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调查

时间:2024.5.4

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调查(一)

来源:残疾人在线

——以中部地区某省为例

江西省上饶市残联 郑一平

内容提要: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权运动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残疾人反对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也空前活跃起来。经过“国际残疾人十年”(1983-1992)和“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两个十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残疾人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然而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残疾人生存状况仍然令人堪忧,残疾人就尤如“木桶理论”中那块最短的木板,影响着全国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当前国内对农村残疾人状况的调查研究还较少,本调查将视线引向农村残疾人,以期引起各方面对农村残疾人的关注。通过对中部地区某省五市30乡镇1000户农村残疾人的问卷调查,从农村残疾人经济与生活、文化与心理、婚姻与家庭、康复与就业、社会交往与政治参与等各方面,反映了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农村残疾人功能缺陷,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自我生存能力有限,家庭收入普遍偏低,消费水平不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建立,家庭仍是农村残疾人生存的主要依托,40%成年农村残疾人未婚或没有配偶;农村残疾人普遍有得到康复、实现就业的愿望,但机构缺失、体制不全,致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热情较高,但在政治生活中地位较低,经常处于被支配地位,利益表达渠道不多,对外来压力往往采取忍让态度;农村残疾人自我封闭,与外界交往较少,心理压抑的情况比较普遍,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对残疾人事业的文化认同非常有限。通过调查分析,本文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残联及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的严峻性,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把农村残疾人工作当作一个突出问题,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农村广泛宣传新的残疾人观,让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让农村健全人都能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切实为残疾人服务,形成残健互助、平等关爱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切实加强农村残联组织建设,把乡镇残联、村残协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一批“直选型”的残疾人组织,提高农村残疾人组织化程度和参与率,提高他们管理自身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建立农村服务网络、推进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进社区、进家庭,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开展职业介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增长;加强扶贫与社会保障工作,改革现有康复扶贫贷款渠道,推行由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办法,使农村残疾人受益更直接;加大农村残疾人婚介工作,提高农村残疾人结婚率;加强农村敬老院、救济堂等社会保障事业建设,使更多的无依靠的农村残疾人有归宿、有依托。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家庭婚姻 经济 康复 就业 政治参与 文化认同 心理

一、引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权运动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残疾人反对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也空前活跃起来。70年代后,国际残疾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和迅速发展阶段,对各

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19xx年、19xx年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了《智力残疾人权利宣言》和《残疾人权利宣言》等国际性文件,19xx年联合国把19xx年定为“国际残疾人年”,19xx年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这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文件,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思想和理论,而且为残疾人事业各个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导。19xx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xx年至19xx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这一纲领性决议,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性的指导,也提供了时间的保障,许多国家在这一时期颁布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计划,使残疾人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自19xx年代末起,我国对残疾人事业更加重视,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级残联、残协等残疾人组织,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实施了残疾人事业“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了残疾人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加入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国际残疾人十年(1983-1992)、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使残疾人事业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并逐步为国际社会所瞩目。20xx年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荣获国际人权奖,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然而,多项工作及研究成果显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残疾人生存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无论在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生存发展的总体水平已远远低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残疾人素质低、就业难、社会竞争力和承受力差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人均收入很低,同健全人群仍有很大差距;贫困户中有大部分是残疾人户;半数成年残疾人没有配偶,残疾儿童入学率非常低,多数聋人、盲人参加学习、就业的机会极少,更不用说无障碍和社会保障状况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残疾人生存质量更差,生活水平更低,他们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很多残疾人失去抚养或监护,不少残疾人仍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广泛关注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如果整个社会发展很快,而残疾人这个群体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那么建设和谐社会必将是一句空话。残疾人只能是“木桶理论”中那块最短的板。邓朴方同志指出:“没有残疾人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摆脱困境,已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迫切要求。那么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如何?他们究竟有那些物质的和精神上的需求?他们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怎么样?就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已有研究状况述评

国内对残疾人状况的调查研究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xx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这次调查由民政部牵头,会同国家统计局、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几个部门提出报告,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卫生部、国家计委、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第三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等七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此次调查,样本设计为150万人,全国为一个总体,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分总体,采用分层、分级、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通过调查,大致明确了我国残疾人总数,各类残疾人所占比例、地区分布、残疾等级、致残原因、生活状况,以及康复、教育、就业等各方面的事实数据和资料,为我国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九五”、“十五”工作计划纲要,以及残疾人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然而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到现在已有18年之久。18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迅速,社会变迁很大,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人民生活、工作状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残疾人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及康复、就业、教育、婚姻、家庭状况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方面变化很大。目前国家正着手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也还要明年4月开始,11月结束。况且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环境千差万别,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样本只有150万人,比例不算大,且全国性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不可能很细致地反映各地的具体情况,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范围的残疾人状况调查,以作为全国抽样调查的补充,作为对各地各部门制定地方性政策及工作规划的依据。 18年来,全国各级残疾人工作机构和学术界都开展了很多有关残疾人工作的调查研究工作,前者以工作性调查为主,后者以学术研究为主。如华北煤炭医学院的成君、王革、郑平、李庆友等开展的《家庭支持对肢体残疾人抑郁情绪的影响》①,对唐山市东矿区截瘫疗养院所有32位住院病人开展了调查;济南大学民政学院李宗华、龚晓洁、丛晓峰对济南市历下区残疾人社区康复与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②;贵州大学社会学系的庄勇、龙苗以贵阳市为例,对城市残疾人的社会救助问题开展了个案研究③;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的颜青山依据19xx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情况,就残疾人事业伦理学辩护及其限制进行了探讨④;杭州师范学院魏杭庆就残疾人康复进程中的健康活动状况开展了调查⑤;贾玉忱等“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先后在陕西、河南、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开展调查⑥;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古念群对广州市残疾人就业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⑦;重庆工业管理学院的熊斌对重庆市残疾人人力资源现状与就业状况开展了调查⑧;宁夏回族自治区干部疗养院的叶伟,对宁夏6区县老年残疾人基本特征及主要致残原因开展了调查分析⑨。济南大学民族学院的龚晓洁、李宗华、邓莉对济南庆余里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了调查与分析⑩;民政部假肢研究所的刘志泉依据19xx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肢体残疾人概况进行了分析⑾;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吴秀丽等对广州市东山区833名残疾人开展了半封闭式的问卷调查,对残疾人的健康、心理和生活状况等开展了调查分析,这次调查回收率达100%,但问题设计比较少、涉及面不宽⑿;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郁贝红、张秀梅对福州市社区残疾人状况开展了较全面的调查,内容涉及残疾人基本情况、生活、教育、就业、康复、社会环境、法律援助、婚姻等,但发放问卷只有300份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庆芳提出了关于《建立残疾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设想》的专题报告,她提出的这些指标体系的框架大致包括了综合、就业、教育、生活质量、扶贫、社会服务、康复、无障碍等各部分。

此外较有影响的要算各级残联、残协组织开展的调查,中国残联杂志《中国残疾人》每年都刊登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关于残疾人工作的调查研究,中国残联丁启文副研究员等一直在从事残疾人工作的研究,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和调查报告;20xx年3月,福建省肢残人协会举办了首届同人论坛,主题是残疾人保障与社区,收到了几十篇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文稿,并由海峡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广东省残联张永安对广东省残疾人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⒁。 以上调查,林林总总,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国残疾人状况进行了不同的调查分析,为各级残疾人工作机构和社会研究机构开展工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从总的来说,从目前所查阅到的资料来看,这些调查大多是专业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一是就单个调查而言,内容还不够丰富,一般是就某一方面开展的调查,如康复问题、就业问题,对残疾人生存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比较少;二是调查的样本户不是很大,或者是调查范围不是很广,或者是抽样的量不大;三是主要偏重于城市残疾人调查,而对农村残疾人开展调查比较少见。从本人工作中接触到的情况看,广大农村地区残疾人状况远不如城市残疾人,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走访慰

问也是城市比例大,农村比例小,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更是城市优于农村,农村残疾人问题更加突出,状况更令人担忧。

(三)选题意义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做好残疾人工作,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是实现小康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好区域性农村残疾人生活状况调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可以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提供参考。明年即将开展的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从样本抽取、指标确定、调查方法等各方面都较第一次有不同的改进,很多指标、调查方法都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目前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都在进行紧张的筹备和试点工作,以确定明年调查步骤、方案、内容等,此次安排的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调查,可以为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2、可以为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是残联组织开展工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各级部门提供参考。此次开展的调查,比较全面地调查了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和基本需求,关注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心理状况,这将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更真实、更深刻的了解和关注。

3、将重点引向农村残疾人,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术界对农村残疾人的广泛关注。这些年来城市残疾人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而对于广大农村残疾人而言,我们只大体上知道他们是困难的,但对这种困难缺乏感性的认识,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次调查把视点投向农村,展示农村残疾人的真实状况,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残疾人广泛的、更深切的关注。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1、理论依据

(1)依据一般调查统计原理。从残疾人生活状况、家庭婚姻、经济条件、康复就业、社会交往、政治参与以及心理状况等各方面开展调查,真实展示农村残疾人生活状况。

(2)依据残疾人工作理论。按照残联系统对残疾人工作的分类状况,从致残原因、康复、就业、收入、维权等各方面来分析残疾人的现实生存状况。

(3)依据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理论。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残疾人生存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权力状况,透视残疾歧视这一社会问题在农村的状况,分析农村残疾人现实状况与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2、现实依据

(1)调查区域具有一定代表性。本课题研究重点选择的中部地区某省S市,属革命老区,有4个国定贫困县。全市辖12个县(市、区),区域面积2.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00万。地貌特征多样,从山地、丘陵到湖滨地区都有。此外,本调查还在该省A市、J市、X市、G市分别抽取了一个县中的一个乡。这些抽取的样本县、样本乡反映出的问题在江南和整个中西部地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材料收集具有真实性。本人在残联工作,本课题研究借助残联系统的力量,对S市12个县(市、区)的样本户开展入户调查,对其他四个样本乡则分别由四个乡中的党政负责同志组织实施、安排,该乡民政所及其他乡村干部开展入户调查,最后由本人完成数据汇总。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1、样本抽取。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将各县(市、区)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按序号排列,然后分别按序号从每个县(市、区)抽取一个乡(镇)开展调查,如序号为1的县抽取1号乡(镇),序号为2的县抽取2号乡镇,序号为3的县抽取第3号乡镇,以此类推,如果序号较大的县没有这么多个乡镇,则在该县所有乡镇随机抽取一个。

在S市的12个县(市、区)中第一步 全部按此方法抽取,每县抽取一个乡(镇),但在具体调查中遇上各种问题,导致有的乡镇无法完成调查任务,如残疾外出,调查员队伍难以组织等,因此又在本县乡镇中任意抽取其他乡镇。其他四市四县中的四乡没有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而是因为此四乡党政负责同志中有人与本人在省委党校同学,这本身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所以委托他们开展调查,并不会破坏整个调查的随机性。

2、调查内容:一是残疾人户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本人残疾状况、致残原因、家庭经济状况,如家庭年收入、本人年收入、家庭主要固定资产,主要交通工具,经营项目,以及该户在本村、本乡所处的经济地位等;

二是康复方面的问题。如,是否知道康复这个概念?有没有接受过康复或治疗?是自己找医生的还是残联或其他组织提供的?或是亲戚朋友提供救助的?康复所花多少钱?现在需要什么样的康复?希望得到哪些部门提供社会救助?

三是受教育的情况。如曾经接受过几年正规教育?有没有接受特殊教育?喜欢读书吗?有没有接受继续教育?探讨农村残疾人受教育少的真正原因,是穷还是不重视,提高农村残疾人素质,发展农村特殊教育还有哪些艰巨的工作;

四是残疾人的就业状况。调查残疾人从事过哪些职业,需要从事什么职业,希望得到哪些职业培训,以此分析就业这一残疾人的根本出路,在农村的状况如何,拓宽农村残疾人就业渠道该怎么做;

五是残疾人的婚姻家庭状况。包括恋爱、婚姻、家庭赡养,考察到底有多少残疾人没有配偶,从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来分析原因;

六是考察残疾人的社会交往状况及社会政治地位。如,残疾人同哪些人交往最多,到过哪些地方办事?上访过没有?到哪一级?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社会组织,在农村政治关系中地位如何,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问题,对周围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等,在家庭中自主权的问题等;

七是残疾人文化与心理状况。包括自己对残疾这种社会现象及自身残疾的认识,探讨残疾人观的问题。是不是存在残疾歧视这一社会现象?从残疾人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分析残疾歧视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此外还有残疾人自身对残疾人社会政策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国家应该建立怎么样残疾人保障机制等。

3、问卷设计。本次残疾人户问卷调查,采用匿名制,便于了解残疾人的真实情况。依据调查内容,从残疾人生活、职业、心理、环境、社会交往等各方面来设计,语言通俗易懂,备选答案力求全面,序号分明,便于统计,并附“其它”栏目便于登记原先未预料的情况。

(六)调查及统计方法

此次调查于20xx年4至5月设计问卷,6月开始调查,至20xx年8月全部结束。9月份完成统计。S市的12个县(市、区)由所在县(市、区)残联牵头,由县(市、区)残联理事长带队,组织县(市、区)和乡镇残联干部、乡(镇)民政所干部为调查员,在各样本乡(镇)政府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样本乡(镇)村委会干部作向导,开展入户调查。其他四市的四个乡镇,都是在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安排下,由分管领导、乡(镇)干部开展的入户调查。每户入户调查时间多的达1个多小时,少的也有半个小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200余份,经本人筛选,选取有效问卷1000份进行统计。统计时先由统计员将问卷内容分序录入微机,再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统计中,一些问卷有漏答、未答现象,据调查员反馈分析,主要原因一是调查对象文化素质偏低,不理解问题内容,难以作出判断;二是缺乏检测工具难以确定,如残疾种类、级别等情况;三是情况不熟难以推算,如收入状况等。但本次调查是侧重于问题性调查,只注重说明问题,不在乎精确的数理推断,所以并不影响问题分析质量。

调查中,对于精神残疾,严重智力残疾,以及一些年龄幼小的调查对象,则由其监护人或家长代为回答,一户多残型只调查一人,不重复一户调查两人。

二、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

(一)调查户基本概况

1、性别比。此次调查的1000名对象中,有755名为男性,241名为女性,男性占75.5%,女性占24.1%。另有4名漏答。

2、残疾种类。在1000名调查对象中,有85名视力残疾,占8.5%;26名为听力残疾,占2.6%;578名为肢体残疾,占57.8%,45名为精神残疾,占4.5%;117名为智力残疾,占11.7%;综合残疾70名,占7.0%;其他残疾27名,占2.7%。另有52名未答或漏答,也有可能是判断不清。此次调查肢残人比例最多。吴秀丽、廖昌园等1998-19xx年间对广州市东山区833名残疾人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也是肢残人比例最高①。但他们据此认为全国肢残人比例增加是不够严密的。因为调查区域有限,同时调查鉴定方法不一定很科学。对全国性残疾人分类比例要等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才能确定。本次调查比例只对本区域残疾人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表2 残疾种类

3、年龄结构。千名调查对象中,2-7岁的学龄前儿童11人,8-18岁的70名,19-45岁527人,46岁以上392人。

表3 年龄结构

4、文化结约。问卷对“你读过几年书”一栏作了比较细的分栏,如表4:在1000户问卷中962户选择了答案,如果我们把这些指标作更粗的分类,则可以看出,未读书的文盲达336人,占34.9%,小学肄业和毕业的441名,占44.1%;初中肄业或毕业的157名,占15.7%,高中毕业或肄业的只有21名,占2.1%;而大中专毕业的只有6名,占0.6%。另有38户漏答或未答。

表4 你读过几年书

造成农村残疾人文化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贫穷与残疾本身的制约。在“你认为读书少的原因”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856份作了选择,其中选择“自己残疾”的有339名,占33.9%;认为“家里没有钱”的高达442名,占44.2%;而其他几种原因的比例不大。39户未答或漏答。

表5 您认为读书读得少的原因?

二是农村教育体制的缺陷。特别是农村特殊教育学校缺失,使农村残疾人一般只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而这只有残疾程度较轻的肢体残疾人比较方便,其他残疾人特别是盲、聋、精、智等残疾人根本无法接受教育。广大农村残疾人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有特殊教育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特殊教育学校。在“您接受过何种教育”一栏中,1000户问卷中上过盲校的只有9人,占0.9%,上过聋校的只有2人,占1%,而326名只在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占32.6 %。另有652名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比例高达65.5%。

表6 你接受近何种教育

在“您听说过特殊教育这个词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中有689名作了选择,其中“听说过”的只有90名,占13.1%,“未听说”的高达599名,占86.9%。

表7 你听说过特殊教育这个词吗?

在“您知道哪里有特殊教育学校”一栏中,1000户问卷中有605户作了选择,认为“有”的只有26位,占4.3%;认为“没有”的194位,占32.1%;选择“不知道”的高达385位,占63.6%。

表8 你知道哪里有特殊教育学校?

按中国残联要求,凡30万人口以上的县都要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但是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5市,只有J市有一所市级特殊教育学校,16个县中只有1个县人口不是30万,但是16个县中只有一所县办特殊教育学校,一所培智学校,聋儿语训部也只在3个县的县城有,调查所涉及的30个乡镇没有一所残疾人教育机构。

5、一户多残型占一定比例。1000户调查对象中,有145户家里有其他残疾人,为一户多残型;682户无其他残疾人,为一户单残型,另有173份未答或漏答。除去未答或漏答的,在827份问卷中,一户多残型所占比重达到了17.5 %,这种比例是比较高的。

表9 家里有没有其他残疾人?

6、后天因素已成致残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在1000个调查对象中,先天原因致残的只有273个,占27.3%;因病致残392个,占39.2 %;事故致残273名,占27.3%;其他原因3名;另有59份未答或漏答,占5.9%。剔除59份漏答或未答的,在941份问卷中,先天原因致残占29%,因病致残41.7%,事故致残29%。由此可见,遗传、生育问题等先天致残因素比例并不是最高的,而因病致残的才比例最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事故致残原因也已达到了较高比例,说明医学防护、安全等社会问题已经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

表10 你是什么原因致残的?

(二)经济与家庭

1、家庭仍是农村残疾人生存的主要依托。从居住情况看,农村残疾人主要居住在家庭,政府或部门救济是非常有限的。在1000户调查对象中,“随父母妻儿或兄弟居住”的“随居型”达887户,占88.7%;单独居住的“独居型”只有58户,占5.8%;而寄居敬老院或其他地方集中居住的“寄居型”只有1户,约占

0.1%。另有54户未答或漏答。除去未答或未答的,在946户总数中,“随居型”占9 3.8%,“独居型”6.1 %,而“寄居型”只占0.1%。

表11

从生活来源看,农村残疾人主要还是依靠家庭。1000户问卷中,386户靠父母或兄弟维持生活,占38.6%;204名靠夫(妻)维持生活,占20.4%;120名靠子女维持生活,占12%;靠自己维持生活的有196名,占19.6%,靠政府或部门救济的只有24户,占2.4%。剔除66户未答或漏答的,在934户农村残疾中,靠父母或兄弟维持的占41.3%,靠夫(妻)维持生活的21.8%,靠子女维持生活的12.8%,靠政府或部门救济的只有2.6%,靠自己的21%。如果我们将农村残疾人生活来源分为家庭型、救济型和自助型三种类型,其比例分别是家庭型76%、自助型21%、救济型只有2.6%。由此可见,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远未建立或即使建立了但远未发挥应有作用。

表12 您家里主要靠谁维持生活

2、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收入主要来源仍囿于传统行业。

在“同前些年相比,您家收入多了还是少了”一栏中,1000户问卷中有828户选择了答案,其中认为“收入比以前多了”的达398户,占48.1%;认为“收入与前些年差不多”的达290户,占35.0%;而“认为收入比前些年少了”的只有140户,只占16.9%。可以看出,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是呈上升趋势的,这同近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

表13 同前些年相比您家收入多了还是少了?

在“维持生活的家庭主要劳力主要靠什么挣钱”一栏中,有848户选择了答案,其中种植业475户,占56%;养殖业14户,占1.7%;手工艺63户,占7.4%;做生意的53户,占 6.3%;在本地企业做工只有34户,占4.0%,在外地企业打工143户,占16.9 %;当老板的只有3户,占0.4%;其他63户,占7.4%。

表14 维持生活的家庭主要劳力主要靠什么挣钱?

但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收入水平还是很低的。尽管本次调查缺乏严密的测算,但调查对象的选择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1000户问卷中,选择家庭主要劳力年

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有673户,占67.3%;5千—1万元的120户,占12.0%;1万—2万的40户,占4.0%;3万—5万的6户,只占6%;5万元以上的没有;另有161户未答或漏答。

表15 您家一年收入多少?

3、农村残疾人消费水平很低,购买力严重不足。

(1)从居住环境看,农村残疾人住房结构以砖瓦和土墙瓦房为主,砖混结构比例偏少。在1000户问卷中,有918户作了回答,其中砖混结构只有185户,只占20.2%;而砖瓦结构的达到了370户,占40.3%;土墙瓦房343户,占37.4%。后两者相加,高达77.7%。

表16 房屋结构

房屋楼层以一层占多数,1000户问卷中有578户做了选择,其中一层的346户,占59.9%;二层的217户,占37.5%;而三层的只有13户,占2.2%;四层的只有2户,占0.34 %。

表17 楼层

家庭卫生状况,根据调查员现场判断,823户中卫生很好的只有20户,占2.4%;清洁的占143户,占17.4%;一般的540户,占65.6%;脏差的114户,占13.9%。

表18 家庭卫生

(2)从交通工具看,1000户调查对象中家庭有汽车的只有2户,占0.2%,有机动代步车的只有43户,占4.3%,手摇代步车只有11辆,41.4%的调查对象只是拥有自行车。据调查员反映,很多残疾人根本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据调查的重点区域S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该市20xx年农村住户自行车拥有量为113.3%,汽车拥有量为1.2%。可见农村残疾人拥有量要低得多。

表19 交通工具

(3)从家用电器来看,1000户农村残疾人户中,781户作了选择,共选择了1581个答案,其中拥有彩电248台,黑白电视404台,电冰箱只有18台,电话只有121台,手机只有50台,收音机81台,电饭煲112台,电风扇也只有533台。据调查,重点区域S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该市农村住户彩电拥有量为每百户63.3台,黑白电视每百户51.5台,电冰箱为每百户9.1台。都远远高于农村残疾人户拥有量。

表20 家用电器

(4)从衣物消费看,残疾人消费水平更低。1000户问卷中660户作了选择,其中“选择一年能买3件至4件衣服”的只有209户,占31.7%;而“一年只能买1-2件衣服”的达442户,占67.0%。另有9户“2年才买一件新衣服”。

表21 您一年买几件衣服?

在袜子消费中,有635户作了选择。一年买1-2双袜子的达394户,占62.1%,一年买3双-4双袜子的238户,占37.4%;另有3户两年才买一双袜子。

表22 一年买几双袜子

根据调查员对调查对象的穿着判断,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穿着一般、较差,甚至是破旧的,穿着较好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而穿着时髦的更是千里挑一。1000户问卷中有888户由调查员作了判断,其中穿着“时髦”的只有1户,穿着“较好”的38户,占 4.2 %,穿着“一般”的395户,占44.4%,“较差的”313户,占35.2%,穿着“破旧的”竞高达131户,占14.7%。

表23 调查对象穿着

4、恋爱与婚姻状况

恋爱与婚姻状况是考察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的重要内容。由于受自身残疾以及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残疾人在恋爱、婚姻方面的障碍比健全人多得多。从本次调查情况看,农村残疾人恋爱与婚姻呈现以下特点:

(1)谈过恋爱的农村残疾人比例不高,一般以单次恋爱为多,有多次恋爱史的极少。在谈过恋爱中的以别人介绍认识的居多。真正爱过或向对方表白过的非常少。

在“您谈过恋爱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654人作了回答,其中选择“谈过恋爱”的只有254人,占38.8 %,选择“未谈过”的多达400人,占61.2%。

表24 您谈过恋爱吗

“有几次恋爱?”一栏中,258人作了选择,其中一次恋爱的达214人,占82.9 %,2次恋爱的只有40人,只占15.5 %;3次恋爱的只有4人,只占1.5 %。

表25 有几次恋爱

在“恋爱对象是自己认识的还是别人介绍的”一栏中,有278人作了回答,其中选择“自己认识的”只有53人,占19.1 %;选择“别人介绍的”达225人,占80.9 %。

在“您爱过异性吗?”一栏中,232人作了选择,其中67人选择“爱过”,占28.9 %;165人选择“没爱过”,占71.1 %。

表26 您爱异性吗

在“爱过异性有没有对他(她)说”一栏中,102人选择了答案,其中“说过”的只有32人,占31.4 %;70人“虽然爱过对方但没有说过”占68.6%。可以说,农村残疾人的性心理是比较压抑的,他们追求异性的勇气普遍不足,这也是农村残疾人心理的显著特殊之一。

表27 有没有对她说

(2)农村残疾人中,未婚成年人比例非常高,且大部分已婚农村残疾人都是由人介绍认识才结婚的。1000名调查对象中,除去81名未成年人,只有519位农村残疾人是已婚的。占56.5 %,另400名未婚,占43.5 %。同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字比较接近,说明18年来农村残疾人已婚率并未有太大的提高。

表28 您结婚了吗

在已婚的农村残疾人中,问卷设置了“你同配偶如何认识的?”一栏有449位作了选择,其中选择“自己认识”的只有40位,占8.9%;“配偶是同学”只有4

位,占0.9 %;“两人是邻居”只有8位,占1.8 %;选择“其他”5人,占1.6 %;而选择“经人介绍认识的”多达390人,占86.8%。

(3)农村残疾人配偶在文化、职业、收入各方面与对方的情况基本相似,表现出文化水平低、收入低、职业差的特点。其中91户配偶也是残疾人,占已婚残疾人数的19.0%。

表29 她(他)是不是残疾人

在“您配偶的文化状况”一栏中,428人作了选择,其中“文盲”155人,占36.2%,小学218人,占50.9%;初中文化的只有48人,占11.2 %;而高中的只有5人,占1.2%;中专的只有2人,占0.9 %。

表30 她(他)的文化状况是

在“您配偶的文化素质与您比如何”一栏中,405户问卷作了选择,选择“差不多”和“一样”的多达174人,占43.2 %。

表31 她(他)的文化水平素质

在“您配偶做什么事”一栏中,457人作了选择,其中选“种地”的223人,占48.8%;选“家务”的达164人,占35.9 %;两项相加达到了84.7 %。

表32 你配偶做什么事?

在“您配偶的年收入有多少”一栏中,398户问卷作了选择,其中500元以下的最多,达147户,占36.9 %,500-1000元的91户,占22.9 %;1000-2000元的66户,占16.6 %;2000-3000元的49户,占12.3 %;5000-1万元的只有26个,占6.5 %;1万元以上的只有2户,占0.5 %。

表33 她(他)的年收入有多少

(三)康复与就业

1、康复。

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等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它与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疗的重点在于治病,而复康的重点在于恢复功能。国外康复医院非常发达,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康复工作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广大城市残疾人对康复的认知程度较高。但此次调查显示:

(1)农村残疾人对康复这个概念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大部分人还未听说过,更不知道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在“您听说过康复这个词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876名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听说过”的只有271人,占30.9%,605人“未听过”,占69.1%。

表34 您听说过康复这个词吗

在“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一栏中,1000户问卷中有512人作了选择,其中认为“相同”的有22人,占4.3 %;认为不同的只有81人,占15.8%;选择“不知道”的竞多达409人,占79.9%。

表35 康复与到一般医院看病有什么不同

近年来,全国各级残联组织始终把“康复”当作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围绕中残联提出的到20xx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个目标,大力推进各项康复工作,认真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二期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国家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等重点项目,组织社会力量,邀请狮子会等慈善机构、NGO组织等非营利机构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做了大量工作。本次所调查的S市残联“十五”期间完成了白内障手术15例,4次派医疗队下乡,共为560例贫困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其中480名免费;为525低视力青少年儿童配用助视器,培训儿童家长110名;为400名聋儿进行康复训练,其中肢体残疾400名,脑瘫儿童70名,智残儿童300名,建立了假肢装配站,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8500件,为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药品。同时还结合“长江新里程”活动、“彩票公益金”项目等开展了一系列康复服务工作,每年利用有关残疾人节日开展宣传和服务工作等,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肯定。但是该市有700万人口,全市残疾人达33万余人,面对宏大的康复需求,仅靠残联系统开展工作明显是不够的。问卷显示农村残疾人对康复一词的认知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2)农村康复机构严重缺乏。根据中国残联的要求,我国残疾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到20xx年达到康复进社区、到家庭,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目前,全国各级残联正在推进康复入社区工作。调查所在区省、市、县各级残联从去年以来着手推进“康复进社区”活动,在城市社区建立了不少康复进社区的典型。以城市社区为单位,建立了康复服务机构、示范点、示范家庭,培训了一批社区和家庭康复员。但是对农村来说这项工作尚未全面推进。调查问卷显示,农村残

疾人根本不知道康复医院在哪里,这同调查地区农村康复机构缺乏这一事实是吻合的。

在“您知道您家最近的康复医院在哪里?”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844户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知道”的,只有138户,只占16.4%;选择“不知道”的达706户,占83.6%。

表36 您知道您家最近的康复医院在哪里?

在“你们村或乡有社区康复中心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799户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有”的只有12户,占1.5%;选择“没有”的达787户,占98.5%。

表37 你们村或乡有社区康复中心吗?

(3)农村残疾人康复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真正能实现康复意愿的却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因贫所致。在“如果让您选择,您想得到什么样的康复?”一栏中,1000份问卷中有794份作了回答,他们根据自己身体残疾的特点,提出了各种康复的需求,谁都希望自己的功能得到恢复,甚至希望能和健全人完全“一样”。然而在实际中他们所得到的康复或治疗是相当有限的。在“您有没有接受过康复或治疗”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787份作了选择,其中选择“接受过康复”的只有348户,占44.2 %;而“未接受过康复或治疗”的高达439户,占55.8%。并且在这些曾接受过康复的调查对象中,其康复或治疗所花的经费是非常有限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农村残疾人花费的康复或治疗经费都在3000元以内,花费到5000元以上的为数不多,花费上万元的更是屈指可数。

表38 您你有没有接受过康复或治疗?

农村残疾人所以没有接受康复或治疗,其主要原因在“没钱”。在“没有接受康复或治疗的原因”一栏中,调查对象共选择了586个答案,其中选择“没钱”的高达377人,占64.3%;而选择“不知到哪里康复”、“父母没有想到”、“其他”的比例都很小;还有的人表示“不敢想”。

表39 如果没有接受康复或治疗是什么原因

(4)农村残疾人康复经费主要依靠自己或家庭,政府或社会组织的救助极少。在“康复经费来源”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459个答案,其中父母出钱或自己出钱找医院的有597,占59.7%,亲友救助的101个,占22.0%,肇事者赔偿的

28人,占6.1 %,而政府残联或其他组织出钱的只有25户,占5.4%。这些状况与所调查区域财政收入水平低,NGO等非营利组织发展滞后等情况是相符合的。

表40 康复经费来源

郭伟和在《残疾人社区康复状况与评价》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基本上是把狭义的治疗后康复,尤其是非医疗性的器械训练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作为一项社会服务项目,而未将其列入医疗保险的支付项目范围。因此,当前影响社区康复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来源;这也是中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①;城市是如此,农村的康复经费来源就更没有保障了。

2、就业状况

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路,只有就业才能给残疾人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起到就业一人,安定一家,稳定一片的效果。近年来,各级残联组织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狠抓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根据各类残疾人特点,举办了盲人按摩、聋人手语、肢残人电脑培训班;与各类企业联系,推介残疾人就业;二是通过兴办和扶持福利企业发展,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20xx年底调查重点区域S市福利企业42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96名;三是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分散就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对未安置残疾人就业或者安置残疾人就业未达比例的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使各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此项工作该省省市一级开展较好,而县一级今年才开展;四是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推介残疾人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调查的S市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突出。近几年来该市残联系统发挥与江浙沪闽等沿海发达地区毗邻的优势,积极组织跨省劳务输出工作,共输出4000余名残疾人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赞同。但是广大农村残疾人就业率偏低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农村残疾人就业状况如何,到底是什么因素制约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率的增长,本次调查显示以下几个特点:

(1)功能缺失和劳动技能缺乏,是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目标的重要障碍。1000户调查对象中,大部分有程度不同的丧失劳动能力现象,有的生活只能半自理,有的甚至完全不能自理,具有一般劳动技能或手艺的人不多,有特殊本领的更少。在1000户残疾人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达314个,占31.4%;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达470名,占47.0%。有劳动能力的167人,另有49人未答或漏答。

表41 您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在另一项调查栏“您能自食其力吗”中,1000户问卷有929户作了回答,其中“完全靠自己、自食其力”的只有224人,占24.1;“半自给”的有360名,占38.8 %;还有345名“完全靠别人赡养”,占37.1%。

表42 您能自食其力吗?

在“您有什么手艺或技能”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563户作了选择,选择“有”的只有151名,占26.8%;而选择“没有”的高达412户,占73.2 %。

表43 您有什么手艺或技能?

综合以上的几种情况分析,有劳动能力的有特殊本领的加上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合计占67.6%,但真正能完全自食其力的只有24.1%的比例,说明残疾人人力资源是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这同熊斌对重庆市残疾人人力资源调查所表明的情况是一致的。①

(2)各种培训的缺乏,是农村残疾人难提高素质、难就业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你接受过其他教育培训吗”一栏中,1000户残疾人有687户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接受过培训”的只有19人,占2.8%,而选择“未接受培训”的多达664名,占97.2%。调查的省共有200余万残疾人,目前培训工作主要靠省、市、县残联,乡镇残联建设还比较滞后,要完成对农村残疾人的培训工作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表44 您接受过其他教育培训吗?

(3)、农村残疾人从事的大多是传统的低收入职业。在“您从事过哪些职业”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762个答案,其中选“种植业”的最多,达342个,占44.9%,选“家庭养殖业”的达110个,而“打工”“做生意”的比重较少,“当过老板”的只有7人。此外选择其他的也有126人,占16.5%,问卷显示,这部份人从事的职业包括守山、守门、捡破烂、行乞、补鞋等,还有少数人仍在从事算命、理发等行业,就是目前日益发展的盲人按摩业也只有2人从业。

表45 您从事过哪些职业

在“农村残疾人自身年收入”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466户选择了答案,其中2千元以下的有251人,占53.8%,2千、3千元的123人,占26.8%;至5千的有48人,占 10.3 %,5千至1万的只有38人,占8.2%,1万元以上收入的只有6人,占1.3%。

表46 您一年有多少收入

以上情况显示,无论从家庭收入、居住条件、消费水平、自身素质,还是康复就业的情况来看,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农村残疾人自身收入、家庭收入都远低于健全人,43.5%的成年农村残疾人未婚或没有配偶,三分之一农村残疾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靠别人赡养,三分之一农村残疾人是文盲,小学以下文化水平的占70%,60%的农村残疾人不知道哪里有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农村残疾人康复的愿望都很强烈,但是贫困和康复机构的缺乏,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近70%的农村残疾人未听说过康复这个词;功能缺失和劳动技能缺乏,培训不足,使农村残疾人就业愿望难以成为现实,大部分人都在从事低收入行业,不少人仍在从事捡破烂、行乞、补鞋、算命、理发等行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很多农村残疾人老无所养,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三、有限的社会交往与政治参与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程度越来越多,他们求平等、谋发展的愿望与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涌现出大批自强不息、建功立业的典型,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最为突出的是残疾人机动代步车营运问题引发的冲突。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因机动车问题集体到中残联上访的批次、人次分别占残疾人集体访总批次、总人次的近60%、70%。

表47显示的是中国残信访处近年来接待机动车问题来访情况,表48显示的是各省残联近年来接待机动车问题来访情况。最为严重的是已引发不少命案。如,20xx年12月19日,重庆合川市残疾人王永全因机动代步车被城市执法人员查扣时开翻,汽油外泄,双腿被压,王永全从身上拿出打火机引燃代步车,自燃致死;20xx年12月11日浙江省兰溪市下肢残疾人因三轮车营运被取缔,生活无着投江身亡;20xx年6月10日湖南省衡阳市残疾人罗贤汉因机动车运营被取缔,用汽油将自己与主管副区长邹传云烧伤,后两人不治身亡;20xx年11月22日,山西太源市残疾人高卫锁因代步车营运被扣,到客运办纵火自焚当场死亡,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件很多,但全国各地取缔残疾人机动代步车营运的做法仍然不断。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城市用机动代步车营运的大部分是城镇残疾人,少部分是农村到城镇来谋生的残疾人。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交往与政治参与都非常有限,这同城镇残疾人的情况远远不同。

(一)社会交往

农村残疾人社会交往的范围非常有限。只同亲戚交往的最多,出于职业的商业的或生产性的交往很少,呆在家里不同别人来往的还有较大比例。大部分人只到过乡、村办事。在“您平常来往最多的是什么人”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991人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亲戚”的有459人,占46.3%;选择“一般不同别人来往”的竞高达330人,占33.3 %。

表49 您平常来往最多的是什么人?

可见农村残疾人仍生活在传统的人情社会中,自然经济下那种自我封闭、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还比较普遍。

在“您到过最高一级办事机构是哪里”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727人作了回答,其中只到过村委会办事的228人,占31.4%;到过乡政府办事的303人,占41.7%,两项相加,比重达73.0%。而到过县级办事的只有133人,占18.3%,到过市、省办事的已经很少。

表50 您到过最高一级办事机构是哪里

(二)社会地位

农村残疾人社会地位偏低,大部分残疾人认为要摆脱贫困,获得与健全人同样的地位,最重要的是靠自己、靠政府、靠社会。在“您认为您目前的社会地位同周围的人相比如何?”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749户作了回答,其中认为“自己地位比周围人高”的只有2人,占0.3 %;认为“差不多”的也只有337人,占45.5 %;而认为“自己更低”的有271人,占36.7 %;认为“自己最低”的有129人,占17.5 %。将后两项相加,比例高达54.2 %。

表51 您认为你目前的社会地位同周围的人比如何?

“要获得同健全人同样的地位靠什么?”一栏中,千户问卷共有841个答案,其中认为“靠自己”有432个,占65.8 %,认为“靠政府”的有277个,占27.9 %,认为“靠社会”的也有132个,占6.3 %。

表52 您认为残疾人要摆脱贫困,获得与健全人一样的地位,最重要是什么?

(三)政治参与

大部分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热情较高,他们比较看重自己的政治权力,但事实上他们的政治地位不高,在政治生活中经常处于被支配地位。

1、选举与投票。大部分调查对象参加过村委会选举,并且进行了投票。残疾并不影响农村残疾人参与投票。在“您参加过哪些选举”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716人选择了答案,其中“参加过村委会选举”的高达624人,占87.2%。

表53 您参加过哪些选举?

在“选村委会干部时您投票了吗?”一栏中,821人作了回答,其中694人选择“投了”,占84.5%,在“是自己划的还是别人代划的”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661人选择了答案,其中自己划票的达420人,占63.5 %;“别人代划”的只有241人,占36.4 %。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残疾人比较珍惜自己的政治权力。

表54 您投票是自己划的还是别人代的?

2、被选情况。少数农村残疾人有成为村干部的愿望,也有人推选农村残疾人作为村干部侯选人。在“您想不想成为村干部或别的什么干部”一栏中,千份问卷有743人作了回答,其中650人回答不想成为“村干部”,但有93人回答“想成为村干部”,占12.5%,这个比例应该是不低的。

在“有没有人推选您为村干部侯选人”一栏中,732人作了回答,其中715人选择“没有”,但选择“有”的也有17人。占2.7%。

表56 有没有人推选您为村干部候选人

在“您被人选过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648份做了回答,其中“未被人选过”的622人,但也有26人选择“被选过”。

表57 您被人选过吗

3、政治潜能。多数调查对象对农村残疾人的政治潜能是肯定的。在“您认为残疾人能不能成为村干部”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677户作了回答,其中418户认为农村残疾人有可能成为村干部,占62.1%。这说明残疾本身并不是影响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的决定因素。

(四)政治地位

从总体上考察,当前农村残疾人政治地位并不高,在政治生活中仍处于被支配地位。当前,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比较多,但无论如何定义,一个公民说话对周围人的影响力是衡量他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设置了“您认为您平时说话对周围的人有没有影响”一栏,

1000户问卷中有776人选择了答案。其中认为自己说话对周围人“影响较大”的只有35人,只占4.5%;认为“没有人听我的”有235人,占30.3 %;而认为“一般是我听别人的”高达739人,占43.7 %,把后两项相加,比例高达74 %。

(五)残疾人组织

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的渠道或途径非常有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缺乏。

1、参加残疾人组织选举情况。大部分农村残疾人只参加过村委会干部的选举、投票活动,只有极少数农村残疾人参加过残疾人组织或其他组织的选举活动。如表显示,在选择答案的716份问卷中,有87.2%的人参加过村委会选举,只有3.9%的人参加过残疾人组织的选举,8.9%的人参加过其他选举。根据调查区域市、县残联反映,调查区域乡镇残联从去年开始才逐步成立,社区残协组织也是去年开始试点,今年开始推广,所以大部分农村残疾人是没有参加过残疾人组织的选举的,少部分残疾人参加过残疾人组织的选举主要是以下渠道:一是作为残疾人代表参加过市、县或乡镇残联组织的选举活动;二是少数残疾人居住城市边缘可能参加过城市社区残协组织的选举;三是由某一类别残疾人组织的残疾人专业组织的选举,如调查区域城镇残疾人中从事代步车营运的,一般都选过,同政府谈判的代表,或上访的代表,但这种情况比较少。

2、农村残疾人利益表达的渠道不多。本次调查中,有三项指标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多数农村残疾人一般不向组织上反映问题。在“您从来没有向组织上反映过问题吗?”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700份作了选择,其中501人选择“从未反映过问题”,占71.6%,“反映过问题”的只有199人,只占28.4%。

(2)大部分农村残疾人没给干部提过意见。在“您给干部提过意见吗”一栏中,有760人作了回答,其中:“提过意见的”只有131人,占17.2 %;而629人选择“没提过”,占82.8 %。

(3)上访过的农村残疾人比例很小。在“您上访过吗?”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790人作了选择,其中“上访过”的只有45人,占 5.7 %。“未上访过”的达745人,占94.3%。

在“您到哪一级上访”一栏中,有37人作了选择,其中到县级上访过的22人,占59.5%;到市级上访过的9人,占24.3%;到省级上访过的只有6人,占16.2%。

表64 到哪一级上访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县 22 2.2 59.5

市 9 0.9 24.3

省 6 0.6 16.2

有效数 37 3.7

未答或漏答 963 96.3

总数 1000 100.0

这种情况同城市残疾人完全不同。根据调查重点区域S市残联反映,残疾人上访一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由于生活贫困寻求照顾的。这种上访大多数是到基层政府、残联或民政部门为多,到市级残联的很少,近三年来不超过10人。典型的是该市望仙乡余俊朝,48岁,妻子已故,两个女儿在外地打工,因修建公路房屋拆迁后无钱再建,住在一个木棚里。后到省残联上访,回来后到市残联。该残联分管领导第二天到该乡调查核实后,对其进行经济上补助,并同乡政府协商让他免费住进敬老院,解决了问题。

二是在法律纠纷案中要求维护自身权利的。这种情况所占比例较多一些。典型的如沙溪镇郑希源,前些年因与人发生冲突被打,后又致残。当年法院曾判对方赔偿经济损失,但郑要求法院判对方刑事责任,法院认为证据不足,在终审判决中驳回了郑的再诉,维持了原判。郑由此经常打电话上访。市残联将此案列为重复访的重点案件来解决。分管副理事长带了律师上门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律师认为,因时间长,取证难,很难翻案。该市残联就从实际情况出发,每年到他家走访慰问。送去轮椅、棉袄、慰问金等,做好安抚工作,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重复访问题。又如铁山乡肢残人周茂林,40多岁,一直在S市城区收废纸为生。他反映20xx年他在农行某营业点存了2000元钱,可到年底取钱时,发现存折上只有1000元,他认为是营业员误登使他损失了1000元,而营业员认为他只存了1000元。此案诉到法院,因无证据周茂林败诉。后周不服,一直上访。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准备跳楼,被工作人员制止送回本地。该市残联出面与市农行、市人大、市法院、铁山乡等单位一同举办了一次听证会,最后达成协议,由农行补助周茂林500元,周茂林家乡铁山乡政府补助其500元。此案终于告结。

三是在全国都比较突出的代步车营运问题。笔者曾在去年调查过S市政府所在地城区残疾人代步车营运的情况,发现其中90%的残疾人有过上访和集体上访行为,其中2人上访到过中央。40余名残疾人曾集体到离本地100余公里的飞机场,准备登机赴北京上访,后被劝止。到市级、省级上访的更是屡见不鲜。20xx年以来,该市残联多方协调,安置了20余名残疾人到自行车、摩托车临时停车点收费,组织十余名残疾人由载客营运变为载货营运,终于使几年来的集体访事件得到了解决。

3、自身组织缺乏。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残疾人自身组织的缺乏是影响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农村残疾人的组织化程度很低,绝大部分农村残疾人都未参加过什么组织,如表,在“您参加过哪些组织”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750人作了回答,其中表示“参加过”

的只有36人,占4.8%,714人选择“没有参加过什么组织”,占95.2%。本次调查区域近一两年才成立乡镇残联,村一级尚没有残疾人组织,因此许多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组织尚不太了解,调查显示与实际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表65 您参加过哪些组织?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参加过 36 3.6 4.8

未参加 714 71.4 95.2

有效数 750 75.0 100.0

未答或漏答 250 25.0

总数 1000 100.0

在“您听说过残疾人联合会吗?”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863人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没听说过”的多达443人,占44.3 %;“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干什么的”也有243人,占24.3 %;选择“知道的”只有109人,占10.9 %;而选择“很熟悉”的只有67人,只占6.7%。 表66 您听说过残疾人联合会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没有听过 443 44.3 51.3

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干什么 243 24.3 28.2

知道的 109 10.9 12.6

很熟悉 67 6.7 7.8

其他 1 0.1 0.1

有效数 863 86.3 100.0

未答或漏答 137 13.7

总数 1000 100.0

在“您听说过残疾人专门协会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827人作了选择,其中选择“没听说过的”高达660人,占79.8%,选择“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干什么的”只有137人,占16.6%;选择“知道”的只有25人,占3.0%;选择“很熟悉”的只有2人,占0.2%。

表67 您听说过残疾人专门协会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没听说过 660 66.0 79.8

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的 137 13.7 16.6

知道 25 2.5 3.0

很熟悉 2 0.2 0.2

其他 3 0.3 0.4

有效数 827 82.7 100.0

未答或漏答 173 17.3

总数 1000 100.0

据调查区市、县残联反映,该调查区域大部分乡镇残联自去年、今年才开始成立,而残协工作一般是城市社区开展,农村残疾人组织工作还是比较滞后的。

四、文化认同与群体心理状况

对某一群体文化的认同和社会心理的考察,这是研究社会群体的重要指标。我国残疾人事业经过近20余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以及与之相应的具有象征性的符号特征,我们在此将它们统称为残疾人事业特色文化。对这一文化的认同程度,反映着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事业的熟悉程度。同时,对农村残疾人心理状况的分析,也是我们研究农村残疾人这一群体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设置了不少这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几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残疾人事业的了解不多

1、对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了解。1000份问卷中有858份作了选择,其中选择“不知道”的高达471人,占54.9%;选择“听说过”的只有347人,占40.4 %;“知道一点”的25人,占2.9%;选择“知道他很多事”的,只有15人,只占1.7%。

表68 您听说过邓朴方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听说过 347 34.7 40.4

不知道 471 47.1 54.9

知道一点 25 2.5 2.9

知道他们很多事 15 1.5 1.7

有效数 858 85.8 100.0

未答或漏答 142 14.2

总数 1000 100.0

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了解程度。1000份问卷中有888人作了选择,其中选择“没听说过”的高达487人,占54.8%;“听说过,但不知内容”的有348人,占39.2%;“看过”的只有44人,占5.0%;选择“家里有”的只有9人,占1.0%。

表69 您听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没听说过 487 48.7 54.8

听说过但不知道内容 348 34.8 39.2

看过 44 4.4 5.0

家里有 9 0.9 1.0

有效数 888 88.8 100.0

未答或漏答 112 11.2

总数 1000 100.0

3、对中国残联会徽的了解程度。1000份问卷有824人做了选择,其中选择“知道”的只有47人,只占5.7%;而选择“不知道”的高达777人,占94.3%。

表70 您知道中国残联的会徽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听说过 347 34.7 40.4

不知道 471 47.1 54.9

知道一点 25 2.5 2.9

知道很多事 15 1.5 1.7

有效数 858 85.8 100.0

未答或漏答 142 14.2

总数 1000 100.0

4、对残奥会的了解程度。1000份问卷有850人作了选择,其中选择“听说过”的154人,占18.1%;“在电视上看过”的146人,占17.2%;选择“不知道”的高达550人,占64.75%。 表71 您听说过残奥会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听说过 154 15.4 18.1

不知道 550 55.0 64.7

电视上看过 146 14.6 17.2

有效数 850 85.0 100.0

未答或漏答 150 15.0

总数 1000 100.0

5、对“平等、参与、共享”这几个词的理解。1000份问卷中777人做了选择,其中选择“理解一点”的只有286人,占36.8%;选择“比较准确理解”的只有18人,占2.3%;而选择“不理解”或“没听说过”的高达473人,占60.9 %。

表72 您听过“平等、参与、共享”这几个词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理解一点 286 28.6 36.8

比较准确 18 1.8 2.3

不理解或没听过 473 47.3 60.9

有效数 777 77.7 100.0

未答或漏答 223 22.3

总数 1000 100.0

6、对残疾人文艺演出的了解。1000份问卷中有822人作了选择,其中选择“在电视上看过中残联艺术团演出”的有190人,占23.1%;选择“没看过”的高达623人,占75.8%;而选择“看过外地残疾人艺术团到本地演出”和“看过本地残疾人艺术团演出”的,却聊聊无几。 表73 您看过哪些残疾人文艺演出?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中残联艺术团 190 19.0 23.1

外地残疾人艺术团来本地演出 8 0.8 1.0

本地残疾人艺术团 1 0.1 0.1

未看过 623 62.3 75.8

有效数 822 82.2 100.0

未答或漏答 178 17.8

总数 1000 100.0

对《千手观音》这个节目的了解。1000份问卷中800人做了选择,其中“看过的”,只有268人,占33.5%;而“未看过”的532人,占66.5%。这同城市残疾人相比,情况大相径庭。《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在2005春节文艺晚会上演过,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城市残疾人可以说100%看过,但在农村却不同。

表74 《千手观音》看过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看过 268 26.8 33.5

未看过 532 53.2 66.5

有效数 800 80.0 100.0

未答或漏答 200 20.0

总数 1000 100.0

7、对残疾人体育的了解。在“您知道有哪些残疾人体育项目”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768人作了选择,其中123人选择“知道一点”,占16%;选择“不知道的”高达645人,占84%。 表75 您知道有哪些残疾人的体育项目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知道一点 123 12.3 16.0

不知道 645 64.5 84.0

有效数 768 76.8 100.0

未答或漏答 232 23.2

总数 1000 100.0

(二)对残疾人群体关注不够

1、对本村残疾人的关注程度。在“您知道村里有多少残疾人吗?”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870人作了选择,但是选择“知道”的只有26人,占29.9 %;而选择“不知道”的高达610人,占70.1%。

表76 您知道您村里有多少残疾人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知道 260 26.0 29.9

不知道 610 61.0 70.1

有效数 870 87.0 100.0

未答或漏答 130 13.0

总数 1000 100.0

2、对本乡残疾人关注程度。在“您知道乡里有多少残疾人吗”一栏中,1000份问卷有821人作了选择,其中选择“知道”的只有35人,占4.3%;而选择“不知道”的高达786人,占95.7%. 表77 您知道您乡里有多少残疾人?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知道 35 3.5 4.3

不知道 786 78.6 95.7

有效数 821 82.1 100.0

未答或漏答 179 17.9

总数 1000 100.0

3、对全国残疾人关注程度。在“您知道全国有多少残疾人吗”一栏中,1000份问卷中有825人作了选择,其中选“知道”的只有50人,占6.1%;选“不知道”的有775人,占93.9%。林友华曾在一项调查中说过,不少残疾人对自己、对社会都抱着漠视的态度。①

表78 您知道全中国有多少残疾人?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知道 260 26.0 29.9

不知道 610 61.0 70.1

有效数 870 87.0 100.0

未答或漏答 130 13.0

总数 1000 100.0

(三)残疾歧视

调查显示,相当部分残疾人认为受到了社会歧视,而社会歧视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在于功能缺乏和“没钱”,消除社会歧视这一现象既靠政府照顾,靠自身努力,也要靠社会文明进步。 歧视是一种社会不公现象。按照吴忠民的观点,歧视就是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而是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区别的对待,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其结果是对某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造成一种社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②。周林刚、唐钧等根据社会排斥理论来研究残疾人问题③。应当肯定,在中国当前社会条件下,在诸多的歧视或社会排斥问题中,“残疾歧视”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它主要指残疾人因功能缺失等原因在观点、人格尊严、教育、就业等各方面受到社会排斥现象,其结果就是一种社会不公平。但是对于不同的人群而言。他们对歧视的心理容忍程度是不同的。正如吴忠民在《歧视与中国阶段的歧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人特别是城市居民对歧视的容忍程度较低”③。在笔者去年开展的一项对城市代步车营造的城市残疾人的问卷调查中,90%以城市残疾人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而且是非常严重的歧视。但是在本次农村残疾人调查中,认为受到过歧视的比重却不多。可以说,农村残疾人对社会歧视的容忍程度比城市残疾人要高得多。 在“你认为你受到过歧视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755户作了回答,其中认为受到过歧视的有300户,占39.7 %

表79 您认为您受过歧视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有 300 30.0 39.7

没有 455 45.5 60.2

有效数 755 75.0 100.0

未答或漏答 245 24.5

总数 1000

对于受歧视的原因,调查对象有281人作了选择,其中选择“功能缺乏需要别人照顾”的达179人,占63.7% ,选择“没钱”的也有66人,占23.5%;

表80 您认为您受歧视的原因是什么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没钱 66 6.6 23.5

无工作 6 0.6 2.1

无固定收入 5 0.5 1.8

不好看 19 1.9 6.8

功能缺乏,要依靠人照顾 179 17.9 63.7

其他 6 0.6 2.1

有效数 281 28.1 100.0

未答或漏答 719 71.9

总数 1000 100.0

在“您认为有什么办法不受歧视”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984个选择,其中选“政府照顾”的273个,占27.7%;认为靠“自己努力”的346个,占35.2 %;选择“靠社会文明进步”的296个,占30.1 %。

表81 您认为有什么办法不受歧视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政府照顾 273 27.3 27.7

自己努力 346 34.6 35.2

靠文明社会进步 296 29.6 30.1

靠教育 50 5.0 5.1

靠相信宗教 4 14.0 0.4

其他 15 1.5 1.5

有效数 984 98.4

(四)对残疾原因的解释仍存在不少非科学的因素

在“您认为残疾的原因是什么”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906户选择了答案,其中仍有300人认为残疾是“先天注定”的,占31.7%。这表明还有相当部分残疾人对残疾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缺乏科学的解释。

表82 您认为残疾的原因是什么?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先生注定的 300 30.0 31.7

遗传 40 4.0 4.2

缺医少药 256 25.6 25.2

偶然交通事故 265 26.5 28.0

其他 84 8.4 8.9

有效数 945 94.5 100.0

未答或漏答 55 5.5

总数 1000

(五)残疾人的忍让

多数残疾人认为政府应当为残疾人提供经济照顾,提供就读的学校,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和无障碍设施。但他们不善于或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受到欺负时或对干部有意见时,一般都采用忍让的方式。

在“您认为政府或社会应不应该为残疾人提供经济照顾或资助”一栏中,749人作了选择,其中729人认为“应当”占97 %。

在“您认为政府应不应当提供残疾人就读的学校”一栏中,410份问卷做了选择,其中有385人选择“应当”,占93.9 %。

在“您认为政府应不应当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一栏中,429份问卷作了选择,其中398份选择“应当”,占92.8 %。

在“您认为政府应不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让您出入方便”一栏中,402份问卷选择了答案,其中389人选择“应当”占96.8%。

表83 你认为政府应不应该提供下列条件?

有效数 应该 比重% 不应当 比重%

提供经济照顾或资助 749 729 97 20 3

提供残疾人就读的学校 410 385 93.9 25 6.1

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 429 398 92.8 31 7.2

提供无障碍设施 402 398 96.8 13 3.2

由此可见,农村残疾人希望政府为他们提供各种照顾和便利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意见表达都非常含蓄,大部分残疾人没有给干部提过意见,即使有意见时多数人仍是“忍了算了”,即使是有人欺负时,多数残疾人也仍然是选择忍耐。可以说残疾人这个经济社会的弱者,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弱者。马洪路在一项研究中曾指出,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或存在障碍,普遍有心理上的自卑感、孤独感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①。调查中笔者曾就多个问题调查对象,为什么不提出自己的意见或为什么不反映问题?他们都报以一笑,认为说了有什么用?或者是“到哪里说去?”即使是对某些方面有意见时也都是“忍了算了”。

在“像您这样的人对干部有意见时会怎么办?”一栏中,633份问卷选择了答案,其中362份选择“自己忍了算了”。占57.2%。只有90人选择“自己上访去”,占14.2%,只有40人选择“联合大家上访去”,占6.3 %。此外还有1.3%的人选择同“他们拼命”。

表84 象您这样的人对乡村组织或干部有意见时,怎么办?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自己忍了算了 362 36.2 57.2

自己上访去 90 9.0 14.2

联合大家上访去 40 4.0 6.3

同他们拼命 8 0.8 1.3

其他 133 13.3 21.0

有效数 633 63.3 100

未答或漏答 367 36.7

总数 1000 100.0

在“当有人欺负你时你怎么办?”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329户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争辩”的只有62户,选择争斗的只有40户,占12.2 %,选择“打官司”的有89户,占27.1%,也有5户选择“拼命”,占1.5%,而选择“忍让”的高达109户,占33.1%。

表85 当有人欺负您您怎么办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争辩 62 6.2 18.8

忍让 109 10.9 33.1

争斗 40 4.0 12.2

拼命 5 0.5 1.5

打官司 89 8.9 27.1

其他 24 2.4 7.3

有效数 329 32.9 100

未答或漏答 671 67.1

总数 1000 100.0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两项调查中,都有不少农村残疾人表现出非理性的选择,他们由于平时压抑或焦躁的心理,在受到外来压力时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仇视心理、报复的心理,有时会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甚至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候志阳通过对一些越轨残疾人典型案例的分析,把这种社会难题归结为“弱者的恶”。笔者认为,这种“弱者的恶”不只如此,还包括一些残疾人对社会以报复行为,乃至“自杀式”的报复都是一种“弱者的恶”。这是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

(六)对国家政策的认同

大部分农村残疾人对国家关于残疾人的政策表示赞同,认为政府是关心残疾人的,认为当前社会是公平或比较公平的。

在“您认为国家对残疾人政策好不好”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849户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好”的有679户,占80%;选择“比较好”的89人,占10.5%;两项相加,达到了90%。 表86 您认为国家政策好不好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好 679 67.9 80.0

比较好 89 8.9 10.5

不太好 2 0.2 0.2

不好 25 2.5 2.9

不知道 54 5.4 6.4

有效数 849 84.9 100.0

未答或漏答 151 15.1

总数 1000 100.0

在“您是如何知道国家政策好的”一栏中,有502户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因为得到援助”的有156人;占31.1%;选择“从媒体看到”178人,占35.5%;选择“听别人说的”有167户,占 33.3%。

表87 您是怎么知道国家政策好的?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得到援助 156 15.6 31.1

媒体看到 178 17.8 35.6

听别人说 167 16.7 33.3

有效数 500 50.0 100

未答或漏答 498 49.8

总数 1000 100.0

在“您觉得政府关心您这样的人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768户选择了答案,其中选择“很关心”的达457人,占59.5%;选择“比较关心”的202人,占26.3 %;两项相加即达85.8%。 表88 您觉得政府关心您这样的人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很关心 457 45.7 59.5

比较关心 202 20.2 26.3

有点关心 38 3.8 4.9

不太关心 70 7.0 9.1

很不关心 1 0.1 0.1

有效数 768 76.8 100.0

未答或漏答 232 23.2

总数 1000 100.0

在“您觉得当前社会公平吗?”一栏中,1000户问卷有812人作了选择。其中选择“公平”的有372人,占45.8%;选择“比较公平”的有137人,占17%。两项相加即达62.8%。 表89 您觉得当前社会公平吗?

频次 频率 有效百分比

公平 372 37.2 45.8

比较公平 138 13.8 17.0

不太公平 8 0.8 1.0

不公平 184 18.4 22.7

不清楚 110 11.0 13.5

有效数 812 81.2 100.0

未答或漏答 188 18.8

总数 1000 100.0

以上情况说明,近年来党和国家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是得到广大农村残疾人认同的。

(七)大部分残疾人认为盲人最苦

在盲、聋、肢、精、智等各类残疾人中,大部分残疾人认为盲人最苦。您认为哪种残疾人最苦?在1000份问卷中,有635份对此问题作了选择。其中觉得盲人最苦的达406人,占 63. 9 %。 表90 您认为哪种残疾人最苦?

盲 406 63.9%

聋 16 2.5%

肢 63 9.9%

精 63 9.9%

智 86 13.5%

其他 1 0.2%

有效数 635 100%

五、结论与建议

(一)分析与小结

以上从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社会交往与政治参与状况,以及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事业的文化认同与心理状况等,多维度地透视了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得到了一幅农村残疾人生活的真实景像,他们是这样一个弱势群体:

自身功能缺陷,素质偏低,文化水平相当有限,普遍缺乏谋生的必要技能,相当部分残疾人生活上不能自给,相当部分残疾人生活只能半自给。他们收入水平很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远未建立,家庭仍是农村残疾人赖以生存的主要依托,而且他们的家庭收入、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可以说如果离开必要的救济,相当部分的残疾人将难以生存下去。农村残疾人婚姻状况非常不理想,43.5%

的成年残疾人未婚或没有配偶,在已婚的残疾人中,真正通过自己恋爱成家的比例相当小,夫妻双方都是残疾人的还占一定比例。

农村残疾人普遍有着强烈的康复需求和愿望,但是经济上贫困,农村康复机构的缺失,使他们的康复目标难以实现,很多残疾人甚至对康复一词还缺少必要的认知。

农村残疾人普遍有实现就业目标的愿望,但是自身功能缺失,自身素质偏低,培训介绍的缺乏往往使他们的目标难以实现。大部分残疾人没有职业,或者从事传统的低收入行业,甚至像捡破烂、行乞、补鞋、算命、理发等还有不少人从事,因而他们自身收入远低于健全人。

农村残疾人政治参与的热情较高,对残疾人群体政治潜能持肯定态度,残疾本身并不影响残疾人参与政治生活,但是残疾人自身素质的限制、自身组织的缺乏,严重影响着他们政治参与的程度。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政治地位并不高,经常处于被支配地位,利益表达渠道不多,甚至上访的比例都远小于城市残疾人。他们社会交往非常有限,主要还是生活上的交往,家人、亲戚是其主要交往对象,出于商业的、生产性的、政治性的交往非常有限。

农村残疾人心理压抑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外来压力往往采取忍让的态度,只有少部分人采取极端的反叛行为,会同他人“拼命”。由于受自卑心理影响,农村残疾人即使对异性有爱慕之情,但表达非常有限,很多人对异性有爱也不敢说。对残疾人事业的文化认同也非常有限,对残疾人事业的了解不多。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如果不发展必要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想方设法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素质,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那么相当部分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康复与就业的愿望难以实现,相当部分农村残疾人只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相当部分农村残疾人将难以生存。

2、农村残疾人争取权益的运动还远未发展起来。19xx年代初,当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蓬勃发展之时,我国残疾人仍然因为身体功能的缺陷,而被拒之大学门外,残疾人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歧视。到21世纪的今天,虽然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残疾人的权力、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残疾人的地位仍然有限,社会排斥和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仍然存在。

3、中西部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比较滞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残疾人事业轰轰烈烈地发展,但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事业的认知、认同程度还是非常有限的,这说明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是非常滞后的,当然这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是相互关联的。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农村残疾人工作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几点建议

1、在农村残疾人中大力宣传新的残疾人观

旧的残疾人观是长期以来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主要包括:一是宿命论的观点,认为残疾是命运注定的;二是无用论的观点,把残疾等同于残废;三是施舍的观点,认为残疾人是施舍的对象。旧的残疾人观,使残疾人丧失自信,甘于落后,不敢求平等。随着世界残疾人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残疾人观。主要包括:一是代价观,认为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或成本,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二是平等观。认为残疾人在人格和权利上同健全人是平等的;三是参与观。认为残疾人同样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四是障碍观。认为残疾人的不方便不是残疾本身的过错,而是社会没有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五是人道观。认为必须用人道主义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人权保障,对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六是自强观。认为残疾人要摆脱困难,既要靠政府帮助,靠社会救助,更要靠自己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树立全新的残疾人观,这是增进社会融合、消除残疾人社会排斥的基本前提条件①。一方面,可以消除残疾人自我排斥,另一方面又能够消除社会结构、社会政策所造成的排斥。要通过各种渠道在农村宣传新的残疾人观,让广大农村残疾人不断增强自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正确处理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充分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同时让健全人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切实为残疾人服务,从而形成残健互助,平等关爱的良好社会风尚。

2、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为农村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基层残联是代表残疾人利益,了解残疾人呼声、反映残疾人愿望、与残疾人建立血肉联系的最重要环节。建立基层残联组织,是开展农村残疾人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十五”期间,我国县级残联组织建设已基本到位,但乡镇残联建设普遍滞后,还不适应工作需要。“十一五”期间,要把乡镇残联当作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的重点,按照三位一体,统筹运作的模式建立健全,同时要通过建立各种“直选型”的残联或残协组织,让广大农村残疾人直接参与残协、残联的选举,切实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及管理自身的能力。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贯彻中央组织部转发中国残联关于加强各级残联组织、队伍建设的意见,保证各级残疾人组织按规定建立好,发挥好作用。

3、建立健全农村网络,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通过康复恢复功能是残疾人最强烈的愿望,最迫切的需求,是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加大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以乡村为基础,建立健全康复服务网络,实施一批康复服务重点工程,推进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乡村社区康复站为骨干,康复综合服务机构为指导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农村残疾人康复训练。尤其是以农村社区康复为先导,积极培训康复员,推广家庭康复训练;二是重点开展抢救性康复工程,如开展免费肢体残疾人矫正手术、推广使用普及型假肢等,带动残疾人用品用具开发、供应工作和后期康复训练,全面组织实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广泛开展白内障手术等;三是加强早期康复工作。加强聋儿语训机构建设和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支助、社会捐助、残联协助等多种形式,争取以乡为单位设立聋儿语训部。抓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麻风畸残矫治手术,组织专业人员,指导麻风畸残者开展康复训练。

4、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残疾人整体素质

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的教育,提高农村残疾人自身素质是关键。华中师范大学的李术曾经提出了残疾人教育公平的三个不同层面,即残疾人入学机会的公平、残疾人教育过程的公平、残疾人教育结果的公平②。当然这“三个公平”是比较理想的境界。但要达到这“三个公平”又绝非易事。笔者认为,针对农村残疾人的情况,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教育: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政治素质。各级残联和各专门协会,要经常组织残疾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残疾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要使广大残疾人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顾全大局,体谅国家,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要象汪海萍提倡的那样,在对残疾人进行感官缺陷补偿、知识传授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为残疾人的精神奠基,“这是残疾人获得人的尊严以及较高生存质量的基本保证”③。二要加强残疾人的文化教育。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总体规划,作为普九验收的重点,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普遍开展随班就读。以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为辅,大力开展农村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十一五”期间要按照中残联的有关要求,30万人口以上的县要建好一座高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尝试特殊教育学校,归口残联管理、建设的模式,各级财政要对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扶助,免除残疾人学费、杂费,切实提高残疾人入学率,鼓励和支助社会力量到农村创办特殊教育学校等残疾人教育机构。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要争取全部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三是加强农村残疾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社会公德,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农村残疾人户要在电视普及、电话入户等各方面予以扶助,推进农村电子信息化网络建设,让农村残疾人在网上与外界沟通。

5、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介绍,全面推进农村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路。历史和现实表明,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十一五”期间,要把农村残疾人就业当作农村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一是全面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战略性举措,是一项保护性措施。社会各单位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应尽的义务。各级残联抓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城市按比例就业工作做得较好,要把此项工作向农村推进。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规范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推动农村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全面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组织,充分发挥网站作用,加大与沿海发达地区联系,广泛收集残疾人就业信息,有组织地输出更多农村残疾人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三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以县、乡(镇)和社区为单位,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需要及各类残疾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努力使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四是扶持农村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通过小额信贷,减免税费等各种方法扶持残疾人就业。继续开展盲人按摩培训并推荐就业,鼓励盲人集体开业或个体从业,为盲人就业开辟更广阔的天地。目前盲人按摩培训一直在省、市一级,要把培训班向县、乡推进,方便盲人进班接受培训。

6、进一步推进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调查显示,各级党委政府和残联及有关部门扶贫解困任务还很艰巨。必须把残疾人扶贫帮困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点来抓,采取切实措施,多途径加快扶贫步伐。一是依靠政府开展残疾人扶贫。政府是实施社会救助的第一责任主体。必须在制度建立、经费筹集、事务管理中担负起主要责任①。各县(市、区)残联要积极配合政府及扶贫工作机构,参加政府扶贫攻坚中心工作,

搞好调查,参与制定计划,争取并落实扶贫资金。二是着力抓好社会扶贫。广泛发展各种慈善机构及其他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其他群众团体,加强与国际性人道主义组织的联系,共同参与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贫和救助。要充分利用“助残日”、“一帮一”、“众帮一”、“结对子”等扶贫助残活动,募集社会资金扶助残疾人。三是利用国家康复扶贫贷款开展扶贫。要积极推行小额信贷,获得国家康复扶贫贷款的县(市、区)一定要按规定把其中70%用以直接扶贫,以小额信贷方式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有助于直接解决温饱的行业、项目,要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或与其它资金配合使用,优先投向能带动脱贫致富、有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当前由于农行政策的变动,大部分贷款都流向了“AA”级企业,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扶助不很直接,“十一五”期间,要尝试由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使扶贫贷款直接对农村残疾人脱贫起作用。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标准,要以县为单位,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制定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农村养老院、救济站建设,使无依靠的残疾人有归宿,有依托,最终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要大力开展农村残疾人婚姻介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与外界交往,建立农村残疾人婚姻补助基金,鼓励农村残疾人成家立业,共享美好生活。

更多相关推荐:
关爱残疾人社会调查报告

关爱残疾人社会调查报告菏泽学院专业学前教育系别学前教育年级11级本2班学号20xx19xx0姓名张艳霞暑假关于残疾人的调查报告这个暑假走出校园踏足社会给自己一个充实的假期去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儿大学给了我太多的时...

残疾人工作调研报告

残疾人工作调研报告残疾人是特殊的群体又是困难的群体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力量为残疾人服务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我社区现有总人口1867人残疾人10人其中...

残疾人现状调查报告2

残疾人现状调查报告一基本状况xx区东起徐家湾西至焦家庄全区总面积8656平方公里有8个街道全区总人口约21万按照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我区应该有各类残疾人123万人比例56实际上我区有残疾人275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

残疾人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为更准确地了解残疾人生活状...

关于残疾人的调研报告

关于甘泉县残疾人工作的调研报告甘泉县残疾人联合会20xx826残疾人是一个数量较大特性突出的社会群体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准确掌握全县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县残联在学讲...

20xx年残疾人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关注身边的残疾人专题调研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第一作者联系电话关注身边的残疾人专题调研摘要本次调研内容包括:残疾人基本信息、残疾人结构现状、…

关于残疾人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残疾人现状的调查报告王元杭130xxxxxxxx对于一个木桶来说盛水的多少仅取决于最短的一根木头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同理一个社会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是否有保障须知历史上的许多农...

关于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阳镇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黄均毅测绘081308020xx03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有义务和责任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一点贡献人人都知道随着人口的增加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这些人行动不方便比较难以...

残疾人社会环境调查问卷的成果报告

20xx年李嘉诚感恩行动实践课题成果报告关于什邡市师古镇残疾人社会环境调查问卷调研报告20xx年7月15日和7月17号两天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李嘉诚基金会捐助四川地震灾区学生感恩行动之残疾人社会环境调查...

利津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利津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利津县残疾人联合会根据省市残联关于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残联高度重视制定专人负责深入基层和县直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入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

社区残疾人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残疾人工作的调研报告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日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

中国残疾人调查报告

中国残疾人调查报告一残疾人的生活现状目前中国残疾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因为我国残疾人人数众多有万而且以上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农村很多人生活还非常贫困二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一些残疾人应...

残疾人调查报告(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