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范例《认识压强》

时间:2024.4.29

初中物理说课稿范例《认识压强》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固体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 固体压强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

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 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 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固体压强复习课》说课稿

更新时间:2011-03-30 好评度:607

-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重点内容是围绕压强概念的建构过程和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所展开的一系列的复习教学活动,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多角度来改变压强的大小。

2、 教材地位

本节所选复习课内容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试用版)中的第六章《压力与压强》中的核心内容。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又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压强的概念被要求到最高层次———C级水平“掌握”,而且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本节的复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包括复习时)难度比前几章大些,这是因为:①本章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③学习本章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④解释有关现象、解答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表达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注意教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压强公式来分析解决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安排了本节复习课。所以,本节课不仅对学生系统掌握压强的知识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渗透科学方法的大好契机,同时也为后面更好地学习液体压强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 说目标

1、 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我校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再现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巩固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压强的知识;

(3)通过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应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提问的魄力以及善于质疑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2)教学难点: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学情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初二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经过两节新授课压力和压强的学习及部分练习的讲解,学生对固体压强有了一

定的了解,但学生对有些题型还是比较陌生,特别是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公式推导后的分析。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因而会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适逢十五六岁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 说教法

根据物理这门课本身的特点及九年级学生的兴趣,通过设计具体形象的情景,以旧带新,不断滚动知识点,以此来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优化复习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参与实验、参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 说学法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逐渐认识并掌握压强知识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在多层次的练习和多角度的思维认知冲突中体会学习物理时“运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敢于表达,善于质疑。


第二篇:初中物理说课稿《认识压强》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熊及可,我说课的题目《 认识压强 》,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

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小钩码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凹凸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㈡讲授新课

1、通过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压力的概念。

问题:(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

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该实验提供的仪器较多,因此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复杂,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d、验证假设: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中,要求学生在方框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等内容。例如:选用小方桌模型、细沙、砖块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沙面的深度并测量;(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沙面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3、什么叫压强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并说明1牛/米2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10-4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 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㈢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㈣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㈤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第九节 压力和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3、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3、单位:牛/米(帕)1牛/米=1帕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说课教案

初中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说课教案我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

初中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说课教案

初中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说课教案我说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

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伽师县六乡中学物理教师斯曼姑丽·图尔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第二节《光的反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我用的面试第一的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知识后进一步展开对的学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应...

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范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章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本单元包括光的反...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物理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的年级物理册第章第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

初中物理教师说课稿模板__全套

物理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题目功是人教版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制定学法教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

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第一册3.4《光的折射》说课稿范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第一册34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为师范大学生与教师应聘设计概述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中公资深讲师刘爽开头语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过渡句首先是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是高中物理必修第章第节本节内容是在必修第章之后而且是在之前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物理说课稿模版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我说课的题目是苏科版年级物理第册第章第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

高中物理说课流程模板1

物理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我的说课题目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三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章第节本节的主要内容包...

初中物理说课稿(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