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复习总结

时间:2024.5.19

名词解释

1、游间: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游间。

2、无渣轨道:混凝土整体道床,是一种在坚实基底上直接浇筑混凝土的刚性道床。

3、辙叉:使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设备。

4、通过能力:铁路每昼夜可以通过的列车对数(双线为每一方向的列车数)。

5、机车交路、机车交路距离、区段站:机车往返行驶的区段称为机车交路其长度称为机车交路距离。机车交路两端的车站称为区段站。

6、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O点纵向的连线,O点为距外轨半轨距的铅垂线与路肩水平线的交点。

7、线路平面: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8、线路纵断面:沿线路中心线所做的铅垂剖面展直、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

9、最小曲线半径:一条干线或其中某一路段允许采用的曲线半径最小值。

10、路基面的宽度:道床覆盖的宽度加上两侧路肩的宽度之和。

11、限制坡度:是单机牵引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终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它是限制坡度区段的最大坡度。

12、加力牵引坡度:是两台以上机车牵引规定吨数的普通货物列车,在持续上坡道上,最终以机车计算速度等速运行的坡度,它是加力坡度区段的最大坡度。

13、外轨超高: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

14、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钢轨转入或越过另一股钢轨时的设备(与曲线、接头并称三大薄弱环节)。

15、主拱圈:拱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承受主拱上的全部作用,并将其传递给墩台和基础。

16、围岩:坑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坑道稳定有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19、矿山法:采用木构件或钢构件作为临时支撑,抵抗围岩变形,承受围岩压力,获得坑道单位临时稳定性,待隧道开挖成型后,再逐步地将临时支撑换下来,而代之以永久性单层衬砌的

施工发方法。 问答题 1、缓和曲线的作用:行驶在曲线轨道的机车车辆会出现曲线运行的离心力,外轨超高不连续形成的冲击力等。为使上述诸力不致突然产生和消失,以保持列车曲线运行的平稳性。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轨道之间设置一段曲率半径和 外轨超高均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2、铁路线路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钢轨---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还可兼做轨道电路只用;轨枕---承受来自钢轨的各向作用力,并传布于道床,同时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特别是轨距和方向,固定钢轨抵抗纵向和横向的位移;联结零件---在接头处把钢轨连接起来,使钢轨接头部分具有与钢轨一样的整体性,以抵抗弯曲和位移;道床---承受来自轨枕的压力并均匀传递到路基面上、提供轨道的纵向阻力保持轨道稳定、提供轨道弹性减缓和吸收轮轨的冲击和振动、提供良好的排水性能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基床病害、便于轨道养护作业校正线路的平纵断面;道岔;车站 3、路基填筑压实的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三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填筑区、平正区、碾压区、检修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平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 4、公铁两用桥的两种布置方式:(1)公路、铁路分层布置的双层式公铁两用桥。由于公路爬坡容易,一般公路在上,铁路在下。这样布置公路面视野开阔,公路与铁路互不干扰。但如桥高很大,两岸又比较平坦时,需要修建较长的公路引桥,为降低公路爬高,如条件许可,也可将上层公路降低,在铁路限界上方梁中穿过。(2)公路、铁路位于同一平面的平列式公铁两用桥。并列式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公路引桥,缺点是公路出桥后接线要与铁路交叉,为避免干扰,还要修建立交桥。当两片主桁间宽带不足时,可将公路布置在桁架外侧。如两片桁架宽度充裕,册可将公路与铁路均布置于桁架内。 5、围岩的破坏失稳形态:(1)脆性破坏:整体状和巨块状岩体,其结构完整,岩质坚硬,在一般工程开挖条件下,大多数出很强的稳定能力,仅偶尔产生局部掉块。当地应力很高时,则可能发生坑道周边岩石成大小不等的碎片状射出,并伴有响声。(2)块状运动:块状或层状岩体,受少数结构面切割,其块间或层间结合力较弱,在二次应力作用甚至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向坑道方向运动趋势(3)弯曲折断:洞顶岩体受自重应力产生下沉弯曲,进而张裂、折断、形成塌落;边墙岩体在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向坑道方向变形挤入甚至滑塌。(4)松动解脱:随挖随塌,或不挖自塌,怕扰动,灵敏度高,几乎没有空间效应,基本不能自稳。(5)塑性变形:有一定空间效应,对扰动的灵敏度不很高,开挖后不至于产生大规模的坍塌,但其围岩塑性变形长时间不能停止,致使洞径缩小。 6锚喷支护工程特点:锚喷支护是在洞壁表面上先喷射一层混凝土,有时也同时施加锚杆,凝固以后形成一个薄层的柔性支护结构。它允许围岩产生有限度的变形,充分发挥出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并与围岩共同基本稳定的结构体系。其特点:(1)灵活性;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的组合参数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和调整,体现了“先柔后刚,按需提供”。(2)及时性:喷射混凝土、锚杆的早强性和可超前支护,锚喷支护能在施作后发挥对围岩的支护作用。(3)密贴性:喷射混凝土能与坑道的围岩粘结,使锚杆和钢筋网的点约束分配改善,发挥协同作用。填补洞壁凹穴,减少应力集中,“围岩——支护”一体化。(4)深入性:锚杆能深入围岩体。(5)柔韧性:既能允许围岩变形,又能限制围岩变形——柔韧性(钢的延展性,混凝土层薄),围岩发挥自承能力。(6)封闭性:喷射混凝土防止围岩被侵蚀,锚喷支护及时、方便对坑道周围薄弱部位的围岩加固,形成力学意义上的封闭。


第二篇:环境工程复习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

一、知识点

第一章

1、环境、环境污染的定义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与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环境污染:它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生物生存和人类生活条件的一种现象。

2、了解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从技术原理上的分类(隔离、分离、转化)

各种环境净化与控制技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生物污染控制、面源与移动源污染防治技术。

隔离(扩散控制)、分离(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化学生物反应)隔离:是将污染物或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途径,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第二章

1.环境工程“三传”原理:传质、传热、动量传递

2.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单位和2个辅助单位;物理单位间的换算

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量(摩尔mol)、发光强度(坎德拉cd)。

2个辅助单位:平面角(弧度rad) 立面角 (球面度sr)

物理单位间的换算(见课本22页)

3.量纲;MLtT量纲体系;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量纲: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

MLtT量纲体系在SI中将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量纲作为基本量纲,分别以M、L、t、T表示。简称为MLtT量纲体系。

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浓度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见课本26页)

4.衡算系统;稳态系统与非稳态系统;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衡算系统:衡算的空间范围

稳态系统: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非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封闭系统:只有能量可以穿越边界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的系统;开放系统:物质和能量都能够穿越系统边界的系统。

5.压力单位换算(见课本24页例2.1.1)

第三章

1.流体携带的能量 ;牛顿黏性定律;黏性系数;柏努力方程及应用

流体携带的能量:内能(物质内部所具有能量的总和,来自分子与原子的运动以及彼此的相互作用)、动能(流体以一定速度流动时,便具有一定的动能,其大小等于从静止加速到速率为v时外界对其所做的功)、位能(流体质点受重力的作用)及静压能。

牛顿黏性定律(见课本63页)

黏性系数(见课本64页)

柏努力方程及应用(见课本59页)

2.边界层理论;边界层分离现象及条件

边界层理论:(1)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处存在非常薄的一层区域,在此区域内,流体的流速很小,但速度分量沿壁面法向的变化非常迅速,即速度梯度很大,依牛顿粘性定律可知,在Re较大的情况下,即使对于μ很小的流体,其粘性力仍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因此它所起的作用与惯性力同等重要。这一区域称为边界层或流动边界层,也称为速度边界层。在边界层内不能全部忽略粘性力。(2)边界层外的整个流动区域称为外部流动区域,在该区域内,法向速度梯度很小,因此粘性力很小,在大Re情况下,粘性力比惯性力小得多,因此可将粘性力全部忽略,将流体的流动近似看成是理想流体流动。 边界层分离现象:物体表面曲率较大时,往往会出现边界层与固体壁面相脱离的现象,此时,壁面附近的流体将发生倒流并产生漩涡,导致流体能量大量损失的现象。

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存在黏性作用和逆压梯度。(但不是充分条件,边界层分离与否取决于流动的特征以及物体表面的曲率等)

3.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 :摩擦阻力(产生原因:流体与物体的接触表面上存在剪切应力;影响因素:边界层内的流体状态及边界层的厚度)和形体阻力(产生原因:流体流过表面是曲面的物体时,物体表面的压强分布沿程发生变化)。

4.沿程阻力:流体流经直管时的阻力(见课本76页)

局部阻力:流体流经管件(如弯头、三通、阀门等)时的阻力。(见课本92页)

5.分支管路/并联管路的特点、规律、计算

分支管路的特点:(1)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总管的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2)由于存在分流,所以主管内各段的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3)流体在分支点处无论以后向何处分流,其总机械能为一定值。(见课本100页)

并联管路的特点:对于不可压缩流体,若忽略交叉点处的局部阻力损失,应有(1)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2)各支管中的阻力损失相等;(3)通过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见课本101页)

第四章

1.热量传递的方式及表述、白体/黑体/灰体/镜体

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②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③辐射传热(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黑体: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物体吸收的物体;白体:落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以漫反射的形式被反射出去的物体(平面反射则为镜体);透热体:落在物体表面的辐射能全部穿透过去的物体;灰体:如果物体能以相同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则物体对投入辐射的吸收率与外界无关的物体(气体不能看成灰体)。

2.热传导规律及传热影响因素;对流传热及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辐射传热的规律及传热影响因素;会解释温室效应

热传导规律及传热影响因素:

对流传热: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1)物性特征:流体的物性将影响传热;(2)几何特征:这类因素包括固体壁面的形状、尺寸、方位、粗糙度、是否处于管道进口段,以及是弯管还是直管等;(3)流动特征:包括流动起因(自然对流、强制对流),该流动状态(层流、湍流),有无相变(液体沸腾、蒸汽冷凝)等。 辐射传热的规律:如果辐射传热是在两个温度不等的物体间进行,则辐射传热的结果是热量由高温物体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当物体与周围环境温度相等时,辐射传热量等于零,但辐射与吸收过程仍在不停地进行,系统处于动态热平衡状态。

传热影响因素: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相对透明,但是他们往往吸收那些由地球辐射出去的长波,所以在大气中积累的温室气体,就像一床包裹在地球外表面的毯子,搅乱了地球的辐射平衡,

到之地球温度升高。

3.传热边界层理论;逆流与并流的传热效果比较;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传热边界层理论:

逆流与并流的传热效果比较:见课本158页例4.4.2

保温层的临界直径:见课本143页

4.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强化换热器的途径

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

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途径:①增加传热面积:减小管径、异形表面、加装翅片;②增大平均温差:改变两侧流体的相互流向、提高蒸汽的压强可提高温度、增加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数。③提高传热系数:提高流体的速度、增强流体的扰动、在流体中加固体颗粒、在气流中喷入液滴、采用短管换热器、防止结垢和及时清除污垢。

第五章

1.吸收/解析、吹脱/汽提、吸附/再生、离子交换、膜分离定义

吸收:指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气体与溶剂充分接触,其中易溶的组分

溶于溶剂进入液相,而与非溶解的气体组分分离。

解析: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从吸收剂中脱出的过程。

吹脱:利用空气作为解析剂。

汽提:利用蒸汽作为解析剂

吸附:当某种固体与气体或液体混合物接触时,气体或液体中的某个或某些组分能以扩散的方式从气相或

液相进入固相。

离子交换:依靠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可交换离子与水中带同种电荷的阴阳离子进行交换,从而使离子

从水中除去。

膜分离: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为分离介质,当膜的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时,混合物中的某个

组分或某些可透过膜,从而与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分离。

2.传质机理

传质机理包括分子扩散(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物质扩散;静止流体及固体中)和涡流扩散(流体质点强烈掺混所导致的物质扩散称为涡流扩散;远大于分子扩散,随湍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3.传质边界层理论

具有浓度梯度的流体层称为传质边界层;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都集中在边界层内。

第六章

1.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及类型

原理:是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置于某种力场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

类型:包括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电沉降,惯性沉降和扩散沉降。

2.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比较;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离心分离因数

比较:与重力沉降相比,离心沉降有如下特征:

(1) 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离旋转中心。

(2) 由于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化,致使离心沉降速率也随颗粒所处的位置而改变,所以颗粒的离心

沉降速率不是恒定的,而重力沉降速率则是不变的。

(3) 离心沉降速率在数值上远大于重力沉降速率,对于细小颗粒以及密度与流体相近的颗粒的分离,

利用离心沉降要比重力沉降有效得多。

3.离心分离效率的指标:临界直径和分离效率;粒级效率与总效率间的关系、分割粒径 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性能指标:离心分离因数。(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Kc)

临界直径:临界直径是指在旋风分离器中能够从气体中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分离总效率:总效率是指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全部粉尘中被分离下来粉尘的比例;

粒级效率:粒级效率表示进入旋风分离器的粒径为di被分离下来的比例。(有公式)

粒级效率与总效率间的关系:η0=∑χm iηi η0总效率 ηi粒级效率 χm i粒径为di的颗粒占总颗粒的质量分数

分割粒径:粒径效率为50%时的颗粒的直径

第七章

1.表面过滤/深层过滤的定义并且会分类;

表面过滤:采用的过滤介质(如织物,多孔固体等)的孔一般要比待过虑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过滤时这些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此时沉积的滤饼亦起过滤作用。因此又称为滤饼过滤。(特点:①过滤介质层用织物、多孔固体等;②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待测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③能形成同样起过滤作用的滤饼;④能形成架桥现象;⑤过滤流体中颗粒物的浓度较高、过滤速度慢。实例: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池等)

深层过滤: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的过滤操作中,由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过滤介质层通常都较厚,过滤通道长而曲折,过虑介质层的空隙大于带过滤流体中的颗粒物的粒径。(特点:①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且较厚;②过滤通道长而曲折;③过滤介质层的空隙大于待过滤流体中的颗粒物的粒径;④待过滤流体中颗粒物含量少。实例:水的净化、烟气除尘、快滤池)。区别自己;体会。

按推动力分为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和离心过滤

2.深层过滤中颗粒的运动;深层过滤机理

深层过滤中悬浮颗粒物的运动行为:(1)迁移行为:流体中的悬浮颗粒运动到滤料层空隙表面的行为。作用力①扩散作用(布朗运动)②重力沉降③流体运动作用力(惯性力)(2)附着行为:①接触凝聚,②电化学作用,③吸附,④分子引力。(3)脱落行为:①流体对附着颗粒的剪切作用,②运动对附着颗粒的碰撞作用。

深层过滤机理:流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随流体在流经介质床层的过程中,附着在介质上而被去除。因此深层过滤实际上是流体通过颗粒过滤介质床层的流动过程,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规律是描述深层过滤过程的基础。

3.恒压过滤/恒速过滤

恒压过虑:最常用的过滤方式,过滤过程中过滤压差自始至终保持恒定。

恒速过虑: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率保持不变,即滤液量与过滤时间成正比。

第八章

1.吸收的定义、类型

定义:是依据混合气体各组份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

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类型:

(1)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单组份吸收和多组分吸收

(3)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改变: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2.吸收的基本步骤

(1)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至气液两相界面的气相一侧,即气相内的传递

(2)溶质在两相界面由气相溶解于液相,即相际传递

(3)溶质由相界面的液相一侧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传递

3.物理吸收的热力学基础(气-液平衡、亨利定律)及应用

气-液平衡: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气象溶质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溶质不断地溶解在吸收剂中,

同时溶解在吸收剂中的溶质也在向气相挥发。随着气相中溶质分压的不断减小,吸收剂中溶质

浓度的不断增加,气相溶质向吸收剂的溶解速率与溶质从吸收剂向气相的挥发速率趋于相等,

及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保持恒定。

亨利定律:在稀溶液条件下,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时,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其相平衡

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关系称为亨利定律

应用:(1)判断传质过程的方向

(2)计算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3)确定传质过程的极限

4.双膜理论

吸收传质过程的双膜理论要点:①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在分别有一层虚拟的停滞气膜和停滞液膜。溶质分子以稳态的分子扩散连续通过这两层膜。②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界面上两相的 存在平衡关系。③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每一相中的传质阻力都集中在虚拟的膜层内。

第九章

1.吸附分离机理 吸附分离的机理是位阻效应(由沸石的分子筛分性质产生的,当流体通过吸附剂时,只有足够小且形状适当的分子才能扩散进入吸附剂微孔,而其他分子则被阻挡在外)、动力学效应(借助不同分子的扩散速率之差来实现)和平衡效应(流体的平衡吸附)。

2.吸附剂主要特征

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①吸附容量大(吸附剂表面积);②选择性强;③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④适当的物理性质(流动性、适当的堆积密度,阻力小,机械强度);⑤价廉易得。

3.吸附的过程及控制

过程:(1)吸附质由流体相扩散到吸附剂外表面,称为外扩散

(2)吸附质由吸附剂外表面向微孔中的内表面扩散,称为内扩散

(3)吸附质被吸附剂表面吸附

4.固定床吸附器吸附传质过程、穿透曲线

过程:见P326图

穿透曲线:以流出流体量或流出时间为横坐标,出口流体浓度为纵坐标得到的浓度变化曲线称为穿透曲

线

第十章

1.离子交换树脂的(按活性基团)分类、结构、交换反应;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速度影响因素;

分类:(1)按树脂的物理结构:分为凝胶型,大孔型和等孔型

(2)按合成树脂所用的单体:分为苯乙烯系,酚醛系和丙烯酸系等

(3)按其活性基团性质:强酸性,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是具有特殊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由空间网状结构骨架(即母体)和附着在骨架上的许多活性基团构成。活性基团遇水电离,分成两部分:①固定部分,仍与骨架牢固结合,不能自由移动;②活动部分,能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移动,并与周围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进行交换反应。

离子交换的动力学过程:①边界水膜内的迁移;②交联网孔内的扩散;③离子交换(速度很快);④交联网内的扩散;⑤边界水膜内的迁移。(总体速度由②步或④步控制)

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①离子性质(化合价和离子大小);②树脂的交联度(交联度大,受孔道扩散控制);③树脂的粒径(粒径小,速度大);④水中离子浓度(浓度大,受孔道扩散控制);⑤溶液温度(温度高,速度大);⑥流速或搅拌速度(提高流速,加强水流紊流,增加液膜扩散速度)

2.膜分离特点;渗透和纳滤;浓差极化现象

膜分离特点:(1)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与其他方法相比能耗较低,能量的转化效率高

(2)膜分离过程可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

(3)通常不需要投加其他物质,可节省化学药剂,并有利于不改变分离物质原有的属性

(4)在膜分离过程中,分离和浓缩同时进行,有利于回收有价值的物质

(5)膜分离装置简单,可实现连续分离,适应性强,操作容易且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反渗透和纳滤:反渗透和纳滤是借助于半透膜对溶液中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截留作用,以高于溶液渗透

压的压差为推动力,使溶剂渗透透过半透膜。反渗透和纳滤在本质上非常相似,分离所依据的原理也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所分离的溶质的大小和所用压差的高低。事实上,反渗透和纳滤膜分离过程可视为介于多孔膜与致密膜之间的过程。

浓差极化现象:浓度差的存在导致紧靠膜面的溶质反向扩散到主体溶液中,这就是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

3.电渗析基本原理和传递过程;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机理

电渗析中的传递过程:①同性离子迁移;②电解质的浓差扩散;③水的(电)渗析;④压差渗漏;⑤水的电解;⑥反离子迁移。

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机理:阳离子交换膜中含有大量的带负电荷的固定基团,这种固定基团与聚合物膜基相固定结合,由于电中性原因,会被在周围流动的反离子所平衡。由于静电相斥的作用,膜中的固定基团讲阻止其他相同电荷的粒子经入膜内。

二、公式与计算

1.单位换算

2.稳态反应系统的衡算 P38

3.连续性方程 P54

4.柏努利方程、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复杂管路) P59 P98

5. Freundlich方程及接触过滤吸附(单级)计算;脱色方面的计算

6.恒压过滤计算

7.Stockes方程

8.单(多)层平壁稳定热传导

三、考试题型

1.填空

2.名词解释

3.选择

4.简答

5.计算

注:本门课程是统考课,书要看仔细些,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灵活运用!

更多相关推荐:
铁道工程总结(土木工程专业)

一、1.铁路基本建设程序:①预可行性研究;②可行性研究;③初步设计;④施工图;⑤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⑥验交投产;⑦后评估。2.轨道由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主要部件组成。3.轨道的作用:引导机…

中南大学铁道工程总结第一部分

铁路运量包括货运量和客运量货运量: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应按设计线(或区段)分上、下行。客运量(客流密度):设计线(或区段)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旅客人数。货物周转量:设计线(或区段)…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铁道工程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

某大型铁道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某大型铁道工程施工技术总结1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自然特征线路所经地区根据地形情况由东向西可进一步分为武威盆地南缘冲洪积平原区芨岭分水岭荒漠区两个地貌单元武威盆地南缘冲洪积平原区K281554K348000地形平...

铁路工程新员工见习个人工作总结

铁路工程新员工见习个人工作总结铁路工程新员工见习个人gt工作总结一计划内容包括见习项目内容具体要求及辅导方法在20xx年7月到9月期间我主要还是要尽快适应工地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节奏熟悉工程部的相关资料及管理同时...

铁道工程测量实训总结

工程测量实训总结秋风送爽,岁月流金,转眼又到一年开学时,我们10届的学生已经成为学长学姐了,在本学期第十周到第十二周学校安排了我们巡检一班和二班测量实训。为期三周的实训,风吹雨打,风雨无阻。我所在的是第七组,组…

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

鲤鱼网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工程技术侧重于铁路工程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的施工技术第二部分管理实务侧重于铁路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等的实践第三部分法规侧重于铁路工...

关于工程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工程管理学习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为满足各种工程日益严格的规范要求,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成为工程项目开发与建设至关重要的一种…

20xx工程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20xx工程管理个人工作总结工程管理个人工作总结20xx年的工作结束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努力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

工程项目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项目管理个人工作总结工程项目管理个人gt工作总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的时间的确是很短暂的不知不觉间20xx年已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将来临值此新旧交替之际总结一下过去思索一下未来取过去之长补未来之短对自己的工作...

工程项目管理学习心得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因此对建筑企业加强项目管理水平的研究很重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

20xx年工程技术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工作总结前言本总结分技术管理总结和技术专业总结两个方面因为我认为目前从公司至项目综合来看技术专业素养和技术管理包含质量管理以下统称技术管理可以分开来谈自成体系自成脉络因为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抱着这两...

铁道工程学习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