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奉节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4.27

关于奉节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精神,我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出台了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探索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新思路,我局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奉节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邻巫山、南接湖北恩施苗族土家族自治州、西连云阳、北接巫溪,是一个多民族杂散居地区,居住着土家、回、藏、苗、水、布依、仡佬等25个少数民族,共2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其中土家族1925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全县有云雾、龙桥、长安、太和四个土家族乡,共25个行政村,幅员面积60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均位于我县南岸,地处天坑〃地缝旅游景区,且与湖北恩施苗族土家族

—1—

自治州接壤,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仍保留和凸显自身特色的主要是土家族文化,包括民歌、故事、音乐、舞蹈、服饰、传统民居、民族工艺、民族习俗等,如土家女儿节、哭嫁、山歌对唱、摆手舞等。

二、县内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在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到了既尊重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促进民族文化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新建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在各民族乡新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和科普教育等综合性文化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服务中心,对居民免费开放。二是改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施。在各村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广场等群众性活动场所,配备体育器材和音响设备,为群众开展坝坝舞、摆手舞等活动提供场所,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建成农家书屋。在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村建成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图书室,并完善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四是启动少

—2—

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程。我县本着抢救一批、恢复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于今年规划启动云雾土家族乡码头村特色村寨保护工程,并按照市民宗委的相关要求,对各民族行政村进行摸底调查,适时逐步启动特色村寨保护工程,以保护少数民族建筑。

(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一是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xx年8月,在龙桥土家族乡隆重举行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展了各项传统体育竞技和独具土家特色的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土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和风俗习惯。二是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投资近100万元,完善各民族乡中心小学的民族文化墙、民族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将民族常识、土家山歌、踩高跷等土家特色文化引入历史、音乐、体育等课堂,将土家摆手舞作为课间操。三是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以民族文化特色和本地民俗文化为切入点,组织群众参与土家摆手舞、山歌对唱、舞狮等群众性活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交流。

(三)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软环境建设。一是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对少数民族乡给予大力支持,每年选派

—3—

1至3名大学生到民族乡服务;在每个少数民族乡组建以当地居民为骨干的民族文化艺术队,引进专业人才精心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和发扬。二是注重少数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支持民族乡编撰出版《民族乡概况》系列丛书,收集整理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自然景观、土家民风民俗等情况,制作展示民族工作新发展、新成就、新经验的展板和宣传片,在县级媒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展播,为形成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注重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将云雾土家族乡的“奉节屋脊”——猫儿梁(海拔2123米)、龙桥土家族乡的世界第一暗河——龙桥河、长安土家族乡的高山草场——茅草坝,纳入天坑〃地缝旅游景区整体开发,同时将土家摆手舞、篝火晚会等土家文化引入景区旅游活动,带动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四是注重挖掘整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20xx年第二届“中国〃奉节国际摄影节”永远的三峡晚会上,由230名女孩表演的《山背篓》,生动的展现了土家人民的劳动场景,创下了中国舞台上的背篓之最,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4—

三、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

视,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基础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少文化资源。我县少数民族属于杂散居状态,人口比重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习俗、服饰、歌曲、舞蹈和民间工艺因为被认为是“老土”而正在加速消亡。同时,经过长时间的民族迁移、文化融合,以及现阶段的人口流动,本身的一些少数民族习俗正在逐步同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逐步减少。

二是缺少人才队伍。基层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对如何挖掘、传承和创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比较滞后,缺乏专门的人才和必要的经费投入。少数民族文化从形式到内容数十年不变,因而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三是缺少保护意识。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一些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对一些未来得急鉴定保护,且有一定文物价值的民族建筑,在开发、建设中损毁严重,甚至被拆除。同时,由于对少数民族文化认识不到位,本身属于

—5—

我县的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被周边其他地方抢先申报注册,造成文化资源外流。

四是缺少保护能力。受地域因素影响和经济条件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外迁定居,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迹、建筑,由于资金、人力等因素的限制,保护不力,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五是缺少产业带动。我县目前还没有对民族旅游、民族用品、民族餐饮产品进行开发,缺乏集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纪念性于一身,值得推介展示、具有“地域名片”的品牌产品;缺乏企业带动和市场运作机制,难以形成能够占领市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四、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建议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持。

一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经济发展是基础, —6—

只有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才能更好地为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同时,积极运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让民族文化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少数民族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对少数民族文化民间队伍和组织等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把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纳入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和对口支援活动,建立和完善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村企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三是积极培养民族文化优秀人才。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民族研究机构和民族院校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民族乡土教材的编辑出版和宣传工作,努力培养出一批民族文化研究人才;加强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定期举办培训班,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上级机关学习,进入相关院校深造;扶持

—7—

民办文艺团体,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积极培养通晓民族民间文化专业知识和市场经济运作的经营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开拓民族文化的展演、商品和旅游市场,深度开发民族文艺中的商业价值。

—8 —


第二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1]


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调研报告 根据毕署民宗通字[2011]46号文件要求,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由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李轶,工作员简泽民组成工作组到纳雍县猪场乡湾子寨村进行走访调查,经梳理形成报告如下:

一、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基本情况

湾子村位于猪场乡东北部,距猪场乡5公里,距县城45公里,处猪场、龙场结合部。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2%。全村辖湾子、张家、林新、平子、云新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258人,苗族总人口1240人,占总人口的98%,苗族人口均居住公路沿线,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元。

湾子村是猪场乡地势低矮平缓之地,气候炎热,土地肥沃。森林茂盛,有野菜、野生食用菌等生物资源。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等。 湾子村,经过苗族同胞多年的努力,湾子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本村有公办小学一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教师15名,学历合格率100%,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弯子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着手准备实施38户黔西北民居改造。

二、现状调查

“十二五”规划以来,猪场乡党委、政府把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作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7‰以内,低于纳雍县人口自然增长控制指标。

(2)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湾子村地理优势,拟建蜡染、刺绣基地。湾子村村民杨新飞、熊丽、杨兰、杨琼、李雪梅等多次参加省地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获奖。20xx年3月28日,在贵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猪场乡湾子村云新组杨琼荣获“百佳创业小老板”荣誉称号。

(3)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户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4)依托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加强基本农田复种指数,使苗族村寨农田生态系统的种植、生猪养殖、玉米秆垫厩、猪牛羊粪还田的良性循环模式逐步完善。粮食作物基本无病、虫严重危害,粮食生产连年稳产高产。

(5)利用苗族婚丧等节庆和传统习俗,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打造湾子村民族旅游品牌。

(6)尊重少数民族群众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

(7)以各种文化活动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独具民族风情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激发苗族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家园建设中来。

三、具体要求

(1)、要按照“坚持保护为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

(2)、要树立产业共生意识,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一、二、三产业资源,使各项产业共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3)、要把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一体化。

(4)、坚持以新农村试点建设、扶贫整村推进等项目集中建设带动特色村寨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实现多渠道筹集资金、科学引导资金投放和有效发挥资金效用,

(5)、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针对特殊地理位置,生态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形成分类指导、分层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6)、既要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将来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以交通要道两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

(7)、坚持将湾子村苗族传统文化、民居风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自然景光与民族文化遗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四、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建设与保护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通组交通不便;

2、村落总体布局混乱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环境差;

3、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农民收入下降;

4、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值低、效益差;

5、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灵、农民科技文化意识低,缺少劳动技能,生产技能比较单一,就业受到很大局限;

6、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创收途径少;

7、农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资金短缺、无法实施短平快的扶贫项目;

8、苗族芦笙舞、蜡染刺绣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和保护;

9、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没传承人而流失;如苗族山歌。

五、村民对特色文化村寨建设与保护的态度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数、比例

村民态度是

(1)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那些“麦田守望者”一定的生活补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队伍中来,

(2)大力打造特色文化村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还原少数民族民居特色,为少数民族旅游作贡献。

(3)大力发展民族工艺,把民族服饰、刺秀腊染等少数民族工艺作坊规模化,精细化。拟建蜡染、刺绣基地。

目前, 湾子村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数是1240人,占少数民族人数的100%。这得力于双语教学的开展,村民希望政府一直把双语教学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中来,多培养双语少数民族教师,适当提高双语教师的生活待遇。

六、保护措施和建议

(1)全面落实中央对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书本费、免杂费和对寄宿生给予生活补贴的“两免一补”政

策。

(2)继续做好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100%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组织。对少数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特困户给予医疗费减免。

(3)对因病、因智等特殊贫困群体的贫困人口进行建卡登记,有步骤地实施光明计划、安居计划和救助计划,帮助特殊群体摆脱贫困,对贫困户优先安排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技能性培训,同时开展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生活。

(4)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和传承,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对少数民族民居保护与改造,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的专项补助资金。

(5)借红旗水库烟水工程建设从村经过的契机,加大力度改良农田,努力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

(6)加强农业科技进程,提高村民科技意识,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发展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文化产业课题调研组近年来淄博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建设殷实小康构建和谐淄博的重要举措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产业调查报告现状营销与策划一班文化郭颖一文化产业的现状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产业在经济上非常重要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和繁荣我区文化产业积极推动人文涪陵建...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5月下旬由市...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来源榆林新闻网作者桑学义时间20xx1112213154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20xx年3月我县文化经营单位达128家其中...

XX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近几年来,XX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XX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一、XX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一)、XX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布按照国家文化产业领…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溆浦县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近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溆浦县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溆浦县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截止20xx年底全县文化产业单位为288家从业人员1200人文化产业总产...

三台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三台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三台县委宣传部根据绵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方案和三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方案及县委3月21日召开的三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精神从3月21日4月18日由县委统一领导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文体局教育局工...

家乡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家乡灵璧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学校四川大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调查主题灵璧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时间20xx年7月208月5号调查人员谢祥祥班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班学号1043013004老师杨柳静课序号2...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20xx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

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全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合水县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社会进步的智力源泉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髓与灵魂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三台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三台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三台县委宣传部根据绵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方案和三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方案及县委3月21日召开的三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精神从3月21日4月18日由县委统一领导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文体局教育局工...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