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4.27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郑延鹏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积极开展课堂评优活动,不断优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开拓创新。

5、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改作、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6、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秀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7、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8、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加强开卷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


第二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初中思想品德》作业与思考题


1、试说明提问的一般方法。

答:提问共包括以下七种方法。

第一,跟随式提问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进行这种“跟随式”提问,一方面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对衔接教学活动的知识和内容有促进作用。

第二,设疑式提问法。设疑提问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想弄清楚其中的奥妙,但一时又无法搞清楚的“新”“奇”“难”的问题,甚至是诡辩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自觉参与教学。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第三,开启式提问法。心智的开启,能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畅通。开启式提问法就是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特点,以新鲜奇特的事例或趣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对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和激起饱满的学习热情有良好的效果。

第四,设悬念提问法。悬念是一种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设悬念提问要选取故事情节曲折,能引起学生心理共鸣的问题,这样可以进入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第五,设计情境提问法。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特殊性就是要创设情感交汇的场,因此,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用描述、声音效果、图像等各种手段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六,借助媒体提问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借助多媒体辅助提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第七,引出兴趣提问法。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学生心不在焉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堂上出现气氛沉闷、交流受阻、学生状态不佳等现象时及时调整教学现状,如抛出几个有趣的问题,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学生的精神等,重新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2、引领学生进入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引领学生进入教学需要注意:( 1 )喧宾夺主,占用时间过多。在平时的听课中,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由于安排不当,把时间花在导入上,也就是把时间浪费在非重点教学内容上,产生了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

( 2 )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近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需要一定的“心智能量”,每个人的“认知负荷”水平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人的认知程序就要崩溃。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负荷是不一样的,适当的学生认知负荷水平,是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是如果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负荷,则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认知负荷。

( 3 )内容安排不当,偏离教学。课堂导入的功能除了提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外,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导向性,为后续的教学设置悬念,做好铺垫。因此,导入的目的性要明确,做到不蔓不枝,内容的安排也要合理。

( 4 )导入与结束呼应不好。很多教师为要达到课堂导入的效果,常会采取一些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能马上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遗憾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一些示范课、公开课等都“流行”探究性活动,导致整个课堂的可控性降低,使得后面教学往往是草率收场,也就忽略了前面设置的一些“悬念”。

3、谈谈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在于 :( 1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思维内部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时,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只关心结果,更关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扩充了的知识量,将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在组织和整合的过程中,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从已知走向新的未知,循环往复,不断向更高科学境界迈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2 )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个性的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内容。个性的主体性不是先天的,必须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今天在不少课堂中,教学策略仍比较单一,甚至很多人还以教师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虽然有些教师注重问题引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学生看似主动其实还是被动的听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自己感到怀疑的现象,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与倾向性,以及自己的独特风格,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挑战自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会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可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因为他们已经产生了思维定势,不能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从本质上讲,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创

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结果不是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新的问题,问题意识不仅能使教学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更重要的是它能把学生引向创新之路。

4、你对非智力因素是如何理解的?

答: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等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方方面面,诸如:兴趣、自制力、踏实、恒心、耐心、勤奋、刻苦、毅力、自我约束、自我调适、忍耐性、顽强性、挫折承受能力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个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个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方法 :( 1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3 )改进教学方式,增进师生的情感。( 4 )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坚强的意志。( 5 )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注意克服非智力因素中的负面效应,如:消极、懈怠情绪、自负的心理等。( 2 )要注意同智力因素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两种因素有机地融合,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 )要避免盲目性。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采取一些牵强附会的教学设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有机结合,达到流水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 )要注意克服非智力因素的短期效应。为了保障非智力因素作用的渐进性,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要不断地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经常针对教学活动总结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努力将这种效应升华为学生的习惯和品质。

5、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你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

答: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材观,教师书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

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引子”,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体系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所以:

首先再使用教科书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 1 )要摒弃陈旧的教科书使用观。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用一模一样的教科书去教育不一样的孩子,简直是童话。”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材料,新一轮课改环境下教科书虽然越来越科学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的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旧的教科书使用观,要以教科书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科书作为传授知识锻炼能力的依托,变完全依赖教科书为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 )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教科书这个基础。在处理教科书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然后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对教科书进行取舍整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务必要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具有很强科学性的教学载体,不要轻易否定。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必须以准确理解教科书为基础,加强对教科书的深入钻研和正确把握,熟谙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力争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教科书的创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 )要抓住学生这个主体,依托教师个体的具体情况。一切教学活动必须落实到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而定,教师只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导演。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特长,不同的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教科书的内涵,会有差异地使用教科书。有的教师善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擅长用美术音乐来组织教学效果也不错。例如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运用简笔画勾出动物世界,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效果都不错。( 4 )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境,活用课程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出现的预想之外的许多问题灵活处理教科书,引导学生向教科书的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要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确定对教科书的取舍,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必须灵活运用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实现开放教学模式。

其次要掌握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基本方法 :( 1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取舍时,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为了考试而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 2 )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再新的教材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尽力向学生传递最新、最准的知识,如某部法律的修改;国家某次会议的精神等。再如,如果教师认为某框或某站的活动由于教学硬件或学情不同,就可以替换成符合当地条件和学情的活动。( 3 )调整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一本教科书的内容,不适合所有班级的学生。如果某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就可以增加深度;如果某班的学习能力差,就可以适当地降低。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 4 )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比如,现实生活中周围

发生了某件重要事情,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后,原来的顺序也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 5 )调整教学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

再次 创造性使用教科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 1 )必须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 )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来使用教材,重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实质,做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3 )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的主观行为。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所以教师一定要活用教材,课堂临时出现问题时,要把握并处理,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4 )要及时总结反思。①教材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②教材的使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③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满意情况;④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明显的优缺点;⑤如果继续这样使用教材,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等。

6、有人认为,思想品德设计课堂就是教师编写教案。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 设计课堂不仅仅是文本化了的教案,而且主要是指教师思维中、脑海中的教学筹划。设计课堂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作用。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精心组织教材,熟练掌握教法,科学而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总结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设计课堂就是一种策划,是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即学习目标)、“如何学”以及“学得怎么样”而进行的策划,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设计课堂还应该包括:设计课堂人员(如除授课教师、班级学生外,还可以请听课教师、学校领导、家长、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参加。),设计课堂座位(如采用秧田式、矩形、环形和马蹄形等形式),设计课堂空间(如怎样利用课堂空间),(设计课堂时间,包括整个教学内容的用时设计和学习某一问题的用时设计),设计课堂教学手段,设计课堂教学检测,设计课堂规则,等等。

7、依据你对“学习组织”与“合作学习”的理解,试说明学习组织与合作学习有什么异同点。 答:学习组织,就是把学习兴趣相投且能够互补的人组织在一起建成一个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并秉持互帮互助的原则,促进彼此学习进步。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沟通和交流,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借助异质小组的基本形式,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合作学习在课堂

教学中的广泛实践及应用,给沉闷的传统式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它追求的是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它将深刻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建立学习组织就是一种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学习活动被赋予积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共同取得学习的成功。学生在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组织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8、你是如何理解行动研究就是“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 答: 教师的行动研究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以改进教育教学为直接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以改进教育教学、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行动研究强调在重视专家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重视教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做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反省,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行动研究还强调,教师要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通过行动研究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以提高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过程和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的能力。它既是一种研究取向,又是教师的一种专业实践。所以有学者将行动研究形象地概括为:“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

所以,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9、进行即时评价时,教师应该考虑一些什么问题?

答:首先要遵循 即时评价的教学原则 :( 1 )主体性原则。在评价时教师要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有独特见解、有个性特点和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回答,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见解,给予高度的赞扬,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2 )针对性原则。教师必须考虑评价主体——学生的心理。只有让学生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苹果,感受到自己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确实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时,才能真正激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为后继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评价”。( 3 )艺术性原则。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完美的,学生的智能也是在不断的完善中发展成熟的。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应该讲究评价的艺术性,让学生在不断出现的错误面前没有自卑感、挫折感、失败感。善于在学生的错误或不完美中找出积极因素给予艺术性的即时评价,是

教师的智慧,更是对评价的正确认识。( 4 )明确性原则。目前在课堂评价上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为了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有的甚至是不做具体分析,学生漫无边际地说,说完了,这个过程就结束了,教师对此是模棱两可混沌不清。其实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他们最希望的是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并说明错在哪里,这样的评价才真实有效。( 5 )真诚性原则。教师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激励最能打动学生的心。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敏感的,别看他们未成年,但可以从教师的声调、表情上感觉出师长的赞美、激励是否发自真心,如果“爱”披着虚伪的外衣,那对学生的伤害将会更大。

其次要掌握 即时评价的基本方法:( 1 )多标准评价。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操作原则。“要保底”就是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对“学困生”不追求其全面、最好,评价应侧重他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与自身相比的进步,关注他的“更好”,因为只要希望在,成功就在。“不封顶”就是注重教育的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平台。( 2 )激励式评价。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情境、对象,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常用的几种激励性评价有:尊重、赞美式激励,祝贺式激励,赏识性激励,期望式激励,勉励式激励,信任式激励和表扬式激励。( 3 )无声式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用嘴巴说出来,而是巧妙地用肢体语言或文字来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得到发展,从而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如发现一个平时好动的学生课堂上很守纪律,摸摸他的头,朝他笑一笑,以示鼓励;发现一个平时从不发言的学生敢发言了,伸出大拇指,朝他点点头,等等。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虽然没有量表,也无法记录,但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4 )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变教师评价为师生、生生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能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情形 2 就属于相互评价。( 5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全面认识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弱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包括自己的潜能,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理念。

再次 即时评价应注意以下问题: ( 1 )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大一部分在问答中进行。学生的回答不可能都正确,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艺术的评价尤为重要,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使教学遭遇瓶颈。( 2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既起调节作用,又起推动作用。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语言应该能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有时学生思维会受阻,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关键处给予设疑评价,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激活原本封闭的思维,让学生在精神上产生一种经历了跋山涉水后终于获得知识的愉悦情感,使困惑在启发中解开,在引导中释放。( 3 )要升华学生的感情。教师用富有情感、精练的语言去点评,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师生和谐的互动,会让课堂的空气自由,学生的心情放松,情感释放,构成生命的课堂。适时适度的课堂煽情式评价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的碰撞,这样的碰撞,情感浓郁,产生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 4 )要综合学生的反应。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动态生成的过程,会不断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运用即时评价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捕捉、整合信息,根据知识结构的需要分析综合,及时选择梳理已有信息,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有效进行教学的目的。( 5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三

维目标是即时评价的依据,它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所以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中还应多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

总之,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即时评价要准确而形象,丰富而灵动,以真情打动学生,以魅力感染学生,在过程中引领,在平等中商榷。这样,即时的评价将会是学生生命中“一次次难忘的经历”,“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它将激活一堂课,照亮一个人,把思想品德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10、联系实际,谈谈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意义和价值。

答: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学生自主地将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作品收集起来,通过自己的分析、反思及他人的客观评价,认识成长中的优点与不足,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一种评价方式。

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于: ( 1 )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引导家长和教师从单纯关注学生考试名次,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发现学生闪光点,欣赏学生,营造了一个较为轻松活泼的教育环境,将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 2 )有利于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心理环境。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取代过去单一的“学生成绩单”之后,学生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精神,从而能增强活力。看到同学、老师、家长一句句殷切的话语,能更加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尤其是对于广大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其激励作用是“学生成绩单”所无法比拟的。

( 3 )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重视学生的变化和发展,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4 )有利于素质教育进家庭。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向学生和家长反馈信息的有效形式,它能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如实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同时,学生成长记录袋能起到宣传素质教育的“广告”作用,起到联系家庭的纽带作用,也能激励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办好学校出谋划策。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师德工作计划

教师师德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

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人民教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因此,本学期我制定如下…

20xx年小学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计划20xx20xx上学期星光小学刘金龙一指导思想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

小学教师师德工作计划

小学教师师德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们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工作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郭菲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工作计划做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相当重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特制定该师德师风个人计划如下:一、认…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工作计划20xx310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和三年级三个班的体育课教学我会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好工作从培养孩子道德素养出发制定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国...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师德师风体现一个教师敬业的主要标志,也是新时期推广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学习是提高政治业务理论,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学研究,个人修养的基础。现根据自身实际,特制定本计…

师德建设工作计划(20xx年)

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20xx学年度师德建设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创优争先为统领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提高...

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1)

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人们称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关注孩子生命为己任以关心孩子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

方城县赵河镇一小20xx—20xx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规划

赵河一小20xx20xx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方城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

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工作计划河头小学孙利斌教师的道德是立身之本人民教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的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因此本学期我制定如下师...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计划

教师个人师德师风建设计划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学期师德师风个人计划如下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

教师师德工作计划(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