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简报

时间:2024.4.27

国家开发银行简报

【2013】第26期

国家开发银行 20xx年9月9日

果蔬农产品供应体系调研报告(摘要)

要目:

1. 调研情况概述

2. 调研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3. 农产品运行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有关建议

第一部分 调研情况概述

一、调研情况

新型城镇化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而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或将成为阻碍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为破解农产品从生产到零售价格变化难题,开发银行组成调研组,以农产品流通为突破口

进行调研。

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调研组选择了国家管控范围之外的、其市场结构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来说更加接近与完全市场竞争的果蔬类为研究对象。为了解真实情况、获得第一手数据,调研组用了将近两个月时间,走访了北京、陕西、广东、云南、重庆、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调研对象涵盖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主体及管理部门,期间,召开各类座谈会30余场,走访、座谈企业60余家。在了解农产品生产、流通现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流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工作。

二、 几个基本结论

(一)在“量”上:供大于求,且形成了跨区域为主、就地为辅的供应模式

1.供大于求,且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总量上已能满足国内现有农产品需求,并且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费需求量将增加,主要表现在对品种需求的增加,绝对数量增加有限。

农产品供应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存在结构性、季节性、地区性不平衡,但是基本上可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手段缓解。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大雪、霜冻、冰雹等灾害性恶劣天气,通过政府干预,能保障基本供给问题。

2.形成跨区域为主、就地为辅的供应模式,且不可逆转

城市化带来的土地级差已成为征用城郊菜地的重要动力,并且

出现“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大城市蔬菜种植面积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但种植区域逐步转向更远的郊区县。 在城郊菜地减少的同时,一些适宜发展蔬菜生产的优势地区在市场化环境下发展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蔬菜生产基地。这种相对的集中生产、分散消费的局面,使得城市“菜篮子”由过去市郊种菜用以保障本市城镇居民需求,转变为依靠蔬菜基地大规模生产以及区域性和跨区域的市场流通来保障蔬菜供应。

(二)在“价”上:农产品价格具有周期性、波动性特点

农产品价格根本上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然而,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特点,其价格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著名的“蛛网理论”对农产品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在现实经济社会,我们经常看到农作物生产过剩,市场价格极贱,采收出售根本不敷成本,结果导致农民血本无归,造成农作物无人采收而任其腐坏的现象。后果是农民短期内不再栽种这种作物,结果下次这种作物成熟时产量太少,价格高涨,农民又大量栽种……这种现象一再的循环,如果用简单的供需曲线图描绘,价格与成交量的变化图形宛如一个蜘蛛网,换言之,农业信息是典型的公共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供需缺口成为农业生产和销售中最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可是农产品因其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也就是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影响着下一周期的产量,导致农户在决定下期生产时往往只是考虑上期的价格供需等情

况,从而陷入“蛛网模式”的事后调整陷阱。

(三)在“质”上:存在隐忧

近年来曝光的食品安全,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鲜活农产品“保质”究竟包含哪些意思?一是对农产品化肥、农药等残留的合格率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测,这时常被各大媒体曝光的主要问题,也是老百姓对农产品安全担忧最多的地方。二是常被老百姓忽略掉的“冷链”问题。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体覆盖率仍然较低,以北京市20xx年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率为例:

第二部分 对调研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 农产品价格究竟该不该涨?

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全社会似乎已成为“人人喊打”的重点话题,一旦有些风吹草动,社会媒体便会产生诸多非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以20xx年为基数,到今年6月份,我国“菜篮子”批发价格总指数是200.0,同比和环比指数分别为103.9和100.6。而20xx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9371元,20xx年这一数字为46769元。农产品价格涨幅远远低于工资涨幅。 今后农产品价格整体持续攀升,将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的、正常的现象。

二、 在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如何兼顾农民与市民的利

益?

正所谓: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其实谷贵伤民也要区别对待,相对农村人口而言,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小,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略小。如果不区别对待,为控制CPI而限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其本质就是农村反哺城市,损害农民的利益来补贴城市中高收入者。

三、 政府是否需要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干预?

通常,政府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手段往往很简单,过高时抑制价格、过低时临时援助,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却难以真正治本,还常常因释放出错误的价格信号,造成更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在生产领域的补贴政策干扰了市场信息,从而引发了农产品价格的下一轮波动。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这决定了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市场表现必然受到季节、气候、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是农产品市场属性,人为干预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烫平其波动的频度和深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有利于调整市场供求。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替代效应明显,除了粮食之外,其他农产品基本上都是为了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供需;如果干预所有的农产品价格,既不能把握供需信息、有效调节,也承担不起巨大的调控成本。

四、 农产品“卖难”、“买贵”现象怪圈

由于农作物有一定的生产周期,根据当下市场信息及时做出调整的农民开始种植高价作物,并形成大面积种植,从而造成下个收获季节某种农产品大量上市,供过于求;如果加上气候的因素,这种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导致产品滞销。在生产源头出现的低价滞销,为什么价格却没有传导到消费终端上?

在实际生活中,作为生产者的菜农和作为消费者的市民并不直接交易,他们彼此并非买卖的双方,他们分别和中间商交易,是

中间商把二者连接起来。在蔬菜消费过程中,市民购买的不仅仅是蔬菜,而是蔬菜从田头到厨房之间一系列的服务组合,蔬菜本身仅仅是这个服务组合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菜农蔬菜低价仍然滞销,其背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商品价格最终反映的是供求关系。菜价本身占全部服务成本的比例微不足道,这部分价格的变动对整体服务价格的变动影响微乎其微。例如山东出产的大白菜,农民即使不要钱,也仅仅是让零售端的菜价降低两分钱,无法影响需求量,并且越便宜的蔬菜越可能出现低价滞销。著名的Allen&Alchian定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19xx年,一位消费者给《西雅图时报》写信说,华盛顿州所有的优质苹果都运到中东去了!学者Armen Albert Alchian 和 William Allen的联袂回答成了日后刘芳至今的Allen&Alchian定理。他们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假定在当地买一个优质苹果要花10分钱,而次等苹果需5分钱,那么,吃一个优质苹果的花费与吃两个次等苹果的花费相等。假定将一个优质苹果运到中东的成本是5分钱。那么在中东,一个优质苹果就值15分钱,而次等苹果值10分钱。但现在吃两个优质苹果的花费就等于吃三个而不是四个次等苹果。尽管两者的价格都提高了,但相对而言,优质苹果变得便宜了,因此,中东地区对优质苹果的消费比例比当地高。也就是说,同一物品的高质与低质者,如果增加一个固定费用(如运输费用、税费等),消费者会倾向买较多高质物品。这是因为增加的固定费用使原本价格较高的高质物品价格相对下降了,根据

需求定律,想对于低质物品,其需求量将会上升。从生产端看,便宜蔬菜容易扩大种植,产能扩张容易,这也是他们低价的原因。 可以说,低价蔬菜滞销是一个近于误解的难题,是经济学规律作用的结果。

五、 关于农产品流通环节“暴利说”

在鲜活农产品价格构成中,调研组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主要对其在生产、流通、零售环节的价格变化进行了调研。

(一) 生产领域

主要是生产成本:一是生产物资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燃油、农机等生产资料价格所构成的成本。二是劳动成本,即劳动生产要素投入所构成的成本。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公司)自建基地种植的生产成本会大大高于农民种植,这使企业没有积极性去推广自建基地。但是迫于政策压力,且基地有种植带头示范作用,企业也会有一定规模的自建基地种植。

在这一环节调研中,我们认为: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稳定,且很难影响到终端销售价格。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较为低廉,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成本中忽略租地成本。二是农民劳动力成本被低估。三是农民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缺乏话语权。

(二) 流通领域

部分鲜活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许多分析将矛头直指流通环节,因此,调研组在调研中将重点放在了农产品流通领域。为

了进一步说明问题,调研组将流通环节中流通节点上的批发环节,以及将各个节点串联起来的物流运输环节分别进行阐述。

1. 物流运输环节

运输成本过高;物流中的损耗大;流通中税收政策不尽合理。

2. 批发环节

通过调研发现,在批发环节,存在批发市场中的经销商运营和批发市场运营两张皮,调研组将分别对其进行调查研究。

(1) 经销商的成本收益分析

经调研,从产地(以广东菜为例)到北京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以北京新发地为例),蔬菜运销成本平均1.45元/斤,毛利0.15元/斤,该环节运销主体即农产品经销商成本收益结构基本合理,不存在所谓的暴利。

(2) 批发市场的类型及价格形成

农产品批发市场收费名目繁多,成为农产品流通的前置成本。批发市场暴利的另一部分原因或可归于城市土地的升值。

(三) 零售环节

在零售环节,往往会出现人们普遍认为的农产品田间地头和餐桌价格不对称,这也是价格波动最大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农产品除了受批发价格影响,还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租金;二是城市生活成本高;三是零售商要被动承担消费者对农产品选择多样性风险;四是零售商品损耗风险高;五是人为因素。

六、 完善流通系统、提高流通效率是否等于减少流通环

节?

上述分析中,调研组分析了可能存在暴利的环节,目前有关部门倡导的解决办法是完善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是减少流通环节这一方法真的可行么?答案值得商榷。因为减少流通环节并不定于减少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在商品交易中,比运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搜寻成本。批发市场最大的功能就是大大降低供应商和需求方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市场规模越大,供求信息越为集中,搜寻交易伙伴的效率越高,交易成本也就越低。当然,不可否认,随着现代零售企业连锁化经营的能力越来越强,农产品市场经由率(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比率)会逐步降低,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不可替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其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枢纽的地位将长期存在,这是由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现实中,只要流通环节是自发形成的,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在自由市场条件下,消费者不会为没有价值的服务买单。政府如果强行取消、禁止一些中间环节,反而可能降低流通效率,导致农产品进一步“卖难”、“买贵”。

第三部分 农产品运行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与“市场性”存在矛盾

农产品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领域之一,二十多年来多刺激农业生产、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实现大市场大流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直是“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状况,批发市场重要是盈利性质,现行经济政策及法规的允许下,市场完全按照企业性质开办,很容易出现收费环节多,收费高、质量监控不到位的情形,使国家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控、对质量进行把关。

另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意义不仅在于自身,而且在于其连接的两头: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一头托两端”的核心地位;是农产品产业链中“四流合一”(即“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的汇聚点,“四流”协同交互,有机作用,从而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产品集散、供需耦合、价格形成、质量监管、信息传播等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具有公益性。这一观点在政府层面已经达成共识。

但是,关于政府改造和新建公益性农贸市场的尝试并没有被企业完全认可。调研组认为,确认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就是表明,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政府向市民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是公益性不

代表非市场性或者完全非营利性。其公益性市场的公建公营不是政府所有,而是政府、企业等共同所有,遵循“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保本微利”原则,并包含一下内涵:一是解决卖难,稳定产销;二是稳定价格,保障供应;三是在把关农产品质量方面承担一定责任。

二、政府政策不配套、落实不到位,甚至引发负面效果 从调研过程中各方的反映来看,现行补贴与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补贴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分散降低激励效果等,导致效果难以显现,甚至引发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1.政府补贴像“撒胡椒面”,效果不明显;

2.由补贴不当引发的“抛荒”现象;

3.反周期补贴将“蛛网模式”放大;

4.政府陷入蔬菜直营店补贴难题;

5.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形同虚设。

三、由“山东毒姜”事件引发的反思——农产品信息发布不规范,扰乱市场

针对近年出现的“镉大米”、“毒豇豆”、“激素草莓”等事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信息发布,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公示、披露,警示广大消费者。这些措施的初衷是好的,通过信息发布,使农产品质量接受消费者监督。但是,最近出现的山东“毒姜事件”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另一个角度,引发我们的思考。

1. 信息发布机制不规范引发“伤农”问题;

2. 国家农产品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工作不到位。

一是信息管理部门分割,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二是信息内容审核不到位,不真实信息轻易流入市场。三是信息发布主体不规范,信息随意发布。四是对不实信息放之任之,不去澄清与查处。

四、现阶段,“农超对接”模式难以大规模推广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蔬菜生产基础条件来看,大面积和大规模推广“农超对接”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低是影响“农超对接”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主要原因。二是农户生产单一性与超市需求多样性之前存在矛盾。三是供需之间的期限不匹配。四是农户生产的不确定性与超市需求的持续性之间存在矛盾。五是超市需求量少时,会提高单位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六是“农超对接”虽然减少了流通环节,但是没有解决农户价格谈判权问题。

此外,再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再实施“农超对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和障碍,主要包括:

1. 税收政策不适应“农超对接”发展要求。

2. 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综上,调研组认为,目前“农超对接”对传统蔬菜流通模式尚不具备替代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未来“农超对接”在蔬菜流通体系中的比重将稳步提升,成为农产品

流通方式的重要补充形式和创新方向之一。

五、果蔬行业经销商“合理规模”的探究——不加区别地支持经销商“做大做强”是误区

经销商做强做大会为整个产业带来积极影响,但是,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

现象一:较之肉类行业,果蔬行业至今没有出现大规模企业。 现象二:派森百集团与雨润集团同样是全产业链企业,企业规模却相距甚远。

现象三:较之日韩,我国难以形成大型经销商。

在调研中,调研组从分析现象本身入手,探究可能的原因: 针对现象一的分析:从果蔬产品与肉类产品自然属性入手进行比较。不同种类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对加工、销售的要求,决定了这一行业初始进入门槛的高低,也就决定了行业的集中度的高低。

对现象二的分析:从产品需求出发进行比较,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影响着该领域企业做大做强。

对现象三的分析:从交易模式角度出发,对我国买断制与日韩委托制下经销商规模进行比较分析。交易模式是影响农产品经销商做强做大受到制约。如果要加快经销商“做强做大”进程,就要从源头上改变我国农产品、尤其是果蔬类产品的交易模式。

六、农产品欠缺“标准化”

我国作为蔬菜、水果生产与消费大国,由于多年来没有等级

规格标准,加之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使农产品难以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出现了果菜大多混装散装,外观质量差,卖不出好价钱。此外,蔬菜混装散装上市,既不便于储藏和搬运,又容易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造成外伤,加大损耗,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同时,农产品没有“标准化”,在交易过程中需要不断验货、称重,从而大大影响农产品交易效率。

因此,我国农业发展增长模式应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果蔬产业要把提高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制定和推行果蔬等级规格标准提出了迫切要求

七、网络时代的农产品流通

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型为我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然而,迄今为止,电子商务在其他领域所带来的奇迹在我国农产品领域却迟迟没有实现,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农产品的特殊行使消费者需要现实感官体验,这是难以通过网络进行展示的。二是销售受到标准化不完善的制约。三是农产品配送成本比例高。四是农产品需求时效性强,网络配送难以满足即时需求。

鉴于以上原因,现阶段,电子商务不能完成农产品实体市场的所有职能,只能作为农产品实体市场的有益补充。电子商务本身就是流通方面的创新,它与农产品实体市场的业务也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只有两者进行业务结合与创新,才能使农民、经销商、市场、终端客户实现多方共赢。

第四部分 有关建议

一、明确政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中的职能边界

农产品批发市场回归公益性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但是,公益性并不等于市场归政府所有、政府经营。必须明确政府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中的职能边界,避免政府的无序、不规范介入。 一是政府投资建设原则

二是以法律形式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地位

三是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解决目前我国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多头管理问题。

四是提供金融优惠政策,解决升级改造资金问题。

二、政府应当成为农产品“标准化”的“领路人”

农产品标准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牵引车,也是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绿卡”。“标准化”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方面面,“标准化”体系建设问题成为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予以推动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产品标准化是“多层次的标准化”,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标准化,更重要的是全流程的标准化和全方位的标准化,涵盖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

其次,分层次制定农产品标准:

1. 物的标准化:包括生产标准、农产品本身质量标准、温

度标准、包装标准等

2. 人的标准化:对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参与者,也应该

有一套行业标准,主要是确立各环节中从业者的标准。

例如要对农产品经纪人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并逐步使流动的从业人员固定到这个行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三、注重农产品品牌培育

品牌是农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重要保证,对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农产品多以地域为品牌,且品牌意识不高。目前,我国原材料农产品很少有品牌,不管是“山东苹果”、“盘锦大米”还是“阎良甜瓜”,都是以地域作为推广的噱头,没有严格的规范和保护措施,易被假冒,而且无法追责,致使高品质产品得不到市场的应有的评价,即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

品牌的培育过程是极为艰苦的过程,品牌被认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而品牌被摧毁确实轻而易举的事情。品牌建设与保护并不仅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自身的事情,更需要政府通过立法加以支持与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对仿冒、侵权现象加大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利益。

四、成立“经销商协作体”,实现经销商行业自律与互助 目前不管是大型还是小型经销商,均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状态,可以考虑成立“经销商协作体”对整个行业进行组织和管理,这不仅惠及会员经销商,还会延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经销商,甚至惠及上游生产者与下游消费者。

经销商进行联合的基础——“协作体”中经销商要合理分工,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经销商协作的内容——协作体是互助性质,体现在互保融资方面。

“协作体”成立的前提——由市场资源自发成立,杜绝政府“拉郎配”,同时要明确其法律地位。

更多相关推荐:
银行服务简报

造文明金融之窗显优质服务情怀一个企业应该还是有一些情怀有一些追求的除了盈利之外还是应该对社会有一种情怀XX银行的情怀把热心诚心细心贴心融于一炉全力打造一流优质服务网点走进XX银行经开支行的营业网点服务大厅整洁明...

银行送金融知识下乡简报

普及百姓金融知识共建和谐金融体系金秋十月广撒金融知识收获和谐农村金融体系为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号召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动金融知识普及20xx年9月30日XX支行XX分理处在辖区内开展大型金融...

银行简报

将眼光放远十年十一回老家真切感受到那里的巨大变化旧学校校址如今成为村办企业驻地紧挨学校西墙的荒地现在被改造成休闲广场和超市再往西是一排排装饰素雅的楼房村舍桑桂流水小桥孩提时曾以之为生活的全部如今已被排列整齐的楼...

银行柜员营销简报文档

审时度势顺势营销8月9日我参加了殷国辉老师的讲座顺势营销柜员营销技能的提升新金融时代瞬息万变在这个赛场上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营销蜕变了已经不是传统的营销模式了我们要悟银行营销者的四...

银行营销简报

化艰辛为果实为目标而奋斗六月骄阳似火六月热潮涌动人激情澎湃自分行红六月劳动竞赛开展以来在行长室的带领下突规模争效益比贡献全身心的投入到营销中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为分行各项业务指标的全面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浦发...

银行职工读书简报

书是我们一生的朋友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读书更是人生永远的乐事在这美好季节里为积极贯彻学在黄山争先创优育活动精神为积极构造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我行的人文底蕴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创建学习型单位我黄山大道支行在网点负责人...

商业银行储蓄完成简报

坚定信心稳扎稳打支行稳存增存工作简报支行在边贸形势的严冬和商业银行进驻的双重影响下储蓄存款出现前所未有的严重下滑趋势面对这样的不利形势我行全体以稳存增存为中心动员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和畏难情绪以客户为基础以产品为抓...

银行业公众教育日活动简报

邓州市农信社积极参与银行业公众教育服务日宣传活动11月28日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组织的中国银行业公众教育日为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安全意识树立农信社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促进各项...

影子银行讲座简报

经贸简讯第期青大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20xx年03月28日20xx年03月28日下午二点到三点贸易经济系主办的讲座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未来在农牧学院一楼104阶梯教室举行此次讲座以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概括为主题由我系...

天津银行简报

天津银行简报第7期20xx年4月29日编者按4月17日总行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暨领导干部培训会会上市委综合经济工委书记李国林就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作了专题报告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龙就...

透笼支行工作简报

透笼支行工作简报20xx年5月27日在省行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兆麟支行下属分行透笼支行正式对外营业截止到二季度末较好的完成了计划的各项经营指标实现了良好的经营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行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

政银企合作简报

政银企合作简报第1期贵池区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20xx年5月20日前言为认真落实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加大金融对全区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互赢根据年初区委区政府领导与七大家银行对话商定决定于20xx...

银行简报(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