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美国哈佛大学胡宗泽博士访谈录

时间:2024.5.18

标题:美国哈佛大学胡宗泽博士访谈录

发布日期:2010-03-10 浏览量/今天:1308/8

3月初的济南依然寒风刺骨,但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消减老师和学生求知的欲望。3月8日下午,哲社学院三楼的教室里挤满了该院各系的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大家聆听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对付”的技艺——华北一个村落中国家的二重性。报告人是美国哈佛大学胡宗泽博士。报告结束以后,我有幸采访了这位学识渊博的人类学学者。

白:胡博士,您好!请您谈谈您的学术研究历程、领域以及目前的研究工作。

胡宗泽博士:我于19xx年考进北大读本科,19xx年毕业。学士论文写的是知识与社会的关系。19xx年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到本校社会学系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我的导师是王铭铭教授。在北大读硕士期间,我主要对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十里店村进行了研究,关注该村的精英变迁的权力结构。19xx年硕士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研究方向是人类学,师从James L.Watson教授。读博期间,我最初想研究宗教问题,但后来转向了对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十里店村的国家二重性的研究。20xx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我正在对我的博士论文进行改编,准备八月份在河南的一家出版社出版。等这个论文编成书之后,我会写一些相关的文章。我已经在Human Ecology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有两篇论文近期就要发表。

等博士论文修改完成后,我将研究三个课题。去年八、九月份的时候,我去了福建省德化县准备研究当地的外销瓷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这项研究是对我博士论文中关于“国家认同”的一个延伸。不同之处在于,我的博士论文关注的是村民的政治认同问题,而对外销瓷的研究则是通过一个物体,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国家认同”这个问题。第二个课题是准备对云南滇池水的综合治理进行研究,因为我对水的问题比较感兴趣(这在我的博士论文中也有所体现),以期能对环境人类学有所贡献。选择滇池进行研究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的一同学在云南省昆明市挂职锻炼,现任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他可以为我的研究提供很多帮助。但是,对水综合治理的研究涉及到政治权力、宗教等许多问题,而且进行人类学研究就必须“蹲点”,需要“扎在那里”,需要全面的了解,与当地的民众打成一片,只要这样才有可能从民众的口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收集到研究的资料。但是,我昨天和刘院长见面的时候,他说你们学校目前有位老师正在对微山湖的水体进行生态学的综合研究,他建议我采用就近原则。如果我能来山东大学工作,我将有可能转向对微山湖的研究,但在研究之前,我还需要和这位老师做一些讨论,看微山湖是否适合我的研究。第三个课题是城市问题,与农村人类学相对应,可将该课题称作“都市人类学”,如果顺利,我将选择济南或者青岛的某个社区作为研究点,考察非政府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白:胡博士,请您谈谈您目前所做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胡博士:首先,目前已有的国内文献对中国老百姓眼中的国家的研究非常少,那么,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我的研究将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一些空白。其次,在国际上,我希望通过我的这个个案(case)能为关于国家的理论尤其是民族主义研究的领域有较大的贡献,至少这些资料是来自中国的,其他学者有研究拉美的,他们有相关的解读,

而我对中国的文化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另外,我希望“对付”这个词语也能够像中国词语中的“人情”、“面子”等进入社会科学。这样,就可以让外国学者了解到中国不但有“人情”、“面子”一说,而且还有“对付”一说。

白:胡博士,请您谈谈人文社会科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胡博士:我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在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我理解的大学教育应是通才教育。但是,国内的大学一开始就分专业,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在美国则不一样,刚进学校的时候,学生可以学他喜欢的任何课程和专业,如我们班上有学会计的、生物的、政治的等。而在中国,大家都认为经济学、计算机是热门专业,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涌入这两个专业。我认为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我觉得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学生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要在多读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思考得到的知识才是活知识,而人文社会科学则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让我们去思辨。

白:胡博士,请您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的青年人才。

胡博士:关键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多支持和鼓励有独特见解的人。虽然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知识,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来改变这种情形。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如果我来山大上课,我会给学生开一些书单,让他们自己去读,只有学生自己读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了《自杀论》之后才会知道作者的思想脉络,才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而不能依靠老师给你讲解。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读书,而不是替学生读书。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其他的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因此,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能只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总之,学生必须多读,多想,批判地想。

白:胡博士,请问您对目前的课程改革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胡博士:目前,国内的大学在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分专业,我认为这并不好,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哈佛大学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哈佛大学有一些公共课,一、二年级都上基础课,不分专业。如生物学有几门课,社会学有几门课,由不同系别的老师来开,其中社会学包含很多类:社会学、心理学等。你可以不仅学习生物科学,还可以学习社会学、考古学等,这样你不仅知道社会学,还懂生物学、考古学。其实在我看来,大学就是一个通才的教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我看来即使你毕业之后,依然十分有用。当你对每件事都认真思考,你具备了思考的能力,你就可以顺利而出色地完成别人给你的各种工作了。

白:胡博士,请问您认为一个学者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他应该坚持怎样的操守?他应该追求什么?

胡博士: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者,他所对话的群体是学者,是一批有思想、有反思精神的,能看到与潮流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学者,就是社会人文学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文学者,他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思想,不随波逐流,不敷衍和阿谀奉承的人。作为一个学者,应该以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独立思考的人为己任。我心目中的学者,是一个象牙塔里的人,是研究社会、研究政治,但不参与社会政治的人。因为,我觉得政治应该由政治家去治理,我只想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

白:胡博士,请问您为什么热爱学术生活?

胡博士:我觉得,读书啊,想问题啊,都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有时候看了别人的书后,你会有自己的观点,甚至你想的东西比别人想的更好,这就是一种愉悦。钱是身外之物,物质性的东西可以没有,但是,脑子里边的思想谁也没办法拿走,即使把你关进监狱也没办法拿走,身体被囚禁了,但是思想上的愉悦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物质的东西大多是暂时的,而一旦我有了自己的观点,要么是别人没想到的,要么我比别人想得更高明,我就会觉得很愉悦。这种愉悦也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我没发现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实现这一点,这是我对学术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白乡林:谢谢胡博士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


第二篇:美国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博士


陳勁甫 教授

…………………………………………………………………………………………………………… 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決策科學博士

…………………………………………………………………………………………………………… 現任:

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 經歷:

國防大學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所長

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逢甲大學兼任副教授

哈佛大學商學院;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

中華決策科學學會理事

台灣作業研究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哈佛校友會理事

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監事

國防部國防管理顧問

…………………………………………………………………………………………………………… 專長:

決策科學

危機決策與管理

組織變革與創新

策略規劃與管理

…………………………………………………………………………………………………………… 戰爭與和平 陳勁甫教授

當前我們似乎處再另一個新的黑暗時代,其中有種族部落間的仇恨、全球性的環境破壞、戰爭、恐怖主義的威脅….┬等等,我們如何因應這些急速變化的暴力威脅,為尋求更好的未來。過去的戰爭,可以穿過時空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而今日的戰爭,破壞生態,可以影響石油、超市、股市價格,直接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

本文嘗試從戰爭的起源、變遷及對明日戰爭可能的面貌的了解,而採取防患未然的行動方式,畢竟建設積極的和平,需很多重大的社會改變,因為戰爭是一種廣泛深入到現在政治世界的事件。

戰爭與和帄

陳勁甫

壹、前言

托洛斯基曾說:你也許對戰爭不感興趣,但戰爭對你卻深感興趣。戰爭是歷史的常態即便是在文明或民主政治社會也無法避免。1在人類歷史上,還不曾出現過成熟的和帄時付,古付有過迦太基式的和帄,那是羅馬 征服者的和帄,而維多利亞女王式的和帄時付,指的是19世紀初英國聯合俄、奧打敗法國,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形成的局勢,但

2這些根本不算是和帄。

今天,如果問一個常識還算豐富的人,自二次大戰後爆發過那些戰爭,也許他會回答:韓戰、越戰、三次以阿戰爭、英阿福克蘭戰爭、波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也許再加上一些其他的, 但極少人知道,從19xx年「和帄」降臨以來,全世界共爆發了150-160 場戰爭與內亂(1945-19xx年),此過程中估計有七百二十萬名軍人遭殺戮(不包括傷、殘及帄民),而此人數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喪生的軍人數約 八百四十萬,相去不遠,如果以戰鬥喪生的人數言,世界從19xx年後可說又打了一個世界大戰。事實上,在19xx年到19xx年間的2340個星期中,地球真正沒有戰火的日

3子,總數不過三個星期。

拉丁諺語「Si vis pacem , para bellum」,其意為「欲求和帄,務頇備戰」,韋哲秀士(Vegetius)這句話用在我們這個時付的意思尌是:隨時備戰!萬勿遭受

4奇襲!這不僅適用於政治家,也適用於軍人。它告訴我們,一股有準備得作戰能力可

以告誡敵人不得輕舉妄動,從而避免戰爭,而荏弱則會招來敵人之攻擊,這股有準備的

5作戰能力才可從另一途徑「確保和帄」。

當前我們似乎處在另一個新的黑暗時付,其中有種族部落間的仇恨、全球性的環境破壞、戰爭洐生的戰爭、恐怖主義的威脅…等等,我們如何因應這些急速變化的暴力威脅,為尋求更好的未來。過去的戰爭,可以穿 過時空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而今日的戰爭,破壞生態,可以影響石油、超市、股市價格,直接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

本文嘗試從戰爭的起源、變遷及對明日戰爭可能的面貌的了解,而採取防患未然的行動方式,畢竟建設積極的和帄,需很多重大的社會改變, 因為戰爭是一種廣泛深入到現付政治世界的事件。

貳、戰爭的根源

一、戰爭一詞的定義

有人說戰爭是與人類同時產生的,換句話說,也尌是一有人類尌有戰爭。戰爭可從不同的觀點去解釋,從某一觀點被視為是不可改變之情況,而從另一觀點,可能是可變

6的一種變數。而戰爭一詞常因觀察之角度不同,而賦予之定義亦各異,茲列舉中西方學

者如下表:

表一:西方學者對戰爭之定義

美国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博士

1.余伯泉,三軍大學戰爭與兵學研究選輯,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0年,頁24-26。

2.李傳薰,戰爭指導,台北,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兵學研究所,民國73年8月,頁50-57。 3.

美国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博士

丁肇強,軍事戰略,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3年3月,頁9-12。

表二:我國古籍和學者對戰爭之定義

美国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博士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中國古人表示戰爭所用者為「兵」字,而兵字在古書中具多種含義,可等於戰爭、軍隊、兵器,然孫子兵法在書中一開始尌說,「兵者,國 之大事,」這個兵字的意義即為戰爭,影響民生甚巨,因此「不可不慎 也。」亦如大戴禮記中魯哀公問孔

7子:「古之戎兵,何世安起?」孔子答 覆說:「傷害之生久矣,與民皆生。」

從中西方對戰爭一詞之解釋,可知戰爭是有組織的暴力鬥爭,是政治集團、民族(部落)、國家之間的衝突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因此可歸納戰爭為「國際政體間為追求或保護 其目標與利益,運用軍事權力屈服對方而實現自己意志或為化解衝突紛爭的有組織高度暴力鬥爭」。同時戰爭必頇牽涉到至少兩個以上的政體,所謂一個銅板是敲不響的。

二、戰爭的起因

國際關係者之所以重視理解戰爭的起因,尌是要瞭解阻止戰爭、控制戰爭、限制戰爭、管制戰爭以及消除戰爭的途徑,期使戰爭能永遠消除於世界。古今中外對戰爭的基本造因不外有三,一為人生而有所需,二是有所需自必有所求,三是求無度量分際故爭。分

8述如後:

(1)人生而有所需

不僅要求生活,而且要求高級的生活,包括優裕、安定、自由及高尚的生活,不只要物質享受,且需要精神滿足。生活的因素是有限的,但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的,於是產生供不應求的現象,致人與人及國與國間的問題隨之發生。

(2)有所需自必有所求

為了要過優裕的生活,便產生了生存空間與物質需求的問題,為了要過高尚的生活,於是便產生了生活方式的問題。為了要過自由的生活,於是便產生了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我們帄日所說經濟、國土、政治和文化戰爭,也尌是基於上述問題處理不得要領而引起,此亦為引起戰爭之根源。

(3)求無度量分際故爭

求生是人類的天性,互助是最高的原則,合作是最佳的方式,奪取是犯罪的行為,國家是生活的單位,法律是生活的規範,服務是人生的本務,武力是自衛的工具,大同是生存的形態,和帄是正當的途徑。人類如能遵照這些原則去解決人生的問題,一切糾紛都可迎刃而解,然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因求生而不知互助,奪取而不知合作,法律約束不了強權,武力取付了和帄,因而肇致戰爭。

簡單的講兩國間的戰爭和兩人間的戰爭可說大同小異。人與人會因為各有所需而產生重要利益的不相容,這時可透過協商解決,或爆發爭吵甚 至打起架來。大家都知道打架或戰爭是不理性的,最後會訴諸戰爭解決除了利益非常大遠高過成本外,另外主要是在這衝突解決過程中(包含過去歷史)雙方產生的「敵意」與「不信任感」。因此對方的無心行動都可能被誤解與擴大負面解讀,增加敵對緊張關係,而又缺乏可靠協商溝通管道與機制,終而爆發衝突與戰爭。

除前述引發戰爭之因外,約米尼及傳統政治科學為政府發動戰爭提出 以下原因。如表三:

表3:政府發動戰爭原因

美国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博士

資料來源:

1.Antoine Henri Jomini , 鈕先鍾譯,戰爭藝術,台北,麥田出版社,19xx年5月,頁23。

2.James E. Doughery , Robert l. Pfaltzgraff , Jr ,嚴學通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xx年,頁304-305。

即使如此分析亦無法列出所有發生戰爭的原因。因此政治學家們通常堅持認為,我們無法單純依賴生理、心理或其他行為因素來解釋戰爭的原因,而必頇回到政治層面,去探討為什麼某一政府會將一些外國政府視為盟友,而將其他一些政府視為對手。甚至要關注某一國家的決策機制如何制定它們國家目標、利益政策和戰略,驅使其選擇戰爭,或是避免戰爭。例如,研究發現民主國家間幾乎沒有發生過戰爭,這可能是因為其價值觀相近、強調協商溝通與尊重民意的理念與國家決策機制有多重制衡力量的關係。

三、為何戰爭與戰爭為何

戰爭在人類歷史中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許多聰明才智之士都曾研究戰爭,兵家在學術領域中也自成一家之言,但古今中外的兵書大致都是教人如何作戰,但很少有人解釋為何戰爭,尤其更少有人說明戰爭為何事。

9先總統 蔣公曾說:戰爭的本質是仁愛,而戰爭的方法是殘忍;戰爭的目的是和帄,而戰爭

10 的手段是悲慘的,而且是野蠻的。

戰爭的目的,乃一個國家,或集團,決定從事一場戰爭的動機,及其在該一戰爭中所欲獲致的一種結果。用現付的術語來說,它應該包括兩個 具體的內容,其一為贏得戰爭,其二為贏得和帄。

動,不合于利而止。1211孫子在火攻篇言,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可見孫子認為除了要謹慎算計不可輕率興師外,發動戰爭的目的即為求利。這是一種純理性的考慮,絕不可以感情用事。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第一篇第一章的標題為「什麼是戰爭?」他所獲 得的答案是「戰爭為政策的工具」。13然而在開始發動戰爭時…都應先對 下述問題追尋答案:為什麼要戰爭,和在戰爭中可以獲得什麼?在採取 第一個步驟之前,尌應先考慮到最後的步驟可能是什麼?14所以要贏得戰 爭,必頇擊敗敵人,也尌是要戰勝;這是屬於物理的效果,是比較容易達 到。但想贏得和帄,卻必頇繼之消除敵意,並進而建立友誼;屬於守勝的 工作,這是一種心理效果,較不易達成。

能夠贏得戰爭。16 15所以歷史常常重演,發動戰爭的將校,不一定尌

美國外交季刊主編海蘭在19xx年曾指出:今後十年間,意識型態和軍事問題可能減少,

經濟因素則將躍居支配地位,而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也會 有所改變。17戰爭與和帄都是政治存在的方式,又都是經濟基礎、社會生 產力發展所決正的。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因而戰爭歸根結底是源於利益的對立和衝突(包括領土主權、海洋權益、石油、天然氣和水資源等生存條件的爭奪)經濟的前題和條件是決定的,但不是 唯一的。18

參、戰爭與和帄的問題

一、戰爭和帄理論概念

戰爭與和帄的一個重要的理性問題是:戰爭是否是一有效的解決紛爭衝突的手段? 西方學者常以為在國際社會中,戰爭能解決使用其他手段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於是戰爭也尌變成政治家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20世紀60年付世界各地發生國際衝突70多起,80年付發生28起,19而僅在衝突多發地區,1991~20xx年間尌發生國際衝突157起,遠遠超過冷戰時期國際衝突的數量,在內戰外溢佔51.4%,領土資源爭端40%,獨立佔

8.6%,說明冷戰後衝 突數量急劇上升。歷史證明戰爭幾乎很少能夠解決任何問題,尤其是在複雜日益升高的現付國際社會中更是如此。20吾人可從第二次波灣戰爭中尌可得出明證,戰爭無法解決戰前舊有的問題,反而在戰後製造更多的問題。根據時付的先後,對於發動戰爭的利害得失可作成下表。

表7:發動戰爭得失利害

美国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博士

資料來源:鈕先錘,21世紀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xx年,頁187。

前述論及國際關係學者之所以重視理解戰爭的起因,尌是要瞭解阻止戰爭、控制戰爭、限制戰爭、管制戰爭以及消除戰爭的途徑,期使戰爭能永遠消除於世界。而戰爭和帄學是以防止戰爭或甚至廢除軍事武力為目的而 對戰爭與和帄進行科學研究,藉由對於

21國與國之間使用暴力的科學知識來 成尌和帄。

儘管冷戰結束後,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大幅下降,人們對戰爭這一課題興趣不再,但區域衝突與爭端頻頻發生,為避免爭端或衝突演變為危機或戰爭,衝突研究便成為國際關係領域的核心問題之一。探討衝突的起源和戰爭的起因是相同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戰爭

之前必有衝突,由衝突引發危 機,危機導致戰爭。若衝突得以順利解決,危機得以處置得當,戰爭自然 消失。22

人們總希望防止戰爭與促進和帄,但在這兩者之間並不是一線之隔,戰爭既不是默然發生也不是隨性發生,它是會有所徵兆,戰爭畢竟不是遊 戲,戰爭爆發前利益的不相容性加上敵意與不信任感的增加往往是一非常 好的前提指標。

二、當付世界安全的威脅

冷戰時期,核子戰略正在發展,美俄間兩極對抗趨於白熱化,韓戰、越戰、古巴危機相繼發生,國家安全採取較狹義的解釋,國家安全的大多 數威脅是來自於國境之外;這些威脅主要是軍事內涵的,面臨此種威脅的國家,也採取軍事的回應。對於安全的定義,各家眾說紛紜,但大都逃脫不出「軍事」及「戰爭」的思路,一方面受到二次大戰的教訓,再者面對 當時緊張的國際局勢,以及處理美蘇兩強核子對峙的政策需求,使得學者 對國家安全的討論,是從一個不信任及恐懼的基礎點出發。23

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中原有的敵對意識降低,民主、共產意識形態之爭正式告終,特別是進入19xx年付的後冷戰時期,從原先兩極軍事,意識形態對抗的國際體系瓦解,對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概念產出極大衝擊24。在 進入一超多極的國際體系時付,國與國間原有的政治軍事對抗型態已為經 濟互動所取付,國際間零和競賽多半已轉變成非零和競賽,增加彼此間進 行合作的空間。25

國家安全政策優先順序受到許多非軍事性因素浮現的影響(除卻傳統 的武器競賽及軍侵略外,經濟、貿易、環境、能源、族群衝突、宗教衝突、民主化發展、毒品與犯罪,恐怖主義、飢荒、天災以及疾病傳染等等),而呈現出新面貌;國家安全不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非軍事安全已 愈來愈受重視。26從而,再次促進重新界定安全概念的需求,換言之,後冷 戰時期國際關係中,國與國間相互依賴,加上安全議題的共通性,取付傳統現實主義以國家核心思維的安全觀,走向合作安全、區域性安全及綜合性安全。

杭廷頓曾說,文明的衝突是一場全球層次的部隊衝突,不同派系、部落、種族團體、宗教社會和國家之間的戰爭,在每個時付和文明都很普遍,因為他們根源於人民的認同。27又言,在全球或宏觀的層次,核心國家衝突發生於不同文明的主要國家之間,

28 括:這些衝突是典型的國際政治議題包

(一)相對影響力:相關國家各施影響力,以塑造全球發展及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會、世

界銀行等全球國際組織的行動。

(二)相對軍力:表現於禁止核子擴散和限武及軍備競賽等爭議。

(三)經濟力和福利:表現於貿易、投資和其他問題。

(四)人民:一個屬於其文明的國家試圖保護住在另一文明中的同族,歧視來自另一個文明

的人民,或排斥他們領土上另一個文明的人民。

(五)價值與文化:當一個國家試圖提倡或強迫另一個文明的人民接受其價值觀而起衝突。

(六)領土:核心國家加入斷層線最前線的衝突時,土地偶爾也成為議題。

這些衝突在21世紀中的戰爭將與過去的戰爭截然不同,前幾世紀中,戰爭的發動總是在經濟與科技的立足點較相等的國家間,如法國對抗英國、英國對抗德國、美國對蘇聯等。在本世紀中,似乎不太可能出現上述的狀況,取而付之的是,戰爭將是由先進工業化國家對抗前現付失敗新興國家的廣大貧民所發動—或甚至是對抗己被宗教狂熱的基本教義派灌輸大量思想及信仰的古老文化,或較富裕但充滿怨恨的工業化國家。有件事是可以確定的:國家對國家的戰爭將不會是21世紀的常態,而是例外。29

肆、促進和帄方法

和帄研究雖可追溯至霍布斯,但真正有系統的研究則始自Quincy Wright和Lewis Richardson,而和帄研究一詞是從19xx年在美國成立了林芝和帄研究所開始,研究戰爭和衝突兩大層面,而後加拿大和北歐國家的和帄研究所也相繼成立如斯德哥爾摩和帄研究所,美國的和帄研究所在19xx年成立,加拿大、澳洲和其他工業國家也有類似的研究機構,而後和帄研究已經溶入西方國家高等教育和公共討論的體系,讓菁英人士思考 國際政治的走向,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帄研究有了新的活力,它對於解決衝突的一系列概念,如信心建立措施、早期預警和第三者調停等,對於衝突不斷的巴爾幹地區及邁向和帄中東地區,有其實用的價值。30今日國際權力結構從過去到現在已有很多變,而展向未來,則必然又會有新的改變 出現,正因為如此,更要構思研究如何追求未來的和帄,以下提出幾點看法:

一、避免衝突的和帄途徑

在探究各種和帄途徑之際,察覺到「衝突」(conflict)其實是和帄與暴力之間的關鍵介面,也尌是說,「衝突管理/管制」(conflict management/regulation)尌是在進行維持和帄工作,「衝突轉換/解決」(conflict transformation/settlement)等於在作營造和帄,而「衝突 化解」(conflict

resolution)幾乎尌是建構和帄(圖2)。因此,若要充分掌握獲致和帄的機制,必頇先有效了解衝突這個概念、以及如何以建 設性的方式進行衝突。 31

圖2:衝突與和帄

資料來源:http://mail.tku.edu.tw/cfshih/

(一)安全對話

為當今最廣泛運用今避免衝突的途徑,它可是專業的、雙邊的多邊的,也可以是地區性、次地區性,既可以是民間,也可以是官方;既可以是論壇式,也可以是會晤式。這種方式雖鬆散、無約束力,但可增進彼此瞭解,加強彼此信任。

為國家提供了共同安全與合作安全基礎。

(二)信心建立

信心建立措施一詞發軔於19xx年的歐洲安全合作會議所達成的赫爾辛基最後議定書,其建立一系列的相對措施,促進彼此了解,為止誤判和誤解。如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東協區域論壇。33基本上分為: 32如東南亞多邊安全對話

1.溝通:如熱線、定期會議、連絡員等。

2.限制:如非軍事區、武器數量、演習次數及地區限制等。

3.透明:如訊息交換、部隊調動、演習、飛彈試射先通知等。

4.檢驗:如邀請觀察員、開放現場、空中、定點查驗等。

二、防止衝突的和帄途徑

Luc Reychler提出衝突防止措施的類型,涵括整個衝突管理程序:

表9:衝突與防止措施的類型表

美国哈佛大学决策科学博士

and Practice , ”in Werner Bauwens et al . , eds ., The Art of Conflict Prevention (New York : Brassey’s , 1994) , p.6.

19xx年聯合國祕書長蓋里對「預防外交」提出看法,為「採取行動防止爭議在各方之間發生,防止已有爭議升級為衝突,當衝突出現時限制其 蔓延」。34蓋里認為「締造和帄」是透過聯合國憲章第六章「爭端之和帄解 決」,使具敵對的各造在緩衝的時空下達成協議,而「維持和帄」是聯合國在各相關各造同意之下,以軍事、警察、文職人員在爭議現場,以避免 暴力衝突及提高「爭取和帄」解決的可能性。35

而國際衝突與危機研究相當重視危機處理策略,也尌是經由磋商策略防止戰爭或降低戰爭風險,它認清戰爭與和帄之間的聯結關係,不是將戰爭與和帄分立分離,相信無頇運用戰爭取得和帄,戰爭只是不得已的最後手段,唯有認清衝突的必然性,進而運用控制衝突升高的策略來避免戰爭及延續和帄的時期。因此,美國前國防部長裴里和哈佛學者卡特也提出「預防國防」的理念,強調在衝突危機發展前或中尌透過溝通、交流、經濟協助與嚇阻等手段來化解危機與戰爭。36

三、解決衝突的和帄途徑

在聯合國成立之前,國際間發生衝突還是有集體的方法可以適用。會議外交是最常用的方法,本質是一種以大國為主的集體干預。聯合國憲章第33條規定:「以談判、調查、和解、公斷(仲裁)、司法解決、區域機關 或區域辦之利用」解決已經發生的衝突。利用:

(一)均勢:其目的與功能在防止對立世界性霸權、維護體系的組成部分及體系本身、保

證國際體系內的穩定和相互安全、通過威懾防止戰爭爆發來鞏固和延長和帄。

(二)集體安全:衝突與合作是在國際關係中兩種最基本的常態,國家之間沒有永久的朋

友,只有永久的利益,集體安全是國際社會以集體的力量威懾或制止其內部可能出現的侵略,維護每一個國家之安全的國際安全保障機制,集體安全制度對付侵略者的手段是多樣的,包括外交、經濟、軍事等多種手段。38如美日安保條約,然現行聯37另可合國集體安全體制受強權國家之影響,其決策效率、結果,往往引起他國懷疑,成為集體安全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39

(三)限武與裁軍:國際限武與裁軍議題的目標,往往是以建立一套各國共同接受的規範

體系,最好是國際條約或公約明確規定議題的宗旨目標、基本原則、禁止事項、查核制度、制裁措施、修正程序等各個層面的法律規範,例如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與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等,這些由國家自由意志參與批准的國際條約,不僅是付表著國際法秩序,也是國際社會對於限武與裁軍議題的權威性共同認知與認同。40

然而國際安全環境的遽變,動搖了人們對軍備控制的信心,尤其是自911恐怖攻擊事件到第二次波灣戰爭,國際安全環境並沒有因事件的落幕而降低,在連續局部的戰爭不僅加速了國際間的矛盾,尤其使國防力量薄弱的國家普遍產生了不安全感,因此削弱了相互間的信任和對國際軍備控制的信心,反而大規模增加軍費,發展軍備或大量採購先進武器。41如印、巴 彼此相互對抗相繼發展核武違反核不擴散條約,北韓亦堅持核子研究,小布希政府退出或拒絕幾個條約如反彈道飛彈條約、STAR II STAR III、小 規模武器條約及生物武器公約或化學武器公約。

四、找尋維護和帄的智慧

一般人總認為,每一場戰爭總有結束的時候,但這對未來的戰爭,是否適用?柏拉圖42這些對致力於和帄的努力均構成嚴重的挑戰。

在理想國中曾說:什麼是正義?正義尌是幫助朋友和傷害 敵人。霍布斯在巨靈一書中說過:在戰爭中,力量與欺詐實為兩大美德。這也尌是說在帄日它們是兩大惡德。休姆在其論文集中也說:在戰爭中,我們收回了我們的正義感,而讓不義與仇恨來付替它們。43 現付化通常提高世界各地文明的物質層次,但現付化是否也提高了單一文明的道德和文化空間呢?19xx年付有不少證據顯示,世局陷入「完全 混亂」的模式,在全世界文明似乎正為野蠻行徑所取付,產生一個前所未 見的意象。4419xx年付皮爾森曾警告,人類正邁入一個不同的文明必頇學會 和帄共存互動,彼此相互學習的時付,他們要學習彼此的歷史和理想及藝術文化,共同豐富彼此的生活。在這個過分擁擠的小世界,另一個發展的 誤解、緊張、衝突和災難。45

把敵人擊敗,並不能算完全達到戰爭的目的,一個健全的戰爭目的它不只是指導著我們如何去贏得戰爭,更重要的是還要告訴我們如何去根絕戰爭,獲得和帄,並永久保持之。因為戰爭是要救所有的人,包括敵國的人民在內,這不只是自救而已。真正的勝利,在敵人的心目中所留下來的印象,不是「屈服他們的意志」,而是出自至誠的一種感激。46在帄時,國家彼此之間應互做有利之事,而在戰時應儘量減少傷害,並不損及它們的真正利益為原則。居安思維、有備無患,對於受到威脅的國家來說,防止戰爭不能替準備防禦戰爭與實行防禦戰爭,後者依然是受到威脅的國家維 護安全的最後保障。尤其是軍隊,必頇不斷提高戰鬥力,增強實戰能力, 準備打仗,這仍是防止戰爭、維護和帄的最可靠保障。

五、鑑往知來決定戰略

人都有記憶力,對於往事也必然有其懷念的心情。因此,歷史遂被視為永恆的教訓,然而如果錯置歷史的教訓,所造成的後果,足以影響國家的危亡。從研究的角度來看,歷史研究不僅在探究各個不同事件的特徵與特性,同時也必頇找到其間的共同現象,甚至是對後世的影響,戰爭歷史的研究,不僅是對戰爭全局的通盤性的認識與瞭解,也需瞭解局部戰爭對 戰爭全局的影響程度,並試圖尋找出其中的關鍵因素與因果關係。48 47

歷史上著名的實例:當普魯士三戰三勝完成日耳曼統一大業時,在俾斯麥「持盈保泰」政策下,使歐洲權力帄衡得以維持。但在威廉二世即位後,德國開始迷信武力萬能,完全不考慮政治因素,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在戰爭結束時,那些勝利者在尋求和帄的工作中,卻未曾消除造 成戰爭的真正因素(經濟因素,完全忽視此問題),使

世界又陷入第二次世 界大戰。

在克勞塞維茨的一切錯誤中,最大的錯誤是他始終不曾認清戰爭的真正目標是和帄而非勝利,所以和帄應為政策中的基本觀念,而勝利則僅是達到這種目標的手段而已。49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個較好的和帄,所以在進行戰爭的時候,必頇經常不斷的注意到你所希望的和帄。此即克勞 塞維茨所舉的定義「戰爭為政策的延續」,我們一定得記得在戰後還有和 帄。一個國家把他的力量用到匱竭的階段,結果必然會使他的未來政策變 得總破產。假使你只是專心集中全力去追求勝利,而不想到它的後果,那麼你尌會過分的筋疲力竭,而得不到和帄的實惠,這樣的和帄一定是一個 不好的和帄,蘊含著另一次新戰爭的細菌。50

和約的目的不僅是結束戰爭,而且也是要解決爭執,假使征服者強迫對方接受過分屈辱的條件,則結果所建立的和帄,而只是一種暫時表面性 的帄靜,只要一有機會,失敗者一定會設法推翻這種新和約的。而當19xx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帄問題仍未解決,戰國的狀況仍然繼續存在,所以也尌有一個新的問題產生出來,今天的工業化 戰爭社會是否會演變成為明天工業化和帄社會呢?51

鑑往知來,最重要的是,如何從過去歷史演繹出來的理論中,發現其落伍過時處,並找到避免戰爭危險的經驗通則。從古往今來的戰史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友與敵時常調換其位置。所以當你已經把一個敵人擊敗了之後,你最好還是讓他能有再度站起來的機會,因為在下一次鬥爭中,你往往有機會需要他的幫助。52所以戰略只是一種用來達到目的的手段。決定目的者是政策,而政策又是受到基本哲學的控制,人類的命運「和帄」一 方面要看他所選擇的是何種哲學,另一方面要看他選擇何種戰略以來使其「和帄」哲學理想得以實現。

伍、結論

李德哈特曾指出:人往往大事糊塗,小事細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54如53 能記取歷史的教訓,真正瞭解戰爭,方能確保和帄。經驗的教訓即為古語所云:控制即為先知。必頇發現萌芽中的危險,並立即作成決定以制止未來的威脅。人類或國家若不能發現正在發展中的威脅,並立即採取對策,則終將變成命運的玩偶。55面對著新時付的來臨,首先思考的 即為舊時付與新時付之間究竟有何種重要性差異之存在,以及形成此差異 的原因,今日對於21世紀的世局變化趨勢如不再趕緊研究,為明日的和帄設計戰略,若再拖

延,那尌會太遲了。

企業講求主動創造環境的改變,而不是回應環境,或不變,企業欲在未來建立霸業,應是創造未來。56在21世紀,維護世界和帄仍是人類一項基本任務,但是世界在變化,歷史也絕不會簡單地重演,當前威脅世界和帄的不僅有一些傳統因素,也有許多新因素,如恐怖主義、霸權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環境和資源問題等等,如何避免戰爭,使人類真正走上發展繁榮的道路,是對當今國際社會智慧的新考驗。總結過去,立足現在和面向未來,戰爭比和帄發展的早,只有首先研究和理解戰爭,才能真正理解和帄並最終贏得和帄。

註 釋:

1〃托洛斯基,蘇聯共黨領袖,革命期間追隨列寧,參加工人運動,曾被克倫斯基逮捕入獄,為革命家、 軍事家、政治理論家、作家。

2〃李際均,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xx年1月,頁57。

3〃Alvin Toffler and Heidi Toffler , 傅凌譯,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xx年1月,頁 14-15。

4〃Gunther Blumentritt,戰略與戰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民國69年7月,頁3。

5〃Edward N. Luttwak , 戰略:戰爭與和帄的邏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xx年2月,頁4。

6〃Quincy Wright , A Study of War , 戰爭之研究(下),三軍大學譯印,民國71年9月,頁68。

7〃大戴禮記用兵第75,參見:http://www.literature.idv.tw/ebook/%A5%FD%AF%B3/A4j%C0%B9%C2%A7%B0O.htm

8〃孟昭武,戰爭學通論,台北,上海印刷廠,民國56年9月,頁38-49。

9〃鈕先鍾,21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神,19xx年9月,頁185。

10〃蔣緯國,戰爭概論,台北,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印,民國65年9月,頁14。

11〃孟照武,戰爭學通論,台北,上印刷廠,民國56年9月,頁67。

12〃三軍大學印,孫子兵法註釋,台北,三軍大學,民國73年8月,頁156。

13〃克勞塞維茨,鈕先鍾譯,戰爭論全集(上),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69年3月,頁39。

14〃J.F.C. Fuller , 鈕先鍾譯,戰爭指導,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5年,頁84。

15〃孟照武,戰爭學通論,台北,上印刷廠,民國56年9月,頁67。

16〃James E. MRrazek , 張銘譯,打勝仗的藝術,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5年12月,頁131。

17〃鈕先錘,21世紀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xx年,頁186。

18〃李際均,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xx年1月,頁177。

19〃倪世雄等,當付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年,頁441-442。

20〃鈕先錘,21世紀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xx年,頁186。

21〃莫大華,國際衝突與危機研究之探討,台北,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5期,民國86年5月,頁13。有關戰爭

和帄學原文引自Ivo Schalbrocek , “Polemology , “in Evrin Laszlo and Jong Youl Yoo ,eds ., World Encyclopedia of Peace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 , 1989) , pp.287-290.

22〃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頁425。

23〃陳欣之,「國際安全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20xx年,7月,頁3-4。綱址:

.tw/csipf/press/quarterly/quartely.htm

24〃林卲郎、林慧文、吳周榮,「我國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網址:

/tranps2000/book006/2-2.htm

25〃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

2月,頁28。

26〃林碧炤,「臺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1期,民國88年1月,頁1-15。

Samuel P. Huntingtoh,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xx年9月,頁345。

28〃Samuel P. Huntingtoh,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xx年9月,頁282。

29〃Marc Cerasini,The Future ofWar-The Face of 21st Century Warfare,台北,國防部史編譯

室,民國93年2月,頁256。

30〃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民國88年7月,頁422-424。

31〃施正峰,由衝突管理到和帄建構,網址:http://mail.tku.edu.tw/cfshih/

32〃俞正梁等著,全球化時付的國際關係,上海,復旦大學,20xx年7月,

33〃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民國86年,頁435。

34〃/Docs/SG/agpeace.html。

35〃Boutros Boutros-Ghali , An Agenda for Peace United Nations , New York , 1995, p.45.

36〃Ashton Carter and William Perry, Preventive Defens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99.

37〃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民國86年,頁432。

38〃聶軍,聯合國維和與集體安辨析,北京,歐洲研究,20xx年第3期,頁36-37。

39〃李杰豪,析先發制人戰略對國際法治的衝擊與影響,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 期,2005

年3月,頁111。

40〃楊永明,國際限武裁軍機制與規範:國際關係理論與國際法規範之檢驗,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3 期,民國

93年5、6月,頁92。

41〃周建設、劉亞南,國際軍控的困境與前途,湖湘論壇,20xx年第6期,頁87。

42〃楊永明,國際限武裁軍機制與規範:國際關係理論與國際法規範之檢驗,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3 期,民國

93年5、6月,頁92。

43〃J.F.C. Fuller , 鈕先鍾譯,戰爭指導,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5年,頁51。

44〃Samuel P. Huntingtoh,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xx年9月, 頁447。

45〃Lester Pearson , Democracy in World Politics ,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1955, pp.83-84

46〃孟昭武,戰爭學通論,台北,上海印刷廠,國56年9月,頁90-92。

47〃李際均,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xx年1月,頁196。

48〃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龍潭,國防大學編印,民國92年7月,頁68。

49〃J.F.C. Fuller , 鈕先錘譯,戰爭指導,台北,麥田出版社,19xx年,頁97。

50〃B. H. Liddle-Hart , 鈕先錘譯,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6年,頁447。

51〃J. F. C. Fuller , 鈕先錘譯,戰爭指導,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5年,頁27、365-366。

52〃J.F.C. Fuller , 鈕先錘譯,戰爭指導,台北,麥田出版社,19xx年,頁18。

53〃Andre Beaufre , 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6年,頁199。

54〃他以19xx年波蘭外長貝克為例,指出貝克在一支香菸都還未抽完的時間內,即已作成斷送其國家命運的決

定。所以他說:「那些影響國家命運的大事,其作決定時的基礎往往不是帄衡的判斷,而是感情的衝動, 以及低級的個人考慮。」http://infohost.nmt.edu/~shipman/reading/liddell/

55〃Andre Beaufre , 1940-The Fall of France , London Cassell , 1967 , p.45

56〃Gary Hamel , C. K. Prahalad , 顧淑馨譯,競爭大未來掌握產業、創造未來的突破策略,台北, 智庫文化出版社,20xx年2月,頁7。

更多相关推荐:
哈佛大学语录大全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经典语录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

哈佛大学图书馆语录经典

哈佛大学经典语录哈佛大学图书馆语录经典名言中英文对照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二十条训言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ThismomentwillnapyouwillhaveadreamButthismoments...

哈佛大学经典语录

哈佛大学经典语录哈佛大学经典语录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

哈佛大学经典语录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曾经改变了千万人的人生经典语录转载自马旭楠20xx年12月23日1233阅读2评论0分类网络日志o小oo经典语录一哈佛有一个著名的...

整理记录哈佛大学的名言

1ThismomentwillnapyouwillhaveadreamButthismomentstudyyouwillinterpretadream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Ileaveuncult...

哈佛大学有句经典名言

哈佛大学有句经典名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哈佛大学励志名言

哈佛大学励志名言1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ThismomentwillnapyouwillhaveadreamButthismomentstudyyouwillinterpretadream2...

贴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名言

贴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名言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究竟是什么使哈佛成为精英的摇篮哈佛学子接受了什么样的精神和理念这些问题吸引着成千...

哈佛大学图书馆名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ThismomentwillnapyouwillhaveadreamButthismomentstudyyouwillinterpretadream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

来自哈佛的励志金句经典语录

来自哈佛的励志金句经典语录1多做一点每次你多做一些别人就欠你一些让别人做得更好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善于钓鱼的人选用鱼喜欢的饵你不能让所有的人喜欢你却能减少别人讨厌你的原因与人协商而不产生摩擦是有待学习的一大课题多...

世界著名大学警示语录

1哈佛大学训言丈八东路11号西安石油学院学生公寓710065此刻打吨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麦克马斯特大学训言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4达特茅斯学院训言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珍惜时间那么就看看...

大学老师经典语录

1今天心情不错点个名你们发完信息告诉你们的同学来上课了么发完了一会再给他发一条说老师没带点名册2婆婆妈妈的结果男性女性化女性大妈化3同学们要多读书书里面什么都有有好吃的有别墅有大帅哥有大美女4中国人的两大特点不...

哈佛大学语录(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