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时间:2024.5.8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教学指导

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楚雄市鹿城幼儿园

王 锟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状况下开展区角活动初探

大班额班级由于人数过多,教师把大量精力耗 散在教学组织上,失去了与幼儿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及大面积的指导。幼儿在集体面 前表现的机会减少,使因材施教成为难题,理想的教 学理念在大班教学的制约下难以成为现实。

由于人数多,教具、学具准备量大,活动评价量 大,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不堪重负, 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也抽不出时间与孩子进 行情感交流,教育教学质量难于突破。用统一的方式 要求孩子,让幼儿统一、平均发展,忽视了幼儿的个 体差异性。教师对特殊幼儿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进行个别指导。幼儿年龄小,好奇好动,安全自 护意识差,班级人数增多,安全系数自然降低,加大 了幼儿日常管理的难度。

在大班额的现实状况下,如何使区角活动做到 有效,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身心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展“大带小”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大带小活动及活动中教师的有效 指导,由教师巧妙提示大孩子,大孩子一对一指导小 孩子,使孩子们都得以发展,既能方便教师的组织, 又能促进幼儿互动学习,有效地解决大班额问题。如 创设“宝宝社区”内设各种角色游戏区(银行、小医, 院、超市、服装店、110、车行等),由大班幼儿扮爸爸 妈妈,小班幼儿扮孩子。大班一部分幼儿为“上班” 的

爸爸妈妈,分别自选角色到各游戏区“上班”,另一部 分幼儿则扮“下班”的爸爸妈妈,自由带2~3个小班的 孩子进入社区自由游戏。又如,在组织户外体能活动 时,把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各分成两半,再重新组 合成两个混龄班进行活动,这样做,人数还是原来班 级的人数,但幼儿非常感兴趣。解决了大班额户外活

16

幼教研究 2009.1

动时,教师难组织的问题,更确保了户外活动的安 全。把男孩和女孩各分为两组,让幼儿根据性别特征 及共同爱好自选游戏, 并尝试大孩子作为组织者,小 孩子和教师作为参与者。实践证明,活动中孩子们真 正体验到了快乐,老师也感到轻松。当小孩子做一些 危险动作时,大孩子会主动提醒,也会主动控制自己 的行为。男孩组喜欢玩诸如《老狼老狼几点钟》 大班, 的孩子扮“羊”,小班的孩子扮“狼”,之后又角色互换 的游戏,喜欢《足球射门》之类的追逐、竞技类游戏, 女孩组则喜欢玩《丢手绢》《踢毽子》之类的歌舞、技 巧类游戏。增强了幼儿的性别意识和个性发展。“大 带小”活动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创造了 机会,大大缓解了区角活动中教师难以全面指导的 压力,而且“大带小”既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 也能让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儿童教儿童,培 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既满足了“大”孩子那种 想当小老师、大哥哥大姐姐的需要,增强自信及角色 意识,又满足了小孩子对大哥哥大姐姐的崇拜而产 生的好模仿、想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心理需求。

二、充分观察幼儿活动

幼儿人数多,教师组织难,要做到充分观察更 难。但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 要性曾强调: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

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 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一观 点启示了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在区角活动中不能只 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既不是施令的权威者,也不 能在活动中忙碌地穿梭,其结果只会使教师更累。因 此,教师要改变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能,要站在幼 儿的背后,耐心而细致、沉静而全面的观察,真正从 观察中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等的准确

信息。在充分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应该在什么 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游戏、介入指导,应该对哪些 幼儿给予帮助,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如何做最为恰当 等。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对随时捕捉到的问题,如在幼 儿探索问题难以深化时,发生纠纷、缺少材料学具、 有破坏性行为等情况下,要适时地给予指导。

三、注重活动中的隐性指导

在活动的指导中,有的教师喜欢在做游戏的幼 儿之间随意走动和提问,似乎很满足于“维持秩序” 和向幼儿表示“关心”。然而,只要观察幼儿的表情就 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样的“指导”未必满意。因为这在 客观上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打断了幼儿思维,干扰 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当然,这也 不等于说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走动”和“提问”是不可 取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走动和提问,而在 “为什么”和“怎样”走动和提问。任何教育方法的采 用都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不能太呆板,也不能太随 意。为了不让幼儿觉察到教师的控制,保证幼儿活动 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应将自己的活动计划和要 求,通过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所 展示的范例和榜样行为等隐蔽性方式间接影响儿 童,而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活动计划与要求。在活动 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活动事件的指导方式也应采取 隐蔽的材料暗示法、行为影响法、情绪渲染法等方式 暗示幼儿,让其轻松自如的、有选择的、主动的接受 教师的影响,获得发展。例如,在开展“小医院”的角 色游戏中,可利用教师角色的转变来进行游戏的指 导。当“小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很少说话 或不知怎么说话时,教师可扮成“病人”或“病人”的 妈妈主动与“小医生”交谈,让幼儿在自然而然中知 道“医生”该做些什么,有了一定的经验,使他能成功 地当好“医生”。这样,既指导了游戏,又使幼儿的语 言交往能力逐步提高。当有的“医生”不遵守职责,到 处走动,教师可扮成“医院院长”指导他应该遵守医, 院规定,做好自己的工作,使幼儿在很容易接受的情 况下,既继续参与到游戏中,又懂得要遵守游戏的规 则,避免游戏活动的盲目性和放任自流的现象。当 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变换自 己的角色,既指导了游戏,又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四、必要的显性指导

区角活动强调的是自主游戏和幼儿的主体活 动,但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必要时,教师也要 恰如其分的插入显性指导。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 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了解游戏规则,解决当前 出现的问题,推进游戏的开展。例如,游戏中出现不 安全现象,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出现过激行为,破坏 玩具,影响别人正常游戏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 进行指导。教师也可根据情况适时改变角色,创设一 些轻松愉快的氛围,把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 动起来,发挥其活泼好动的天性。如在一次角色游戏 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小男孩不是在进行游戏,而在 一旁“捣乱”,我问他们: 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 玩?”他们回答说:我们很想和他们玩,可他们不让“ 我们玩!”如何既让他们不捣乱,又让他们真正参与 到游戏中?我深知这几个“小调皮”平时很喜欢做“警 察”“、打仗 ”的游戏,于是,我试着说了一句“现在我 是警长”,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嗯?”的声音,有的鼓大 眼睛、张开嘴巴惊奇地看着我,有的在偷偷地捂着嘴 笑,似乎有些不相信。我接着说:但我没有警员和我“

一起维持秩序,有谁愿意呢?”出乎意料,他们全都举 起了手,并挺起胸脯,做立正姿势,有的还把小手翻 起来敬礼。这样,他们既能接受我的“命令”,又能充 分地参与到游戏中,玩得尽兴、开心。这种角色游戏 所形成的心理状态是轻松自在的,其结果带给了幼 儿认识上的无限收获,它比教师煞费苦心教导下强 迫开展的活动,或是直接责骂孩子一顿效果好得多。 可见,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少,要把握时 机、方向,因地制宜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丰富其游戏 内容。

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 证。教师不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 促进者、发展者。因此,在大班额现状下开展区角活 动,是极富挑战性、灵活性、创造性的。这就要求教师 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合 理运用不同的组织和观察指导形式,有效缓解因人 数过多引发的难以组织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便 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 和发展。

幼教研究 2009.1

17


第二篇:大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 大班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为了更好的帮助大班幼儿在认知、操作技能,以及情感发展上面,提供更有价值的学习方式,我们将立足于幼儿的认知和生理特点,进行和主题活动内容相匹配的区角活动。有效地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是大班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大班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 主题背景 区角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适当的材料,开辟独立的区域,组织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感知、动手操作、探索以及讨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主题学习内容的理解,获得某一操作技能的学习方式。这一活动形式深受教师和幼儿的欢迎,教师能通过创设相应的主题背景为幼儿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观察发现幼儿的当前热点,有效地进行回应与推动。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有效地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尤其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成人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创设情景,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因此,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前是大班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形式。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区角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落实《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的最有效的活动方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纲要总则中第五条明确阐述:“儿童是活

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强调儿童是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的,教师必须要给孩子以自我发展的机会。根据大纲的要求在主题学习的背景下,区角活动的开展是帮助幼儿达到纲要中所提出的目的的很重要的途径。

然而,由于很多老师还是存在重教学、轻游戏的观点,也由于区角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活动,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思考与精力,目前在大多数的幼儿园开展的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活动形式和主题内容的不匹配。某些主题内容和农村幼儿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儿童对主题内容缺乏感性的了解。当开展区角活动时,区角活动的内容,活动形式使幼儿感到比较陌生。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比较生疏,难以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因为教材中的主题有个统一的要求,和幼儿的实际距离比较远。

2、区角活动的材料、布局长期不变,根据不同的主题学习内容,开展区角活动时,幼儿对一成不变的区角活动的材料、设施引不起强烈的兴趣,难以通过区角活动中器材的操作来获得与主题相匹配的感知。

3、有时区角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同的区角所呈现的内容有较大的重复性,不能够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多样的体验。

4、儿童在区角活动中随意性比较强,而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往往缺乏针对性,有的老师采用放羊式的方式,主要的学习形式是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对幼儿的发现漠然处之,缺乏必要的引导,使智慧的火花自然泯灭,达不到主题教学要求。

5、有的老师在孩子进行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结果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孩子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基于上述问题,对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开展深入的研究,提高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的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必要。本课题的研究对儿童的发展有如下几点价值:

1、通过提高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的教学效率,使儿童在模拟的环境中加深对主题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生活经验。

2、通过区角活动中儿童对多种器材的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3、有效的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幼儿在区角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分享合作、语言表述,获得一种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主题学习的要求和区角活动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在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在主题背景下实施区角活动的教学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加以实施,根据实施情况的反馈,对这些措施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直至形成能体现主题活动要求的区角活动的有效措施。

2、教育调查法:对大班主题活动下的区角活动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问题,作为制定教学措施的依据,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活动情况、组织管理进行观察,作为修改、补充和完善教学措施的依据。

3、案例研究法:对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开展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概括出有效的经验。

4、文献资料法:学习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的理论和他人已经形成的有效措施,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借鉴。

(二)、研究对象:莺莺艺术幼儿园20xx年大1班35名幼儿

三、研究的实施

(一)、主题背景下开展区角活动现状的调查。

1、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区角活动现状的多次观察,并通过和其他教师的交流,获得开展区角活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成品材料的投放量太大,主要以雪花片、穿线板、拼插板为主,大多是幼儿直接运用,较少挖掘材料的多用性,教师要减少投放量或者让幼儿学会将成品材料替代合理地运用到别的活动中。

(2)、自然材料的投放太直接,主要是布、瓶子、稻草、豆子等,教师要进行再加工,在色彩、形状上吸引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持续操作的兴趣。

(3)、自制材料的投放,主要是投放以纸类、编织类、扣类以及美工活动和操作活动类的材料。材料的运用缺乏再创造性和多样性,孩子不爱玩。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目

的合理地设计活动材料。

(4)、乡土材料的投放类型单调,往往以水果、蔬菜、豆类等作物为主,而对其它材料的运用较少,如泥土、藤条、木块、创花、木屑、石头等的利用,既不能充分反映乡土材料的全貌,也不能充分激发儿童活动的兴趣。

2、主题区角活动中幼儿参与兴趣的现状及分析:

幼儿参与各区角活动的兴趣调查表: N=140

大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幼儿对各区的兴趣都比较均衡,但幼儿对阅读区的兴趣一般,因为幼儿缺乏词汇量的积累,同时投放的书籍类型单一,而且教师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从而导致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不高。而由于探索区投放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玩的孩子达到了总人数的39%,探索区投放的材料操作性强,更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证明了在几个主题区角中操作性强的区角活动更受幼儿欢迎。

3、教师指导的现状及分析:

根据对教师开展主体性区角活动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在活动中教师指导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师对幼儿的发现缺乏必要的指导,有时指导的方法单调,或者成人化,幼儿难于接受,使智慧的火花不能发出光彩,达不到主题教学要求。

(2)、在孩子进行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结果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孩子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3)、教师在指导中缺乏必要的启发和引领,导致幼儿的操作长时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对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活动方式产生厌倦感,使区角活动对主题学习内容不能产生支持作用。

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在把握区角活动的指导性上还是不够的,区角活动的

指导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进行指导,但是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缺乏指导或指导过度,都不能导致幼儿较快的成长。所以教师适度把握指导的量对开展区角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二)、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的主要类型。

主题活动对幼儿不同能力的要求,可以通过区角活动中不同功能的区角设置来进行培养。根据功能要求,有如下几种类型的活动:

1、感知类活动:根据主题的内容,让儿童通过看、听,加深对主题学习内容的了解,获得与主题相关的认知。通过图片、音像、图书、实物等资料加深和丰富儿童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如在“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中,教师在阅读区投放大量师生共同收集的书籍、画报、图片、磁带、碟片等,让儿童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可以自由阅读,静心听讲,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对植物的一些形象的感知。

2、动作技能类活动:通过让儿童对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操作、感知主题的内容,获得与主题学习相关的能力。如在小肌肉或操作区,儿童有许多机会动手操作和摆弄。如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小学生整理书包,学会看着课程表,根据不同的日期找相应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并进行有序摆放。

3、探索类活动:教师给儿童提供主动探索发明的机会,通过让儿童观察、试验、主动获得某些新的知识。儿童探究追寻的各种行为都会得到教师的支持。探索区的材料主要是大小不同的量杯、碗盆、勺子以及放大镜、天平,体现了探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如在开展“水”的主题时,教师投放了温度计、量杯、记录纸、笔等材料,通过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水的温度变化。

4、角色游戏类活动:儿童通过玩平行游戏或者合作游戏,通过担任不同的游戏角色,根据不同的游戏情节,在活动过程当中体验并理解主题活动的内容和情节。角色游戏的材料具有平等性和多元性的特征。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儿童交流表达、协作等多方面的社会性能力。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时,儿童就模仿不同职业的人进行活动。在“医院”里,有护士和医生的外衣、帽子、手套、口罩、听诊器、药箱和各种娃娃;在“娃娃家”里,有适合儿童的桌椅、炉子、冰箱、镜子、橱柜、扫帚、抹布以及炊具和餐具;在“小舞台”里,有反映不同文化的男士和女士所用的帽子、围巾、提包、鞋子和外套等。

(三)、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

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1、投放的材料要与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相匹配。不同的主题要以相应的材料来加以支撑,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来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其中所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更多地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通常在开展某一区角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及活动目标,投放相应的材料。如:在开展“我自己”这一主题中,幼儿对人体器官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在美工区提供人体模型图,并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用不同材料表现人体的内脏器官。在语言区设置了问题墙,让幼儿每人问一个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2、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要能让儿童多种感官都能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支持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手等各种感官充分感受、体验、探究。在与活动材料积极相互作用中,用多种形式进行探索,使幼儿的区角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以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亲亲水世界》,幼儿常常手、口、脑并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倒一倒,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解了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征。还在探索区提供各种各样的冲饮品,幼儿通过看看发现饮品的颜色各不相同,如高乐高是咖啡色的,阿华田也是咖啡色,要仔细闻闻味道才能分出来,而果珍是橙色的,也有的果珍是奶黄色的,再冲冲饮料从中感受它们的溶解速度的快慢,初步感知、比较各种饮料味道的不同。孩子们还在品尝后通过脸部表情记录自己品尝后的感受,表现对各种味道的感知,让同伴猜一猜,自己吃了什么味道的饮料。就这样幼儿尝试用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综合多种感官体验各种饮料的不同。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的乐趣,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经验。

3、根据同年龄儿童中存在差异的现象,投放适应不同层次儿童需求的材料。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活动区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应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美工区绘画材料的投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蜡笔、水彩笔、铅笔、水粉颜料,空白纸,添画等,能力强的可选水粉颜料作画,能力弱的选择蜡笔作画,把握不好的幼儿可用铅笔作画,出错后可以加以修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既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要,又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的指导方式:

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教师应把握指导的原则,教师的指导应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从而推动和促进主题活动内容不断深入和拓展,指导的方法主要有:

1、引导型:在主题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是幼儿思维的开启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发现问题时,应避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或代替幼儿操作和思考,应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型的指导,适用于发现幼儿的操作出错或遇到困难时。如开展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幼儿建了一座大楼,然而这座大楼由于头重脚轻,老是要塌下来。于是及时提出了思考性的问题:这座大楼的脚为什么站不稳呢?它与我们看到的高楼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得更稳?几个问题开启了幼儿思维的闸门,为幼儿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于是他们想出了增加柱子、加宽大楼底部、增建围墙等方法来修补,在幼儿自身的努力下,大楼终于站稳了。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获得了下宽上窄的房子容易站稳的建构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与型:参与型指导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指导。教师应作为幼儿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区角活动的过程。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可缩短幼儿与教师间的距离,使孩子觉得亲切适意,从而营造起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在参与幼儿活动时,教师应依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建议,促进其探究和发现,而不应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幼

儿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鼓励幼儿交流和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参与型的指导在开放新区域和投放新材料的情况下最适合,如:美工区新投放了喷画的材料,幼儿非常感兴趣,但却无从下手,这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一起观察新投放的材料,讨论操作方法,通过平行活动对喷画的操作技能给予隐性的示范,带动幼儿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促使活动得以展开和深入。 3、个别指导型:个别化教育是区角活动教育的核心,个别化教育的实质在于教育因人而异,在于对问题的针对性。每一个幼儿在认知水平、认知方式、个性品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分析幼儿的不同特点、不同需要、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积极地应答和支持。如:思考型的孩子,他在活动时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策略,完成任务的准确率高,能力较强,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一般性的指导,那么,区角活动对他来说只能是单调的重复和无谓的浪费时间,教师应不断地提高难度,向他发出挑战,促使他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又如冲动型的孩子,他的反应快,但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出错率高。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他学会在操作前先对操作对象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等。

4、发散型: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天生就喜欢遐想,只要适宜的引导,开动脑筋,开阔思路,让幼儿从多个角度灵活思考,就能灵活的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吉尔福特关于创造力的阐述,思维游戏课程中的游戏材料能帮助幼儿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型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幼儿围绕一种活动材料,由对玩法的探究逐步过渡到对材料特性的探究等,使幼儿更充分地挖掘利用材料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在区角中的探索更加丰富和深入。如大班主题活动《超市》,让幼儿学习从多个角度灵活进行分类,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开阔思路,更加灵活的去认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此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60多种日常用品卡片,有雨伞、圆桌、剪刀、等等,在幼儿了解这些卡片上的物品的名称、用途、特征后,就按物品相同点进行归类。开始,小朋友只是根据卡片上物品的表面特征进行分类,如:下雨的时候要用到雨伞、雨鞋、雨衣;手表、闹钟都是用来看时间的;钢笔、铅笔、毛笔都是笔。随着游戏的开展,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发现这些物品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点。如:雨伞和雨鞋的共同点是下雨天同时使用的

工具,但是雨伞与泳衣的共同点是颜色相同,等等。在此过程中、幼儿积累了更多更深的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丰富的关于事物间关系的认识,这种关系的发现和认识有利于孩子智慧的发展,他们将认识的触角更多地伸向了未知,伸向了未来。

(五)、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的开展:

1、制定主题背景下区角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区角活动方案。

区角活动目标是根据主题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拟定各区角活动开展的具体目标。对活动中衍生出的新主题和新问题加以引导、启发,让幼儿自觉地进行活动。通过区角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开展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时,我开设的主题区角活动是为小动物开锁。目标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记录能力;二是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能看懂同伴的记录方法。活动材料准备是锁、钥匙、操作材料、记录纸、抹布、彩色笔。活动过程首先引出活动,激发兴趣。哎呀,我听到小动物的哭声了,是怎么回事?原来,小动物出门时忘了带钥匙,现在打不开门了,请你们帮帮忙,在挂着的这些钥匙里为他找到钥匙,并请你记录下来,在1-8的数字里打上勾。看清记录纸,请在各小动物下面的号码内选择。其次是幼儿自由活动,教师观察或引导。游戏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重点引导幼儿不能打开的钥匙应挂回原处并指导幼儿对应的记录。最后是分享、交流:今天你玩了什么?碰到什么困难了吗?怎么解决的?和好朋友交流交流。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将已有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迁移,不断形成新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在区角活动中创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情境。在区角活动创设中,作为老师首先要依据《纲要》,定位大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然后自然融合主题目标,投放相关的材料。如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我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卡片及动物玩具,布置动物世界展示台;布置动物饲养角,每人饲养一只小动物,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

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区角活动浓烈的动物世界的情景,给孩子以强烈的感染,使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红彤彤的年》中,我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民间窗花、新年吉祥物、中国结、灯笼等,并通过照片、幼儿的语言文字说明等多种手段,烘托出年的浓烈氛围,让孩子在尽情的说说、剪剪、画画、贴贴中,积极大胆、自主的表达表现,感受到年的氛围,并在动手的实践中留下孩子的认知痕迹、成长轨迹。环境是隐性的教师,无声的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性的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区角活动。通过儿童看的、听的、操作的,探索的形式来达到主题学习的目标。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不是指一个目标只能与一种材料对应。一般,某一个目标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能够为达成多项目标服务,如可以同时激发兴趣、体验情感和提高某一能力等等。因此,我们探索了解各个区角中的各种材料所内隐的不同教育功能,将幼儿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引导幼儿进入到区角活动中,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教师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角内的多种教育作用,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开展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时,在科学区,引导幼儿将收集来的各种祖国特产(实物、图片)分类,布置祖国特产展;美工区提供各种质地的彩色纸、尖刀、胶水等,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拉花、彩带等装饰物,装扮国庆的教室;表演区,幼儿把主题活动中学到的歌唱祖国的歌曲,以及民族舞蹈放在其中表演;阅读区收集祖国各地名胜风景图片,幼儿扮演主持人,介绍名胜风景,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

4、在区角活动当中给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布鲁纳指出:“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区角中提供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就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互动,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样化的材料才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如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在区角设置了“房屋设计师”这块内容时,我先投放的是新老房子的图片,和铅画纸,让孩子用彩笔设计平面的房子,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力强的孩

子势必会产生不满足,这时我又投放了彩泥和瓦楞纸条,同时还有剪刀、双面胶等材料。这时孩子们又来了兴致,他们首先在纸版上打好轮廓线,然后把细细的双面胶沿着轮廓线粘上,最后把搓成细条的彩泥或者瓦楞纸覆盖在双面胶上就完成了作品。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在做好的房子旁边进行简单的装饰,可以让作品更生动,更丰富。过后不久又投放了一些废旧纸盒,用来制作立体的房屋,而且房屋有单个盒子制成的,也有多个盒子组合的,以便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不断新增的材料,给活动带来新的要求、新的冲击,丰富和延长了原有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进程,大大拓展了幼儿的视野,提升了原有活动的价值。

5、围绕主题开展探索型的区角活动。幼儿园的探索型区角活动,正是儿童通过对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的运用,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能开发幼儿的潜能,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速度、不同的认知风格,为不同个性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能力及形成健康的人格。如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影子》,为了让幼儿对进行中的主题活动产生探究、发现的欲望,教师选择活动室中光线较暗的一角设置了影子发现区,挂上深色的布帘,教师还提供手电筒、蜡烛、动物外形剪纸及其他材料让幼儿探索。幼儿对这一活动区十分感兴趣,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为顺利开展主题打下了基础。

6、培养在区角活动中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性能力。社会性是指能够愉快的与他人分享、合作;对他人的权利或做法给予适当的评价;能从较远的目标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不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幼儿的社会性能力总是在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而得到发展的。而区角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创设作为依托,幼儿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兴趣、灵感,进而获得发展。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其社会性能力会获得不断的提高。例如:在进行《我要上小学》为主题的区角环境设置时,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完成。幼儿通过参观小学,通过亲眼观察和采访哥哥姐姐,使他们对小学环境和小学生活有一些感性认识。在“小学幼儿园不一样”中,孩子们把自己调查到的内容呈现在版面上,并进行及时的交流、讨论。“我是小学生啦”的区角中,把书写阿拉伯数字和拼音字母添置在内,也把数的加减

和分成加入进来,为入小学打基础。在“小学幼儿园有多远”的材料中,孩子们通过运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出不同小学离我们幼儿园的远近和尝试多种测量方法等。幼儿在其中协作分工、交流协商,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实,幼儿在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参与的过程、关注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也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7、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表达表现的能力。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要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达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我们开设了表演区,幼儿们在表演区戴上自己设计的京剧脸谱,唱着简单的京剧歌曲,快活的进行表演。活动无形当中和主题联系了起来,而且让幼儿表现表达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我自己》主题下表演区的“时装秀”,幼儿都非常愿意去玩。他们自己用围巾、一次性台布来装扮自己,然后有模有样地走起了猫步;还模拟电视节目“超级模特”表演起来。我们经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搅到他们。在语言区设计了“小记者”的活动,由幼儿自己设计问题去中班和小班做采访,然后作好记录。这两个活动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活动既开放又富有创意,还能适时与主题相吻合,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8、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丰富区角活动的材料和内容。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角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在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开展过程中,区角活动所需的一些材料,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社区。如“蔬菜、水果娃娃秀”,家长带来了各种蔬菜和水果;“豆贴画”的制作,家长收集了各类豆子;制作叶子粘贴、叶子拓印和叶子“书签”,我们就在幼儿园周围的小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一方面,减轻了幼儿园的经费支出。另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中,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

9、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更多接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和活动形式。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农村幼儿园应挖掘、利用农村的自然、社会资源,

利用农村自然社会环境进行教育,形成农村特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在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开展时,我们收集了竹笋、萝卜、玉米叶等各种农作物的叶子。解剖笋,了解笋的结构;腌萝卜,探索萝卜的各种吃法;比较各种叶子探索其不同特征。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10、让儿童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老师提供的材料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例如:在制作“街心花园”的活动区角,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以下一些材料:皮鞋盒、薯片罐、吸管、旧报纸等,这些都是建造街心花园不可缺少的材料。所提供的材料多是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孩子们变废为宝,皮鞋盒变成了房子、薯片罐成了垃圾筒、吸管加上一个小盒子又成了秋千架、旧报纸团成一个个小球就是石头保健路,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废旧物品带给自己的乐趣并达到了主题教学的目标,同时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四、效果

(一)、通过在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促进了幼儿对主题学习内容的理解。通过活动促进了儿童领会、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所有的区角不是在主题活动建构后马上就能创设出来的,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角与本主题有关,但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区角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孩子们自主地发展下来的,这些区角呈现了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的深入开展。例:大班主题活动《不一样的我》,《我的自画像》是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由于受到以往绘画方式的影响,只是从自己的外形上表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如头发的长短不一、服饰上的不同等,没有把自己个性化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因此该活动目标并没有完全体现主题的核心目标:感受“我”是与众不同的。可教师并没有急于将活动就此结束,而是发动家长、同伴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并在区角中新增了“我的成长档案”、“比比谁抓得多、跳得远”、“赞美会”、“我是主角才艺秀”等内容,孩子在不同的区域

中感受发现着自己与同伴的独特之处,外形上的、内心的、能力上的等。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感受与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独特之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教师又重新在区角中设置了《我的自画像》,这下子孩子们画得就丰富多了,且表现手法也十分夸张,有的孩子把自己的嘴巴画得很大,因为她觉得自己是故事大王,有的孩子把自己的手画得很大,因为他说“我拍球第一”,有的孩子则画了一个与自己个子一般大的巨形自画像,并在身体的每个部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嘴里画了很多小音符,表明自己会唱歌,在心脏的部位画了一颗心形,表明自己很有爱心,手上画了一支笔,表明自己会画画??这幅自画像挂在区域里,引来了成人的欣赏与夸奖,更激发了同伴的表现欲望。

(二)、通过区角活动中的操作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开展时,我们创设了“城市建筑师”的建构区,有一天,在玩建造大楼时,我看到班里的一位男孩站在另一位正在用积木建造大楼的男孩跟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我问他:“你自己怎么不搭一幢大楼呢?”“我不会”。“不要紧,去试试,我来帮助你。”在我的鼓励下他开始动手了,虽然开始几次都失败了,但我和小伙伴们并没有嘲笑他,而且肯定了他在拼搭中点滴的进步,并帮助他寻找失败的原因。从此,他几乎每天都去操作、探索,有时还经常跑到我面前提些有趣的问题。可见在区角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操作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三)、通过儿童积极参与区角活动,提高了儿童主体参与的意识和选择能力的发展。区角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在区角活动中,活动受幼儿“我要玩”的内部动机驱动,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或要求。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问题来自主决定、自主行为、自主认知、自主体验、自主发展。活动中幼儿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他们按主体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伙伴、活动空间,按主体意愿决定用什么样的外显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去与实物环境、人际环境交往,去感知、探索、发现、表达。是幼儿按自我经验进行活动的过程,幼儿自我经验影响着幼儿对活动内容方式进程的选择,影响着活动水平,影响着新经验的构建。另一方面,区角活动也是幼儿主体直接经历、体验,丰富经验的过程。幼儿可以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想象获得不同感受,不同观点、不同体验得到满足,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激

发。这样的学习,就有可能获得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四)、在区角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使幼儿学会了相互尊重、合作、沟通、交流、相互帮助。区角活动激活了学习的互动性。区角活动中师生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向幼儿提出教育要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情况又促使教师调整教育要求,改变问题情境和指导方式。

(五)、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区角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材料不丰富的现象,使区角活动对主题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丰富了幼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给幼儿材料上的帮助。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延伸。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可以适时增添材料;当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提示或示范材料的玩法;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玩尽,教师可以提醒或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当幼儿缺少材料时,教师可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加许多玩法以及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幼儿自主活动的意识也会大大加强。

五、讨论和分析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要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区角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显著的学习效应。幼儿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认知风格、表征特点、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而主题区角活动是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去发现、思考,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新《纲要》中指出儿童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成功。

(二)、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必须形式多样,材料丰富,才能够加深幼儿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但是这样做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挑战,必须要求教师加强责任心,提高专业化能力。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角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

角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角的种类。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六、参考文献

1、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年8月。

2、赵赫主编:《活动区活动教师手册》,上海三联书店,20xx年12月。

3、程秀兰王启萃:《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幼儿教育,20xx年第3期。

4、邹建源:《幼儿园游戏课程——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策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年4月。

5、虞莉莉:《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大班)》,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

更多相关推荐: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大班区域活动反思一大班区域活动反思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我为此做足了准备活动程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遗漏哪个环节因为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在材料准备上更是花足了心思特别是在自主游戏环节为...

大班区域活动反思

区角活动反思区域创设与指导观后感今天观看了大三班的区角活动觉得他们班的区角活动很丰富还分别把各个领域都包含去了其中我细数了一下一共有9个区角生活区探索区建构区美工区运动区音乐角数学角阅读角益智区教师还分别在这些...

大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

大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大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一大班区域活动观察反思观察记录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绪就待老师发号施令了为增加孩子们开展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会定期在区角添加一些活动材料在每次活动前都会向孩子介绍...

大班区角活动方案

大班区角活动方案ltdivstyle39padding10px5px0px20pxmargin10px0px0px15px391大班区角活动设计方案2幼儿园大班区角系列活动方案3幼儿园大班区角活动设计方案1大班...

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反思

区角活动反思小三班陈民佳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区角游戏一直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里面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由的交往自由的玩耍幼儿的各个方面能力都能...

当前幼儿园教育模式和幼儿园区角活动价值之反思

当前幼儿园教育模式和幼儿园区角活动价值之反思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模式;主题活动;区角活动近年来,随着《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指南》对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重视幼儿全面和谐发…

大班主题《我要报名的小学》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

大班主题我要报名的小学区域活动案例分析与反思一案例描述随着主题我要上小学区域活动的逐层展开本单元我和孩子们共同面临的一个探索内容是我要报名的小学由于班级幼儿来之于顾村镇不同的生活小区和地段孩子们将要根据自己的住...

大班体育活动《椅子游戏》教学反思

大班体育活动椅子游戏教学反思大大班张波老师一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精心设计活动椅子陪伴着大班幼儿走过了三个春秋是小朋友离不了的好伙伴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滑梯等但这些游...

大班半日活动《秋天的秘密》的反思

大班半日活动秋天的秘密的反思宁波市江北甬港幼儿园陈夏梅一对内容的确定与优化本次半日活动以秋天的秘密为主题展开以基于生活关注发展有效融合的理念为指导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以生活为基点选择孩子适宜了解喜欢观...

大班音乐游戏《十个小矮人》活动设计及反思

大班音乐游戏十个小矮人活动设计及反思泰州市幼儿园范琦姚洁目标1熟悉音乐旋律能够根据规则愉快地游戏2注意保持圆的大小与同伴间的距离并会按节拍走路重点熟悉音乐旋律能够根据规则愉快地游戏难点注意保持圆的大小与同伴间的...

大班语言散文诗《云彩和风儿》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散文诗云彩和风儿活动反思散文诗欣赏云彩和风儿这一活动中我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以图片为主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手段使静止的图片画面生动变化妙趣横生在实施过后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

反思大班科学活动《小动物过冬》

反思大班科学活动小动物过冬活动目标1观察了解动物在冬天的活动情况激发幼儿探索动物过冬的兴趣2初步理解不同的动物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活动准备1观察各种动物的活动情况2收集各种动物图片3一封装有...

大班区角活动反思(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