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的“陌生化”阅读

时间:2024.5.13

1

“碎片化”时代的“陌生化”阅读

庄浪县朱店小学 朱琴淑

毋庸置疑,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碎片化”时代——时间的碎片化、信息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思想的碎片化、阅读的碎片化。成人世界如此,学生也不例外,也许情况更严重。其中阅读的“碎片化”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第六次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触网比例高达96.8%,使用“微博”获取信息类的使用(读)累计达到 60.3%,发表观点(写)累计达到 33.9%,这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成年人。

《报告》强调,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使未成年人的时间以及知识构成都呈现“碎片化”趋势。其实,“碎片化”阅读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止于此,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成思维的惰性。用检索代替阅读和思考,过于零碎的阅读,也往往无法阅读和理解大部头的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这就很容易造成思维的惰性,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二、不利于深层次的交流。短时间内接触大量信息,所有的话题都一掠而过,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具有深度、持续性的关注。

三、不容易积累知识。学生正处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特别需要一个系统的、连贯的、全面的知识接受积累过程,但是电子阅读的随意性太大,都是被人为引导的,读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阅读的是什么,表面上阅读量很大,但实际上有效信息、知识含量很少,同时知识来源的随意和不可考,也造成知识构成的“碎片化”。

四、不利于构建精神高地。利用优秀的作品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全人格,是阅读的重要目的。但是新媒体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征,使得带有一定负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们第一眼“抓”到,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客观认知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五、无法养成专注的品质。中文互联网界的活化石“和菜头”在他的博客文章《碎片化生存》中说“更加让我恐惧的是,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它总是不断迁转,像一条水银做的蛇,在书页和无数想法之间钻进钻出,试图在两个本来毫无关联的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而在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却白白浪费了心神,让人很快就觉得力倦神疲。”未成年人习惯了“碎片化”阅读后,估计思维涣散、注意力易转移的现象更严重。

培养未成年人对纸质图书深度阅读的习惯,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特别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中“读整本的书”值得寻味,隐含着两点意思:一是要指导学生深度阅读,读完 “整本的书”,意味着了解文本内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必须要学生思维深度参与;二是阅读量要大,阅读不能局限于课内。确实,“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同理,阅读的收获更是在“课外”,那么我们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进行深度干涉,阻击“碎片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不妨试试“陌生化”这一理论利器。“陌生化”这个词语最早是19xx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其纲领性的宣言《词的复活》中提出的,后来成为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影响深远的观点。后来,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陌生化效果”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虽然陌生化属于文学创作上的范畴,但作为一条有着坚实而广泛心理学基础的普遍的艺术原则,随着这一理论影响范围的扩大,被迁移到许多不同领域。

1

2

陌生化的意义在于瓦解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一种奇异的与习惯性认知完全不同的现实展现给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陌生化”的一些原则与手段,消解新媒介带给学生的主动的或被动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代之以一种全新的对阅读的认知和体验,重构学生的阅读人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读书目的的“陌生化”

北京十一中学校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综合审议组成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李希贵先生在《今天我们怎样教语文——写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颁布之际》中说的很精辟:“当阅读教学的目标盯住未来学生终身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盯住孩子们的终身学习时,我们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居高临下、水到渠成。”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决定了学生读书的目的。一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平时说得最多的话题除过“你要读书”之外,恐怕第二位就是“为什么读书”这个话题吧。想想我们平时会说些什么呢?不外乎重拾古今中外名人的牙慧,充满功利性色彩,比如“积累作文素材”、“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等说法。有个教师教给学生阅读“七步法”:第一步,摘抄书中好词佳句;第二步,编写内容提纲;第三步,撰写《读后感》??这些说教在普世价值取向上无可厚非,但是针对学生,有两个弊端,一是读书的附加值太多,给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太大,久而久之,读书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活动在学生心目中变成一种无法承受之重,二是能力层面上的拔高,比如有个教师给学生传授读书的“厚薄法”,要求学生把一本书读“薄”,再读“厚”,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读书境界,适合研究型、学者型的成人,对学生来说太抽象,无法琢磨也无法体验,学生因为做不到老师的要求而产生沮丧感、失落感,然后就是对读书的敬而远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首要的在于自己树立一种全新的、“陌生的”、单纯的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愉悦体验,即为愉悦而读书,这其实是返璞归真,回归读书最本真的目的。这一点,林语堂大师说得非常深刻,他说“读书本来是至乐的事,正如杜威说,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法郎士也说过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他坚决反对读书功利化,“有人手里拿一本书,心里想我将何以赡养父母,俯给妻子,这实在是一桩罪过。” 20xx年4月23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出席全民阅读“红沙发”主题活动访谈时说“读书要成为一种习惯,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成为自己生命发展的一部分。”,可以说,这句话指明了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消解附加在阅读本身的功利性的过重的负担,培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当学生真正能从读书中得到一种愉悦的体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就有了自发阅读的动机,读书也就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自己生命发展的一部分”。

二、读书兴趣的“陌生化”培养

技术统治下的信息化社会形成一股汹涌的“碎片化”浪潮,裹挟我们一路向前,产生并壮大着“碎片化”阅读,但是我们并不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碎片化”阅读有其自身方便快捷、信息量大、新奇刺激的优点,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如何与新媒介展开竞争,夺回学生“眼球”,培养学生以阅读纸质媒介为主的深度阅读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包括家长需要格外重视的地方。物质刺激不是长久之计,苦口婆心的劝导学生充耳不闻,也许背地里还在嘲笑你的“迂腐”,名人效应在信息化时代黯然无光,这时候该应用“陌生化”理论,以奇制“敌”、以巧取“胜”。

1.请“明星”代言。抓住学生追星的心理,抛开严肃呆板的说教脸孔,请“明星”代言,向学生推介新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请歌星、影视明星、球星等效果最佳,因为惯性思维中,这些人的生活和读书似乎很远,会造成“陌生化”的冲击力,同时兼具“明星效应”。课堂实践表明,孙楠、张东健、张靓颖这些“明星”对学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高尔基、鲁迅等名人。

2.以演促读。对阅读效果必须反馈,这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原则之一。但是如何反馈,个

2

3

中颇有玄机,以演促读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就是说通过活动的方式如角色扮演、精彩段落诵读、读书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读书活动进行反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一方面,文本转化为活动,学生会有一种陌生新奇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调节了学习生活,所以是不错的选择。

3.精选阅读文本。“读什么”也是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新课标”规定了学生阅读篇目,相应的教科书中也会规定“必读篇目”、“选读篇目”,试图通过教科书的权威性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但教学一线实践经验表明收效甚微,推荐的书目引不起学生兴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多数读了的学生也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被迫阅读,前面说过,带有明显功利性的阅读长远来看,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绝对是有害的,更不用说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自己生命发展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教科书推荐的书目在学生的惯性思维下有严肃、呆板、无趣、说教的这样一种倾向,学生本身有抵拒的心理,所以,放开限制,教师随机精选、推荐书目,形成“陌生化”效果,明显受到学生欢迎,比如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教师推荐莫言的作品,效果就不错。

三、阅读方式的“陌生化”

1.倡导“随意性”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受传统思想影响,一般会把读书方式“神话”,虽不至于让学生“沐手焚香”,但“端正态度”“注意姿势”“几案精严”“不动笔墨不读”诸如此类的嘱咐一定不会缺,这种说教无异于“焚琴煮鹤”,大败学生阅读兴致。这一点,林语堂先生同样论述的很精妙“你们读书时,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读书在于领悟书中的兴味,不在于外在的环境、坐姿,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应让学生随意随兴,不应规则太多、限制太多,否则学生还是会把读书当做“苦差事”。

2.利用“碎片化”时间。一种说法认为,“碎片化”阅读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忙碌,没有完整的读书时间,时间的“碎片化”造成阅读的“碎片化”。这是一种伪命题。不妨再回顾一下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所说的“三上”典故:“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学识渊博如欧阳修者,虽古代也很少,但他利用“碎片化”时间,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有深度的文章,可见“碎片化”时间不是造成“碎片化”阅读的原因,相反我们应倡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做深度阅读。事实上,相对于成人,学生的时间更多“碎片化”,关键是培养深度阅读的兴趣,集腋成裘。利用“碎片化”时间,精选书目,课堂上策划,指导学生利用一个较长的周期,坚持阅读较长的文本,“整本的书”。

四、阅读内容的“陌生化”

针对一个主题,对“非连续性文本”深度探究。一味的阻击“碎片化”阅读,想完全阻隔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活动,不是明智的选择,也是逆时代潮流的,“新课标”中就强调“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0xx年前以“微博”、“微信”、智能手机等为特征的“碎片化”阅读范围比较窄,还不太明显,这可以说是对现在“碎片化”阅读现象的前瞻性的指导,当“碎片化”阅读出其不意大面积流行之际,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对“新课标”的解读。“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所说的“碎片化”文本。在一定时期,确定一个主题,放手让学生应用新媒介阅读、收集相关“碎片”,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技术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客观地分析信息、批判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应用信

3

4

息的能力,也是一种“深度阅读”,还可以与纸质媒介相得益彰。

4


第二篇:碎片化时代的生存


碎片化时代的生存

更多相关推荐:
珠海一中四联优秀作文(碎片化阅读)

珠海一中20xx六校四联优秀作文碎片化阅读与破碎的个体珠海一中高三3班易恺诚57分如果说有什么文化比不阅读的文化更糟糕的话那就是当下社会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文化在铺天盖地的讯息流的冲击下完整的深入的包含分析阐释工作...

“碎片化”阅读作文范文

碎片重圆1在这个充斥着信息碎片的时代我们的灵魂乃至世界都随之碎片化了思绪在无数碎片上跳动犹如刀尖上的舞蹈一失足便是万劫不复真正的阅读变得弥足珍贵那我们将2碎片化的产生便是因为渴求首先我们应该明了网络上产生的碎片...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高三2班指导老师胡高清作文材料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某知名媒体碎片...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

材料作文碎片化阅读及范文作文材料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思考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思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碎片化阅读就像难以阻挡的浪潮般进入我们的生活端坐书桌前看完一本书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地铁上公交上马路上那一颗颗低下的头以及眼睛紧盯的手机屏...

碎片化阅读时代来袭

碎片化阅读时代来袭老师你怎么读书读2指尖上有个图书馆等地铁等公交等人有点无聊立马拿出手机刷微博微信看电子小说指尖轻轻一动信息纷至沓来随时随地携带一座图书馆老师找教案学名师经验关注学科动态课间5分钟也能补充不少干...

(最新)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学院中药学院年级20xx级中药制药姓名蔡家乐曾家欢陈朝辉陈锦帆学号20xx03900120xx03900220xx03900320xx039004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摘要碎片化阅读是在数字化新媒体环境...

“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疯狂阅读》编辑策略的几点思考

天星风云录20xx11总第7期编辑园地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疯狂阅读编辑策略的几点思考美国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有句名言世界是平的不过现在似乎还应该给这句话加个注脚世界是碎的随着网络的多元演进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人们...

碎片化时代如何做到深度阅读?(精彩演讲)

碎片化时代如何做到深度阅读精彩演讲大家好我是采铜按照所有演讲的惯例一开始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齐白石的我给这个故事起了一个题目叫信息匮乏时代的手艺人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原名纯芝他...

talk-less_reading碎片化阅读、纸质阅读现状

DoyouthinklessandlessreadingcanbeaproblemItisreportedthatpeoplearedoinglessandlessreadingnowadaysInmyopinionitreall...

论网络环境中的碎片化阅读

论网络环境中的碎片化阅读李晓源20xx925101142来源情报资料工作京20xx年6期英文标题OntheFragmentedReadingundertheInternetEnvironment作者简介李晓源女...

名著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一段话余光中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的确十多年来余秋雨散文读者众多好评如潮...

碎片化阅读(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