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时间:2024.4.20

建平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一、组织管理

(一)将指导员工作纳入县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情况。

20xx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建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xx年)》,文件中强调了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注册、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还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列入乡镇场文化站的工作和考核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做到管人、管物、管活动“三管”齐下。

(二)指导员工作管办分离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 建平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以来,大力推进管办分离,破除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在探索管办分离的长效机制基础上,走出一条队伍精炼、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有效工作模式。自协会成立时起,与文体广电局工作职能有机结合,体育行政部门对协会的工作敢于放开,相互间达到了优势互补,博采众长,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不断探索,逐步摸索出队伍精炼、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有效工作模式,除严

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大纲指导外,还在实践环节积极开发和研制和推广新的健身方法。

(三)指导员协会的建立、运行与作用发挥的情况。 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后,充分发挥作用,吸纳会员,组织活动、培训,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健身中来。让协会充分发挥自我能动行,一是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习培训、资格分类、等级评定以及在群体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表彰、奖励等管理工作;二是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与其它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学术交流、经验交流和联谊活动;三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利于身心健康的健身活动,组织各种类型的健身比赛,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四是开展体育表演、体育保健、举办各类健身培训班,体育培训等项活动,为社会服务。

(四)体育社会组织在指导员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社会体育的开展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社会的最基层,而各种社团在联系基层与管理部门以及个人与指导团体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县老年体育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合作,多次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极大的鼓舞了群众健身的热情。

(五)建立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情况。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在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时代背景下,我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全民健身的实践,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着重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推动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二、培训教育

(一)制定指导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全民健身和科学健身活动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是提高群众体育活动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县坚持教育培训与发挥作用相结合,把热爱健身指导事业、能够利用工作生活条件经常性组织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提供健身指导的人群列为重点对象优先进行培训,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我县及时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本着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单位的原则,分批、分片进行培训指导,辅助建立各类健身站点,经过培训,绝大部分站点能够自己开展不同的健身活动,并发掘有能力的健身爱好者,培养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各站点开展活动,有力地改善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布结

构、优化了知识结构。今年我们与市体育局联合举办了健身气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人员80人;还选派1人参加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5人参加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壮大了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完善了队伍结构,提升了整体素质。

(二)对参加一级指导员培训的学员选拔和资格审核情况。

我县积极推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选拔,让能够让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指导员得到晋升的机会,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三)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师资、设施、住宿条件基本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是发展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积极筹措资金,利用培训地的便利条件,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资金都用到正确的地方,社会体育指导事业健康发展。

(四)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组织、教学、管理、总结、归档、成效等情况。

我们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档案,坚持自觉自愿和社会组织引导相结合,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就近就便挂靠健身站点开展健身指导服务,力争做到每个健身站点至少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对全区所有晨晚练点实行指导

员定点服务,公布指导员姓名、指导项目,即时反映指导员日常指导情况,作为年终表彰奖励的依据。我县每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左右,以由城市社区,向农村发展,填补了农民健身活动少的空白。每次培训班开班,培训内容为体育健身器材的管理与使用;人体运动科学,体育健身方法;体育健身器材的管理与使用;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编排;国民体质监测概述、监测流程、监测对象、监测类别与样本量有关要求。

三、、服务保障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首要前提。要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指导员队伍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指导服务作用。一是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在稳步扩大队伍的同时,重点抓好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二是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教育(再培训),以拓宽指导员科学指导的能力、水平;三是尝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分项目培训;四是开展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培训,逐步从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向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转变,加快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步伐,此外,加强对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与管理队伍。

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的制定、使用坚持统筹兼

顾,突出重点原则。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按比例协调发展;突出重点,确保工作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任务,根据年初计划,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

四、宣传激励

(一)开展指导员表彰奖励的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虽然属于志愿服务的范畴,但也属于公共服务范畴,需要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物质补偿,通过服务换服务,用服务促服务。为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充分调动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一线指导的积极性,我们相继建立了表彰激励机制、评估检查机制和资金扶持机制,从制度设计上、人财物力保障上形成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每年,我县都会进行一次集中表彰,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活动,开展评选先进社区指导站和推荐“示范指导站”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先进社区指导站”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对指导员进行宣传的措施。

为了向社会广泛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事迹、风采,进一步提升社会知晓度和扩大社会影响,我们扩大宣传渠道,加强与社会、媒体等方面联系。不断提升宣传的质量,更多、更直、更好地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风采和协会的工作成果,

在传递方面上有创意,真正起到交流、沟通、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作用。

五、活动指导

(一)组织发动指导员创编、推广体育健身项目的情况。 为充分利用我县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给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的场地打下了基础;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学习的平台,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水平,我们组织发动高水平指导员自行创编地域性健身项目,并帮助推广,充分发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作用,调动了全民健身热情,提高了市民科学健身意识;有助于在全县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举办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活动的情况。

今年,我县成功组织了健身操舞、健身秧歌、健身气功、太极拳等项目的交流比赛,不仅为辖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技艺、展示风采的平台,还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是掀起了一阵全民健身的热潮。

建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20xx年10月23日


第二篇:20xx年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xx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141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做好20xx年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云政教督﹝2011﹞1号)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动员、精心部署,成立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xx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组。自评组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评估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我县一年来教育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自查自评,形成了自评报告。现将具体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县情与教育概况

(一) 基本县情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俗称“小凉山”。19xx年1月和平解放,19xx年9月20日成立自治县。全县总面积6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25.8万人。宁蒗是一个集“山、少、偏、穷、特”为一体的特殊县份。“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8.4%,平均海拔3000米,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少”就是少数民族众多,境内有彝、汉、普米、摩梭、傈 - 1 -

僳等12种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偏”就是区位偏僻,交通闭塞,远离中心城市,离市府130公里,离省会昆明600多公里;“穷”就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19xx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治理的特困县,20xx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新的脱贫标准计算,至今仍有17.92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特”就是社会发展背景特殊,是一个由上世纪50年代初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

(二)教育概况

宁蒗的教育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较快。解放前,宁蒗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宁蒗于19xx年创办第一所省立小学(设立5个教学班,招收学生 217名),19xx年开办第一所初级中学(设立1个教学班,招收学生50名,共有教职工4人,其中,专任教师2人),19xx年开始兴办高中教育(设立2个教学班,招收学生110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宁蒗的教育深陷于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差、教学质量差的“三差”困境之中。时至19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的当年,宁蒗教育还处于办学条件简陋,基础教育发展失衡,教师素质和学率合格率偏低,教育质量低下(当年有193名学生参加高考,29人升入大专院校,高考升学率仅为15%,中考一直享受民族照顾分的待遇)的状况。全县中小学校舍大多是土木结构建筑,小学在校生共有23473人,初中在校生仅有3115人,小学专任教师1054人,学率合格率62%;初中专 - 2 -

任教师180人,合格率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后,县委、县政府在“吃透县情”的基础上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采取非常规措施,出实招、重实效,倾全县之力兴办教育,使宁蒗教育从规模、结构到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得到了协调发展。

19xx年实现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xx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6.8年。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2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6所,小学118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4所(公办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2所)。小学专任教师1714 人,学历达标率95.51 %;初中专任教师665人,学历达标率 99.4 %;高中专任教师345人,学历达标率98%。在园幼儿3463人,幼儿入园率35.38%;小学在校生309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99.2 %;初中在校生13750人(含职初班学生1210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7 %;普通高中在校生5235人,职业高中在校生560人,高中入学率为41.4%。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宁蒗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一直跻身于丽江市先进行列。20xx年全县参加高考人数1825人,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达71.7%。我县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本科上线人数均列丽江市一区四县之首,给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 实施教育工作的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 3 -

宁蒗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起步晚、起点低,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人民群众吃尽了“致富无路,发展无门”的苦头。宁蒗县委、县政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各种社会要素的聚集领域,是多民族聚居地构建团结、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且是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先进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也是抢占明天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前提和基础,是宁蒗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正希望所在。基于 - 4 -

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xx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141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做好20xx年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云政教督﹝2011﹞1号)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动员、精心部署,成立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xx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组。自评组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评估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我县一年来教育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自查自评,形成了自评报告。现将具体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县情与教育概况

(一) 基本县情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俗称“小凉山”。19xx年1月和平解放,19xx年9月20日成立自治县。全县总面积60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25.8万人。宁蒗是一个集“山、少、偏、穷、特”为一体的特殊县份。“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8.4%,平均海拔3000米,属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少”就是少数民族众多,境内有彝、汉、普米、摩梭、傈 - 5 -

这样的认识,切实树立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明确提出了“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提高人口素质”的治县方针,走出了一条“治穷先治愚,经济开发与智力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历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坚持“换届不换思路,换人不换目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全面素质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根本大计,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教育工作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实施。

1、实行教育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县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题研究教育发展大计;县人大每半年召开一次教育例会,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审议教育工作;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三干会,集思广益,共商教育大计,共谋教育发展良策。研究出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宁蒗彝族自治县教育管理条例》《宁蒗彝族自治县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若干规定》、《宁蒗彝族自治县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宁蒗彝族自治县相关单位实施教育“两基”职责的规定》《宁蒗彝族自治县关于实施扶贫工程的决定》《宁蒗彝族自治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宁蒗彝族自治县骨干教师评选及津贴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宁蒗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管理若干规定》、《宁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有力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快速度发展。

- 6 -

2、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并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突出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将教育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教育“三个优先”,做到教育工作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实施;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

4、采取超常规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兴教”战略。改革开放初期,我县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从全省范围内引进师资,同时选派一批批在职教师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到省内大专院校进修、委培,不断充实和壮大教师队伍。为引进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我县于19xx年与江苏教育强县海安县签署联合办学协议,群体引进海安教师创办示范型学校“宁海中学”,在初中教育合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xx年延伸到高中教育合作,20xx年拓展到职业高中教育合作,铸就了声名远播的“宁海模式”和“宁海效应”,树立了中西部联合办学的成功典范,宁蒗教育因此崛起,跃居丽江市先进行列。积极建立教育发展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在县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每年设立40万元的教育奖励基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20xx年开始,实施骨干教师评选及津贴管理办法,每年评选30名具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每人每月享受政府津贴800元,连续五年被评为骨干教师的,政府给予一次性奖金10000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在教育并轨前,中专正热的时期,为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宁蒗县委、政府领导果断决择,鼓励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高中,采取无条件截留中 - 7 -

考前100名并对其进行政府资助,重点培养的方式,着力于向高校输送高、精、尖人才;委托市一中兴办“高师预科班”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针对宁蒗重男轻女的客观实际,特别重视女童的入学与培养,采取加分录取升学,举办“春蕾班”,创办民族中学初中女子部等方式提高女童入学率和成才率(20xx年,我县女童入学率已达到99 %)。

5、崇尚尊师重教的风尚。县委、县政府将每年8月份确定为教育宣传月,拨专项资金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宣传月活动和尊师重教活动。每年教师节县四套班子领导都亲临县直各校慰问教师,并主持召开“教师节座谈会”,与教师代表亲切交谈,共同分享教育的成果,共谋教育发展的良策;中、高考前夕亲临县学校慰问和鼓励师生,营造了全县上下“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长期以来,全县各族干部和人民群众按照地方民族礼节,将教师敬奉为“舅舅”。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根据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高度重视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宁蒗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宁蒗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 - 8 -

效机制、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2、严格执行省、市有关经费管理规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管好用好有限的资金。制定了《宁蒗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实行校财局管,推行财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

3、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从20xx年春季学期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省、市、县贴补免除学杂费,生均公用经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各校;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实行亮证亮牌收费,坚决整治教育乱收费现象,发现一起严办一起,杜绝“一边免费,一边收费”的现象发生。2007、2008、20xx年县财政按国家规定标准分别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551.3万元、1505.65万元、1199.74万元;分别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高公用经费920.48万元、1585.09万元、1828.2万元。

4、始终坚持“先教师,后其他”的工资发放原则,将教师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县级财政统一优先发放,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房改补贴全部落实到位,依法保障了人民教师的合法权益。

5、多渠道、多形式捐资助学。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扶贫工程的决定》,倡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处级干部每年捐360元,科级干部每年捐240元,一般干部每年捐120元)。近几年来,通过“慈善一日捐”活动和全县干部职工献爱心累计捐资 - 9 -

192.84万元,用以资助贫困生。除此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爱心人士向宁蒗县贫困生伸出援助之手,近三年来,资助总金额已达2759万元,全县累计受助贫困中小学生33654人。另外,我县大力实施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工程,近四年共有1337名大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总共落实贷款1400.156万元。

(三)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穷县大办教育,办大教育是我县的一大特点。“穷县不穷志,治穷先兴教,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拿出钱来办教育”的思路在我县已经深入人心。实施“两基”攻坚以来,我县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教育投入体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确保教育投入。我们的根本想法是:宁可在其它建设方面放慢些速度,也要千方百计加大教育基础设施上的经费投入。多年来,通过“征”、“投”、“引”、“捐”、“贷”等方式筹措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的办学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

1、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投入1667万元,新建校舍34986平方米。

2、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004、20xx年争取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资金3280万元,共有24所农村中小学列入项目建设规划,累计排除危房面积3917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40285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7288平方米,学生宿舍20293平方米,学生食堂2704平方米),配备课桌 - 10 -

凳6098单人套,学生床5968单人张。

3、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总投资411.45万元,共建起远程教育模式一项目校100所,模式二项目校126所,模式三项目校12所,中学覆盖面达100%,小学覆盖面为64.5%。

4、实施第一、二期贫义工程项目。投入2300万元,修建校舍50000多平方米。

5、实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000万元,县财政投入1200多万元,实施宁蒗一中改扩建和民族中学改扩建项目。

6、实施地震恢复重建项目。投入资金1800万元,改造校舍28所,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7、实施扶学及希望工程项目。县政府保证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的同时,多年来,通过“扶学工程”、“希望工程”项目争取到国内外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捐赠资金2417.85万元,援建中小学132所(个),援建校舍面积45271平方米。

8、确保教育投入做到“三个增长”。县财政在今年7月调整追加近三年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261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9、彻底化解“两基”债务。我县在2000至20xx年期间,经省财政厅审核确认的“普九”债务为1463.79万元,20xx年县财政安排“两基”债务化解资金50万元,20xx年安排 - 11 -

500万元,20xx年安排692万元,20xx年安排221.79万元,彻底化解了全县“两基”债务。

10、大力投入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自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以来,我县共投入资金8650.66万元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20xx年锁定的D级危房已彻底消除(20xx年锁定的D级危房面积为14922平方米,20xx年3月前排除4152平方米,3月至年底排除4014平方米;20xx年排除3254平方米;20xx年排除3502平方米)。20xx年市级下达给我县的校舍维修改造任务为4308平方米,全年累计排除D级危房13226平方米(其中撤并教学点后消除4474平方米),维修改造面积1369平方米,重建面积17475平方米。投入资金2132.1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1.8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9.99万元,市级补助资金6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26.60万元,援建资金79.7万元,学校自筹361.47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其它资金230.5万元)。20xx年市级下达给我县的重建任务为32641平方米。我县全年实际计划实施重建面积36213平方米(其中农村初中改造工程3259平方米),加固改造1280平方米,累计排除D级危房17967平方米(其中撤并教学点后消除6492平方米)。校安工程的实施,使我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更一步的改善。同时我县整合“农村书屋”工程,为全县基层学校配备了价值100万元的图书;针对部分农村学校办学设施设备 - 12 -

不足的问题,强化“两基”挂钩联系部门和单位职责,采取“三三四”的投入方式(即:县财政投入30%,“两基”挂钩联系部门和单位投入30%,学校自筹40%),为学校配臵图书、实验仪器、文体器材、桌椅、床架等,共计投入资金267.86万元。

11、积极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宁蒗县实施了优化教育资源配臵的战略。根据《云南省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县坚持先建后撤的原则,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从20xx年至20xx年十年间,要撤并学校数201所(点)。初级中学布局平均402平方千米1所,小学布局平均41平方千米1所。当前已撤并初级中学1所,对西川、金棉、跑马坪、烂泥箐等四个乡的中小学实施了“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改革;已撤并教学点122个。20xx年政府投入资金88万元,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通过以上措施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教学设备基本达标,“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已成为现实,为全县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在更新观念、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 13 -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和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深化教育改革、分步推进“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绩效工作分配”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制度,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2、优先核定教职工编制,安排新教师招录指标。五年来,我县公开招考聘用607名中小学教师(其中特岗教师407名),增补中小学教师岗位。在增加中小学教师数量的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新招聘教师工作中,对学历和教师资格证的取得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新增补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高度重视县域内教师均衡配臵,对教师乡际之间,县直学校之间进行了适当的调配交流,建立了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

3、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内地发达地区的优质师资资源,20xx年,从江苏海安县引进第七轮高中支教教师18名,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面向全国高薪招聘高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名,吸纳上海松江区支教教师5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教教师5名、丽江教育学院支教教师5名、志愿者20名、见习生26名充实教师队伍。

4、建立教育激励机制。近五年来,累积投入教育重奖200多万元,用于嘉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近三年,全县先后有90人次被评选为骨干教师,累计发放骨干教师津贴86.4万元。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教师队伍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

5、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 - 14 -

服务育人,为小凉山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意识,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的不断加强,打造了“敢为人先,知难而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宁蒗教育精神。

6、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严格按《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从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提高公用经费中提取5%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到上海贝尔公司教师培训基金年均20万元,按时完成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第

二、三阶段的工作任务。

7、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积极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带职培训、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知识。以进修学校为依托,开展教师履职晋级培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面积培训教师。五年来,我县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500多人次,市级培训2000多人次,邀请昆三中教师及上海松江区教育专家对我县中小学教师开展县级培训800多人次。通过培训,极大地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五)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和云南省“减负提质”工作要求,加强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和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测,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统一规定了全县中小学作息时间,按国家课程设臵标准,提出了课程设臵要求,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学生体 - 15 -

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教育尊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从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抓起,切实改变学校脏、乱、差现象;深入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扎实做好学校“五化”(硬化、文化、绿化、美化和净化)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采取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红旗中学获得云南省“三生教育“优秀学校,3所学校获得市级“三生教育”示范学校,6所学校获得市级“三生教育”优秀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引发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我县创造性地开展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要求中小学每周可开设一节民族文化课,聘请有民族文化专长的人士,给学生传授民族文化,教给学生一技之长;要求学校组织成立“民族文化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由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探究民族文化;要求学校结合课间操,开展好民族“达体舞”运动,少数民族学生穿民族服饰。西川中心校推出的“经典诗文朗诵”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国家教育部将我县确定为“经典诗文朗诵” 试点县;战河中学开 - 16 -

设的“彝文课”,有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控辍保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民族小学开设的“普米双语”教学班,对即将消亡的“普米韩规文化”起到了传承和保护作用。我县素质教育工作正逐年深入推进,教育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指标要求。目前全县有1所市级文明学校,2 所省级文明学校,4所县级文明学校。我县素质教育工作正逐年深入推进,中小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至20xx年,小学、初中毕业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全科合格率为71.6%;小学、初中毕业生体育合格率分别为为98%、 98.6%。

(六)采取过硬措施,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改革和调整办学体制,放开学前教育,调整初中办学模式,搞活非义务教育,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实施职业教育综合化,成人教育技能化,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相结合,坚持走“经、科、教”相结合的路子,是县委、政府领导对教育综合发展的宏观指导思想。在这一宏观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协调、健康发展。

1、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县始终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放在教育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臵,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认真抓紧、抓实、抓好。县、乡政府依法治教,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进一步增强公民法制意识,并把宣传、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责任落到乡(镇)人民政府、学校、村(居)民 - 17 -

委员会和村小组,采取过硬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同时高度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建立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复查年审制度,认真清理完善义务教育基础档案。建立了“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突出“依法控辍”、“教改控辍”、“情感控辍”、“扶贫控辍”,有效的遏制了青少年儿童的辍学。至20xx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7-12周岁适龄人口入学率99.2%,辍学率0.9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2%,初中毛入学率99.7%,辍学率1.51%,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3%,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5%。

2、重视学前教育。我县深入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学前教育始终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学形式,出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私立幼儿园办学若干优惠条件》,鼓励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从县城向乡下发展,利用中小学布局机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鼓励乡镇、村完小开办学前班,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至20xx年,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643人,入园率35.38 %。目前全县范围内正在申办私立幼儿园12 所,到今年9月份入园率有望达到40%。

3、高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十五”期间,宁蒗的高中教育突飞猛进,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亮点。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比例逐年增加,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实施了宁蒗一中1000万元的校园改扩建,宁蒗民族中学的改扩建和一级完中 - 18 -

的达标晋级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进年来高考取得显赫成绩,20xx年全县共有1825名学生参加高考,全员上线,上线率达100%,本科上线人数共计1309人,本科上线率达71.7%。上线人数、上线率、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万人比例,均列丽江市一区四县前茅。目前全县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5235人,职业高中在校生560人,高中入学率41.4%。

4、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针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科研设备缺乏,办学经费不足,校舍和实训基地建设缺少资金投入,没有先进性和示范性,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展的办学需求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我县制定出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从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不断深化“联合办学,借船渡海”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县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加强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县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实训或合作办学项目。结合县情,多法并举,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 20xx年县职业中学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134人兴办全日制职业高中班,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374人兴办半工办读职业高中班,县文化馆面向应届初中毕生中招录演艺班人员50人,云南美术工艺学校面向宁蒗招生50人,县职业学校招收短期班人员2900人。利用中小学布局机构调整的有利时机,鼓励乡镇、村完小开办学前班,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七)以“三全”为核心,强化教育督导机构

教育督导是政府依法对教育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 - 19 -

是政府管理教育的行政监督机制和依法治教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教育督导管理的需要,20xx年成立了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落实了专门的督导人员,20xx年县人民政府批准任命了第一届县级专、兼职督学,20xx年4月批准任命了第二届县级专、兼职督学。建立和完善“两基”巩固提高年审复查、教育经费专项督查、教学常规督查、“减负提质”督查、“三生教育”督查、学校督导评估、学校年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和结果运用等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督政”和“督学”的双重职能作用,以“三全”为核心,全方位、多层面开展督导工作,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学校工作,规范办学行为。为全县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三、 教育工作达标情况

县自评小组按照《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实施细则》,认真开展了自评工作,量化自评得分92 分,自评等级为:教育工作先进县。

A1教育地位(分值10分,自评9分)

B1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地位。

宁蒗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 20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宁蒗,建设小康宁蒗为目标,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立足宁蒗县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扣“普及、质量、条件、安全”八个字,依靠全县25万各族人民,做大做强宁蒗教育,做到“六个优先”:教育项目规划优先、教育经费预算优先、教育资金拨付优先、教职工编制优先、教师招聘录用优先、教师工资发放优先,建立了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三保”运行机制,确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地位。

A2教育决策(分值15分,自评14分)

B2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分值3分,自评3分)

我县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以县为主,财权、物权、人事权收归县统管调配,实行“校财局管”制度,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落实医保,住房补贴等福利待遇,保障了教师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宁蒗基础教育的发展。

B3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 - 21 -

的原则,制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确保辖区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分值3分,自评2分)

立足县情,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认真总结回顾“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做了全县教育“十二五”规划,确定发展目标,确保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化,形成结构、规模、效益相统一的教育格局,进入人力资源强县行列。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小学在校生预计达32900人左右,入学率达99.5%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在校生预计达15880人左右,入学率达98%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增为3所(20xx年前新建一所与宁蒗一中规模相当的普通高中,从而加快高中教育普及步伐),校均每个年级为16个班,校均规模保持在2800人左右,消除大班额现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招生数比例为1: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98%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85%以上;县城区域和有条件的乡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县学前三年教育受教育率达50%以上。在巩 - 22 -

固发展好城关第一、第二幼儿园的基础上,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在县城兴办2至3所私立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在各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所能满足幼儿入学的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臵的校产兴办乡村幼儿园或学前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宁蒗县职教中心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将宁蒗县职教中心建设成能容纳5000人以上、功能齐全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20xx年以前在县城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努力使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

B4建立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教育工作职责。(分值3分,自评3分)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141号)精神,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宁蒗县县直有关部门实施教育工作法律法规的职责规定》,建立了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责任制,开 - 23 -

展形式多样的督查、调研,督促落实。为全县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5建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和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每年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分值6分,自评6分)

为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定期或不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和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乡党政干部经常深入学校视察、调研,帮助学校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xx年为迎接“两基”国检,县财政补拨了1380万的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实施了高中、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津贴;相继实施了宁蒗一中和宁蒗民中改扩建;新建了蒗蕖中学;解决了宁蒗民中校外道路狭窄、拥挤的问题;每年利用教师节召开全县教师代表座谈会,召开表彰大会,深入学校慰问教师;每年设立40万元的教育奖励基金等。

A3教育管理(分值35分,自评33分)

B6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履行教育法定职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值5分,自评5分)

我县认真学习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强化宣传,走依法治教之路。每年的8月(教育宣传月)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 - 24 -

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公安、司法部门经常深入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提高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能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县纪委、监察局、发改局、审计局、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出动,深入各校开展“乱收费”整治工作,严格控制了教育乱收费现象。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县直有关部门实施教育工作法律法规的职责规定》,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履行教育法定职责,积极支持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B7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的职工编制标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聘任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建立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服务制度和激励机制。(分值9分,自评8分)

我县从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在更新观念、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和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深化教育改革、 - 25 -

分步推进“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绩效工资分配”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制度,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二是优先核定教职工编制,安排新教师招录指标。五年来,我县公开招考聘用607名中小学教师(其中特岗教师407名),增补中小学教师岗位。在增加中小学教师数量的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新招聘教师工作中,对学历和教师资格证的取得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新增补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高度重视县域内教师均衡配臵,对教师乡际之间,县直学校之间进行了适当的调配交流,建立了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三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内地发达地区的优质师资资源,五年来,从江苏海安县引进第六、第七轮高中支教教师35名,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面向全国高薪招聘高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名,吸纳上海松江区支教教师25名、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教教师10名、丽江教育学院支教教师17名、志愿者20名、见习生26名充实教师队伍。四是建立教育激励机制。五年来,累积投入教育重奖200多万元,用于嘉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近三年,全县先后有90人次被评选为骨干教师,累计发放骨干教师津贴86.4万元。五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小凉山的教育事业作贡献的意识,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的不断加强,打造了“敢为人先,知难而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宁蒗教育精神。六是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严格按《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从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提高公用经费中提取5%作为教师培训 - 26 -

专项经费,积极争取上海贝尔公司教师培训基金,按时完成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第二、三阶段的工作任务。七是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积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在职培训、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知识。以进修学校为依托,开展教师履职晋级培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面积培训教师。五年来,我县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500多人次,市级培训2000多人次,邀请昆三中教师及上海松江区教育专家对我县中小学教师开展县级培训800多人次。通过培训,极大地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八是建立了县直学校及坝区学校教师到凉山学校支教制度,五年来,累计支教500多人次,带动了凉山学校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

B8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努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两基”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和省定的标准。(分值5分,自评5分)

教育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中小学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以“三全”为指导,正确处理“减负”与“提质”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年终综合评价方案》,从“办学目标、办学过程、办学质量”等方面来评价学校,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以教研促质量,“十一五”期间参与省、市级立项课题研究10项,积极开展形 - 27 -

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五年来共有200多篇教研论文获省级奖。中考升学率:20xx年51.21%,20xx年34.11 %,20xx年38.14%,20xx年48.49 %,20xx年38.11 %。高考重点学校上线率:20xx年8.89%,20xx年8.4%,20xx年7.7%,20xx年7.41%,20xx年8.66%;每万人口中有大学生241.3人。

以“控辍保学”工作为重点,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根据我县“人口素质偏低、家庭经济困难、大都住在偏远山区”的特点,我们加强了“依法控辍、扶贫控辍、关爱控辍”的力度,建立了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签订了县、乡、村三级目标责任制,有效的遏制了学生辍学的现象。20xx年我县“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指标要求: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7-12周岁适龄人口入学率99.2%,辍学率0.9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2%,初中毛入学率99.7%,辍学率1.51%,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3%,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5%。

B9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逐步缩小学校间差距,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值3分,自评3分)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县遵照“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采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收缩校点。至2010 - 28 -

年,已撤并初级中学1所,对西川、金棉、跑马坪、烂泥箐等四个乡的中小学实施了“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改革;已撤并教学点122个。20xx年政府投入资金88万元,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建设,逐步缩小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凉山学校与坝区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B10重视发展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民办教育。(分值9分,自评8分)

宁蒗县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82%的贫困县,大多数乡都在山区,宁蒗的教育其实就是贫困山区民族教育。为构建小凉山民族教育大厦,宁蒗人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关注普米族等特少民族的教育工作,县级财政尽力提高民族生生活标准,努力办好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校都开办了民族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宁海民族中学、贝尔中学等学校都曾获得过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目前,全县有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2所,全县有111个班(25个幼儿班, 86个学前班),在园幼儿3463人,幼儿入园率35.38%;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39人。为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我县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确引导,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出台 - 29 -

了《宁蒗彝族自治县私立幼儿园办园若干优惠条件》、《幼儿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xx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5%以上,学前一年教育达到90%左右。

重视特殊教育,依据《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让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依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权利。20xx年全县7-15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225人,在校206人,入学率91.6%。

宁蒗一中和宁海民中校园改扩建的顺利完成,缓解了日益增加的高中在校生的入学需求。20xx年县内普通高中在校生5235人,高考质量节节攀升,20xx年全县共有1825名学生参加高考,上线率达100%,本科上线人数共计1309人,本科上线率达71.7%。上线人数、上线率、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万人比例,均列丽江市一区四县前茅。职业教育“瓶颈”问题有效缓解,20xx年县职业中学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134人兴办全日制职业高中班,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374人兴办半工办读职业高中班,县文化馆面向应届初中毕生中招录演艺班人员50人,云南美术工艺学校面向宁蒗招生50人,县职业学校招收短期班人员2900人。近五年综合,职高与普高招生之比为 : 。

B11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切实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分值2分,自评2分)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全县各中小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 30 -

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制,建立了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安全事故报告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制定和完善了《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与各中小学签订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督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县推荐了省级平安学校10所;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了137名专兼职校医(专职校医6名,兼职校医131名);加强学校保安力量,配备学校专兼职保卫人员288名(专职保卫69名,兼职保卫219名)。各学校还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学科渗透、“三生教育”等途径,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防、自救能力。公安、工商、安全、卫生、文化、城建、教育等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学校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整治工作,重点是对学校周边娱乐城(网吧和游戏室)、道路交通安全、饮食摊点、卫生防疫进行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B12认真落实有关保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严禁使用童工,对使用童工者进行严肃惩处,严禁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事发生。(分值2分,自评2 分)

我县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律法规, - 31 -

工商、文化、公安、电信、社保、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农家苑、书报刊经营单位及民营厂矿企业等进行不定期严格检查,从严整治,净化文化服务环境,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严禁使用童工的现象,保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A4教育投入(分值20分,自评19分)

B13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按照国家、省核定的标准要求及时足额拨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分值5分,自评5分)

认真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县2007、2008、20xx年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为11410万元、15475万元、21048万元;2007、2008、20xx年预算内教育拨款比上年增长比例分别为41.7%、38.6%、31.7%;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比例为26.1%、26.9%、30.5%;2007、2008、20xx年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情况分别为15.6个百分点,11.7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2007、2008、20xx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小学1616元、1866元、2143元;初中1951元、2625元、2698元,实现了逐年增长的目标。2007、2008、20xx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小学289.2元、295.9元、324.1元;初中348.4元、468.5元、563.1元,做到了逐年增长。教职工工资从20xx年1月1日起全 - 32 -

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级国库按时足额、优先发放到教职工手中,从未发生过拖欠现象,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目标。

B14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优先保证教育经费支出,确保上级各种专项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按规定全部用于教育。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各种教育专项资金。(分值5分,自评5分)

2007、2008、20xx年上级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764万元、725万元、724万元,其中指定用于教育部分分别为:596万元、587万元、596万元,确保了50%以上的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上级财政各项教育专款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07、2008、20xx年分别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70万元、109万元、190万元,并全部用于教育。

B15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和督导检查、审计制度;建立校舍安全预警体系和定期勘测鉴定制度,及时排除新增危房。(分值5分,自评4分)

20xx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启动,这是建国以来农村教育领域内的一次重大改革,也为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办实办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成立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 - 33 -

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宁蒗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三是出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三是实行“校财局管”的管理运行机制;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完善监督体系。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教育局财务中心实行专户管理,建立健全了资金支付、运行、监管和重大资金使用决策程序等制度。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努力做到“六个规范”,积极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列入重点审计内容,切实加强对新机制专项经费的审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做到两个严禁,即严禁虚报统计数据,严禁漏报统计项目,资金运行做到“两个确保”,确保资金运行及时准确,确保资金运行安全。20xx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及时建立了校舍安全预警体系和定期勘测鉴定制度,建立危房数据库,规范管理,多渠道筹措排危资金,大力排除危房。20xx年市级下达给我县的校舍维修改造任务为4308平方米,全年累计排除D级危房13226平方米(其中撤并教学点后消除4474平方米),维修改造面积1369平方米,重建面积17475平方米。20xx年累计排除D级危房17967平方米(其中撤并教学点后消除6492平方米)。

B16建立规范的教育收费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行为。(分值3分,自评3分)

我县始终严格执行上级的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建立了规范的教育收费制度,突出“四严”:严格收费标准,执行统一收费政策;严格收费行为,实行收费公示制,做到 - 34 -

亮牌亮证收费;严格收费管理,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办收费违纪行为。发现一起严办一起,坚决惩治乱收费现象。

A5办学条件(分值10分,自评8分)

B17学校用地、建筑面积、图书、实验仪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等达到省定标准。办学条件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分值5分,自评4分) 20xx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占地总面积687447平方米,生均占地22.24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60002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18平方米,生均藏书10.5册,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人机比39.8:1,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92.3%;初中占地总面积436705平方米,生均占地31.81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06841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总面积8.52平方米,生均藏书10.46册,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人机比11.79:1,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93.75%。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总投资411.45万元,共建起远程教育模式一项目校100所,模式二项目校126所,模式三项目校12所,中学覆盖面达100%,小学覆盖面为64.5%。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

B18建立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基地,为学校提供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爱国主义、革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不断改善校外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分值5分,自评4分)

- 35 -

除县直学校外,我县大部分乡村学校都有可利用的校地,但面积比较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地作为勤工俭学基地,组织师生进行一些适应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全县平均每年勤工俭学收入75万元,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改善学生伙食。目前全县没有建立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学生仅在校地或自家承包地里进行劳动实践。县城建有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提供校外活动;县文化馆经常招收学生课外兴趣班,培养学生的特长;县图书馆给予青少年优惠借阅图书,倡导读好书;县里建有烈士陵园,每到节日学校都要组织学生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A6教育监督(分值10分,自评9分)

B19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专项督导检查,学校督导评估,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和结果运用等教育督导工作机制,确保教育目标实现和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分值5分,自评5分)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督导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督政”与“督学”的双重职能作用,我县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积极开展“两基”年审复查、学校德育工作督查、学校体育工作督查、教育经费专项督查、教育教学常规督查、“减负提质”督查、学校督导评估、热点难点问题调研等工作;制 - 36 -

定了学校年终综合量化评价方案、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和结果运用等教育督导工作机制,促进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B20认真实施《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成立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落实专职督导人员,聘任县级督学。为督导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专项经费,确保各项教育督导工作的正常运转。(分值5分,自评4分)

为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教育督导管理的需要,20xx年成立了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落实了专门的督导人员,20xx年县人民政府批准任命了第一届县级专、兼职督学,20xx年4月县人民政府批准任命了第二届县级专、兼职督学。督导室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工作经费由教育局统一预算,督导工作正常开展。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眸宁蒗教育走过的艰辛历程,在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起点为零的背景下,通过努力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打造了民族教育品牌,主要得益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超前认识和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地位不动摇,千方百计筹措教育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县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 37 -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尚不充足,学校间发展尚不均衡,还不能满足宁蒗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旺盛需求。

二是名校长、名教师等骨干力量相对缺乏,教师收入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偏低,与其所要承担的发展教育的重任尚不匹配。

三是教育体制、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四是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尤其还不能满足创办优质教育的需要。

五是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六是学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学校现代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七是教育行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乐教、兴教、主动干事、艰苦创业的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弘扬。

五、 整改思路

为继续保持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立足宁蒗基本县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加快推动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

- 38 -

(一)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惠及子孙后代、惠及千家万户的首要民生工程来抓实、抓好,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二)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这条主线,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调整和完善政府职能,强化各部门责任,形成合力。积极稳妥地深化教育人事、分配、管理等制度的改革,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激活办学机制,增强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与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工程相结合,适当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不断补充设施设备,逐步缩小县域内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实施宁蒗县职教中心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将宁蒗县职教中心建设成能容纳5000人以上、功能齐全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 - 39 -

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例达到1:0.8. 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98%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85%以上;县城区域和有条件的乡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县学前三年教育受教育率达50%以上。在巩固发展好城关第一、第二幼儿园的基础上,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在县城兴办2至3所私立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在各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所能满足幼儿入学的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臵的校产兴办乡村幼儿园或学前班。

二0一一年九月十日

- 40 -

更多相关推荐:
工会工作自评报告

工会工作自评报告20xx年x月20xx年,我们新乐中学工会在教局工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工会精神,认真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工会自查报告

工会工作自检自查报告一年来,水富管理所工会工作在公司、管理处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四群”…

工会自评报告

凝聚力量构建和谐再创佳绩建阳西门小学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总结建阳市西门小学始创于19xx年学校历经了几次校址搬迁经过了几代人不懈努力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现有校园总面积达4903平方米建筑面积6229平方米拥...

文广局工会工作自查报告

文广局工委工会工作自查报告文广局工委组建于20xx年x月,下辖4个工会,有职工名,文广局工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县总工会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县总工会和局党委的领导下,着眼于团结广大职工推进经济又好又快…

学校工会工作自查自评报告20xx

学校工会工作自查自评报告20xx年12月28日一年来学校工会根据上级工会精神在校党支部和校行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质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重视加强校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工作学校有关...

20xx年工会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20xx年工会工作自查自评报告马河口中心校学工会委员会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舒城县总工会文件精神我校工会委员会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和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工会法教育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紧紧依靠全校教职...

工会工作考核自查报告

第三幼儿园20xx年度工会工作考核自查报告本年度我园工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工会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在园党支部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在园行政班子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

农技站20xx年上半年工会工作自查自检报告

农技站20xx上半年工会工作自检自查报告20xx上半年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单位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兵师工会工作要求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单位工会年初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单位经营生产为中心以服务职工为...

公司工会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

公司工会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公司工会在公司工会和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网公司20xx年工会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公司战略规划为指引以工会工作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为要求围绕四个平台四个机制建设目...

仙福公司工会20xx年重点工作自查自评报报告

仙福公司20xx年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自查自评报告新平县总工会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8月座落于新平县扬武镇大开门村拥有资产51亿元占地3000亩员工3800人已形成集矿山开采高炉炼铁转炉炼...

工会财务自检自查报告

工会财务工作自检自查报告省总工会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安排布置全省工会财务工作大检查的通知精神集团工会以下简称集团工会结合实际财务情况严格按照通知中规定的财务检查重点对本级工会及所属各基层工会的财务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

20xx工会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银川市大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成立于20xx年9月17日公司位于银川市清和北街1202号工会主席谢国东工会自成立以来在市总工会交通运输管理局工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组建工会的相关规定和组...

工会工作自评报告(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