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5.13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掌握潮间带的标本的采集方法

2,学会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浸泡和处理

3,将学过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以致用,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4,了解湛江潮间带的常见物种。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5月7号到5月20号,雷州珍稀水生动物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三岛和兴海楼实验室

三、实习内容

1、海洋环境的介绍:主要讲解潮间带的环境情况,动物的分布特点,湛江沿海潮间带主要经济类群,其养殖现状。了解潮汐活动的一般规律。

2、实习方法介绍和固定药品的配制方法。

3、潮间带不同动物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要求学生最少采集7—8个门的动物种类。

4、标本的具体处理技巧和分类。

四、实习工具 药品

采集工具:大小水桶 、大塑料瓶、花铲、锄头、捞网;

标本泡制器材:烧杯、玻璃缸、量筒、镊子 ;

药品:甲醛。

泡制方法:将甲醛配制成10%的福尔马林,用于浸泡采集到的标本。

五、动物分类:

(一)多孔动物门

1、日本矶海绵

采集地点: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群体呈不规则山形,故又称山形海绵。身体柔软具弹性,表面粗糙,橙红或橙黄色。体表有许多管状突起,高约10mm,还有许多不甚明显的细小入水孔,体壁骨针杆状。多分布于岩石海岸的低潮线附近,顾着于海藻下方或岩石的背阴面,常群体连成一片。 鉴定:寻常海绵纲 单轴海绵目 矶海绵科

(二)腔肠动物门

2、海鳃

采集地点:浅海区和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中央茎下部是柄,使群体固定在泥沙中。上部羽茎有水螅体,或分支而著生数个水螅体。中央茎是初级的水螅体,口和触手退化,仅剩一肉质茎,茎的中央有角质棒加固。茎的分支是次生的水螅体。群体上的水螅体有数个到35,000个。从两极到热带深浅海域均有分布。

鉴定:珊瑚纲 海鳃目

3、草莓海葵

采集地点:浅海区和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红色,主要附着在潮间带岩石上,有刺细胞,遇到刺激时会收缩。白天卷成半球型,当光线变暗时才会张开来。

鉴定:六放珊瑚亚纲 海葵目

4、菊珊瑚

采集地点:浅海区

形态特征和简介:群体呈圆圆块形,珊瑚体呈半球形,表面平滑、整齐,没有丘状突起,边缘略呈多角形,珊瑚虫骨骼彼此紧密相连,中柱小且密集。生活习性要求温暖,一般22~30度,浅水的环境。

鉴定:六放珊瑚亚纲 石珊瑚目

5、柳珊瑚

采集地点:海岸潮间带

形态特征和简介:为树枝状群体,内部有石灰质或角质的中轴,外部散在有骨片。生活在礁石或岩石上。

鉴定:六放珊瑚亚纲 石珊瑚目

(三)星虫动物门 6、方格星虫

采集地点: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体圆筒状,长可达300mm,呈乳白色或略带微红色。吻细长具许多疣足突起,吻顶端是口,并围绕着一环皱褶状触手,伸展时似星状。体表光滑,分布许多纵横纹,构成有规则的方格。埋栖于低潮线沙滩中。涨潮时吻伸出沙面,退潮后完全缩回沙内。

鉴定:星虫科

(四)软体动物门

7、阿文绶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近椭圆形。壳表光滑,淡褐色底,侧面上面密布褐色细纹,部分标本具有一条浅褐色纵纹为外套膜痕,侧边滑层向外延伸、增厚,具黑色色斑,腹面为淡褐色。壳口的齿列深褐色。背部膨圆,两侧缘厚,基部窄或扩张(厚和扩张有变化)。壳面为淡褐色或灰褐色,其上布有不均匀、似星状的环纹,并有不规则棕褐色、纵走而间断的点线花纹,形似阿拉伯文。壳前后端的两侧具紫褐色斑,两侧缘为灰褐色,其上有不均匀的紫褐色斑点,斑点有的向基部延伸。轴唇的齿27-33枚,中部的齿较长,密,两端的疏稀;外唇的齿2 6--3 5枚,较疏稀而壮。壳内面为淡色。

鉴定:腹足钢 中腹足目 宝螺科

8、中华楯(虫戚)

采集地点:浅海区礁石附近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呈笠状或椭圆形,壳顶部或前缘具穿孔、缺刻或裂缝;壳表常有突出的放射状肋和细的同心生长轮脉,壳口广大,无厣。广布于世界各海区,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沙砾、岩石或珊瑚礁海底均有栖息,有的种类栖水深度可达数百米以上。以藻类为食。 鉴定:腹足纲 钥孔[虫戚]科

9、史氏背尖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形与帽贝科近似,为斗笠状或低圆锥形,表面平滑或具放射肋,壳顶位于

中央近前方。具一个盾形本鳃,环形外套鳃有或无。壳内珍珠光泽弱或无,肌痕通常呈马蹄形。栖息于潮间带的岩石或砾石上,营附着生活,以海藻为食。我国南部沿海均有分布。 鉴定:腹足纲 笠贝科

10、杂色鲍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呈耳形、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螺旋少,体螺层极大。贝壳的左侧有一列小孔,前缘有数个开口,其余多个是闭塞的,肛门和鳃均位于这个位置,通过开孔进行呼吸和排泄。壳口特大,内富有珍珠光泽,无厣。多为温带和热带种类,主要栖息于浅海,潮流通畅、有藻类丛生的环境中;利用发达的足部吸附在岩石上生活,以藻类为食。足部肌肉极发达,而且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海产品。贝壳称“石决明”,在中药里用途甚广,还可作为贝雕工艺品。杂色鲍(九孔鲍)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

鉴定:腹足纲 原始腹足目 鲍科

11、马蹄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多呈圆锥形或蜗牛形,有的呈耳形。壳表常雕刻有颗粒、瘤结或棘等。贝壳底部较平坦,多具同心肋。壳口方圆形或马蹄形,脐孔大耳深,或无脐孔。壳内珍珠层厚,厣角质,圆形多旋。种类较多,全部为海产。多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岩石、沙或泥沙质海底。以藻类为食。大的贝壳可作纽扣或贝雕工艺;有的贝壳可药用,中药名“海决明”。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鉴定:腹足纲 马蹄螺科

12、粒花冠小月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成球形,坚厚结实,螺层约为4~5层。壳高24.6mm,壳宽28.2mm。螺层约5层。螺肋由小颗粒连结而成。缝合线下方的螺肋为瘤状结节。螺旋部低矮。每层中部的螺肋较发达,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体螺层有5条间距相等的粗肋。靠缝合线处约有lo个瘤状结节。壳黄褐色,布有紫色斑,壳口圆,外唇简单,内唇下方向内扩展,于基部形成一厚的胼胝部,脐孔一般明显。海南岛文昌、琼海、万宁、三亚、临高沿海,见于广东、福建、浙江沿海,日本也有分布。肉可供食用。生活在潮间地带的岩石间,退潮后,在各处沿岸均易采到。

鉴定:腹足纲 蝾螺科

13、美丽项链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低矮,近球形。缝合线沟状。.壳高13.Omm,壳宽17,4mm。螺层约7层。壳顶低,体螺层稍大。壳面密布螺肋,肋上略见许多半圆状小结节。壳表淡黄褐色,并具紫褐色火焰状花纹和斑点。底部色彩较深,纹脉较细。壳内具珍珠光泽,外唇简单,内唇短厚,呈“s”形,前端具一结节状齿,脐孔大而深。

鉴定:腹足纲 蝾螺科

14、夜光蝾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大型个体、壳高约176毫米,宽171毫米。贝壳坚厚,周缘近圆形,螺层约6 1/2层。螺旋部不高,体螺层极膨胀,缝合线浅。生长纹细密,有时有褶襞,贝壳表面暗绿色、具有褐色、白色相间的环纹,顶部常染有翠绿色斑纹。壳口大,近圆形,内面银白邑,具

珍珠无。厣圆形,石灰质,极厚重且具无泽。为热带性种类、常栖息于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的岩石及珊瑚礁的浅海底。活动缓慢,贝壳表面常附着有苔藓虫等动物。以海藻为食。有时在胃中也可见到无脊椎动物的碎屑。春、夏季为繁殖旺期,此时可经常在珊瑚礁洞穴中采到幼小个体。

鉴定:腹足纲 蝾螺科

14、锦蜑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近球形或半球形,壳质较厚,螺旋部低小,体螺层膨大,表面具螺肋或平滑。壳口半月形或卵圆形,内唇滑层宽厚,中部常具齿刻或平滑无齿;厣石灰质,半圆形。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栖息于潮间带岩礁质海底,有的种类栖息于少量海水注入的河口区或小溪中。主要以海藻为食,也吃食其他小动物。一般分布于东南部海域。

鉴定:腹足纲 蜑螺科

15、扁玉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 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虹样的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呈弧形;内唇滑层较厚,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深〔潮汕地区形象的称之为:肚脐螺〕。厣角质,黄褐色。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10m左右水深处生活。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为食。约在8一9月产卵,卵群和细沙粘成围领状。玉螺在沙上爬行后,由于前足锄沙的作用,常留下一条清晰的痕迹,退潮后采集者可以跟踪这行"脚印"找到它。玉螺的贝壳呈球形或陀螺形,螺旋部短,体螺层膨大,壳面平滑或有纤细的旋形刻纹。但因其自身是肉食性动物,为海涂养殖贝类的敌害之一。

鉴定:腹足纲 玉螺科

16、古氏滩栖螺

采集地点:浅海区的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塔形,约十二层,高25毫米,壳顶尖常被腐蚀,壳表具低平而细的螺肋和纵肋,纵肋有变化。壳黑灰色,常有一条白色螺带。壳口卵圆形,上、下端尖。潮间带有淡水注入的泥沙滩上常见。

鉴定:腹足纲 汇骡科

17、圆点笔螺

采集地点:礁岩裂缝彧潮池附近

形态特征和简介:笔螺科大多属热带和亚热带种类.中国海已记录笔螺73种,笔螺的外形似毛笔头,两端尖而瘦,且体型都很小,但种类繁多。笔螺缺乏口盖,壳口细长,壳口内唇上常有三条齿状襞,这样可以逃避敌害。这一类贝类在本区潮间带之数量相当丰富,尤以腰带笔螺、火焰笔螺、短焰笔螺及小焰笔螺数量最多。其多以裂叶石莼及其它海藻为主食。

鉴定:腹足纲 新腹足目 笔螺科

18、浅缝骨螺

采集地点:浅海泥沙底

形态特征和简介:螺层约8层,各层具尖角和螺肋,缝合线浅。每一螺层有3条纵肿肋,螺旋部的纵肿肋上有1个尖刺,体螺层则有3个较长的刺。壳面黄灰色.壳口卵圆形,内唇平滑向外翻卷;外唇边缘呈齿状缺刻,中下部具一强齿。前沟长,近管状,管壁后部有3列尖。

鉴定:骨螺科

19、钩棘骨螺

采集地点:浅海泥沙底

形态特征和简介:螺层约8层,尖角不够明显,肩部膨突,缝合线深沟状。具纵肿肋3条,螺旋部各层的纵肿肋上具1支尖刺;体螺层上有3支尖刺,其间还有短棘。螺肋明显,粗细相间,与纵肿交织成粒状突起。壳面黄褐色。壳口近圆形,外唇缘中下方有1强齿,内唇光滑。前沟长,近管状,有3列纵走稀短的棘。

鉴定:骨螺科

20、可变荔枝螺

采集地点:低潮区岩礁间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面布有疣状突起,壳色灰白,突起为黑灰色。缝合线明显,在体螺层间的缝合线加深呈沟状。螺旋部每层中部凸起,形成1条龙骨状肩角,体螺层有龙骨突起2条,肩角上有突起。

鉴定:骨螺科

21、褐棘螺

采集地点:低潮线岩礁底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呈纺锤形,极厚。缝合线浅而宽。每层有纵肿肋3条,肋上有排列紧密的短棘,肋间具肿瘤状突起。体螺层的粗肋是由多数细螺肋组成。壳表呈紫褐色。

鉴定:棘螺科

22、红口榧螺

采集地点:低潮线下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呈长卵形。螺旋部较低矮,体螺层长大。壳面具有美丽的花纹,一般为黄色的底,饰有淡褐色的斑点和斑块,在体螺层上、中、下三部斑块较大而色泽较深,形成3条色带。壳口狭长,内面肉色。内唇的唇褶多而较强。前沟较宽短。后沟很小,在内唇后缘形成一个小的硬结。

鉴定:榧螺科

23、锥螺

采集地点: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小。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有发达的乳状突起。壳体修长精致,约有30层凸圆的螺层,从小到大依序排列。螺轴和壳口均为圆形;外唇薄,壳口完整。主螺肋多达6条,其间又有数条细肋,并与细纵纹相交。凹陷地壳底有螺沟,壳表浅褐色至深褐色,不具花纹和图案。有些标本的螺层膨胀,缝合线较深,但螺肋较浅。(锥螺中最大的一种,其拉丁文种名系取自笋螺科中与之相似的属名。)

鉴定:锥螺科

24、秀丽织纹螺

采集地点:泥沙底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小,长卵圆形,螺层8层,缝合线明显。壳面有粗糙斜行的纵肋和较细的螺肋,两肋互相交叉使纵肋上形成粒状突起。壳表黄褐色,内缘具粒状齿;内唇向外扩张遮盖脐部。绷带短。前沟短而深,后沟小。厣角质。

鉴定:织纹螺科

25、石磺

采集地点:礁石,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体呈椭圆形,外套宽,掩盖足。背中部有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皮肤有骨针。鳃羽状,5叶~9叶。近前端两侧有一对指状触角。体背面橙黄色,稍带绿色,背中部隆起有褐色阴影。

鉴定:腹足纲 裸鳃目 石磺海牛科

26、翡翠贻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较大,壳长达13~14厘米。壳长,壳长是壳高的2倍。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喙状。背缘弧形,腹缘直或略凹。壳较薄,壳面光滑,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生长纹细密,前端具有隆起肋。壳内面呈瓷白色,或带青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齿左壳2个,右壳1个。足丝细软,淡黄色。

鉴定:双壳纲 异柱目 贻贝科

27、紫贻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楔形或三角形,壳质薄,背缘直,后缘圆,韧带深褐色,生长线明显,放射肋不明显,壳内面白色或淡紫色,具珍珠光泽。以足丝固着生活。

鉴定:双壳纲 异柱目 贻贝科

28、海月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海月贝壳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两壳平,大小略等。壳质极薄,半透明。壳表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顶部微显浅紫色。放射肋和生长纹细密,且不规则。贝壳的内面具有珍珠光泽,铰合部有“八”字形铰合齿,韧带呈浅褐色。闭壳肌痕小,呈圆形,位于贝壳的中央。足较退化,无足丝。

鉴定:双壳纲 列齿目 海月科

29、栉江珧

采集地点: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大,呈扇形或者三角形,背缘平直,铰合部长,韧带发达后缘略弯曲或呈圆截形。壳表面褐色壳前部的放射肋稀疏但发达,具棘。壳后部的放射肋不明显,生长线显著,贝壳内面前部和中部有珍珠层,边缘部分无珍珠层。分布在低潮线以下至20米,以壳顶端直立插入泥沙中。

鉴定:瓣腮纲 异柱目 江珧科

30、栉孔扇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较大,量圆扇贝,一般壳长74cm,壳高77MM,壳宽27.5MM两壳大小及两侧均略对称,右壳较平,其上有多条粗细不等的放射物,两壳前后耳大小不等,前大后小,壳表多呈浅灰白色。

鉴定:瓣腮纲 异柱目 扇贝科

31、褶牡蛎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藉纤毛的波

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

鉴定:瓣腮纲 异柱目 牡蛎科

32、白蝶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 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也有叫白蝶珍珠贝的。它属热带、亚热带海洋的双壳贝类,是我国南海 特有的珍珠贝种。白蝶贝的形状像碟子,其个体很大,一般体长25厘米~28厘米左右,体重为3公斤~4公斤。据记载,最大者体长达到32厘米以上,体重达5公斤,比普通同族马氏珠母贝大25倍至30倍,所以它是珍珠贝类中最大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大最优质的珍珠贝。而白蝶贝在我国南海尤其海南岛沿海资源较丰富。据资料介绍,白碟贝的蕴藏量约占海南各类珍珠贝总量的90%左右。

鉴定:珍珠贝科

33、马氏珠母贝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贝壳斜四方形,背缘略平直,腹缘弧形,前、后缘弓状。前耳突出,近三角形;后耳较粗短

鉴定:珍珠贝科

34、鸟蛤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鸟蛤的两片壳大小和形状相同,颜色从褐色到红色或黄色。许多种类壳光滑,有的则具放射肋,从两瓣连合处向腹缘放射排列。

鉴定:瓣腮纲 真瓣腮目 鸟蛤科

35、日本镜蛤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坚厚,稍扁平,略呈圆形。壳长稍大 于壳高,壳顶小,位于壳背缘靠前方,自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占壳长的2/5。壳顶前方 背缘凹陷,后方背缘近截状。腹缘和前、后缘约呈圆形。小月面小而深凹,心脏形。

鉴定:瓣腮纲 真瓣腮目 帘蛤科

36、等边浅蛤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呈卵圆而约略三角形,前端圆弧但後端三角形。前端的小月面细狭长而後端的盾纹面为黑色明显的卵圆形,在盾面上有外韧带,壳顶中位。外壳颜色有灰绿色至白色但斑纹变化较大,壳外表虽然平滑但仍有很细的成长轮雕刻。壳上有许多不规则而又美丽的花纹,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斑纹,如英文字母或其他图案。壳内面为白色且具瓷器的光泽,铰齿发达而坚硬。

鉴定:瓣腮纲 真瓣腮目 帘蛤科

37、青蛤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中型,韧带外在,位于后方。主齿加上前侧齿有3个。双闭壳肌。套线湾三角形或圆形或缺乏。壳呈膨大的圆形,前端圆弧而後端稍呈楔形,壳的腹缘中央稍尖。前端的小月面及後端的盾面都不清晰。壳顶向两侧膨胀而偏向前方。外壳颜色为黄褐色,但在外缘有紫色,有如一紫色环,因而得名赤嘴蛤。壳上有成长轮及放射肋,在紫色的外环部份特别

清晰而成为网纹雕刻。壳的内面为白色,内壳边缘带有紫色并有细小的锯齿排列,铰齿发达而坚硬。

鉴定:瓣腮纲 真瓣腮目 帘蛤科

38、白樱蛤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中型,壳薄,长椭圆形。

鉴定:瓣腮纲 真瓣腮目 樱蛤科

39、紫云蛤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壳薄而脆,呈卵圆形。两壳略不等,右壳较扁平,左壳较凸。壳顶近中央,外韧带极突,深褐色。壳表面具紫褐色外皮。

鉴定:瓣腮纲 真瓣腮目 紫云蛤科

40、毛蚶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 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

鉴定:瓣腮纲 列齿目 蚶科

41、魁蚶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大型蚶,壳高达 8厘米,长 9厘米,宽 8厘米。壳质坚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背缘直,两侧呈钝角,前端及腹面边缘圆,后端延伸。壳面有放射肋42~48条,以43条者居多。放射肋较扁平,无明显结节或突起。同心生长轮脉在腹缘略呈鳞片状。壳面白色,被棕色绒毛状壳皮,有的肋沟呈黑褐色。壳内面灰白色,其壳缘有毛、边缘具齿。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

鉴定:瓣腮纲 列齿目 蚶科

42、泥蚶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贝壳极坚硬,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背部两端略呈钝角。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远。放射肋粗壮,有18~22条,助上具 明显的结节,呈瓦垄形。壳表白色,被褐色壳皮。壳内面灰白色。边级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深沟。铰合部直,齿细密。前闭壳肌痕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四方形。

鉴定:瓣腮纲 列齿目 蚶科

(五)节肢动物门

43、白脊藤壶

采集地点:浅海区岩石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常成群附着于海岸岩石或其他海产动物体外。固壳近干圆筒状的圆锥形,壳口大,壳板厚,壳口上面有能活动的左右二对壳板。吻板与峰板间的宽度一般为4.5cm,高4.2cm,径部宽广,连接壳板,均向后斜曲,有紧密的平行横沟,顶缘与壳底相平行。6块壳板表面具显著的白色纵肋,肋间暗紫红色。壳口呈五角星状或菱形。栖于潮间带的岩石、贝壳、浮木、船底。

鉴定:甲壳纲 围胸目,藤壶科

44、中国鲎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体似瓢形,深褐色,由头胸部、腹部和尾剑三部分组成,全体覆以硬甲,背面圆突,腹面凹陷。

鉴定:肢口纲 剑尾目 鲎科

45、短脊鼓虾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鼓虾属动物的统称。眼完全被头胸甲覆盖。第一对步足特别强大,钳状,左右不对称,雄性较雌性强大。生活时体上多具明显花纹,特别是鲜明鼓虾,体色鲜艳美丽。鼓虾的繁殖期在秋季,卵产出后抱于雌性腹肢间直到孵化。鼓虾遇敌时开闭大鳌之指,发出声响声如小鼓,故称鼓虾。

鉴定:甲壳纲 十足目 鼓虾科

46、强壮菱蟹

采集地点:岩石礁石附近

形态特征和简介:头胸甲呈菱角形,胃、心区均隆起,具疣状突起,以一较深凹与隆起的鳃区相隔。后者具2条各有7-8疣状突起的斜行隆线。肝区凹陷,具较小的疣状突起,其内侧以较深凹陷与鳃区分开。眼窝圆形,外眼窝齿呈三角形突出,腹眼窝齿钝。前侧缘具锯齿6-7枚,向后逐渐增大,后侧缘具锯齿3枚,向后逐渐缩小。螯足壮大,长节呈三棱形,背面具一列疣状突起,前、后缘各有三角形锯齿,腹面亦突出具锯齿。腕节外缘前部有3-5个小型锯齿,掌节呈三棱形,表面复以小锯齿,外缘及背缘各具11-12个三角形锯齿。可动指的外缘有疣状突起,内缘基部具3枚齿钝,末部有4-5齿,不动指内缘有3枚齿钝。步足短小,各节的背、腹缘均具齿。

鉴定:甲壳纲 十足目 菱蟹科

47、招潮蟹

采集地点:礁石附近

形态特征和简介:头胸甲梯形。前宽后窄,额窄,眼眶宽,眼柄细长。雄体的一螯总是较另一螯大得多(称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体还大,重量几乎为整体之半,有点像小提琴。 鉴定:甲壳纲 十足目 沙蟹科

48、豆形拳蟹

采集地点:礁石附近

形态特征和简介:头胸甲呈圆球形,坚厚,表面隆起,具颗粒。体背呈青色或浅褐色,腹面黄白色。生活在浅水或泥质浅海底,潮间带泥沙滩。

鉴定:甲壳纲 十足目 玉蟹科

49、特异大权蟹

采集地点:礁石附近

形态特征和简介:头胸甲隆起,有沟纹,钳子比较大。

鉴定:甲壳纲 十足目 豆蟹科

50、日本寄居蟹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体长约80mm。头胸甲背面颈沟显著,眼柄长。第2触角很大。常右螯较大,上密布短毛。腹部柔软,不分节,呈螺旋状,于空螺壳中。

鉴定:甲壳纲 十足目 寄居蟹科

(六)棘皮动物门

51、海盘车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岩礁上

形态特征和简介:腕5个或6个,有些属腕很多。反口面骨板不规则,结合为网目状,简单,在腕上常排成稍规则的纵行。叉棘多而发达,管足4行,具吸盘。

鉴定:海星纲 钳棘目 海盘车科

52、细雕刻肋海胆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体呈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盘形。内部器官包含在由许多石灰质骨板紧密愈合构成的1个壳内。壳上布满了许多能动的棘。壳板上每对管足孔相当于1个管足,多排海得拉巴风光列10纵行。口在下面,中央有5个白齿,系咀嚼器官——亚氏提灯的一部分。 鉴定:海胆纲,拱齿目,刻肋海胆科

53、方柱五角瓜参

采集地点:浅海区沙滩

形态特征和简介: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 个。触手坛囊发达。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的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的触手,用于捕食或掘穴。 鉴定:海参纲,芋参科

六、参考书目

《大连海产软体动物志》、

《普通动物学》、

《广东海贝6》、

《广东海贝2》、

《水生动物实习理论与方法》

网站:

更多相关推荐: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及意义1通过动物野外实习加深对生物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研究动物2熟练掌握动物各门各纲的分类3增强对自然界生物结构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生物学基...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课堂学的是理论知识野外学习的是实际生活的经验我们在教室学了一年的动物学理论是时候到大自然怀抱中去见识真正的动物了毕竟百年不如一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更能达到巩固理论...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20xx级学生姓名杨锐学院水产学院系别水族科学与技术成绩评定一实习时间20xx年7月3日二实习地点天津市自然博物馆三实习内容1无脊椎动物部分1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现有种...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前言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方式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动物学实习...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20xx年7月1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动物学动物学野外实习2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动物学动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内容目录1实习目的和...

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姓名XXX学号0811080100X班级08所在小组小组成员XXX指导老师XXX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级生物本科第二组XXXXXXXXXXXXXXXXXX贵州梵净山年5月246月1日20xx一前...

海边动物学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东烟台动物学实习报告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101班姓名李娟学号119xx0xx17二一三年八月十三日烟台动物学实习报一实习目的1巩固已学过的课堂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野外实习加深...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海滨实习报告纵条矶海葵学名HaliplanellajuciaeVerrill分类地位珊瑚纲海葵目形态特征伸展时呈圆柱形受刺激缩为球形潜入泥沙中体表面光滑体壁上有12条橙红色或深红色纵条纹口长裂缝状...

动物学实习心得

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心得一前言动物生态野外实习是动物生态学整体教学的延伸和升华通过实习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能获得直观感性的知识加深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能将实验教学中训练得到的基本技能在实践...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野外田野林间浅海滩涂和动物园生物标本馆观察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同类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2通过野外直接观察动...

动物学实习总结及心得

暑期实践活动心得记天堂寨夏令营活动生科院1103班乐花花作为一名已经在大学校园生活了一年的大学生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里我希望能与以往有所不同在这个时候学校提供了参加实践活动的建议这是...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10生本4班姓名彭雪映学号20xx574432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动物学实习的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

动物学实习报告(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