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简答题和论述题

时间:2024.4.7

1、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书数。是指文字,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
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2、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3、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2)、要爱与教相结合;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4.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思想,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特点有三:
1)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2)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
3)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
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5、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
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和特点:
1)批判理学教育理论。启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哲学,主张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哲学思想)
2)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在教育目的上,启蒙思想家强调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治术人才,反对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所谓"学力圣人";(关于教育目标)
3)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关于教学内容)
4)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关于教学方法)
5)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评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充分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关于学校职能)
6.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
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令州县立学;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改革大学。
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
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
整顿地方学校;
颁定(三经新义);
设置专门学校;
改革科举制度。
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
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
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我认为不够全面)

7、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1)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学田和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
2)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
3)宋代书院的学术风气活跃。
4)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来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书院都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内涵,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8、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需加以润色,使之更为全面)
答: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共有六条:
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涵泳,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切已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着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9、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NO
1是培养人才,要使全国各地各层次都有学校,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
2是指发挥培养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
3是选拔人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考核,按德能大小任用为官吏;
4是使用人才,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当的职务,并保持稳定。

论述题

1.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大学"两大阶段。
他认为八岁至十五岁是小学阶段,上至王公子弟,下至庶民子弟皆可入学。小学是打基础阶段,教学内容是"学其事",即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将伦常礼教,教给儿童,进而教他们诗、书、礼、乐之文;打好根基。他专门编著《小学》一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
朱熹认为十五岁以后是大学阶段,入学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凡民俊秀"。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明其理",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使其"明明德",最后达到"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尤其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其基本教材。

2、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4)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3.人性论入手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早引起广泛讨论,并进行理论论证的是在战国时期。对人性的讨论,表明了人类开始自觉地把自己与自然界分开,理性的思考自身的特殊本质。
1)、孟子的性善论
人性应该是指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属性。
人性的善性是人类在缓慢的进化中学习的结果。
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的作用:求放心”??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固有的善端
2)、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则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根本错误的。他认为人性从根本上说是恶的,而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而起伪,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荀子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论证上述观点的:
荀子首先试图分清天赋()和人为()的区别。他认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面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他所理解的不可学,不可事的人性,包括人的生理本能和人的感知认识能力。这种自然本能中不仅不存在礼义,而且顺着本能倾向发展,人类社会必然产生争夺、伤害和淫乱,破坏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这就证明了人本性是一种恶端,必须通过教育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使人接受礼义的约束。他还说,礼义教化的产生就是为同人的天赋罪恶倾向进行斗争。
性伪之分”??教育的必要性。
是素质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质就无从加工,不经加工素质也不能发展。但是,恶的素质如何能被加工为善的品质?荀子为解答这一矛盾,又提出了涂之人可以为禹的观点,即认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人认识的,任何人哪怕是下贱的涂之人,都可以通过教育而习得善,成为象大禹一样的圣人。这一点与孟轲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现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性伪之合”??教育的可能性
在阐明教育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
化性起伪”??教育的作用。
当然,化性起为是有条件的,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即政治,教育,环境和个体之间相顺相谐,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了。
孟子和荀子,一个认为人性本善,一个认为人性本恶,实际上他们两个所说的人性并不是一回事,可以说是各讲各的人性。孟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字,探讨的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类属性,也就是人类的社会性。具体说就是指产生各种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同情心、正义感、恭敬态度和是非观念等,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天生就不可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可见教育又是必要的。荀子所讲的人性,侧重于字,探讨的是人先天带来的自然性,如喜欢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舒服、安逸等,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而这些个人利欲的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须靠教育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可见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强调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则绕了一个弯子,先强调教育的可能性,再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4、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
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属,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
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5、试述唐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教育管理的加强:
1.
国子监的设立。2.地方官学由专职官员长史管理。
3.
部门对口管理。4.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二)规范教学内容:
1.
结合专业的划分,确定必修和选修课程。
2.
规定各门课程的学习年限。
(三)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的多样化:1.学校类型的多样化。2.设置形式多样化。
(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扩张:1.中印文化教育交流。2.中日文化教育交流
(五)封建教育等级性加强
(六)学校开始受科举的影响和支配:
?? 1.
学校教育以入仕做官为目的进一步得到加强。
2.
教学内容限制在科举科目上,注重经学和文史。
3.
教学考试方法受科举影响,模仿科举考试。

6、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
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韩愈从"存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他认为师是"传道"的,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关于教师的资格。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谁先有"",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7、如何理解王守仁致良知的教育目的论?
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去除物欲对良知蒙蔽。这一思想,是从他的哲学思想中引申出来的。王守仁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即理,这是王守仁针对朱熹的析心与理为二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只认为理存在于事事物物,也即存在于君亲之间,那君、亲死之后,吾心岂不是就没有忠孝之理了。因此他提出心即理,具体地说,就是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亲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亲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所以心与理是一个东西,故曰心即理。这样,王守仁把朱熹的心与理,改为心即理,这一字之改,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分野。
王守仁从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出发,继承了孟子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既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的标准,所以良知之外别无知,道德修养的关键在致良知,即体验各人固有的良知——封建道德意识。
要致良知,必须去人欲,从圣人到愚夫愚妇,在良知上是相同的,婴儿初生之时,此心有一片天理流行,更无他物。所以没有一个不知爱他的父母的。圣人之所以成为圣,在于良知常在,天理纯全,一切行动从良知出发。一般人或为习俗所染,或为物欲所惑。此心失却了昭昭灵觉,所以心不良了,做出许多不善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利用教育的力量,学以去其昏蔽
8.
试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1)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3)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答题及论述题

1.简答题及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述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

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教育考试论述题

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教育考试论述题1、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残疾人就业权益的维护与保障。(4分,200字以上)答:关爱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十二五计划中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

英美文学论述题

.《红与黑》中的于连和《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同属个人奋斗的典型,试比较它们人生道路的异同。(1)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具有平民意识和反抗心理,对贵族大资产阶级怀有本能的厌恶。他走的是一条反抗——妥…

现代教育技术简答和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1.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

机修钳工技师考试论述题

机修钳工技师考试论述题1、写出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列出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常用控制文件名称。答: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是:(l)按全部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分级为A级质量特性和少数为B级质量特性,以及关键部位。(2)…

论述题答案(2)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706复习资料四论述题答案模拟试题考试真题第一章四联系实际论述人生需要理想信念答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

心理学论述题

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一些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1知识表征的方式即知识所呈现的主要形式2定势即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

观点论述题训练

观点论述题训练该题型在20xx20xx年新课程文综卷连续出现三年12分希望同学们和积极训练认真备考在高考时一定不能空只要经过训练认真做答都会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观点论述题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

大学英语论述性作文

开头1WhenaskedaboutthevastoverwhelmingmajorityofpeoplesaythatButIthinkviewabitdifferently2Whenitcomestosome...

五.文学概论论述题

五论述题第一次平时作业1举例说明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并论述其关系答文学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就是一种审美作用细分包括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愉悦三个方面1审美认识方面文学通过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再现反映某个时...

论述题(7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