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报告

时间:2024.4.21

史记读书报告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科目: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

《史记》读书报告

史记读书报告

1

史记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还写了《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展现了他的精神——身处逆境而不馁,蒙受耻辱而发愤,无论在何种艰难困厄的环境里,都不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追求,都不动摇自己的理想与信念,都要坚韧顽强地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内容概要】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此书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全面而客观的叙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面貌。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在对历史的写作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他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爱憎,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系列历史人物,使之成为科学历史著作和优美传记文学的巧妙结合,因而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史价值】

在史学方面,《史记》全面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方面的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二十四史”的开篇之作,古人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① 在文学方面,《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叙写了一系列历史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此外,整部《史记》就是一部形象与情感有机结合的长篇史诗。记叙中有浓郁的感情,或愤激,或同情,或赞许,抒情味极浓,历来为人钟爱。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在美学方面,《史记》中描述的壮观历史场景等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如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如果说巨鹿之战通过衬托作用表现了项羽作为一员大将那果断勇敢一往无前的英雄胆略,体现了他性格的崇高美的话,那么,巨鹿之战那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般的壮景,则是从场面上显示了力量和气势的美。

2

史记读书报告

【人物塑造】

《史记》中的“记”、“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司马迁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且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 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等,从而展现他们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如: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平年轻时贫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最初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执政之后就显露出知识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块吃肉,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某些共性,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亭长,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类似这样知恩图报的人物在《史记》中有一大批,他们百倍、千倍地报偿恩人,以表示自己不忘本、不负人。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这是和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相对应的一种行为,伍子胥之于楚平王,李广之于霸陵尉、主父偃之于昆弟宾客,采取的都是这种做法。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知恩图报的升华,是它的极端形式。《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孟尝君列传》中的得粟者,《魏公子列传》中的侯嬴,《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贯高,都是为知己者而死。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 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 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史记》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成功也是它能流传至今,为后人推崇效仿的原因之一。

【思想内涵】

《史记》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以及历史人物的刻画,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揭露统治者的丑恶形象——对暴君口诛笔伐,揭露刘邦不事劳动,嗜酒贪色,虚伪权诈的流氓相以及他为了建立自己的封建政权而不惜牺牲至亲的自私行为;刻画暴官酷吏的凶恶脸谱——他们仗势欺人,残酷横暴,司马迁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揭露了封建王朝的黑暗统治;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吕后残忍对待戚夫人,武安侯仗势卖官纳贿,营私舞弊陷害异己;同情人民的正义反抗——歌颂秦末陈涉、吴广起义,塑造项羽勇猛灭秦的英雄形象;歌颂下层游侠之士的优良品质——歌颂讲信用、勇敢、视死如归的英雄行为,如郭解、荆轲等,表达封建人民要求摆脱被侮辱、被损害的处境的善良愿望;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李广保卫祖国、奋身疆场。

3

史记读书报告

【我最喜欢的历史故事】 看完了《史记》,我最喜欢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故事。全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就其人物形象及思想内容来看,《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此外,它的艺术特色鲜明:选材典型,选取了三件典型的势力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运用反衬手法,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矛盾的引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由于廉颇见相如“必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首先是蔺相如退让避辱,委曲求全,继而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廉颇的“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表现他的自大与鲁莽狭隘,相如的“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现他的不畏强权、机智勇敢及爱国热忱。

司马迁为我们还原了历史面貌,展现了生动的历史人物。看完这个故事,我不仅欣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更佩服廉颇的知错能改,同时,我还看到他们都具有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现代意义】

司马迁述史,不仅仅是为了写史而写史,他的“一家言”,通古今之变,以察世事;述往事,讥刺时政,思来者。用历史的形式,针砭时势,寻求救世之道。历史的存在意义,在于后人;借古察今,我们应该要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得到历史的观照,实现司马迁作史在现实中的真正意义!

司马迁述史,反对空言,而注重实事,与现代人相比,司马迁更讲究诚信,不因现实而有的放矢,不阿谀奉承,不美言巧语歌功颂德,不守旧于前贤之见,而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而现代,这个媒体发达、信息通街跑的年代,现代人追求美好的生活,穿讲究时尚,吃也得讲究高档,人们努力地让自己穿上名牌,开上名车,物质奴役了人的精神。商业之风就乘着这辆时代快车,闯进了艺术领域,搅合着文学精神世界,就连人的感情也可以商业化,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商业化占领着生活每一个领域,书市上作品泛滥,却没几本现代作品可值一读,只搞得个文化市场乌烟瘴气,读者无从选择。现代人意识状态模糊混乱,社会道德沦陷,司马迁精神和《史记》思想则更成为我们的一个观照,值得借鉴,即借古察今,寻求现代更好的出路。

4

史记读书报告

《史记》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及统治阶级的残暴昏庸,造成人民疾苦,最后王朝也走向灭亡。对于现代中国而言,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虽然中国正在飞速进步,但仍存在许多弊端与黑暗的政治现象,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因此执政者需以史为鉴,方能是中国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富强起来!

【个人收获】

《史记》可谓是我国文学作品的瑰宝,它的价值巨大,读完《史记》后,我获益匪浅。

首先,通过读《史记》,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渊源历史及传统文化,了解了历史人物的丰功伟业及一些历史典故,还知道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历史影响,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以及对于历史的理解深度。

其次,司马迁自身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便让我折服,他虽受宫刑,但出狱后仍坚持发愤著书,忍辱负重只为完成自己的理想——这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该树立自己的人生、事业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然而,我们也需认识到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正如司马迁花了多年的收集、编撰才完成《史记》,勾践卧薪尝胆18年才最终夺回国家,因此我们需要变得坚毅,只有具有恒心加上努力才能成功!

再者,《史记》中许多历史人物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如诚信、勇敢、刚正不阿、知恩图报,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需要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再者,许多人物身上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更激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应共同守护并建设祖国,才不辜负先辈及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还有,《史记》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它的研读,我得到了一定的文学熏陶,提升了我的文化内涵,对我的写作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第二篇:南京农业大学《史记》读书报告


一、基本要求:

第一,通读《中国古代名著导读》中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章。

第二,选择一部《史记》阅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第三,论文按格式撰写,字数2000--3000,打印或写在方格纸上,后附参考书目。

南京农业大学《史记》读书报告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史记》的前四篇本纪,荡气回肠,浩然大公,如《周易》中乾坤二卦,统领六十四卦,而有一种立于源头俯瞰变化的超越感。这四篇本纪描述了一个恢宏的上古世界,充溢着人文精神,纯朴的先民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勉开创了后代历史的基业。德行是这里最高的标准,对崇高精神境界的仰望,对至善的探讨追寻,为民族的付出,对生命的尊重构成了先民的精神世界。

我们会怀疑,这样一个世界是历史的真实吗?尤其是近代以来,遗古派的思潮开始出现,但这并不妨碍这四篇本纪对先民精神面貌的展现。且不论《史记》记载的真实性已多被考古发掘及文献考据证实,对于其中无法证实的一部份,《史记》的文字即使不准确也可由之作模糊的推断。我们不妨引入“文化的真实性”这一概念,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也许有误,也许这一故事为后人层累式的构造,但恰恰是这一构造而不是精确的历史事件影响了后人对世界的看法。尧舜也许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伟大,而其作为中华文明德行的楷模、人文精神的源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尧舜也许是假,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却是真,是无数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对人性的呼唤。因此尧舜于后代知识分子的心中却是真实存在的,与此相关的众多仁人志士的终生付出及对文明进步的推动是无法被考古发现所消解的。因此尧舜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更多的不是这样两人本身的存在,而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面貌。我们可以说,每个以尧舜为精神楷模而追寻理想世界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尧舜的化身,是这个“文化的尧舜”的一部份。尧舜是一种抽象的文化潮流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符号。个每个文明传统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历史观,许多现象只有从这一民族本有的世界观、历史观出发,才能理解其意义和价值。自家人说自家话才最亲切有味,若讲外乡话则显别扭。如理解中国历史,首先应了解的就是儒家的史学传统并佛教和道教对看历史的维度。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

终于完成。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了解 “古今之变” 的关键,探求出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 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司马氏世代为史官,司马谈一心继承先人久绝的世业—太史令,重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隋书?经籍志》说:“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汉武帝元封元年,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二、 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春秋》的下限,到鲁哀公获麟之年,此后的史事就没有完整的史籍记载。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及太初元年改历下限,撰写史记。然而,司马迁继承《春秋》,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而且是重视《春秋》的性质,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

三、 司马迁要肩负史家职责。据《后汉书百官志》载,“太史令”只是俸禄六百石的小官,职责仅在于管理图籍,掌管星象天文,最多也只是记录上代及当代事情,并无著述的责任。然而,司马谈和司马迁明显不满足于“拾遗补蓺”。司马谈早有整理上代历史的计划,可惜却“发愤而卒”,临终前叮嘱司马迁,认为“自获麟以来,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甚多,身为太史令,有完成论载上代历史的任务。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决意撰述《史记》。在《报任安书》中亦透露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责任,更要尽史学家的职责。

《史记》的人民性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饱蘸了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等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他也没有讳忌,如揭露武帝信用酷吏残害人民、愚蠢地迷信神仙言士等。

对官僚集团、贵族阶级的尔虞我诈,以势相倾的种种实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窦婴与田蚡的种种矛盾明争暗斗,揭露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和他们的阴暗心理。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敢于面对现实,无情地暴露统治阶级的本质,赢得了“实录”的称誉。

司马迁将人民聚众反抗放在酷吏残酷压迫的背景上来表现,承认其合理性、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阶级局限。对于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涉起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热

《史记》中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廉颇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改过,都获得了司马迁的热情讴歌。这些形象到今天都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更多相关推荐:
史记读书报告

于史记中发现古文史价值书目史记中华书局出版司马迁着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巨著也是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名著此书初无定名多被后世人称为太史公书或其它一些书名所谓史记本是古代史...

史记读书报告.doc

有关史记的读书报告有关史记的读书报告首先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读史记一开始就架到语法学习的路上去的所以一开始仍把读书的重点锁定到了史记的原文但是直到现在对史记语法做了一些了解之后了解了其语法的本源它的表达方式的发展...

《史记》读书报告

史记读书报告史记的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的基本情...

史记 读书报告

帝王业风沉寂读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有感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刘邦的身世是这样介绍的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晖鸣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

史记读书报告

史记读书报告一内容与概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编撰者为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此书初无定名多被后世人称为太史公书或其他一些书名所谓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自三国时代以降史记才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此书内容是从上古...

史记读书报告

史记读书报告在最近几周我读了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在了解了历史人物的同时我也被太史公精妙的笔法和爱恨交织的情感所打动悲惨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司马迁一种不一样的视角其中外戚世家这一篇章的创写就可谓是前无古人的史记...

史记项羽本纪读书报告

可驰骋沙场难君临天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读书报告马茹雪20xx级历史二班四的二次方读书小组摘要在读过史记项羽本纪之后对项羽这个人有了一些思考为什么他一代霸主却输给了刘邦为什么他重情重义却最终众叛亲离项羽的英雄气概流...

南京农业大学《史记》读书报告

一基本要求第一通读中国古代名著导读中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章第二选择一部史记阅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三论文按格式撰写字数20xx3000打印或写在方格纸上后附参考书目南京农业大学史记读书报告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世界政治的战争与变革世界经济与政治系杨泽斐国际政治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寂寞沉寂的世界而是充满各种刀光剑影杀戮与征伐正义与邪恶较量的世界吉尔平教授的世界政治的战争与变革一书作为70年代末政治经济学的先驱之作在...

历史读书报告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历史学读书报告作者尹艺钧竹居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这本书的作者是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唐研究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报告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报告摘要中国历史研究法是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根据自己在香港的八次历史学术演讲总结整理而来此书一共有如何研究通史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文化史八章组成本文主要谈论的是对第二...

《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

从历史的失败中站起来天朝的崩溃读书报告摘要就170年前的中国而言要在鸦片战争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是无法改变也是注定的事实而我们要做的是吸取当年清朝没有吸取教训的教训吸取历史的教训勇敢地站起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本文讨...

史记读书报告(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