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时间:2024.4.29

《黄帝内经》读书报告

黄帝,华夏族的始祖,中华民族的象征。上古时候,黄帝率领他的部落统一了全国,中华文明从此发展。黄帝不仅长于征战,而且颇懂医术,闲暇时候经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讨论医学问题,由此传说《黄帝内经》为黄帝所著。 看完《黄帝内经》给我的一个总体印象就是:此书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另我叹为观止的是华夏祖先在2000多年前所阐述的一些深奥精辟的理论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让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深入到具体内容,我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关于天地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大百科全书,以阐述生命规律和医疗理法为中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人与自然、人身五脏六腑及各部位间是相互依存的整体。《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贯穿始终的整体观念,迄今仍比西方医学高明。

对于《黄帝内经》,我理解最深的是其中的阴阳学说,是最值得探讨和学习的,因为它是贯穿整书的主干,其他的都是从它延伸出去的分支。所以应该重点讨论阴阳学说。。

《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主要阐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依存,相互调和,相互对立,相互转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中说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强调了阴阳不是一般事物的名称,而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运动、变化的总规律,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概念。它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基础与纲领,是万事万物发生,生长,衰亡的动力与根源。所以讨论阴阳的概念与规律,也就认识了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内在规律,包括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阴阳是相互对立的。《素问:阴阳别论》中说:“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阴的属性为静止不动,阳的属性为运动,这是阴阳最基本的属性。“阳生阴长,阳

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这是对阴阳作用的理论概括。“阳生阴长”是说明阴阳相互为用,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可以使物体生长,待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阴阳的作用下,又可以促进其杀藏(衰亡)。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待阳何以会生,阴何以会长,阴阳皆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离开了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单独存在而发挥作用,因而说阴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这句话阐明了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的规律。极,极点之意,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例如自然界的四季转换:冬天炎热到极点可以转换为冬天寒冷,冬天寒冷到极点可以转换为夏天的炎热。我认为人们得病时忽冷忽热的症状应该就是阴阳转化规律的体现。这种转换也是有条件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说明阴阳双方到了极点可以向相反方向转化。《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灵枢:论疾诊尺》也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可以看出,“重”和“极”是必然的转换条件,寒在“重”和“极”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向热转换,热性也一样。

《黄帝内经》的阴阳相互调和,转换的思想贯穿了整本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阴阳,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是《黄帝内经》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概念,理解好它们,才能牢牢抓住整本书。

除了阴阳学说,《黄帝内经》还有一个重要的藏象学说。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也就是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五脏即:心、肺、肝、脾、肾。六腑即:胆、膻中、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即十二官。十二官的具体功能及联系,在书中论述的非常清楚。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心为君主之官”是说明心是人体的最高的的统帅,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好像是一国的君主。这一比喻,通俗生动说明心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心为什么是君主之官?继续阅读此书,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要从心主宰全身去理解,心痛过神主宰全身。《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便是说明了心主神明的作用。心神应该是通过神来支配和协调全身腑脏组织的功能,故为全身主宰。

又通过血主宰全身。《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脉即血脉。血液在全身流动,这应该也是心主宰全身的重要原因。《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这说明血是神的基础,心藏神和心主血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因为心能主宰人的精神,有意识和身体,所以心是君主之官。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第八》)。肺为“相傅之官”,意思就是肺起到了宰相作用,就好比辅佐君王的宰相一样。“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张介宾。可见位高近君是肺为相傅一个重要原因。还有肺的功能方面,肺主气,心主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依,相互为用,共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保持气血流通,所以说肺为相傅之官,辅佐心一同保持气血流通。

“肝者,将军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将军决断勇猛,肝的功能和将军类似。《黄帝内经》里面有详细解释。肝是刚脏,我个人认为刚可能是说肝的气和将军的刚直类似。还有《灵枢:师传》:“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这个就是说肝有深谋远虑,,筹划策略,防御外敌的功能,所以为将军之官。看到这种解释,我觉得有点疑惑。但联想到西医说的肝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和“化学工厂”时,我感觉能够理解了。人体的毒素什么的相当于就是外敌吧,威胁人体健康的敌人,肝既然有解毒功能,能消除这些毒素的威胁,就是帮人体抵御了外敌的威胁。所以说肝为“将军之官”的说法也很有道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这里说胆是做出决策的部位。这个说法让我很是疑惑。读到后面我逐渐明白了。决断是神的表现之一,胆为六腑之一,但又是奇恒之腑说明与六腑又有不同,他与肝表里相依,协同心参与精神活动。《素问:奇病论》说:“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又说:“此人数谋虑而不决,故胆气上逆而为之口苦。”这个大概就是说肝胆相济,肝是谋略,胆是下决策吧,胆主决断是对整个腑脏,机体的气血,阴阳的升降,皆有决断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把胆归于决断的功能。

十二官除了这四个还有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但是“藏象学说”的一个最重要思想就是整体观念,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不管各个器官的功能怎么样,都把它们看做是一个系统中的一部分,没

有独立将它们分开,都是围着心来转的。这一种整体思想在生命体系研究中很科学,我觉得比西医有些地方还先进的多。

除了“阴阳学说”和“藏象学说”,《皇帝呢经》中还有五行、精气、运气学说,这些学说我觉得都有相通的地方只要明白了一种,其他的也都不难理解。

除了这些固定的理论。《黄帝内经》中的的一些先进的思想也给了我很深刻的体会。刚才已经说过的整体思想,这启示我们生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将各个部位分隔开来,应该视作一个系统中的各部分,注意他们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这样治疗疾病时,才不会局限在局部,而是深入根基,从源头解决疾病。整体思想除了对治疗疾病有用,对我们看其他问题也有帮助,看到整体,不局限于局部,会比别人思考得更深刻。

除了整体思想,《内经》中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也是不变的真理。走向自然,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和谐统一。像书中所说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和与阴阳,调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法则天地,象则日月”等。这样能超越世俗观念的束缚,摆脱外力的阻隔和压迫,做到天人合一,调节神气,疾病自然就没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季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转换的结果。人与自然息息相通,阴阳运动不仅影响着自然界,也通过自然界变化影响着人体。所以要顺应自然,从各方面进行调节使身体符合阴阳变化之道,这样增加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书中还有很多比如治病要治本,不能纵欲的思想,都体现了《内经》中蕴含的古人的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我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看完了《黄帝内经》,说句实在话,书中的文言文有很多地方我都不太懂,我凭着大概意思加上网络上的资料,大概能够理解出《内经》中所体现的东西。天人合一是核心思想,把人也看做是一种自然整体,在此基础上研究精气,气血等。从《内经》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健康、养生的理念,我决定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利用好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爱护自己的健康。另外,《内经》中的很多先进的思想,我相信我也能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指导我们做事、做人。总之,在古人智慧的协助下,我可以做到身体、精神两健康。只花两个月时间读完《内经》这本著作,却得到了我一生的财富,它将会指导我以后的行医之路,我以后也会更加努力,将《内经》中的古人智慧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利用

我的所学之术,去救治更多承受病痛的人。


第二篇:黄帝内经读书计划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课程教学课外学习备忘录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一、学习《内经》的任务

追寻经典中医之根!

①追根溯源,穷追不舍,探源而创新;

②由源溯流,从历史的发展中致力于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系统化,进而现代化,在发展中创新。

二、如何分析理解古典医籍《内经》

尊重原文,历代注疏,不要拘泥于一家。

三、学习《内经》方法

①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

②借助注家,弄通医理;

③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

④以学原文(经文)为学习的根本。

四、学习《内经》主要参考的文献资料

㈠参考古文献资料目录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⒉唐·杨上善《太素》

⒊晋·皇甫谧《甲乙经》

⒋元·滑寿《读素问钞》

⒌明·张介宾《类经》

⒍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⒎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⒏明·吴昆《素问吴注》

⒐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⒑清·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

⒒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⒓日·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

㈡参考今文献资料目录

⒈中国中医药报(20xx年~20xx年)

⒉中国中医药科技(19xx年~20xx年)

⒊中医杂志(19xx年~20xx年)

⒋上海中医药杂志(19xx年~20xx年)

⒌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xx年~20xx年)

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xx年~20xx年)

⒎山东中医杂志(19xx年~20xx年)

1

⒏山东医药大学学报(19xx年~20xx年)

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xx年~20xx年)

⒑中风与神经病病杂志(20xx年~20xx年)

⒒中医药学报(19xx年~20xx年)

⒓黑龙江中医药(19xx年~20xx年)

⒔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xx年~20xx年)

⒕中国中医药杂志(19xx年~20xx年)

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xx年~20xx年)

⒗老年医学与保健(20xx年~20xx年)

⒘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xx年~20xx年)

⒙实用老年医学(20xx年~20xx年)

⒚新中医(19xx年~20xx年)

⒛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xx年~20xx年)

21.河南中医(19xx年~20xx年)

22.浙江中医药杂志(19xx年~20xx年)

23.辽宁中医(20xx年~20xx年)

24.中西医结合(20xx年~20xx年)

25.中医文献杂志(20xx年~20xx年)

26.《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

五、《内经》读书计划的实施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内经》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工、课外完成二项“古文献资料”的学习与讨论,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自学的古文献资料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讨论理解教学内容;课间及业余时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资料,相互促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对于“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主讲教师或以多媒体形式展示,或复印学习资料交给《内经》学习小组学习讨论;临床带教,和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及其亲朋好友病患疾苦,利用所学《内经》理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内经》的魅力、经典中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内经》课程学习的读书计划(备忘录)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价值。 ⒉掌握运用阴阳理论认识和阐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则、养生及药食气味的理论,领会其临床应用。

⒊背诵:

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2

⑵“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按教学使用顺序陈列、下同):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明·吴昆《素问吴注》

⒌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⒍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按教学使用顺序陈列、下同):张景岳《景岳全书》、朱丹溪《丹溪心法》、《王九峰医案·泄泻》(清)、《名医类案·痞满》(清)、吴又可《温疫论》、《素问释义》等。

第二节《素问·脏气法时论》

学习目的要求:

理解五脏病愈、甚、持、起时,掌握其一般规律。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中国中医药报(20xx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医宗金鉴》、《难经经释》、张元素《医学启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门》等。

第三节《素问·六微旨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亢则害,承乃制”的意义,理解其临床应用。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中国中医药报(20xx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介宾《内经图翼·运气上》、王履《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戴思恭《续名医类案》等。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素问·灵兰秘典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十二官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⒉掌握“十二官不得相失”及“主明则下安”的理论。

⒊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⒊唐·杨上善《太素》

3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叶桂《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唐容川《医经精义》、《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难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等。

第二节《素问·六节藏象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藏象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中医脏腑名称的含义。

⒉掌握五脏的性能、阴阳属性、与五华、五体和四时通应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⒊理解“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

⒋背诵“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

⒋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⒌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⒍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辞源》、李今庸《读古医籍随笔》、19xx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李杲《脾胃论》、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等。

第三节《素问·五脏别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脏和腑的不同功能和生理特点。

⒉掌握“气口独为五脏主”的理论。

⒊背诵: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⑵“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⒊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⒋明·张介宾《类经》

⒌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⒍明·吴昆《素问吴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辞源》、陈士择《石室秘录》、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难经》、王洪图《黄帝医术临证切要》等。

第四节《素问·经脉别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和“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观点。

4

⒉掌握水饮和食物的输布生化过程。

⒊理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道理。

⒋背诵:“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吴昆《素问吴注》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明·吴昆《素问吴注》

⒌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⒍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⒎《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

⒏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傅贞亮《黄帝内经素问析义》、李国清《素问疑识》等。

第五节《素问·太阴阳明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太阴、阳明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

⒉理解“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及其意义。

⒊理解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理论,掌握“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⒋从“脾不主时”的理论理解脾胃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⒌背诵:⑴“阳者,天气也……阴受之则入五脏。”⑵“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唐·杨上善《太素》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伤寒论》、《素问释义》、明代周慎斋《慎斋遗书》、敦煌古医籍残卷《明堂五脏论·脾与胃》、赵献可《医贯》、张介宾《景岳全书》等。

第六节《灵枢·本神》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⒉理解由心任物到智处物的思维过程。

⒊理解五脏虚实病候及治疗原则。

⒋背诵:⑴“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智。”⑵“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

5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⒊明·张介宾《类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清·程文囿《医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等。

第七节《灵枢·营卫生会》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营卫的生成、性质及功能。

⒉理解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及其与寤寐的关系。

⒊掌握“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及其临床意义。

⒋背诵:⑴“人受气于谷,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⑵“中焦亦并胃中,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⒊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⒋明·张介宾《类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北京中医杂志》(刘文昭)、李今庸《中医药研究》、《黑龙江中医药》(袁立人)、《中医杂志》(李志道)、《贵阳中医学院学报》(高伯正)、孙思邈《干金要方》、《福建中医药》(江中坚)、《山西中医》(蒋贤跃)、《中医杂志》(庞近宜)、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第八节《灵枢·决气》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六气”的概念。

自学。

第三章 经络

第一节《素问·骨空论》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第二节《灵枢·经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6

⒊《中国医药学报》(史常永19xx年)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宋·窦材《扁鹊心书》、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邱幸凡《络脉理论与临床》、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等。

第三节《灵枢·九针论》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晋·皇甫谧《甲乙经》

⒉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⒊明·张介宾《类经》

第四节《灵枢·血络论》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⒉晋·皇甫谧《甲乙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喻昌《医门法律·络脉论》等。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素问·生气通天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⒉掌握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理解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性以及阳气在阴阳平衡协调中的主导作用。

⒊掌握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风、寒、暑、湿外感邪气致病特征、机理。

⒋理解饮食五味对五脏的影响,了解五味偏嗜致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⒌背诵:①“阳气者,若天与日……四维相代,阳气乃竭。”②“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③“凡阴阳之要……春必温病。”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⒉明·吴昆《素问吴注》

⒊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类经附翼》

⒋唐·杨上善《太素》

⒌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⒍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等。

第二节《素问·玉机真脏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的五脏病传变规律。

⒉理解“风为百病之长”的意义。

7

⒊掌握五虚、五实证的病候、病机及“其时有生者”的机理,理解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中国中医药报(20xx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第三节《素问·举痛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百病生于气”的病机学观点,理解九气致病的病机、病候。 ⒉背诵:“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俞震《古今医案按》、刘冠军《现代针灸医案选·气厥》等。

第四节《素问·调经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和“守经隧”的理论。

⒉理解血气、表里虚实的含义及其病因、病机。

⒊掌握“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胜则外热,阴胜则内寒”病机,理解该理论的古今差异。

⒋背诵:①“夫心藏神……是故守经隧焉。”②“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⒍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⒎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万密斋《续名医类案?咳嗽》、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俞震《古今医案按》、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杨继荪医案》、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漠·泄泻》、李东垣《脾胃论》等。

第五节《素问·至真要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病机的概念及掌握病机的重要意义。

8

⒉掌握“病机十九条”。

⒊理解“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病机分析法。

⒋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⒉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⒊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蒲辅周医案》、华岫云《临证指南医案·眩晕》、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吴考盘医案》、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李振华医案》、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薛立斋《续名医类案·痈疽》等。

第六节《灵枢·百病始生》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和病“起于阴”、“起于阳”的含义。 ⒉掌握“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学基本观点,理解正邪在发病中的辨证关系及临床意义。

⒊理解并“生于阴”的具体内容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

⒋背诵:①“夫百病之所生也……致其淫,不可胜数。”②“风雨寒热……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医学心传》等。

第五章 病证

第一节《素问·热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伤寒的概念及其病因、病机和预后。

⒉理解伤寒六经分证的症状、病机、传变以及其对后世伤寒学说的影响。 ⒊背诵:①“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必不免于死。”②“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⒋张仲景《伤寒论

第二节《素问·评热病论》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阴阳交的概念、病机和预后,理解邪热与阴精正气胜复斗争对热病预后的影响,以及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9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唐·杨上善《太素》

⒊明·张介宾《类经》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张仲景《金匮要略》、程土德《素问注释汇粹》、等。

第三节《素问·咳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理解肺咳“内外合邪”的致咳病机。

⒉理解“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病机及其临床意义。

⒊背诵:“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则为泄为痛。”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中医内科学》(规划教材)

⒉中国中医药报(20xx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林佩琴《类证治栽》、《证治准绳》、《医宗必读》、秦伯未《内经类证》、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张仲景《金匮要略》等。

第四节《素问·举痛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痛证的基本病因病机,了解各种痛证的具体病机。

⒉理解痛证的辨证要点及四诊合参的临床意义。

⒊背诵:“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参考第四章第三节《素问·举痛论》

第五节《素问·风论》

学习目的要求:

理解“风者,百病之长也”的理论及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自学。

第六节《素问·痹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痹证基本病机及临床意义。

⒉掌握行、痛、著痹的具体病机及证候特点。

⒊理解五脏痹、六腑痹、五体痹的病机,了解其病候及预后。

⒋理解营卫之气与痹证的病机关系。

10

⒌背诵:⑴“风寒湿三气杂至……湿气胜者为著痹也。”⑵“荣者,水谷之精气……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李中梓《医宗必读》、张介宾《景岳全书》、陈梦雷《医部全录》、张璐《张氏医通》、《辨证奇闻》、《兰室秘藏》等。

第七节《素问·痿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五脏使人痿”及五体痿的病因、病机、病候。

⒉掌握“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⒊理解各类痿证的症状及辨证要点。

⒋背诵:⑴“五脏使人痿……著则生痿躄也。”⑵“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故足痿不用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明·张介宾《类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程国彭《医学心悟》、熊继柏《内经理论精要》、《湖南中医学院学报》(熊继柏19xx年2期)、《痹痿专辑·陆养愚医案》、李中梓《医宗必读》、林佩琴《类证治裁》等。

第八节《灵枢·水胀》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水胀、鼓胀、肤肿的主要病候及鉴别要点,理解其临床意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唐·杨上善《太素》

⒉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肿胀》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等。

第六章 诊法

第一节《素問·脈要精微論》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诊法常以平旦”及四诊合参的诊病原则及其临床意义。

⒉理解脉诊的原理及各种脉象的主病机理。

⒊掌握望精明、辨五色诊病的原理、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⒋掌握五脏“失守”、“失强”的临床表现及诊病意义。

⒌理解“脉合四时脉象”的理论及四时相应脉象。

⒍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的诊法原则。

⒎背诵:⑴“诊法常以平旦……决死生之分。”⑵“五脏者,中之守也……失强则死。”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11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明·吴昆《素问吴注》

⒌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尤恰《医学读书记》、清·何梦瑶《医碥》、《医门法律》、李中梓《诊家正眼》、滑伯仁《诊家枢要》等。

第二节《素問·平人气象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平人脉息及平息调脉诊脉法。

⒉掌握“脉以胃气为本”的理论,了解四时五脏平、病死脉及其区分根据。 ⒊理解“虚里”诊法及其诊病的意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⒉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介宾《景岳全书》等。

第三节《灵枢·五色》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五色主病及面部色诊的要领。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汪宏《望诊遵经》、等。

第七章 论治

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因势利导”和“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疗法则。

⒉理解解表、泻实、补虚的各种治疗方法。

⒊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吴昆《素问吴注》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汉·张仲景《伤寒论》(51、54、171、381)、《金匮要略》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郭霜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等。

第二节《素问·异法方宜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的道理,了解不同地理方域对体质、发病及治法的影响。

⒉掌握“杂合以治,各得所宜”的因地制宜治则。

自学。

第三节《素问·汤液醪醴论》

12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水肿的病机、病候及治疗法则。

⒉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⒉唐·杨上善《太素》

⒊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⒋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⒌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实用中医内科学》、楼英《医学纲目》等。

第四节《素问·脏气法时论》

主学习目的要求:

理解“毒药攻邪”和谷、肉、果、菜补养身体的药食运用原则。 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中国中医药报(20xx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医宗金鉴》、《难经经释》、张元素《医学启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门》等。

第五节《素问·标本病传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标本缓急的临床运用。

⒉理解辨别标本的重要性。

⒊背诵:“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明·吴昆《素问吴注》

⒍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⒎《名医类案》(秘结、痞满、泻)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缪希雍《本草经疏》、何梦瑶《医碥·标本说》等。

第六节《素问·五常政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毒药治病的用药原则。

自学。

13

第七节《素问·至真要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正治法与反治法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⒉掌握“治求其属”的治疗法则及其临床应用。

⒊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⒉张仲景《伤寒论》273、317、321、350、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⒌明·吴昆《素问吴注》

⒍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⒎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蒲辅周医案》、华岫云《临证指南医案·眩晕》、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吴考盘医案》、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李振华医案》、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薛立斋《续名医类案·痈疽》等。

第八章

第一节《素问·上古天真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⒉理解人体生长壮老生命过程

⒊掌握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⒋背诵: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半百而衰。”⑵“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得所愿。”⑶“女子七岁……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⒍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⒎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李国清《素问疑识·上古天真论》、周长有《内经翼注》、王洪图《内经新论》、《老子》、《庄子》等。

第二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4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四气调神”的养生方法。

⒉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及其目的意义。 ⒊掌握“治未病”养生防病原则。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⒊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⒋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本草纲目》等。

第三节《灵枢·天年》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生命的形成,掌握“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的理论及其意义。 ⒉理解长寿的特征和禀赋体质与寿夭的关系

⒊理解生命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形态特征。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中华大字典》、《淮南子》等。

15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报告范文

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失灵的探讨政法xxxxxxxxxxxxxxx1悦读会书报告读米勒管理困境关于科层企业管理困境的探讨对于作者盖瑞J米勒GaryJMiller知之甚少只了解其为美国华盛顿大学StL...

读书报告(标准版)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1作品介绍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季羡林...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

读书报告模板

读书报告模板《XXXXX》读书报告姓名、学号一、著作基本信息作者、著作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年份、著作来源。二、著作简介(300字左右)可包括著作背景、作者研究特色、著作基本主题及核心观点、基本方法等。三…

怎样写读书报告

什么是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是大学各种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修课学生就教师所指定的读物进行研读经过充分理解吸收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行综合组织钩玄提要予以申述评论如此才能将学问化为己有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拓展知识领域厚植一生学术...

读书报告

教育技术04级读书报告目录读书报告读李伯黍燕国材的教育心理学1ltlt教学论稿读书笔记11读王策三教授教学论稿学会教学读书报告25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41合作学习读书报告54读书报告教育心理学章永生著河北教...

读书报告的格式

读书报告内容结构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2种类如小...

读书报告

竞争大未来读后感50100802422赵玉霞摘要报告根据竞争大未来内容和读后感从如何把握特点如何奋力拼搏这几个方面展开力争做到更好地塑造未来关键词特点特色未来竞争大未来一共十二章内容作者从走出过去迈向未来竞争未...

读书报告格式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

怎样写好读书报告

如何写好一篇读书报告声明本文章从cnsblog4add3fb70100082yhtml转帖而来向作者致敬以前曾转贴一篇写读书报告的格式没想到对同志们的帮助那是相当地还可以着实初写读书心得或研究报告时往往不得要领...

读书报告会主持词

读书报告会主持词开场白A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B那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A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图书馆B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A尊...

读书报告会新闻稿

20xx年4月13日晚昌乐一中高一年级寒假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在多功能教室隆重举行比赛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张泽琳付志敬杜程瑶姜梓环刘井张莉英崔娜...

读书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