算“同时”、“先后”、“似动”三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并填入表31-2中。

2、整理和计算出不同空间距离条件下阈值(毫秒)的范围,其中从观察到“同时”到“似动”为下限,从“似动”到“先后”为上限,填入表31-2

表31-2  不同条件下三种反应的次数

结论

从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在本实验呈现的刺激强度下,先后呈现两红色两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空距为2cm,最优时距为10cm和60cm。空距一定时,时距与10-60cm差异越大时,产生似动次数越少;时距一定时,空距越大似动现象越难产生。当刺激的强度、形状一定的情况下,当缩短时距时,只有减小空距才能产生似动。

思考题

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似动现象产生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答:时间条件:时间越短,似动现象越明显,时间偏长就会认为是先后现象;

空间条件:两点距离越大,似动现象就会越明显;

          两点距离越小,同时现象就会越明显。

2、分析似动现象产生的个体差异。

答:①由于实验前告知了被试什么是似动,所以对于受暗示性较强的被试,容易产生似动;暗示性较差的被试,则不容易产生似动,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似动效应,因而受被试的主观的影响较大。

②有的人反应快,在较短时间反应迅速。

③个体神经对刺激兴奋时间长短不一,有的被试没有产生同时出现的反应。

3、实验结果与经典实验结果有何差异?这种差异如何从实验上加以分析?

答:①在该试验中,被试几乎没有同时反应,而在经典实验中,当时间距离小于30ms时,容易出现同时反应。

②在该实验中,被试的反应更加受空间距离的影响,时间距离的影响较小,而在经典实验中,被试反应受到刺激强度、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的影响。

4、似动现象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霓虹灯广告的制作,电影和电视的摄制等,都是利用似动的原理而产生出一种视觉上连续、自然的运动效果。

参考文献

   杨博明,《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31-235页


第二篇: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实验5似动现象

更多相关推荐: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1引言似动现象是运动知觉现象的一种属于运动错觉它是空间中不同位置的静止且不连续的刺激相继呈现却被知觉为一个刺激在空间连续运动的现象电影就是利用这种现象使观众产生连续运动的知觉的似动现象的实验室研...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名称似动现象实验日期12年11月7日指导老师刘洋学生姓名陈润琪班级心理113学号1107243111摘要本实验以了解似动现象产生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此次被试为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

似动现象的实验报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心理实验报告似动现象一引言似动现象是指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静止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呈现观察者会产生刺激物是由一点移动到感觉似动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早在19xx年德国心理学家麦克斯...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前摄作用和倒摄作用的实验验证姓名席建颖学号20xx2118931引言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进程发生影响叫做学习的迁移如果前面学过的东西对后面学过的东西的保持发生了影响则叫做前摄作用而倒摄作用则是指后来...

似动实验报告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20xx210745汤霞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摘要似动现象是指当某一物体实际上没有发生空间位移而被知觉为好像在运动是一种对静止物体产生的运动错觉该实验是在黑色背景下以两个红色亮点为研究对象...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似动现象李璐20xx21078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实验采用心理实验系统PES测定了3名被试在12种时距和3种空距条件下产生似动现象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测定时空条件对似动现象的影响[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测定时空条件对似动现象的影响张信哲学号20xx990099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实验采用心理实验系统PES测定了12名被试在12种时距和3种空距条件下产...

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_电子版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现象学号37073112姓名蔡正阳日期20xx年3月24日五数据处理1计算电感L本实验采用相位测量根据RLC谐振规律当输入激励的频率f12LC时RLC串联电路将达到谐振L和C的...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研究 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学院组号指导教师报告人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实验报告提交时间12345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交流电路的性质 实验报告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班级学号姓名交流电路的性质实验3交流电路的性质实验31串联交流电路的阻抗一实验目的1测量串联RL电路的阻抗和交流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并比较测量值与计算值2测量串联RC电路的阻抗和...

交流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96JinzhaiRoadHefeiAnhui230026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交流谐振电路李方勇PB0...

二级大物实验报告-交流谐振电路

实验题目交流谐振电路实验目的研究RLC串并联电路的交流谐振现象学习测量谐振曲线的方法学习并掌握电路品质因数Q的测量方法及其物理意义实验原理1RLC串联谐振电路电路中总阻抗ZR2L于是总电流12CIVR2L12C...

似动现象实验报告(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