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与耕田”想到的

时间:2024.5.2

从“读书与耕田”想到的

最近在一些传统名著经典上,经常能够看到“读书与耕田”的字句。如:《格言联璧》中的“读书者不贱,力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增广贤文》中的“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围炉夜话》中的“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我的理解是读书即学习各类社会文化知识,耕田在农耕社会里指的是大多数人的职业。如果作为古人对于读书与自身的职业认识都那么周到、真挚与深刻的话,那么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又应该如何去认识和实践呢?由此对我产生了一些内心的触动与联想。

对于读书来讲,如今各地各级政府还是比较重视读书活动的。经常看到举办的各类“书香文化节”,如较有名的“南国书香节”“广州书香文化节”和各地举行的“读书文化节”,以及由读书进而打造的“书香城市”“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等名称的活动也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与踊跃参与。现代人对于读书总是那么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使许多人受到了影响。从一些城市的大型书店人潮涌动的场面,书香文化节上的人来人往,对于人们参与的热情绝对要给以赞誉。

读书的重要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大多是积极的认识。读书有两种,一种是具有功名性的读书。这种读书不是自发的读书,是一种环境下大家的共同认识,需要你这样做的一种行为。如:我们读书考学,我们的社会考各种证件。由于年级尚小,对于读书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但在学校的读书中经常有的各类大小考试、比赛活动,使大部分孩子处于并不佳的位置。优秀者毕竟是少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长期处于中游或下游的状态,读书对于许多孩子的心理影响可能由于正面走向了反面。社会考证的方式则更加功利和简化了读书过程的良好体验。另一种读书是随性的读书,就是自己本身喜欢读书的感觉,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种类。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多久就读多久,一切随性。这种方式能够成为一种对生命的体验,作为人修身养性的途径。知识与才干,德行与人品,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得到提升与滋养,一切都显得顺其自然。这样的读书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可坚持。也可以读很广泛的书籍,教育 1

学、心理学、文学,甚至更高深的哲学、历史学等都可涉猎。因为热爱,所以选择。第二种读书的方式是我们理想的读书方式,这种方式有的与生俱来,但是也可以后天的培养,成为有些人的一种兴趣。

古人讲读书的用处有两种,一是悟道明理,二是学以致用。读书的好处我们每个人都听过,平常听得较多的“开卷有益”四个字,让人倍感温馨,受到感染。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所以响应读书活动人数也很多。但是我们作为社会的职业人,各行各业,应当还要有针对性的读书。读书的落脚点在明理且要得以致用,就是读书的目标需要明确,读书的效率需要提高,不可泛泛而读,最好能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教师职业的我们常常需要与书打交道,如果不喜欢读书,让职业之外的人感觉似乎有些不同寻常。教师与书打交道,平常接触最多的是一些课本、教参,或者在学校环境中也能轻易借阅的报刊、杂志,以及学校教师阅览室的各种藏书。仿佛教师是喜欢读书的,其实真正喜欢阅读的人也不多。一些表面的与书打交道,如课本、教参等,使我们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还认为自足了,这实际是一种自我障目的表现。

如果说读书重要,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讲,读书显得更加重要。首先我们教师服务的对象就是读书的对象,如果我们不能以身作则,怎么能够做到言传身教呢?所以教师的读书是为学生树立榜样,也是我们工作的一种责任。其次,从我们职业传授知识的内容来讲,教师也离不开读书。再次,读书也是提升教师自身职业技能、人格情操、人生境界的有效途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东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另一种则是教授各种文化知识。

做人是提高学生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提升作为人的修养与素质。这些在中国的社会里,谈及到做人的确需要向古人学习,虽然我们身处现代社会,很容易受到现代潮流的影响,可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里面还是比较传统的,尤其是在一些价值判断上,更加体现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向古人学习的最好途径便是书籍,因为思维会影响行动。只有在书中与古人进行长久、真诚的对话,我们才能够体验到什么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什么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什么是“诚之者,天之道也”。

2

文化知识的范围更加广泛。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可能是某一学科,或者是物理、化学,或者是政治、历史,或者是音乐、美术,可是知识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掌握某一门学科显然不足以成就精彩的课堂,因为精彩的课堂是比较出来的。当大家的课都放在一起时,由于你课的知识空间狭小,显然优势不会站在你这边。从书中我们能够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也能够学习到教育专家对于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总结和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教育少了哪一个方面都显得残缺,我们必须要开阔我们的见识,了解全面的知识,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饱满。教师学有丰富的知识,心中有物,会更自信与从容。教师具有广泛的知识,更可能是心胸豁达之人。心胸豁达、视野宽广的老师教的学生也是幸运的,人性光辉得到熏陶,知识又会在畅意的环境中得到增长。

从书中我们能够寻找到我们的理念或者信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美籍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信仰是生命的绿洲”。信仰是指导我们工作的精神支柱,一个以书为重要工具的教师理应把读书与工作结合起来。

对于教师的工作,我认为必然要认认真真,因为工作会伴随我们几十年。一个人的价值最重要的体现是在自我实现,工作便是我们自我实现的平台。我们应当热爱我们的工作,珍惜我们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一门神圣的职业,如果我们能够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坐实,会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热爱我们的生活,首先我们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如果我们心中装有远大的理想,那么我们更应该做好我们的工作,甚至痴迷于我们的工作。“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愿我们都能够耕好我们的“一亩三分地”,使我们的教书生活充满书香、充满快乐和精彩。

写于20xx年1月13日

3


第二篇:感悟读书


感悟读书

读书的过程,是读者专心致志听作者这位老师给自己上课,是读者和作者心灵上的一次对话,是读者求知、求悟、修炼的过程。文章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读者要如饥似渴去阅读,虔诚地去接受作者涂抹自己心灵的色彩,读书的过程是感悟作者思想境界和世界观的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境界。

一类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时间,走马观花的看看小说和杂志,图个红火热闹。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去求知、求悟,所以不存在求知的欲望,结果是无所知,无所得,无所获,他们的行为充其量就是看书,所以他感知的只是作者的文字。

一类人读书是为了求知,“博览群书明眼目,广交益友逸情怀”,视书为友。“书声读落三更月,笔阵扫开万里云”,视书为师。用疑思去读书,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去寻实作者超脱的精神思想;用心去读书,去感受作者这位老师心灵空间的博大;用灵感去读书,去请教老师怎样打开自己心灵的困惑。用自己的观点去丈量作者的观点,感悟作者对人生起伏跌宕的看法,感悟到作者的一页页文章,是启迪自己智慧的一扇扇大门。去感悟作者的教诲,使自己的精神生活豁然开朗意境重重,进入一种“前世无财当过客,今生爱字未为贫”的境界。漫漫人生,寻寻觅觅,作者的妙笔使你怦然心动,作者生花的文字有一股暗香袭来让你心有灵犀。品人生如棋,品出来“人心若路直行好,世界如棋宽着高”,“旷心将江海齐远,宏量与宇宙同宽”的思想境界,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下花开花落,在不经意间,从美丽的方块字中感悟到深含的情感,一边看书一边和作者进行着高尚的心灵对话,一边看书一边把自己的心灵,放飞到作者构筑的精神空间。从字里行间去寻觅淡淡的诗;从字里行间去寻觅绵绵的爱;从字里行间去寻觅深深的情,从字里行间去寻觅自己人生旅途的新坐标。所以他能感知到作者的思想和精神。

一类人读书是为了感悟作者的心灵,他把作者的书看成为是人生的一部大典,精读到把日看作是书的标点符号,把月看作是书的段落,把年看作是书的题目。用辩证的世界观去研究作者的思想境界,去研究作者的审美观,去研究作者学识修养的内涵,去研究作者学识修养的构成,去研究作者的文品和人品,去研究作者的语言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以及作者的选材立意与文章的格调。以提高自己的敏锐的感知能力,扩展丰富自己的情感趣味,追求自己独特的体悟能力,体悟作者的创新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体悟作者描写千奇百态的物质世界,钟灵毓秀的名山大川,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灌注生气的奇花异草,神秘莫测的日月星辰的气韵手法于笔端。文章写的猥琐、卑劣,还是文字的堆砌,还是写的高尚、空灵而耐人寻味。把阅读看作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如听编钟之音,感悟它曾经演奏场面之宏大;如看琉璃瓦当之图纹,感知它经历过历史的风流倜傥。如品陈年旧酿,酒将醉时话语稠;如品古韵京腔,余音绕梁情悠悠;如品味生活的篆、隶、楷、草,摄魄夺魂增精神。为作者的失意遭遇而愤懑;为作者的愤世哀愁而担忧;为作者悲情思念而落泪,书中有情,生命长青。

因为上帝不能亲自为每一个人送去智慧,所以就创造了书,书是智慧的使者,它是如此的无私、伟大、永恒。

读书小悟

翻阅你,你是灵性至极的佛指,捻断杂念无数;翻阅你,你是漠然逝去的流水,冲刷心灵污秽;翻阅你,你是传世名曲,动我心弦,或赞曰:读书,还有比这更美的事情吗?

纵中华九万里之土,五千年历史,书的足迹遍布每个角落。读书,见证名人诞生无数;读书,使人的血液中流淌着智慧,闪耀光芒。

《三国演义》,观历史烽火狼烟,谁方唱罢谁登场,皆为历史沧海一粟;《水浒传》闻好汉血气方刚,自有“横枪跃马荡征尘,四海英雄难近”;《西游记》看师徒历经磨难,因“谢慈悲”故“剃度在莲台下”,“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红楼梦》赏世间人情悲欢,可谓曰“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唉,空去叹“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唯空。读书,书中有血有泪,有我们需要的求知的渡口。

文化积淀,书自成四君子:梅兰竹菊。六朝骈文元曲,唐诗宋词,自成一脉。梅吟是“桃李芳菲杏来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歌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兰,“凌云劲竹真君子,空谷幽兰绝美人”,深山古寺,“啖肉食腥腹,视绮罗俗厌”,君子自比曰“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竹,虚心有节,自是清高,竹语随风“壮志凌云几分愁?”竹只沉默,只有虚怀若谷,方能挺立如山;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自陶潜以来,天下吟菊者众多,可谓是“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读书,书中自有精神,自有意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读者,赞,阅读者为高洁。漫漫长夜,挑灯苦读。搂一缕墨香放在心间。是醉是醒?醉,我谓之谋;醒,我谓之智。故曰:君子多好读书。

在读书中修身养性长见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关键,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发展更为重要。读书受益终身,多多益善;读书凝神聚力,韬光养晦;读书助推发展,功在千秋。在浩瀚的历史扉页上,“读书”一词恐怕是唯一永不褪色的时代印象,经历日月而更绰约,包罗万象而愈深邃,陶冶身心而独醇香。世界上不分人种,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人人都需要书的滋养,人人都离不开书的哺育。

眺望历史,回望古今,事关读书之道、读书之妙的典故不胜枚举,美不胜收。每一个故事都激情飞扬,让人倍感活力无限,心向往之;每一段情景都饱含哲思,令人豁然开朗,神

怡心荡。读书之乐,尽在其中;读书之美,尽在其心;读书之悟,妙不可言。爱上读书绝非偶然,是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传奇吸引了我,是书中一段段英雄的悲壮史诗召唤着我,是书中一句句流金的至理名言感染着我……爱上读书没有任何理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知的不断提升,我对读书的理解、领悟也逐渐丰富起来——书本,好似一剂能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多读之,不但有保健促强启智之作用,还有修身养性长见识之功效。

书犹丹药也,多读之可以修身。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身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要求。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修身,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读奇书,长睿智;读好书,增涵养;读善书,修身心。老子所著《道德经》可谓是一部修炼身心、提升境界的经典浩帙。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字字句句动人心弦、启人灵思,赋人智慧,脱人凡俗。静卧品读《围炉夜话》,读出的是宁静深邃,悟出的是淡泊致远,超脱的是凡尘喧嚣。《菜根谭》也不失为醒脑提神,修身养心的传世秘方。毛泽东同志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凡夫俗子读《菜根谭》,读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心境,一种心怡。读懂《菜根谭》,百事可乐,千惑可释,万难可解。多读之,既可修身慎行,亦可怀德自重,养神修身,何乐而不为呢?

书犹幽境也,多读之可以养性。身居幽境为养性,心如止水乃清心。读好书就如同在幽雅恬静的圣境中游走,就如同在空旷清灵的仙境中云游,就如同在静谧清新的梦境中行走。领略无限美好风光,陶冶乐观豁达心境,收获酣畅淋漓感觉。佛说:“人一生下来,就注定在世俗中经受考验,在浮躁中经历锻造,在矛盾中磨砺坚韧。”怒与不怒,关键取决于人的心境,关键看人的心性。怒,是修养不够;愠,是境界不达;恼,是悟性太浅;燥,是心绪不宁。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要想保持不疑不惑、不愠不怒、不急不燥,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历练心性,修养心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摒弃“井底之蛙”的狭隘偏见,远离“年少轻狂”的鲁莽冲动,少一些“小肚鸡肠”的市井蜚语,无论身处喧嚣中,还是人在浮沉中,都能保持独有的镇定和宁静。

书犹师傅也,多读之可以长见识。师者,答疑解惑释道者也。书者,明理悟道长见识也。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说:“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说:“读书最大的快乐是长见识,长你未经历的事情之见,长你曾经历过的事情之识。”事实见证,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高远,见解就越精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大家都熟知。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出身小吏,学问不多,宋太祖劝他多读点书,他于是闭门研读《论语》,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小吏”与“名相”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概念,通过读书学习这个媒介,小吏“质变”成一代名相,可谓学有所成,读有所得。管理学有一句著名论断指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站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边缘,要想跟上发展节拍,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博古通今,解疑释惑;博采众长,增长见识,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不涯。学历有止境,学习无止境。无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时代、一个团队,学习都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学习,绝非一夜就能达到学识渊博,也绝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俗话说,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与书为友、与书为伴、与书为媒,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急不得、虚不得、怠不得。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积蛙步至千里,积小流成大河,积杯土成大山,在日复一日的潜心研读中修身养性长见识。

科学发展在身边 我为教育做贡献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教师的先进性呢?

1、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自觉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考试,大收集整理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教师必须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2、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要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平时多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家长的好参谋,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事业中力争做出最大的贡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一

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4、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是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

5、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和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学科学中斩德育渗透,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

6、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师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更多相关推荐:
《怎样读书》读后感

怎样读书读后感看了胡适先生的怎样读书一书得到一些感悟胡适先生在书中提到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一要读何书这个问题不易解决因为个人的见解不同个性不同各人所选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没有多大的标准作用二读书的功用从前有人说书中...

读书的感想

读书的感想书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老师一本好书就是良师益友在寂寞时书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有许多名人都把书比喻成了一样生活中必不可少...

《读书这么好的事》读后感

读读书这么好的事感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读书是件好事我当然知道哪里用着他讲给我听但在读完一张后我才知道这本书介绍的是如何去读书从而让读书成为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好事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读书可以决定人...

读书活动读后感

读我的可爱的日记本有感在老师给我们借了一本阳光姐姐伍美珍写的我的可爱的日记本以后我就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我把握的喜怒哀乐都写在里面还记得我的可爱日记本里面阳光姐姐说的一句话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作文时写给老师看...

《爱上读书的妖怪》读后感

读爱上读书的妖怪有感大家都知道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个好朋友书里有许多丰富的知识和乐趣在书店里逛一逛我就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名字是爱上读书的妖怪书名就引起了我的疑惑心想妖怪爱上阅读...

《我爱读书》读后感

读后感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读后感文体特点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写法3学习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试写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姓名赵雅琴学号20xx134057专业20xx级汉语言文学力量之始精神之源培根论读书读后感有一份心情我们从未停下脚步去追寻有一份梦想我们从未放下翅膀去采撷读书之梦之乐关于读书我们保存着心情娱情写...

读书感想

读书感想从百家讲坛于丹lt论语gt心得看视觉文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于丹lt论语gt心得在20xx得到热播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国学的热潮这种现象揭示了在我国视觉文化正在一步一步的逼近曾在我国文化传播史上长期占有主导...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读后感就是指读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在读书时候的一些体会并写出来形成文字表达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读书笔记是指阅读书本时候为了积累...

《生命里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

生命里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周成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生命里最后的读书会作者在事业达到高峰而疲惫不堪时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他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

怎样写好读后感和读书笔记

怎样写好读后感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的文章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常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辨别善恶真伪的能力...

the kite runner读书报告读后感

BrotherorBetrayertheKiteRunnerIhavespenthalfamonthreadingTheKiteRunneronthebestsellerlistasapaperbackfor101weeksIti...

读书的读后感(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