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1----集合与简易逻辑

时间:2024.4.5

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及基本思想方法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部分·集合与集合运算¤

内容概述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疯人数学家”康托尔(Cantor,G.F.P,1845-1918年,德国人)是集合论的创始者。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集合的思想、集合的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方程和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中都被广泛的使用。要求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点拨

< 1 >※  集合与元素。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确定性)。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注意】①集合的确定性如何体现?(例如很高的山,一条快乐的鱼能成为一个集合么)

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例题】设集合,若,试判断a+b与A、B的关系。

〖分析〗两个集合中的k不可以理解成是同一个变量,即解作:

,此法失去任意性。

〖解答〗

③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例题】已知,其中

(1)若,求实数的值;(2)当为何值时,集合的表示不正确?

〖解答〗

④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

【思考】各表示方法的特点,比如描述法注意限制决定条件、条件决定元素、元素决定集合。

【例题1】用符号语言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集合,

〖解答〗

【例题2】

A.P=M     B.Q=R     C.R=M     D.Q=N

〖解答〗D.集合中的许多概念都是用“元素”来定义的,因此遇到集合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这是解题的关键。

⑤常用数集记住了吗?(

< 2 >※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集合A、B、C、U)

①包含关系:

②运算关系:

③重要性质及结论:

【注意】ⅰ)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技巧,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多用于集合运算,含绝对值不等式求解,标根法等)、直角坐标系或文氏图(多用于集合关系的表示等)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例题1】(08北京1)已知全集U=R,集合,那么集合等于(  D  )

A. B. C. D.

【例题2】(05全国Ⅰ理2)设I为全集,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且,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C.本题是抽象集合的关系问题,结合已知画出文氏图观察即可,也可以用特例法。

【例题3】已知集合

〖解答〗

方法技巧☆  处理集合运算问题先确定集合是前提,同时要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对于含参数的集合要注意讨论,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借助于数轴列出符合题意的不等式组求解。

ⅱ)注意对空集的讨论,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例题】集合则实数a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解答〗。注意对情况的讨论,即对进行讨论。

ⅲ)注重一些结论的应用。

【例题1】(06重庆理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集合=(    )  A. {1,6}  B. {4,5}  C. {2,3,4,5,7}  D. {1,2,3,6,7}

〖解答〗D.利用德摩根定律即可。

【例题2】若A、B、C为三个集合,,则一定有(    )

A.    B.    C.    D.

〖解答〗A.本题也可以由图示法求得。

【例题3】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是(    )

A.1       B.3        C.4        D.8

〖解答〗C.由已知只需求集合A的子集个数即可,即个。

ⅳ)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排除法、间接法)。

【例题】已知函数,在区间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f(c)>0,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解答〗设所求p的范围为A,

注意到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

,∴

跟踪训练(一)

1. 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形成集合的是(    )

A.所有的无理数   B.26个英文字母   C.所有的正三角形   D.文静的女孩

2. 已知集合A={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成为△ABC的边长,则△ABC一定不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3.(06福建理4)已知全集U=R,且

等于(    )    A.     B.     C.      D.

4. 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    )

A.6      B.7     C.8      D.9

5.已知,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或a>5     B.a≤1或a≥5     C.1<a<5     D.1≤a≤5

6.已知,则集合中所有元素的和为           

7.已知集合为无限集,则           

8.含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为,也可表示为,求的值。

9.已知集合,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0. 已知集合,求时实数k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简易逻辑¤

内容概述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们认识和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分两方面,一是直接考查命题真假的判定、复合命题的组成、四种命题及充要条件的判定,以客观题为主;二是体现其工具作用,从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叙述问题、寻找等价问题等进行广义上的考查。要求我们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知识点拨

< 3 >※  语句与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一般为陈述句(也有反问句)。

【例题】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是        ,①集合A={x|x=2n,n∈Ζ}是奇数集;②2x=1;③x<3;④x2+1≥0;⑤小于直角的角;⑥很高的山顶常常终年积雪;⑦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必平行吗?⑧求证:若x∈R,方程x2-x+1=0无实根。

〖解答〗①是假命题;④是真命题。②③为开语句(含有变量),在给出变量值之前无法判断;⑤⑥有不确定因素;⑦是疑问句不是命题;⑧是祈使句不是命题(例:把门关上)。

【注意】1.区分好逻辑联结词与日常用语。

常用的逻辑联结词有“或”(∪)具有选择性,即至少有一个成立;“且”(∩)具有兼有性,即同时成立;“非”(¬)具有否定性,即对原命题的否定。

2.命题按是否含有逻辑联结词可分为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对复合命题真值的判断可分为三步:①确定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②判断各简单命题的真值;③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值。附真值表如下

【例题1】命题p:若a,b∈R,则|a|+|b|>1是|a+b|>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命题q:函数的定义域是,则(  D  )

A.p或q为假     B.p且q为真     C.p真q假     D.p假q真

【例题2】如果命题p或q为真,p且q为假,则(  D  )

A.命题p和命题q都是假命题          B.命题p和命题q都是真命题

C.命题p和命题非q真值不同          D.命题p和命题非q真值相同

方法技巧☆  由真值表中原命题与命题的否定之间的真值相反的关系,我们能得到一种证明问题的重要方法,即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属于间接证法。当直接证明比较困难,如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唯一”等语句时或证明一些存在性问题时往往采用此法。其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⑴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反设);

⑵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归谬);

⑶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判定)。

【例题3】证明:不论x,y取任何非零实数,等式总不成立。

〖证明〗假设存在非零实数使成立,带入整理有,即,出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例题4】若,试证|f(0)|,|f(1)|,|f(-1)|中至少有一个大于等于

〖证明〗

< 4 >※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即一般都可以写成若p则q的形式,附四种形式关系图:

【思考】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

方法技巧☆  当一个命题的真值难以判断时,可以考虑其逆否命题的真值判断。

【例题1】设原命题是“已知a,b,c,d是实数,若a=b且c=d,则a+c=b+d”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值。

〖解答〗逆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且c=d。假(举反例即可)

否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b或c≠d,则a+c≠b+d。假(与逆命题真值相同)

逆否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或c≠d。真(与原命题真值相同)

【例题2】在原命题“若a>b,则a2>b2”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3  个。

【思考】命题的四种形式中真(或假)命题的个数的特点(答:只能是偶数个)

【注意】①区分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和否命题(条件和结论全否)。

*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若p则¬q),强调语意的全面否定,其真值必然与原命题相反。

*否命题对条件和结论要完全否定(若¬p则¬q),其真值与原命题无关。

附常见否定词表:

【例题】若x,y∈R且x2+y2=0,则x,y全为0。写出其否定形式              

〖解答〗若x,y∈R且x2+y2=0,则x,y不全为0。

【例题】命题“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的否命题是                   

〖解答〗四边不相等的四边形不是正方形。

②确定命题为正确的要有严格的证明,确定命题为假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证成立要严密,不成立举反例)。

< 5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方法技巧☆  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方法主要有:

(1)定义法:若,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定义反映了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其情况(p作条件,q作结论时)有4种,即充分不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表述时需要注意语序,一种是结论的什么条件是什么;另一种是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例题1】若p:-2<a<0,0<b<1,q:关于x的方程x2+ax+b=0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则p是q的什么条件?

〖解答〗若a=-1,b=1/2,则△=a2-4b<0, 关于x的方程x2+ax+b=0无实根,则

若关于x的方程x2+ax+b=0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不妨设为x1,x2,且0<x1≤x2<1,则0<x1+x2=-a<2,0<x1x2=b<1,则,可见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例题2】命题p:不等式的解集为{x|0<x<1},命题q:在ΔABC中,“A>B”是“sinA>sinB”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  A  )

A. p真q假      B. p且q 为真      C. p或q为假       D. p假q真

(2)图示法(传递法):对于较复杂的、多个的或抽象的关系,常用等符号进行传递。

【例题】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r是q的必要条件,r又是s的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则(1)s是p的什么条件;(2)r是q的什么条件?

〖解答〗如右图,s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r是q的充要条件。(图示中各语句构成“顺次封闭环”,则互为充要条件)

(3)集合法: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小集合能推出大集合,反之不可以,集合相等时互为充要条件);

【例题1】已知p:|2x-3|<1,q:x(x-3)<0,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答〗A.由已知p:1<x<2,q:0<x<3,则

【例题2】已知p:x2-8x-20>0,q:x2-2x+1-a2>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从集合观点看,建立命题p,q相应的集合。

,那么有如下对应关系:

〖解答〗

(4)等价命题法:即利用等价关系进行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此法。

【例题】已知,则           条件。

答:充分不必要条件。可根据等价于

跟踪训练(二)

1.(08湖南理2)“成立”是“成立”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命题“对任意的,都有成立”的否定是(    )

A.对任意的,都有成立

B.存在,使成立

C.存在,使成立

D.不存在,使成立

3.设p,q是简单命题,则“p且q为假”是“p或q为假”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那么p是q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a≠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a<0        B.a>0        C.a<-1        D.a>1

6.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则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②“若,则”的逆否命题;③“若,则”的否命题;④“若是无理数,则是无理数”的逆命题。其中真命题有             

7.若非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是非B的               条件。

8.某班主任计划带领同学们开展一次参观考察活动,地点从A、B、C、D、E5个地方选定,选择时要依据下列约束条件:⑴若去A地,则也必须去B地;⑵D、E两地至少去一地;⑶B、C两地只去一地;⑷C、D两地都去或都不去;⑸若去E地,则A、D两地也必须去。请问同学们的参观地点只可能是哪里?

9.已知

求证: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10.已知,又知非p是非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中知识总结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默写时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

高中数列知识大总结(绝对全)

第六章数列二重难点击本章重点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及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注重提炼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如观察法累加法累乘法待定系数法倒序相加求和法错位相减求和法裂项相消求...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文字版)

高中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二描述质点...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

数列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归纳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定义:an?1?an?d(d为常数),an?a1??n?1?d等差中项:x,A,y成等差数列?2A?x?y前n项和Sn??a1?an?n?na21?n?n?1?d…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数学知识归纳汇总冲刺背诵篇第一部分集合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应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总结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也称内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通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①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地理意义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大气环境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

中学教材学习讲义xxjy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中国权威高考信息资源门户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包含臭氧层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

高中知识总结(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