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研究报告

时间:2024.5.2

《农村小学“学困生”现状分析与转化对策》

研 究 报 告

黄陂区王家河小学课题小组

承担单位:黄陂区王家河中心小学

课题组组长:江望生

课题组成员:王燕芬 李正想 张家光 张永亮 张 燕 方红霞 舒友芳 李 曼 袁 惠

一、问题的提出

在农村小学阶段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可忽视在学生中依然存在的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 “学困生”问题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校地处红色苏区,约70%的学生来自农村。因家庭、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学习动机等影响造成的“学困生”占一定比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家长双双外出打工的增多,有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并且缺少家长的管教和监督,导致“学困生”人数逐年增长。面对这种情况,若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如何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用好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资源,探寻“学困生”形成的内外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与转化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与进步,是践行“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赢’”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调查分析“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探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耐挫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3﹚转化教师的观念,加强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让教师紧跟时代的潮流。

2、研究内容

(1)采用问卷调查、对比实验等方法,分析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

(2)归纳学困生的类型。

(3)探索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1——6年级“学困生”约80人。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明确“学困生”的含义,了解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研究的情况。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学困”原因调查表,调查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定量分析,以制定有效的转化策略。根据所调查的“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依托全体教师,遵循边实验边总结的原则进行教育改革实验。

1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学困生”的转化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个案的工作,收集各种研究信息和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化措施,不断总结可操作性策略。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而后采取面向全体、兼顾重点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调查“学困生”转化情况,总结经验和研究成果,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五、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通过对我校的“学困生”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学困生”的几种典型类型。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研究发现,一部分学困生因受智力因素的直接影响,在学习中困难重重,经历挫折,并且困难无法得以解决,直接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一部分学生因受非智力影响,由于受到情感、意志、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个性、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能进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我们通过研究也发现“学困生”依赖性强,自觉性差,不能主动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毅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无兴趣。在对我校“学困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我校“学困生”的类型分为智力型与非智力型“学困生”。具体为:

1、智力型“学困生”。

﹙1﹚这部分小学生智力迟钝,反应不够敏锐,接受事物的能力偏低,约占“学困生”的14%-16%。 ﹙2﹚智力型“学困生”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比一般的学生差,在解决问题速度方面往往落后于其它的人。

﹙3﹚这类学生的记忆困难,有效注意力的时效少,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缺少创新精神。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为每一学科落后于别人。

2、非智力型“学困生”

(1)动力缺乏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学习动机出现偏差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到底。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力差。

(2)学习不得法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学习不得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在各科学习中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有序地学习,不能循序渐进。从而直接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成为“学困生”。

(3)外因导致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在学习中由于疾病、家庭变故、家庭贫困、社会不良影响等原因造成学习困难,并且出现学习倦怠、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定,意志消沉,自暴自弃。这部分“学困生”性格偏异,难于管理,在学习上十分被动,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不良思想行为难以扭转。

﹙二﹚、探索出转化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具体策略。

﹙1﹚宽容对待策略

我们课题组成员本着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思想善待“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均衡发展,寻求适合“学困生”发展轨迹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用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宽容与关爱。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调查法、观察法、对比实验法发现:宽容对待“学困生”,转化“学困生”的效果更显著。在工作中,我们采用择优法、探究法来鼓励和帮助他们。择优法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努力寻找其优点,在班级黑板报上定期刊登他们的长处、优点和取得 2

的进步,以此激发其兴趣,增长其信心。探究法就是当“学困生”出现不经意的错误和问题时,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宽容的心对待,并帮他们寻找错误的根源、薄弱的环节、容易出错的地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二,我们采用渐进法、表扬法,坚持面向全体,秉持一颗公正的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植和发现学生善良的品行。让学困生以较平缓的进程逐步提升,不急于求成,即使有时没有进步,只要努力,同样表扬。

第三、我们与“学困生”多接触、多沟通、多为学困生着想。交流时语言尽可能温和,态度诚恳。及时解决学困生的困难,勇于充当他们的“保护伞”。 努力搭建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平台,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宽容地对待学困生,他们在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对校园生活充满阳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困生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因此学困生充满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困生大幅度减少。

(2)激发动机策略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方方面面都直接决定学生的动向。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则更直观地引领学生走出学习困难的低谷。在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做:

①针对“学困生”往往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我们采用求奇法、求新法、求趣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实施分层教学,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数字的趣味,英语口语交际的乐趣,驱使学生参与认知活动。让学困生在参与实践活动、采访活动、讨论活动中,让学困生感受“我能行”。让他们在教师赞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中,摘掉学困生的帽子,享受学习的快乐,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进取观。

②“学困生”感到学习困难,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无兴趣。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课内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习惯,在各种兴趣活动中,展示其能力和特长 ,通过在学习中的实践与探讨,在点滴的进步与收获中,逐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③“学困生”往往是班里的弱势群体,受歧视,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心理。我们的具体作法是:第一,我们加强心理辅导,做好耐心而细致的思想工作。第二,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外活动,展示学困生的优点与长处,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意识自己的存在,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第三,建立学困生奖励制度。为各类学困生专们设立“进步奖”、“特长生”奖项,并在每学期末进行表彰。对主动帮助“学困生”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将其纳入学生素质评估范围。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展望美好的未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激发动机策略在“学困生”的课题研究中得到教师们的大力推广,并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其中有杜文龙、杜润等十五名学困生在校体艺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有王腾、陈诚等九名学困生在小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10.7%的学生率先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3)爱心呵护策略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圣的、高尚的、无私的、是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尝试使用了“六心”呵护法,使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转化。

首先我们将学困生列入第一个帮助的对象,引导其他的学生来帮助和关心他们学习与生活。在团结互助中让学困生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爱的力量,在无私的关怀下自发向上。

其次我们依据其特长,建构他们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与特长的平台,让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途径。在课堂内外尽可能的选择有利于学困生进步和学生能全员参与,适合学困生需求的活动,让学困生在其中感受快乐,分享喜悦。

最后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高度关注“学困生”,了解并适时地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使用“六心”法与他们交心谈心,用真心、诚心、关心、热心、耐心、恒心这“六心”促进学困生的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呵护这些稚嫩而无助的“雏鹰”。

3

在爱心呵护策略中,学困生袁柯、夏彪等十余名学生由原来不做作业、不认真听讲转变为自主完成作业,积极思考问题,尊敬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并取得较大的进步。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成功。

(4)适度惩戒策略

惩戒策略就是要弘扬正气,抵制不良行为和歪风邪气。这种刚柔相济的策略更能让学生在错误中改正,在优良中发扬。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①将功补过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允许学困生偶尔出现错误,但必须及时改正。对学习不认真而经常出现错误的学困生,加强指导与教育,并限期整改。对问题较大的、明知故犯的学生,因地制宜予以扫地、擦黑板、跑步、冲厕所、倒垃圾等适度的惩处。让他们在适度的惩处中,接受教训,逐步改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②自我批评法。面对屡教不改的、“顽固不化”的学困生,我们首先指出问题,以教育为主,通过引导、劝告、批评让他们认识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并自觉改正错误。同时在改错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③冷处理法和借助外力法。有的学困生在学习、思想和行为上很难转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冷静的对待,首先从减负着手,大量减少作业量和劳动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欲望,并暗地里让家长或监护人施加压力和给予适当的惩罚、扫地、洗碗、洗衣、打扫卫生。让他们在惩戒中接受教育,端正态度、转变观念,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转化。

在适度的惩戒中,教师潜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如何把握前进的方向。这种较为适用的教育行为有机地转化了部分学困生。原四﹙1﹚班的学困生马杰天资聪慧,但生性顽劣,学习态度极差,通过教师适度的惩戒,变得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像马杰这样的七八名学生在这种策略中得到有效的转化,占学困生转化率的10%。

(5)激励成功策略

人是有惰性的,而发展中的人就是由惰性的人在激励、鼓舞、赞赏中,成为一个有用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人。我们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用激励成功策略有效地转化部分学困生。

一是我们善于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教师建构的发展平台上享受成功。通过一次成功,让他们想获取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甚至更多次成功。

二是让他们把成功的经验在班级内与别人交流,通过谈感受、谈看法、谈体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且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大力的推广学困生成功的经验,让同学们对“学困生”刮目相看,让学困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

三是利用晨会和班会定期开展评议活动。活动中有学困生自评,学生互评,还有教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困生,对学困生帮助较大的学生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班级树典型、树榜样,并在学校评优与评先中予以倾斜。学困生在激励中感受自身价值,并以足够的信心奋发向上。

激励成功策略实现了学生、学校、教师“三赢”,学困生在激励中受到感化,其中徐帆、舒影、杜进、夏亚、乐子梓等同学通过此策略得到全面的转化,整体提升率为7.4%,并使各班的整体教学效果,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6﹚合力教育策略

“学困生”的形成,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

①家校互动法。我们大力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通过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开展家长培训,转变家长观念,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经常利用家访、电话、书信联系、家长学校培训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家庭跟学校齐抓共管,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

②合力教育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有效的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合力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在街道、社区、村委会张贴宣传栏的形式, 4

引起家长和社会关注与重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通过聘请各界人士,让他们承担校外的各项工作的副校长和副主任,大胆地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对学困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这种合力教育加大了监管力度,填补了有时无人看管学困生的空白。学困生在各种良好的教育下,步入了正确的人生轨迹,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通过学校课题组以及全体教师的努力,在学校、家庭、社会这种合力教育的推动下,“学困生”的思想包袱甩掉了,学习压力减轻了,抵触情绪减少了,逆反心理顺应了。他们在共同的关注下,正在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

(7)特殊照顾策略

“特殊照顾策略”的特殊性在于: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降低学困生目标的达成度,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给予学困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困生”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成功。

首先,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让他们有信心完成目标,他们的可达成度相对来说就高。在低起点、低目标的学习中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生对自己的高度重视,有效地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殿堂。 其次,及时总结和表扬学困生的优点,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大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我们针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和取得细小的成绩,都十分珍视。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同学的热情帮助,教师的真情赞扬为“学困生”的进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困生”在特殊的照顾下、激励下、影响下,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8﹚加强辅导策略

“辅导”就是针对学困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学习方法等方面加以纠正、指点、引导的过程。认真辅导策略它能更有力度、有效果地转化学困生。

一是上课前我校教师课前做到多次备课、预设学情,并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要求,制订易达成的学习目标。运用导学案布置预习、自学材料、训练题等方式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的潜能。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讲课时尽量着眼于学困生,对他们多提问,多让他们参与讨论、演板,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努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构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教学手段。三是课后再多指导,加强巩固练习,由浅入深的让他们逐步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尽量缩短与别人的距离并感受进步的乐趣。四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学力。

在以课堂转化策略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下,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的可持续与科学发展的效果显著。是我校学困生由20xx年的八十余人递减为六十余人,转化率为25%,并使学困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

六、取得的成效与思考

(一)取得的成绩

《学困生的现状分析与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大力提倡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践行了学生、教师、学校科学的发展观。更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作风、学习态度、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困生”课题研究,活动深入人心,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鼓励,得到家长与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该项课题研究不仅摆脱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不均衡与不协调的困境,而且走出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并且大力彰显了学困生的个性,充分挖掘了其内在的潜力,展示了学困生的可塑性。学困生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拓展,使他们得到可持续发展。

5

我们以“学困生”的科学发展为指南、为核心,注重了“发展”二字,以崭新的育人理念、有效的途径与策略,用科学来指导,践行素质教育的育人观。以“人文性”“科学性”来促进了学困生的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通过三年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学生由20xx年确定的八十余名学困生,加上转入学生中的四十余名学困生合计为一百二十余人,到20xx年春已锐减为六十余人,实际转化率为50%左右。教师的教育观念、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其中,江望生同志撰写的《农村义务段学校美术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获国家级一等奖,《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尴尬与策略》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并发表在《湖北教育科学》上;《德育的语言与分类》获市级论文评比二等奖;《心中有学生》发表在《湖北教育》上,王燕芬同志撰写的《学困生辅导策略》一文发表在《黄陂教育》和《成才》,李正想同志结合自己所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撰写的论文《用爱唤醒沉睡的心灵》获区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20xx年学校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被市教育局授予“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名校”,并获得近百余项荣誉称号。

事实证明:学困生的存在势必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音符,而学困生的转化是有章可循、有力可为的。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当务之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势在必行。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以上的转化策略,有效地转化了大部分学困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打算

1、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我们知识较为缺乏,所得出的结论往往过于肤浅或偏向经验化,难以上升到一个理论的层面。今后,需进步充实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有个别家长思想素质较低,不能有效辅导孩子或是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两天抓紧三天放松,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个别学生懒惰成性,学习任务不能主动完成,完全靠老师、家长监督,抱有侥幸心理,稍一放松,就不能完成作业,形成恶性循环。

2、今后的打算:

﹙1﹚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利用校本教研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扎实的开展各项课题研究工作。用科学来指导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依据,在学习与工作中亲身践行,摸索和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通过反思、总结、提炼,使教师获得丰富的经验,取得丰硕的成果,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赢”。

(2)加大力度办好家长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培训,多请优秀家长谈育子策略等,采用多种办法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自身修养,使他们能把育子当大事,能用行动来教子,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

(3)学校和家庭应重视孩子意志的培养,多让孩子参与一些磨练意志的活动,如长跑,爬山等运动。还应适当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总之,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毅力,杜绝不良习惯。

王家河中心小学“学困生”课题组 20xx年秋

6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生科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科学研究报告环境与光污染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

小学生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主题(题目)

小学生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主题(题目)1、《泗水县泗张小学门口食品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2、《关于小学生如何度过寒暑假的调查报告》3、《外公家前后三十年变化的调查报告》4、《关于我家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5、《关于…

小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范文3篇 人教五年级下册

关于小学生语言不文明起因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二调查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三调查情...

小学生喝可乐调查研究报告

小学生喝可乐调查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从电视上看到了喝饮料的害处又想到我也是不折不扣的可乐迷现在牙齿出现了一些症状我想小学生喝可乐的伤害有没有所以我对此展开了调查二调查方法1从网站上了解中小学生喝可乐的害处2通...

学生个案调查报告

九1班学生个案调查报告内容摘要此次调查采用个案调查的方式主要调查班级中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存在偏差的个别学生对他的主要问题生活背景进行概述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其他因素四个方面对造成他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偏差的原因...

小学生科学研究报告

说明只有申报项目类型为小学生科学研究类需填写本表淄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生项目申报书科学研究报告说明1本报告由申报人按各部分的要求填写与申报书一并提交2报告各部分可附纸另续写附纸上写明相应各部分的标题号23...

关于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研究报告觅渡桥小学四6班梅清源指导老师周春花问题现在手机在我门的学校里已经变的很普遍但用手机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到底是利处大还是弊处大呢于是我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方法一先调查我班有多少人用...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可研报告)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建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帮助广大师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力财力投资。1.2背景该项目的名称为学生成…

中学生早恋的课题研究报告

中学生早恋心理成因及对策的课题论证报告论证报告组织结构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的研究价值三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四已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六主要观点与可创新之处七研究的可行性八课题研究的方法九课题研究的阶...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11编写目的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课题的全面通盘考虑是项目分析员进行进一步工作的前提是软件开发人员正确成功的开发项目的前提与基础写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使软件开...

关于中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报告2

开篇语1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小组共同来完成的在活动期间我们小组组员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并且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学到了宽容和理解2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内容的延伸是课堂知识的继续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把课堂中所学...

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课题研究报告)

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课题研究报告加强学生听读说写综合训练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常州市孟河中心小学市级作文课题组执笔人林中坤王刚一研究背景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

学生研究报告(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