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4.27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班级 姓名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赵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发展为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 ( ) 蓼蓝 ( ) 中绳 ( ) 槁暴( ) ( ) 就砺( ) ......

参省 ( ) ( ) 须臾( ) 跂而望( ) 闻者彰( ) .....

舆马( ) 舟楫( ) 蛟龙( ) 跬步( ) 骐骥 ( )( ) ......

驽马( ) 锲而舍之 ( ) 镂( ) 埃土( ) 螯( ) .....

蛇鳝之穴(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

(3)輮以为轮 (4)虽有槁暴 , ....

(5)輮使之然也 , ..(6)故木受绳则直 , ...(7)金就砺则利 (8)不如须臾之所学 , ......(9)跂而望矣 (10)登高之博见 .(11)臂非加长 (12)声非加疾 .(13)而闻者彰 (14)假舆马者 .

(15)非能水也 (16)绝江河 ..

(17)不积跬步 (18)无以至千里 ..

(19)驽马十驾 (10)功在不舍 (21)锲而舍之 (22)用心一也 ..

(23)用心躁也 .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 ,释义: 。 通 ,释义: 。 通 ,释义: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释义: 。

(3)君子生非异也 通 ,释义: 。

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

今义:

(2)声非加疾也 古义: .

今义:

1

(3)假舆马者 古义: .

今义:

(4)用心一也 古义: ..

今义:

(5)金就砺则利 古义: .

今义: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9.翻译重点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随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u) 舟楫(jì) 舆马(yú) ....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

C.镂金(l?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

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贤于己者 ...

④屈原至于江滨 ⑤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9.名句名篇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二)阅读检测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0-12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

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

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

答案:

一.学海拾贝

1. 文学常识

(1)况 卿 儒 制天命而用之

(2)战国末期 32 语录体 有标题的论文

2.字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 停止

(2) 合乎

(3) 晒干

(4) 磨刀石

(5) 清楚

(6) 借助,利用

(7) 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8) 浮躁,不专心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有”通“又” “輮”通“煣”,使弯曲

(2)“知”通“智” 智慧

(3)“生”通“性” 资质、禀赋

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疾:古义,强,洪亮;今义,①疾病,②快。

(3)假: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4)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的“跪”。

(5)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6)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黄金。

(7)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日 名词作状语,表示经常性,每日

(3)下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

(4)水 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5)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快,走得快

(6)一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听见

闻见闻,见识

声誉,名声

假凭借,借助

假如,如果

与“真”相对,不真

终止

5

隔绝

绝到了极点

非常

横渡

有力的弓

强强大

有余

竭力,勉强

向远处看

望盼望,希望

名望

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

8.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 判断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6)定语后置

(7)被动句

(8)固定格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9.翻译重点句子

(1)在远处也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3)君子的本性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精神和智慧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圣人的思想就具备了。

(5)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使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五.随堂检测

(一)语基检测

1.B(A项中“楫”应读为jí;C项中“镂”应读作l?u,“驽”应读作nú;D项中“锲”应读作 qiè。)

2. C( A.“知”通“智”,B.“有”通“又”,D.“生”通“性”。)

3. C(A项中“輮”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4. D(A.强大、势力过大;B.勉强;C.有余,D.健壮,强壮。) A.

5. A(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6.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7.C(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固定句式。)

8.D(①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并介绍出比较的对象;②④⑤⑥介绍动作行为发出的时间、处所时,可译为“在”“到”“从”等。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对于。)

9.名句名篇默写

6

(1)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3)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10.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11.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12.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13.(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延伸阅读

14.A(浸泡,浸染)

15.D

16.(1)小人之学也,不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

【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需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变得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做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交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相同,长大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的啊!

7

更多相关推荐:
劝学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教材梳理:劝学一、实词1、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2、通假字(1…

劝学知识点总结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停止青,取①之②于蓝③,而④青于蓝;冰,水为之②,而④寒于水。木直中⑥绳⑤,輮⑦以为⑧轮,其曲中⑥规。①取:提取②之:代词③于蓝:从蓼蓝中介词短语作状语后…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知通“智”智慧暴通“曝”晒有通“又”再次輮通“煣”使弯曲参通“叁”多次生通“性”二、一词多义1.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挽弓当挽强(强劲有力)2.假:假舆马者(借助)以书假…

劝学知识点总结精品

劝学要掌握的知识点: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词类活用四、特殊句式:五、常见虚实词:六、出自本课沿用至今的成语荀子的“性恶论”与《劝学》(为什么要劝?)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

劝学知识点总结

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

劝学知识点总结

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以为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通“又”,再次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二)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以为…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的文学及文体常识归纳整理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写出下列加点...

《孙权劝学》知识点汇总

孙权劝学知识点汇总1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初起初当初谓对说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以用拿多务事...

劝学知识点测试

劝学知识点检测点字解释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4木直中绳5虽有槁暴6金就砺则利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吾尝终日而思矣10吾尝跂而望矣11声非加疾也12而闻者彰13假舆马者姓名14...

劝学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古今异义金就砺则利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词类活用非能水也风雨兴焉蛟龙生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也蚓无爪牙之...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一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

劝学知识点总结(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