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总结

时间:2024.5.1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 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 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一些就受拘束而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晳,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

有关资料

一、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第二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整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整理 全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人物特点:子路:有抱负,有魄力,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有些自负。 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文言现象:

一、一词多义

(1)如或知尔(连词,如果)

(2)如五六十、如会同(连词,或者)

(3)如其礼乐(连词,表示另提一事,至于)

(4)沛公起如厕(动词,到? ?去,往)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5)以俟君子(连词,表目的,来)

(6)为国以礼(介词,用)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二、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

三、词类活用

1、端章甫 (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

2、鼓瑟希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动 ,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五、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

(2)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

(3)则何以哉 (即,则以何哉 )

(4)尔何如(即,尔如何)

2、状语后置句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浴乎沂,风乎舞雩

参考注释:

1曾皙(xī):名点。曾参的父亲。冉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名赤:字子华,公 西是复姓。皆孔子弟子。侍坐:陪伴长者坐着。

2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些。以:因 为。一日:一两天,表示年岁大的一种谦虚说法。长(zhǎng):年长。乎:介词,表示 比较。尔:你们。

3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讲话了。以:因为。 4居:闲居,指平时。

5或:无定代词,有人。 6何以: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呢。 7率尔: 轻率的样子。8千乘(shèng)之国: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中等国家。 9摄 :夹。

10加之以师旅:以师旅加之,意思是把战争强加到它的头上。师旅,古代军 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一旅,二千五百人为一师。这里指大国来犯的军队。

11 因:继,接着。饥馑: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12 比及:等到,到了。 13 使有勇:使之有勇。使国家的人民有勇。 14方:方向,这里指道义的方向。 15哂(shěn):微笑。

16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下文“如会同”的“如 ”用法相同。

17如:至于。其:那些。俟(sì):等待。 18焉 :于是(此),指在这方面。 19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会同:诸侯之间会盟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一类的事。 20相(xiàng):在祭祀或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主持赞礼的分大相和从相。 21鼓瑟:弹瑟。瑟,古代一种弦乐器。希:即“稀”。鼓瑟的声音稀疏,说明已近尾声。 22铿(kēng)尔:象声词,描写推开瑟时的声音。舍:这里是放下、推开 的意思。作:起立23撰:才能,才干。 24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 25亦:副词。“只不过”。26莫(mù)春:晚春,指三月。莫,即“暮”。春服:春天穿的衣服,即夹衣。已成:已经做好,有穿在身上的意思。 27冠(guàn)者:成年人。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表成年。28沂:沂水。 29风:吹风,乘凉,用作动词。舞雩(yù):古时求雨的坛,在曲阜县城东南。32咏:唱歌。 33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与:同意,赞成。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咏雪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特殊句式1.省略句…

文言文总结~

文言文总结文言文的讲解顺序1、读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问题)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

七年级文言文总结

文言文总结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女通“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日扳仲永:通“攀”,牵,引。不同“否”。裁同“才”。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七年级期中考试文言文总结

期中考试文言文20山市[自学]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然数年恒不一见:2一切乌有:3相顾惊疑:4念近中无此禅院:5始悟为山市:6连亘六七里:7危楼一座:8裁如星点:9或凭或立:10则黯然缥缈:一、整体感…

文言文总结

《小石潭记》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yi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

语文必修5 文言文总结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

高一上文言文总结

通假字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南至于句无——句通“勾”。勾无,山名,在浙江。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将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

赤壁之战文言五大类总结

赤壁之战一通假字1擒捉拿2猝仓猝3顷之烟炎张天焰火焰张同涨布满4擂敲击5驻驻扎6二古今异义词1荆州与国临接古孙权所统治的地区今国家2古逃跑今与来相对3古恳切慰问今热情而周到4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名共和国5古尽头力...

文言文总结---《大道之行也》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所撰本文的两个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理想社会二理解性默写1默写表现人人都...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蜀道难知识点梳理实词归纳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去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

文言文实词总结

小升初常见课外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及虚词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梳理勾践灭吴1写出下列重要虚词的意思1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三江环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何后之有久之乃得解2其执其手而与之谋洁其居美...

文言文总结(7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