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业论文

时间:2024.5.15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周瑜与诸葛亮悲剧形象比较

引言

读三国志

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赤壁今犹在,所有故事却已长埋江水之下,即使有史书记载,我们也无法真正的见证历史真相。后人只能从文字和传说中遥想当年的种种,一部《三国演义》真真假假,演绎了不一样的三国时代,但是无论人们怎么传,诸葛亮和周瑜的功劳还是紧紧的与三国连在了一起。的确,如果没有他们,历史又将怎么改写?然而他们理想都失败了,天下归一,只不过主人,并非他们理想中的那个。重读《三国演义》,于李九龄的这首诗里也读出复杂的感觉:诸葛亮和周瑜是三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他们的一生也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第一部分 两个人的悲剧

为什么说诸葛亮和周瑜的命运是悲剧?“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色’应当是悲剧精神”,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具有了这一特质。而“悲剧精神是指面对痛苦与毁灭的必然性时,主体在独立意志支配下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和抗争与超越精神”㈠,诸葛亮和周瑜同时具备了悲剧人物的命运和人格。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英才的相似与不似。

作为蜀、吴两国的中心人物,诸葛亮和周瑜存在着许多层面的相似性和对立性,理清这些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悲剧形象。

留意一下,就会发现罗贯中的设定很有意思:

①两个人是一文一武,诸葛亮作为文人,却担任了军事指挥;周瑜是武将,却间接充当了孙权的谋士。

②同样是胸怀天下又有所不同:前者年轻时在隆中避世高卧,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而后者早年就积极入世,跟随孙策准备用武力取得统一。

③同样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命运,刘备对诸葛亮的是知遇之恩,就如伯乐与千里马,——读《三国》,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诸葛亮那么有才还在隆中高卧,我个人觉得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作者在前面周瑜请鲁肃的那句话:“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在《三国》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谋士和大将跳槽,比如贾诩、姜维、陈

1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登等。诸葛亮隐居隆中,自比管、乐,并非真的不求闻达,只是有自己的求君标准罢了。他既看主公的道德人格,又看重对方的知遇,恰好刘备的身份又带点“正统”,基本符合了他的要求。而周瑜凭着勇毅担当的精神和孙策友情的召唤,积极入世,不在乎正统。

④都被托孤,侍奉两代主人。诸葛亮是被直接托孤,刘备当面遗言,但是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把他吓得冷汗淋漓,从此不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三国志》中,相同境遇的是张昭,并没有提到周瑜。罗贯中则改为周瑜被间接托孤,由吴太夫人转告。“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当即把周瑜的档次提升了,也为他今后的悲剧埋下了一个伏笔:他以年轻受重用,底下的臣子当然有嫉妒不平的(比如后来赤壁之战时的程普),历来功高震主,孙权心里难免忌惮周瑜;为了表明自己的忠义,周瑜必须尽心尽力,帮助孙权夺荆州、打天下,战死沙场在他看来才是死得其所。

⑤力挽狂澜,三分天下。可以说,有了他们两人的努力,才有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诸葛亮将刘备从困局中解救出来,为他打下了一片江山,联合东吴对抗曹操;周瑜先是辅助孙策开拓江东,又扶持孙权上位,更打败了曹操大军。

⑥都是“理想人格”下的悲剧产物,周瑜和诸葛亮的同样优秀有才华,胸怀天下又志不在功名,在充满暴力的世界里都保持着一份文人的儒雅风度。小说创作发展到明代,深受中国中和文化意识的影响,所以罗贯中把这些也注入了角色里,使得他们的思想和性格在文化冲击和融合中产生矛盾,转化为他们的悲剧。

二、“高山流水,知音难求”,舍身取义的悲剧。

友情分“君子之交”、“泛泛之交”、“生死之交”、“手足之交”、“刎颈之交”等,《三国》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许多人物免不了扯上交情,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的友情成为多少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最虚伪的是曹操和刘备,这二人在政治上对立,在“青梅煮酒”一段文字中,两人看似朋友交谈却又勾心斗角;最传奇的是羊牯和陆抗,对立的两方将领,居然能做到相敬如宾,相安无事十几年。

可以说,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人都是为了知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为周瑜写的祭文中,“魂如有灵,以鉴别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非常符合他们为知己而发的心声。(第五十七回)

前面说过,诸葛亮和刘备的知己关系是伯乐和千里马,“诸葛亮的形象既是一个历史形象,也是一个文学形象,但在老百姓心目中,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道德形象而存在的。其形象的基本特点就是‘忠’。”“忠”对诸葛亮而言已不再单单是对君王的表现手段,而是忠于这份知遇,毛宗岗在第五十回评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说:“怀惠者小人之情,报德者烈士之志。虽其人之大奸大恶,得罪朝廷,得罪天下,而彼不害我,而以国士遇我,是即我之知己。”诸葛亮在报恩中完善了自己的道德,也让两人的友情得以升华。

而周瑜和孙策则更像钟子期和俞伯牙,主动跟从孙策,除了看出孙策有王者霸气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个人有共同理想。想想蒋干当初只因为和周瑜有同窗之谊,就敢请缨去劝降他,而周瑜也没有为难蒋干,可见,周瑜是很看重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孙策和周瑜年龄相若,意气相投,当算得上是情同手足,所以才有了后来托孤的“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

2 ㈡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毛宗岗看到此处,不由得补评了一句“此句补得妙”。而周瑜的话是:“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明明白白说了跟孙策的关系。

在小说中,一度重复描写对孙家对周瑜的信任:

①曹操让孙权送子为质,周瑜认为不行,吴太夫人一句话便肯定了他的话。(第三十八回) ②赤壁大战前,是周瑜里挽狂澜,几句话便打消了孙权的顾虑:换成另外一个人孙权可能就不会这么信任了。——周瑜的实力固然是一个原因,统治者和部下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第四十四回)

③吴太夫人死前,嘱咐孙权说:“汝事子布、公瑾以师傅之礼。”(第四十八回)

④周瑜死后,推荐鲁肃代替自己,而孙权也很大度的任用了,要知道鲁肃可是有着“送荆州”的前科的。孙权对周瑜的知遇,也只是建立在兄长留下的基础上,正如他对鲁肃所说的那样,周瑜等人是孙策得到的人才。(第五十七回)

《史记》中,记载了不少事例,如豫让吞炭、荆轲刺秦等,在儒家经典《孟子》中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可见,“义”在本书中地位之重,为义而拼尽一身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诸葛亮、周瑜与君主的关系中,更多的朋友、知音之义,而不单纯是冷酷的君臣关系。

三、“既生瑜,何生亮”,主角与配角的争斗悲剧。

有人认为《三国》一书重在塑造“明君贤相”,诸葛亮虽然出场晚,但是其主角地位昭然若揭。而周瑜出场虽然较早,却是衬托诸葛亮的配角。主角需要支撑起整部剧情起伏,责任重大,也最引人注目,最费笔墨;配角即使再出彩,只能成为“炮灰”。㈢从政治立场来说,东吴不被承认是正统政权,连带周瑜的身份也变得次要了;从历史角度来说,周瑜死得比较早,他活着的时候,孙权也没有自立为王,东吴政权并未真正建立,诸葛亮在世则帮助刘备建立了政权西蜀,并官拜军师,成就比较大。

周与诸葛两人不仅仅斗智斗勇,更是双方地位、背景、能力、甚至命运的斗争。从身份来说,诸葛亮是文官,是刘备集团的代言人,周瑜是武将,是东吴集团的主要军事指挥,双方的联盟是文武相结合的模式,斗争又是文武相争的模式,文武相辅是明线,文武相争是暗线。

他们第一回合的交锋,周瑜并未出面,东吴方出现的则是以和周瑜齐名的张昭为首的一干谋士,展开了对诸葛亮不友善的言论攻击。当然,诸葛亮一一驳倒了他们,给了东吴文官一个下马威,也就是说,在“文”上,狠狠的打击了周瑜一把;但是舌战群儒的结局非常戏剧化:黄盖走了进来。黄盖何许人也?东吴老将、后来苦肉计的主角,直接一句话就堵住了诸葛亮:“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搞得诸葛亮也只能讽刺道:“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可以说在这个地方,未出场的周瑜通过黄盖就先跟诸葛亮斗了一下,东吴文官们固然被骂得没面子,诸葛亮也没讨着什么便宜。(第四十三回)但这一回合还没完,周瑜回来以后,张昭为首的投降派,程普、

3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韩当为首的主战派,诸葛瑾、吕范为首的中立派相继拜访了他,周瑜并没有直接回答,也没有和他们争执,只是敷衍道:“来日同至府下定议。”(第四十四回)

这就婉转的省去了和投降派和主战派正面交锋。

而后,诸葛亮和周瑜一文一武,终于首次正面了。

戏的开端,是两个人的尔虞我诈:周瑜假投降,鲁肃是真不投降,诸葛亮是看戏者;诸葛亮是假激将,周瑜是真愤怒,鲁肃又成了旁观者。可以说两个人都非常聪明,诸葛亮本来是去求人,反而要人先来求他,——这个地方改用了《铜雀台赋》,硬是扯上了二乔。诸葛亮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二乔和周瑜的关系,偏偏要以女人相激,用今天我们的话来说,诸葛亮就是在装傻,难怪周瑜要怒发冲冠,欲杀他而后快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也是两个人人品的第一次交锋:兵不厌诈,看谁诈得更高明而已。

周瑜不仅具德,才,风度,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是诸葛亮所不能及的。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看关公和张飞怎么死的就知道了。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从实力上来说,两人才华相当,但是诸葛亮一开始就用诈术,人品便显得不那么高尚,身边的人,几乎都是他用诈术团集起来的;而周瑜面对程普的不服,直接拿出了自己的手段。

周瑜善用人举人,张昭和鲁肃是他推荐的,手下也培养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吕蒙、陆逊当年就是跟在他手下混的,到后来均带上了他的儒雅风度,肯定也受了他的不少熏陶。单看他能容庞统,就可知并不是小气的人。死后,后继人鲁肃、吕蒙、陆逊都大大超过了诸葛亮的后继,刘、关、张三人也相继折在了东吴的手里。如果蜀国再多几个像东吴这样的人才,何至于沦落如此凄惨?不得不让人怀疑起诸葛亮都把人才弄到了什么地方去,还是他太出采了,别人没有显现的机会?

“三气周瑜”是两人斗争的白热化,使配角周瑜带着最大的遗憾死去,他也给江东的将领们留下了一笔跟西署的仇:诸葛亮前去吊唁,周瑜的部将都想杀了他,顾忌赵云而不敢下手。除掉刘、关、张的也是曾经跟随周瑜的吕蒙、陆逊,所以说,《三国》里瑜亮的对决,在周瑜死后也没有结束,狠狠的打击了诸葛亮一回,这些或明或暗的争斗造成了两个人的失败悲剧。

第二部分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天命难违”,历史真实与人物理想相冲突。

4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在历史上,魏、蜀、吴的失败已成定局,后世的罗贯中创作《三国》,作了大幅度的虚构和改动,诸如把“草船借箭”、“空城计”挪用到了诸葛亮身上,把孙坚斩华雄挪用到关羽身上等,但是并没有违背历史,把天下归于西蜀。这就造成了一种“天意不可违”的悲剧,读者明明知道结局已经定了,但看书时还是心有不甘,替人物感到激愤、快意、挣扎、垂泪、失意;正是这种局限于历史,而又不拘泥于历史的创作效果,使得《三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更强烈。

诸葛亮和周瑜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种悲剧命运不是任何人强加给他们,而是他们自身思想和性格决定的。儒家讲究的是以和为贵,然而天下统一必然通过战争的手段,许多政权都比当时的西蜀和东吴强大,在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境况下,诸葛亮和周瑜选择了入世,就必须面临着失败和死亡。

无论是曹操、袁绍、刘备、袁术等,都有志于统一天下,这个“统一”即是合,合和同音,就连《三国演义》开篇也说了: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周瑜虽然是武官,但也是出名的儒将,其年轻时候就与孙策志气相投,孙策所举大事,也就是天下一统。作为吴氏集团的主将,周瑜身上的责任可想而知: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他会选择带伤征战,死而后已。

而在诸葛亮隆中对时也说过:“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同样提到了“霸业”、“人和”。 他们空有抱负,但是历史格局已经摆在了那里,无力回天。

作为历史的逆流者,正如开篇词中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否也代表了历史洪流终究会吞没这些不甘向“天意”低头?

儒家求的是大同,当全局与个人理想产生矛盾,出现必须的舍弃和牺牲时,悲剧也就产生了。“纵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三国》开篇就定下了的基调,但是有人希望这个掌管权利的人自己或者是某人,通过战争决定天下的主人也就成了定局。周瑜、诸葛亮二人虽然都无心做掌权者,但都希望某人来担任天下的主宰,对立是顺理成章的事。诸葛亮希望联合东吴对付曹操,周瑜却是打算替东吴除掉未来的强敌。

二、“名士风流”与“文死谏,武死战”,两难的抉择。

许多人认为周瑜和诸葛亮的悲剧里,性格占很大成分,罗贯中塑造的周瑜的小气狭量形象深入人心,以致后世的人觉得他是咎由自取。比性格悲剧,诸葛亮在许多方面比他更有过之:比如多次对身边的使用诈术(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却仍让他守华容道,并激他立下军令状),不能识人(马谡失街亭和庞统未能重用),信用尽失(诈荆州)。性格悲剧在这里固然有份,但是他们作者所处环境影响和文化影响更重要。现代学者吴士余曾说:“中和文化意识对作家思维创造的制约和渗透,导致了思维主体自个体人格审美向社会本位以及道理理性审美的倾斜。”㈣

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整部《三国》中更充斥着儒家的思想,诸葛亮也是儒人,所以也未能摆脱入世思想做到真正的超然物外,思想、抱负、志向还是儒家的,在未出山前,

5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经验刘备的一系列经历,活化出一个世外高人的形象。潇洒随意,让人联想起后世魏晋的名士风流,但是诸葛亮这份洒脱没有维持多久,相比之下他的朋友崔州平倒是超然得多。“隆中对”后,诸葛亮嘱咐诸葛均:“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吾成功之日,即当归隐。”可见,诸葛亮还是比较喜欢清静平凡的生活,不是天生就喜欢尔虞我诈和杀戮,骨子里的忧世思想使他也难逃死谏的命运,从他六出祁山和前后《出师表》就可以看得出来。

“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在乱世中,诸葛亮帮刘备打下一方江山,算是小有成就。刘备死后,诸葛亮的事业就陷入了困境,内忧外患让他应接不暇,但是出于对刘备的承诺,现实逼他又没有勇气退隐离开,只能坚持走下去。面对后主的猜忌和手下的叛逆(如魏延),他也显得有心无力,诸葛亮没有关羽张飞那般的武力勇猛,处理问题难免带着文人优柔的一面,尤其是在对待后主猜忌上。

他的对手,东吴周瑜也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明明是武将,却擅长音律,“曲有误,周郎顾”的美谈让多少人向往。精通音律,说明周瑜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沾染上文人的风雅,在接待蒋干时那句俏皮话也让人会心一笑。

《三国志》中,刘备很忌惮周瑜的存在,曾经试图离间过他和孙权,而在小说里,为了塑造明君形象,变成了周瑜打算除掉刘备,三番两次加以暗算。这样一来,刘备的形象是完美了,可是被扭曲了的周瑜就沦为了“炮灰”,被诸葛亮安了“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的话。

作为儒将,周瑜当然知道“功高震主”的下场,一直以来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孙权还没掌权时候就称他“主公”,没大战的时候也尽量远离朝廷,就连毛宗岗也评他是“小范增”。攻打荆州一役,周瑜身先士卒,带伤上阵,败就败在他以为诸葛亮会和自己讲信用,决心正面拿下荆州。不想诸葛亮耍诈,又一次让周瑜从云端落到了地底。他亲身上战场的执着不仅仅是为了激励士兵,更是作为一个古代将领不得不向君主表明忠心的方式。

元邵亨贞另有《贺新郎》,“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人世事,几

圆缺。”颇让人感慨不已。如果周瑜不是入世为将,而是安心呆在某处弹琴作歌,哪来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和三国鼎力局面?

二、“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现白头”,无论生死都是悲剧。

罗贯中也许也不甘心于正史上周瑜和诸葛亮没有交集,就病逝在了途中,便安排了

两个人的交锋。周瑜的早逝,让很多人扼腕兴叹,但是回头看来,我们会觉得他的早逝反而是幸运的。

年少成名,娇妻佳人,和孙策友情坚固,周瑜应该是比较得意的,如果他没有死,

那么将面临的是什么?——正面有诸葛亮腹背受敌的例子,反面有曹操、司马懿的例子。一个曾经完美的形象仍然会破灭,因为早逝,他不必担心将来会功高震主死在自己人刀下,不必绞尽脑汁篡位引得千古骂名。虽然罗贯中的塑造,让人们误解了周瑜许多年,但不乏为他翻案的人,至少“枭雄”、“奸雄”等词是永远与他无缘的。

活下来的那一个,才是最痛苦的。

6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诸葛亮赢得了荆州,却赔上了刘、关、张三人,损失比东吴和魏都惨重,老了的刘关张三人已撑不起蜀国的江山,赵云等人迟迟不退休让新人历练,使得文官武将都缺乏新血。那时候诸葛亮也还没有得到姜维,一个人处理事务无暇分身。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诸葛亮喜欢算计的性格在前期还恩能够被大家接受,毕竟他是刘备请来的,而且对付敌人不择手段也被允许,连关羽、张飞被他玩在手心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但是后期,诸多弊端就暴露了出来,手下人开始不信任诸葛亮,对他又怕又无奈。

当后主那有人进谗言的时候,居然没有几个有分量的人站出来诸葛亮说话,不免让人心底发凉。——对比他出山意气风发的时候,人们还只是怀疑诸葛亮的能力而已,现在却怀疑他的心思。若换成了周瑜这种情况,只怕比诸葛亮还觉得心冷吧?

范蠡功成身退,成就了一代富翁陶朱公,诸葛亮欲退不能,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然而当时的境况,正如美人迟暮,再多的粉饰和努力撑起的精神,也掩饰不住岁月痕迹。

一部《三国演义》,写尽千古风流。周瑜和诸葛亮的悲剧固然让人们感叹惋惜不已,同时并存的人才,人们也喜欢用“一时瑜亮”来形容。他们的故事没有因时光而淡去,相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许多相关东西面世,如网游《赤壁》、《三国无双》,电影《赤壁》、

《见龙卸甲》等,电视剧《三国演义》、《神鬼八阵图》等,让人们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了诸葛亮和周瑜。

正是: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7

安顺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国内参考文献:

标注

㈠、《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王光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第1版;

㈡、《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王光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第1版;

㈢、“炮灰”,本意是炮弹打出后的灰烬,引申为无罪牺牲者、替罪羊、垫背的、做无用功。

㈣、《中国小说美学论稿》,吴士余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其他参考文献

《小说例话》,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第1版;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毛宗岗评,中华书局,20xx年4月第1版;

《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xx年1月第1版;

《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著,沈伯俊校对,文汇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 《悲剧与崇高》,出自《美的形态学》,柯汉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xx年8月第1版;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出版社科学院,20xx年3月第1版;

《悲剧与人类意识》,赵凯著,学林出版社,20xx年3月第1版;

《中国文论的道与义》,徐忠玉、郭豫适主编,20xx年6月第2版;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齐裕琨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

《古代小说鉴赏辞典》,董乃斌、黄霖审订,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年5月第3版;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管国汶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李生龙著,岳簏书院,20xx年7月第1版;

《照隅室古典文学集论》,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 《小说24美》,俞汝捷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王蒙文学十讲》,王蒙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11月第3版;

《明代教化剧群观》,陆秀英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第1版;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第2版;

〈吕著三国史话〉,吕思勉,中华书局,20xx年12月第2版;

参考论文:沈伯俊:《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综述》,载《社会科学研究》19xx年第4期;

沈伯俊:《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载《天府新论》19xx年第6期; 黄钧:《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载《社会科学研究》19xx年第4期;

于朝贵:《一部形象生动的人才学教科书》,载《三国演义学刊》第1辑;

杜景华的《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强化的特点》,载《三国演义学刊》第1辑; 霍雨佳的《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中州古籍出版社19xx年5月第1版;

兰 毅《论〈三国演义〉中“义”的悲剧性》:《西昌学院学报》20xx年第4期; 欧阳健《诸葛亮艺术形象的本质和灵魂——谈﹤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决策活动的描写》,《明清小说研究》第2辑。

国外参考文献:《悲剧的虚构模式》,出自(加拿大)诺思罗普·弗来《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存在与虚无》。(法国)萨特著,三联书店,19xx年3月第1版;

8

更多相关推荐:
中文系毕业论文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院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学院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取得的成绩:1、抓得早。我系历来有早作准备的传统。因为专科生都参加了自考,到三年一期课目基本上已考完,要做自考毕业论文,这样便统一把全系的毕业论文提上议事日程,着手准备。20x…

20xx中文系毕业论文范文

20xx中文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中文系毕业论文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又多选择句段优美的文字所以实施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亲近文本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被教材所迷在引导学习过...

中文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1)

中文系毕业论文材料规范汇总20xx315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规范一立论依据二研究方案三论文进度安排四论文选题评议五考核组成员2中文系学生论文手册填写说明一总体要求字迹工整除成绩评定外其他项目的填写内容必须...

中文系毕业论文格式(样本)

中文系08届毕业论文格式样本封面从网上下载基本信息填写清楚正文页面统一用A4纵向打印页边距设置为左317cm右317cm上254cm下254cm左侧装订1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论文分类号20xx届学士学位论文从纯洁到...

中文系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院系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年月日目录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X引言X一一级标题AX一二级标题AX二二级标题BX二一级标题BX一二级标题AX二二级标题BX三一级标题CX一二级...

集美大学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集美大学JIMEI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封面另外发给学生此页只是一个模版不须打印装订题目双峰对峙的艺术丰碑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姓名xxx学号200xxxxxxx指导教师xxx职称xx2...

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整改要求

中文系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整改要求一毕业论文的打印和装订1页面设置毕业论文设计纵向打印页边距要求上T25cm下B25cm左L25cm右R25cm装订线T05cm装订线位置T左页眉15cm页脚175cm其余...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出处版本等详细情况的注明格式与示例如下1专著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xx2论文集格式作者题名编...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学生姓名学号系院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20xx级中文本科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xx年9月28日韶关学院本科毕...

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1]

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一中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论文中文题目三号宋体加粗居中不超过20字副标题四号宋体居中摘要宋体小四加粗左对齐内容宋体小四关键词宋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38个四正文1标题三级...

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文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细则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门类为使我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更合乎学术规范特制定如下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细则1封面部分A所有本科生毕业论文均使用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务处统一制定的封面该封面由学...

中文系毕业论文(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