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上篇)》第五章 采访方式方法(上)同步综合训练

时间:2024.5.15

一、名词解释

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个别访问能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

集体访问:这是记者对有意组织或邀约的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集体访问一般有两种形式: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这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开放式提问: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比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

诱导式提问:在于启发对方,把自己想知道的情况具体谈出来。 激发式提问:与激将法相似,可通过反问、设问和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迂回式提问: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访迂回式提问,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

漂近法:迂回式提问方法西方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近到敏感问题。这个过渡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蔽在一般问题之后,使对方不自觉地回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问题。 漏斗型采访法:即先提开放式问题,后集中用闭合式提问。 心理距离:人和人的交往,双方之间的感情是有深有浅的,有的感情极好,所谓“刎颈之交”;有的感情极坏,所谓“不共戴天”。心理学上把这种感情好坏的距离,成为心理距离,并分为九个等级。

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集中时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

而的判断,随之作出相应的心里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 勾推法:就是先访问采访对象周围的人,掌握基本情况和某些细节,再去访问本人。

二、简答题

1.访问的形式有哪些?

答:记者的访问,可以分为个别访问,也可以是集体访问。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集体访问,这是记者对有意组织或邀约的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

2.个别访问的好处有哪些?

答: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单独交谈。这是记者采访种常用的访问形式。个别访问能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

3、召开座谈会的前提是什么?

答: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4、座谈会有哪两种情况?

答:一种情况是记者约请一些人本着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这种座谈会听取对某些问题的意见,本身就构成新闻。另一种情况,是记者为了全面了解有关情况而召开的座谈会。

5、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准备和要求有哪些?

答:记者招待会主要表现为记者之间的竞争,而且招待会时间有限,各报台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因此,记者必须有备而来,包括有关政策、资料的准备,抓住关键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提问,并快速作好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的记录。当然,会上不是每个记者都有提问的机会,不过别人提出的问题和主持人的解答常能适应各媒体的共性需要,还可以从招待会所发书面材料得到补充。

6.常见的几种访问类型是什么?

答: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7.事件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答:根据读者心理,事件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所以访问的重点是发生什么事,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单位)和原因,也就是要弄清新闻五要素。如果事情已经有了结果,还要弄清六要素。、、

事件性访问往往由于事件发生突如其来,事先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而报道任务急,采访时间紧。因此这类访问,一是要行动迅速,像战士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冲到现场,寻找当事人和知情者,向他们进行访问;二是要随机应变,若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立即改变行动安排,调整采访部署;三是要忙而不乱,争取在较短时间里完成,访问内容又不能又错漏。

8.人物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答:人物访问怎样才能访问得好,不好记者的体会是:名人采访有五忌:一忌仓促上阵;二忌急于求成;三忌过冷过热;四忌冒失追问;五忌贪多求全。因为新闻人物和著名人士不可能又大量时间陪你闲聊,所以一定要有准备。另外,还要临场随机应变,根据访问需要,灵活变通。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态度。因人物访问往往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人物的纪实性报道的访问。这类访问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着重了解其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言行等,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形象;同时要善于抓住事实的细节。

9.经验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答:经验访问着眼于工作成就特别是取得成就的规律性,同时分析这些成就和经验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能够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迪和教益。

因经验访问,旨在用典型经验推动全局,指导实际工作。所以访问中应当注意选择有普遍意义、广大读者有共同兴趣的经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是因经验访问,往往也要访问人,因为任何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人的创造性。

10.问题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答:问题也就是矛盾,当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读者总是以很大的兴趣关注新事物、新问题。对于因问题访问,着重点当然是问题所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又是什么,怎样来解决,报道出去有何意义,这些都要在访问时搞得一清二楚。

至于批评性的因问题访问,更要以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在确保事实确凿无误的前提下,认清问题的症结和性质,注意掌握批评的分寸并留有余地。

11.因争论访问的特点有哪些?

答:我们的舆论是一致的,又不是一律的。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原则看,各新闻单位都是一律的,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在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对一些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如长江三峡工程是否上马,海南岛的建设规划设计,都曾经有过争论。我们采访报道有关争论,目的是集思广益,为党和政

府提供决策参考。

对问题争论的访问,最重要的是不可先入为主,带着偏见,而应客观、全面地听取各方面的观点。访问对象要选择权威性或代表性人士,作深入的了解,抓住要害,突出重点。

12.访问过程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答:记者向采访对象访问,是进行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非行政的、非法律的,又非纯属私人的交往。记者的这种交往活动,对采访对象来说,往往是一种突然插入因素,他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即使接受访问,他也可以多讲或少讲。因此,成功的访问,实际上有个较合理的发展过程。虽然记者访问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总有其过程性的共同规律。

13、访问过程的四个阶段具体是指什么?

答:访问的心理过程一般有四个阶段:接近阶段——寻找访问对象的相似点,接近点来“搭桥”,缩短距离,尽快接近;融洽阶段——进一步发展感情联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交往关系;沟通阶段——组织好采访提问,沟通双方感情与思想交流;激发阶段——与访问对象共同探讨,深化认识,把握事物的意义及其规律。

14.提问的含义是什么?

答:访问主要是记者通过对采访对象提问,让采访对象介绍有关情况和回答问题,从而把新闻事实的真相弄清楚,同时收集有关事实材料。所以访问就离不开提问。

15.提问的方法有哪些?

答: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采访中往往交替使用,常用的有: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激发式提问,迂回式提问。

16.访问对象出现反应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类,身份不同。因其职业、职务、经历以及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等各不相同,在接受记者访问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第二类,态度不同。有的愿意接受记者访问;有的不知应该怎样接受记者访问;有的则不愿意接受记者访问。

第三类,性格不同。访问对象的性格,常有内向与外向、持重与活泼、健谈与寡言的差别。

第四类,动机不同。接受访问并配合默契,除了出于尊重记者以外,其动机往往是考虑发展事业的需要、交流信息的需要或实现理想的需要。

17.访问重点的两方面内容具体是什么?

答:通常访问重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的重要部分,包括新闻六要素、新闻的宣传价值所在,有特点的事实;另一方面是指采访目标的具体化,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研究其不同的采访目标,形成各类采访模式,掌握采访环节。

18.访问心理效应的一般表现是什么?

答:“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心理效应在访问中屡见不鲜。记者访问谈话,要注意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共同兴趣点,即共同的观点和情感等。这样,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采访才容易见成效。

19.采访提问的两条原则指的是什么?

答:一是要使你的访问意图和要求让对方知道,让对方对你了解并适应采访谈话;二是根据采访任务来决定提问的指向与程序。

20.如何恰当把握提问过程中的因人而异和启发诱导?

答:记者在访问中要针对不同的访问对象,语言或雅或俗,态度或随和或严谨,谈话或开门见山或由远及近。若对方夸夸其谈,要冷静分析,对有意迎合的,要有所防范。在诱导对方围绕重点交谈时,对于不善谈者,先要轻声漫语不急不迫,再从具体事具体问题入手,不时作些恰当的提示,或者讲个故事、打点比方。对于善言谈者,可以看准机会提出问题、疑点,或巧妙转换话题。

21.提问有哪些技巧?

答:一是问法要多样;二是抓住疑问点;三是尽量具体些;四是提倡讨论式。

22.访问记录的形式有哪些?

答:记录的形式有录音机,传统的访问记录形式主要是笔录——笔写记录,其中又有两种形式:其一当场笔录;其二,过后笔录。

23.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哪些?

答: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大致有:一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二溯本求原,寻求物证;三是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四是技术检验,包括物证材料的化学检验,成果鉴定和听取专家、权威的评定意见等等。

三、论述题

1.开好座谈会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记者要开好座谈会,应避免众口一词 歌功颂德的假象。开会前必须做好准备。要根据采访要求,选取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最好先把提纲分送给与会者;对重点人物,还要个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谈论目标明确。座谈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三五人或七八人即可,以便于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

座谈时,记者应冷静观察,广听博纳,对于不用意见的争论,千万别轻率表态,强作结论。座谈会发言时间有限,不易细谈;有的人还因为对问题的讨论又顾虑,不敢深谈;有时也易出现“从众”现象。所以还要在会后结合进行个别访问,使访问逐步深入。

2.各种访问类型的内涵怎样?

答:一是因事件访问。这是就某一事件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报纸上和广播、电视中的大量动态报道,属于这类访问的结果。二是因人物访问。人物访问是对新闻人物、著名人士的访问,访问的重点在人。三是因经验访问。指导性明显的经验性报道,在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中也是常见的,记者的采访活动相当一部分是处于介绍经验而进行的访问。四是因问题访问。就是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五是因争论而访问。这类访问是针对某一争论有的放矢的访问。

3.如何理解记者与被访问者的“搭桥”艺术。

答:接近阶段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相互由陌生到熟悉。接近的阶段。通常,记者每次采访,都要和原来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彼此之间在心理上好像隔有一条鸿沟,尤其是采访对象由于陌生而感到拘束,这就必然会影响访问活动的深入开展。所以说,在访问过程中,记者首先要处理好“生”与“熟”的矛盾。这在新闻界称之为“搭桥”,以求尽快熟悉并接近采访对象,协调记者欲“取”和对方愿“予”的关系。

访问开始的接近阶段,记者“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所讲的“斯诺法”。她说,“新闻记者在采访总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选择合适的话题,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的谈起来,无拘无束。不要板着脸儿,过分严肃,那会把空气弄得紧张……”韦尔斯采访毛主席时拿出斯诺照的一张毛主席照片,这张照片即由双方和诺斯的关系构成了“桥”。她采访王震将军,说和王震将军同岁,她到过延安,还会唱《南泥湾》,这些接近点,同样构成了交往的“桥”。

善于搭桥,有助于同访问对象在感情上、思想上达到接近,在心理学上称“一致吸引律”。充分掌握对方心理,并运用各种吸引因素,迅速实现接近的目的,这是完成采访的第一阶段。

4.领会记者与访问对象双方由接近到融洽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在访问过程中,开始记者运用各种吸引因素,较好交往的“桥”,促使采访对象产生交往动机和交往热情,这仅仅是访问的初级阶段,促使双方的交往动机和交往热情,这仅仅是访问的初级阶段,要使双方的交往动机和热情向融洽程度发展,还需要进

一步努力。记者在开始阶段总要介绍自己,说明来意;然后再提出这次采访的要求等。但记者容易忽略双方感情尚未发展到融洽阶段即急于转入实质性的访问,这往往使访问开始的工作受到挫折。有经验的记者常在初步接近后,接着与采访对象谈谈家常,谈谈与对方有关系、有兴趣的事。这样做有利于发展感情联系,使双方进一步接近,达到融洽程度,从而为步入相互沟通奠定基础。

在访问的融洽阶段,记者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心理学上的“纯利益对等互换关系”,比如表示支持对方某一观点,说明这次采访报道的价值和意义等,目的是培养双方的交往动机和热情,尽可能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这里包括谈话从什么地方切入,用什么话题引起兴趣,如何掌握好语气、表情、行为以及交往速度。记者的态度既不能冷漠,也不要过分热心,更不可不顾对方的禁忌而贸然提问,否则都会使对方产生反感。有了融洽的基础,相互建立了信任,再适时转入访问正题,对方就不会感到突然,而是顺理成章了。

5.访问进一步深化阶段“激发”的意义何在?

答:随着采访的深入,采访对象积极性被激发,记者和采访对象会相互影响、互相感染,这就是激发阶段,也是访问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沟通阶段,记者已收集到有关新闻事实的多方面材料,必然会对新闻事实产生的条件、原因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作较深的探讨,由于朴素认识愈来愈深刻,双方配合也愈来愈密切,就容易产生“互激”关系,互激,实际是对新闻事实内部和外部联系双方共同进行探讨的过程,它可以深入讨论问题,也可进一步获得更精彩的事例和细节。

记者的访问进入激发阶段,往往是记者对所获情况进行概括提炼的阶段。有时采访对象处于不自觉状态,记者如果先谈自己的看法,请教对方,一起讨论,有利于调动被访问者的思维激情,深化对问题的共识,进而获得更能说明和表现主题的材料。

新闻采访的难点,是对客观事实的概括提炼并形成观点,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记者对新闻事实内部联系洞悉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最后激发阶段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访问,这时,记者更要自觉进入角色,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升华,同采访对象讨论、研究正是深化认识的重要一环。

6.抓疑问点的重要性及要求怎样?

答:采访提问有两条原则:一是要使你的访问意图和要求让对方知道,让对方对你了解并适应采访谈话。二是根据采访任务来决定提问的指向与程序。这当中,除了应当讲究提问方法的多样化,

还要善于抓疑问点,即善于指出矛盾,而且所提问题是简洁、明确和合情合理的。

例如,80年代早期,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一号。当时《光明日报》几位记者闻讯赶去采访。据了解,采访对象大多是中年知识分子,在家是顶梁柱,在单位是骨干,家务、科研两副担子都很沉重,很多常年累月地进行超负荷的运转。一天下午,记者闯进“银河”软件演职人员陈火旺和吴明霞夫妇家。陈火旺不再,吴明霞则忙着收拾行装,准备晚上登车取北京出差。看来记者来得很不是时候,但又不甘心空手而归,便以关心的口吻提出疑问:

“你走了,老陈又天天到机房加班,谁管孩子?”

“谁管?”吴明霞叹了口气,“没人管,由他们在家里造反呗!” “孩子学习成绩怎么养?这可得操心啊!”

好,不出所料,这个问题触动了她的心事,她收起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淡神气,跟记者谈了起来。

她谈到要做一个科技人员和做一个好母亲之间的矛盾,谈到大儿子高考落榜当了临时工后对身为教授的父亲的怨艾,谈到“银河”机怎样成了他们夫妇俩的精神寄托……

这一切,记者后来都写进了长篇通讯《啊,璀璨夺目的银河》,而陈火旺、吴明霞夫妇的事迹被认为是里面最感人的一节。

7.试述记录的一般要求。

答:访问记录是报道的依据,记者要勤于记录,作好记录。记者访问还有个心理沟通问题,不能一个劲地埋头记录,而应手、脑并用,善于结合思考,同时还得注意观察。

访问记录的一般要求有:

一记要点。新闻要素、新闻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新闻提出和解决的问题,重要的新闻背景材料,等等,这些都要记录准确,并力求记全。

二记易忘点。易忘点是指新闻中的数据、时间、地名、人名、称谓、数量、概率等等。在采访中访问对象常会举出许多数字材料,这些数据是确凿的事实材料不能记错,比如人口数字、财政收入、产值、利润等。

三记疑点。记者在访问中,对方的谈话可能会出现前后矛盾,也可能会夸大其词或想象、推测,使人产生疑问。记者要善于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寻找其内部联系,如果从中发现疑问,这种疑问点要记清楚,以便深入挖掘。

四记有关原话。人物新闻、事件新闻、经验性新闻等等,尤其是通讯报道,常常引用访问对象的原话,重要的或富有个性的原话。

这一类有关原话要当场或过后作好记录。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生动丰富的,有的记者在采访时不对原话作详细记录,习惯用死板老套、缺乏生气的语言写作。这样采写的新闻报道,就缺乏原话的韵味和深刻的程度。

五记典型情景。新闻要立体化,能再现现场情景,就要善于捕捉访问现场的典型情景,并准确记录。这种记录对于稍纵即逝的细节非常重要。

四、应用题

1.简述讨论式提问的意义。

答:记者在访问中提出问题并要求对方回答,必须注意营造一种舒缓、自然的交谈氛围,唐突、生硬的一问一答,就像是在“审问”,其效果肯定不会好。特别在已经了解到一些情况再作进一步采访时,更要就某些问题,尽可能和对方一起讨论,互相交流。 讨论式采访,往往在记者进入概括提炼的阶段,或采访对象处于不自觉状态时,记者先谈自己的看法,同对方探讨、向对方请教。这种抛砖引玉的办法,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讨论式之所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是因为记者采集事实材料以后,需要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而同对方展开讨论,就可共同探求事物的内在规律,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升华和深化。

讨论式的采访经过与采访对象共同探讨研究,能更准确地掌握事物的实质,解释事物的新闻价值。真理对人和人都是公正的,对同一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认识的正确取决于严肃的科学态度,因而探讨式访问 具有更大可信性。

有些记者不尊重事实,为了求“新”、猎“奇”,采取“拔高”“诱供”,主、客不分,硬把自己观点强加在对方身上。这是不尊重事实,违反采访原则的。要忠于事实,就要尊重对方,在访问中平等地进行讨论,不可“揠苗助长”,不摆架子,更不能为了说服对方而发生争吵。

2.对比分析空泛提问和具体提问的不同效果。、

答:有甲乙两个记者,同时取访问某厂党委书记,他们各自准备一些问题。记者甲提问的问题是:

你们厂是如何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

你们厂是怎样进行工作着重点转移的?

改革给工厂带来什么收获?

你对本厂的现状有何感想?

在成绩面前你是怎么想的?

你们厂肯定还有不好问题,请说说?

今后有什么打算?

记者乙提问的问题是:

你们领导班子每周学习几次?讨论什么?

你们党政有没有明确分工?

平反了哪些冤假错案?对知识分子的政策落实得怎么养? 你们厂怎样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工人业余补习文化的情况怎么样?

近期搞了哪些技术革新和改造?

怎样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明年有没有新产品上马?

党员是怎样起骨干作用的?

这两组问题,只要一分析,不难看出,前者大而无当,不具体,对方难以回答,几时回答,也可能不着边际。而后者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吃得较透,把把全会精神化成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这样,对方便于回答,有了具体材料,新闻报道也好写。

3.谈谈对访问活动要领的内涵的认识和体会。

答:访问活动的要领,一是因人而异,灵活对待。记者访问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访问对象是社会各阶层、各种人物,他们对访问的反应千差万别,,而且时有变化。鉴于访问对象有着身份、态度、性格、动机等等的不同,记者就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应当因人而异,灵活采取不同的访问方法。

而是把握重点,启发诱导。记者访问应放得开、收得拢,谈话也可以不拘形式,力求轻松自由,但切忌漫无边际、无的放矢,而要把握交谈的重点,并善于启发对方的思路,诱导对方谈到电子上来。涉及紧要的情节,关键性的问题,更要抓住不放,问个水落石出。

三是沟通思想,见机行事。一个有经验的记者,问题一出口,采访对象就知道你的水平和来意,因为记者善于沟通双方的思想;而一些经验不足的记者,就往往提问中心不明,让对方暗自发笑。所以事先要有周密思考,或根据现场情况深入琢磨,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引起对方共鸣,调动对方谈话兴趣。要使访问成功,都必须与对方沟通思想,并能见机行事,以不同的接近方法同访问对象达到感情融洽。

四是少讲多听,广采博纳。访问谈话,主要是听访问对象介绍事实真相和有关意见,即使对方所谈内容有些离题,也不可急于打断,而应注意广采博纳,从中捕捉到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有时,无意中却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新闻。

五是求同存异,心理共鸣。记者访问谈话,要注意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共同兴趣点,即共同的观点和情感等。这样,双

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采访才容易见效。

更多相关推荐:
全国20xx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xx年x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全国20xx年1月高等教育新闻采访写作自考试题

全国20xx年x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新闻采访写作的心得体会

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

新闻采访与写作授课计划

山西工商学院学期授课计划课程名称新闻采访与写作班级12新闻班二级学院部传媒学院学院部院长教研室组长任课教师郭倩填写时间20xx年9月2日教师学期授课计划编制说明20xx学年第学期234填写说明1授课时数以两节为...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二是时间...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一采访前的准备一准备背景材料1背景材料2获取背景材料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二采访提纲1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必备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期末考试必备资料王宰相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真实记录与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2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新闻传播活动...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示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示第一章绪论复习指导学习绪论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指导细想通过在总体上对新闻采访写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尤其着重林辉采写活动的特性和对整个新闻工作的意义从而更好的端正学习态...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示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各章复习重点提示第一章绪论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新闻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新闻采访的基本形式以及我们在新闻采访中必须坚持的正确的认识路线第二章感知与判别新闻了解新闻敏感的具体内容明确新闻敏感与新...

采访公司高层新闻写作

集团董事陈薇薇女士战略会晤Burberry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bailey新长海广场定鼎东长沙高端商业王座布武核心区应Burberry巴宝莉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bailey先生邀请近日新...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和答案

全国20xx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和答案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DA采访能力B推理能力C鉴别能力D顿悟性思维活动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AA报道思想B采访计划C新闻敏感D新闻线索3采访计划是指...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参考书目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1月2林如鹏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版3艾丰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xx年版4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

新闻采访写作(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