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4.4.27

文化体制改革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变革中,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的振兴,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落实和保障。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新形势下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我体会主要应把握以下五点: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大批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构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显著增强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我们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力度,激发文化发展创新的活力,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只有实现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才能为我们在文化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我们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大力推进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利用先进技术培育、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以上认识是基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我国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那就是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基本思路。一方面,按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这个思路,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形成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结果,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出发得出的结论,充满了辩证法。前一段有文章议论所谓“中国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问题”,我要明确地说,这个提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不存在整个文化被市场化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同时,大力振兴文化产业,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拉动居民文化消费,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贡献。

第二题《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繁荣创作生产。

在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突出提高质量,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多出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精心组织生产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反映现实生活和人民主体地位的重点影片,着力强化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电影在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促进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扶持现实、农村、少数民族以及少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创作,积极促进动画片、纪录片、科教片以及适合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新形式传播的产品的生产,努力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切实加强影视制作、动漫等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推进电影创作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强特种电影的研发。进一步改进政府评奖,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努力营造良好创作环境。建立健全政府资金投入机制,继续执行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等制度,使政府资金在引导创作、繁荣创作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益。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要求,继续设立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本区域重点影片拍摄项目。充分运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电影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

(二)积极培育新型企业。

加快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创新企业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影片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为龙头,整合制片发行放映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活力。加快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发展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电影生产企业,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对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国有电影企业同等待遇。

(三)继续扩大院线经营规模。

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大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积极探索院线经营规律、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全国电影放映票务系统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影院经营服务水平。着力发展主流院线市场,大力开发二级市场和社区电影市场、农村放映市场,积极开发电影的电视点播、家庭影院放映、互联网点播、手机等移动多媒体播映等市场,加快形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层次多样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认真落实年放映国产电影时间不低于年放映时间总和三分之二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考核奖励。继续执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用于加强电影行业宏观调控和促进国产电影发行放映。

(四)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

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采取信贷、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商业影院和社区影院。国家给予必要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及县城的影院建设,各地对建设项目选址、立项、征地、投入、#b@2等给予大力支持。对城镇数字影院建设使用国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给予土地供应支持,其中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按法律法规规定以协议方式供地。投资者要专地专用,不准改变用向。

(五)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电影企业,金融机构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利用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手段,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电影企业重组上市。积极探索建立电影风险投资机制,各地可以利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支持电影风险投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电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依法发起组建各类电影投资公司,努力培育电影领域战略投资者。

(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鼓励开展电影产业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电影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电影技术企业开展电影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设备改造。实施电影数字化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环节的应用。提高国家中影数字电影制作基地的经营管理水平,形成集约化生产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完善符合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要求的数字电影标准体系,提高电影数字设备国产化水平。研究开发数字电影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和省级电影数字化服务监管平台,完善0.8K数字电影流动放映,1.3K、2K数字电影放映的市场服务和技术监管系统。加快研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技术,完善数字化分发和接收系统。抓紧实施资料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加快数字影片节目库的建设和利用。

(七)全面加强公共服务。

大力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积极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普及数字化流动放映,有条件的地方可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立固定放映点;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公益版权片源保障机制,加大投入、改善服务、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积极推动农村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鼓励电影企业深入城乡社区、厂矿、校园、军营和广场等开展公益放映活动。大力提倡电影发行放映企业采取优惠票价等多种方式满足农民工、城市低收入居民等群体的观影需求;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工作的扶持力度,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看懂看好电影。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学生放映的爱国主义电影所需经费从公用经费中开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影视教育经费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

(八)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积极实施电影“走出去”战略,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优惠政策,通过现有渠道,加大对电影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力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加快培育海外营销的市场主体,加大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力度,拓展渠道,完善网络,探索建立国产影片海外推广营销体系,推动国产影片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支持电影企业、电影作品参加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展和交易市场,进一步办好“上海国际电影节”等活动;推动“中国电影频道”等采用频道时段合作、有线电视网络租用及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加快海外落地步伐,扩大用户规模;积极与各国政府、国际电影节展组委会、电影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广泛友好的合作推广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拍片,继续举办好中国电影展等活动,努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九)不断完善监管体系。

抓紧推动建立完善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重点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和公布实施,制定和完善深化电影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地方电影行政管理职能归口划转工作,着力推进各级广电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电影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市场准入管理,严把立项、备案、审查、发行放映和播出等关口,规范互联网电影传播秩序。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化监管,防控各种形式的非法电影,坚决打击电影走私、盗版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规范放映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统一规范电影产业数据统计工作,保证电影市场信息全面、准确、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电影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积极发展电影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在职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造就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重点加强创作、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高度重视既懂艺术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既懂经营管理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熟悉国际运作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优秀电影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第三题<(1)扩大准入的政策

根据国办(2003)105号文件,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试点地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剥离出来的经营部分(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转制为企业,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国有发行集团、转制为企业的科技类报刊和出版单位,在原国有投资主体控股的前提

下,允许吸收国内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在广电系统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吸收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和相关层,对各种资本都是开放的。国家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上市。20xx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具体领域。

在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文学艺术服务中,对外资,目前允许在不损害中国审查音像制品内容的权利的情况下,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国合资伙伴设立合作企业,从事除电影外的音像制品分销(包括娱乐软件和录音制品);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建设和(或)改造电影院,外资不超过49%,但港、澳资金可占75%。加入WTO后一年内,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图书、报纸、杂志的零售。在不损害中国关于电影管理的法规一致性的情况下,自加入时起,中国将允许以分帐形式进口电影用于影院放映。允许外资进入的,允许内资进入,这是一条政策。

(2)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的改革政策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一大批经营性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20xx年6月以来,一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系统转企单位主要有三类:一是电影公司;二是部分艺术表演团体;三是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是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财税政策

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规定了7个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虽然只试行试点单位和地区,但从中也可看到今后政策的走向。

(a)试点地区可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使用和管理办法,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b)对政府鼓励的新办的报业、出版、发行、广电、电影、放映、演艺等文化企业,给予免征1~3年的企业所得税照顾。

(c)对试点报业、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集团,符合规定的可以给予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d)文化产品出口可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文化劳务出口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引进的先进技术或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先行税法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e)文化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免经营用土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f)鼓励兴办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从事数字广播影视、数据库、电子出版等研发、生产、传播的文化单位,凡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可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g)对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电影制片厂销售的电影拷贝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电影发行企业向电影放映单位收取的电影发行收入免征营业税。这是沿用了原有的政策


第二篇: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人文广场

HUMANITIESSQUARE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刘墨

美国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国家,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总体实力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抗衡。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原是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短短二百多年时间内跃升世界第一大文化国。翻译与引介美国的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一、美国文化产业的特征和运作

1.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

美国文化产业在20世纪中后期兴盛并高速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一,美国文化的多元化使其更易于对其他文化接受与整合。美国的重要文化是殖民文化,即受欧洲的影响相当大,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文化必然是一种多元的存在状态,这种多元文化更容易吸收异体文化并进行有机整合。随着美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它吸收了世界上更先进的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融合于本国文化中,构成了美国文化产生发展的深层历史的动因。

第二,美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它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在美国工业中制造业占了全国生产总额的3/4,每年为国家争取了450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所以强大的制造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兴盛。而由制造业带动起来的商品社会使美国成为富裕社会,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土壤。

第三,美国科技在世界上具有领先的优势。它不但加快了文化产业化进程,也给

2008.8

1992年1月

创刊

2008年

8总第152期

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对科技领域给予政策的倾斜,保证了这些人才在科技开发中拥有充足的资金,科技的进步使美国大众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不但促成了文化产业的迅速成熟,而且使文化产业市场突破地域限制,形成全球化市场,目前文化产业已与制造业一起成为美国财富的主要来源。

对所谓的优秀文化及真理进行扶持,而是营造和维护一个能够让各种声音表达的环境,同时也保证了受众能够有充分的选择机会,如政府通过并颁布了反垄断法。但随着海外文化市场的扩大,美国文化企业的垄断约束有微妙变化,所以美国在文化管理方面“兵无常法”,不拘泥于固定手段,在争取保证美国文化产业的全球竞争力的前提下随着情况的不同而进行不断调整。正是在美国倡导的自由经济下,一方面美国文化商品肆无忌惮地冲击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文化产业依赖于跨国公司增多以及对外投资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如今的美国文化产业更多的是由跨国公司来运作。

第二,美国利用电子媒介向世界推广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使其文化扩张无孔不入,并伸展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在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基础上,科技含量仍占据很大比重,尤其大众传播媒体,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器。随着美国通讯网络的全球扩张,美国成为世界范围内大众传播的最大收益者,同时也是全球大众传媒总策划和总导演。

第三,美国利用开放战略倾销和政治运作向全世界倾销其文化价值、信仰、观念。美国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和产业自由,美国的貌似空白的文化策略也就转化为一种市场策略,它是一种高度的“开放战略”。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和政府的两个方面推广最终会合二为一,企业的经营性活动会受到政府支持,而政府出台的文化政策则会被各跨国文化企业所奉行。在美国文化中心地位中,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对其中心地位构成威协时,美国就会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手段攻击这个国家的文化。

2.美国文化现状和文化政策特征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强调文化产品生产销售高度市场化。基于这样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国家对文化的发展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以“无为而无不为”为特征,具体管理方式以各州政府为核心协调单位并灵活多样。其文化政策重点是:一方面,就发展信息化高科技手段而言,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法规促成软件硬件的剥离,使硬件生产归传统产业,进一步促进、保护和开发国内外文化资源,在使“文化资源小国”变成“文化产业强国”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国内外,特别是国外文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形成各种介于各州政府和具体文化部门之间非营利性文化组织,设立基金会及创设各种资助文化单位的捐赠制度,促进各种文化产业、各个文化部门和具体单位健康多样发展。就美国当今的社会文化现状而言,可以说其文化与经济的互渗程度和融合程度都是全世界最高的,而这种互渗和融合,特别是整个经济社会体制对文化产业的强有力支持,又使其文化产品的全球竞争力非常强,并且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3.美国文化产业的运作

美国无论在经济实力和科技进步发达方面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美国政府及文化产业有关部门的一系列有效运作,使美国文化产业独霸全球文化市场。

第一,美国极力倡导的自由经济是其文化产业资本最大受益者。美国没有统一的文化政策,美国对国内文化市场监管方式与钢铁、汽车等其他产业部门没有区别,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同等对待。美国政府认为文化产业在经济领域不具有特殊地位,文化产业与钢铁、汽车等产品没有什么不同,文化不需要特殊规划和保护,政府所应做的是为文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个人的文化创造搭建一个公平合理充分竞争的舞台。美国政府认为对于文化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

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和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1.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

美国既是文化产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最发达的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首先,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其国际政治经济优势来支持美国文化

40THENEWORIENT2008.8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人文广场

HUMANITIESSQUARE

商品占领国际市场;其次,鼓励多样化投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杆杠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再次是加重加大科技投入和应用,网络传输、数字化、通讯卫星、数字电视等高科技的应用,使美国文化产业拥有向全世界扩展的“桥梁”和“利器”。

第二,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吸收并融合了全世界最在美先进的文化,构成本国文化产业的深层文化基础。国高度发达和科技领先世界的前提下,大力开放本国的文化,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加以美国式的改造,如中国的《花木兰》改编成的动画片在全球放映总收入就达3亿美元。

第三,商业化运作使美国文化产业得以常胜不衰。美国的影视业、图书出版业、音乐唱片业已构成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这得益于美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商业化运作。

第四,网罗文化产业的精英人才成为美国文化产业立足国际竟争的重要保证。美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人才挖掘和培育,二战中的人才到美国避难为其积蓄了人力资本,同时还吸收世界优秀的产业人才,美国在人才培训中一直处在领先地位。

制下的文化行政部门具有国有单位资产所有者、文化行业管理者、行业利益经营者三重身份,扮演着三重角色。这三重角色往往在行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之下被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引起文化行业部门组织行为的混乱。所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将三种角色集一身的制度改变为三重角色分工的制度,如将国有文化资产所有权交给政府,将经营管的职能交给文化产业集团,文化行政部门从所有者、理者、经营者三重身份中解脱出来,只保留文化行业管理者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者的身份,真正成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组政府文化产业管理职能体系。

启示之二:加速推进文化市场主体产权改革进程。以文化产业为龙头,推动行政性集团向企业集团转变,加速推进文化市场主体产权改革进程。因为我国文化产业集团与美国文化产业集团相比存在明显的行政性特点:第一,文化产业集团大多是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由政府批准组建;第二,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由行政隶紧属关系而非以产权关系为主导;第三,按照核心层、密层、半紧密层的模式区分集团的成员。美国文化产业集团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兼并和扩张发展起来的联合企业组织形式,集团多数是以股权作纽带,彼此间的产权十分明晰。但我国文化产业集团由于政企分开的目标仍在实施过程中,产权关系不明晰,不能完全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所要求的自我经营、自负盈亏。所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阶段,必须加快推进集团化过程中的政企分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有的行政性集团向企业集团转化,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造。

启示之三:改进政府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市场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主要承担引导、监管的法律职能。中国与美国改进政府管理的着眼点有很大不同。美国政府做的是为文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个人的文化创造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充分竞争的舞台,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宏观战略方面。而中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政府管理则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是要完成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具体表现在:其一,转变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由原来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由原来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

2.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产业化意味着文化即经济,经济即文化,文化与经济发展一体化。但在我国,经济与文化截然两分的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今天所说的发展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只是把原来的文化事业推向企业化管理,真正产业化的文化集团并不多,其原因是中国文化还没有完全经济化,也就是说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这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处在深化和拓展阶段。根据我国国情,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有何启示呢?

启示之一:改变观念,构建新时期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体系。针对长期以来过于强调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忽视其商品属性的弊端,应充分认识并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是特殊性,商品属性是普遍性。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发展观中解放出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大胆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传统体

2008.8

1992年1月

创刊

2008年

8总第152期

理,营造适宜的文化市场环境,对文化产业活动进行引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导和调节;其二,按照政企分开、

管办分开的原则,对政府、文化市场、文化企业的职责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切实解决目前文化产业运动员的问题;其管理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兼教练员、

三,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行业协会成为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使其文化产业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

启示之四: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之本。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贯彻人才兴文战略。体制机吸制的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有利于稳定人才、纳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优秀人才和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努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艺术创作人才、新闻采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基层人才骨干队伍等。建立人才发现、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国内人才交流,引进一批优秀产业人才和领军人物。

注释:

①RobertL.Lineberry,GeorgeC.Ed-

wardsⅢ,MartinP.Walttenberg,GovernmentinAmerican:People,Politics,andPoli-cy,sixthedition,NewYork: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1994.

②Arthur

M.Schlesinger,Jr,The

Dis-

unitingofAmerica:ReflectionsonaMul-ticulturalSociety,NewYork:W.W.Norton&Company,1998.

EdwarJ.Lynch,

“Government

Execu-

tive”,http:∥search.epent.com.asp?an=

3368163&db=mth.

④FrederickR.Lynch,“Managingdiver-sity:Multiculturalismenters

the

work-

place”,http:∥search.epent.com/direct.asp?an=9701050559&db=afh.

⑤中国文化部编:

,1999。元》

《共同创造文化产业的新纪

(本文是北京市教委资助的社科课题《北京市和谐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体制改革探讨》的论文之一)

,北京科学文⑥《200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献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42THENEWORIENT2008.8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龙源期刊网cn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作者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xx年第01期中国文化蓝皮书20xx20xx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经过一年紧张而又高水准的合作科研顺利完成了中国文化蓝皮...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xx)》节录

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文化领域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继续鼓励和...

20xx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新元文智20xx年12月十八大提出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产业是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增长点我国政府明...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解决办法的分析报告我国文化产业兴起是从20世纪90年以来从自发到自觉从市场到体制跟进的这些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文化部门的建设以及向产业转化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中国文化产...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析第一节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在我国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改革开放30年...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行业统计数据分析预测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行业统计数据分析预测报告报告名称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行业统计数据分析预测报告报告编号309295联系电话0106266521062664210传真Emailser...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内容概述第一章文化产业的商业属性介绍11产业界定111产业定义112产业范畴12产业特征解析121产业性...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智慧密集型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来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改)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第一部分经济及产业环境分析一近年全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20xx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

20xx中国文化产业分析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基地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内容简介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十八大提出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产业是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增长点我国政府明确到20xx年文化产业将...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文化系统中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状况认为目前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有四多一少的特征娱乐业从业人员多经营性从业人员多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多非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多而高级人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