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7

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调查问卷,采取见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的形式,从高职院校教师/领导、企事业单位员工/负责人、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四个方面,就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经数据分析得到该模式的社会认可度,探索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就“2+1”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课程改革、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等一些建设性建议,从而改进、完善、推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关键字: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框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应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的要求,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了高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工作岗位实习1年。

我们从20##年4月份开始,对广州市高职院校部分教师/领导、企事业单位员工/负责人、我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市场调查,并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对“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不断完善和改进此模式,促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四个方面,依次为学生、教师、企事业用人单位员工/负责人、学生家长,共计243人。其中学生80人,主要来自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53人,来自于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院校;另外用人单位员工/领导50人,来自于广东长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一些相关企业;家长60人,主要是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06级路桥、建工、房地产等专业的学生家长。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由供选择的客观题和主观问答题,其中以客观题为主。问卷总共发放243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是95.1%。学生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是100%;教师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是88%;企业用人单位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是100%;学生家长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是91.7 %,如图1所示。

2、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分为见面访谈和电话访谈两种,其中以见面访谈为主,调查方式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3、专家咨询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以召开专家咨询会的方式,向有关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征求修改意见,最后形成建设性建议。参加咨询会的专家主要来源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教学质量监督科、学校教务处和公路学院教学管理部门。

表1  “2+1”模式的调查方式统计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认同度

1、 此模式的社会认识度不够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近几年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开始实施。从广东地区人们对“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来看,社会的认识度不够。图2的数据显示:90%的家长,60%的学生,50%的企业用人单位,22.6%的教师对此模式不甚了解。可见,在实施此模式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它,认同它。

2、 此模式社会认同度高,但对实施效果表示担忧

虽然大家对“2+1”顶岗实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甚了解,但经解释后,在是否应该实行此模式改革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学生、家长、教师还是用人单位都普遍表示认同。

从图3我们发现,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得到人们广泛赞同的。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的认同度分别为73.5%、80%、70.9%、82%。原因是此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对此模式的不认同度分别为26.5%、20%、29.1%、18%,经原因调查,主要原因是:(1)认为在校学习时间缩短,学习质量降低(占34%);(2)担心不能保证实习效果(占32%);(3)担心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28%);(4)担心实习期间的收费不合理(占6%)。因此,如何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深度。

(二)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广

关于“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广是值得关注的。就这一问题,我们对已经实行该模式的高职院校进行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实行此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确实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对象中出现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是:有51.5%的人认为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广“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一种情况是:有48.5%的人认为不应该全面推广,要区分专业对待。可见赞成和反对“2+1”模式全面推广的比例相当。的确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覆盖面广,涉及到文学、哲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因此在全面推广“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应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行业性质、市场行情,做到各具特色。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要源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经过系统的总结、归纳和提升,实现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向学习领域的转化,以此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实施“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三年制高职教育的知识和内容如何在两年内学完,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有26%的人认为要延长学制,59.5%的人认为压缩非重要课程的学时,也有部分人提出其他的看法。总的来说,压缩非重要课程的学时是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的。然而哪些是非重要课程,这些非重要课程的学时又应该如何压缩呢?这很难确定。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不能任意地设置课程或减少课时数,而要根据工作岗位能力分析,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做到既减少了课时,又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以突出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

表2 课程调整方法的比例统计表

(四)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1、管理主体

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年学生到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实习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单位的一名临时员工。那么,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应该由谁来负责呢?是由学校负责还是由实习单位负责,或者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负责?这就涉及到一个管理主体的问题。由图4明显可以看出,高达84.5%的人认为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应该有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负责。因为学生在实习期仍处于未毕业的状态,与学校依然有教学关系,档案等人事关系仍放在学校,单位无法与实习生建立劳动关系。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接触社会,训练专业技能,因此顶岗实习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且学校必须充当管理主体。

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企业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顶岗环节,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给是否留用该毕业生,提供更多参考。这些都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是科学的、可行的。

2、 学费收取

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虽然还是一个学生,但他们已经没有在学校学习了,第三年的学费是否应该收取或者是否应该作出调整呢?针对这个问题,调查发现,如图5所示,人们有所争议,认为第三年收取全额学费的,占12.14%,第三年收取部分学费的,占73%,第三年不收取学费的,占14.86%。

实习期间学生的身份没有发生变化,许多事情还需要学校来处理,并且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学校,依旧占用了学校的生活、学习资源,所以在实习期间收取学费是合理的。然而怎样的收费标准才是合理的呢?收费比例如何确定,仍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只有收费合理了,才能使此模式顺利推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联系实习单位的责任主体

保证学生如期进入企业单位,进行岗位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联系实习单位,这项工作应该由谁来负责?    从图6可以看出,高达71%的人认为实习单位应该由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负责联系,但学校应起主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学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就是实习单位的质量问题。顶岗岗位能否做到专业对口,让学生真正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相关的岗位上。所以,联系到实习单位、落实好专业岗位,仍然任重而道远。

4、 劳动报酬

实施“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是否应该获得劳动报酬呢?作为企业,若是仅从自身生产经营角度考虑,接受实习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是要一定的经营成本的,然而实习生虽是学生身份,但他同时也为实习单位创造了价值。调查结果显示,83.0%的老师,70.0%的家长,83.5%的学生,96.0%的企业认为实习期间应该获得劳动报酬。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从事实际的生产、服务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付出了辛勤劳动,因此得到必要的报酬作为实习补贴,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另外学生通过劳动获得一定报酬,用于贴补学习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为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意义尤为突出。但这个报酬应该按怎样的标准来支付呢?从图7分析可知,支持薪酬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占47.5%,按见习生标准的占39.7%,同工同酬的占11%。实习生与企业员工相比,在工作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实习期间的报酬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薪酬制度,以保证实习学生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也有利于调动实习生劳动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五) 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

如表3所示,对“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经对企业有关人士的调查表明,100%的人士认为该模式能有利于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能较全面的掌握专业技能,63.4%的人士认为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82%的人士认为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表3 企业对“2+1”模式作用的评价统计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仅要把在三年要学的知识在两年内学完,而且要学得牢固,并能在工作上得到应用,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调查中发现71.4%的学生担心在两年时间里学不好,压力大。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考验,学校应深化课程改革,整合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自身基础和实际需求,增设相关选修课,增开专项技能课,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对他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调查结果表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困难主要有任务加重、综合素质要求、课程体系改革和顶岗实习工作安排,具体比例如表4所示。所以该模式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学校应通过引进、引入企业“能工巧匠”和现有教师再培训的方式,加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表4 实施“2+1”模式对教师带来困难的统计

四、意见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定期讲座、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关注“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让社会各界加深对该模式的认识深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根据宣传对象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宣传形式。

1、各高职院校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熟悉“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使每位学生认识“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价值观。

2、通过打电话、寄邮件、写信等方式,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可以保证“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并能为其取得良好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3、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以便企业能深入了解此模式,取得他们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教师、企业、学生、家长四方积极参与,实现大家的“多方共赢”。在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搭建一个企业需求与学生、家长需求的交流平台,通过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环境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找到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四方利益的结合点,才能保证后续的实习有效地进行,并逐步扩大“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力。

(二) 课程改革

实施“2+1”顶岗实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将原来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1、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职能技能为核心”,取代“以知识为核心”。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模块(数学模块、人文模块和“两课”模块)、核心技术课模块、职业技能课模块和特色选修课模块。整个课程体系要体现出“职业技术优先”、“动手能力优先”、“注重职业素质和人文科技修养”等原则。

2、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按照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广泛运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核心技术课模块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校内课程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与校外顶岗实习的要求有机“融通”。即在校内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与顶岗工作岗位“对接”,为顶岗“工作”做好准备,如图8所示。

图8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流程图

3、职业技能课模块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指导学生技能,特色选修课模块聘请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成功校友来校开展知识讲座,传授新知识新技能,训练学生职业素养,陶冶学生情操。

(三)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

顶岗实习是“2+1”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的良好途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从而牢固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因此,加强实习管理,是提高实习质量、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1、学校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组织保障体系

为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进行,应专门成立顶岗实习管理机构,负责顶岗实习的管理、指导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即:教务处和就业处联合成立“产学合作处”,负责全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顶岗实习的日常学生管理则由二级学院和企业共同承担,并且以学校管理为主;形成纵向管理结构的组织保障体系。

    产学合作处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规划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搭建企业与二级学院联系的桥梁;三是监督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各二级学院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的系级顶岗实习专项工作组,成员包括专业负责人、企业岗位管理人员、实习指导老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指导、行为指导、生活指导,执行专业顶岗实习计划,检查实习进度和效果,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相关权益等。

2、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1)校方职责

①顶岗实习实行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学校产学合作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宏观指导、检查和监控。各二级学院具体负责所属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②无论是学院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院均须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其内容应包括双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实习协议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③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强化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杜绝学生顶岗实习的随意性。

④各二级学院负责顶岗实习单位的联系与确定。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为顶岗实习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

a.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知道实习任务、了解实习方法和考核办法。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创新精神、吃苦耐劳、学以致用的教育以及法制观念、安全知识、防范技能、校纪校规、实习单位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杜绝各种意外事故发生。

b.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组织制定实习大纲及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应在实习前一周发给学生。

c.与企业协商,确定校内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学生的分组等事项。

d.采取各种方式对实习过程进行监控,掌握实习的进展情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2)企业职责

①实习单位负责实习学生的指导、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并经常与学院保持联系,客观真实地向学院反映学生在单位的实习情况。

②实习单位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生产一线岗位。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应对实习学生给出书面鉴定,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作为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依据。

③为顶岗实习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预防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等事故。

(3)校企双方指导教师职责

①校内指导教师应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应由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担任。学校应根据企业指导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期间的岗位性质、岗位责任、岗位目标给予企业指导教师一定的补贴。

②企业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职业能力考核等工作。

③指导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学生实习结束前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④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要安排校内指导教师以双重身份参加顶岗实习工作,既是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又是顶岗实践锻炼者。校内指导教师应与顶岗实习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边顶岗边指导。

⑤校内指导教师应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密切沟通,共同进行学生实习的过程指导,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3、实习成绩考核

(1)企业“师傅”对学生的考核

学生的顶岗工作可以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企业要对学生在每一部门或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填写“顶岗实习考核表”,并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学生每更换一个单位或岗位,应填写一张此表。

(2)学院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 

学院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在各企业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在每一个岗位,学生要认真做好实习记录,撰写实习报告或个人实习总结,学院指导老师要对学生实习报告及时进行批改、检查,形成“顶岗实习成绩表”。

(3)考核方式

考核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只有企业指导教师评定的“顶岗实习考核表”和学院指导教师评定的“顶岗实习成绩表”均合格的实习生,才能获得学分。学院为合格学生颁发由企业和学院共同认定的《工作经历证书》。《工作经历证书》内容包括“顶岗实习考核表”和“顶岗实习成绩表”。

(四)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双师”队伍包括“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通过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引入企业“能工巧匠”、技师,担当课内实践课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比例达到1:1。

“双师”型,是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简单的说,“双师型”教师就是指在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这两者身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有机融合的高职教师。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使专职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双师型”教师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应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1、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在德国,政府要求职业教育师资报考人员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或在地方院校毕业后取得教育部高级技术员证书,修完大学四年学业后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然后到职业学校实习一年半至二年,再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职业教师资格证书。我国目前可参照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2、狠抓教师培训工作

(1)定期让教师深入实践锻炼

为了适应“2+1”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为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较长而导致双师素质下降,则应每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行业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2)建立“教师工作室”

“教师工作室”是指让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并将这样的实验或实训室直接命名为某教师工作室。其搭建起了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桥梁”,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好方法,既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条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制定有力保障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1)管理与制度并举

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2)独立考核

对于高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要区别于本科大学“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观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上。高职教师职称评定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双师素质”强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

(五) 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1、 进行学制改革,探索弹性学分制

学校可把三年学制分为两段。第一二学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在企业边工作,边学习。故在教学安排上要适应“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第一二学年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第三学年学生按照本人志愿,自主选择应聘与学校合作的相关企业进行实习。

探索与之配套的“弹性学分制”,即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拿到毕业证书。

2、 把部分原本在校内实施的专业课程,放在工作的真实环境中学习

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选择白天或晚上参加集中授课,可解决学生“工有余”而“学不足”的问题,保证专业课程的授课量。同时,通过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校企联合培养学生。

3、 改革评价机制,建立注重过程评价的考核体系

在评价机制上,应变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模拟评价为真实评价,变内部评价为内外部结合评价。要真正使这种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助推器。

就考试而言,在考试内容方面,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的知识,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更要考应用性知识,考技术技能操作。在考试方式上要抛弃单一的书面考试、期末闭卷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方式,采取按工作任务,分阶段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改变过去那种任课教师“一手遮天”的局面,引入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共同评价的机制。

五、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证明了“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报告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详实的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以此推动此模式的完善和发展,让学生、学校、企业和家长受益,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出贡献,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更多相关推荐:
顶岗实习调研报告

顶岗实习调研报告题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专班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目录……………………………………………………………………………………一、调研目的……………………………………………………………………………………

顶岗实习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题目关于马金铺中学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班级08级是思想政治教育B班姓名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3日20xx年1月10日关于马金铺中学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一前言调查对象昆明市高新区马金铺中...

顶岗实习调查报告

如何提高初中生对美术的兴趣二十三中实习队美术系美术学专业12230402刘殿佳指导教师:邹俊飞摘要:根据实际的美术课堂情况,阐述现在初中生对美术的认识不够明确。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往往是处于在语数外主课之余会给他…

顶岗实习教育调研报告

附件4顶岗实习教育调研报告英语本科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教育调研报告此表须双面打印1附件4顶岗实习教育调研报告此表须双面打印2附件4顶岗实习教育调研报告此表须双面打印3附件4顶岗实习教育调研报告此表须双面打印4附件4...

顶岗实习调研报告

某中学学风调查报告前言:“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

顶岗实习调研报告

顶岗实习调研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实习学校英语本科专业顶岗实习教育调查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已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而中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

中职生顶岗实习调查报告

中职生顶岗实习调查报告四川师范大学熊烨秋我于6月20日至7月15日期间在乐山广播电视大学前卫分校参加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中职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着重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了解中职学校实施21办学模式中职生顶岗实...

20xx顶岗实习报告

20xx顶岗实习报告第1篇市场营销顶岗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实习中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实习锻炼自己培养自身综合运用所学...

顶岗实习总结报告

顶岗实习总结报告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本学期初我们乐于参加了学...

顶岗实习终期报告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终期报告顶岗实习终期报告起止时间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4月18日名称顶岗实习终期报告系部建筑工程系班级建工1001姓名王宝玉指导教师夏文杰教研室主任夏文杰系主任温凤军...

顶岗实习报告模板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实习项目实习地点指导教师2O12年月日顶岗实习报告要求一题目XXX专业毕业顶岗实习报告三号宋体二字数要求3000字三内容要求1实习公司的基本情况2你所在部门的...

顶岗实习报告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顶岗实习报告书姓名xxx班级xxx专业文秘指导教师xxxxxxx实习单位xxxxx二0一二年xx月实习简介实习记录实习总结

顶岗实习调查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