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时间:2024.4.20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XX科技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XX科技公司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创新和开拓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课题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平台,并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公司。

发展思路为面向市场的科技企业。按现代企业模式,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与环境,加快科技企业发展。

XX科技公司面对新的形势,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审视自身战略取势和定位,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果断行动抢占先机,实现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科技效应和价值效应,开创XX科技公司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一、XX科技公司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20xx年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科技企业; 20xx年建成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一流企业;

XX科技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5年内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确保科技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二、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

1)立足市场,为科技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拓展XX科技公司的市场,基于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充分利用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成熟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的科技服务提供者;

3)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力资源组合,构建一支一流的科技管理和建设队伍,有效提升企业在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4)充分联合XX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资源,拓展企业的有效资源。

三、XX科技公司企业文化

XX科技公司发展目标为一流的现代科技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支撑。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于广大员工所认同的科学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倡导“遵纪守法、诚实公正;以人为本、机会均等;持续发展、和谐安全;注重质量,满足要求”

的理念。大力培育企业文化和精神,增强凝聚力,建设卓越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XX科技公司核心业务发展规划

1. 技术研发与服务

(1)全面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软件产品认证、系统集成等资质体系,提供进入信息技术市场的资质条件。开展科技建设中基础性、集成性和共享技术研究,为科研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信息技术支撑。通过项目开发逐步形成一支满足科技建设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团队。

(2)每年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一到二项高新技术产品,积累科技成果,做好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结实基础。

2、网络基础设施服务

根据科技发展各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企业发展方向,有步骤地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具有超前意识,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满足研发与生产在未来5-10年内的需求。按照未来一流科技企业目标建设做好科研开发实验基地。主要包括:一流的实验室和相应的办公与生产环境,支持XX科技公司的持续发展。

3、创新战略

在充分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上,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开展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与时俱进,永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

(1)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是XX科技公司顺利实施各项战略计划、实现各项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企业价值观,进而建立企业文化。通过创新使XX科技公司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符合XX科技公司利益、体现XX科技公司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价值、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做贡献。

(2)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XX科技公司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是XX科技公司不断创新的必然结果。以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从研究开发、技术储备,形成一种基础稳固、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和软件。依靠技术创新,充分调动创新资源,掌握并控制行业和产品中的核心技术,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掌握和升级,实行产品寿命周期管理和完善,使软件产品的技术优势迅速扩展为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最终形成市场优势。为XX科技公司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

4、市场开发与战略

XX科技公司应充分利用已建成科技项目面向市场,面向用户不断完善自身的营销体制和服务理念,以确保公司在市场现有份额基础上实现稳步增长,使企业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五、XX科技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XX科技公司根据各阶段战略规划和目标,实行以人为本、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以培养、引进、合作等多种方式,为企业造就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忠诚企业的人才。做到人才结构与层次合理,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度高、享有盛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具有执业资格的人才,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需求,并造就一批熟悉业务的项目管理人才,确保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

随着科技项目建设的深入和发展,XX科技公司的人才队伍到20xx年应达到 XX 人左右,以适应科技建设的需要,同时不断整合外部资源,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六、XX科技公司战略规划的实施

XX科技公司要充分发挥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做好科技规划、建设和维护,实现研发、服务和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XX科技公司的规划工作重点包括如下:

1)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组织和人员结构,通过引进、自我培养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人员构成合理、具有综合能力的团队;

2)开展XX科技公司的标准化体系建立,标准化体系涉及项目管理、开发建设管理、信息安全、运营维护管理、IT资产管理等。


第二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如皋市实施方案

如皋市人民政府

(二〇##年七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指示精神,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沿江近海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我市沿江近海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放大我市“长江、长绿、长寿”的品牌效应,适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需要,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努力将我市农业发展成为市场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环保、人民满意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遵循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污染治理,促进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坚持产业化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和各地经济发展特征,优先发展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一定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按照区域经济生态特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按产业链实施项目,按产业化经营项目,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4、坚持宏观调控原则。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现代农业金融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营造有利于发挥新优势、壮大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实施目标

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总体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经济持续增长。建立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争取一个时期的较快增长,又保持一种良好的增长态势;既实现一个时期的增长指标,又为今后的增长积蓄后劲。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力争20##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到20##年达到32亿元;力争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8100元,到20##年达到12000元。

——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在160万亩左右,粮食达到65万吨;力争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确保达到65万吨。重点发展优质粳稻、弱筋小麦、啤酒大麦、特色杂粮等优势粮食作物。蔬菜面积从20##年的12万亩提高到20##年的20万亩,产量从60万吨提高到12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从3.5万亩提高到5万亩,产量从1.7万吨提高到2.1万吨。棉花、油料、肉类、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改善。肉、蛋产量20##年分别达到10万吨、8万吨;到20##年,肉、蛋产量分别保持10.5万吨、8万吨。

——结构不断优化。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加速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加速发展设施园艺业和渔业,加速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实现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有机结合。通过优化调整,提高养殖业比重、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和非农产业比重。到20##年,力争湖桑面积稳定在12万亩;20##年,我市花木面积达16万亩,力争到20##年发展到20万亩; 20##年,我市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达到6万亩,到20##年发展到16万亩; 20##年,家禽、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到95%和62%;到20##年,家禽规模养殖稳定在95%、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72%以上。20##年,力争我市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到20##年增长到1.5亿美元;20##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1,到20##年达到1.5:1。

——生态平衡发展。广泛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改厨、改厕、改圈,保持农村环境净化美化。进一步加强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防护林建设及加强湿地保护,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到20##年底,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林木覆盖率达到20%;到20##年,三项指标分别提高到100%、100%、21%。

——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组织创新。到20##年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8%左右,有35%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到20##年,这两项指标分别提高到56%、40%。

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围绕《规划》提出的“三带一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构建六大体系。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我市农业物种丰富、土壤类型多样、种植制度复杂等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效益为目标,加快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优质粮油产业。(1)把稳定粮食面积、主攻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打造优质稻米十亿元产业板块,到20##年,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亩产650公斤,总产稳定在39万吨以上。其中通扬河地区面积20万亩,沿江地区面积10万亩,亩产达到675公斤;高沙土地区面积30万亩,亩产达到625公斤。充分发挥本市自然优势,加强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到20##年,弱筋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亩产450公斤,总产22.5万吨。发展重点在南部的圩田地区和中西部高沙土地区,主要包括:九华、长江、石庄、如城、雪岸、开发区(柴湾)、下原、郭园、袁桥、磨头、搬经、常青、吴窑、桃园、高明、江安等十七个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啤酒大麦,到20##年,啤酒大麦面积达到5万亩,亩产450公斤,总产2.2万吨左右。发展重点为林梓、白蒲、丁堰等三个镇。(2)全力打造“双低油菜产业基地”,突出双低油菜的综合利用,改善城乡居民的食用油品质。20##年,确保双低油菜面积稳定在12万亩,单产210公斤,总产2.5万吨。发展重点在长江、九华、石庄沿江地区及搬经、常青、吴窑、江安等中西部高沙土地区。(3)积极发展特粮特经产业。围绕我市“长寿”品牌,做大做强特粮特经产业。20##年全市特粮特经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亩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其中特色玉米5万亩,重点发展在如城、桃园、磨头等镇;中西部高沙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花生、山芋、芋头、荞麦等特色作物,并适度扩大连片种植规模,推进小杂粮(果)商品化的进程。

2、高效园艺产业

(1)积极发展出口创汇蔬菜,以出口日本、西欧、俄国等为主。出口创汇蔬菜以草莓、青花菜、青刀豆、油菜花、绿菠菜等为重点,到20##年建设出口创汇基地7万亩,培育出口蔬菜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家。

(2)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扩建大棚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为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16万亩,其中新增10万亩。大力发展钢架大棚,提高蔬菜生产设施抗灾能力,钢架大棚占比达到62.5%。

(3)扩大沪销蔬菜(以上海、杭州、苏南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生产。以生产西瓜、甜瓜、速生叶菜、豆类等不耐储运的蔬菜、地方特色蔬菜及市场适销蔬菜为重点,建成长三角大中城市“菜篮子”基地。

3、现代畜牧业

紧紧围绕“高效、优质、集约、生态”的发展要求,结合如皋实际,稳步发展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具有如皋特色的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以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动全市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争取到20##年,80%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全市生猪年出栏量90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2%;家禽饲养量3300万只以上,蛋鸡、肉鸡养殖规模比重达到95%以上;山羊出栏量达到45万只以上。

(二)构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

当前,我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部分地区农田排灌设备老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要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构建起能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体系。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进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内容的节水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模式,节水节能、强化高峰期农业用水管理,建立轮浚机制和推进配套步伐。一是针对我市土质沙松易渗漏、水土易流失这一特点,大力兴建混凝土防渗渠道,并注重已建防渗渠道的长效管护。二是针对我市以提水灌溉为主、灌排分开、灌排并重的特点,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机电设备技术升级等对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加强管理,实现我市农村小型泵站的节能高效、安全运行,为我市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三是分步有序进行如海灌区、焦港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逐步扩大我市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四是建立河道整治轮浚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拆坝建桥,疏通水系,确保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

2、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坚持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为立足点,大力开展科学施肥,推动我市肥料施用结构日趋合理,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首先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逐步实现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20##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化肥利用率较习惯施肥提高3-5个百分点,20##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22万亩,化肥利用率较习惯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开展耕地质量预测预报。构建起覆盖全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耕地质量特别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动态、长效、有效监管,20##年建设1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 至20##年共建成1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30个配套监测点。

3、建设标准粮田。按照“稳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减少低产田”的思路,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完善田间排灌设施和机耕路桥,配合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增强技术承载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方便农机作业,达到高产稳产粮田要求。20##年建成标准粮田2万亩,20##年新建标准粮田14万亩,共建成标准粮田面积达16万亩。

4、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围绕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普及发展传统农机。加快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20##年,我市水稻机播水平达到80%;20##年达到85%,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饲料加工、捡拾打捆、草帘编织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展油菜直播和移栽机械的试验示范、收获环节机械的研究,建立一批新技术的典型示范方,至20##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围绕推进现代高效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特色农机。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重点加强设施农业装备、农产品保鲜储藏及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示范推广。在规模养殖方面,加强畜禽养殖机械、高效渔业机械的研究推广,全面提升高效农业集约化水平。

(三)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必须按照其产业发展需求,优先构建物质装备投入体系、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和经营管理创新体系,而其中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则堪称体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现代高效农业运行加速器。

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将现有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总结提炼进而开创新的理论与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创新是现代科技最重要的基本品质。今后三年内我市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点:①加强产学研结合,率先转化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科技成果。数字农业、植物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等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园艺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花卉园艺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苏州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作物栽培与扬州大学和省农林厅,农作物种子专业与省农科院和扬州大学,蚕桑专业与苏州大学和中国蚕研所,畜禽专业与扬州大学、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家禽研究所,水产专业与上海水产大学和江南大学,能环专业与南京农业大学等优良合作传统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时期既能加快农业发展又能互利互惠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不断创造新的产学研合作共建成果。②加快关键生产技术攻关,不断为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增加技术储备。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已总体达到较高水平、再跃上新台阶必须在新技术应用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实际情况,市农林局将组织全系统开展关键重大技术攻关研究,力争在两到三年内推出8到10项重大科技成果。诸如:机插水稻亩产700公斤以上精确栽培技术、设施栽培土壤修复技术、稻麦秸秆速腐还田技术、大销量外向果蔬新作物品种引进与因种栽培技术、鲜食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三水梨”时空均匀生产技术、新型耕作制度研究与开发、优质家禽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名贵水产品养殖技术、观赏鱼类标准化生产技术、高档苗木低成本容器育苗技术、名贵盆花温室环境优化生产技术、优质桑园丰产周期延伸技术等要尽快形成可广为推行的技术规程。③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农业增加值中科技贡献份额。要通过政策引导、行政推动、严格考核等手段迅速改变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蚕病防治技术、稻麦精准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及节水栽培技术、外向果蔬标准化栽培技术、棚室栽培情况下生物病害与生理病害综防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新型沼气池建设使用技术、农业投入品控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农作物品种规范利用技术、内河池塘水体综合利用技术、绿化苗木养护或速生丰产技术等业已推广多年的成熟技术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

⒉加强农技队伍建设。

我市市镇两级农技推广队伍目前拥有编内科技人员近一千名,多年来他们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善于学习、勤于工作、乐于奉献,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但近几年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也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主要表现为财政拨款不足、队伍生存和产业发展困难;管理体制以快为主,人员交流、队伍补员停滞;行政事务及经营活动牵制精力较多,专业工作受到影响;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等。今后三年不但要使上述状况得到彻底改观,而且要真正建立起一个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待遇高保障的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1)工作高定位。我市镇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建设,其工作重点为现代种养技术示范推广、动植物有害生物防治、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通过卓有成效的农技推广工作,实现三年内全市高效农业覆盖率达到80%、科技贡献份额在农业增加值中占比达到60%。(2)人员高素质。要从经费上保证每年有五分之一的技术人员能接受一个月以上的知识进修,所有农技人员都要加强科技理论与生产实践两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有计划地引进本地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开放市内人才流动。对于少数因多种原因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人员要按照政策给予妥善安置。(3)装备高标准。三年内全市所有乡镇(区)农技推广机构都要投入60万元以上(省级30万元,市、镇财政及本单位各十万元)用于办公培训场所,化验检测培训仪器设备、新技术实验示范基地等硬件建设,真正做到办公有标准场所、推广有现代手段、示范有综合基地。(4)待遇高保障。镇(区)农技机构根据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总体要求定编定员后,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保证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力争等同于同资历的国家公务员水平,其经费来源要由市级财政予以保障(镇级财政往往难以保障)。

3、培训现代新型农民。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既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期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首要条件。有了掌握现代种养技术的农业劳动者,就会有显示强大生命力的现代高效农业。①培训目标:农民实用技术今后三年每年由市市农林局各专业站会同镇农技推广部门逐村开展两次以上面对面培训,每年培训农民15万人次,使得参培农民每人掌握两项左右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农民创业培训:以小班教学的方式对2000名以上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村干部分专业开展为期3—4天的课堂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者既掌握所从事行业的现代生产技术,又了解市场营销技术和产业化经营方面的知识,促使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每年按专业对(镇)农技人员开展1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并争取每年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能得到一个月以上的系统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得到显著提高。②培训方式:培训以课堂教学为主。实用技术培训由市内各专业站技术骨干担纲,并配以技术明白纸发发放;创业培训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主要延聘省和南通市高级专家给予面对面教学,注重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创新,同时编购较为系统的专业教材,每期培训还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学习。③培训进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林牧渔关键生产阶段进行,农民创业培训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主要利用农闲进行,每年11月份全部完成当年培训任务,12月份完成资料整理、总结、验收。④培训经费:除省拨培训经费外还应广为争取其它项目的配套费用保证高质量培训所需。

每年按专业对(镇)农技人员开展1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并争取每年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能得到一个月以上的系统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得到显著提高。②培训方式:培训以实地培训为主。实用技术培训由市内各专业站技术骨干担纲,并配以技术明白纸发发放;创业培训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主要延聘省和南通市高级专家给予面对面教学,注重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创新,同时编购较为系统的专业教材,每期培训还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学习。③培训进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林牧渔关键生产阶段进行,农民创业培训和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主要利用农闲进行,每年11月份全部完成当年培训任务,12月份完成资料整理、总结、验收。④培训经费:除省拨培训经费外还应广为争取其它项目的配套费用保证高质量培训所需。

(四)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

    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现代流通业态为先导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1、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加快组建合作社联合组织,积极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到20##年,我市农民合作组织农户覆盖率达到40%以上。

    2、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到20##年,我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6%左右。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我市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好一个加工区域,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高品质棉、茧丝绸、特色蔬菜、畜禽、特种水产等加工产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规划区集中集群发展。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长寿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4、大力推进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主体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建成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连锁超市、配送专卖为先导,电子商务、期货交易、拍卖竞价等为补充,功能齐备、制度完善、有较高现代化水平的农产品市场体系。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在全市建成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为骨干,以连锁超市、配送专卖为先导,电子商务为补充,建设1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1个具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构建符合沿海特点如皋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如皋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沿海优势、如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沿海地区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如皋地区产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12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沿海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

2、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年~20##年,按照“只建一个中心”的原则,建立1个综合性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全市20个乡镇农技站,以及如皋市经济开发区和如皋港经济开发区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能够对农产品产地开展农药残留速测工作。

3、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设。在我市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5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生产、流通中的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沿海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4、农产品品牌创建。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品牌创建,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获证单位10个、有机农产品获证单位3个。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20##年~20##年,基本形成了以市农检中心为支撑,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六)构建新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体系

1、加快建设我市的“一带三网”体系

在我市现有林业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势推进我市的“一带三网”建设,一带即我市的长江江堤基干林带,三网就是骨干河道水系林网、铁路、高速公路、省、市县交通干线林网和农田防护林网林。同时结合我市农民集中居住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加快我市的生态景观林建设。

以长江镇的泓北沙、长青沙和江北岸的江堤内挂脚及外侧江滩为主,通过窄带加宽、短带加长、断带补齐、增加树种、优化树种结构,以及对残次林的更新改造和幼林抚育,全面提升现有长江江堤基干林带的林分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提高沿江地区抗御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围绕境内的流域性河道、区域性河道及支线航道,对这些大中型河道堤岸的宜林地全部营造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构建我市完善的水系林网,确保我市和里下河地区数千万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饮水安全;围绕宁启铁路、沿海、宁通、宁启高速、新204国道、省道和县乡骨干道路,在路两侧建设生态防护林,构建功能完备、生态优先、环境优美的路道林网;在我市现有林网的基础上,通过新建、补植、增宽、优化树种结构的方式,提高和完善我市的农田林网建设水平,使一、二级林网比例达到70%以上,为农区耕地提供高标准的生态防护屏障,促进农作物的稳产和高产。

2、加强我市长江湿地抢救性保护

我市长江水域内渔类资源丰富、拥有有多种鸟类和陆生、水生植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发和对大自然无节制索取,湿地在孕育物种、净化水质等方面的功能正在逐年下降,对我市的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如皋市长江湿地抢救性保护建设工程,包括湿地生态恢复、生态治理、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水质等几个方面,以实现湿地生态环境恢复。主要是通过江堤及周边干道景观生态林带建设、出入江河道口两侧水土保持林带建设、浅滩湿地生态林带建设、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重点鸟类栖息地生态林建设等多项生态措施的实施,将我市的长江湿地建为湿地动植物的乐园、生态旅游的精品,回归自然的休闲胜地、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展示和传承地方悠久文化的载体、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提升如皋城市品位的名片。为我市和我市下游地区、苏北里下河地区数千万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饮水安全提供保障。

3、变废为“宝”,优化环境。

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我市以“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等四大工程为抓手,着力对农村废弃物资源化进行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农村废弃物的治理。20##年前,我市农村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3.5万个,为3.5万个农户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减少农村污染。20##年前重点在市区、集镇和如海、如泰、通扬运河等区域周围建设30处中型畜禽场粪污治理工程,对规划合理的畜禽场采用沼气工程与沼肥还田的方式进行治理,对无法农田消耗沼肥的规模畜禽场要求粪污治理达标排放,以此解决规模畜禽场粪便污染问题。20##年前在我市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30处,利用厌氧发酵和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工程处理技术,将农村小城镇和集中居住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作为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将继续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2010-20##年在磨头机场、204国路、一级公路等附近建造3处秸秆气化站和3处秸秆固化试点示范工程。

三、工程支撑

(一)粮油高产增效创建工程。

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大,单产水平相对较低,区域间、农户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因而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加强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粮油高新技术的普及,是促进我市农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

1.主要目标。20##年我市建设万亩示范片7个,其中水稻4个、小麦2个、油菜1个。到20##年建设高产示范片19个,其中水稻10个、小麦6个、油菜2个、啤酒大麦1个。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水稻单产提高到650公斤以上、小麦单产提高到450公斤以上、油菜单产提高到210公斤以上,啤酒大麦单产450公斤以上,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60个以上。

2.建设重点。水稻:一是推广高产优质良种,示范片主要以一个品种为主;二是全面推广麦秸全量还田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三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的供肥性能,开展水稻主推品种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研究,修订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建立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四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根据病虫情况进行两查两定,准确测报病虫草害,做到选药科学、方法得当、农药用量少、防治效果好。在示范区内大力开展“统一品种、统一播栽、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化种植”和专业化服务“有配套的技术服务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善的服务档案”的“五有五统一”的技术服务。小麦、大麦: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实行一镇一品,良种覆盖率达100%;二是坚持适期播种;三是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四是扩行播种;五是全面推广激素拌种技术;六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水平;七是落实抗灾减灾措施。油菜:一是培育壮苗移栽;二是坚持合理密植;三是科学运筹肥水;四是适时化调;五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3.空间布局。万亩示范片选择交通便利、生产水平较高、服务体系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镇。水稻主要建设于白蒲、丁堰、林梓、东陈、开发区(柴湾)、桃园、搬经、常青、长江、九华等镇,共10个万亩示范片;小麦主要建设于如城、搬经、吴窑、东陈、开发区(柴湾)、江安等镇,共6个万亩示范片;油菜主要建设于长江、九华、搬经、袁桥等镇,共建2个万亩示范片。啤酒大麦万亩示范片建设于丁堰、林梓两镇,共建1个万亩示范片。全市共建19个。

4.实施进度。20##年共建万亩示范片7个,到20##年建成万亩示范片19个。

5.投资估算。水稻按每个示范片每年100万元的标准补助,其中国家财政补助6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机插秧补助40万元,病虫害统防统治及服务组织补助20万,秸秆还田补助30万,技术培训10万元。小麦和啤酒大麦按每个示范片每年补助80万元的标准补助,其中国家财政补助5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农机专业化作业补助35万,测土配方施肥补助15万,病虫草害统防统治补助20万,技术培训10万。油菜万亩示范片按每个示范片补助60万元的标准补助,主要用于测土配方施肥补助15万,机械作业补助20万,病虫害统防统治15万,技术培训10万元。20##年,合计需要投资1680万元。

(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1.主要目标。到20##年,全市建设三大万顷良田工程,总面积2863.39公顷,新增土地面积611.79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01.22万公斤。

2.建设重点。一是拆迁土地整理329.58公顷;二是平整土地253.61万立方米;三是新建泵站44座;四新建渠道228.05千米;四是新建农田沟系155.6千米;五是新建农田道路196.07千米;六是新建农桥63座。

3.空间布局。长江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面积1492.56公顷,新增土地面积341.75公顷。如城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面积337.16公顷,新增土地面积47.93公顷。如皋开发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面积1 033.67公顷,新增土地面积222.11公顷。

4.实施进度。20##年启动拆迁土地整理工程,到20##年全面完成建设项目。

5.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8.33亿元。其中:如城镇4.43亿,开发区7.5亿,长江镇6.4亿。

(三)设施园艺基地建设工程

——出口创汇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我市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加工有一定基础,发展出口创汇蔬菜生产潜力巨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日本、西欧、俄国等为主,扩大美欧市场,建成我省沿海重要的出口加工蔬菜产业群。

1.主要目标。建设出口蔬菜基地7万亩,培育出口蔬菜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家。鼓励企业到海外创建品牌,扩大国际市场影响。

2.建设重点。一是新建5万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二是培育重点加工出口龙头企业3家。重点扩建或改建企业加工设备,配套建设低温库、冷链运输系统等,提高加工水平和档次。

3.空间布局。我市出口创汇蔬菜以草莓、青花菜、青刀豆、油菜花、绿菠菜、白菜、秧草、萝卜等为重点。草莓、青刀豆以桃园、袁桥、搬经、磨头、林梓等镇为主;青花菜以搬经、袁桥、磨头等镇为主;油菜花以白蒲、搬经、袁桥等镇为主。绿菠菜以石庄、搬经等镇为主。

4.实施进度。20##年新建出口蔬菜基地1万亩,同时完善现有基地建设;到20##年新建出口蔬菜基地达到5万亩;培育出口蔬菜万吨以上或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家。

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计需要投入1.37亿元,主要用于:一是新建5万亩出口创汇蔬菜基地,需投入1.25亿元; 二是培育出口蔬菜万吨以上或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家,需投入0.12亿元。重点扩建或改建企业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水平和档次。

——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

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周期短、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大,我市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具有较明显优势。

1.主要目标。 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温光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目标,大力发展钢架大棚,以扩大大棚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和春茬栽培为重点,发展高效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20##年设施蔬菜、食用菌面积发展到16万亩;钢架大棚面积达到10万亩,占比达到62.5%。同时建设集中育苗中心,在主要示范区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育苗。

2.建设重点。 根据我市温光资源与设施蔬菜生产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到20##年新增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面积10万亩。同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大面积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技术水平、效益的提高。建设重点是建立4个设施蔬菜万亩示范片、2个设施蔬菜集中育苗中心。具体讲,在4个设施蔬菜万亩示范片中,一是204国道沿线示范片,二是沿海高速沿线示范片;三是皋高线示范片;四是宁通高速沿线示范片。 两个设施蔬菜集中育苗中心主要是市农科所果蔬集中育苗中心和吴窑皇家园艺果蔬育苗中心。

3.空间布局。在我市主要交通要道204国道两侧、皋高线两侧、宁通高速沿线和沿海高速沿线,采取“连片开发,整体推进”, 逐步做强区域特色设施农业,打造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以发展大中棚为重点,适当发展连栋大棚(2—3连栋为宜)。以生产西瓜、甜瓜、速生叶菜、豆类等不耐储运的蔬菜、地方特色蔬菜及市场适销蔬菜为重点,建成长三角大中城市“菜篮子”基地。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黄板诱蚜、频振式杀虫灯和大棚防虫网覆盖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提高蔬菜的质量和档次。食用菌以发展灵芝等高档保健、药用食用菌为主。

4.实施进度。 20##年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增加到6万亩,到 20##年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增加到16万亩。到20##年建成设施蔬菜、食用菌万亩示范基地2个,蔬菜集中育苗中心2个。

5.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计需投入6.15亿元。一是新增设施蔬菜、食用菌基地10万亩,新增钢架大棚6万亩,共计须投入6亿元;二是新增蔬菜集中育苗中心2个,共需投入1500万元。

——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项目

如皋是我国花木、盆景的主产地之一,享有“花木之乡”、“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美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目前全市,栽培品种1300多个,形成了年产3亿株绿化苗木、100万盆盆景、500万盆盆花以及1000万平方米草坪的生产能力。全市有三级以上园林绿化资质企业35家,年施工产值达到10亿多元,有花木专业户2.5万多户,从业人员6.5万多人,其中花木经纪人5200多人,20##年全市花木盆景营销额收入已达35亿元。

1.主要目标和建设重点。

到20##年,我市花木盆景生产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根据沿海开发要求,我市拟建1个万亩以上观赏苗木生产基地和1个100万盆的商品盆景生产基地;扩建花木大世界,建成千亩花木交易市场。按照产业化发展经营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争创国家级万亩苗木生产基地和千亩商品盆景基地,优化布局,大力培植主导树种、品种,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花木市场和花木经纪人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技和市场开拓力度,以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花木盆景上规模、上档次,与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20%紧密结合,形成特色,构建新世纪如皋花木盆景产业新优势。

 2.空间布局。

以老204国道、如港公路和334省道三线发展为主,向全市辐射,实现花木盆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年将如城镇建成花木专业镇,柴湾、下原、桃园、磨头、搬经、袁桥等六镇建成万亩花木特色镇。以如城镇为主,以如皋绿园为龙头,带动商品盆景基地发展。加强对江苏如皋花木大世界、江苏花木城等市场的引导,建成各有特色的花木市场,如皋花木大世界以盆花、鲜花、盆景、盆栽、绿化苗木、大树等综合产品为主,江苏花木城花木盆景市场以营销中高档盆景等为主,彰显如派盆景产业的特色。

3.实施进度。

20##年建成高档观赏苗木基地5000亩,建立年产量达10万盆的商品盆景生产基地;20##年高档观赏苗木基地达到15000亩,建立年产量达50万盆的商品盆景生产基地;20##年建立年产量达100万盆的商品盆景生产基地。

4.投资估算。

预计总投入为3.36亿元。其中:

基地投资,基种苗费用0.75亿元;土地流转费用0.75亿元;沟、渠、路、闸(涵)配套0.1亿元;设施大棚0.192亿元;配套用房0.3亿万元;培训费用0.0875亿元;水、电费0.08亿元;工人工资0.1亿元;肥料、农药0.35亿元;其它0.05亿元。

扩建花木大世界,需投资0.6亿元。

——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草莓在我市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尤其在近十年发展迅速,是我市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1、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加工出口生产优势,大力发展草莓生产。新增草莓基地2万亩。

2、建设重点。重点建设两个千亩设施草莓示范片,即桃园示范片和袁桥示范片。在主要草莓生产基地重点发展设施促成栽培,推广使用双色地膜覆盖,使除草和早春增温效果双提高;推广大棚内放养黑蜂和膜下滴灌技术,促进棚内草莓授粉,降低大棚内湿度,减少病害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3、空间布局。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建设以九华、桃园、磨头、搬经、袁桥、如城等镇为重点,其中建两个千亩示范带,一个是以桃园为中心的千亩设施草莓示范带,一个是以磨头、袁桥为中心的千亩设施草莓示范带。在桃园镇建立草莓脱毒苗繁育中心,采取集中供应种苗,2-3年换一次生产用苗,提高抗病力、抗逆性和产量。

4、实施进度。20##年发展草莓基地 1.5万亩,到20##年新增草莓基地达到2万亩。

5、投资估算。本项目总计需投入0.88亿元。主要用于:一是建设优质草莓设施栽培基地2万亩,需投入0.84亿元;二是建设草莓脱毒苗繁育中心一个,需投入400万元。

鲜食葡萄基地建设项目

20##年如皋市已有成片果园面积3.34万亩,总产量为1.7万吨。其中葡萄1340亩,梨2980亩,桃650亩,柿585亩,枇杷85亩,银杏13200亩。花木是我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果树产业在我市的发展相对滞后,纵观我市果树发展现状,干果类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浆果类相对较少,且总体种植水平不高。葡萄是我市的主要果树之一,近两年来发展势头迅猛,面积不断扩大,但目前以露地栽培为多,生产中存在易受气候影响、病害多、品质不高、采收期集中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市葡萄生产的发展。

1.主要目标。针对我市现有葡萄园中有部分面积品种落后,产、质量低的实际情况,我市准备在丁堰、磨头、九华等镇发展鲜食葡萄生产基地项目,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对全市葡萄的品种结构的调整,加快高效农业建设的进程,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村稳定和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力。

2.实施地点.丁堰新堰村、磨头顾沈和高李村、柴湾镇南村、九华赵元村、桃园天堡和桃北村。

3.建设重点。(1)引进品种。如皋现有品种以藤稔和巨峰为主,为改进品种结构,丰富市场需求,需要引进超藤无核葡萄、金手指葡萄、早亚保葡萄、矢富萝莎、奥古斯特等早熟、品质佳、抗性强、耐贮运、适应性广的品种。(2)引进技术。为葡萄向优质高效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我市葡萄产业主要有四种生产模式:1.温室大棚促成栽培模式,经过几年来研究摸索,鲜食葡萄温室大棚促成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大棚促成后避雨栽培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藤稔、巨峰、夏黑、里扎马特、奥古斯特、矢富罗莎等早熟早中熟品种,大棚内采取稀植水平棚架式栽培,扣棚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可采用20%石灰氮上清液破眠发芽。一般可提前15~20天成熟上市,错开上市集中期。3.欧亚种高档葡萄避雨栽培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采用矢富罗莎、奥古斯特、美人指、白罗莎里奥、红罗莎里等高档欧亚种品种,特别是晚熟欧亚种品种。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的应用技术使这些原来不适应在我市生长的品种达到了优质丰产高效的目的。4. 日本平棚架栽培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选用抗病的欧美品种,稀植平棚架,强化花期管理,控制产量,全园套袋,从而达到优质标准化生产。这种模式的典范即为我省镇江市以句容市老方葡萄园生产模式,近年来通过这种模式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稳定,市场销售通畅,经济效益良好,同时生产成本较低廉,适合广大生产者采用。

4.实施计划。2010达到2000亩,20##年达到2500亩,20##年达到3000亩。

5.投资估算。目前,我市葡萄生产面积1340亩,到20##年如皋市鲜食葡萄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后,面积要达到3000亩,三年需新增1660亩,所需资金6000万元,

(四)优质畜禽规模养殖工程

我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畜牧产业基础较好,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外销基地。实施优质畜禽规模养殖工程,加快我市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提升我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主要目标。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养殖,生猪规模养殖达到72%,蛋鸡、肉鸡规模养殖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全市80%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建成生态健康养殖基地50个;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市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先进设施、设备应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畜禽良种及生产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严格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养殖业粪污100%处理利用并达标排放;加大规模养殖企业的监管力度,覆盖面达100%。

2.建设重点。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改善提高如皋市万生黄鸡原种场保种条件及保种水平,在林梓、袁桥、郭元、搬经等如皋黄鸡主产区建立5家如皋黄鸡扩繁场,以确保如皋黄鸡的品质及数量;建立如皋黄鸡商品场100家(其中15%为生态放养模式),用于对如皋黄鸡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加快优质瘦肉型生猪良繁体系建设.重点建设5个栏存祖代(原种)猪500头-1000头的二元母猪扩繁场,年提供二元母猪3-4万头;着力建设10个栏存二元母猪500头-1000头的种猪场,年提供优质三元瘦肉苗猪15万头左右;配套建设商品代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实现区域性自繁自养;加快如皋市家畜改良站建设,提高年供精能力,逐渐淘汰社会散养公畜;规范全市种公畜的管理,确保全市散养户及部分规模猪场的用精需求;在全市各镇各建立1个镇级家畜改良站点,满足周边乡镇广大养殖户需求,推进全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程。二是优质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设施现代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生态优良化的要求,以全省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小区)建设、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造以及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程项目为契机,全面推动我市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及标准化进程,全市建成生态健康养殖基地80个,优质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个,提升我市畜牧业质量安全水平。

3.空间布局。改造现有如皋市万生黄鸡原种场,以提高其保种条件,提高其保种水平;在搬经镇、袁桥镇、林梓镇、郭元镇等地建立如皋黄鸡扩繁场5家;改造现有如皋市家畜改良站,新增种公畜5头,提高供精能力;加快南通天盟养殖有限公司、江苏长寿集团友联畜牧有限公司、南通华多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南通赛天蓬牧业有限公司等种猪养殖场的升级建成二元母猪扩繁场。加大如皋友好良种生猪养殖场等企业的投入,建成二元母猪养殖场。配套建设江苏长寿集团明珠畜牧有限公司等商品猪规模化养殖场。加快建设长江镇、搬经镇、吴窑镇3个家畜改良站点。在如皋全面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建立50家优质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扶持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基地建设(年出栏10万头以上);全面推广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建成80家生态健康养殖基地。

4.实施进度。到20##年,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65%以上,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占比达95%以上,累计建成20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先进设施、设备应用率达到75%以上,畜禽良种及生产实用技术普及率达80%以上,建成1家如皋黄鸡扩繁场、建成1个镇级家畜改良站点、15家优质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年,建设完善二元母猪扩繁场、二元母猪养殖场、万头商品代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及市家畜改良站等供精站的生猪良繁生产体系,形成年上市5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的产业集群。使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72%以上,蛋鸡、肉鸡规模养殖占比达95%以上,累计建成80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先进设施、设备应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良种及生产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改造完成如皋市万生黄鸡原种场及如皋市家畜改良站,建成4家如皋黄鸡扩繁场、2个镇级家畜改良站点、35家优质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

5.资金估算。如皋市万生黄鸡原种场改造项目需资金200万元;每个如皋黄鸡扩繁场建设需资金50万元,共250万元;如皋黄鸡商品代场建设,每个补助10万元,共1000万元;生猪良繁生产体系建设,二元母猪扩繁场1000万元,每场200万元。二元母猪养殖场1000万元,每场100万元。万头商品猪标准化养殖1000万元,每场50-80万元。改造如皋市家畜改良站需资金50万元;镇级家畜改良站点建设每个需资金10万元,共需200万元;优质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平均每个需资金40万元,共2000万元,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每个补助20万元,共1600万元;全市共需投资5300万元。

(五)万顷桑园高效优质茧基地建设工程

针对我市是全省蚕桑生产大市,生产水平较高,技术优势较强,单产水平和生产品质较高,产业化发展有基础、有潜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大市场竞争,通过蚕业生产由“量”向“质”的飞跃,实现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蚕业产业化目标。

1.主要目标。花四年时间,到20##年全市桑园面积稳定到12万亩。桑品种为育71-1,优良品种桑面积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95%以上;年发种45万张以上,品种为江苏第五代蚕品种,其中协字号蚕品种占30%以上;年产蚕茧36万担,蚕茧产值4.0亿元,蚕桑综合开发利用10万亩,年增加产出1亿元,实现全市农村年蚕桑产业收入超5亿。

2.建设重点、布局、进度。

(1)加速重点镇村建设,形成区域规模。根据市场经济规则,结合本地区各镇蚕桑产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干群积极性,按照总量控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加速建设重点镇、基地村、丰产方,提高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水平,全市从二十三个镇中确立具有栽桑养蚕基础优势的如城、柴湾、雪岸、东陈、搬经、常青、高明、吴窑、磨头、袁桥等十个镇为项目区镇,到20##年,高明镇达到2.5万亩桑园规模,搬经镇1.5万亩,雪岸镇1.4万亩,吴窑、磨头、袁桥、柴湾、常青等镇达1万亩桑园规模,东陈镇达到0.8万亩桑园规模,如城镇达到0.5万亩桑园规模。

(2)以优良品种的引进为突破口,夯实产业基础,实现蚕业高产高效。

当前,优良品种的高产、高效益已为全市广大蚕农所认可,把桑、蚕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与推广作为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引进、繁育适宜我市推广的育71-1良种桑,抓好早春温床嫁接、夏季绿枝扦插、秋季嫩枝扦插等育苗工作,为推进产业发展提供苗源,使全市95%以上的桑园为育71-1良种桑园。同时在全市全面推开我省第五代家蚕新品种的基础上,大力研究推广具备国际水平的优良蚕品种。力争具备国际水平的优质蚕品种于20##年在项目区内普及率达80%以上。到20##年,项目区内的桑园亩发种达3.5张,亩产茧150公斤,亩产茧效益3000元,亩复合效益4000元。

(3)加速推进蚕桑资源开发,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在利用夏、冬闲季节桑园夹种蔬菜的基础上,桑园夹种蔬菜走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之路。千家万户的蚕农必须与经纪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结合,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促进桑园综合开发持续发展。我市在20##年建成种养复合经营的蚕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个,每个基地面积在3000亩以上。种养复合经营的蚕桑综合利用面积达10万亩。

(4)创建蚕茧品牌,使产业发生质的飞跃。项目建设的目的就是从提高蚕茧质量创建蚕茧品牌入手,以优质蚕茧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市场高占有率。针对我市目前蚕桑生产状况,突出抓好小蚕共育、省力化饲养、方格簇的推广工作。市委、市政府在新品种推广、共育室建设、小蚕共育自动加温补湿器、方格簇推广等方面出台一些激励性扶持政策,拿出部分资金予以适当扶持奖励,市农林局组织人力抓好新品种适应性技术示范推广,高标准“六有”共育室建设,示范推广小蚕共育自动加温补湿器和组织方格簇的使用和省力化饲养技术推广工作,使我市蚕茧质量再上一个台阶,项目区的蚕茧全部能生产5A6A生丝,成为全国最好茧质地区。

3.项目投资估算

总投资3790万元。桑园建设及配套设施补贴费用及规模大户建设补贴1200万元;新蚕品种推广补贴费用年均450万元,小计1350万元;高效优质省力化养蚕技术设施配套补贴900万元;蚕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补贴240万元;用于扶持合作社组织建设100万元。

 (六)外向型农业发展工程

我市为全省外向型农业发展先进单位。出口肠衣生产规模全国第一,出口肉制品、出口草莓(为省大宗外销果蔬)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茧丝生产居省内第二、三年内有望居全省第一。20##年农产品省内出口总额达到8235万美元,居全省第一,加上由上海、浙江口岸外销数农产品总额超过一亿美元。外向型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我市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主要目标。考虑到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市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2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目标为确保8000万美元、力争完成10000万美元,20##年争取达到15000万美元。根据省沿海现代高效农业规划,我市将立即着手建设由中国肠衣城承建的出口肠衣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由江苏长寿集团承建的出口肉制品示范基地、由长生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承建的中部万亩出口草莓示范基地、和由新丝路丝绸有限公司承建的西部5万亩出口茧丝基地。

2.实施进度。20##年建成中国肠衣城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长寿集团肉制品出口基地,中部万亩出口草莓基地和西部5万亩出口茧丝基地20##年开始建设、并分别在20##年和20##年全面建成。

3.投资估算。一个省级出口示范区和三个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分别有省财政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项目承建单位根据情况予以配套。省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不得用于发放人员工资和原料收购补贴。

(七)特色农作物基地建设工程

我市具有特粮特经生产的传统优势,特别是我市中西部高沙土地区,有利于地下块根块茎作物和花生的生长,其产品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加快我市特粮特经产业的开发,对推动我市高效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主要目标。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花生、山芋、芋头等特色农作物。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地下作物生产基地。二是上规模。至20##年,特粮特经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花生3万亩,山芋3万亩,芋头2万亩,青玉米5万亩,啤酒大麦面积5万亩,特色小杂粮2万亩。三是增效益。通过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山芋、芋头、青玉米、青毛豆的亩效益达到2500元以上;青蚕豆、花生的亩效益达到1500元以上,啤酒大麦产值1000元以上。

2、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1)按照市场需求,加强传统农家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高产优质品种的引进。(2)推广保护地栽培技术;(3)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4)推广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5)错开播种季节,做到周年上市。二是加强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实行集中连片的区域种植,做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规模种植。三是落实订单生产、推动产销衔接。大力培育生产合作组织,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与加工流通企业对接,建立联接方式更新、服务方法更优、分配机制合理的利益联接机制,提升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3、空间布局。城郊镇重点发展青玉米、青花生、青毛豆、青蚕豆;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花生、山芋、芋头等地下作物;丁堰、林梓、白蒲镇重点发展啤酒大麦。

4、实施进度。20##年,建成落实订单生产“青玉米、青毛豆、青蚕豆、青花生”四青作物无公害基地2万亩,啤酒大麦1万亩。到20##年,建成落实订单生产“青玉米、青毛豆、青蚕豆、青花生”四青作物无公害基地5万亩;优质啤酒大麦5万亩。

5、投资估算。多方筹措资金,总投资600万元,其中20##年投资100万元,用于对基地建设和种植户的物化补贴65万元,用于技术推广20万元,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组织15万元。20##—20##年投资5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和种植户的物化补贴300万元,用于技术推广100万元,用于培育扶持合作组织建设100万元。

(八)防护林体系及湿地保护工程

——防护林体系建设项目

我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涉及我市所有镇。以建设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和减轻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点,重点建设我市长江江堤基干林带建设项目、大中型河堤水土保持林基地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项目、以骨干道路为主的万亩高效生态防护林项目、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村庄绿化项目、城乡一体化项目、低产林改造及森林抚育项目,全面提高抗御台风、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我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主要目标。通过该项工程的实施,使一、二级林网比例达到70%以上,全市304个村(居)达到绿化合格村标准,不断提高我市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0%,至20##年使我市的森林覆盖率达21%,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构筑绿色屏障,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建设重点和空间布局。通过江堤基干林带、河堤水土保持林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骨干道路生态防护林项目、村庄绿化、城乡一体化项目等林业工程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围绕点、线、面全面相结合,建设我市多层次、高标准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具体的是:线就是以我市境内的骨干道路为主建设防护林;面就是以长江江堤、大中型河堤等区域建设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点就是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好风景林、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好经济林。

3.实施进度。20##年,新增林地5.89万亩;更新改造完善林网面积60万亩;全市304个村(居)达到绿化合格村标准;沿海防护林体系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1.5万亩,其中低效林改造0.16万亩,森林抚育1.34万亩。20##年——20##年,新增林地4.39万亩;更新改造完善林网面积40万亩;沿海防护林体系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1.19万亩,其中低效林改造0.15万亩,森林抚育1.04万亩。

4.投资估算。如皋市沿海防护林体系概算总投资为1.57亿元。江堤、河堤基干林带4500.00万元;骨干道路生态防护林2250.00万元;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5100.00万元;村庄绿化750.00万元;城乡一体化1392.00万元;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1708.00万元。

——长江湿地公园工程建设

如皋市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长江水进入境内如海河、焦港河,为周边县、市数千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提供重要水源,江滩内同时兼有水产养殖、水生植物种植、防汛等多种功能。江滩湿地是生物多样性集中和生产力较高的地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围滩垦殖、排放污染物显著增多,尤其是未经处理的大量生活、工业用水排入入江河道,农田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极大地增加该区域长江水体的污染物质及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加上治理措施相对滞后,使江滩区域长江内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直接影响到周围地区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沿江地区及周边县、市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湿地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因此大幅度降低,加强长江江滩湿地保护,建设长江湿地公园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主要目标

如皋长江湿地公园功能主要定位为湿地动植物的乐园、生态旅游的精品,回归自然的休闲胜地、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开发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展示、传承地方悠久文化的载体、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提升如皋城市品位的名片。建设目标是将规划区建设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科普宣教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国内著名的湿地公园。具体目标为建设生态林597公顷,水生植被542公顷,总面积1139公顷。

2.建设重点

如皋市长江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包括湿地生态恢复、生态治理、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实现湿地生态环境恢复的生态公益性建设工程。项目总体布局以长青沙岛东风滩滩地和水面为中心,加上滨岸植被带构成核心保护区,以周边的滩地及陆域为缓冲区。在浅滩及沼泽地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小区和湿地水生植物保护小区。滨岸植被带建设以环江大堤为主体建设景观生态林,在主要出入江河道口处建设水土保持林,并适当促进水生植被与湿生植被的恢复与保护。

3.空间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如皋市南部沿江地区。项目区西至焦港河入江口、东至如海河入江口、南到泓北沙、北到江堤外侧1000米范围内的三角形地区;总面积98.3 平方公里,其中水体面积40.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57.8 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为21.5 平方公里,其中水体面积12.9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8.6 平方公里。

4.实施时间。计划建设期限为3年,即2009-20##年。

5.投资估算

项目实施总投资为3700.00万元。分别为:

(1)江堤及周边干道景观生态林带:243.75万元

(2)出入江河道水土保持林带:63.00万元

(3)浅滩湿地生态林:132.20万元

(4)水生植被恢复与重建:406.50万元

(5)重点鸟类栖息地生林林建设:36.00万元

(6)办公设备费:30.00万元

(7)技术培训费 :40.00万元

(8)人工管理费:80.00万元

(9)农药与肥料费:40.00万元

(10)基础设施建设费:2500.00万元

(11)项目设计费 :50.00万元

(12)不可预见性费:78.55万元

(九)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工程

充分挖掘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构建沿海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带,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

1.主要目标。农业观光、休闲景点由现在38个完善提高至50个(含中型钓鱼馆),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接待游客收入达到1亿元,带动我市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从业人员年均增收500元。

2.建设重点。一是以沿江为主线,兴建沿江5000亩长青沙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业园;二是以如城顾庄花木园区为重点,融长寿园、苏通生态园、丁阳高效设施园与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垂钓旅游观光度假区;三是以森果葡萄生态园为中心建设采摘、垂钓观光休闲农业园;四是以如城水绘园为重点建设梅花鹿、猴子等野生动物园;五是以九华千年银杏、养殖场、地藏寺为一体的农庄休闲度假观光农业园。

3.空间布局。在长江一带发展融休闲度假、观赏沿江风情、垂钓、葡萄采摘、体验农事和渔事劳作等为一体,辅以发展海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观光农业。在如城等周边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带,主要发展以观光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型农业;在丁堰、桃园建设森果、力诺等参与农业活动为主的体验农业;在长寿园建设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型农业。

4.实施进度。20##年农业观光、休闲景点完善提高至38个,接待游客分别达40万人次,接待游客收入0.5亿元。20##年,农业观光、休闲景点完善提高至50个,接待游客分别达到100万人次,接待游客收入达1亿元。

5.投资估算。农业观光、休闲景点建设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适当给予扶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每个景点大小、规模不等,平均每个景点规模在1000亩左右,最大的景区面积近万亩。每个景区投入在6000万元左右,新增完善50个景点需要投入30亿元。      

(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集聚土地、政策、科技、人才、投入等各种要素,我市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领先、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科学、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的以现代经营形式组织起来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1.主要目标。20##年前建成四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一是以顾庄花木园为核心,建设万亩高效现代农业园区,二是以新204国道为轴心,建设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三是以长江二案为中心,建设万顷粮田工程。四是以柴湾戴庄为中心,建设顷亩粮田工程。

2.建设重点。围绕建设“八有”标准的加快建成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1)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论证和地方政府批准。(2)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核心区面积5000亩以上或2000亩以上,含综合服务、农产品生产、检测、展示及科普培训等不同功能区,有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物流体系。生产基地设施配套,灌排能力强。(3)有先进的物质装备。应用多功能、智能化、经济性农业装备设施,园区粮食生产基地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有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碰滴灌设备、避雨防虫设施等现代农业设施。全面应用畜禽养殖所需先进适用配套设施。(4)有配套的扶持政策。政府出台扶持园区发展的配套政策,在用地、用水、用电、信贷、财税、人才等方面给予合理的优惠。(5)有领先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应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的保险、储藏、加工等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具有技术创新开发能力。(6)有长效的运行机制。建设有园区管理委员会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园区开发公司等,实行政企分开。(7)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每个园区年培训农民1万人以上,有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牌产品,辐射带动规模5万亩以上。有相应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吸纳农户总数达2000户以上。(8)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亩投入资金达1万元以上,亩产值1.2万元以上。

3.空间布局。如城镇建一个花木现代农业园;长江、柴湾(经济开发区)各建立一个万顷粮田工程;袁桥、吴窑、磨头、常青沿新204国道兴建一个高效设施园。

4.实施进度。20##年启动建设1个,20##年建成4个。

5.投资估算。园区建设实行各级财政共同推进建设,镇负责分区规划、基础设施投入、按总投入20%给予扶持,县级占投资额的30%(含省级)。其余由投资主体承担。

(十一)现代农业种子种苗创新工程

现代农业种子种苗创新工程是科技兴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基础,是传统农业向优质化和商品化转变的关键。

1.主要目标。围绕高产农业规模化、传统农业商品化的发展要求,以高产、优质、抗逆、高效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为主导,建设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数量保证的优质种子种苗育繁中心,满足全市农业生产需要,实现优良品种全覆盖,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建设重点。一是现代农业种子种苗育繁中心建设。育繁中心重点投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先进的种苗组培和工厂化育苗设施、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测流水线以及新型的种子种苗生产技术和尖端研发人才的引进;二是种子种苗改良提纯和繁殖基地建设。以育繁中心为核心,围绕我市种植业布局,在相关乡镇建立各类对路的良种生产基地,繁殖优质种子,保证全市农业生产用种需求;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在各镇建立优质种苗生产示范推广基地,通过工厂化育苗,生产繁殖满足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对种苗的需求;三是新品种展示区和优良品种示范片建设。围绕发展优质稻米、弱筋小麦、双低油菜、外向果蔬、设施栽培、长寿小杂粮等特色农业对品种的要求,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和提纯改良,建立优良品种的展示区和大面积丰产示范片,加快繁育和推广步伐,促进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推广普及,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发展高效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空间布局。以市级种子种苗育繁中心为主体,建成市级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基地、镇级新品种展示和种苗繁殖基地、村级优良品种示范辐射区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4.实施进度。20##年成立中心建设项目筹备组,进行项目设计规划,确定具体方案;20##-20##年项目具体实施和基础设施建设;20##年项目建设竣工,实现种子种苗的正常供应。

5.投资估算。育繁中心管理办公场所建设100万元;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设备投入200万元;种苗组培中心建设投入200万元;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万元;合计总投入600万元。

(十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是整个农技推广网络的重要环节,是农技人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平台,今后三年内要紧密围绕“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要求,把全市20个镇(区)农业服务中心高标准建好。

1.主要目标

(1)整合现有资源,并加以省级改造镇农业服务中心应策办公、检测、培训和其它服务功能于一体,一般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平方米;(2)要有能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所需要的工作手段(条件),如多媒体教学与现代信息传递、农业投入品质量和农产品安全速测手段、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理速测手段、动物解剖化验仪器设备,有条件还应解决现代化技术推广交通工具;(3)建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农技推广队伍,同时在村(社区)恢复专职农技人员编制。镇村农技人员要悬着高素质者入编,并通过经常性培训促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4)要相对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镇级编内农技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要列入市级以上财政预算,其平均额度应与同资历国家公务员大致相当,村级农技人员工资报酬应与村副职干部相当,并解决好养老保险问题,以保证他们能无后顾之忧。(5)选择适宜地点建好相对稳定的示范基地。一般依托现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示范基地,基地以一业为主,兼顾其它,也可与周边镇适当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示范优势。

2.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建好办公培训场所和简易化统一检测室;(2)推广手段建设,优先添置信息化、指标化配套设备;(3)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选送优秀骨干进入高等院校进修,培养技术领军人才;(4)工资福利水平要尽快由目前的人均拨款一万元变为按国家规定工资标准全额拨款;

3.投资估算。每个镇农技服务中心建设投资估算为6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30万元,我市市镇两级财政和原两站各10万元。20##年全市争取5-8个镇完成全额投资,其他镇完成投资总额的30%,到20##年全市全部完成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五有”标准建设,20##年全市按不同农区建成3-4个投资额不少于80万元的重点农业服务中心。

——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为加速农村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水平,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市、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站。

1、主要目标:计划在20##年底前,市和各镇建成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建成土地流转服务站。

2、建设重点:一是市镇分别落实150平立米和100平方米的土地流转交易服务 大厅;二是配备网络服务器、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式设备和专用电脑;三是开发并维护农村土地流转专用软件;四是村服务站有固定的服务平台和两名信息员。

3、空间布局:市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建成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镇依托农经站建成20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以经管员为主依托村公共服务中心建成332个土地流转服务站。

4、实施进度:(1)20##年完成市和20个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332个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建设,正常开展土地流转服务;(2)20##年全面提升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和有形市场交易服务水平;(3)20##年实现市镇村土地流转信息联网,实现市域资源共享。

5、投资估算:项目共需要4200万元;(1)市服务中心80万元;(2)每镇服务中心40万元,20个镇800万元;(3)每村服务站10万元,332个村3320万元。

(十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程

农民合作组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加快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

1.主要目标。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到20##年,我市农民合作组织农户覆盖率达到40%以上,重点培育15家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发展30家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农民增收显著的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3家与地区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紧密,辐射带动较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成如皋市农民合作组织辅导培训中心和服务平台。

2.建设重点。一是扶持成长型农民合作组织。对每年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新建的、起点高、运作好的成长型农民合作组织给予一次性启动资金的财政补助。二是扶持“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有重点的扶持一批合作社做大做强,支持产业规模较大、农民成员较多、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用推广科技新成果,建设标准化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经营水平,提高对产业发展和农户的带动力。三是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合作组织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扶持组建联合社,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四是建设农民合作组织辅导培训中心和服务平台。支持市、镇农经主管部门开展农民合作组织辅导培训和服务,市建立指导服务站(逐步定员定岗),镇配备2名以上辅导员,同时配备必要的培训设备和服务手段,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建立全市农民合作组织全覆盖的指导服务网络。

3.空间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和优质特色产业发展,每个镇区每年重点培育1家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发展1家以上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培训2-3家成长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特色蔬菜、优质稻米、淡水养殖、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每年培育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每个镇(区)依托农经部门每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培训1-2次。

4.实施进度。20##年,培育8家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成长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培育15家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成长型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5.投资估算。20##年工程总投资250万元,其中培育8家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0万元,4家成长型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万元,开展培训10万元;20##-20##年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培育15家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50万元,30家省级“四有”农民专业合和社600万元,20家成长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万元,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50万元,建设1个农民合作组织辅导培训中心和4个辅导培训站100万元。

(十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从我市农村发展实际出发,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依据,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以资源优化整合为前提,以配备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为手段,以加强监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发展沿海地区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只建一个中心”的原则,循序渐进、分层推进、逐步到位,尽快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从而规范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指导农产品生产并引导消费,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主要目标。以完善检测手段为重点,全面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20##年,力争用1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1个涵盖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综合检测中心,并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证;建设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开展定量定点监测。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增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建设重点。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如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站建设,本着按需配置及“先进、科学、实用”和“只建一个中心”的原则,以原有的如皋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基础,采取“添平补齐”和完善检测功能的办法进行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涵盖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监测、检测的综合性检测站,兼具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和定量检测;现场检测和室内留样检测;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等检测和管理功能。并具有现代化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制作、发布手段和预警与控制能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综合性检测中心建成后,申请省级实验室资质认证, 尽早通过认证。本着先试点、后推广、先运行,后规范的原则,在全市20个镇和2个经济开发区建立一个农产品检测室。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设。20##年~20##年,在农科所蔬菜生产基地、城北批发市场、西皋市场、南门桥市场、大润发超市、华联超市等单位设立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采用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定期送样和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流通中的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真正做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对接。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安排专门的人员,设立专门的经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地正常开展。20##年~20##年,基本形成了以市农检中心为支撑,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实施进度。到20##年底,建设一个涵盖农产品检测、水产品检测、畜产品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检测站,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20##年底通过省级实验室资质认证。20##年,先完成10个乡镇的农产品检测室建设,20##年~20##年,完成剩余10个乡镇和2个经济开发区建立农产品速测室建设。20##年~20##年,利用3年的时间全面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农科所蔬菜生产基地、城北批发市场、南门桥市场、西皋市场、大润发超市、华联超市6个监测点,继续开展定量定点监测。20##年~20##年,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对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学习。

4.投资估算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共需投入925万元。其中:(1)综合性检测中心建设投入600万元。其中农产品检测建设投入300万元;水产品检测建设150万元;畜产品检测建设150万元。(2)乡镇农产品检测室建设投入220万元。(3)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点建设投入60万元。(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投入45万元。

(十五)耕地质量建设工程

耕地质量建设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不断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竟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主要目标。围绕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全面实施“增”(增施有机肥)、“提”(提高肥料利用率)、“改”(改良土壤)、“防”(防止土壤退化)等耕地质量综合措施,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20##年建一个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至20##年建立30个配套监测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护地土壤改良修复工程,计划面积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0万亩次;项目区化肥利用率较习惯施肥提高5%;新建标准农田16万亩。

2.建设重点。 (1)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如皋市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首先选建30个长期定位肥力与墒情监测点,并按耕地质量监测标准要求,在每个监测点上分设小区,在小区间以混凝土预制板分隔,按照长期定位监测标准,做好农事记载和苗情考察,按处理小区分收实产,分小区采集植株样和土壤样品检测,计算施肥参数,建立施肥模型。通过对耕地土壤的定位监测和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有效摸清耕地质量变化的规律和原因,这将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积极作用。(2)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建设。全市122万亩耕地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将土壤肥力水平由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建立我市主要粮油作物(水稻、油菜、小麦、果蔬等)、主要土壤养分(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丰缺指标和施肥指标体系。按照“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运行机制和“一个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一幅施肥分区图、一张施肥推荐表、一张施肥建议卡、一次性供齐配方肥料”的“五个一”技术指导模式,筛选主要作物主体配方,确定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组织生产供应,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配方肥料。并通过技术培训——自愿申请——审核吸收的方法,将一批有志于从事测土配方施肥配供服务的农资经营者吸收到如皋市种植业协会的土肥学组中来,使其具备从事测土配方施肥肥料配供的基本技能,从而建立以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脉络、以多种形式的会员配供者为网点的系统测土配方施肥配供网络。运用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构建我市基层肥料直供网点。争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化肥利用率较习惯施肥提高5%左右。(3)标准粮田建设。建设面积16万亩。主要措施:一是做好土地平整,沟、渠、路、桥、涵、闸、站等田间工程建设。力求达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的要求,田面平整、机耕桥配套,满足中型拖拉机进田要求;二是机械化秸秆还田。推广稻麦机械化收割留高茬,采用机械深耕翻埋,辅以秸草回铺、堆腐、种菇、养畜等多种形式,综合利用秸秆,每年每亩秸草还田300公斤以上。三是增施腐熟有机肥。充分利用我市养殖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广积人畜禽粪及自然肥料,采用高温堆制快速腐熟技术,灭杀有害生物,提高养分有效性,每年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吨。四是普及配方施肥技术。对地力监测结果进行分类处理,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肥料配方,由配肥站定点定向生产项目区专用配方肥,做到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示范应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商品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提高施肥综合效益。五是深耕深松土壤。结合秸秆机械化还田、增施有机肥和其它农艺措施,深耕深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厚耕层至20cm,创造良好的作物根际生长环境。

 3.空间布局。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放在土肥站,30个耕地质量监测配套监测点按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布在全市各镇。

4.建设进度。20##年:建设省标准化耕地质量监测点1个,建设标准良田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万亩次。20##----20##年:建成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一个;监测点29个;建设标准粮田1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积122万亩。

5.投资估算。20##年:耕地质量建设工程投资概算为 550万元。其中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5万元,测土配方施肥45万元,标准粮田建设500万元。20##——20##年:耕地质量建设工程投资概算为4760万元,其中耕地质量预警区域站15万元,耕地质量监测点145万元,测土配方施肥100万元,标准粮田建设3500万元,保护地土壤改良修复工程1000万元。

(十六)农村废弃物治理工程

从我市农村发展实际出发,以节约矿物能源,优化农村用能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方针,按照建设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依法兴能,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综合开发,能环结合,多效兼顾,促使农村废弃物治理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1.主要目标

从如皋农村发展实际出发,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重点突破,效益优先”的原则,20##年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工程440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10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处,秸秆固化示范工程1处。2010-20##年,计划新建1万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新建3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3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处秸秆固化示范工程、30处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

2.项目点选择标准。

农村废弃物治理工程主要以村为组织实施单位,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我市“六清六建”村、现代化先行村、生态家园示范村等,具体优选标准如下:

(1)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点多面大,在空间布局上,应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载体的基本情况,细化到项目村和项目户的选择标准。项目村的选择标准有三条:一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战斗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强烈愿望;二是畜禽养殖业和蚕桑种植业比较发达,有充足的沼气发酵原料;三是通达工程基本到位,交通比较便捷。项目户的选择标准有四条:一是已经翻建楼房和厨房,居住条件较好,10年内不需要进集中居住小区的;二是家中饲养畜禽或养蚕,有沼气发酵原料来源;三是有两个以上常住人口;四是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能负担得起由农户负担的费用。

(2)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针对我市规模养殖发展迅速,而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资源化程度较低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建设规划侧重于市区、集镇和如海、如泰、通扬运河等重要环境保护区域。

(3)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规划重点充分考虑磨头机场、如皋境内高速公路、省道和一级公路等交通枢纽地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点选择有三个要求: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点所在村的领导班子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号召力,有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二是秸秆综合利用点应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的产品进行利用,秸秆气化站应规划靠近农村集居小区,供气半径500-800米,供气规模为200户左右,供气对象主要是农村集居小区的居民及附近农户。秸秆固化成型燃料项目优选建有高燃料消耗企业的项目村。三是秸秆综合利用点用地2-4亩,最好使用集体闲置土地,尽量避免土地流转增加项目运行负担。

(4)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建设重点在农村集中居住小区,项目点应充分考虑小区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小区所在村及小区居民应有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较强污水处理意识,确保处理设施建后正常使用。二是集居小区规划要科学合理,要有详细的整体规划图和污水管路图,小区内应预留场地用于污水净化建设。三是小区要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工程建设费用数额保证并且筹集有序。

3.工程实施要求及建设重点

(1)农村户用沼气工程。

按农村“一池三改”建设规范要求建设。户用沼气池建设要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①沼气池建设标准。建设沼气池应选择GB/T4750-2002国家标准中的池型,池容6-10立方米。工程质量要符合《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标准》(GB/T4751-2002)及相关工程技术质量规范。②猪圈改建标准。圈舍水泥地面,要与沼气池相通联,粪便自流入池。③厕所改建标准。厕所要干净卫生,与沼气池、猪圈一体设计,要建造封闭式坐厕,粪便自流入池,有条件的要建沼液循环冲洗式厕所。④厨房改建标准。厨房改造要洁净明亮,厨房内的沼气灶具、沼气调控板、输气管道等安装规范美观,瓷砖台面,地面硬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三改”以改厕为主。

(2)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对种植与养殖规划合理的畜禽场采用沼气净化与沼肥还田的方式进行治理,对无法农田消耗沼肥的规模畜禽场要求粪污治理达标排放。建设内容主要为沉淀池、调节池、厌氧发酵池、储气柜等土建工程,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是沼肥还田还是达标排放。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设备安装等应选择技术力量雄厚,且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企业进行,保证工程建设成效。

(3)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农村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分为秸秆气化和秸秆固化两个方面技术利用。一是秸秆气化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秸秆气化机组厂房、干料棚、贮料间、值班室,浇制贮气柜基础、砌筑围墙、场地、道路、水电、消防设备和绿化等。输气管网包括管材、管件、集水器、窨井等。管网规模和长度视距离远近和用户规模而定。二是秸秆固化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秸秆成型房、简易料房、秸秆成型设备、秸秆运输车、秸秆成型粉碎机等。

(4)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农村生活污水一直是影响农村水体环境一个重要因素,主要采用厌氧发酵与人工湿地结合的处理技术。按照省建设厅生活净化工程要求和苏建设厅颁发的苏CS05-2006标准,建设内容分为小区污水管路工程和污水净化工程两部分,主要包括污水管网、污水窨井,隔油池、一级厌氧发酵池、二级厌氧发酵池、人工湿地、湿地作物选购与栽培等。

4.实施进度。20##年新建4400只农村户用沼气工程,1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1处秸秆气化工程,1处秸秆固化工程,4处集中居住小区污水净化工程。20##年计划新建3500只农村户用沼气工程,1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1处秸秆气化工程,1处秸秆固化工程,10处集中居住小区污水净化工程。20##年计划新建3500只农村户用沼气工程,1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1处秸秆气化工程,1处秸秆固化工程,10处集中居住小区污水净化工程。20##年计划新建3000只农村户用沼气工程,1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工程,1处秸秆气化工程,1处秸秆固化工程,10处集中居住小区污水净化工程。

5.投资估算。

20##年工程总投资为3016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1628万元,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694万元,秸秆综合利用工程434万元,集居生活污水治理工程60万元。2010-20##年工程总投资为6310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2800万元,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210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工程960万元,集居生活污水治理工程450万元。

(十七)现代渔业(养殖)发展项目

我市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滨江临海,沿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河沟纵横,内塘星罗棋布,水面资源较为丰富。我市江面较开阔,渔业资源较为丰富。长江水流方向基本与岸线平行,流速一般在1米/秒左右,最大流速可超过3米/秒。由于受径流和潮流影响,水质良好,符合工农业、生活用水标准和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适宜鱼类等水生动植物生活、生长、繁殖、洄游。

1.主要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鼓励发展水产养殖方针政策为依据,以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为核心,按照“高效、现代、生态、优质、安全、规模化”的现代渔业建设目标,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江苏沿海地区现代渔业发展规划》要求,本着“立足当前,突出基础,着眼长远,发展提高”的发展思路,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向“高效外向、质量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发展方向和重点

(1)突出基础设施建设。(2)加快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3)加速发展休闲渔业。一是以我市现有的休闲游钓场馆和沿江特色餐饮为基础,通过改善设施,增加功能,拓展空间,开展特色经营,建立以长江湿地公园为品牌的我市长江特色的集休闲、游钓、观光、江心游玩与一体的长江休闲渔业带;二是以我市城郊和东陈镇沿海高速公路出口西首的长三角观赏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观赏鱼养殖基地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如皋蝶尾”金鱼的品牌效应,引进优质观赏鱼养殖新品,提高产品品位,开拓国内外观赏鱼市场,加速发展观赏渔业养殖和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观赏鱼产业,努力打造“江苏沿海观赏鱼第一市”。到20##年全市观赏鱼养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3.区域布局及主导产品

建立四区三带:

(1)沿江无公害生态养殖区(沿江生态渔业经济带)。以长江滩涂、水域和沿江圩田地区的水面为载体,建立沿江生态渔业经济带。沿江地区继续搞好江滩渔业资源开发,在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搞好沿江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淡水名优产品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利用浅滩、沙洲夹江水面,设立临时养殖区,发展网箱养殖或低坝高网养殖。该区水域包括:长江镇(含如皋港区)、石庄镇、九华镇沿江村居、江安镇沿江村居的内塘、居民河等水域。规划养殖总面积约1万亩,其中江滩5000亩。重点发展中华绒螯蟹、鳜鱼、泥鳅、长吻鮰、“四大家鱼”等长江特色水产品和休闲游钓业。同时,结合长青沙与友谊沙生态保护区建设,重点保护好长青沙上嘴和友谊沙江滩湿地和浅水区。在此,以长江和夹江自然风光和洲岛风景区建设为重点,结合长江风情旅游线、夹江水上湿地娱乐区、洲岛休闲度假区、长青沙生态农业观光园和无公害栽培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垂钓、湿地采捕体验等生态农业项目,保护长江水景原始风光特色,加快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观光渔业,并依托旅游业,加快与之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2)内塘高效养殖区。内塘水面除纳入镇区规划的,全部规划为养殖水域。发展以“四大家鱼”为主要养殖对象和名特优混养的内塘精养。规划为一带一区:(1)沿路高效渔业经济带。以沿路新辟的渔业水面为主要载体,建设集水产养殖、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渔池埂坡绿化、美化等于一体的沿路高效渔业经济带。该区内塘养殖总面积达2万亩,其中道路沿线1万亩。该区域包括:我市东部通扬河灌区、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东线沿线的白蒲、林梓、丁堰、东陈、雪岸、柴湾镇和如港公路沿线的磨头、吴窑镇所辖内塘水面;(2)中西部高沙土地区,也即如海河、焦港灌区内塘高效养殖区。该区包括:我市郭园、下原、桃园、九华(除沿江村居)、江安(除沿江村居)、高明、搬经、常青、袁桥等镇所辖内塘水面(包括204改道新形成的水面)。该区养殖总面积2万亩。其中,重点保护和建设我市唯一的省级级水产良种场——如皋市水产养殖场及各镇的苗种生产水面。

(3)城郊设施休闲渔业区(休闲渔业经济带)。重点发展具有如皋地方特色的蝶尾金鱼的繁育和养成、休闲垂钓餐饮服务等新兴渔业,总面积5000亩。包括东陈镇、如城镇镇区以外的原新民、建设、大明等村居的水面和城郊的一些游钓场馆、观赏鱼养殖场等。其中观赏养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同时,稳定发展工厂化温室设施养殖。在我市东郊沿海高速公路和铁路中间建成江苏沿海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和观赏鱼集散地(市场)。

(4)河道增养殖区。该区包括境内三级河、居民河。一、二级河在兼顾引灌、排洪、降渍和航运功能的前提下规划为增养殖区。该区域覆盖我市全境,养殖总面积5万亩。其中焦港、如海运河、通扬运河等3条纵向一级河道和如泰运河规划为无设施增养殖区,发展无设施底播增养殖。主要增养殖品种是螺、蚬、蚌等底栖水生经济动物和部分野生土著鱼虾蟹经济动物。所有三级河、居民河规划为养殖水域,发展网箱、网拦养殖或增殖。主要养殖品种为“四大家鱼”、鲫鱼、鳊鱼和部分特种水产品种。

4.重点工程与项目

三大工程。一是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特色高效池塘养殖改造项目;河道养殖设施改造项目;江心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二是高效设施渔业养殖工程,包括苗种基地建设项目;观赏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项目;休闲渔业项目。三是现代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渔业病害防治控制体系建设项目;水产品质量体系建设项目;水产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县级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5.规划时间和进度。全项目规划20##年——20##年。特色高效池塘养殖改造项目规划改造池塘3万亩,到20##年完成1万亩;河道养殖设施改造项目规划河道改造面积3万亩,到20##年完成2万亩;江心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1000亩以上,20##年开始实施;苗种基地建设项目规划2000亩,20##年开始实施,20##年结束;观赏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30万平方米,到20##年实施10万平方米;休闲渔业项目规划2000亩,到20##年完成1000亩;渔业病害防治控制体系建设项目、水产品质量体系建设项目、水产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县级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等到20##年全面结束。

6.资金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3.4亿元。其中,特色高效池塘养殖改造项目1.0亿元;河道养殖设施改造项目1.6亿元;江心湿地公园建设项目0.25亿元;包括苗种基地建设项目0.08亿元;观赏休闲渔业基地建设项目0.3亿元;休闲渔业项目0.08亿元;渔业病害防治控制体系建设项目0.03亿元;水产品质量体系建设项目0.01亿元;水产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0.015亿元;县级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0.035亿元。

 (十八)农产品加工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如皋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特色,建设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及如皋港为中心辐射全市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密集区。同时,在新204国道与如港公路的交叉点建立一家大型综合性农副产品及其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作为我市农副产品融入苏南及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集散中心。

1.主要目标。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的产值之比达到1.5:1,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及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研发基地,初步形成与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20##年,在全市建成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为骨干,以连锁超市、配送专卖为先导,电子商务为补充,建设1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1个具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2.建设重点。一是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主要发展优质粮油、花木盆景、茧丝绸、外向果蔬、优质畜禽等五类加工集聚园区。(l)优质粮油加工园区。在改造提升传统粮油工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以广兴米业、乐佳面粉等企业为依托、附加值高的精深粮油加工业。(2)花木盆景示范园区。以如皋花木大世界为窗口,依托梅源、花海等绿化园林公司实施如皋花木产、供、销一条龙经营。(3)茧丝绸加工园区。整合蚕茧产业生产结构,突破制约蚕茧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瓶颈,培育壮大如皋新丝路、南通菲菲茧丝绸等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狠抓精深加工。(4)特色蔬菜加工园区。重点研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速冻蔬菜、保鲜蔬菜、蔬菜汁、腌制酱菜等精深加工产品和出口创汇产品。重点发展草莓、青刀豆、绿花菜等出口蔬菜的深加工和如皋萝卜的腌制加工。(5)畜禽加工园区。依托江苏长寿集团、南通玉兔等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及联众、天龙等肠衣加工企业形成年生产10万吨肉制品,10万桶肠衣,产值超50亿元的大型肉制品加工出口园区。二是物流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建设1家超10亿元的大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10家超亿元的农产品专业市场,扩大建设丁堰棉花物流中心;同时配套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电子交易信息服务等设施,重点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快“四大业态”建设,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升级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发展连锁超市、配送专卖,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市场服务体系。

3.空间布局。规划全市沿江及东部地区建立年加工100万吨的优质稻米产业园区,西部及北部地区建立12万亩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及20条自动茧生产线,生产的白厂丝60%以上达到4A级以上,中部和北部地区建立10万亩外向果蔬园区,年加工出口蔬菜达到5万吨,西部和中部建立100万头生猪、3000万羽家禽生产基地,并且在如城、桃元、磨头等沿204国道沿线建立20万亩的花木草盆示范基地。

4.实施进度。重点建设如皋长寿食品工业园区、出口肠衣工业园区及花木大世界花木交易集散区,以龙头企业为“火车头”,为农产品品牌为支撑,争取到20##年建成年销售30亿元的长寿食品园区、年出口1亿美元的肠衣出口产业园区和年交易额30亿元的花木交易集散区。

5.投资估算。到20##年总投资10亿元,用于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等。逐年分期投资实施,20##年首先投资5亿元。

四、政策保障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构建六大政策保障机制:

(一)财政投入倾斜机制

在省级财政设立沿海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与管理力度,实行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同时积极争取国、省的各类项目财政支持。建立以各级财政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投入机制,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我市现代农业开发,探索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对参与沿海现代农业开发的各类资本给以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较多的有利条件,以财政补贴方式,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农业开发,组织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高效农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真正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二)土地流转推动机制

(1)创新服务机制。市依托农工办设立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市级信息库,发布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制定实施土地最低保护价和片区指导价,为跨镇供求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维护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秩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2)强化保障机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区域主导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安全、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效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3)建立奖励机制。为了鼓励土地流转,市财政加大奖补力度,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奖励和扶持。(4)完善扶持机制。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将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扶持力度。

(三)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总结粮食直补政策经验,通过财政支持措施,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加种粮农户的收入。(l)鼓励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的发展,对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服务的组织实施补贴。对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或接受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农民实施补贴。(2)支持粮食生产基地的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改善生产条件。(3)探索建立种粮成本、收益与政策扶持联动的长效机制,确保种粮农民获得合理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技术创新支撑机制

切实履行农业技术主管部门职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创新。选择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为农户开展技术示范、技术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信息。通过制度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形成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高效农业基地,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区域农业技术创新系统、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和中介服务系统。

(五)合作组织发展机制

加快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1)动员种养大户、返乡农民、企业能人、基层事业站所、科研部门及农村社区负责人牵头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他们牵头,结合“一村一品”建设,发展专业合作社。(2)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3)加大培训和示范指导力度,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4)制订具体的、可供操作的金融政策支持合作社发展,对专业合作社短期、小额、高效的贷款项目实行优先、重点信贷扶持;制订支持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具体办法;制订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所得税、营业税政策,以及合作社自办加工的增值税减免政策。(5)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人员领办合作社或到合作社任职,享受在原单位同等待遇,对作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难题。

(六)金融保险支持机制

切实解决现代农业贷款难、担保难等困难,加大沿海现代农业金融支持。一是积极探索放宽粮食信贷渠道,加大粮食经营贷款投放力度。二是加大金融向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加放贷的投向,降低放贷门槛,简化放贷程序,探索信用担保方式。三是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机机制。四是健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努力增加有效信贷和积极化解“三农”信贷风险。五是加强相关政策协调配合,努力构建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财政资源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领域的信贷投入;探索构建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改善农村信贷投入环境。推行符合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实际的抵押、质押办法,推动地方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担保机制建设;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增强农村金融的造血功能。

更多相关推荐:
《公司发展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心得

作为GRGT的新人,黄总的《公司发展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让我进一步了解了GRGT,深刻体会到了GRGT的奋斗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让我有一种作为一个GRGT人的自豪感及使命感。黄总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结合…

关于学习贯彻公司发展规划会议的心得体会

公司于20xx年x月x日上午举行了公司骨干员工会议,会议明确确定了公司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以一个富有激情的团队通过高科技手段将低碳环保节能的LED照明产业做成一个深入民心的世界品牌。通过这次会议,我有以下浅薄体会…

公司发展计划书范本

公司发展计划书范本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

企业发展规划书样本模板

苏州福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龙系内地独资企业成立于20xx年8月现有员工约100人主要从事青少年儿童游乐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公司成立至今两年多已实现年产值2500万在美丽的苏州工业园区拥有近20xx0平...

20xx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书(详细)

深圳市吉盛源家具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xx年20xx年编订时间20xx年12月实施时间20xx年01月目录前言战略纲要战略目标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一战略总则一规则编制背景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三规...

公司发展规划范文

公司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体现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发员工活力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未来三年内将...

公司发展计划书范本

公司发展计划书范本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录范本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和结果对人对企业都是如此对企业而言不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会出现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必...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标准范文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20xx58清华领导力培训清华领导力培训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写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呢以下是一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可供参考一历史回顾公司于一九九X年成立当时国家正在实行计划经济向...

公司战略规划书模板

某某某公司第几小组发展战略规划书课程指导老师班级小组成员姓名学号职务一公司现状一发展历程二企业特色二行业发展机遇一行业分析二主要业务三行业问题四行业前景五企业自我分析SWOT分析三企业发展目标一企业发展阶段二企...

天工企业公司十三五规划范文

天工公司十三五规划一企业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分析一企业行业发展现状中平能化集团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公司成立于20xx年4月10日企业性质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930万元属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建议)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建议第一部分总论一公司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公司秉承实事求是的负责原则平稳发展循序渐进的稳健原则专业化做强的专注原则变革发展的生存原则把握行业本质使企业在这样的一个变化多端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里能更好地...

公司发展规划(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