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时间:2024.4.20

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城乡规划  1257408005 

[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认识自然地理过程,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级2、3班同学赴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南部地区)进行了为期7天的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结合综合自然地理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到东北平原南部。同时,观察到松嫩平原草场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及谈谈自己的实习感受。

[关键词]:东北大平原  自然地理  实习  问题

前言

我是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名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地理这门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大二通过对专业基础课《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对一些综合自然地理现象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与认识。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和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我们于20##年6月12号至17号在吉林省西部和蛟河进行了一次野外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此次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在对理论知识更多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在野外识别各种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本领;一方面,通过野外亲自行走观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体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作为班长在配合老师开展实习课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而且期间与老师、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及实习路线

6月12号­    长春——白城                天气阴转小雨

6月13号    白城——乌兰浩特            天气晴

6月14号    乌兰浩特——长春            天气阴转多云

6月15号    长春——蛟河                天气晴

6月16号    蛟河——吉林市——左家      天气中到大雨

6月17号    左家——长春                天气晴

(2)实习地点

实习路线图

(3)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实习整个路线从蛟河到乌兰浩特从东向西贯穿东北大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介于北纬40°25′~48°40′,东经118°40′~128°。南北长1000多公里,东西宽300~400公里,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平原东西两侧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南端濒辽东湾。省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

东北大平原行政区划图

(4)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经济和交通概况

    东北大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长约100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400公里。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长春附近松辽分水岭处地势稍高。松辽分水岭以南称辽河平原,以北称松嫩平原。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于它们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东北平原交通便捷,土层深厚,耕地辽阔,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是我国最大的生产粮和商品粮基地。

(5)实习内容

1、了解实习区气候特征、土壤类型、水文、植被类型等自然地理情况。

2、学习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的形成原因,结构特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6)实习目的

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让我们以地理工作者的身份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巩固基础知识,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体验地理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增加工作兴趣。

二、实习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6月11日,首先是王向东老师给我们做了动员大会,讲解了实习需要带的一些仪器(如GPS、钢卷尺、铁锹等)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我们对实习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随后,许林书教授讲解了地理实习中线路调查、数据获取、整理数据的方法技巧,并且告诉我们在实习时需要了解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学习它的形成机制。最后,班上同学领取各种实习备品,安排一些同学买实习用品和药品。

(2)野外实习阶段

准备阶段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于12号早上8点按照预计的路线开始了正式的野外实习:

1、长春——白城(5个点 到草场)

我们沿线考察了5个实习点,由于观测的路线逐渐向西,水分减少,地面主要的植被类型由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优势种是羊草。

编号1:位于黄土黄土台地西部边缘(人工挖掘坑),此处为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植被主要是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是羊草。土壤类型是黑土,母质是黄土亚粘土从长白山搬运来的,颗粒大,洪积,河水泛滥,越向东越粗、厚,从西向东地势逐渐变高。形成时间Q2时期,Q2时期后地势抬升,侵蚀。透水不良,有铁锰结核体。土壤剖面大致是:

                                                地表               地下

远眺土壤剖面:横放 

                            黑土(50cm) (柱状,生物累积,腐蚀层)

            

编号2:观测点在红色沙砾台地上公路旁边一条干涸的排水沟旁边,气候较湿润周围树木茂盛,杂草丛生。母质是红色砂砾石,呈红色,富含铁,交结不紧密。母质透水性好,地势高,石灰淋溶深。土壤类型是淋溶黑钙土。形成时间在Q1时期(Q2时期地势抬升,Q2时期没有沉积。)另外,此处富含石灰可能是植物、矿物分解钙,母质中含有或者是土壤形成淋溶沉淀钙。

编号3:观测点四周地势平坦,海拔大约165米,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植被类型主要是森林草原。母质是亚砂土,交结疏松。土壤类型是黑钙土,形成的时间比Q2晚,Q3时期由于Q3Q4之间有构造运动,当不强烈,地下水不影响植被、土壤发育。由于该地区气候相对干燥,适合蚂蚁、老鼠等动物生活,所以有蚁穴和老鼠洞穴,土壤里还有有假菌丝体。

编号4:观测点海拔大约在135米,位于人工保护的草场里,由于免受人为地干扰破坏,地处低洼地带,地下水位距离地面近,主要的植物是羊草和苔草(非地带性)。此地区沙丘与洼地相间分布,母质是慢滩相沉积物。土壤类型是盐化草甸土,PH值较高。

编号5:观测点位于第四点(草场)西面200米左右的沙丘上,由于风蚀比较厉害,零星生长了一些乔灌木,地面的土壤很多都裸露在地表。该地区近几年降雨增多,沙丘固定,现人为破坏为半固定沙丘。土壤形成时期在Q4时期,原来是风砂土含有腐殖质,由于处在干燥的环境中,当降雨后,土壤钙化,后形成黑土。该地区向土壤剖面黑钙土至风沙土滴盐酸 ,上有气泡,中间没有,下面有。

                 羊草草场                        土壤滴盐酸产生气孔

2、白城——乌兰浩特(4个)

    编号6:观测点位于一个人工挖掘坑中,是洪积扇与河漫滩(大兴安岭洮儿河高河漫滩)交汇处,地下水位浅,水量大,该地区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大。植被是草甸植被。母质分选差,石头有些磨圆,粗细均有。土壤类型是草甸黑钙土(滴盐酸,有气泡,钙化强)。黑土层主要有腐殖化,潴育化成土过程。

    编号7:观测点位于人工采石场的边沿,海拔高度大约在180米,植被为草甸草原。该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地下水位较深,土壤的发育不受地下水的影响。地带内的土壤为幼年土,土壤类型是黑钙土,并且土壤中混有砾石。

    编号8:观测点位于Q1时期形成的洪积阶地上,为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性交汇处。由于降水量的减少,该地区的植物生长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植被类型主要是针毛草原。土壤类型是栗钙土,由于淋溶作用弱,钙质层非常厚。站在观测点的边沿上可以发现上面的植被比下面的植被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边沿上的地方地势高,蒸发作用强,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受到还焚风的影响。

    编号9:观测点位于大兴安岭东部山麓地带(与东北大平原交结处)的东侧,地势较前几个观测点高,海拔高度达到了421米。该地区水量较多,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山丘的底部长有很多的蒙古栗,土壤类型是暗棕壤。该地区主要是褶皱山系,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流水地貌。

3、长春——蛟河(2个点)

    编号10:观测点位于哈达山的东边,该地区气候相当湿润,主要的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土壤类型是暗棕壤,上层黑土层有腐殖质,有机质聚集,植物根系很密集;向下是呈现棕黄色的粘土;再向下是铁锰等元素沉积,原生颗粒粗细不等。该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是流水地貌,大约是在燕山时期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在随后的流水作用下,山体逐渐变得浑圆。在‘睡佛’前面就是山体被流水侵蚀下切形成河流,该地区逐变成丘陵。

编号11:观测点在中生代为大面积的湖,曾为盆地,四周为山,波状起伏的台地,土壤侵蚀成沟。该地区构造运动引起的抬升和倾斜后由于受到流水作用形成丘陵。与丘陵的关系:中生代形成,形成比丘陵晚,丘陵与台地前有断裂,该地为湖时,丘陵为湖岸,湖盆一并下降,再与丘陵一并抬升,抬升后河流继续下切。由于该地区在中生代物质有一定胶结,透水不良,亚表层,粘化时透水不良及地势相对较平,易形成滞水形成的土壤类型是白浆土。因为湖相沉积物细,胶结粘重,易形成上层滞水,不能发育地带性植被,植被根系浅,植被类型总要是灌木和草。

4、蛟河——左家

    编号12:左家是我院植物实习的主要基地,该地区植物种类繁多,并且是丘陵地带,非常适合本科生野外实习。年降水量大约在750毫米。植被类型是在红松阔叶混交林破坏后剩下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也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的边沿地带。该地区的植物分布规律是:向阳坡是蒙古栎、黑桦林,山顶是纯林,向阴坡是杂木林,沟谷是柳林。代表性植被主要有蒙古栗:山毛羊科,蝌蚪科,温带抗寒抗干旱主要树种之一,叶型大,边缘锯齿不规则,乔木;山里红:狭叶山楂,向阳坡的典型灌木;黑桦:桦木科,主要生长在丘陵地带,树皮黑色,树皮不可撕落;万年蒿:羊胡子台草,是向阳坡典型的草本植物;槺椴:椴树科是阴坡的代表植物;色木槭:阴坡中阔叶林的主要树种,单叶,手掌状,小灌木。

5、总体概括

    这次是实习从蛟河到乌兰浩特横穿的整个东北大平原(松嫩平原),从实习过程观测的12个点中基本上对大平原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自然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结合老师的指导和后期的整理可以将本次实习的路线的地形剖面图大致表示如下:

三、问题探究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沿途对松嫩平原自然地理情况的观察,由东向西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至荒漠化草原地带,土壤主要有黑土、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以及沼泽土等。松嫩平原其有机质含量在垦前高达10%以上,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其与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层为1.38-1.6,最高为2。土壤养分丰富,保水、保肥力强,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

羊草草甸为松嫩平原主要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羊草生物量大,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为该地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草、牲畜和畜产品,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但是,在实习的过程看到,吉林西部草地已严重退化、盐碱化,优质牧草数量下降或消失,其结果导致草地生物多样性丧失,牧草产量、质量及其经济效益下降。有的草场地面大多数都是一片白色,零星长着几丛羊草。因此,针对看到的现象总结出松嫩草原面临的问题,及其为保护松嫩草原,提高草场的生产力提供一些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1、沙漠化向题

西部地区气候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其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脆弱,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干扰,因此农牧交错的沙质草原沙漠化面积比重增大,沙漠化加剧。

2、盐碱化问题

松嫩平原土壤的成土条件为冲积、湖积沉积层,土质粘,渗透性差,在雨季地表常积水,造成盐分的聚集,水文条件多闭流河和湖泡,强烈蒸发后盐分农缩,促进土壤盐分的累积;闭流河水盐分含量高,地下水矿化度高,深层地下水矿化度更高,由于这一地区相对全省其他地区气温偏高,大风次数多,降水少,蒸发大等因素形成干燥度大的气候特点,又对土壤的盐化碱化起了加剧作用。

3、草原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过去片面强调以粮为纲,造成广种薄收,盲目开垦草原。由于草原的退化、硷化、沙化和盲目开垦与破坏,地表裸露面积扩大,水土流失、风蚀加重,这种恶化了的生态环境反过来更加重了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降低了草原生产力。

4、草群种类成分变劣,群落结构简单

单化牲畜喜食的优良牧草逐渐减少,优势种变成次要成分以至消失。牲畜不喜食和有毒有害的种类得到生存和繁衍。群落发生退化后,优势种和豆科植物逐渐减少以至消失。而狼毒、断肠草、棉团铁线莲、火绒草、寸草苔、虎尾草等有毒和不适口的植物大量繁生。

5、草原管理利用不善

松嫩草原生产责任制虽然大部分已经落实,但由于落实的时间短,人们对草原资源的保护、管理、利用和建设仍缺少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部分草原处于大锅饭,责、权、利三者不统一,草地经营方式落后,只用不建,靠天养畜或收草,第一性生产与畜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对草地资源实行掠夺式的利用,只注重当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和生态效益,其结果导致了草原生产力水平低下,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二)对策建议

1、认真执行《草原法》严格保护草原资源

松嫩草原除少数不宜做牧业用地外,宜牧草原严禁再开垦,要依法严加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对违犯者要严惩,用法律来保证草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利用得以实施,阻止人们对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使用,对已开垦宜牧草原,要依法实行退耕还牧,实行草田轮作制,种植豆科牧草,提高草原土壤肥力,同时要做到草、林、牧、渔各业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促进草地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2、进一步落实草原有偿承包责任制

草原有偿承包在松嫩平原地区已经进行实施,对没有承包的草原要尽快落实有偿承包。完善草原管理制度,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和典型示范,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改变过去只用不建的旧习。改善草原经营机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化为龙头,调动广大承包者及有关单位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利用草原的积极性。

3、依靠科学技术治理“三化”草原,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工程建设

松嫩草原“三化”现象严重,要大力推广科学嫩草原春旱、秋涝,低产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生物治理相结合,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建植高产、稳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栽植适宜的树种,引水、节水灌溉草原,合理施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实施草、水、林、机、路配套的草原建设工程,增加草业和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草、土、畜密切结合。

4、增加资金投人搞好草原资源开发

松嫩草原的建设必须纳入国家和本省内基本建设和事业发展规划,保证草地建设资金的投入,要利用好草原承包费和管理费,建立草地开发专项基金,搞好草原基础建设。加大草地资源开发的力度,发展优质牧草和深加工的基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体系,提高牧草的转化率和经济效益,以销促养、促草,在草地畜牧业系统中,力争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草原生产力水平,以解决松

5、变超载过牧为以草定畜

按草原再能力掌握合理的载畜量。无论哪种放牧场,必须掌握合理的载畜量。载畜量低,草地资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载畜量高家畜频繁采食和反复践踏,使植物的繁殖力低,生命力减退,土壤通气、透水性变差,草质量和再生能力下降,甚至草地水土流失导致盐碱化。因此要有多少草、养多少畜,畜草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让草原能够在宽松调的环境中进行再生产。

6、综合配套,建立良性循环系统,恢复生态平衡

多年来,松嫩草原滥行开荒的现象严重,至今尚未杜绝。由于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农田吃草原,风沙吃农田,越毁草越开垦的恶性循环。全面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建立起农、牧、林紧密结合的生态平衡机制,促进草原复壮更新。全面改善松嫩草原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应做到: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栽带状防风林,草、灌、乔结合,建设起草水林路配套的草库仑和立体牧场;对已开荒的宜牧耕地,要退耕还牧,做到农、林、牧各业用地合理配置和布局,逐步建立起农、林、牧三结合的生态经济体系,促使松嫩地区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7、科学地使用草地资源

珍视和爱护草原已是当务之急,要把保护草原提高到保护森林高度来认识。对草地资源的滥用一是没有认识勤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二是忽视草原植被对半湿润到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在学术上大做保护和建设草原的文章,使平原常绿,畜牧业有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实习感受

这次实习是我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高中我是一名理科生,对地理知识了解很少,当我进入城规专业学习时发现学习的主要是地理课程,心里很伤心,有种上天注定的感觉,对未来也没有太大的信心。大一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地理,了解大自然,爱上地理,爱这个世界,尤其是这次野外实习,它对我思想的改变,对我性格的陶冶,甚至对今后的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

大一、大二,我们学习了多门专业基础课,如《地质学基础》、《地貌学》、《地理学引论》。在课堂上,我们看过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带给我们的许许多多的美丽的风景——褶皱的山系,流水地貌,云南石林、桂林山水、海蚀柱……今年7月初,在许嘉巍老师、许林书老师和殷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长春到乌兰浩特和长春到蛟河两条实习路线,开始我们第一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出教室,踏出理论的圈子,走进实际,亲手亲眼的感受实践。

在去实习基地之前,我们在教室中认真听老师讲解实习的内容,注意的事项,专心学习我们野外实习工具GPS等的使用,又再次复习巩固了土壤等综合地理学理论知识,同时详细的讲解地形图,运用以及其他地图方面的知识。6月12号的时候全班同学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向西进发,大巴上同学们兴奋不已,有说有笑,还不停的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专业知识的问题或实习过程中生活方面的问题。

在向西考察的途中,我们边走边实习,每天都有不同的路线。开始老师在途中介绍讲解,之后是我们自己观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我们记录下老师的讲解,记录下一路上的所观所想,并素描下一些重要的自然特征。有的同学还弄一些植物、岩石标本。之前以为实习是一次旅行,其实不然。野外有无穷无尽的问题等我们去发现,并且有勇气和能力自己找到答案;我们上山,过河,走过峡谷,穿过村庄,越过岩石,绕过丛林……头上有炎热的太阳,我们汗流浃背,衣服浸湿了,手臂上出现了一颗颗白色的盐滴,脖子也可以达到非洲人的境界了,五彩缤纷的帽子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有各式各样的太阳镜,简直就像一个“黑社会”;可是有时天变脸很快,乌云密布,接着是串串的雨滴打在我们的身上,大家马上撑起了五颜六色的伞;可是他还是不放过我们,风起了,我们的伞被吹得东倒西歪,和周围的树一起舞蹈……每天到达目的地,我们抢着洗漱完,躺在床上,睡得雷打不醒。晚上在寝室我们认真整理一天的笔记,然后就是开心的聊天时间。虽然每天长途跋涉,从早上八点一直走到下午五点,有时真的感觉腿不是我自己的了,完全麻木了,虽然辛苦,我们却很高兴,因为那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多快乐有趣而且美好的事,雨后彩虹,河边美景,山间新鲜空气,还有在乌兰浩特疯狂购物,品味蒙古风味……

这是一次旅行,一次野外训练,一次感受美好大自然的机会,一次同学凝聚同学的契机。我们一路互帮互助,在磨练了我们意志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同时,更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珍贵友谊,同时,让我们找到了作为一个地理人的感受。都说学地理的人有博大的胸襟,我想经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每一个人能更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做得更好吧,那不仅是对人有一颗博大的心,更是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爱护……

附表:实习整理表格格式参考

更多相关推荐: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前言一野外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一方面获得基本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效另一方面在自然地理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观察和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能...

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9月1日20xx年9月5日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模板

实习名称学院姓名和学号指导教师起讫日期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矿业工程学院袁悦20xx14430120袁海春20xx14430121杨旭青20xx14430102柳莹20xx14430129王政许永利谷海红2...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学院XXX专业XXXXXX班级姓名学号XXXXX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目录前言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结束语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1前言一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前言一实习目的二实习方法三实习的相关课程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第二章地质地貌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第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学院水电学院专业班级11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姓名学号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前言12实习区概括23地层44岩石65地质构造86岩浆作用107河流地质作用128矿产资源129结束语131一前言1实习时间本次实...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学院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资环110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目录前言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状况一邯郸市二昌乐县三青岛市第二章地质一地层二构造三岩浆活动第三章气候一邯郸...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格式和内容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格式和内容一实习资料的整理野外调查得到的大量原始资料数据首先检查审核去伪存真修正补足分析和处理资料对统计指标如均数和率等要经统计学处理对野外实习得来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取舍和整理一般情况下按下列三方...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冯志杰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内容1实习时间20xx年10月26日20xx年10月31日2实习地点桂林旅游风景区包括桂林市旅游区漓江旅游区和阳朔旅游区3指导老师魏新玲张杰云刘晓莉4实习目的调查桂林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土壤...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地理科学)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土壤植被垂直地带分布较为典型地貌复杂具有多...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资料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资料一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东星子县以西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二地质1地层遗迹古元古代星子群地层剖面遗迹主要出露有...

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高秀俐班级B0911学号20xx00401371一实习概况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解释相关特殊典型地貌的成因以及结...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