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时间:2024.4.30

二、RLC串联谐振电路

目的及要求:(1)设计电路(包括参数的选择)

(2)不断改变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测量三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以验证幅频特性

(3)不断改变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利用示波器观察端口电压与

电流相位,以验证发生谐振时的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

(4)用波特图示仪观察幅频特性

(5)得出结论进行分析并写出仿真体会。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RLC串联)

可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电路成为二阶电路。此电路在输入为零值时的响应称为零输入相应,在零值初始条件下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

欠阻尼情况下的衰减系数? 为:??R

.2L.其震荡频率?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d为:?d?; RLC串联谐振电路条件是:电压U与电流I同相。

z?R?jX?R?j(?L?

11?C); 当?L?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C时,谐振频率为f?f0?1;

在电路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调整信号源的频率使电路产生串联谐振;在信号源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L或C使电路产生串联谐振是。电路的频率特性,电路的电流与外加电压角频率的关系称为电流的幅频特性。

串联谐振电路总阻抗Z=R,其值最小,如电源电压不变,回路电流I=U/R,其值最大;改变信号源的频率时,可得出电流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三.设计原理:

一个优质电容器可以认为是无损耗的(即不计其漏电阻),而一个实际线圈通常具有不可忽略的电阻。把频率可变的正弦交流电压加至电容器和线圈相串联的电路上。

若R、L、C和U的大小不变,阻抗角和电流将随着信号电压频率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称之为频率特性。当信号频率为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f=f0?

现象,且电路具有以下特性:

(1)电路呈纯电阻性,所以电路阻抗具有最小值。

(2)I=I。=U/R

即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因而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同时线圈磁场和电容电时,即出现谐振

厂之间具有最大的能量互换。工程上把谐振时线圈的感抗压降与电源电压之比称之为线圈的品质因数Q。

四.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设计电路图:

自选元器件及设定参数,通过仿真软件观察并确定RLC串联谐振的频率,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当电阻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时的频率就是谐振频率。设计RLC串联电路图如下图: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

当电路发生谐振时,XL?XC或?L?

C1=2.2nF,L1=1mH,R1=510Ω,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根据公式f0?1?C (谐振条件)。其中,可以得出,当该电路发生谐振

时,频率f0?70KHz。RLC串联电路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电源电压与电流同相;谐振时电感两端电压与电容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

五.用调节频率法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

在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连接的RLC串联谐振电路,电容选用C1=2.2nF,电感选用L1=1mH,电阻选用R1=510Ω。电源电压us处接低频正弦函数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压uR处接交流毫伏表。

保持低频正弦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s不变,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观察交流毫伏表的电压值。当电阻电压uR的读数达到最大值(即电流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频率值即为谐振频率。将此时的谐振频率记录下来。

表1 谐振曲线的测量数据表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R当频率为70KHz时:

图2 f0?70KHz时的波形图

观察波形,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s和电阻电压uR相位不同,此时电路呈现电感性。

当频率f0?108kHz时:

图3 f0?108kHz时波形图

观察波形,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s和电阻电压uR同相位,可以得出,此时

电路发生谐振,验证了实验电路的正确,与之前得出的理论值相等。因此证明实验电路的连接是正确的。

当频率为f0?150kHz时: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图 4 f0?150kHz时波形图

观察波形,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s和电阻电压uR相位不同,此时电路呈现出电容性。

六.用波特图示仪观察幅频特性。

按下图所示,将波特图仪XBP1连接到电路图中。双击波特图仪图标打开面板,面板上各项参数设置如图下图所示。打开仿真开关,在波特图仪面板上出现输出u0的幅频特性,拖动红色指针,使之对应在幅值最高点,此时在面板上显示出谐振频率f0?9.333KHz。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图5 波特图

七.结论与体会:

通过本次是我掌握好了RLC谐振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它的调整方法,实验中测量谐振频率的方法有:调节频率法、示波器法、电感电容法。本次实验选择的是调节频率法。本次实验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R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分析,设计出了准确的电路模型,也仿真出了正确的结果。并且得到了RLC串联谐振电路有几个主要特征:

谐振时,电路为阻性,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可在电路中串入一电流表,在改变电路参数的同时观察电流的读数,并记录,测试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是否为最大。一个正弦稳态电路,当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同相位,则称为电路发生谐振,此时的电路称为谐振电路。

实现谐振的基本方法是:

角频率?0(或频率f0)不变,调节电感L值和电容C值电感L不变,调节

角频率?0(或频率

值和电感L值 ;

谐振时,电源电压与电流同相。这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电源电压和电阻负载两端电压的波形中否一样的相而得到。 f0)值和电容C值电容C不变,调节角频率?0(或频率f0)


第二篇:深大RLC实验报告模版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 RLC电路谐振特性研究

学院:

专业: 班级:

组号:

报告人: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深大RLC实验报告模版

1

2

深大RLC实验报告模版

3

深大RLC实验报告模版

4

深大RLC实验报告模版

5

深大RLC实验报告模版

更多相关推荐: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实验研究一摘要从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方程分析出发推导了电路在谐振状态下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输入阻抗并且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创建RLC串联谐振电路利用其虚拟仪表和仿真分析分别用测量及仿...

串联谐振实验报告

实验三串联谐振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及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和其测定方法4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5深刻理解和掌握串联谐振的意义及作用...

实验九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书实验九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量RLC串联电路的谐振曲线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2研究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二原理1RLC串联电路在图9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若取电阻R...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串联谐振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及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和其测定方法4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二实验原理RLC串联电路如图所示改变...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串联谐振电路学号1028401083姓名赵静怡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量方法4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5深刻...

交流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96JinzhaiRoadHefeiAnhui230026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交流谐振电路李方勇PB0...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串联谐振电路学号姓名成绩一实验原理及思路RLC串联电路如图71所示改变电路参数LC或电源频率时都可能使电路发生谐振us图71RLC谐振串联电路该电路的阻抗是电源角频率的函数ZRjL7110时电路中的电流与...

电学模块实验-RC和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1RC串联电路的充电时间常数为ARC2BR2CCRCDRC答案C2RLC串联电路在充电过程中如果R2lt4LC则为过程A非阻尼B欠阻尼C临界阻尼D过阻尼答案B3如图所示色环电阻其阻值是CAABCBABCCABC...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新疆大学实习实训报告实习实训名称电路EDA课程设计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李劲报告人学号时间20xx62012Multisim软件的介绍1基本介绍Multisim20xx提供了多种工具栏并一层次化的...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联谐振电路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量方法4测定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5深刻理解和掌握串联谐振的意义及...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串联谐振电路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串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2、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3、理解电路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量方法4、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5、深刻理解…

实验八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与multisim仿真

实验八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实验一实验目的1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现象的条件2研究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特征3研究串联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二实验原理1RLC串联电压谐振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电路中...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