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时间:2024.3.10

读书笔记之《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是由当代美国著名媒介社会学学者迈克尔·舒德森于19xx年所著。该书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深入考察了美国新闻业“客观性”理念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作者跳出传统新闻史研究囿于描述性或阐释性的窠臼,将报业的发展置于美国近现代社会史的宏阔框架之内,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紧紧抓住与“客观性”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起源、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有对平等主义时代美国便士报的研究,有对19世纪90年代娱乐和信息两类新闻的探讨,更有对新闻业客观的批判和思考。绪论部分主要谈到了客观性思想,书中写到美国新闻业经常受到“不够客观”的指责,总是被批评为没能“客观”报道每日新闻,甚至还直言不讳,在杰克逊时代,新闻是“制造”出来的。当今天的媒体把客观真实作为衡量新闻好坏的标准之一时,的确很难想象那时的美国新闻业究竟在尊崇些什么。客观性的理念应该是将事实和价值判断区分开来。事实是关乎世界的,不受个人判断和好恶影响,而价值判断是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对大千世界的好恶,是主观的。且先不要说那时的美国媒体如何落后,完全不遵循客观的主张,单看现在的新闻行业,还不是屡屡出现各类倾向性明显的报道。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一个记者要有客观的信念就要做到忠于“事实”,区隔事实和价值的关系。而新闻业本身更该注重对客观性的追求,形成自我约束的社会权威机制。

此外,书的第一章讲到了便士报的兴起和发展,作为现代新闻业的起源,便士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中曾这样写道:“便士报”的经营之道是以大发行量来吸引广告,不依靠订报费和政党补助。便士报一切向前看,只要付出广告费,人人平等,谁都可以花钱雇用公共报刊。”正因为便士报大量登载专利药物广告,而被当时的六便士报贬为“江湖庸医公认的喉舌”。乍一看,觉得便士报的广告政策过于利益化,甚至有些荒谬,但细细一想这不正是现代报业的通病吗?五花八门的广告铺天盖地,出钱越多版面越大,你以为那是新闻,可它偏偏就是伪装成新闻的广告。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弊自然也有利。虽然便士报唯利是图的做法难以服众,但正是这一举动使得便士报的发展面临春天。不涉及任何政治新闻,开始雇用记者,内容趋于日常化,迎合了更多大众的口味。报纸不再是官员和贵族的专属品,平民也开始有权阅读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这就是变革,这就是平等的力量,走一条别人完全没有走过的路,披荆斩棘、大胆尝新,永远的邯郸学步只会停滞不前。现在都讲求创新求变,如何创新,如何求变,便士报的成功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把中产阶级的平民视为读者,因为这一群体足够庞大,把以往新闻界认为微不足道的事件看做新闻,因为这比空洞的社论更有趣,把价格从常见的6便士调整为1便士,因为价格越低,发行量越大。

不管便士报最初遭到何种质疑,最终它通过组织销售、招募广告、重视新闻、迎合大众、忽视社论等方式得以成功。便士报不仅代表,而且创造了“民主市场社会”文化,在这样的土壤中,才能产生相信“事实”而不是相信“现实”的真正“客观性”信念。回看现代新闻业的发展,不禁让人唏嘘。确立新闻准则,深刻影响后世的城市报纸在呼吁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中做得尽善尽美,熟不知今天的媒体是否依然恪守这一朴素的理念。


第二篇:《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2011-04-14 20:13:30) 分类: 学期论文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新闻不是从来就有的,新闻事业也不是一个自古而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经过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进行交织,删减,创新而后打磨而成的。至今仍在不停地变化发展着。《发掘新闻》就是把一个个的案例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研究,把新闻业演变的全貌呈现给我们。正如本书的作者迈克尔?舒德森自己所说的本书研究的是,“现代的价值观念社会史”。《发掘新闻》是一本鲜活的关于美国报业的历史书,以美国报业的发展为标榜,窥探新闻业发展的始末。就像《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发掘新闻》则以“新闻的客观性与新闻的规范化”为主题统领全篇。下面我便一这两个主题为线索分别对各章加以分析:第一章:平等主义时代的美国新闻革命:便士报1830年以前:早期报纸的情况内容:广告或政治内容---财源来自于政党价格:一般六美分,发行量低19xx年以前:报道相关立场而非中立 对象:商界政界精英作用:发布商业信息,成为党派宣传工具办报极端个人化,一人身兼数职第一份《纽约太阳报》 广告成为纯粹的经济信息交换便士报的出现 经营:大量发行吸引广告 不依赖社会关系政党关系办报美国新闻业的 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商业革命 价格:一便士,发行量大内容:迎合广大民众,囊括国内外新闻;政治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新闻,逐渐关注崛起的贸易运输制造行业的中产阶级新闻来源:新闻成为报纸的重心,开始聘请记者(《先驱报》)科技论:无法解释识字率:举例推翻出现原因 自然史论(李普曼):无所依据莫特观点:人口增长,公共教育和识字率,民主改革,售价的下跌舒德森倾向观点: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民主市场社会”19世纪30年代以前,部分报纸主要以广告为主,其他则主要是政治内容,因为办报的主要来自于政党党内派系或有志竞选公职的候选人。所以这些幕后的资助人理所应当主导了报纸的社论,他们要求报纸应明确表达某种立场而非中立。19世纪30年代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报纸形式,便士报,报纸自身的观点在报上表达的意识增强。报纸更加生动,更能自主的表达编辑的信念与个性。着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便士报有了新的经营之道,它不再单单依赖扩大发行量来吸引广告,这使得其内容更加迎合大众。它意在反映出一个多彩的世界,不带任何党派色彩,甚至使日常生活(特别是富人的社交生活),丑闻,家庭纠纷

成为了新闻发表于报纸。内容上的调整使它扩大了读者源,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19世纪30年代后的报纸才真正成为了销售给一般读者的商品,而不再专属于商界精英和政界人士。19世纪30年代的报业革命是美国新闻业有了很大的变迁。引起这种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舒德森视之为“民主的市场社会”的兴起,因支持“平等”的都市中产阶级掀起的商业和政治的平民化。自此,美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等的时代——“杰克逊民主时代”。美国报业也跟上了民主的进程。经济生活的民主化逐渐渗透到美国的每一个角落,便士报的出现便是很好的例子。第二章:讲故事1880年后新闻业成为一种职业记者职业轮廓的显现19世纪九十年代记者首次在报业世界扮演主角,1897年查德?哈丁?戴维斯假新闻事件,记者及记者与编辑的关系成为关注点①一人包揽全活,非职业化非专业性记者行业发展史早期 ②19世纪中,编辑开始雇用记者(贝内特,雇用外国特派记者的先驱) 美国内战及内战后③各报为报道内战不断增加采访方面的投入 ④内战后的几十年,记者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薪水提高(重要标志),社会地位提高⑤19世纪80年代-90年代,记者成为“崭新重要的职业”许多记者会员俱乐部成立⑥记者不仅从事同样的工作,对如何开展工作拥有共同理念,在叙述时重塑造个人独特风格,轻事实⑦19世纪90年代记者受过科学艺术方面的教育同时“现实主义”大行其道,记者强调事实,认为外在的世界是可以贝壳馆的报道的第二章可以被称作是讲述记者价值被挖掘记者这人被唤醒的一章。自美国报业发展。19世纪90年代,记者第一次在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从此一不可收拾。897年查德?哈丁?戴维斯假新闻事件虽然违背了报纸忠于事实的原则,但正如舒德森说的“它揭示出19世纪90年代新闻业的一大特征:记者有史以来首次在报业世界扮演了主要角色”,这一事件被一位新闻从业者称作是证明“记者时代”(Age of the Reporter),到来的证据。随着人们对新闻的追逐越加的热切给记者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美国内战爆发报纸对新闻大量的需求)。在记者的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记者对于呈现新闻的方式即怎样处理“事实”,“客观”,“生动”的关系,受到了各方的影响和指正。记者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南北战争加速了便士报的转变。报纸为了采访战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纽约报业首先开始,《前锋报》在战争中始终都维持了较大的采访规模。记者再次受

到较大关注②战争结束后数十年,记者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大学学位在市场上受欢迎,新记者和以往的旧记者的区别是对工作有热情,希望发挥创造力。③19世纪80年代-90年代,记者待遇不断提高薪水在稳步提高,并成为一个较常态的行业。记者成为一个值得追求的事业。出现“我宁做记者,不做总统”的说法④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记者,大都受过科学和艺术方面训练,或者推崇科学。记者们也认为报道要事实。对于一个新入门的记者的启蒙就是首要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念是事实,而非客观。第三章:故事与信息19世纪90年代的两类新闻故事模式认为新闻的首要任务是为读者带来令人满意的审美体验“记者一半时被派出去采集故事而不是收集事实”(米德)代表报纸:《纽约世界报》报纸应提供不经过修饰的事实,纯粹用来传达信息代表报纸:《纽约时报》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两类定位完全不同的报纸,一种趣味娱乐为主要内容,一种以不加修饰的事实为主要内容。我们无从界定这两种办质的优劣,这也不是舒德森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他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从1883年到20世纪头十年这段关键时期,低俗新闻业登峰造极,但同时《纽约时报》(采用信息模式)却一跃成为美国最可依赖,最受尊敬的报纸;为什么纽约的富人当时选择阅读《时报》,不太富裕的人则读《世界报》”。作为娱乐新闻的代表《纽约世界报》首先把读者群定位在“人民”即“生活稳定的户主,哪个阶级都可以”,其次吧“煽情主义”定位拉动发行量的的主要噱头。与此同时普利策进行了很多创新,以达到“自我广告”(self-advertisement)的目的,比如:① 报纸大量使用插画形式。② 色彩越来越重,字号越来越大的标题。,以突出重要新闻。③ 女性消费地位的提升,增加时尚.礼仪.烹饪.美容.家庭装修等文 章,同时1883年《世界报》上出现了第一个女性咨询专栏,表明对女性地位崛起来的反应。④ 不断的改进以适应不用阶层人的读报需要,如,在字号纸张导语等方面的调整。1896年后,另一类报纸崛起,《纽约时报》建立了全新的新闻业的标准,即主打真实牌,记者和报纸批评家威尔?厄文在1911说道“(《纽约时报》)对纽约生活和全世界现状的描绘比其他任何一家报纸都要真实”。以下是它崛起原因① 保守庄重准确,实用性强被誉为“商业圣经”政治上保守公平。② 降价,由3分降到1分。增加了发行量③ 自我宣传,自觉与《世界报》《新闻报》划清界限,高尚的自我定位,尊贵的象征。其实《世界报》和《时报》都

是成功的,他们面向自己特定的社会阶层发售。正因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读者,所以不同类型的报纸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无所谓高尚与低俗。舒德森总结的很到位,“《世界报》的读者也许希望更有效的操控自己的人生,而《时报》的读者则望生活能够更有味道”。第四章客观性成为意识形态:一战之后的新闻业独裁的加强,经济的萧条对民主社会市场失去信心 20世纪20年代公众.人性.传统价值和知识获取的怀疑(庞德,非理性意识的增强)公关的兴起公关的兴起,威胁到新闻的真实性20世纪20年代战时宣传,推动公关发展“事实”在新闻中的没落 宣传和公关破坏了记者对事实的传统信念公开承认新闻报道由主观成分---运用署名栏主观 专业化报界的主观和客观 解释性报道的发展政治专栏的兴起和发展李普曼:科学客观 约瑟夫?普利策: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捐款,意在使合格的新闻人和滥竽充数者划清界限20世纪30年代中期,“客观性”成为最常用的术语之一,并成为一个很流行的新闻学专业价值观一战是一个对新闻事业发展影响很大的事件。从一战的前期到爆发结束无不对新闻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一度威胁到新闻的真实客观性。人们一度对对民主市场社会失去信心随着德国和意大利独裁政权的加强,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基本主义世界一片萧条,人们甚至认为独裁体制“腿上宝座的领导人似乎要比选举体制选出的领导人聪明.坚毅.勇敢百倍”。在哲学上,庞德的“对理性质疑”,表现公众对民主的质疑。更可怕的是一战中颠覆黑白的宣传是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冲击。这个时候蓄意传播的谎言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所有的媒体都要配合美国惊醒战事宣传。记者参与战事宣传工作,都必须担任美国的政治宣传机器。一切以政府为准则。宣传和公关双面夹击,使记者无法相信何者是事实,更无法向公众传达事实。正是这些因素毁灭了新闻业一直致力于的真实性的行业准则。其实新闻中一直是主观和客观并存的。解释性报道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解释性在驻外记者身上表现的最明显,他们特别需要对事实进行解释,自主权也最高。沃尔特?李普曼对此有最睿智的解释,“当我们的头脑深刻意识到人类思想的主观性时,我们的心灵却前所未有的迸发对客观方法的热情”。他建议记者必须有更严格的教育与专业知识,以确保他们不被受主观左右。作为记者要把“事实与价值分开——作为职业道德准则” 。第五章客观性.新闻管理和批判文化政府与新闻界:20世纪60年代“客观形成侮辱性词汇,”政治对新

闻管理,记者受制于政府。新闻的自由度受到巨大冲击,纯新闻记者被迫“穿上紧身衣”批判文化的兴起:推动者新闻事业的变革对传统新闻业的批判及后果19世纪60 年代,政府对新闻的管制日益普遍,记者被认为是被政治操控的。客观报道不是个理想,而是一个骗局,用来误导民众。这导致,解释性新闻,新闻分析,调查报道出现等出现来试图把实施呈现。批判文化而出现深深影响到新闻界。新闻从业者不再公开支持或反对什么,而是开始恪守客观报道的传统,新闻开始集体摆脱官方意见的影响重新回到新闻报道的正轨上来。但是出于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政府对新闻的影响是永不间断的。面对政府制造的伪事件媒体也真能表示震惊,而非持挑战态度。一直到今天,记者在报道中被阻挠仍是一轮的焦点。如今新闻业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着,不同的事件层出不穷,面对各种利益的交叉,新闻记者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既要像一个真理的探求者不断怀疑又不断相信,然后负责任的把事实剖析。同时又要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甚至人情之间游走,以寻找一个平衡点。他们需要打败主观主义,冲破传统,以最公平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即使是带着镣铐跳舞也要舞出世界的本相。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1、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不少于20xx字,有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视频资料)或公章,后附附件5活动日志。附件1实践报告封皮加在首页。关于社会实践的主题和内容请参考…

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1、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不少于20xx字,有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视频资料)或公章,后附附件5活动日志。附件1实践报告封皮加在首页。2、“走百县·访千企”也要写社…

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初三数学复习策略近几中考试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第一…

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及读书笔记的相关要求1、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不少于3000字,有相关证明材料(照片或视频资料)或公章,附件1实践报告封皮加在首页。2、“走百县·访千企”也要写社会实践报告,每人每篇…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中,与自己学习有关的原始资料,比如我们读一本课外书,…

关于假期教师读书笔记的总结

红根小学假期教师读书活动总结假期生活已经结束,老师们除了完成假期的学习任务外,都在积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并且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了关于《做最好的老师》和《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

读书笔记的记录规范指导

活动目标:学会正确地记录读书笔记,为以后的人生奠基活动重点:记录的规范活动难点:针对每一个同学活动课时:两课时活动准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及学生读书笔记本的准备活动流程:第一课时读书笔记有繁有简,有难有易,有各种形…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班1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读书笔记范文

德不厚福不居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教师读书笔记gt范文一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

读书笔记范文

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的(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