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事人陈述证据价值之思

时间:2024.5.13

当事人陈述证据价值之思考

陈文曲

提要: 2001 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对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解释,对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作出了重大的调整,从而对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规则所确定的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建立的自认制度逐步瓦解了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存在之基础,且由于当事人陈述自身所难以克服的虚假性,决定了当事人陈述作为一种独立证据形式存在已经失去意义。

2001 年12 月6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在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证据制度的改革对我国民事诉讼的体制性调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宣示着我国民事诉讼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预示了当事人陈述之地位将发生相应的变革。笔者试图以新证据规则为视角,对当事人陈述的独立证据形式价值进行反思,企求把当事人陈述放在现代民事诉讼体制和整个民事证据制度下来探讨,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来看待,这样可能会挖掘其在现代民事诉讼中的应有价值。

一、 由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当事人陈述价值变化之基础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是以证明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这一相异的起点,笔者认为可以设定在通过证据调查无法实现事实发现之时。自此起点,客观真实要求扩大对证据的发掘与运用以满足事实查明之需要,而法律真实基于有限认识论和诉讼效益的考量则以自我归责的形式终结案件。相比而言,客观真实所指导下的民事诉讼必定对证据的获取具有更为强烈的冲动。在各种证据形式中,由于任何纠纷必定牵涉当事人,因而当事人必定亲历纠纷之始末,而“人的记忆是具有选择性的??,记忆的选择性表现在这样一种情况上,这就是我们要记忆的主要是那些我们认为是重要的、有意义的、我们感到兴趣的

事物。由于将来有必要根据向别人担负的义务的性质采取行动,因而也就有必要把以往的事情记忆下来。”这一特性决定了当事人之记忆对于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具有突出的乃至决定性的价值,因而在追求客观真实的诉讼之中必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赋予当事人陈述以独立的地位正是其特殊价值的反映。

但是,若将当事人陈述置于高度盖然性的法律真实证明标准下,却并不具有相当之地位。首先,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并不奢望案件的细枝末节均得到彻底的查明,而只需达到大致如此的水平即视为真实。这样,通过对物证、书证等证据的使用,在绝大多数情形下就足以满足案件查明之需要,因而对当事人陈述之获取的迫切性得到极大缓解;其次,为了应对法院自我降低证明标准是否合乎正义之质疑,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使用往往意味着寻找证据的负担由法院向当事人转移,使得当事人在举证之中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这一自主为吸纳其陈述的虚假与片面提供了渠道;最后,在放弃为证据排除规则所否定的证据所具有的证据价值之时,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运用实际也表明证据运用由偏向证据的自然属性向重视证据的社会属性转变,当事人之作为民主法治国家一员的特性随之得到凸现,决定了在诉讼之中对当事人陈述的把握需要进一步从宪政的角度加以理解,以尊重当事人对其自我权利的处分自由。相应的,当事人陈述之价值的判断就不仅决定于对其真实性的检验,还受制于宪政对人的保护,当事人陈述因此势必不可能具有与客观真实证明标准下同等之证据价值。

2001 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规定表面上是将举证责任由主观举证责任推向客观举证责任,以诉讼不利后果承担为压力促使当事人积极主动地提供证据,但也意味着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对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默认,毕竟能够以当事人对待证事实举证情况作为判决依据已经不是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所能包容的。从这个层面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关于举证责任的这一规定在完成由客观真实向法律真实的转向时也悄悄侵蚀着当事人陈述存在之基础,相应的,当事人陈述之价值也因此而将随之发生上述的变化,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新证据规则下当事人陈述之地位作出全面考量。

二、当事人自认性(不利性)陈述的价值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认可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后对当事人陈述的第一个重大调整在于其第八条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而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显示出与民事诉讼法规定迥然不同的处理当事人陈述的态度,它将当事人陈述中最具有证据价值或者谓之最富于真实性的对当事人本人不利的陈述从传统的当事人陈述之中剥离出来,赋予其约束法院的效力而不再受限于必须结合其他证据才能审查确定是否予以采纳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制度——当事人自认制度。

所谓当事人自认制度是指“当事人在诉讼的口头辩论或准备程序中作出的与对方当事人主张一致且于己不利之陈述。”[2]这一制度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学学者因此讥笑道:在资产阶级的诉讼中,因为当事人的承认对法院有这种约束力,就使得一些恶意的当事人有可能进行各种舞弊,使法院变成一种特殊的公证处,而当事人就在那里缔结一些相互勾结的法律行为[3].但自认制度同样存在于前苏联民事诉讼法中,其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承认另一方当事人用来证明自己要求或者反驳要求的事实,这种承认对法院没有约束力。如果法院确信这种承认是符合案件情况的,不怀疑当事人是在欺骗、暴力、威胁、迷误的影响下或者出于掩盖事实真像的目的而做出的这种承认,法院即可以认为所承认的事实已经查明。也即无论是西方国家抑或东方国家,对于当事人陈述依照诉讼利害关系特征可以划分为对本人有利的陈述和对本人不利的陈述。对于对本人不利的陈述各国也都赋予了有别于对本人有利的陈述的效力,前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差异主要在于如何看待自认的法律性质及其效力,前苏联将其视为证据的特殊形式而具有免除证据许可规则的效力,而西方国家通常是从处分原则和辨论原则出发赋予其对法院的约束力。

就此,笔者以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际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不再将当事人所做之不利于己的陈述作为证据对待,而是将其视为当事人的处分行为,从而赋予其约束法院的效力。

首先,之所以只将对当事人本人不利的陈述单独分割出来加以区别对待,其核心应在于我们所作的经济人假设,即任何理智人必然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因而当事人主动作出不利于己之陈述也自然被视为符合其个人利益。从这个基点出发,我们认为不利陈述的做出是当事人对其利益的自由处分权的体现,是不容质疑的,因而对当事人本人不利陈述在性质上应该被定位为当事人的处分行为,而不能简单将其认为是当事人与法院的配合或者利益一致,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当事人所作之不利于己陈述在背离事实时仍然对法院所具有的约束力。

其次,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据所对应的是举证责任。基于举证责任的负担,才相应产生证据的提出,既然自认制度免除了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那么又何谈证据呢?正如何文燕先生指出的“根据禁反言原则,自认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证明责任的功能。而证明一件事实的逻辑是,有证明责任才需举证,有举证才需证据。既然自认的事实无需证明,又何需证明呢?”[4]从这一角度讲,将自认作为证据加以对待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最后,如果将当事人的自认作为证据对待,那么实际上是将当事人作为特殊的证人对待,对当事人应当适用证人的条件即当事人知道案件的有关情况,能正确表达意志,能够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并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能力。例如前苏联民事诉讼法学者认为 “可以作为当事人陈述(证据)主体的是任何一个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具有上述能力,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向法院进行陈述的自然人,而不仅是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苏俄最高法院全体会1925 年3 月16 日的决定【27】对幼年证人规定了这项原则,这对当事人的陈述也是可以适用的。”[1](15)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规定:“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见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当事人的代理人显然不符合证人的条件,因此,允许当事人的代理人做出自认也意味着并未将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证据加以对待。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将当事人自认性陈述之性质界定为诉讼行为更为准确。台湾学者陈荣宗认为:“当事人在诉讼上的自认,其法律性质应解释为诉讼行为,从而使当事人自认的法律效果发生民事诉讼法的效果,即对方当事人对自认的事实无需举证。对于他方主张的事实予以自认,将直接产生诉讼法上的法律效果——免予举证,这是自认的实质和目的所在。”[5]基于以上论述,自认制度的出现事实上对当事人陈述进行了分割,将对当事人本人不利的陈述从中分离区别对待。这样,我们传统的当事人陈述这一证据形式不再能够用来完整概括当事人在诉讼之中所做的陈述,充其量只能涵盖对当事人本人有利之陈述,自然,当事人陈述作为一个独立证据形式存在于民事诉讼法之中就欠恰当了。

三、当事人有利陈述之辨析

更进一步分析,我们能否将对当事人本人有利的陈述作为当事人陈述加以看待呢?这倒是个颇有意义的话题。从世界范围看,西方法制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股将询问当事人作为重要证据方法的浪潮,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也发出引入当事人询问制度的呼声。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询问当事人问题不仅对于解决当事人陈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完善同样也具有不容轻视的价值。

所谓当事人陈述,法学界一般将其界定为:“诉讼当事人就他们所感知、理解和记忆的有关案件的事实情况,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6]基于这个定义,可以认为对当事人陈述的把握主要强调当事人向法院所作陈述这一特征,而对于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实际只是要求与案件有关,因此所谓当事人陈述其实可以泛指当事人在法院之中所作的一切陈述,在划除对当事人本人不利的陈述后,笔者认为对当事人本人有利的陈述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主辩解两个部分。

(一)当事人的主张

既然对当事人陈述的界定包容了当事人在法院所作一切之陈述,那么当事人的主张势必也被包容其中。在现代汉语中主张被解释为见解,具体到民事诉讼之中,这种见解可以被理解为当事人对其权利是否享有和是否受到侵害的见解,也可以被理解为当事人对权利发生、消灭所依据的事实的认识,即所谓主张

在诉讼之中其实包括了权利主事实主张。权利主事实主张在内容上是相异的,但在体系中是一致的,即权利的存在有赖于要件事实得到确认,而要件事实的调查目的则在于对权利存在与否的认定,二者通常以一体的形式表现于诉讼之中,也应当以一体的形式加以提出。

基于权利主张与事实主张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可以得出诉讼之中处理当事人主张的基本思路。对当事人所作之权利主张,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那么就诉讼请求所依据之事实和理由应当由当事人加以说明,法院不能也无法依职权发现,否则不予受理,而对于当事人所作之事实主张则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要求其提供相应之证据以证明该要件事实的成立,否则适用客观举证责任之规定,由主张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这一处理思路可以进一步简化为这样一种关系,即权利主张是事实主张的证明对象,而事实主张是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因此,于当事人本人有利之陈述中的主张部分显然不能作为证据加以对待,该部分的内容也应从当事人陈述中予以剥离。

(二) 当事人的辩解

当事人辩解是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依据的说明,或者是当事人认为对方当事人诉讼请求缺乏依据而作的反驳。我们不能否认,在当事人的辩解中可能含有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内容,而不能武断地一概将有利于当事人本人利益的陈述归结为当事人的虚假陈述,但正因为其与当事人趋利心理的一致,决定了对当事人辩解之处理必然要以慎重的方式加以对待。正如前苏联学者指出的“具有法律上的利益、参加案件作为当事人的那个人,是可能怀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歪曲某些案情的动机的,因此,只要这种动机影响陈述的性质的可能性还没有消除,或者还没有确定对陈述不起歪曲作用,法院便不能把当事人的陈述认为是需要查明的事实的充足证据。”[7]所以一般而言,处理的原则是“只有在诉讼已被客观条件充分证实的情况下,才能根据当事人的个人辩解来满足或驳回诉讼??”[8].我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依据这一原则对当事人的辩解进行处理,实际只有两种结果,即经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的辩解成立或者是其他证据无法证明其真

实性而不予采纳。对于这两种结果,不能证明真实性的当事人辩解显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在其他证据印证下成立的当事人辩解虽然可以成为诉讼证据,但是既然当事人辩解所要说明的事实需要通过其他证据印证,那么也意味着这些能够作为证据使用的当事人辩解所证明的内容也能够通过其他证据推导得出。从而,当事人的这一辩解势必也就不具备自身独立而特殊的价值,可以被认为其主要存在价值仅仅限于验证所证事实之真实性,不将其作为证据使用并不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当事人的辩解需要搜集、整理同案的其他证据才能认定其真实性,如此难免有海底捞针之苦,因而现实中往往将当事人辩解作为证据发现之线索使用,对当事人辩解之内容要求当事人进一步提供有关证据加以证明,否则不予认定。这样,当事人辩解之原本的证据意义实际已经转换成为了证据线索或举证责任分配之依据。因此,笔者认为将当事人辩解作为一项独立的证据形式实际是缺乏必要性的。

就此,笔者认为即使是当事人辩解也没有作为独立证据形式存在之必要性。但在世界主要法治国家为什么又掀起了推广当事人询问制度的浪潮呢?笔者以为,西方的当事人询问制度应当是为了避免僵硬适用举证责任作为判决依据而采用的调节手段。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下,举证责任作为刺激当事人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关键,在整个民事诉讼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但机械运用举证责任无法解决当事人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而无力有效担当举证责任的困境,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过分偏离正义的弊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当增强法官自由裁量权调整举证责任分配是重要之举措,当事人询问制度的设计同样出于此目的。从该制度的运用条件看,当事人询问制度是在证明不尽的情况下展开的,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45 条和第44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应该由他证明的事项,不能通过其他的证据方法得到完全的证明,或者未提出其他证据方法时,可以申请就应证明的事项询问对方当事人。”这样,负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客观原因导致举证不能而面对不利诉讼结果时就可以获得一次最后救济的机会,法院也得以以此向僵硬的举证责任中注入“润滑剂”,在一定程度上向客观真实和实质正义靠近;从当事人询问的效力看,其对法院并无拘束力而往往作为法官心证形成之辅助材料,以协助法官对当事人之间责任分配做出决定。但在我国,民事诉讼改革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法院职权的淡出而切实以举证责任引导当事人主动性的发挥,而不

是解决举证责任适用过于僵硬的问题,此时就讨论如何引入并扩大当事人询问制度似乎还是为时过早的;其次,我国有运用调解制度解决纠纷的传统和相应文化的积淀,运用调解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举证责任僵硬之弊端,借助当事人询问制度的必要性相对较弱;最后,我国社会尚未形成对当事人诚信的有效制约机制,在这样的条件下直接采信当事人之陈述似乎过于草率。

综上,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将当事人辩解作为证据使用同样缺乏必要性,也是缺乏现实性的。因而对当事人有利的陈述亦不宜作为单独的证据形式。

四、结语

当事人不利之陈述以自认制度的形式确定了其性质是一种民事诉讼行为。而针对当事人对自己有利的陈述,通过分析其构成因素,可将其分解为主张、辩解,则当事人陈述在民事诉讼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诉讼权利,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实为不必要。但笔者并非否定当事人陈述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而恰恰认为把当事人陈述作为民事诉讼中一项制度来研究,而非法定证据形式,更符合现代民事诉讼“以人为本” “以权利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发掘当事人陈述在现代民事诉讼中应有的价值。

你好哦啊,


第二篇:陈述稿


陈述稿

1230901班集体是由30位来自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乡音,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09艺设一班。团结拼搏,追求无悔的青春是我们的共同的愿望,拼一分一秒,搏一朝一夕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下面我们将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学风建设、班级荣誉四方面对我们班进行介绍:

班级基本情况:在组织建设方面,1230901班集体由班委和团支委共同协作分管学习生活和活动,其下建设由班长和学委主管班上的事物与学习,由团支书主管班上活动,各班委和团支部各司其职携手共同服务于同学,我班以“拼一分一秒,搏一朝一夕”为奋斗目标,以关怀和关爱来团结、凝聚每一位同学;以理服人、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公开公正的选举制度保证了我班的进步。 在思想建设政治学习方面,我班在10—11学年度共开展了12次政治学习,通过政治学习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我班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到目前为止,1人成为成为党员,8人参加党校学习并结业,入党积极分子25人,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各一个。利用别具传媒特色的活动形式,让党的先进思想深入学习,深入寝室,并落实到行动。

在思想建设班级活动方面,我班集体定期的开展“民主生活会”,让同学们充分的表达观点及看法。积极开展了特色活动“奉献爱心,播种希望”为重庆州贫困山区学生募集了爱心基金和学习用品。我班集体还开展了“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相关班会,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以及贯彻我国的方针政策。另外,我支部的李薇和杨超颖同学还在假期参与了“三下乡”活动。

通过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们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信念也更加坚定。大家纷纷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我班30名成员中现有:25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参加党校学习并结业,1名正式党员。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各一个。

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坚信完善的制度是班级建设的保障,为创建良好的氛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班规:班级、班委例会制:

1、每两个星期召开一次班委列会,通报班级工作情况,汇报成员个人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集思广益,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

2、各个专业课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以个体带动整体,深入做好班级学风建设的工作。

3、班委在学风建设起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

财务管理制度:班级日常费由班长代为保管,班级成员共同监督.日常开支都有清晰的财务报表记录,每学期向全体成员公布一次.

出勤考评制度:由学习委员记录出勤情况,严格考勤,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对迟到旷课者扣除相应的综合测评分,并做好及时的思想教育工作。班级出勤率达到98%。

我班集体始终将学院“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的培养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和煦阳光下 ,同学们共同进步 ,分享温暖;在课堂上我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除了在专业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外,课外的荣誉也是我们的骄傲,其中

田景友、华水晶同学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佳作奖。

姬玉婷同学参加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并获得入围奖

刘佩微同学获杨家坪步行街商业区涂鸦绘画比赛 三等奖

吕文琪、李艳、杨超颖等同学校庆演员,并获得证书

杨超颖发表《美与丑的鸣奏》《依恋,于此巍巍重邮》《青春圆舞》等文章于

《重邮青年》。

在班级荣誉方面,英语四级所有同学报名并通过9人,在本专业中名列前茅。英语四级过级有 9人 过级率:30% ,计算机一级过级有 29人 过级率:97%

在20xx-20xx学年度,我班集体共有8人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获二等奖有3人,占本年级的

1.6% ,获三等奖5人,占本年级的2.7%

在集体荣誉方面,我班集体在20xx-20xx学年下半学期荣获“班级荣誉奖”。

30-524寝室获益暖公益活动低碳达人秀三等奖

30502寝室获宿舍心里之家方案设计优胜奖

30524、30502、30515寝室在百佳评比获五星文明寝室

同时我班同学积极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其中蒋炳楠同学担任传媒艺术学院文娱部部长。江双龙同学担任重庆邮电大学勤工助学中心自立水坊副经理,侯珏同学和罗然同学担任辅导员助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为同学服务。

在个人荣誉方面,姬玉婷 同学获“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入围奖

田景友、华水晶同学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学院奖佳作奖

田景友 同学20xx年参加西南橱窗设计大赛获最佳平面设计奖

徐华敏 同学在重庆市第三届户外公益广告大赛中获入围奖

吕文琪 同学在“20xx巴黎盛典结婚盛典”大型婚博会报彩活动中获荣誉证书

杨超颖 同学在重庆邮电大学勤工助学中心“奇火锅杯”青春梦想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勤工助学中心第一届“新闻写作”大赛中获一等奖

雷蕾 同学获得“我的青春不留白”征文大赛一等奖

蒋炳楠同学在南岸区第七届‘华润涂料杯’摄影大赛获最佳作品奖

蒋炳楠同学任职传媒艺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文娱部部长

刘佩微同学获杨家坪步行街商业区涂鸦绘画比赛 三等奖

任上上、侯珏同学获重庆市高校轮滑比赛女子组第一和第二名

在百佳先进个人中,我班共有9人获先进个人的称号,其中江双龙、杨超颖同学获重庆邮电大学20xx—20xx学年“百佳”三好学生

李 艳、徐华敏同学获重庆邮电大学20xx—20xx学年“百佳”优秀学生干部

姬玉婷同学获重庆邮电大学20xx—20xx学年“百佳”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田景友同学获重庆邮电大学20xx—20xx学年“百佳”自立自强进个人

任上上同学获重庆邮电大学20xx—20xx学年“百佳”体育活动先进个人

苌婷同学获重庆邮电大学20xx—20xx学年“百佳”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

田景友、江双龙同学在重庆邮电大学勤工助学工作中被评为“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蒋炳楠同学获重庆邮电大学六十年校庆工作先进个人

一个先进的集体由优秀的个人组成,我班级共有11位同学获得了各个校级和院级部室的优秀干事。优秀的班级体需要优秀的制度管理,在班级规划这一块我们将继续开展党的思想、政策、方针的学习活动,多征集同学意见。开展更多活动增强班级的学习氛围。召集同学们多参加各项与专业相关的学习、设计比赛等,以提高专业技能。也要定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开发和提高同学们各方面的潜在能力。计划发动班级班干部更多地深入同学当中,了解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各方面情况,尽最大努力使班集体更活跃、更精彩!

但我们深知,成绩只能代表曾经经历,却不能决定将来。一个人的光芒可以灿烂,但是一个集体的光芒却足以耀眼。路很长,相信我们能够携手并进,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在这条未来之路上坚实的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谢谢观看,欢迎老师提问

更多相关推荐:
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当事人陈述:指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就他们对案件事实的感知和认识所发表的陈词及叙述,依靠当事人陈述,可以反映案件事实的全部或部分面貌。书证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或图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

当事人陈述申辩书

当事人陈述申辩书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日时分地点陈述申辩人性别单位职务电话联系地址邮编执法人员执法证号执法证号记录人陈述申辩内容陈述申辩人签名及时间执法人员签名及执法证号12

当事人陈述申辩笔录(样本)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当事人陈述申辩笔录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日时分地点陈述申辩人性别职务工作单位电话联系地址邮编承办人记录人我们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证件号码为这是我们的证件出示证件现对一案听取你单位的陈述申...

当事人陈述笔录

当事人陈述笔录年日时分至时分地点询问人办案人记录人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当事人住所及工作单位问答当事人签名询问人签名年月日

苏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陈述材料填写范本

于年月日收到交通警察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陈述材料填写范本姓名张三性别男女民族汉年龄XX身份证号320XXXXXXXXXXXXXX机动车类型小型轿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驾驶证准驾车型C1A1A2等领证日期20XX年X...

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陈述材料模板

于年月日收到交通警察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陈述材料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籍贯文化程度驾驶证准驾车型领证日期车辆号牌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户籍所在地国籍护照号现住地单位及联系方式经我自行请求应交通警察要求现将道路...

林业行政处罚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笔录(范本)

林业行政处罚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笔录范本共1页案由20xx年3月12日朱XX雇佣民工持证采伐某甲集体林场转让其杉木时指使民工越界采伐某乙国有林场15株杉木折合立木蓄积17立方米并将该木材以当地的市场价格卖给了王某加...

(上)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

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上李浩提要考察英国美国法国奥地利德国日本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澳门我国台湾及祖国大陆法律中关于当事人陈述的规定比较分析上述国家和地区如何区分证据意义上的当事人陈述与非证据意义上的当...

解析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下)

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下二当事人陈述的比较研究一证据性当事人陈述的界定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当事人陈述的诉讼意义和法律效果具有多样性并非所有的当事人陈述都具有证据意义因此在把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规定之前首先...

关于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下

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下二当事人陈述的比较研究一证据性当事人陈述的界定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当事人陈述的诉讼意义和法律效果具有多样性并非所有的当事人陈述都具有证据意义因此在把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规定之前首先...

解析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上)

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上李浩提要考察英国美国法国奥地利德国日本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澳门我国台湾及祖国大陆法律中关于当事人陈述的规定比较分析上述国家和地区如何区分证据意义上的当事人陈述与非证据意义上的当...

试论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证明方式及对现行法的修订研究与分析

试论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证明方式及对现行法的修订毕玉谦当事人的陈述是一种证明方式当事人的陈述可分为主动向法院就案件事实进行陈述与在法庭上接受法院的询问所进行的陈述两种类型主动向法院进行陈述主要分为两种情形其一是通常...

当事人陈述(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