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习报告

时间:2024.4.20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

2015.10.11------2015.10.25

2.实习地点

北京,天津

3.实习内容

3.1 公共交通

北京公共交通密集,地铁和公交出行非常方便,地铁截至20xx年12月28日,北京地铁共有18条运营线路(包括17条地铁线路和1条机场轨道),组成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拥有318座运营车站(换乘车站重复计算,不重复计算换乘车站则为268座车站)、总长527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交通成网格状。但是由于北京的人流量大,地铁出行分时段还会出现拥挤现象,如早上进城高峰和晚上出城高峰,这些原因都是由于北京地价高,很多人只能在五环外郊区选择住所,地铁站因此作出了相应的措施。在北京实习的半个月时间里,我发现在早晚出行时,地铁的车次间隔时间比中午平时要短,在换乘郊外的车次车站内,有大量拦截分流的安全防护网,防止人流拥挤,保障旅客安全。在地铁一号线和八通线换乘的地方有两站,四惠站和四惠东站,这样的做法也是缓解一个地铁站在拥堵的时候的压力。还有目前很多车站都安放了工作人员的瞭望台,及时的掌握站内旅客的动态,及时作出疏散,这都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是作为规划师能想到的办法,我认为在大城市解决交通拥挤上,应该还应更多的增设自行车出行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归还免费,这样刺激人们绿色出行,还有就是公交与地铁的上下出行两种方式的设立,都是缓解单方面交通压力的解决办法。

3.2 皇家建筑代表

3.2.1故宫

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故宫通过院落的组合,层层封闭规划的思想和尺度的处理,都凸显了皇权至上。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的庭院后到达主殿,即有了强调皇权的作用,也有了保护天子的丛丛保护。大清门北以五百余米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着一个三百余米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平面,北端就是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建筑高潮,进去天安门,是一个较小的庭院,近端是和天安门体量相同的端门,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了加强。通过端门,进入一个狭长的院落,到达第二个高潮午门,午门轮廓丰富体量宏伟。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过太和门体量更大,到达最大的高潮,再次强调了皇权。故宫整体建筑处理上就是以小衬大,外围的建筑体量较主要门殿太和殿等高度低,配饰没有那么豪华高贵,都是在建筑营造过程中为了凸显皇权,建筑细部也是有繁有简,有等级制度。而且故宫建筑都是金顶红墙,和故宫外胡同等四合院灰色建筑形成鲜明对比,都是遵循我国古代等级制度营造的。

3.2.2天坛

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

天坛全区遍植柏树,使祈年殿与圜丘坐落在大片绿色之中,入口在西侧,从入口到主轴线穿过柏树,营造了静谧肃穆的气氛。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这都体现了我国古建筑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今我们在设计建筑时也要采用这一点,赋予建筑一定的意义,使之更生动形象,如同国家体育馆鸟巢一样,鸟巢,生命之源,是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摇篮。

3.2.3颐和园

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功能分区明确,东宫门内布置一片密集宫殿,布局严谨,丝毫没有园林的气息。是处理朝政的地方,到前山部分豁然开阔,与刚才形成鲜明对比,后山水面狭长曲折,林木茂盛,又和前山形成对比。这样的做法如同江南私家园林,虽然颐和园是利用万寿山一带的地形加以人工改建,相比私家园林大了许多,但也因为有了各种层次的景色,形成“一步一景”。目前颐和园在旅游观光上有两条路线,坐船入院和步行参观,坐船相应的能多观赏一些景色,这样的做法即做到了分流,造成避免一定程度的拥挤,同时在旅游规划上面,更好的利用了水势,结合地形优势,得到了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而且北京的各种公园也为北京的本地居民提供便利,平时的晨练游憩提供空间,这也是一个功能完全城市的好处。

3.3 防御工程

3.3.1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有八个烽火台,在第二个烽火台下面有好汉碑,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意。再此之前,好汉碑曾在第四个烽火台附近,由于长城的知名度,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为了和好汉碑合照来长城应证到了长城当了“好汉”,所以造成人流拥堵,因此将好汉碑移至第二个烽火台,致使拥挤程度降低。同时长城又两个停车场,八达岭长城景区的停车场能容纳1500辆机动车。如果当停车辆接近这个数量时会在距景区2、3公里以外将车辆分流到附近的野生动物园外和岔道

村西的停车场里。为了方便游客,分流后景区将设立摆渡车,免费将游客拉到长城登城口附近。这样的做法都是为了控制人流拥挤的办法,这也是有一定规划思想的做法,都是规划师通过调研,思考而给出的办法,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3.4 城区改造工程

3.4.1老城区改造---南锣鼓巷

老城区物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老城区曾经的繁荣 繁荣的商业一直是老城区生存的生命之源,然而如今的老城区却没有了往日的繁荣景象。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和经济重心的转移,是导致历史悠久的老城区经历了由繁华到衰落的过程。 如今老城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老城区的商业发展一直以小的个体店铺为主,商店档次参差不齐,质量风格都差距较大。 造成了老城区的衰退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随着经济的开发,城市的经济中心随之转移,新兴商圈陆续出现,老城区客流量迅速回落,它们在城市的发展中,慢慢脱离了中心位置。 第二,经营模式老旧加速了老城区的退化。所以老城区的发展需要新能量的带动。

北京城内有很多胡同,仍然存有基本上当地人使用的八大胡同区等,能看到老北京的感觉,还有已经商业化的南锣鼓巷。南锣鼓巷虽然没有了原汁原味的北京特色,但成为了一个游客必须回去得,体验北京胡同的商业区也是成功的。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这也是一种改造,给带来了一定的商业价值。街区内很多咖啡店,小吃,小物品,根据当今流行的文艺青年的高度热化,造成了很大吸引力。这样不仅也保护了老城区的建筑,同时相应的比直接保护的老城区产生了更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完全的适用,要与之相平衡,否则对老街区的保护作用不大。

3.4.2工业厂房改建---798艺术区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北京都市文化定位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全球化浪潮的到来,798厂等这样的企业也面临着再定义再发展的任务。随着北京都市化进

程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原来属于城郊的大山子地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原有的工业外迁,原址上必然兴起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大批艺术家文化人的入驻,正是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因此798艺术区就是这样的产物。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北京这样的发展成必然的趋势,由于很多重工业的搬迁,留下的的厂房的改建成了一个重要工程,798这种发展成为LOFT这种时尚的居住与工作方式,实质上很成功。同时目前这里仍存在一些问题:整个艺术区缺乏规划,空间资源利用得不够,环境差、卫生差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规划上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798也会给其他一些厂房改建提供一些思考。工厂的改建并不需要要完全的拆除,向这种可以旧工厂改造工程,把以前工业用地变成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这也是从重工业到服务业的转换,也是一种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改造的过程中,要避免798出现的规划不好,环境差等问题,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师要提前规划,做带有本地特色的厂区改造。只是参照,并不需要完全照搬。

3.5 商业街区

3.5.1对比王府井商业街和大栅栏

王府井商业街集购物,休闲,文化,娱乐,旅游,餐饮,商务,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步行街。而大栅栏更偏重于北京老字号的店面,更有老北京特色,王府井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已经成为更现代的商业街区。王府井商业街宽40米,宽高比接近3,缺乏宜人的尺度感。过宽的路段既不方便往返两侧街面,又使行人无法看清街道对面的橱窗造成行人取向单侧购物。而大栅栏尺度感适宜,空间感更强。但大栅栏的服务设施并不完全,没有王府井的层次更高。应该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进程中保护好大栅栏的历史文化,增强大栅栏地区的商业、旅游吸引力,并引导、带动整个大栅栏地区的保护和发展。而王府井也同时增加更多的文化气息,提高老北京的文化意义。在统一整体风格的前提下突出老字号和老北京的地域特色。王府井小吃街应体现北京四合院文化,为游人提供感受老北京的场所。

3.6 自然景观

3.6.1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距城20公里,占地160公顷,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香山公园文物古迹丰富珍贵,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香山公园旅游服务设施齐全。上山可乘大型吊椅式游览索道H全长1400米,落差431米),松林餐厅、香山别墅是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香山饭店所给我的思考最大,建筑做到了与景物的高度融合,从室内往外看,窗户如同一个画框,将外面的景色应到上面,一进入中庭便能看见一个开有圆形洞口的屏风,给人是一种熟悉的感觉。圆形的洞口是园林中的一种洞口形式;屏风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使用的形式。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贝聿铭都将中国的元素融入其中。建筑采用中国南方传统的建筑颜色:白墙灰瓦,将建筑的“中国风”的这种基调定格下来。这也给了我一定的想法,无论在做建筑或者在做规划的时候,不要离开周边的事物,结合当地民俗,才能做出更让人接受的建筑。

3.7 现代建筑

3.7.1SOHO中国

北京的SOHO很多,银河SOHO,建外SOHO,三里屯SOHO,望京SOHO等等。都是集商务办公,写字楼,居住,店铺的开放性场所。SOHO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注重生活品味的人群提供创新生活空间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些建筑都形成了北京不可缺少的标志,建筑总体设计简洁大胆,其中望京SOHO和银河SOHO是流线型设计,都很前卫,但是同时也结合四合院的设计理念,建筑与建筑形成围合的空间,建筑之间各式联廊的设计,增添了建筑美感,交通动线考虑合理,同时使整个社区紧密联系,整体性较强。建筑下面一至二层和地下一层都有各种店铺,咖啡馆,快餐。为楼上办公的白领提供方便。这些出现的原因就是功能的需要。建外SOHO的交通流线分为两层地面层,是开放给北京市民自由进出的地方,汽车则在地库层走动。没有车辆的地面成为新概念的街道让人们自由走动。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人车分流,更安全,更舒适,在其他的地方很值得应用。望京SOHO又与地铁站相连,更提供了人们的方便性。

3.7.2鸟巢和水立方

鸟巢和水立方在奥林匹克运动公园,公园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由此北京的中轴线在以前的七公里基础上向北延伸了。鸟巢和水立方也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与北京的古建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其中也遵循了很多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和理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制定出来的规矩做事,就可以获得整体的和谐统

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而这个“方盒子”又能够最佳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建筑功能的完善结合。

4.实习感悟/结论:

在北京和天津半个月的实习里,我收获巨大,北京有的不光是古建筑的繁华,也同样也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一个融合了古代和现代的城市,作为我国的首都,他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热人民,甚至世界各地的友人也来到北京工作旅游,可见北京的世界地位越来越高,北京也既然容纳了这么多人,同时也容纳了各种文化,在北京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正宗美食,学习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比如望京和五道口韩国人居多,哪里的商品餐饮都是编著三种文字,中文、英文、韩文,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但是作为经济中心,各种繁华的背后也伴随着各种污染,北京的蓝天很少见,但是北京也正在管理,将一些重工业搬出去,搬到河北和内蒙,但是这样的发展真的对么,这同样也给了那些地区人民的毒害,这也是一个值得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天津作为北京的后花园,没有了北京那么喧闹,有的只是慢节奏的生活,海河穿城而过,孕育了天津儿女,这个城市有河有海的城市,同样经济繁华,但是比北京宜居的多,不知道以后我们在规划上能不能作出一些努力和见证,让我国的城市都达到经济繁荣,同时宜居。这也是给我们实习留下的一些思考,从建筑层面的学习,到我们规划方面的理解。总之很感谢这次实习给我带来了丰厚的知识收获和一些思考。

北京认知实习报告

北京实习报告

姓 名:宋子谋 学 号:1304100120 学 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城乡规划1301班


第二篇:园林专业北京实习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北京实习调查报告

         

                                       学号:200941530201

                               姓名:郭佳

                                     班级:园林09—1

目录

实习地一——北海公园... 3

北海公园的规划布局... 3

濠濮间... 6

濠濮间的规划布局... 6

濠濮间的假山堆叠手法... 6

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7

北海公园的竖向处理... 8

实习地二——颐和园... 9

颐和园的空间处理及规划布局手法... 9

一.空间序列... 9

二.空间对比... 9

三、引导与暗示... 10

谐趣园的规划布局... 10

颐和园后山造景... 13

颐和园楹联... 13

颐和园全园游览路线组织... 15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 15

实习地三——避暑山庄... 15

避暑山庄总体设计分区特色... 15

避暑山庄的水系工程... 16

实习地四——北京植物园... 18

植物认知... 18

常绿乔木... 18

落叶乔木... 19

宿根花卉... 24

专类园的设计... 25

木兰园... 25

牡丹园... 25

碧桃园... 26

樱桃沟... 26

水系水景工程措施... 28

山地公园排水系统处理... 28

实习地五——元大都遗址公园... 28

元大都遗址公园滨水景观的设计手法... 28

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造景手法... 30

游线组织... 33

实习地六——奥林匹克公园... 33

公园中的“绿色、科技、人文”... 33

公园的雨水利用措施... 34

实习地七——798艺术区... 37


实习地一——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的规划布局

北海公园,作为皇家园林乃京都皇城内皇家御园西苑三海之一,自金代经营以来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其空间营造法代代传承,同时容纳了皇家园林、江南园林、寺庙园林,其山水格局完整、空间类型丰富,对现今的公园设计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北海,位于北京皇宫西侧,原是西苑的一部分。现总面积68万平方米,其中水面为39万平方米,陆地为29万平方米。是我国留存至今城中皇家园林最为优美、最为完善丰富的一座。以其独具匠心的布局构思和艺术水平的高雅深妙而著称。

北海园林景观的特色是以大面积的湖面为中心,所有主要景点均环绕水体而设,作为古时皇宫西苑的最北部,景色相对于中南海而言要开朗、野趣一些,亦是帝后及嫔妃极喜游乐之处。从与中海相隔的金鳌玉螊桥往北,约略可分为四个大景区:团城、琼华岛、东岸和北岸景区。其中以琼华岛的风景容量最大,景色最美。

北海建筑主要分布干琼华岛及东岸,北岸,全园面积68hm ,其中水面39hm ,琼华岛居于水中,其东南有桥与岸相联。琼华岛中央为土山,其南有普安殿,正觉殿,善因殿等佛教建筑。其北有酣古堂,环碧楼,一壶天地亭等建筑。东面有倚晴楼,智珠殿和琼岛春荫石幢。西面有分凉阁,阅古楼等建筑。琼华岛上古树参天,假山重叠,其北侧有一环形游廊临水而居,整岛如仙山琼阁,充满了浪漫色彩,体现了神功仙苑的意境。北海琼华岛山顶白塔为整个北海园林中的制高点,山南坡寺院沿南北中轴线对衬布局,玉液桥南围城承光殿为对景,白塔高耸天际与远处的景山,故宫互为借景。北海东岸有濠濮涧,画舫斋等建筑。濠濮涧在石山曲桥间有一泓池水,敞轩,石坊居池南北。画舫斋为一方形水院,周有屋宇四面布置。北岸有静心斋,极乐世界,阐福寺,五龙亭等建筑群组。静心斋为一精美的园中园,曾是请皇太子读书居住的地方?。五龙亭的五亭均为方形,错落布置,伸于水中与琼华岛相互呼应,映衬。北岸建筑多为寺庙建筑,各景区既独立又统一,融于山景水景之间。

北海全园是造园大面积用水的典范之一(另外如颐和园及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山水构架处理中,无论水面面积大小,多以其包围陆地,形成岛山。而岛的位置多偏于一侧,将其分割成一大一小两个水面, 由小水面衬托出大水面的辽阔,对比呼应,从而形成山水镶嵌、构架精彩的园林格局。在北海这样的皇家园林中,白塔作为控制全园的制高点,形成了具有强烈中轴线的对称空间艺术格局。设计者巧妙地将礼佛烧香等种种功能与因地制宜的塑造各具特色的建筑空间结合了起来。白塔为整个琼华岛的重心,除了是因为它的位置关系外,还由于它周围小体量建筑群的衬托,即对比关系。白塔与广寒殿,体量一大一小,体形一圆一方,色彩一明一暗,质感一细一粗,对比手法强烈。同时又由于位置高低、前后距离、线条轮廓等均巧妙处理安排,效果达到了最高境界。北海公园的白塔山东北侧有一组建筑群,空间序列的组织先由山脚攀登至琼岛春阴,次抵圆形见春亭,穿洞穴上楼为敞庭,六角小亭与院墙围合的院落空间,再穿敞庭旁曲折洞穴至看书廊,可眺望北海西北偶的五龙亭,小西天,天王庙,和远处钟鼓楼的秀丽景色,沿弧形陡峭的爬山廊再往上攀登,到达交翠庭,空间序列至此结束。这也是一组沿山地高低布置的建筑群体空间,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同样随地势高低采用了形状,方向,隐显,明暗,收放等多种对比处理手法来收获丰富的空间。主题思想是赏景寻幽,功能却是登山的交通要道,因此不需要有特别集中的艺术高潮,主要是靠别具匠心的各种空间安排和他们之间有机和谐的联系而获得美的感受。


北海公园空间分析视线分析图示:


五龙亭平面立面图示


濠濮间

濠濮间的规划布局

濠濮间建于乾隆二十二年,这里周围土山,中间一片不大的水池,池南边便是中心建筑濠濮间,它三面临水,北面是一座九曲雕栏石桥,桥、栏朴实简洁。桥北头竖两柱单楼石牌坊一座,坊之南北各有联额,南面联为“日永亭台水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额曰“山色波光相明画”;北面联额为“蘅皋蔚雨生机满,松风横云画意迎”,额曰“汀兰岸芷吐芳馨”。雨后晴空到此静坐冥思,当能体会到“画境”之妙趣。南有游廊向上,伸延山顶,经爬山廊,过崇椒室穿云袖厂,再沿廊而降。东岸道路往北可达画舫斋、船坞、蚕坛及北海北门,往南可达北海东门,出门不远便是景山公园。

由濠濮间往北过曲桥,穿石坊,进入迂回峡谷,一路观赏奇峰、怪石、波光、云彩,可享受江南文人写意山水中之美感、诗情、画意。

濠濮二字,均为古水名,典出庄子游于濠梁之上,辩论鱼趣和垂钩濮水,不愿出仕的故事。帝王以此命名林苑,只是附庸风雅,自命超脱而已。

濠濮间设在琼华岛之北,湖岸以东,院墙以西,这样一来可避“南喧”,所谓“幽偏可筑”、“地偏为胜”之理;二来可就近利用土方“傍山林”而“通河沼”,承接北来之水;三则借景于琼华岛,得“梵音到耳”的意境。其山水布局为“先立山水间架,而后穿凿景物”。其特点是,南北狭长,依山环水创造壑的意象。主峰立于南端,接南来之长冈,偏分两脉,钳抱水池,逶迤交汇于北端之低阜。在这里,造园师遵循“高阜可培,低方易挖”之理,而形成一种“平岗曲坞”之势,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自然式沉床园。人立于园外,不知这里还有另一个世界。另外此种布局方法有异于常规之处,值得学习。因为按一般造园掇山之规则,主山通常置于园之北端,以求丰富的南坡景观和广阔的视野。而造该园之师却匠心独运,“不拘方向,得景随形”。主山设在南部目的有二,一是在由南向北的北海主要游赏线上,为达“欲露先藏”之效而采而先“浚一派之长源”引浴蚕河水由北至此,形成深远意境,这也就是《园冶》所论“先穷源头,察水之来历”,然后再往南“疏水之去由”形成涧溪通至园外。南北两水均以石跨溪,斯所谓“疏水若为尽,断处通桥”。而在中心水池,则“架桥以通隔水”把南山与北山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主要的游赏路线。纵观全局可知,造园师深得“园地惟山林最胜”之要,使得该地形“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

濠濮间的假山堆叠手法

掇山叠石之理在于远观有势,近观有质。《园冶》则提出更高要求,叫做“片山有致,寸石生情”,要追求“深意图画,余情丘壑”之意境,而濠濮间的山石处理只能说是优劣各半,优在于南部山主区,“高低观之多致”,颇有“蹊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之意;而劣在水池周边,尽管远观尚存气势,但细部不佳,掇山讲究“未山先麓”,而此处山脚之石承山接水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东有“刀山剑树”之感,西侧“排如炉烛花瓶”,做假倒也真成假了。当然,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后人在返修时技巧不高而造成的,对此我们应该深刻反省,汲取教训。

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去枯弱枝、促发新壮枝 对萌芽力和成枝力强的树种,当树冠外围枝条衰弱枯梢时,用回缩修剪截去枯弱枝更新,修剪后应加强肥水管理,以促发新壮枝,形成茂盛的树冠。对于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当树木地上部分死亡后,根颈处仍能萌发健壮的根蘖枝时,可对死亡或濒临死亡而无法抢救的古树干截除,由根蘖枝进行更新。

桥接 对树势衰弱的古树,可采用桥接法使之恢复生机。具体做法:在需桥接的古树周围均匀种植2~3株同种幼树,幼树生长旺盛后,将幼树枝条桥接在古树树干上,即将树干一定高度处皮部切开,将幼树枝削成楔形插入古树皮部,用绳子扎紧,愈合后,由于幼树根系的吸收作用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古树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状况,对恢复古树的长势有较好的效果。

松土、培土 在生长季节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冬季进行深翻,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透气性。即对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40 cm以上的中耕松土,不能深耕的,通过松土结合客土(可用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等和少量化肥均匀混合)覆盖保护根系。对树木根基水土流失地域用种植土填埋,厚度40 cm以上,以树根全部埋入土中为准,填土范围一般不少于树冠投影面积,并在四周建挡土墙。同时用活力素或生根粉配水浇根部,加快新根系萌发和生长。

加强肥水管理 由于古树年老,生长势弱,根系吸收能力差,故施肥时不能施大肥、浓肥;同时应开设盲沟排除积水,以保持土壤中有适当的空气含量。或在树冠投影范围的缓坡地带挖水平沟,筑成截留雨水的土坝,遇天旱要进行人工担水入沟,以满足古树名木对水分的需要。

病虫害防治 古树因树势衰弱,抗逆能力差,常易遭受病虫的侵害,一旦发现要及时防治。

补洞、治伤 衰老的古树加上人为的损伤,病菌的侵袭,使木质部腐烂蛀空,造成大小不等的树洞,对树木生长影响很大,因此要及时填补。填补时先刮去腐烂的木质,用硫酸铜或硫磺粉消毒,然后在空洞内壁涂水柏油防腐剂,为了恢复和提高观赏价值,表面用1∶2的水泥、黄沙加色粉面,按树木皮色、皮纹进行装饰。

北海公园的竖向处理

在上下的方位上有阴阳的对比关系,一般在上的往往是阳性空间,比如山、台、胸围的主殿,在下的一般是偏阴性的空间,比如山脚、沟、壑、洞、水等。由此还衍生出一对园林中的观赏对比范围,即俯与仰,通过俯仰空间的欣赏,空间景象随着视线在时间中由远而近的运动,俯瞰感受的是三水面中的“深远”的透视,仰视感受的是“高远”的空间效果。

北海公园竖向设计分析图:

 

 

 

 

 

 

 

 

 

 

 

 

 

 

 

 

 

 

 

 

 

 

实习地二——颐和园

颐和园的空间处理及规划布局手法

一.空间序列

序列空间反映了空间排列的次第关系,两个以上毗邻的空间就存着序列关系,序列空间与时间要素密切相关,是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路径,穿越不同区域所体验到的,因此园林序列空间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整体性问题。颐和园犹如一卷优美的传统山水画卷,更似一曲动听的乐章。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特点,追求空间丰富的层次与意境深远,强调动观的空间营造。东宫门作为序列的前奏,拉开了颐和园乐章的序幕。入口部分由一列四合院所组成,经仁寿殿前院的宏伟与气派,步入封闭的建筑群,然后是玉澜堂引人入胜的隔窗看景,跨过邀月门,进入长廊。顺着廊往前走,突然开始转弯,从廊往外看,隐隐约约有金碧辉煌的屋檐映入眼帘;眼前出现了开阔的广场,随着长廊峰回路转,来到略微探入水中的广场,北边气宇轩昂的佛香阁引人神往,许多的建筑院落空间,构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了整座园林设计的高潮;由此返回长廊继续往西可绕至后山,则顿感幽静;至后山中部登须弥灵境再次形成高潮;回至山麓继续往东可达谐趣园,似乎是序列的尾声;再向南至仁寿殿便完成了一个空间循环。

二.空间对比

是一项很重要的空间处理艺术手法。将两个以上的不同空间,放在相毗邻的位置上,构成相互关系。在古典园林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最普遍,也最富有成效。颐和园在运用大小空间对比和不同形状的空间对比方面尤为突出。绕过涵虚、罨秀牌楼,广场的尽头便是东宫门,入东宫门迎面是一座牌坊式门楼,边柱两侧连着红墙,接着步入严整、封闭的皇家庭院。仁寿殿等建筑规模宏伟,以朴素的青瓦代替华丽的琉璃瓦,并在院内栽植常青树木,点缀山石,以求同园林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仁寿殿外宽大的月台,对称排列着铜龙、铜凤、铜缸和四个鼎炉。穿过仁寿门,便进入了仁寿殿院落,迎面是一块高丈余的湖石挡住了视线,此石称“寿星石”,成为院内的一块天然屏障。穿过仁寿殿,从殿外南侧西行,两个小土丘遮住了视线,给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错觉。小土丘中间有一条曲径,经过小径来到玉澜堂前院,经过西配房,即可透过墙上的小窗隐隐约约看到外面宽阔的湖面及远处玉泉山和塔影,让人忍不住要走出去。走出西配房,视野突然开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让人出乎意料的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通过描述,可以感到东宫门到昆明湖的视觉空间变化:其一,颐和园运用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对比、封闭与开敞空间的对比、内聚与外向的对比,把游者先引入皇家宫殿庄严的氛围,然后通过墙上的透窗给人提示与向往,引着游人逃脱封闭庄严的氛围去感受视野开阔的心旷神怡。其二,宫殿区建筑空间严整有序,院落空间封闭,转折后进入空间开阔的自然风景中,有限的人工建筑庭院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山水空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关系,使人为之一振,美不胜收。

三、引导与暗示

引导与暗示,是园林设计的常用方法。某些藏得很深的景,或可望而不可及,或者根本不能被发现。借助于空间的组织和导向性,将游人引至景点。这种空间的导向通常需要借助游廊实现。在空间的设计上,颐和园的长廊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暗示作用。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它还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呈细长的空间形式通常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由于它总是向人们暗示沿着它所延伸的方向走下去必然会有所发现,因而处于其中的人们总不免怀有某种期待,巧妙的利用这种情绪,便可以通过长廊把人们不知不觉的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它既是整座园林建筑的骨架之一,也是景点的联系路线,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颐和园作为大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众多,没有良好的空间设计,很难达到现在的艺术效果,本文仅从空间序列,对比和引导暗示三方面进行了粗浅分析。相信对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可以说颐和园是一座宝库,有待大家更加深入潜心探索。

谐趣园的规划布局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建于清乾隆年间,属于当时清漪园的一部分。嘉庆十六年(1811年),惠山园改名为谐趣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故宫博物院藏清漪园时期样式雷图样《清漪园万寿山后山全图》中已有涵远堂,绘制时期约为嘉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整个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谐趣园,大体保留至今。

现在的谐趣园与嘉庆年间的谐趣园、之前的惠山园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早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已颁布《工程做法则例》对建筑的形制进行统一的规定,决定了谐趣园改造、扩建、重建中的不变因素。在本文中着重论述现在的谐趣园,历史时期中的情况只作参考。

谐趣园的平面布局集中体现了清末造园风格的特点,建筑密度加大,人工的建筑庭院空间气氛浓厚。在建筑庭院空间营造中的手法性越来越强,与“有法无式”渐行渐远。仿佛武侠小说中的习武人,慢慢有了自己固定的招式,然后穷极此招式欲“一招毙命”。而在这里过于强调手法会显得程式化,最终消却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辛未(1751)春南巡,喜其(寄畅园)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惠山园规制仿寄畅园,建万寿山之东麓。有惠山园八景诗。……惠山园门西向,门内池数亩。池东为载时堂,其北为墨妙轩。园池之西为就云楼,稍南为澹碧斋。池南折而东为水乐亭,为知鱼桥。就云楼之东为寻诗径,径侧为涵光洞。迤北为霁清轩,轩后有石峡。其北即园之东北门。”由此可知惠山园意在仿寄畅园。

现在的谐趣园虽然在整体上沿袭了惠山园时期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轴线,但改造的地形和加建的建筑已经完全改变了惠山园时期山水为主,建筑点缀的布局。谐趣园建筑的整体布局在整个园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左右,而山水地形的作用较之惠山园时期已经逐渐弱化。谐趣园的建筑布局在满足整体轴线安排的同时,运用了相当的手法使其不至过于呆板。

涵远堂为改造后所加,七开间歇山,在形制和体量上都成为园中的主题建筑。庞大的基座占据了原来寻诗径的位置,填掉了北面石山下的一条水系,改变了园北部的布局关系。涵远堂处由原先的岛子,变成了半岛。从现在的平面图上看,半岛的关系被涵远堂东部的地形大大弱化,小有天和兰亭之间以堤岸形式相统一,只留下一条似桥非桥的暗沟连通南北的水系,没有采取涵远堂西部石桥的形式。这样大大分割了兰亭北面的水面和主要水体,使得这块小水面更像谐趣园水体的结束,而涵远堂西边正是整个水体的起始处。虽然谐趣园的水实际上向南流出,但是这样处理过后从布局上平衡了涵远堂两边的山水关系,水体原先单一的南北流向因此而丰富, 这与建造清漪园时整修昆明湖的道理类似。和涵远堂东西的水体相呼应,建筑布局也因势制宜。两边的游廊都是从涵远堂北面伸出,但西边的游廊紧贴山石,将玉琴峡下的一片水滩推向前面,与曙新楼相连;而东面的游廊则连着兰亭和小有天,把那块小水面包在了里面。这两处小的水体都与主水体分隔开来,但一边开放,一边闭合。湛清轩和兰亭及游廊围合水体,塑造空间;西边游廊断开水系,与澄爽斋前的石桥划分出了一片水滩。从平面上看,东边建筑合,隐水布洞,西边建筑分,显水留桥;从立面上看,东边游廊显,临水而西边游廊隐,面山。由此看来,在某一元素上,涵远堂两边互为正负(或者说虚实),但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得空间整体平衡,都有丰富的层次和景深,同时两边的均衡强调了涵远堂的主体地位。

涵远堂及其周边建筑为后来加建,能明显地看出手法性的强化。这一点在惠山园时期是看不到的,对比现在和谐趣园和寄畅园,也有同样的感觉。使用一定的手法首先是应该得到肯定的,现存的谐趣园在造园手法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点的园中园。但是也应该看到谐趣园仍然保留着惠山园时期仿寄畅园的山水骨架和建筑布局的总体轴线,正是这些保证了谐趣园的品质。上述设计手法的运用缓解了加建的涵远堂对周围原有景致的影响和冲突,但是加建的部分本身已经破坏了原先的地形和水体,使得谐趣园本身的品质要比惠山园时期降低一个档次。由因地制宜慢慢转向对建筑布局手法的注重,甚至有些沉迷于此的趋势在谐趣园中有所表现。连接兰亭的游廊的处理手法便显得过于牵强,与地形和水体没有什么关系,几处的折廊确实有些作无病之呻吟。同样,知春堂两边的小有天、曲廊和澹碧也是加建,依稀可以看出有些湖石拱出铺地表面,表明这里的置石,包括曲廊边的千岁石,和小有天北面的涵光洞叠石原是一体。削平这里的山水地形而硬加建筑,本身便是一下策,使得此处建筑形式的多样和呼应难免有些徒劳。

涵远堂及其周边建筑的处理手法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一些近似。最简单明了的也许当属1959年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唐墓明器中的一件唐三彩住宅建筑模型(原件藏陕西省博物馆)。它有两进院落,在主庭院的正房前对称布置着水池和假山,可以算是该设计手法的原型。

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从整个山水构架上来看,选址于地势低洼之处,不能见昆明湖,但可借景于万寿山,东临园界墙,对面为自得园,可借景于自得园土石山顶一重檐亭。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南山北水。按照”主峰须是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的画理,涵远堂北的假山可算是主山;周围的土山做成万寿山余脉,作为客山。知春堂座东向西,位于园东的客山之上,台明平面高于岸边园路,从园中看去仿佛知春堂在一石基座之上,其实知春堂和两边游廊的基座可以算作后面土山的挡土墙。水池西岸与其相对的澄爽斋虽然背靠万寿山,台基平面很低,斋前接着一个码头,挨着水面。将这两座建筑相对比,可以发现西面山高而建筑低,东面山低而建筑高,通过这样的手法来加强对比,在视觉上扩大了整个园子的空间和景深。同样的手法也运用在涵远堂和澄爽斋前的码头上:涵远堂前的码头小而简单;澄爽斋前的码头宽度几乎等于建筑基座,而且形制较高。码头和建筑体量之间的加强对比使站在饮绿亭中的感到涵远堂的视觉距离比实际距离远了很多。

谐趣园的亭、轩、斋、榭、堂都被游廊连了起来,而只在南面留下一个豁口,分隔了惠山园时期的山水关系。如果把游廊看作一条线,其他的园林建筑看作线上放大的点,那么这些点和线之间就存在着几种关系:内(外)相离、内(外)相切、相交(覆盖)。把水岸线看作一条线,这些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空间的关系和这些造园要素之间的关系。知春亭、洗秋、饮绿和涵远堂与游廊内相切,除涵远堂为正房外,其他的从功能上考虑都四面开敞,为室外空间; 知春堂、曙新楼、澄爽斋和引镜等与游廊外相切,作为室内空间。洗秋、饮绿两处敞厅虽然都临水,被游廊甩在里面,但由于与水岸线的关系不同,饮绿立在水中,而洗秋还在岸边,使得两者在一起并不显得僵硬乏味。

另外两处边角的处理

知春堂两边游廊的转角处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北面以小有天作为节点,亭廊通透而且有小径同湛清轩;南面扇形曲廊向内鼓出,游廊外边做廊心墙与东南处的假山体隔开,此处的曲廊和北海画舫斋古柯庭中的曲廊有些类似。曲廊的一部分和水相接,另一部分与水以堤岸隔开,但并不与北面相同。首先有知鱼桥和石牌坊,继而有千岁石增加了曲廊和水体之间的层次。

洗秋东边的置石效仿了江南园林的常用手法,站在宫门看正对着的洗秋和后面的置石,就可以发现洗秋柱子的三开间形成了三个画框,后面的置石已然成了画,而且这三幅画主次分明,乃是有所考虑和设计。

谐趣园片面图:


颐和园后山造景

后山后湖景区仅占全园面积的12%。后山即万寿山的北坡,山势起伏较大,后湖即界于山北麓与北宫墙之间的一条河道。这个景区的自然环境幽闭多于开朗,故景观亦以幽邃为基调。后山的东西两端分别建置两座城关——赤城霞起、贝阙,作为人山的隘口;后山中央部位建置大型佛寺须弥灵境,与跨越后湖中段的三孔石桥,北宫门构成一条纵贯景区南北的中轴线。

须弥灵境建筑群坐南朝北。北半部分为汉式建筑共三层台地;寺前广场、配殿、大雄宝殿。南半部为藏汉混合式建筑,倚陡峭山坡叠建在高约10米的大红台上,包括居中的香严宗印之阁以及环列与其周围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它与承德普宁寺的北半部同一形制,两者都是模仿西藏扎囊县的著名古寺桑耶寺、大约在乾隆二十三年前后同时建成的一对姊妹作品。

颐和园西堤新建景区

西堤是乾隆修清漪园时仿杭州西湖苏堤春晓景观而建。每至初春,柳条吐绿,桃花放红,一条色彩缤纷的长堤,宛如漫步江南三月的西子湖畔。

西堤六桥也是仿照苏堤六桥建置的。最北端是界湖桥,其余依次为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

颐和园楹联

玉 澜 堂——渚香细裛莲须雨  晓色轻团竹岭烟

霞 芬 ——室障殿帘垂花外雨  扫廊帚借竹梢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藕 香 榭——玉瑟瑶琴倚天半  金钟大镛和云门; 台榭参差金碧里  烟霞舒卷画图中

夕 佳 楼——隔叶晚莺藏谷口  唼花雏鸭聚塘坳; 雨晴九陌铺江练  岚嫩千峰叠海涛;

            风生阊阖春来早  日到蓬莱夜未中;锦绣春明花富贵  琅玕画静竹平安

宜 芸 馆——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道 存 斋——绿竹成阴环曲径  朱阑倒影入清池;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近 西 轩——千条嫩柳垂青琐  百啭流莺入建章;彩云宝树琼田晓  仙露琪花碧涧香

大 戏 楼——八方开域皆为寿  兆姓登台总是春;七政衍玑衡珠联璧合  四时调律吕玉节金和; 山水协清音龙会  八风凤调九奏; 宫商谐法曲象德  流韵燕乐养和

颐 乐 殿——松柏霭长春画图集庆  蓬莱依胜境杰构灵光;珠玉九天元音谐乐律  笙簧六籍太室饫谟觞; 八极咸周高悬轩镜朗  九成并奏静契舜琴和

庆 善 堂——天香低度金虬暖  玉殿遥看彩凤飞

庆善堂东偏殿——西山群岭连宫掖  北极诸星拱紫微

庆善堂西偏殿——殿上尧樽倾北斗  阶前舜乐动南薰

养 云 轩——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幄香雨霏微;群玉为峰楼台移海上  众香是国花木秀人寰

无尽意轩——葱茏林沼浮佳气  掩映湖山入画图;日颂光华悬宝镜  露渥丹霄桂吐芬;

曦开赪峤兰飘馥  风歌解阜奏薰琴

排 云 门——迎辇花红星云争烂漫  当阶草碧风雨协和日;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  顺时调律吕玉节金和;  青锁朗晨光尘瀓六幕  紫渊回斗极瑞辑三阶

二 宫 门——宝祉无疆万年绵茀禄  天颜有喜四海庆蕃釐

玉 华 殿——九陌春生调玉律  千门瑞绕发琼枝

云 锦 殿——凤曲登歌调令序  龙文集舞汜祥风

排 云 殿——嵩岳大云垂九如献颂  瀛洲甘雨润五色呈祥; 叠石起璚峦如山之寿  引泉通玉液有泽皆春; 佳霭集彤闱花皆益寿  祥光凝紫禁树尽恒春

排云殿东偏殿——露气渐移高阁漏  日华初照御阶松

排云殿西偏殿——捧日云霞三岛见  随风珠玉九霄闻

芳 辉 殿——西山晓日临天仗  北阙晴云捧紫闱

紫 霄 殿——上林万树连西掖  北极诸星拱太微

德 辉 殿——苑启宜春曈昽朝日丽  宫开仁寿挹注醴泉甘; 备天保九如春华秋实  启建章万户霞蔚云蒸

佛香阁山门——鉴映群形润生万物  贯穿青琐荣带紫房

介 寿 堂——丹桂灌丛碧桃满树  增华台室杨采轩宫; 椤木霭深笼绣幄  兰舟曲进杂仙璈

介寿堂后院——介三岛十洲特开胜境  愿千烁万岁长驻韶光; 千年露结蟠桃实  万顷波澄若木枝;  园中草木春无数  湖上山林画不如;  寿永山河升恒日月  祥临斗极景庆星云

清 华 轩——金阙美蓉玉楼杨柳  丹庭凤跱碧渚螭蟠; 梅花古春柏叶长寿  云霞异彩山水清音;  怀抱同欣兰幽竹静  觞咏所会日永风和; 玉韫珠怀山川辉媚  琼滋芝秀花草精神

颐和园全园游览路线组织

颐和园的植物配置

配置原则大体是:按不同的山水环境而采用不同的植物素材来大片栽植,以突出各地段的景观特色,渲染各自的意境。前山以柏树为主,辅以松树的间植。这不仅是因为松柏树是西北郊植物生态群落的基调树种,四季长青,岁寒不凋,可作为高风亮节、长寿永固的象征,而且暗绿色的松柏树色彩偏于凝重,大片成林最宜于山地色彩的基调,它与殿堂楼阁的红垣、黄瓦、金碧彩画所形成的强烈色彩对比,更能体现出前山景观恢宏、华丽的皇家气派。后山则以松树为主,辅以柏树,配合山枫、槲、栾、槐、桃、杏等落叶树和花灌木的间植而大片成林,更接近历史上北京西北郊松槲混交林的林相,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沿湖堤岸,大种桃、柳,与水光潋滟相映衬,表现出了宛若江南水乡的神韵,形成一线桃红柳绿的景色。前湖的三个水域划出一定范围种植荷花,西北的水网地带,岸上多种桑树,水面种植芦苇,水鸟成群湖中嬉戏,出没于湖光云影之中。在庭院中多种竹子及各种名贵花木,乐寿堂周围大片玉兰的栽植素有香雪海之美誉。

实习地三——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总体设计分区特色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与皇家寺庙完美融合的典型范例,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苑体系中的典范。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人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

山庄园林的艺术特色在于充分运用园外借景,突出自然山水之美。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精华于一身。在 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一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

避暑山庄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院”的规制,宫殿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苑林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三大部分,三者成鼎足而三的布列。

避暑山庄的水系工程

避暑山庄的水系规划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用,以溪流、瀑布、平池、湖沼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水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不仅观水形而且听水音。因水成景乃是避暑山庄园林景观最精彩的一部分,所谓“山庄以山名而趣实在水。瀑之溅,泉之渟,溪之流咸汇于湖中”。

理水的首要问题是沟通水系,也就是“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最忌水出无源和一潭死水,这是保持水体卫生的先决条件。

山庄水源有三方面,主要是武烈河水,并汇入狮子沟和裴家河水。二十热河泉,三十山庄山泉和地面径流。由于武烈河向南递降,所以进水口定在山庄东北隅,以较高的水位输入。顺水势引武烈河向西南流,过水闸控制才入宫墙。入水口前段布置了环形水道,需时放水,无需时水循另道照常运行。

山庄之引水工程除了必须满足水工的一般要求外,还利用水利工程造景。进水闸前引水道由于闸门控制而有降低流速、沉淀泥沙的功能。“暖流暄波”上若城台,台上建卷鹏歇山顶阁楼,水自台下石洞门流入。再西有板桥贯通。桥之西南,水道转收而稍放,开挖为“半月湖”。半月湖在水工方面又成为沉淀泥沙的沉淀池,外观上又仿自然界承接瀑布之潭。半月湖一下为长河,在松云峡、梨树峪等谷口则又扩大为喇叭口形。长湖在纳入“旷观”之山溪后分东西两道南流而夹长岛,居于长岛西侧的河道的线性基本和西部山区的外轮廓相吻合。为了模仿杭州西湖和里西湖的景色,又逐渐舒展为“内湖”,然后以“临芳墅”所在的岛屿锁住水口,将欲放为湖面的水体先抑控为两个水口。水口上又各横跨犹如长虹的堤桥,形成“双湖夹镜”等名景。

山庄湖区多是中距离观赏,但也有三条旷远的水景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纵深长而水道较直。一条是自“万壑松风”下面的湖边上北眺,视线可经水直达“南山积雪”。另一条是自同一起点至金山,水面最为辽阔。还有一条是自热河泉西望。如果自“水流云在”东望,则因热河泉收缩于内,东船坞又沿水湾北转,一目难穷,又有幽远、深邃之感。   

烟雨楼平立面图示

视线网的理解与分析

 

 

 

 

 

 

 

 

 

 

 

 

 

 

 

 

 

 

 

 

 

 

 

 

 

 

 

 

 

 

 

 

 

 

 

 

 

 

 

 

 

 

 

实习地四——北京植物园

植物认知

常绿乔木

雪松 Cedrus deodara 喜光,稍耐荫,喜温和凉润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水湿,较耐干旱瘠薄,喜酸性土;浅根性,抗烟害能力差。

金叶雪松 C. deodara cv. Aurea 春天嫩叶金黄色。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老年树冠常成伞形,强阳性,耐寒、干旱、瘠薄;深根性,酸、中、钙质土均可,生长速度中等;苍劲古雅,产华北及西北。

樟子松 P. syluestris 产大兴安岭山区,强阳性,极耐干冷及瘠薄;深根,主侧根均发达,抗风沙。

白皮松 P. bungeana 产华北及西北南部,喜光,适应干冷气候,耐瘠薄和轻盐碱土壤,强抗SO2及烟尘;生长缓慢,寿命长,长江流域生长较差。

华山松 P. armandi 产中部及西南高山地区,喜温凉湿润及深厚排水良好土壤,在阴坡生长较好,不耐碱;浅根,侧根发达。

马尾松 P. massoniana 强阳性,喜温暖多雨气候及酸性土;耐瘠薄,忌水涝和盐碱;深根性,生长较快,但目前虫害严重。

乔松 P. griffithii 产西藏南部及西南、云南西北部山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稍耐荫,耐干旱。北植有引种。

小蜡 Ligustrum sinense 半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产长江以南各地,较耐寒,北京小气候好可露地栽培;耐修剪,生长慢;常于庭园作绿篱。

桧柏(园柏) Sabina chinensis 喜光,幼树稍耐荫,耐寒,耐干旱瘠薄,也较耐湿,酸、中及钙土均能生长;耐修剪,易整形,原产北部及中部。

龙柏 S. chinensis cv. Kaizuca 全为鳞叶,嫩鲜黄老变灰绿,抗烟尘及多种有害其他能力较强。

西安桧柏 S. chinensis cv. (枝叶繁茂,树形较为丰满、观赏价值高?)

金叶桧 S. chinensis cv. Aurea 直立灌木,嫩枝端鳞叶金黄色。

蜀柏 S. komarovii 轮廓成塔性,原产四川北部高山。

翠柏 Calocedrus macrolepis 喜光,喜温暖气候及较湿润的土壤,原产云南、贵州、广西及海南。昆明春节瓶插室内观赏,称“花瓶柏”。

云杉 Picea asperata 产陕西、甘肃及四川高山,喜温润气候及深厚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较喜光,耐荫,耐干冷;浅根性。

冷杉 Abies fabri 产四川中部及南部海拔2000~4000米处高山,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酸土,耐荫性强;浅根,生长较慢。

刺柏 Juniperus formosana 广布长江流域及至两广北及台湾,中性偏阴,喜温暖多雨气候及石灰质土壤。

杜松 J. rigida 原产东北、华北等,阳性,耐寒,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生长较慢,幼窄塔形后变圆锥形,树形优美。

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原产长江以南地区,稍耐荫,不耐寒。多为庭园观赏。

矮紫杉 Taxus cuspidate 东北红豆杉变种cv.Nana,灌木状,高达2米,阴性,耐寒性强,喜冷凉温润气候及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生长慢,枝叶繁茂;常做盆景。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抗多种有害气体,耐修剪。(北京? )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喜光,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地,不耐水涝;适应干冷气候,也能在暖湿条件下生长;浅根性,侧根发达;生长较慢,寿命长,喜钙、耐修剪。

落叶乔木

落叶松 Larix gmelini 产东北大、小兴安岭,强阳性,耐寒力强,喜温凉湿润,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湿,适应性强。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喜光,喜温暖、湿润,及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长期积水及过于干旱处生长不良;一定耐寒性,生长较快,寿命长,病虫害少。

银杏 Ginkgo biloba 我国特产,自沈阳以南到广州均有,喜光,耐寒,适应性颇强,耐干旱,不耐水涝,对大气污染有一定的抗性,深根性;生长较慢,寿命达千年;树干端直,树冠雄伟壮丽,秋叶鲜黄,颇为美观。

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产东北林区及华北高山,喜光,耐严寒,喜酸性土,耐瘠薄水湿;生长快;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红桦 B. albo-sinensis 产东北至西南,多生于高山阴坡或半阴坡;较耐荫,耐寒,喜湿润;树冠端美,干皮橘红色,光洁可与白桦媲美。

榛 Corylus heterophylla 灌木或小乔木,产东北到西北山地,喜光,耐寒力强,耐干旱耐水湿,抗烟尘,根系浅而广,少病虫害;北方多用做山区绿化和水土保持。

毛榛 C. mandshurica 灌木,主产东北及华北山地,多生于林下及山坡上,喜光,稍耐荫,耐寒性强,喜温润、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

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辽宁以南均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深根性,根系发达,耐修剪,萌芽性较强。

蒙古栎(柞树) Quercus mongolica 主产北部及东北部,常成大面积纯林,喜光,耐寒性强,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生长速度中等偏慢。

辽东栎 Q. liaotungensis 产黄河流域及东北各省,喜光,耐寒,抗旱性特强,萌芽性强。

胡桃(核桃) Juglans regia 原产伊朗,现辽宁南部至华南、西南均有栽培,喜光,喜温凉气候,较耐干冷,不耐湿热,喜肥沃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弱碱性土,不耐盐碱;深根性,不耐移植,根系萌芽力强。

核桃楸(胡桃楸) J. mandshurica 产东北及华北等地,喜光,耐寒性强,喜生于土层深厚、范围我、排水良好的沟谷两旁;深根性,抗风力强。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产黄河流域至西南均有分布,喜光,适应性强,颇耐寒(辽宁南部有),耐低温;深根性,侧根发达,生长快,萌孽性强。

榆树(家榆、白榆) Ulmus pumila 产东北及华中各地,喜光,适应性强,耐寒旱,耐盐碱,不耐低温;根系发达,抗风力强,耐修剪,生长尚快,寿命较长,抗有毒气体。

桑(树) Morus alba 产中部,各地普遍栽培,喜光,适应性强,耐湿,也耐干旱瘠薄,耐轻盐碱,耐烟尘和有毒气体;深根性。

龙桑 M. a. cv. Tortuosa 枝条扭曲,如龙游。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产于黄河及华南、西南各地,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也能生于水边,多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酸性土及中性土中生长;耐烟尘,抗大气污染能力强;生长快,萌芽性强。

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原产中部及西部,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在酸性、中性、钙质或轻盐土上均能适应。

糠椴 Tilia mandshurica 主产东北,华北有分布,喜光耐寒,喜冷凉气候,喜生于潮湿山地或干湿适中的平原;深根性,生长速度中等;树姿雄伟,叶大荫浓,花有香气。

蒙椴 T. mongolica 主产华北,较耐荫,喜生于湿润之阴坡;耐寒性强;秋叶亮黄色,适宜庭园。

梧桐(青桐) Firmiana simplex 原产中日,华北及华南、西南;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怕水淹,深根性,萌芽力强,生长尚快;树皮青翠叶大优美洁净可爱。

毛白杨 Populus tomentosa 黄河中下游为分布中心,喜光,喜温凉气候及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抗烟尘及有毒气体;深根性,根萌孽性强,生长快,寿命较长。

银白杨 P. alba 原产欧洲,华北及东北南部有栽培,适于寒冷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温热的南方生长不良,能在沙荒及轻盐碱地生长;深根性,根萌孽性强。

新疆杨 P. alba cv. Pyramidalis 产新疆等地,喜光,耐大气干旱及盐渍土;生长卡,深根性,抗风力强。北京、西安生长良好。

响叶杨 P. adenopoda 主产长江及淮河流域,喜光,喜温暖湿润,不耐寒;生长快,根萌孽性强。(北京?)

河北杨 P. hopeiensis 主产华北及西北山地,能生长在寒冷多风的黄土高原;喜光,耐干旱,但不耐水湿;根萌孽性强,生长尚快;树皮灰白洁净,树冠圆整,枝叶清秀柔和。

加杨(加拿大杨) P. x Canadensis 东北至长江流域普遍栽培,喜光,喜温凉气候及湿润土壤,也能适应暖热气候,耐水湿和轻盐碱土;生长迅速,多雄株不飞絮。

钻天杨 P. nigra cv. Ita-Iica 原产意大利,哈尔滨以南至长江流域有栽培,适生华北、西北地区,喜光耐寒旱稍耐盐碱和水湿;生长快,在南方湿热地区生长不好,易遭风折。

箭杆杨 P. nigra cv. Afghanica 产西亚,黄河中上游一带,喜光,耐寒,抗大气干旱,稍耐盐碱;生长快,仅有雌株,树形美观,根幅小。

小叶杨 P. simonii 产东北至四川等地,多生于河边,喜光,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抗风力强。

北京杨 P. x beijingensis 生长迅速,材质较好,在华北、西北及东北南部广泛栽培;系钻天杨与青杨人工杂交种。

紫花泡桐(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主产淮河流域到黄河流域,喜光,较耐寒,耐烟碱;生长迅速,花紫色,4-5月,春天叶前开放,美丽而壮观,各地普遍栽培。

兰考泡桐 P. elongata 主产豫东平原和鲁西南,喜光,喜温暖气候及疏松肥沃土壤,不耐积水和烟碱;根深,生长快,是北方平原及丘陵地区四旁绿化的好树种。

悬铃木(英桐,二球悬铃木) Platanus x acerifolia 英国,树体高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生长迅速,耐修剪,抗烟尘,适应性强,有一定的乃寒性;北京有少量。

法桐(三球悬铃木) P. orientalis 原产欧洲东南部,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生长快,寿命长,北京有少量。

美桐(一球悬铃木) P. occidentalis 大乔木,原产北美高达50米,在美国东南部很普遍,但在欧洲生长不良,我国有少量栽培,做行道树及庭荫树。

小叶白蜡 Fraxinus bungeana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状,主产华北及西北,多生于石灰岩山地阴坡;耐干旱瘠薄,喜钙质土。

大叶白蜡 F. rhynchophylla 产东北及华北,北京颐和园有野生,可栽作庭荫树及行道树。

水曲柳 F. mandshurica 主产东北,华北有分布,喜光,耐寒,喜生于湿润肥沃的缓山坡及山谷;生长较快,抗风力强,抗水湿。

皂角(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产黄河及其以南各地,多生长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山地;喜光,较耐寒,喜深厚、湿润而肥沃的土壤,在石灰岩山地、石灰质土、微酸性及轻碱性土都能正常生长,抗污染,深根性,寿命长;树冠广阔,树形优美,叶密荫浓。

紫荆 Cercis chinensis 灌木或小乔木,产黄河及其以南各地;喜光,喜温润肥沃土壤,耐干旱瘠薄,忌水湿;萌芽性强,春日繁华满枝,满树紫红,鲜艳夺目。华北遍植。

梓树 Catalpa ovata 原产中国,分布广,以黄河中下游平原为中心,喜光,稍耐荫,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抗污染能力强;根系较浅,生长较快;芽大荫浓,花美丽。

合欢 Albizzia julibrissin 产亚洲及非洲,我国黄河及其以南各地有分布,喜光,较耐寒,耐干旱瘠薄和砂质土壤,不耐水湿。树形优美,羽叶雅致,盛夏红色的绒花开满树,适合做庭荫树和行道树。

七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 产黄河中下游地区到江苏、浙江等省,北京杭州等城市多栽培,喜光,耐半荫,喜温和温湿气候,不耐严寒,喜肥沃深厚土壤;深根性,不耐移植,萌芽力不强,生长较慢,寿命长;叶大荫浓,树冠开阔,白花绚烂,著名的观赏树种。

欧洲七叶树 A. hippocastanum 原产巴尔干半岛,北京、青岛、上海、杭州有少量栽培,喜光,稍耐荫,耐寒;树体高大雄伟,树冠广阔,绿荫浓密,花序美丽。

山茱萸 Macrocarpium officinale 灌木或小乔木,产浙江和安徽,各地栽培;性强健,喜光,耐寒,喜肥沃而湿度适中的土壤,也耐旱;早春开金黄色小花;入秋有亮红的果实,深秋有鲜艳的叶色,均美丽可观;3-4月花,8-9月果实成熟。

四照花 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小乔,产长江流域及河南等地,初夏白色总苞覆盖满树,光彩耀目,秋叶变红色或红褐色,花期5-6月。

刺楸 Kalopanax septem obus 产亚洲东部,东北南部至西南、华南等地,喜光,适应性强,喜肥沃湿润的酸性至中性土;深根性,生长快,少病虫害。

垂柳 Salix babylonica 我国分布甚广,性喜水湿,耐水淹;生长快,枝条柔垂,姿态优美。

旱柳(柳树) S. matsudana 产东北至淮河流域,喜光耐寒,湿地、旱地均能生长,以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最好;根系发达,抗风力强,生长快,易繁殖;但雌柳絮多。

龙须柳 S. m. cv. Tortuosa 又名龙爪柳,枝条自然扭曲;但生长势较弱,易衰老。

馒头柳 S. m. cv Unbraculifera 分枝密,端稍整齐,树冠半圆球形,状如馒头。

绦柳 S. m. cv. Pendula 又名寒垂柳,枝条细长下垂,外形撕垂柳,但小枝较短,黄色。

金枝垂柳 S. alba et Tristis 枝条黄色,树冠较为齐整。?

苹果 Malus pumila 原产欧洲,长期改良后我国北部多栽培;喜光,喜冷凉干燥气候及肥沃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湿热气候下生长不良。

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小乔木,产北部,喜光,耐寒旱,耐碱,较耐水湿;深根性,生长快;花宿存,果红色,可宿存至冬天。

海棠果 M. prunifolia 小乔木,原产北部,华北华东常见;喜光,耐寒旱,忌水湿。

白梨 Pyrus bretschneideri 小乔木,产北及西北部,喜冷凉干燥气候及肥沃湿润的沙质土,平原生长最好;耐水湿,形成北方梨系统。

秋子梨 P. ussuriensis 产东北、华北和西北,喜光,抗寒力强,耐干旱瘠薄,耐水湿和碱土,适合寒冷干燥地区生长;深根性,寿命长。

杜梨 P. betulaefolia 产东北南部到长江流域各地,喜光,抗寒抗旱力强;耐烟碱耐涝性在梨属中最强;深根性,根萌性强,寿命强;白花繁多而美丽。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小乔木,产东北、内蒙至江苏,喜光,耐寒,喜冷凉干燥气候及排水良好的土壤。

李 Prunus salicina 产东北南部,适应想强,管理粗放。

紫叶李 P. cerasfera 小乔木,叶紫红色,原产亚洲西部。

杏 P. armeniaca 产东北等地,喜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强,抗盐性较强,但不耐涝;深根性,寿命长。春季叶前花。

梅 P. mume 小乔木,产于西南部,喜光,喜温暖湿润,耐寒性不强,较耐干旱,不耐涝,寿命长。北京温室过冬。

桃 P. persica 小乔木,原产中部及北部。喜光,较耐旱,不耐水湿,喜夏季高温的暖温带气候,一定耐寒能力;寿命短。

山桃 P. davidiana 小乔木,树皮暗紫色,有光泽;产黄河流域,喜光,耐寒,耐旱,较耐盐碱,忌水湿。开花特早(北京3月底)。

碧桃 P. persica cv. Duplex 花粉红色,重瓣。

红叶碧桃 P. persica Batsch 叶红色?

沙枣 Elaeagnus angustifolia 原产亚洲西部,喜光,耐干冷天气,抗风沙,干旱、低温及盐碱地均能生长;深根性,根系富有根瘤菌,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较快。

枣 Zizyphus jujuba 乔木或小乔,自东北及华南均有栽培,喜光,适应性强,喜干冷气候,也耐湿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也耐低湿;根萌孽离强,寿命长。

无刺枣 Z. j. var. inermis 枝无托叶刺,果较大;各地多栽培。

龙枣 Z. j. cv. Tortuosa 小枝卷曲如龙游,果实较小而质差;宜植于庭园观赏;嫁接繁殖。

西府海棠(小果海棠) Malus x micromalus 乔木,产华北及甘肃、云南等地,喜光,耐寒,抗干旱,对土壤适应力强,较耐盐碱和水湿;根系发达,寿命较长。

垂丝海棠 M. halliana 小乔木,产西南部,长江流域至西南各地均有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和干旱;花繁色艳,朵朵下垂,甚为美丽。

白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原产中部,喜光,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土壤,中及微碱性土壤也能生长;较耐干旱,不耐积水;生长慢。早春叶前开花。

二乔(朱砂)玉兰 M. x soulangeana 小乔,春天叶前花;玉兰与木兰杂交种,更耐寒、旱。

木兰(辛夷,紫玉兰)M. liliflora 大灌,原产中部,喜光,较耐寒,庭园观赏。

杂种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x L. tulipifera 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的酸土;喜光,耐寒性较强;生长快。

国槐(槐树) Sophora japonica 产北部,到华南、西南各地,喜光,耐寒,适于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石灰性及轻盐碱土也能正常生长;深根性,寿命长,耐强修剪,移栽易活;对烟尘及有害气体抗性较强。树冠宽广,枝叶茂密,寿命长,良好的庭荫树及行道树。

紫花槐 S. japonica cv. Violacea 又名堇花槐,花期甚晚,淡紫色。

龙爪槐 S. japonica cv. Pendula 枝条扭转下垂,树冠伞形,颇美观。

畸叶槐 S. j. f.oligophylla 又名五叶槐,小叶5-7簇集,大小和形状均不整齐,有时3裂。嫁接繁殖。

刺槐(洋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原产北美,华北生长最好,喜光,耐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强;浅根性,萌孽性强,生长快。

红花洋槐 R. p. cv. Decaisneana 花淡玫瑰红色。南京、北京有栽培。

朝鲜槐(高丽槐,怀槐)Maackia amurensis 羽状复叶互生,7-8月开花,产东北至山东等地,喜光,稍耐荫,耐寒力强,喜肥沃湿润土壤;萌芽性强。

柿树 Diospyros kaki 原产长江及黄河流域,及华北栽培最盛,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和盐碱;深根性,寿命长;入秋叶色红艳,果实满树,能为秋景增色。

君迁子(软枣,黑枣) D. lotus 产东北南部、华北及中南、西南各地,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瘠薄能力都比柿树强;深根性。

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东北南部、华北到华南、西南各地均有,华北最多;喜光,不耐严寒,喜湿润肥沃的土壤,酸性及中性土也能生长,果辛香。

黄檗(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 产东北到华北北部山地,多生杂木林中,喜光,耐寒力强,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深根性,抗风,萌芽力强,耐火烧,生长较慢;枝叶茂密,树形优美,可作艇荫树及行道树。

枸桔(枳)Poncirus trifoliate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淮河流域,现各地常见;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土壤,有一定的耐寒性,北京能露地栽培;耐修剪。常做绿篱,兼有刺篱、花篱的效果。

臭椿(樗树) Ailanthus altissima 从辽宁到长江流域,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及烟碱地,不耐水湿,抗污染能力强;深根性,生长快,少病虫害;树干耸直,树姿雄伟,春季嫩叶紫红色,有些植株的翅果在成熟前红褐色,颇美观。

千头臭椿 A. a. cv. Qiantou 树冠圆头形,整齐美观,特适作行道树。

香椿 Toona sinensis 原产中部,现辽宁南部到东南西南各地,喜光,喜肥沃土壤,较耐水湿,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偏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冠大荫浓。

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主产北部,是华北平原及低山常见树种,喜光,耐寒耐旱,也耐低湿和烟碱地;深根性,萌芽力强,抗烟尘,病虫害少;枝叶繁茂秀丽,夏季黄花满树,秋叶变黄,是理想的观赏庭荫树及行道树,也可作为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树种。

秋花栾树 K. p. cv. September 花期晚,8-9月开花。

黄栌 Cotinus coggrgria 落叶灌木及小乔木,产东北及西南,喜生于半隐而较干燥的山地,秋季霜叶红艳可爱。

盐肤木 R. chinensis 小乔木,自东北到华南、西南各地,喜光,对气候及土壤的适应性很强;生长较快,秋叶变红色,甚美丽;叶上寄生虫瘿,即著名的五倍子。

火炬树(鹿角漆) R. typhina 小乔木,原产北美,性强健,耐寒耐烟碱;根系发达,根萌孽性强,寿命短,但自然根孽更新非常容易;秋叶红艳,比黄栌更易变红,果穗红色,大而显目,且宿存很久。

元宝枫(平基槭,华北五角枫)Acer truncatum 小乔木,主产黄河流域,东北到江苏、安徽有分布;喜侧方庇荫,喜温凉气候,常生于阴坡湿润山谷,对城市环境适应性较强;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寿命较长;树形优美,叶形秀美,秋叶变黄色或红色,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或营造风景林。

五角枫(色木,地锦)A. mono 果翅较长为果核之1.5-2倍;产东北到长江流域,喜温凉湿润气候及雨量较多地区,捎耐荫,过于干冷及炎热地区均不宜生长。秋叶变亮黄色。

茶条槭 A. ginnala 小乔木,产东北到长江下游一带,弱阳性,耐寒;深根性,萌孽性强;秋叶极易变红色,翅果在成熟前也红艳可爱。

鸡爪槭 A. palmatum 灌木或小乔木,广布于长江流域,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树姿优美,叶形秀丽,秋叶红艳,优良观赏树种。(北京?)

细叶鸡爪槭 A. p. cv. Dissectum 俗称羽毛枫,叶深裂达基部,裂片狭长又羽状细裂,秋叶深黄到橙红色;树冠开展而枝略下垂。

金叶鸡爪槭 A. P. cv. Aureum 叶常年金黄色。

紫红鸡爪槭 A. P.cv. Atropurpureum 俗称红枫,叶常年红色或紫红色,5-7深裂,枝条也常紫红色。

羽叶槭(复叶槭) A. negundo 乔木,原产北美,东北地区生长良好,在温湿地区生长欠佳,喜光,喜冷凉气候,耐干冷,耐请烟碱,耐烟尘;根萌芽性强,生长较快。

宿根花卉

1.花葱:4—5月抽莛开花,花粉色,喜光,耐旱,是花径、岩石园或草坪旁装饰和美化的品种。

2. 剪秋萝:深花红色,花期7—8月,喜光,耐寒、耐旱。

3. 金鸡菊:舌状花l列,宽舌状,呈黄、棕或粉色。管状花黄色至褐色。花期6-8月,耐寒耐旱,耐半阴,适应性强。

4. 桔梗:花蓝紫色,白色或黄色,花期7-9月,喜温暖、向阳或半阴环境。适宜于布置花境,点缀岩石园。

5. 耧斗菜:花色有白、黄、红、蓝、紫和复色等,花期4—6月,喜阳光、耐半荫、耐寒、耐旱。

6. 麦冬草:花淡紫色或白色,花期7-8月,耐寒、耐旱、耐荫,是未来草坪的替代品种

7. 射干:花橙色至橘黄色,有暗红斑点。喜干燥和阳光充足、耐高温。特别适合于配置多年生长花境和丛植于庭园边角。

8. 天人菊:花期7-10月,瓣状,舌状花先端黄色,基部褐紫色。耐寒性稍弱,规则形矮花坛,仅用于灌丛或林缘。

9. 夏枯草:花冠紫色,粉色,很少白色,花期7-11月。喜阳光、耐寒、耐旱。

10. 金娃娃萱草:花金黄色,花期6-8月。耐寒,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也耐半阴。适用于花坛、花境、森间草地和坡地丛植。

11. 鸢尾:花蓝紫、红、黄、白色,花期6-8月, 喜阳光充足, 耐寒,耐旱,亦耐半阴。湿适应性和耐寒性强。适合林间草地或林缘边旁成丛成片栽植。

13. 玉竹:花被黄绿色至白色,5-6月开花,耐寒,亦耐荫,喜潮湿环境,忌积水。宜用于花境或林缘作观赏地被植物。

14. 玉簪:花梗自叶丛中抽出,高出叶面,有花10朵~15朵,花洁白色,漏斗状,有浓香,花期6月~9月。喜半荫,畏烈日,是理想的耐荫植物。耐潮湿,也耐旱。

15. 垂盆草:花黄绿色,花期6-8月。喜荫湿,又耐干旱。是新型草坪的替代品种和屋顶绿化品种。

16. 千屈菜:花黄色、玫红色,花期7~9月,阳性,耐寒,是花境、浅滩、沼泽适生地被。

17. 假龙头:穗状花序顶生,粉、深粉、白色,花期8-11月,抗性极强。

18. 玉带草:叶互生,排成两列,弯垂,具白色条纹。喜温喜光,耐湿较耐寒。主要用于水景园背景材料,也可点缀于桥、亭、榭四周。

19. 蛇鞭菊:花穗状,长60cm,淡紫红色,花期7-8月。耐寒,耐热,喜湿地。作为花境的背景材料或丛植点缀于山石、林缘。

20. 八宝景天:花淡粉红色、白色、紫红色、玫红色品种。花期6-8月,性喜强光,耐贫瘠和干旱,忌雨涝积水。是布置花坛、花境和点缀草坪、岩石园的好材料。

21. 松果菊:花茎15cm,舌状花玫瑰红色;管状花橙黄色,还有白色品种;花期6-8月。喜凉爽、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也耐半阴,喜生于温暖向阳处,怕积水和干旱。

22. 紫菀:花淡紫色、白色,花期8月~10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怕干旱,耐涝,耐寒力强,是秋季观赏花卉。

23. 醉鱼草:花白色,花期9-10月,喜光,速生,性强健,耐修剪

24. 铃兰:花被宽钟形,着小花6~10朵,有乳白、粉红和斑叶品种。耐寒,喜散射光和阴凉、湿润的环境,是低矮的地被植物。

25. 百合:花有白、黄、粉、紫、洋红、桔红、淡绿等色,花期5-10月,耐寒,适合布置专类园,可于疏林、空地片植或丛植。

26. 白头翁:花蓝紫色,花瓣状,雄蕊多数,黄色;花期4月~5月。可以赏花,又可观果。耐寒,喜凉爽气候。

27. 马蔺:花淡蓝色,花期5-6月。性喜向阳,耐寒、耐旱,耐践踏。

28、紫花地丁:花蓝紫色,花期3月中下旬—5月初,性喜向阳,凉爽气候,忌雨涝,耐寒、耐旱。

29.阔叶风铃草:花紫、白、粉色,花期6月下旬—8月上旬,性喜阳,耐寒、耐旱。

30. 大叶蒲公英:花鲜黄色,花期4-6月,9-11月,性喜向阳,耐寒、耐旱。

31. 大叶铁线莲:花蓝紫色,花期6-9月,性喜向阳,耐寒、耐旱,耐半阴,适应性强。

32. 婆婆纳:穗状花蓝紫色,花期6-10月。性喜阳光,耐寒,稍耐旱。

33. 马薄荷:花淡粉、红色,花期6-8月。性喜阳光,耐寒、耐旱,忌水涝。

34. 日光菊:花黄色,花期6-9月,性喜阳光,耐寒、耐旱。

35. 一枝黄花:花黄色,花期7-8月,性喜向阳,耐寒、耐旱。

36. 黑心菊:花金黄色,花期6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性喜向阳,稍耐荫,耐热,耐寒、耐旱。

37. 水杨梅:花红色,花期5月中旬—7月中下旬,性喜阳,耐半阴,耐寒。

38. 四季草莓:果鲜红色,光滑,有光泽。果期5下旬-11月上旬,保护地周年产果,抗病、高产, 耐寒、耐旱。

39. 白花红叶景天:花白色,花期5-6月。耐寒耐旱,喜半阴环境,冬季叶子变红不落。

40. 狼尾草:丛生。圆锥花序,形似狼尾状。盛开时呈红褐色,花期8- 10月。喜光耐半阴,耐贫瘠。

41. 崂峪苔草:生长期3月上旬-11月中旬,在整个冬季呈现绿色,喜荫、耐浓荫、耐干旱、耐瘠薄、免修剪。

42. 矾根:白花,花期:4—10月,喜半荫,耐全光,林下花境,地被,庭院绿化。

专类园的设计

木兰园

木兰园位于卧佛寺前,因此采用了规则式总体布局,园路十字对称。其中木兰园中心是一长方形水池,水池四个角隅草坪上各植一株青,收集了木兰14种,其中珍贵品种黄山木兰、望春玉兰、二乔玉兰、宝华玉兰、凸头玉兰、长春玉兰、紫玉兰等。

牡丹园

牡丹芍药园位于卧佛寺路西侧,南邻温室区,北接海棠园,与丁香碧桃园隔路相望。由牡丹园和芍药园两部分组成。牡丹园原为山梅花、溲疏、忍冬、绣线菊区。芍药园原为苹果区,后形成芍药圃。牡丹园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展示牡丹品种,保存牡丹种质资源、培育和推广良种,普及牡丹分布、分类等知识。是北京规模最大、品种、数量最多的牡丹专类花园。该园充分利用场地中的地形、古树、原有油松为基调树种,增加了园林古朴高雅的情调。设计注意满足牡丹越冬和避免夏日曝晒的生物学特性的需要。园中的小品主要有雕塑牡丹仙子,以及取材于《葛巾·玉版》的大型烧瓷壁画,建有六角亭和群芳阁等几组园林建筑。

碧桃园

丁香碧桃园位于中轴路东侧,两园均以丰富的植物材料围合观赏草坪,空间疏朗大气,碧桃园更是通过塑造地形、建造亭子形成南部的主要景观,空间尺度适宜,白皮松和碧桃、沙地柏的配景形成了北京地区十分经典的植物景观。在北京试种的白桦在草地边缘形成独特的风景。

樱桃沟

樱桃沟的历史可追溯到金章宗年间,沟内气候冬暖夏凉,空气湿润,泉水淙淙,动植物物种较为丰富,野趣横生。明代樱桃沟谷中还有很多寺观,明灭亡后,樱桃沟寺毁香断,至清朝及民国曾先后为孙承泽及周肇祥所使用,因此也有退谷和周家花园之称。

历史上樱桃沟的泉水极盛,随着北京市用水量大增、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樱桃沟的泉水也逐渐减少甚至干涸。水源干涸造成了樱桃沟内一些植物的灭绝,在20##年植物园建设了水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樱桃沟的水流和植被。现在,樱桃沟以北的用地将作为北京乡土植物保护与展览等功能使用,继续保持其自然、野趣的环境特色;山桃夹道、水杉蔚然成林。流水恢复后,自然生长了一些耐水湿的草本植物,也展示了一些新的引种植物。

植物配置平面图效果图图示



水系水景工程措施

山地公园排水系统处理

该公园绿化率比较大,且均为大面积的绿地,为了保证花草不被淹死,雨水能够顺畅排入雨水系统,雨水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桥头公园地形东高西低,南北向地势较平坦,对于东西向的绿地雨水采用顺地形自然放坡排放,依据《公园设计规范》[2 ]要求,采用坡度为3 %~5 % ,对于南北向的绿地,为了满足公园美观的要求,没有设计雨水排放坡度,并且随着使用期限的增长,绿地下土壤的渗水性能也会越来越差,因此采用地下设盲管排放雨水,但对地下铺设盲管的设计间距,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为此参照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为了排除地下集水或抗浮, 设计地下集水管, 其设计间距为5~10 m ,由此设计绿地排水盲管间距为12 m ,同时须满足:(1) 种植地表向盲管方向的排水坡度应大于0. 5 %; (2) 栽植土层厚度> 30 cm ,质量密度为1. 17~1. 45g/ cm3 ,总孔隙度> 45 % ,非毛细管孔隙度> 10 %; (3) 排水管采用DN110 厚壁UPVC 穿孔滤管; (4) 渗水层要求滤料整洁,层次分明,按滤料粒径级配大小分层铺设。经过几场暴雨的检验,按上述要求铺设的盲管排水效果好,未出现长时间积水现象。

广场铺地由于地面较平坦,且场内不便于设置雨水口,雨水一般靠较长的地面径流流向周边的雨水口。广场周边无隔离花池的人行通道,雨水直接排至四周市政道路,通过市政雨水口收集排放。在长距离的隔离花池、花坛池池壁下地面设排水缝20 mm ,铺地下设排水明沟,上设花岗岩箅子,沟内找坡,隔20 m左右设集水坑,收集的雨水由排水管道接入主干道雨水管网中。排水工程设计是公园设计的重要部分,排水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公园的景观和使用功能,通过切合实际的合理设计、合格施工、良好的运行维护,使污水分流,集中处理,雨水分区,分散排放,给市民营造一个美观、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

实习地五——元大都遗址公园

元大都遗址公园滨水景观的设计手法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通过改造护城河,创造了亲水环境。现在的小月河又称土城沟,其位置是原来土城护城河。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护城河宽窄不一、深浅不一,解放后被改为钢筋混凝土驳岸,并被作为城市的排污河,完全失去了自然感。公园建设中结合截污工程,尽量恢复原有的野趣及亲水的感觉,并发挥其横向串联,竖向联系的作用,先将原存河岸降低,形成斜坡绿化,同时结合景点设计将河道局部加宽,并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形成郊野的自然景观,加宽的局部也可作为码头全线通船,人们可以在水中荡舟,别具乡野和自然情趣。在“水关新意”景区还创建了一种溪流景观,使儿童们可以在溪流中嬉戏。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中强调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意图通过植物改善城市密集区的生态环境。土城公园是城市的绿化隔离带,是一条绿色的屏障,同时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是这一区域重要的城市流动性景观空间,所以植物的色彩和季相变化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在公园中设计安排了许多植物为主的景观,如紫薇入画,蓟曹纷飞等。这些植物景观利用带状绿地的优势,大尺度大空间、成片成带,形成色彩变化的街景,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这些植物景观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赋予公园更多的文化品位。

公园驳岸断面图图示:


 

元大都遗址公园植物造景手法


节点平面图图示:


元大都遗址公园速写:


 

 

游线组织

元大都遗址公园由海淀区负责招标和建设,它包含西土城和北土城两段。

西土城是指元代土城西面北段,在西土城靠北的城台上保留有清乾隆御制碑一处,即“蓟门烟树”,被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北土城”是指元代土城北面西段,即学院路至京昌高速路一段。

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集中反映元代的历史文化,公园作为一条带状公园,结合场地特点,以元土城遗址、土城沟水系和沿线绿化带为三条主线,将“蓟门烟树”、“城垣怀古”、“蓟曹纷飞”、“银波得月”、“水关新意”、“鞍缰盛世”、“大都建典”、“燕云牧歌”等八大景区串联成一体。

实习地六——奥林匹克公园

公园中的“绿色、科技、人文”

1.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系统,位于中轴线“仰山 景区以南,奥海 景区以北的西侧,总面积约为41 500m 公园水系的补充水源分别为清河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和公园 奥海 主湖内的循环水 人工湿地系统相当于 奥海 的一个肾,通过新型景观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程技术 ,有效处理再生水祀循环湖水.提高再生水和湖水的水质。为公园“奥海 输送达标、优质的水资源 经现场观测,人工湿地处理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公园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每天可处理“奥海”循环水20000立方米,处理再生水2600立方米,每年可节约自来水95万立方米。按循环单元每天运行24小时计算,人工湿地日最大处理量可达到30000立方米。

2. 传统的公园建筑设计讲究“ 隐于山水之中、现于曲径之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一座以山水植被为主的公园, 建筑虽然不是主角, 但却是公园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 必须与公园景观融为一体, 体现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作为公园景观,森林公园对建筑自身的造型要求较高, 因此在外观设计、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方面多有突破, 力求简洁明了并富有新意。公园内的建筑不仅讲究功能上“ 以人为本”— — 种类、数量、功能、布局等规划设计以游客需求为中心, 更重要的是体现“ 崇尚自然” 的精神, 尊重场地, 与地形、地貌及周边植被山水环境相结合。由于公园面积大, 因此有必要对建筑进行分区主题性规划, 以便为建筑及环境设施规划设计提供线索。森林公园内地形地貌丰富, 有溪流河道、山体、湿地、草地、林地等不同的生态区域, 园内的整体建筑布局因地制宜, 密切与场地特征和周边环境相结合, 根据建筑功能, 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和场地的不同, 将园内建筑分为湿地建筑、滨水建筑、山地建筑、林地建筑等不同类型。其中, 湿地建筑和滨水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最佳的观景视野, 因此建筑设计时如何使游人舒适、方便地观景是考虑的重点, 同时, 这些建筑位置显要, 建筑本身又成为景观构图中的一部分, 因此建筑外观也是设计的重点。山地建筑和林地建筑的特点是周边树木茂盛, 环境幽静, 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要与周边密林相呼应, 建筑要尽量隐蔽在山林之中。

3. 森林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全面采用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的大型城市公园, 在规划设计中尽量控制总建筑面积, 充分利用室外空间, 将容积率控制在0.01 之内。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实现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低成本、高技术、减少建设污染排放、实现建筑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把能耗降低、由节能5 0 % 走向更低能耗等各方面生态节能要素, 积极采取各种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措施, 力求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理念。

公园的雨水利用措施

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用循环水务解决这个问题。在公园建设了节约用水、再生水利用、雨洪利用、水循环净化、水生态环境五个水的系统,实现全面节水、高效用水、循环流动,保护水的健康生命,充分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三大理念。

奥运举办正值北京主汛期。我们在确保排水通畅的前提下,建设了高标准的公园雨水利用系统。雨洪标准的标准:铺装区域为2年一遇24小时降雨,绿地及下沉空间等重点区域为5年一遇24小时降雨。

园内草坪绿地全部建成下凹式地形,可收集雨水,回渗、涵养地下水。园内广场、道路采用透水铺装,面积总计52万平方米,占硬化面积的50%。透水铺装之下是雨水收集管网,总长100多公里。将雨水收集入净化蓄水池,加以回用。中心区建造了一套全覆盖、规模化、智能化的雨洪利用示范工程,面积95公顷。在设计排水标准为50年一遇的下沉花园,设置了7000立方米的蓄洪沟,用于雨水的调蓄回用。在设计排水标准为50年一遇的下沉花园,设置了7000立方米的蓄洪沟,用于雨水的调蓄回用。研发了有净水功能的铺装材料、渗滤井、渗滤排水沟、无动力弃流井、雨水收集和净化装置、雨洪利用监控系统等,其工艺简单、无能耗,使用简便,便于推广。奥运公园的雨水系统的功效可谓巨大。信息化雨洪调度,充分利用奥运湖水系蓄洪。20年一遇的暴雨可全部蓄集园内,全年可收集雨水150万立方米以上,雨水综合利用率将超过80%。在雨洪利用实施过程中的20##年雨季,最大场降雨108mm,园内施工场地无任何积水,保证了施工进度。另外进行了施工期的雨水收集,把施工场地内的排水作为水系的补水水源,仅20##年雨季收集的雨水达15万立方米。

雨水收集断面图:


 

瓦院平面图图示:


 

实习地七——798艺术区

798区在经过各界仔细研究后.在保证艺术特区特色的基础上,对艺术区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重新修建人行道步行街和行车道,拆除八九十年代的共上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增

加扩建了10余个停车场,以此保证园区内交通的顺畅,园区修建7个观景露天广场,路边和广场边的地区都已经在绿化范围内,对园区的各类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清洗,彻底改变了黄土露天,尘土飞扬的旧风貌。为园区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消防照明系统全面进入园区,人电管线进行人地铺设,重新规划道路照明灯和庭院内的街灯,完善改进消防和安保监控系统,园区内共设置了206个道路标志。使得在园区内的道路的方向清晰准确。在园区的公共服务环境中共增加了多个座椅和垃圾桶.用以改善公共环境。

对于艺术区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汇集到多个层面,在以政府引导下的798地区,应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充分调查好艺术冈区和机构特色,全面建立以办公环境为核心,做好服务管理平台,做好协作工作。艺术区的健康发展应在不断变换合适的管理模式下顺应艺术冈区的发展。定期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艺术区到访者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听取艺术家和到访人群对园区的建设性意见。发起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同时.积极筹备建立“发展促进会”,作为艺术区管理模式的延伸和补充,形成艺术区共同建设管理格局。“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同区内外13位著名艺术家、产业专家和机构代表组成,自成立以来,为艺术区规划发展提供很多积极的决策建议,并对进出艺术区的机构提供评审意见。“发展促进会”将充分发挥园区内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作用,形成艺术区自治组织和沟通平台。这一管理模式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将充分调动企业和园区机构各方面的力量,使798艺术区成为一个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管理的同区,也是推进园区科学发展、和谐管理的有益探索。

798艺术园区需要专业化的特色.需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和品牌形象为窗口展现在世人前面,这是开放性需求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不断调整的物业管理水平提出的要求,引进高端的服务质量团队和服务设施。推动同区物业管理向专业化、人性化、规范化转变,致力于为园区机构提供及时、有效、专业化的物业服务管理;另一方面在搭建产业发展和艺术园区服务推广方面,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798艺术建设中心已经建立了798艺术基金,这份基金已经进行798艺术区的资源整合和形象推广:通过举办北京798艺术节,扩大798艺术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艺术周区内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成立艺术区咨询服务中心,为冈区机构和到访者提供导览、租赁、咨询、ATM机取款等多方面的服务;成立专门的接待部,充实接待设备和人力,招聘多名多语种导游志愿者;安排免费游览车,从园区人El处经停园区主要线路与机构,同时为到访者提供指引服务:更新楼字门牌,为艺术区机构编号,在主要交通道El设立五级中英文引导标识,为园区到访者提供便利。 

 

798效果图:


 

 

更多相关推荐:
北京参观实习报告

北京实习报告班姓学级名号本次去往北京的参观实习我满怀热情在那里我们用图片见证记忆使我们增长见识受益匪浅作为装饰工程的学生我们理应对各种建筑有一些了解虽然不能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总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开拓眼界显...

北京实习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北京实习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北京专业班级艺术设计姓名蔡含睇学号指导老师袁傲冰20xx103120xx1174班20xx2563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一实习目的1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上...

北京实习报告

北京实习报告大一第二学期期末我们迎来了在大学里的第一次实习大家都很兴奋很激动毕竟以前没有实习过这次北京实习主要目的是观察北京建筑的特点风格和外形将我们大一所学的知识和实践中所接触的知识相结合用实践鉴证理论在北京...

大二北京见习报告

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11级艺术设计专业北京实习报告系别艺术设计系课程专业实习专业艺术设计班级11级艺术设计4班学号1108024002姓名周广浩指导老师实习时间20xx年4月8日4月18日成绩20xx年4月25日...

北京实习报告

专业认识实习报告院别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姓名冯少凡指导教师党伟实习时间20xx20xx学年第1学期89周实习目的此次实习是为了参观学习各个地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从中提高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修养为大...

北京实习报告-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798除了指数字以外一般指北京7...

北京见识实习报告

建筑学级认识实习实习报告班级建筑学级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1目录1实习的性质和目的32实习的时间安排33实习的内容344实习的体会462北京见识实习报告1实习性质目的本次实习为认知实习目的是扩大视野了解建筑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教学中心年级20xx年专业公路工程与管理层次姓名学号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习单位评议表1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习报告成绩评议234567

北京工商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北京工商大学生产实习报告院系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机械102学号1003010209姓名指导教师实践时间20xx9220xx913成绩北京第一机床厂实习报告1一实习单位概述北京第一机床厂是中国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

北京理工大学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报告前言作为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我们在开学之际进行了一次实习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未涉入社会的青年认真的感受一下社会的氛围对我来说这次实习给了我不小的有压力虽然我以前也做过一些实践活动但我还是感觉这次...

文学院桂林采风实习报告

桂林采风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习地点桂林阳朔实习形式集中实习实习内容文学采风与创作起止时间20xx年6月21日7月10日一实习目的通过采风实习让我了解桂林阳朔的地貌特征民俗风情增长自己的见闻其次实习之后要进...

092班外出采风实习报告 标准【视觉】

视觉达业外出采风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任务外出采风实习是我校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项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在视觉传达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配合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学生们熟悉我国优秀的自然与人文文...

北京实习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