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培养计划

时间:2024.4.27

电路与系统博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工学 学位)

一、培养目标

1. 应在本门科学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要求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各类研究课题,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3.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4. 至少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 应有严谨求实的学风,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现代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 3. 视音频信号处理与传输 5. 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集成

2.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4. 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 6.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1. 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硕博连读学习年限为4至6年,直攻博研究生学习年限为5至6年。

2. 学分要求: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2学分;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总学分要求≥54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

博士培养计划

1

四、课程设置:见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 培养质量的责任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培养过程的具体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课程学习以外,其他还必须包括以下环节:

(1) 选题报告

(2) 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

(3) 中期报告

(4) 学术论文发表

(5) 预答辩

(6) 答辩

3. 论文选题报告要求:

(1) 课题的来源、意义;

(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 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 预期成果;

(6) 主要参考文献

4. 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要求:

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本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并公开做学术报告。

5. 中期报告的要求:

博土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6. 预答辩、答辩的资格审查要求

博士生申请论文答辩,应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其基本要求如下:

(1) 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

博士培养计划

(2) 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 完成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

(4) 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5) 完成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6)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7) 在正式答辩前2个月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

7. 申请答辩的博士生需要在答辩前将本人的学位论文送到系资料室并登记,根据系资料室登记的日期,1个月后方能安排正式答辩。系资料室的论文供评审老师和其他老师公开阅读。

8. 博士生答辩申报过程中的全部手续(包括学位论文送审、评阅表收取等)均由答辩秘书办理,博士生本人应予迥避。

3

电路与系统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0902 授 工学 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从事电路与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硬件开发与软件设计能力,能独立从事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和科学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现代电子设备与系统设计 3. 视音频信号处理与传输 5. 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集成

2.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 4. 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 6.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普通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5年,其中学校提供奖学金的时间为两年半,两年半后按学期交纳学费。

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2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

博士培养计划

四、课程设置:见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和电信系有关论文的具体要求。

4

电路与系统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博士培养计划

课程代码为181.501——181.707是硕士生的课程 课程代码为181.801——181.903是博士生的课程

5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授 工学 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1.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本学科的各类研究课题,能胜任科研、教学和科研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3.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 3. 无源探测理论与技术 5. 电磁理论与应用 兼容

2. 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与光通信

4. 微波遥感与成像

6. 电磁环境与电磁

三、学习年限

1.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2. 硕博连读学习年限为4-6年,直攻博士生学习年限为5-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1. 博士生学习总的学分要求≥32学分;

2. 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学习的总学分要求≥54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 :

博士培养计划

6

五、课程设置: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外的研究生课程,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课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本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并公开作学术报告。

4. 完成文献综述和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关键理论技术; (4)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和进度计划; (5)理论和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5. 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6. 博士生修满全部学分,完成论文研究过程所要求的全部环节,由博士生指导小组经过预答辩通过后才能正式申请博士论文答辩。

博士生申请论文答辩,应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其基

7

博士培养计划

本要求如下:

(1) 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 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 完成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

(4) 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5) 完成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6)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7) 在正式答辩前2个月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

7. 申请答辩的博士生需要在答辩前将本人的学位论文送到系资料室并登记,根据系资料室登记的日期,1个月后方能安排正式答辩。系资料室的论文供评审老师和其他老师公开阅读。

8. 博士生答辩申报过程中的全部手续(包括学位论文送审、评阅表收取等)均由答辩秘书办理,博士生本人应予迥避。

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授 工学 学位)

一、培养目标

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

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

2.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 具有从事科学科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本学科的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开发工作;

4.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

2.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与光通信

3. 无源探测理论与技术

4.微波遥感与成象

5. 电磁理论与应用

6.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5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修课学分数要求≥22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博士培养计划

9

五、课程设置: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 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培养硕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本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硕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并公开作学术报告。

2. 完成文献综述和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关键理论技术;

(4)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和进度计划;

(5)理论和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3. 论文中期报告

硕士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前,要向硕士生导师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4. 硕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硕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

硕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公开作学术报告或在刊物上发表论文;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通过专家的评审。

10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博士培养计划

课程代码为181.801——181.903是博士生的课程

11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工学 学位)

一、目标培养:

要求本专业学生:

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

2. 具有本科学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3. 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理论研究及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创新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本学科的各类研究课题,能胜任科研、教学和科研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4. 至少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设置以下研究方向:

1. 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

络技术

4. 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

7. 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 5. 信息安全 8. 空间通信技术与系统 9. 生物信息处理 6. 计算机视觉、图像与图形学、人工智能 2. 现代信号处理 3. 现代网

三、学习年限、学分与要求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生在校学习年限通常为三至五年,毕业时间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决定,可延迟,但最长不得超过6年;硕博连读学生和直攻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六年。答辩前,博士生必须完成导师规定的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博士培养计划

12

四、课程设置(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学习方式

1. 专题研讨课程的教学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撰写研讨报告、作学术报告或自学等形式。

2.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可根据培养计划的需要,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具体安排:可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者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六、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和电信系补充制定的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1.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并应发挥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的作用。

2. 充分发挥所、中心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作用,把集体培养与导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把思想品德培养与业务培养作为博士生培养的两个同等重要方面,应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和育人环境。有关所、中心应组织审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协助组织博士生的选题、阶段进展和论文报告会。根据研究方向的特点,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并进行必要的分工和建立定期指导制度。指导小组成员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3位专家学者组成,要尽可能地吸收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副教授参加。对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要求实行双导师制,以利于博士生了解工程实际,扩展知识面,开发其创造能力,把基础研究变成生产力,促进全面发展。

3. 博士生的选题报告和论文研究中期报告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与国家建设的需求结合起来,特别是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选题报告需由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审查后对选题方向和中期研究进展给出学术评价。选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应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一年至一年半期间进行。

4. 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做学术报告。至少在系内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

5. 博士生研究期间的学术创新点,应该以学术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公开发表。

6. 预答辩、答辩的资格审查要求

博士生申请论文答辩,应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其基本要求如下:

(1) 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 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 完成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

(4) 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5) 完成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6)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13

(7) 在正式答辩前2个月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

7. 申请答辩的博士生需要在答辩前将本人的学位论文送到系资料室并登记,根据系资料室登记的日期,1个月后方能安排正式答辩。系资料室的论文供评审老师和其他老师公开阅读。

8. 博士生答辩申报过程中的全部手续(包括学位论文送审、评阅表收取等)均由答辩秘书办理,博士生本人应予迥避。

14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在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的范围内培养宽口径的专业技术人才。

1.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

2.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各种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本学科的工程技术项目研究开发工作;

4.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设以下研究方向:

1. 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

3. 现代网络技术

5. 信息安全

7. 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

9. 生物信息处理 4. 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 6. 计算机视觉、图像与图形学、人工智能 8. 空间通信技术与系统 2. 现代信号处理

三、学习年限、学分与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总学分要求≥34,其中课程学分要求≥22,研究环节≥12学分,具体分配如下表:

博士培养计划

四、课程设置: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15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博士培养计划

16

课程代码为181.801——181.903是博士生的课程

17

博士培养计划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for Ph. D. Graduate Student(Foreign Students)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学科代码:0810 授工学学位)

(Discipline code:0810 Engineering degrees granted)

一、 培养目标(training objectives)

要求本专业学生:

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

2.具有本科学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3.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理论研究及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创新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本学科的各类研究课题,能胜任科研、教学和科研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Requirements:

1.With a rigorous and realistic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style of work, a strong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an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level;

2. To have a magnificent foundation in theory, systematic expertise in-depth;

3.To have R&D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hen engaged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high-tech project independently, to undertake and complete research subjects in this field on one’s own, capable of perfor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projects.

二、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

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设置以下研究方向:

1.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 2.现代信号处理

3.现代网络技术 4.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

7.生物信息处理 5.信息安全 6.计算机视觉、图像与图形学、人工智能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Class A discipline. Set up research fields as follow,

1.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ystem

2.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3. Modern Networking Technology

4.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5.Information Security

18

6.Computer Vision, Image and Graph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7.Biolog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三、学习年限、学分与要求(period of schooling,credits and requirements)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生在校学习年限通常为三至五年,毕业时间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决定,可延迟。答辩前,博士生必须完成导师规定的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The Ph.D. training is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The training process is a joint effort of Supervisor and Ph.D. Tutor Committee. Graduation time is decided by Ph.D. Tutor Committee. General studying period is 3 to 5 years. Ph.D. candidates should finish

博士培养计划

19

四.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The PhD Courses Arrangement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博士培养计划

20

21

博士培养计划

22

博士培养计划

五、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es)

1. 专题研讨课程的教学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撰写研讨报告、作学术报告或自学等形式。

2.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可根据培养计划的需要,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具体安排:可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者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

所规定的学分。

1. Symposium courses can be carried out in lectures, discussions, research reports, academic reports, and self-study.

2. Periods of doctoral training curriculum may be varied to person according to schedule of program, before or at the same time as paper work, but to ensure obtain all required credits before graduate thesis defense.

23

博士培养计划

六、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执行学校和电信系补充制定的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

According to regulations related dissertation for the graduate school and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from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Department.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ways and means to cultivate)

1.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并应发挥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的作用。

2. 充分发挥所、中心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作用,把集体培养与导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把思想品德培养与业务培养作为博士生培养的两个同等重要方面,应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和育人环境。有关所、中心应组织审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协助组织博士生的选题、阶段进展和论文报告会。根据研究方向的特点,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首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并进行必要的分工和建立定期指导制度。指导小组成员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3位专家学者组成,要尽可能地吸收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副教授参加。对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要求实行双导师制,以利于博士生了解工程实际,扩展的知识面,开发其创造能力,把基础研究变成生产力,促进全面发展。

3. 博士生的选题报告和论文研究中期报告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博士生研究方向尽可能与国家建设的需求结合起来,特别是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选题报告需由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审查后对选题方向和中期研究进展给出学术评价。选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应在博士生学习的第一年至一年半期间进行,并且至少应该在申请答辩前一年半进行。

4. 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研讨报告,做学术报告。至少在系内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

5. 博士生研究期间的学术创新点,应该以学术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公开发表。

6. 预答辩、答辩的资格审查要求

博士生申请论文答辩,应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其基本要求如下:

(1) 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 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 完成国内外技术发展专题报告;

(4) 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5) 完成规定数量的论文;

(6)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1. Doctoral students are assigned to their advisers and the collective group of advisers.

2. Research centers and institut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combine group training and guidance of advisers for advantages of collective guidance, consider the moral cultivation and specialty culture as the two important doctoral training, create acade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doctoral student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24

centers should organize reviewing of doctoral students’ individual program; supervise doctoral students to choose thesis, progress and paper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instructors group leading with the advis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work should be necessarily developed with regular schedule. There should be at least 3 experts in our and related fields in a group, encouraging more young associate professors to participate.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industry, academia, research training calls for two advisor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ineering, expand knowledge,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and basic research into productivity and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3. Report of doctoral thesis topic and interim report are important stages. Students should combine their research and the needs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e instructors group should evaluate students’ thesis topic and interim report after reviewing topic report. Report of topics should be arranged in the first to one year and a half years, at least a year and a half before defense.

4. Doctoral students should access to the latest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in the determined specialty, write the report on the topic, do research papers and hold at least one open academic seminar within the department.

5. Academic innovations during doctoral research should be published in academic papers or as patent.

6. Pre-defense, the defense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Before dissertation defense, doctoral advisor or group should censor their qualific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re as follows:

(1) complete required course credits;

(2) complete report of the thesis topics;

(3) complete report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4) complete interim report of the paper;

(5) complete the required number of papers;

(6) complete the thesis;

25

更多相关推荐: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本表由研究生协助导师填写一式三份院系所中心导师和博士生各一份不得超过2页院系信息管理系姓名樊振佳学号1101110884入学时间20xx年9月学习年限四年专业情报学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博士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代码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代码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民族学Ethnology是欧洲大陆学术界对这个学科的称呼美国学术界称其为文化人类学CultureAnthropology英国称为社会人类...

博士培养计划表

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姓名学号国籍地区境外博士生填写培养单位专业入学时间导师姓名导师职称填表日期年月日研究生处制说明1培养计划经培养单位批准后应于博士研究生入学2个月内由培养单位统一报研究生处审...

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0xx

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姓名学号专业学院研究方向导师导师组组长说明1本表第一至第四部分由博士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填写请于入学后1个月内完成并交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交还博士生本人博士生完成培养环节后将第五...

博士培养计划

中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博士生学号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学制指导教师职称副指导教师职称入学日期培养计划制订要求1博士生培养计划应由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生本人实际情况严格按中...

博士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新疆大学博士生姓名博士生学号入学日期20xx年9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学院学科专业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其并网技术导师姓名学习年限三年制订培养计划时间20xx年9月30日填表说...

同济大学博士生培养计划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博士生学号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入学年月指导教师年月日注1博士生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2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

博士生20xx计划表(正式)

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培养单位姓名学号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姓名入学时间填表日期年月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制本表在导师指导下填写一式四份研究生院培养单位导师和博士生各一份1234

电气工程博士培养计划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和造就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2博士学位研究生要在电...

中国政法大 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20xx-03-07

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业务培养计划姓名学号专业研究方向导师姓名所在学院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填表说明1本表由博士生导师填写一式四份研究生院所在学院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本人各执一份2填写的内容须符合国家和校院有关...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

法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法学理论和实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根据国家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如下...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说明1课程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填写并保存2确认签名由教务员核对后填写12

博士培养计划(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