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中村调查论文

时间:2024.4.30

南京城中村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姓名

学院:

年级:

20##年6月

内容摘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给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其中的外来人口大量聚集是城中村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先概述了全国城中村中外来人口基本情况,又实地调查南京的城中村。了解其中外来人口情况。尤其南京正在拆除最后一批城中村,本文关注了南京的城中村改造以及改造对外来人口的影响。希望通过本小组的研究,对全国城中村改造提供资料。

关键词:城中村;外来人口;原住民;

正文:

一.论文题目的确立

1.研究背景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1990年代中后期,城市蔓延和郊区化进程加速,边远地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城市政府或开发主体为了规避极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导致被绕开的村落成为“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建设、景观、规划管理、行政体制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城乡差异和矛盾(闫小培 魏立华 周锐波,2004)。

 “城中村”最早出现于深圳、珠海等新兴城市,而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历史悠久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不少“城中村”。有数据显示,深圳市有241个“城中村”,在北京市五环内共有231个,在广州因社会治安问题而出现了全国闻名的石牌村、三元里村等众多的“城中村”,在上海,仅徐汇区就有“城中村”40多个,南京市仅绕城公路以内就有71个“城中村”。随着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城中村”大量涌现于我国中西部城市。在西部城市的西安市,有“城中村”417个,在太原有75个“城中村”,在同样位于西部的昆明,也有“城中村”288个。可见,“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1范围界定

    南京市在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也出现了“城中村”现象,在主八个城区(包括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有广泛的分布。而建邺区、玄武区、栖霞区、雨花台区和白下区的“城中村”数量最多,分布较广,形态成熟,较具有代表性。

    目前南京市对于“城中村”问题的研究不算少,但对“城中村”内人口构成的专门研究并不太多。本文将以“城中村”的人口构成为中心进行研究。

                 

二.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2.1.1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1990年代中后期,城市蔓延和郊区化进程加速,边远地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城市政府或开发主体为了规避极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导致被绕开的村落成为“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建设、景观、规划管理、行政体制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城乡差异和矛盾(闫小培 魏立华 周锐波,2004)。

1.关于城中村的概念。城中村被约定俗成地广泛运用于学术论文、媒体报道、政府文件是在20##年前后,研究者们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对城中村进行定义,其出发点大都是地理位置和城乡二元结构。张建明(1998)认为城中村是位于城乡边缘带,一方面具有城市的某些特征,也享有城市的某些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还保持着乡村的某些景观,以及小农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农村社区;李钊(2001)认为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将一些距新旧城区较近的村庄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内,这些村庄就是城中村;李培林(2002)认为城中村是存在于城市与村落之间的混合社区;李俊夫(2004)认为城中村是指那些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被城市建成区用地包围或半包围的、没有或仅有少量农用地的村落。李诚(2005)认为, 城中村不仅是空间概念,更是社会经济概念,它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所保留着的在社会结构、经济生活、人员身份、管理方式等方面依然承传农业社会的农村聚落点。虽然上述表述文字上有差异,但学者们对城中村实质的基本认识还是一致的。

2.关于城中村的特征。地域特征。城中村违法、违规建筑大量存在,既有集资房,也有临时搭建的违章建筑。社区内缺乏统一规划,建筑密度大,人口拥挤,环境脏乱,道路狭窄,设施配套不全。也有学者指出某些城中村依然有较好的景观和农村村落风格(王福定,2003)。人口特征。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职业结构的多元化也必然会反映出来(刘伟文,2003)。主体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但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很少,流动人口集中,甚至超过本村村民,职业构成复杂(吴晓,2001)。外地人与本地人由于语言、收入、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交往较少,关系淡漠(刘伟文,2003)。经济特征。城中村是一个类型特殊的社区,因而经济发展也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特征,产业结构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建设征地的补偿是城中村集体经济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城中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村集体分红、出租屋收入以及小规模的商业和服务业等(郭艳华,2002)。出租加分红收入使得城中村内出现了一批“食利阶层”和游手好闲的“二世祖”(刘伟文,2003)。生活方式。村民们已经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生活丰富多彩、五光十色。人们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已趋向城市化,过去的那种单一的传统农村生活方式逐渐被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所取代(刘伟文,2003)。

3.关于城中村的分类。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中村进行了多种分类。张建明(1998)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城中村分为基础设施优越型、集体经济实力型、土地资源充足型。陈怡和潘蜀健(1999)是以城市和村庄相交的形态特征将城中村划分为全包围型、半包围型、外切型、飞地相邻型、相离型、内切型。郑静(2000)以城中村的演变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李立勋(2002)将城中村分为成熟型、成长型、初生型是从空间位置、发育程度等因素考虑的。刘伟文(2003)用动态方法将城中村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已经与建成区融为一体,基本上没有农业的村庄;二是建在城市的边缘,含有部分农业,正在向完全的城中村转变的村庄;三是建在城区之外,规划区之内,以农业为主,即将成为城中村的村庄。王福定(2003)认为城中村可以归为三种形式,即旧村古貌、空心村、农民新村。李俊夫(2004)在研究广州城中村问题时是根据建设用地比例将城中村分为几乎没有农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比例大致相当、尚余较多农用地的三类。龚兆先(2004)倾向于以城中村的自然形态和在城市市域生态布局中的重要性来进行分类,即从城中村的自然形态出发分为自然元素占主导性比例的自然型和建筑、道路占主导性比例的建成型两类;从城中村在市域生态布局中占重要地位的生态型和占次要地位的非生态型两类。李津逵(2005)以深圳城中村的由来将城中村分为城市出现之前本地农民的村落,城市建设中本地失去耕地农民的就地集中安置区,原住民面向外来低收入阶层的廉租屋区。

4.关于城中村的改造。城市规划专家提出的对策比较侧重于技术的角度,而地理学者、经济学者、社会学者侧重于从城中村的类型出发,研究改造的模式,并进行制度的设计。田莉(1998)建议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及早改造城镇附近村庄,制定城中村法规,完善社会保障。敬东(1999)、李立勋(2001)建议对城中村建设景观进行改造,从分散、混沦、设施不足、居住环境差的传

统农村聚落,转为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现代化人居环境,流程为“拆迁——补偿——重新安置”。有学者提出自上而下的撤村改制模式,实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革。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2004)等学者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新思路:构建“政府——村民——开发商”的利益均衡机制以改造物质环境,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以改造村委会及村民,实现城乡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和补偿方式的多样化,城中村空间改造及功能重塑的多样化改造模式。闫小培、魏立华(2005)认为城中村是目前最为合适的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模式,建议在存续前提下进行转型,提出低收入廉租房社区的改造思路。刘军民、黄惠(2005)在西安城中村问题及改造探讨中,提出走政府、村集体、开发商三位一体的道路,并调整人口政策,将农民变为市民。可见随着改造困难的加大和对城市农民和低收入者的关注,大家已经不再强调一刀切地进行拆除重建。

2.1.2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由于我国的“城中村”现象具有高度独特性和新鲜性,其它国家很少有与之相似的现象,加上“城中村”现象出现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国外学者尚没有针对中国“城中村”做专门的研究。比较接近的研究论述大致可归为城市蔓延(urban sprawl)、城乡过渡地带、贫民窟(slum)、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等几个方面。“城中村”产生的本质是城市与乡村的冲突、融合问题,就这方面而言,国外在城市蔓延、城乡边缘地带、特殊社区等研究方面的丰富积累,还是能给中国的“城中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2对城中村的辩证认识

2.2.1城中村的负面影响

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突出体现。城中村的“脏、乱、差”极大的影响了市容。破坏了城市的总体规划。

另外,城中村内人口组成复杂。其中有大量外来人口聚集,人口流动大,缺乏健全的管理,城中村内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黄赌毒问题严重,带来了社会治安问题。这不仅使得整个社区生活质量恶化,还破坏了社会秩序。尤其在南京即将迎来青奥会期间,为确保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社会治安稳定,政府需要大力整治。

再次,城中村内违规建筑比比皆是,一些交通干道由于城中村的阻挠而不得不绕道,增加了成本。南京对城中村进行拆迁,违规建筑也被包括在政府征地补偿费用中,增加了政府的支出。

城中村还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城中村的普遍形象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小区缺乏物业管理,垃圾乱扔,道路狭窄、曲折,无法满足人流、车流以及消防车的通过。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不齐全,量少质低。违规违章建筑比比皆是,采光通风情况堪忧。人口构成复杂,人口流动大,所以存在的环境隐患很多。

2.2.2城中村的正面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城中村的问题的困扰。虽然各个城市的城中村外在表现不同,但实质问题却是一致的,就是各方的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

农村城市化后,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没有田地的居民只能依靠政府补助分得的房子的租金来维持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居民就业压力,客观上对稳定社会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

另外,城中村是外来人口大量聚集的地方。流动人口聚集区的出现是和城中村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外来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中村问题的恶化,但就目前社会现状而言,对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外来人口补充了城市的廉价劳动力,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具有一定的贡献。而外来人口在城市挣来的钱寄回自己的家乡(很多是农村),又对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城中村最直接、显著的正面作用是给这些外来人口提供了廉价的住房。从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外来人口并没有特别不满意城中村的现状,他们更加不想搬出这一廉价房租地带。城中村的存在,也缓解和避免了一些其他国家出现的贫民窟的情况,避免了很多社会问题,社会效益明显。

而且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于此,对本地原住民来说,是一笔客观的经济收入。原住民的房租、商铺等都因外来人口的聚集而获益。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你情我愿”。大量外来人口聚集于此,老乡之间可以交流感情,便于交流,有利于新外来人口更快的适应城市生活,学到必需的技能,对于城市化具有推进作用。

三.南京城中村现状

南京目前有178个城中村和危旧房片区。再加上已拆迁完的电台村,南京将在青奥会全部完成179个项目的改造任务。

表1 南京城中村计划改造名单及所在区

注:资料来源扬子晚报20##-12-16

3.1南京城中村的社会特征

3.1.1原住民的社会转变

城中村的本地居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城市化不是主动的、自己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学习城市的先进观念和生活技能,融入城市。而是被动的被划为城市居民。但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却没有变,反而耕地被剥夺。他们的生活表现出封闭和保守的特点。

(1)农业用地减少

随着城市的扩展,原住民的农业用地一再的减少,在就业上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一些成熟的城中村(像建邺区、玄武区的一些城中村)已经没有农业用地。没有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甚至出现了很多无业人口。但是在户籍上,只有部分居民转变成城市居民。从而就出现了大量不从事农业活动也不从事其他行业的农业人口。而一些城中村出现较晚的地区,比如栖霞区、雨花台区等,仍然有大量农业用地。但是这些区在拆迁过程中,把农业人口都转为了非农业人口。

表2 南京部分城中村人口及土地数据

注:数据来源《南京城中村改造问题初探》顾媛媛 20##-3-15

(2)依赖房租的收入结构

城中村内的大部分原住民都是农民,又由于其生活的封闭、保守性,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往往学历低,劳动技能单一,就业单位还是城中村之前的就业单位。因此,很多居民走上了一条依赖房租和土地出租的生存之路。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很多居民的房租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成。少的月租金几千元,多的上万元。很多原住民一天的主要生活就是看房子、收租金、带孩子、做家务。很多原住民对工作没有太高的期望,对于工作的愿望也不强。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历、技术、经验,难以找到好工作,(调查结果接近90%)另一方面

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占60.5%。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工作,超过5成的人认为是找不到工作。这确实是事实,但是在笔者看来,没有工作的必要才是最主要原因。

3.1.2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最近5年,南京外来人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势头。20##年,外来人口仅63万人,20##年则达到103万,目前已经有230万外来人口聚集于南京。而这5年,恰恰是南京发展最快、城乡改变最快的“十五”时期。南京城市实力增强之后,给外来人口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增多。不仅如此,南京在230万外来人口的基础上,仍保持者每年30%的增长势头。从外地到南京打工的农民,占全市外来人口总数的80%以上,落脚在私房出租屋的占一半以上。目前城中村居住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了绝大的比例。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比例为1.3:1。

表3 南京部分城中村人口数据

注:资料来源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城中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居住给原住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城中村生活环境的恶化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这些外来务工者。首先,过高的人口密度本身就对环境恶化有加强作用。另外,为了获得更多的租金,原住民私自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成群。造成了房屋密度过小,采光差,通风不利,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更不用说一定比例的绿化了。

在笔者走访的几个城中村中,旁边都建起了高楼大厦,离大型公司也很近,交通方便。比如藤子村就靠近依维柯公司。而藤子村内5-15m2的租房很适合收入不多的外来务工者。

3.1.3社区结构复杂

从上述背景可以看出,城中村是农村社区和移民社区的混合体。在这里,农村生产方式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碰撞与融合,外来人口移民文化与本地文化交流与冲突并存。

从偏远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常常遭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找到高收入、体面工作,缺乏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在这样的条件下容易引发犯罪。加之人口流动大,对治安管理造成了难度。

3.2南京城中村的经济特征

3.2.1原住民的经济特征

南京城中村原住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2个:一是房租收入,二是村集体的年终分红。可见,城中村居民既是城中村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又是城中村经济的主要受益人。而这些居民,失去耕地就等于失去了原来的谋生手段。依靠房租和耕地补偿不是长久之计。在南京大片城中村面临拆迁的情况下,原住民如何维持收入,政府如何安置好这些人都成了严峻的问题。

3.2.2由外来人口参与的城中村经济

外来人口也是城中村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外来人口,拉动了租房的市场需求,为城中村原住民提供了大量可观的租房收入。另一方面,很多外来人口选择在城中村内开设网吧、小吃店等商业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繁荣了城中村的经济。但同时,很多外来人口在城中村内开设非法商业场所,从事违法行为,比如黑网吧、歌舞厅等,另外还有一些外来人口在城中村内从事地下食品加工。造成了城中村内黄赌毒现象、违法乱纪行为严重。

四.以藤子村为例研究南京城中村的人口特征

1、藤子村概况

藤子村隶位于南京城北片区、隶属于玄武区,是红山街道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属于玄武区内最后一个城中村。现有面积约7.8公顷,原村住民约750人,外来暂住人口约8500人。

作为南京为数不多的的城中村之一,目前藤子村的大部分地区都保留了农村原有的样貌,和多数城中村所存在的问题一样:建筑物密度高,乱搭乱建现象明显,建筑布局混乱,道路狭隘,消防隐患大,环境脏乱差,人口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等。

2、藤子村的年龄结构分析

本村村民以25-45岁的中青年为主。45-60的中年次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到了16.1%。外来人口以16-25的青年为主,约占整个外来人口的47.32%,其次是25-45岁的中青年,老人和小孩都比较少。

原村住民与外来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原村村名在整个年龄段的构成上,相对比较平均,相对来说整个人群的人口老龄化倾向比较明显,而外来人口以青年和中青年为主,老年人和儿童很少,其分异呈现高度分异的特征。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藤子村中原住民中除了少部分年轻学生在外读书之外,其他人生活在本地,其整体年龄结构延续了自然发展轨迹,而没有出现某个年龄段人口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因为藤子村附近有南京依维柯等重要工业,所以吸引了很多劳动力,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藤子村作为居住地,所以藤子村中外来人口中绝大所数都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其他年龄段的人相对来说较少。

3、藤子村居民文化程度分析

藤子村本村居民中约有90.2%的人为高中以下学历,其中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占到42.5%,而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则很少,只占到4.3%。外来人口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学历最多,分别占到了46.5%和23.2%,而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占到了6.5%。

原村民的文化程度偏低,主要以小学学历的人最多,其次是初中学历,相对来说外来人口的文化程度较高,以初中和高中学历的人为主。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原村民由于以前都是农民,其受到的教育有限,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外来人口多是来南京打工的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他们多数刚读完初高中或者半途辍学,相比于一般农村村民的平均水平而言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

4、藤子村居民的职业构成

藤子村原村民的就业渠道较窄,基本上靠自主就业,他们以前基本都是在周边的工厂务工,如今很多工厂倒闭,加上依维柯效益下降,不少村名民视野在家,目前只有15.3%的村民仍然在村周边的工厂务工而多数人开始转向租凭业,以向外来人口提供租房谋利,这部分人占了约51.4%。二外来人口,他们大多数在周边的工厂上班的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占到了50.6%,其次是在餐馆,旅店、商场、理发店及KTV等场所从事较为低端的服务员,约为20.1%。而无业的人这相对很少,只占到总体外来人口数量的1.2%。

原村民只有不到半数的人有较为正式的职业,大多数村名都选择了以向外来人口出租房屋来获取利益就业,而外来人口绝大多数都有着正式的职业,这部分人占到了整个外来人口的98,8%。可以说藤子村内外来人口和原居民在职业构成上呈现高度分异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原住民依托其“守护型”经济模式,坐地生财,以房出租,无业人员较多。而外来人口由于文化程度低,只能从事较为低端的服务业和周边工厂务工,收入也不高。

5、藤子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藤子村中约有45.7%的人平均月收入维持在2500-5000之间。其次是收入在5000以上的村名,这部分人占到13.5%,而1000以下的村名相对较小。外来人员的平均收入多处在1500-2500这个区间,其次是2500-5000,他们各自占到总人数的45.7%和38.2%。而月收入在100以下的则很少,只有4.2%。总体来说外来人口的月收入平均大概是2000元左右。

尽管原村民文化水平较低,从事工作的工资水平也不高,但是他们通过对外来人员出租房屋赚取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外来人口,由于其从事的低端职业决定了他们的工资水平都很低,而且其中一部分还用于支付房租,这就更加拉大了他们在经济收入上的差异。

6、藤子村居民的人均住宅面积

原村民中约有91.2%的人人均住宅面积都在20m2以上。外来人口中约有58.2#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0m2,其中人均住宅面积在10-20m2之间的占到了48.2%。

原村民的安置住宅大多比较充足,他们将多余的房间租给外来人口;对外来人口而言,多数人会合租在一套房子里,且有一部分人是一家几口都在此居住的,这就使得人均住宅面积相对减少了许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7、小结:通过对以南京藤子村为例,对原住民与外来人口社会经济属性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南京城中村的人口特征的大致情况:

(1)年龄结构上:原村民和外来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分异程度较高,原村民呈现老龄化倾向,而外来人口中都以青壮年为主。

(2)文化程度上:原村民和外来人口在文化程度上呈现中度分异的特征,相对来说文化水平都较低。

(3)职业构成上:原村民和外来人口在职业构成上呈现中度分异的特征,他们多数人都从事着较为低端的服务业,不同的是原村民中很多村民都没有正式工作。

(4)经济收入上:

原村民和外来人口在职业构成上呈现高度分异的特征,原村民的人均收入相对来说比外来人口要高出很多。

(5)人均住宅面积上:原村民与外来人口在人均面积上呈现高度分异的特征,因为外来人口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要缩减住房开支,相对来说住房面积减小很多。

五.南京城中村改造

5.1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

在最近一轮的城中村改造中,南京提出要结合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创新方案进行土地整理;依法统一将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统一把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将农村居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改造区域,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对符合城市规划并具备开发条件的危旧房、城中村,通过土地储备和综合开发来实施改造。对轨道交通、人居森林、城市干道等重点项目涉及的危旧房、城中村,通过建设项目来实施改造。对历史风貌区中的危旧房,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整治,进行有机更新、完善配套、优化环境、消除隐患来实施改造。

5.2居民意见作为征收和拆迁依据

在本次改造中,居民意见也将作为征收和拆迁的依据。市政府明确列入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项目,在听取居民意见后,作为启动征收或提前开展补偿安置与房屋拆迁依据。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将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复建项目作为保障性住房,按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定,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5.3购安置房可提取公积金

被改造片区内居民也能享受“惠民政策”,被改造片区内公有住房承租人可购买安置房或承租公租房。政府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优先安置被改造片区内居(村)民。复建安置房,以中小套型为主,房源市、区统筹,价格统一认定。

此外,政府鼓励危旧房、城中村待改造片区内居(村)民选择实物安置、产权调换、也可实行货币安置;选择异地安置房源的,异地安置的面积根据各类地段,按补偿面积增加5%-10%的奖励。符合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可享受相应住房保障政策。

六.小结

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大上提出了十二五规划期间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中村毫无疑问是阻碍城市化进程的一块绊脚石。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产物,因其恶劣的生活环境而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因其结构复杂性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加剧了城中村的不稳定性与复杂性。尤其南京城中村面临最后一批的整改,我们在保证城市化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人地和谐,避免发生暴力强拆等不和谐的事件,关注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城市化进程才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七.参考文献

1.James A. Inciardi/Robert A. Rothman Sociology:Principles and pplications. Harcoun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Florida,1990
2.朱林兴等.论中国农村城市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3.辜胜阴等.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4.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城市与乡村:中国城乡矛盾与协调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陈颐.中国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
6.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汇刊,规划师各期

7.袁伟,我国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年1月

8.沈莹,李志明,城中村外来人口类型及居住问题调查研究,唐都学刊,20##年5月

9.李志生,关于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城市建设,1006- 3862( 2002) 05- 0056- 03

附录:

南京市城中村社会调查问卷(外来人口)

被访者所在村:

1.年龄:

A20以下     B.20-45    C.45-60    D.60以上

2.职业:

3.户籍性质:

A.农业户口  B.非农户口  C.没有

4.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      B.中学      C.大学    D.大学以上

5.家庭成员:

A.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

B.主干家庭(父母和已婚子女合住)

C.丁克家庭(没有孩子)

D.老人家庭(家庭成员年龄均大于60岁)

E.单身

F.单亲家庭(由父亲或母亲单独一方与子女合住)

6.您的月收入:

A.500元以下  B.500-800  C.800-1500  D.1500以上

7.收入来源:

A.固定工作  B.临时工作  C.个体户  D.其他

8.来宁工作时间:

A.半年以内  B.半年到一年  C.一年到两年  D.两年以上

9.租房面积:

10.您每月的房租:

A.200以下  B.200-400  C.400-800  D.800以上

11.您租房的选择因素:

A.交通便利  B.离工作单位近  C.租金便宜  D.其他

12.您对这里的生活环境满意吗?

A.很满意  B.一般  C.可以将就  D.很不满意

13.和周围邻居会经常来往吗?

A.常来往,感情很好  B.偶尔来往  C.不常来往  D.不来往,关系很淡漠

14.您今后的居住打算

A.长期住下去  B.暂时住,不会长久  C.客观原因逼迫自己不住

15.您希望这里拆迁吗?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16.您觉得拆迁对您来说有利更多还是不利更多?

A.有利  B.不利  C.不知道

17.拆迁后您的去处是:

A.其他的城中村  B.支付较高的租金  C.离开南京  D.不知道

南京市城中村社会调查问卷(本地居民)

被访者所在村:

1.年龄:

A20以下     B.20-45    C.45-60    D.60以上

2.职业:

3.户籍性质:

A.农业户口  B.非农户口  C.没有

4.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      B.中学      C.大学    D.大学以上

5.家庭成员:

A.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

B.主干家庭(父母和已婚子女合住)

C.丁克家庭(没有孩子)

D.老人家庭(家庭成员年龄均大于60岁)

E.单身

F.单亲家庭(由父亲或母亲单独一方与子女合住)

6.您的月收入:

A.1000元以下   B.1000-2500  C.2500-5000  D.5000以上

7.收入来源:(可多选)

A.村企业工作  B.村外工作  C.个体户  D.村集体分红  E.房租

8.您的住宅面积:(m2

A.单层80-120  B.120-180  C.180以上  D.80以下

层数:A.1层  B.2层  C.3层  D.3层以上

9您对这里的生活环境满意吗?

A.很满意  B.一般  C.可以将就  D.很不满意

10和周围邻居会经常来往吗?

A.常来往,感情很好  B.偶尔来往  C.不常来往  D.不来往,关系很淡漠

11希望这里拆迁吗?

A.希望  B.不希望  C.无所谓

12拆迁对您来说有利更多还是不利更多?

A.有利  B.不利  C.不知道

13.拆迁后您希望选择何种住宅?

A.独家独院平房  B.多层住宅  C.小高层

14.您认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

A.资金  B.优惠政策  C.原住民的支持  D.其他

15.您觉得外来人口与您可以和谐相处吗?他们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更多相关推荐:
中文毕业论文范文篇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一个美丽而又纯洁的乡村少女苔丝的悲剧命运小说通过对苔丝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做了大...

中文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浅议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曹世芳指导老师内容摘要诗史是用诗歌的形式书写一个民族的历史在世界文学史上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史当属荷马史诗古住今来东西方文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荷马史诗给予...

中文论文范文

学科代码准考证号040912100003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题目因材施教高效教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姓名指导教师联系电话1593477xxxx完成时间20xx年4月因材施教高效教学多样化的教学...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

作业一1简述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首先研究课题的选择要注重学科意义其次内容的表述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含量再次结构的安排应当注重逻辑框架的严整最后语言的运用要体现语体特征2简述论文写作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的原则要选择客...

毕业论文范文.中英文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格式要求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毕业论文归档的要求对我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规格规范及印制作出如下规定一内容及要求提交的毕业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相关附件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

中文系毕业论文格式(样本)

中文系08届毕业论文格式样本封面从网上下载基本信息填写清楚正文页面统一用A4纵向打印页边距设置为左317cm右317cm上254cm下254cm左侧装订1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论文分类号20xx届学士学位论文从纯洁到...

中文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1)

中文系毕业论文材料规范汇总20xx315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规范一立论依据二研究方案三论文进度安排四论文选题评议五考核组成员2中文系学生论文手册填写说明一总体要求字迹工整除成绩评定外其他项目的填写内容必须...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文面格式打印版式规范毕业论文统一用A4210mm297mm型纸打印文字以通栏排版每页36字28行页边距数据天头20mm地脚15mm订口左边20mm翻口15mm论文使用标准封面可从分校在线...

中文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一总则本标准由教务处负责制订修改与解释望各相关学院参照执行一适用范...

模板1:毕业论文中文模版

学院专业姓名指导老师题目文法学院法学刘逸峰学号071501011021职称付艳张东生助教教授中国珠海二一一年五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海洋环境立法研...

毕业论文 中文格式模板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众包模式及其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林晓敏学院专业年级萨里国际学院工商管理跨国公司管理方向220xx219xx09185孟韬教授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学号摘要众包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以群...

(中文的)论文撰写模板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旅游英语毕业论文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发展状况简析院系名称专业名称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xx年5月29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专科毕业论文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比较文学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研究...

中文论文(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