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导论论文-科研与临床

时间:2024.4.27

临床研究是医生的天职天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能听到各种讨论临床和科研孰轻孰重的声音。丁香园在20xx年对此进行了调查,这项有16372名医生参与的调查显示:64%的医生认为临床对医生更为重要,仅24%的医生认为临床医生没必要做科研。这说明,虽然大部分医生更注重临床,但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得到了很多医生的认同。王辰院士的此次讲话,在强调临床研究对于医生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分析了目前我国临床研究的误区和发展方向。

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首先,临床研究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目前,我国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标准和原则基本靠翻译国外的各种诊疗规范和技术指南,中国和国际诊疗指南中都鲜有中国的研究证据。由于国家、地区、社会、经济情况、人种特点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急剧变化,很多国外的“金标准”对于我们或许并不适用,我国亟待形成自己的科学的防治模式。而国外著名的医学索引收录的中国医学期刊相对较少,使我国医学期刊在国际上的信息交流收到了极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强临床研究质量,针对临床实际问题探索创新路径,揭示临床疾病规律,创造新技术、方法、方案,成为规范、指南的依据,使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成果融入国际舞台。临床医学不断进步和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会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其次,科研能力是衡量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各种诊疗规范和技术指南的出台,临床医生诊治病人的流程和手术方式都得到了很好的规范和统一,这也意味着普通医生之间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因为大家都遵循同样的原则,使用相同的技术,只要熟练应用,勤加练习,遵从规范,基本的操作上很难拉开差距。然而, 如果医生只凭书本知识、凭以往经验进行常规的诊治工作,是不可能成就“名医”和“大家”的,只能被称之为“医匠”。裘老曾经说过:“一个外科医生如果仅有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而不具备丰富的外科理论底蕴,势必沦为‘匠’的范畴,何以去判断和治疗疑难复杂的外科疾病,何以去总结自己的医疗实践经验,又何以去发展与创新现代外科?”而更高水平的医生, 则能有预见地掌握病情、及时发现病情、有根据地解释病情, 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医疗措施辩证施治。这种水平的医生,可以称之为“医师”, 他们可以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为病人减轻痛苦。而真正的“医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他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发现疾病的规律与本质,寻求新的诊疗方法, 与时俱进。世界著名医学院的学术声誉不仅仅是他们医生精湛的医疗技术,更是这些医生们在医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成果,而正是这些成果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仍以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考核医生的科研业务水平,也有其合理性。临床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生的技术提高和业务进步,离不开科研;而没有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积累经验,谈科研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好的临床医生必须懂基础、善思考,在临床工作中搞科研,在科研中指导临床工作。只要平时有心去积累病例,平凡的临床实践会潜藏着无数重大科研发现的机会,而许多重大的科研发可以解决临床重要问题

第三,医学研究成果的发表还可以贮存科研信息,传播科研成果。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要立即对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并以论文的形式报告和阐明。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信息逐渐模糊,使以后的研究工作走更多的弯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实验方法和技术的传承主要依靠一届届研究者的口口相传,这并不利于实验的开展,很多细节和信息可能在传承中丢失。同时,科研成果的发表使得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互通有无,相互交流,其他研究者对实验的建议或看法可以启发实验者的新思路,而优秀的科研成果可以开启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进步。而且科研论文的写作还可以帮助研究者总结其实验经验,成为以后新发明,新发现的基础,有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与发展。

挑战与机遇并存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临床研究的病例资源非常丰富,20xx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3.1亿人次,入院人数19215万人,而美国入院治疗人次维持在3650万~3800万,因此中国的临床医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病例,研究成本较低,有利于进行科学研究。但是我国目前的临床科研还是以回顾性病例总结和病例对照研究居多,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多为药物注册试验,较缺乏前瞻性设计研究,注册登记研究和大型队列研究也很少。虽然依靠回顾性研究也能总结一些经验教训, 但因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难以产生独创性的思考。据Clinicl Trials收录的全球临床研究项目地区分布图显示,截至今年5月8日,Clinicl Trials共收录了全球超过16万项临床研究,来自中国大陆的有4923项,仅占全球的2.96%,远远少于美国(76990项)和欧洲(46172项),这与我国所占有的临床资源并不匹配。

而且临床医生做科研仍存在缺乏时间、缺乏条件等诸多障碍。目前我国的医疗体系并不健全,很多患者一窝蜂涌向大医院而忽视基层医院,导致本应花更多精力在临床研究的大医院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临床科研。再加上现有临床医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学术科研;诸多科研压力间接促进了科研不端行为的产生,许多医生 “为了论文而论文”,这样的论文质量自然有待商榷,SCI甚至被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从而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科研要为临床服务”这样的理念,科研最重要的是选题和设计 。在临床上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留心医疗工作中的每一个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出成果。临床医生要培养自己的科研头脑,科研选题一定要站在该领域的前沿,洞察该领域的所有研究,了解动向,明确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花精力在研究的空白领域。

从历史上看,我国临床研究起步较晚,且自古以来的科研观念并不科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床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回顾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就,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大多数是在经验中获得,在实用中发展的,却缺乏理论的验证,如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了黑火药,却没有进一步的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解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谓中草药的集大成者,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准有着相当的高度,但是因为缺乏理论架构的规范与引导,使这些经验累积成的科技知识不足以蜕变成近代型的科技;荀子也有言“工匠不知,无害为巧;君子不知,无害为治”。意即不主张寻求科学的逻辑、理论的思考,只求实际的经验与应用。正是传统科技的经验实用特色,使得我们虽然有灿烂的中世纪科技,却在近代的

科学研究中落后于世界。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转化医学的兴起,我国科研水平的上升,国家政策的扶持,未来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大有可为。虽然在研究历史和观念上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但我国所特有的意蕴丰富的中医药宝库,也是我们临床研究非常重要的资源。结合当今的临床研究热点,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医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为当今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癌症的各种替代疗法中,中草药疗法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神经生物学尝试从敏化穴位等角度对针灸的科学性做出解读;屠呦呦从中药典籍中汲取灵感,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奖;今年12月19日,Science刊发中医药特刊??对于医学临床研究而言,如何从经验医学走向严谨论证,打破功利实用的思维定势,跳出中药方剂的桎梏,提取其有效成分,揭示其作用机制,是挑战,也是机遇。


第二篇: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月经失调中西医治疗现代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月经不调的中西医认识情况,探究对于月经不调的中医西医不同疗法与疗效,认识两者的实际作用可靠性,中医调节全身气机,能够达到梳理和治本的目的 ,西医治标速度快,由此认识到中医与西医从理论到临床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医、西医

21世纪生物医药倍受人们亲睐,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加凸显自身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开辟成为必由之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医学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我国中西医结合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应该通过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人取得的骄人成绩的了解与学习,探求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与理论精髓。

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论文

基本症状

1、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2、经期延迟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还有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

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传统医学辨症施治 传统医学辨症施治,应用补肾扶脾,理气活血法使气血调和,阴生阳长,脾胃健,精血旺则流自畅。宫寒膏以外敷形式使药性流经血脉,直达患处。通过补肾健脾益肝,使女性胞宫生命力旺盛。同时通过膏药的活血化瘀,去寒凝、除湿气等作用,加速女性胞宫的血液循环,让行经期经血顺畅,使月经恢复正常。

宫寒膏对于中医临床上的几种月经失调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脾肾气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可滋养肝肾、健脾益气;对于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的肝郁气滞型,可疏肝理气,打通血脉;对于出现畏寒肢冷、有血块并伴随腹部胀痛的血寒血瘀型,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对湿热型的则可清热拔湿,改善胞宫环境,从而达到整体调经的作用。 从西医方面看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卵巢问题引起: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一般多是因为卵巢黄体功能不好,常表现为有周期,但是周期缩短,或者月经出血比较多。

3、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

临床上诊断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性的月经病,必须要排除上述的各种器质性原因。

4、肥胖引起:肥胖是由于摄人的热量多于人体所消耗的热量引起的,女性长期肥胖的结果将导致机体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失常而引起月经失调、月经稀发、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医学临床中时常发现肥胖病人卵巢的组织学变化很象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当体重下降后,月经恢复卵巢变化消失。当代医学已经证实肥胖可以造成月经不调。

有些肥胖是由于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功能障碍造成的,如性腺功能异常,这时肥胖和月经失调都是原发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这时就不能用减肥的方法来解决肥胖问题,而应找医生检查治疗。

肥胖病人还好发子宫内膜腺癌,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绝经后阴道出血。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

西医认为,女性月经不调多与劳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环境改变、受寒、服用避孕药、人流术后等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紊乱有关。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有:

(1)物理疗法:包括电熨、冷冻、激光、红外线等,适用于糜烂面大,炎症漫润较深者,一般治疗一次即可治愈。

(2)药物治疗:急性宫颈炎可口服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加灭滴灵治疗。

(3)手术治疗:宫颈息肉者可行宫颈息肉摘除术,宫颈腺体囊肿可穿刺放液;宫颈陈旧裂伤及黏膜外翻,可行子宫颈修补术。

必须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但总体来说,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主要是见效快,疗程短,立竿见影,能够使患者明显感受到月经不调症状的改善。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缺点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虽然见效快,立竿见影,但很难根治女性月经不调,经常会造成患者病情的复发,这也是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比较明显的差别所在。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优点

中医认为女性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起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干扰了脑-天癸-肾-胞宫轴有关;其机理是由于肝、脾、肾及冲任等脏腑功能失常,造成肝肾、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 ,结合月经的周期、颜色、质地、数量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使用针对性中药配方调理气血,从而根治病症,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复发几率小,治疗效果稳定,可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缺点

中医方法治疗月经不调,治疗效果虽好,且不容易引起复发,但治疗时间过长,短期内疗效不明显,因此,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耐心并坚持不懈,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专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哪个好?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答案,中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各具特点,比如患者月经不调症状较严重,必须尽快获得治疗效果,这个时候,就应该选择西医,如果患者症状较缓和,并且有一定的耐心,就可以选择中医慢慢调理,以求彻底根治月经不调,但有经验的医生也会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标本兼治,从而取得最佳疗效。

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开拓者周金黄在一篇学术思想专文中写道:“我们有责任把我国古老的医药学的优秀传统哲理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药理学,它将为21世

【18】纪国际药学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实践证

明了中药的价值之所在。一直以来,中西医结合人始终贯穿着中、西医药学结合思想,实际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开展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而砒霜及其复方治疗白血病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陈竺曾经讲过:“从对复方黄黛片的研究中我体会到,中药复方并非不可拆分。中医药学虽博大精深,但要反对不可知论,中医药的奥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入探究,更需要一批最优秀的生命科学家的加入。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用现代生物学的手段,用中医这种原始质朴、讲究整体、注重变化的治未病和辨

证施治的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实现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种汇聚将使中西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我们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的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19】!”作为一名中西医结合人,我想我们应该从前辈们的成功实例中获取信心,潜心继承,勇于创新。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深入研究伟大的祖国医学,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真正秉承“学贯中西 大医精诚”,做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排头兵,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奋斗!

【1】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7.

【2】 陈竺.分子生物学阐释中药复方的“君臣佐使”.科学时报,2008.4.15.

更多相关推荐:
医学科研论文的特征

医学科研论文的特征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章静波各位同学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医学科研论文的特征。科研论文是科学工作的总结,往往都是重要的发现,或是成果,至少也是有用的资料,数据,或是经验的记录,是作者辛苦劳动…

医学科研论文的一般格式

医学科研论文的一般格式科技成果不是论文但论文却是反应科技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研究者运用逻辑思维对其研究成果所作的一种表述表述的方法虽各有不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科技信息的追求并通过广泛而频繁的交流和不断...

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

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科研论文researchpaper或论著originalarticle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书面总结是研究者科研实践认识过程中根据预先设计方案的实施所得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人员通过科学...

20xx《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设计1双盲实验中不知道病人所用药物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的是D以上均是2下面对于选择研究对象需遵循的原则描述错误的是C选择干预对其影响较大的对象3下面哪项不是实验性研究的优点B应用的普遍性好4下面对类实验研究的...

医学论文讨论范文

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和成功发表的要素作者江志雄阎利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7医院浙江杭州310013摘要要成功发表一篇科学论文首先要高度重视选题和掌握科学选题技巧其次在设计上充分遵循对照随机盲法的原则并且严谨控制和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科研选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2先进性原则方法提高资料搜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盲法分类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署名凡参与了研究的实质性工作者都具有3可行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原始创新在签订科研合同检查依从情况加强教育注意...

研究生-医学科研论文写作

医学科研论文写作论文存在问题19xx年对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595篇论文的调查结果为相对数误用占112抽样方法误用占159统计图表误用占11719xx年有机构对申报科技...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技巧

医学论文medicalpapers的定义医学论文是对整理和发表医学研究成果的一种特殊文本的总称就其内容和文体特点而言科分为以下几种1医学科研论文scientificpapers2调查报告survey3综述rev...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教学大纲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教学大纲第一章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及思维方式一掌握内容1医学科学实验研究的程序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数据资料处理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申报专利或转化成生产力等2选题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适用性可行性3...

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_(批注)[1]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卫生部规划教材供基础临床医学类专业用中英文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与投稿主编张学军副主编王征爱王嵬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卫生部规划教材供基础...

辽宁医学院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辽宁医学院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为统一我院学位论文结构及印刷排版格式保证学位授予及学位论文的严肃性根据辽宁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凡在我院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都必...

英语医学论文格式要求-整体结构都有讲解-可打印学生参考

英语医学科研论文的格式和要求打开一本医学专业期刊可以看到不同文体的文章除了综述review或述评comments编者按editorials和个例报告casereports外大量的是医学科研论文即原始报告orig...

医学科研论文(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