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概念及性质对比典型例题(含答案)

时间:2024.4.20

www.ks5u.com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概念及性质对比

1.数列的定义

顾名思义,数列就是数的序列,严格地说,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数列的这些数是有序的.

数列和数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列又是一类特殊的函数.

2.等差数列的定义

顾名思义,等差数列就是“差相等”的数列.严格地说,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定义的要点有两个: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两个要点,刻画了等差数列的本质.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 a1+(n-1)d .             ①

这个通项公式既可看成是含有某些未知数的方程,又可将an看作关于变量n的函数,这为我们利用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求解问题提供了工具.

从发展的角度看,将通项公式①进行推广,可获得更加广义的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一个简单性质,并由此揭示等差数列公差的几何意义,同时也可揭示在等差数列中,当某两项的项数和等于另两项的项数和时,这四项之间的关系.  

4.等差中项

A称作a与b的等差中项是指三数a,A,b成等差数列.其数学表示是:

,或2 A=a+b.

显然A是a和b的算术平均值. 2 A=a+b(或)是判断三数a,A,b成等差数列的一个依据,并且,2 A=a+b(或)是a,A,b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由此得,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用2A=a+b(或)可同时判定A是a与b的等差中项及A是b与a的等差中项,但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等差数列a,A,b与等差数列b,A,a不是同一个数列.

5.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是:,             ①

或                                   ②

公式①和②均可看作方程.事实上,公式①和②中均含有四个量,若知其中任意三个量的值,便可通过解方程的办法求一个量的值.若将前n项和的公式与通项公式结合起来看,共有五个量,通常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量的值,通过解方程组就可求出其余的两个量的值.

公式①的结构形式与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一致的,这可由教材中码放钢管的示意图得到印证.

公式②中的也可看作关于变量n的二次式(d≠0时),其图像是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当x取1,2,3,…时所对应的那群孤立点.这为我们利用函数的观点求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提供了直观的背景.

6.等比数列的定义

顾名思义,等比数列就是“比值相等”的数列.严格地说,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和等差数列类似,这个定义也有两个要点: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它们刻画了等比数列的本质.

7.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 a1qn-1.                   ①

这里,一方面,可将an看作是n的函数,另一方面公式本身也可视为一个方程.从发展的角度看,将公式①进行适当推广,便可得更加广义的通项公式及等比数列的一个简单性质.

8.等比中项

G称作a与b的等比中项是指三数a,G,b,成等比数列.其数学表示是

,或 G2=ab.

显然,只有同两数才有等比中项;若两数有等比中项,若两数有等比中项,则必有两个,它们是一对互为相反数;一个等比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比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比中项.

9.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是:

公式可视为一个方程,它含有四个量.若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的值,便可通过解方程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公式

即.

从函数的观点看,Sn是关于qn的一次式,

因此点(qn,Sn)在直线上.

           


第二篇:高考数学精讲精练1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1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引申.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往往可以回避求其首项和公差或公比,使问题得到整体地解决,能够在运算时达到运算灵活,方便快捷的目的,故一直受到重视.高考中也一直重点考查这部分内容.

●难点磁场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30,前2m项的和为100,求它的前3m项的和为_________.

●案例探究

[例1]已知函数f(x)= (x<-2).

(1)求f(x)的反函数f-1(x);

(2)设a1=1, =-f-1(an)(nN*),求an;

(3)设Sn=a12+a22+…+an2,bn=Sn+1Sn是否存在最小正整数m,使得对任意nN*,有bn<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与函数、数列有关的综合性题目,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本题融合了反函数,数列递推公式,等差数列基本问题、数列的和、函数单调性等知识于一炉,结构巧妙,形式新颖,是一道精致的综合题.

错解分析:本题首问考查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这是一个易错点,(2)问以数列{}为桥梁求an,不易突破.

技巧与方法:(2)问由式子=4,构造等差数列{},从而求得an,即“借鸡生蛋”是求数列通项的常用技巧;(3)问运用了函数的思想.

解:(1)设y=,∵x<-2,∴x=-,

y=f-1(x)=- (x>0)

(2)∵

∴{}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a1=1, =+4(n-1)=4n-3,∵an>0,∴an=.

(3)bn=Sn+1Sn=an+12=,由bn<,得m>,

g(n)= ,∵g(n)= nN*上是减函数,

g(n)的最大值是g(1)=5,∴m>5,存在最小正整数m=6,使对任意nN*bn<成立.

[例2]设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项数是偶数,它的所有项的和等于偶数项和的4倍,且第二项与第四项的积是第3项与第4项和的9倍,问数列{lgan}的前多少项和最大?(lg2=0.3,lg3=0.4)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与对数运算法则,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之间的联系以及运算、分析能力.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本题须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合理转化条件,求出an;进而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明确数列{lgan}为等差数列,分析该数列项的分布规律从而得解.

错解分析:题设条件中既有和的关系,又有项的关系,条件的正确转化是关键,计算易出错;而对数的运算性质也是易混淆的地方.

技巧与方法:突破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等比数列各项的对数构成等差数列,而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有最大值,一定是该数列中前面是正数,后面是负数,当然各正数之和最大;另外,等差数列Snn的二次函数,也可由函数解析式求最值.

解法一:设公比为q,项数为2m,mN*,依题意有

化简得.

设数列{lgan}前n项和为Sn,则

Sn=lga1+lga1q2+…+lga1qn1=lga1n·q1+2++(n1)

=nlga1+n(n-1)·lgq=n(2lg2+lg3)-n(n-1)lg3

=(-n2+(2lg2+lg3)·n

可见,当n=时,Sn最大.

=5,故{lgan}的前5项和最大.

解法二:接前,,于是lgan=lg[108()n1]=lg108+(n-1)lg,

∴数列{lgan}是以lg108为首项,以lg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令lgan≥0,得2lg2-(n-4)lg3≥0,∴n=5.5.

由于nN*,可见数列{lgan}的前5项和最大.

●锦囊妙计

1.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两种数列基本规律的深刻体现,是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的既快捷又方便的工具,应有意识去应用.

2.在应用性质时要注意性质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

3.“巧用性质、减少运算量”在等差、等比数列的计算中非常重要,但用“基本量法”并树立“目标意识”,“需要什么,就求什么”,既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条件,又要时刻注意题的目标,往往能取得与“巧用性质”解题相同的效果.

●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

1.(★★★★)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n,若,则Sn等于(    )

                       C.2                            D.-2

二、填空题

2.(★★★★)已知a,b,a+b成等差数列,a,b,ab成等比数列,且0<logm(ab)<1,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3.(★★★★)等差数列{an}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319,偶数项之和为290,则其中间项为_________.

4.(★★★★)已知abc成等比数列,如果axbbyc都成等差数列,则=_________.

三、解答题

5.(★★★★★)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12,S12>0,S13<0.

(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2)指出S1S2、…、S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6.(★★★★★)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公差d≠0,由{an}中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

a,a,…,a,…为等比数列,其中b1=1,b2=5,b3=17.

(1)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记Tn=Cb1+Cb2+Cb3+…+Cbn,求.

7.(★★★★)设{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1=b1=1,a2+a4=b3,b2·b4=a3,分别求出{an}及{bn}的前n项和S10T10.

8.(★★★★★){an}为等差数列,公差d≠0,an≠0,(nN*),且akx2+2ak+1x+ak+2=0(kN*)

(1)求证:当k取不同自然数时,此方程有公共根;

(2)若方程不同的根依次为x1,x2,…,xn,…,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法一:将Sm=30,S2m=100代入Sn=na1+d,得:

                                               

解法二:由知,要求S3m只需求ma1+],将②-①得ma1+ d=70,∴S3m=210.

解法三:由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知,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即Sn=An2+Bn(AB是常数).将Sm=30,S2m=100代入,得

,∴S3m=A·(3m)2+B·3m=210

解法四:S3m=S2m+a2m+1+a2m+2+…+a3m=S2m+(a1+2md)+…+(am+2md)=S2m+(a1+…+am)+m·2md=S2m+Sm+2m2d.

由解法一知d=,代入得S3m=210.

解法五:根据等差数列性质知:Sm,S2mSm,S3mS2m也成等差数列,从而有:2(S2mSm)=Sm+(S3mS2m)

S3m=3(S2mSm)=210

解法六:∵Sn=na1+d,

=a1+d

∴点(n, )是直线y=+a1上的一串点,由三点(m,),(2m, ),(3m, )共线,易得S3m=3(S2mSm)=210.

解法七:令m=1得S1=30,S2=100,得a1=30,a1+a2=100,∴a1=30,a2=70

a3=70+(70-30)=110

S3=a1+a2+a3=210

答案:210

歼灭难点训练

一、1.解析:利用等比数列和的性质.依题意,,而a1=-1,故q≠1,

,根据等比数列性质知S5S10S5S15S10,…,也成等比数列,且它的公比为q5,∴q5=-,即q=-.

答案:B

二、2.解析:解出ab,解对数不等式即可.

答案:(-∞,8)

3.解析:利用S/S=得解.

答案:第11项a11=29

4.解法一:赋值法.

解法二:

b=aq,c=aq2,x=(a+b)=a(1+q),y=(b+c)=aq(1+q),

 ==2.

答案:2

三、5.(1)解:依题意有:

解之得公差d的取值范围为-d<-3.

(2)解法一:由d<0可知a1>a2>a3>…>a12>a13,因此,在S1S2,…,S12Sk为最大值的条件为:ak≥0且ak+1<0,即

a3=12,∴,∵d<0,∴2-k≤3-

∵-d<-3,∴<-<4,得5.5<k<7.

因为k是正整数,所以k=6,即在S1S2,…,S12中,S6最大.

解法二:由d<0得a1>a2>…>a12>a13,因此,若在1≤k≤12中有自然数k,使得ak≥0,且ak+1<0,则SkS1S2,…,S12中的最大值.由等差数列性质得,当mnpqN*,且m+n=p+q时,am+an=ap+aq.所以有:2a7=a1+a13=S13<0,∴a7<0,a7+a6=a1+a12=S12>0,∴a6≥-a7>0,故在S1S2,…,S12S6最大.

解法三:依题意得:

最小时,Sn最大;

∵-d<-3,∴6<(5-)<6.5.从而,在正整数中,当n=6时,[n (5-)]2最小,所以S6最大.

点评:该题的第(1)问通过建立不等式组求解属基本要求,难度不高,入手容易.第(2)问难度较高,为求{Sn}中的最大值Sk,1≤k≤12,思路之一是知道Sk为最大值的充要条件是ak≥0且ak+1<0,思路之三是可视Snn的二次函数,借助配方法可求解.它考查了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能力考查的特点.而思路之二则是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和性探寻数列的分布规律,找出“分水岭”,从而得解.

6.解:(1)由题意知a52=a1·a17,即(a1+4d)2=a1(a1+16d)a1d=2d2,

d≠0,∴a1=2d,数列{}的公比q==3,

=a1·3n1                                                                                         ①

=a1+(bn-1)d=                                                                     ②

由①②得a1·3n1=·a1.∵a1=2d≠0,∴bn=2·3n1-1.

(2)Tn=Cb1+Cb2+…+Cbn=C (2·30-1)+C·(2·31-1)+…+C(2·3n1-1)=(C+C·32+…+C·3n)-(C+C+…+C)=[(1+3)n-1]-(2n-1)= ·4n-2n+,

7.解:∵{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a2+a4=2a3,b2·b4=b32,

已知a2+a4=b3,b2·b4=a3,∴b3=2a3,a3=b32,

b3=2b32,∵b3≠0,∴b3=,a3=.

a1=1,a3=,知{an}的公差d=-,

S10=10a1+d=-.

b1=1,b3=,知{bn}的公比q=q=-,

8.证明:(1)∵{an}是等差数列,∴2ak+1=ak+ak+2,故方程akx2+2ak+1x+ak+2=0可变为(akx+ak+2)(x+1)=0,

∴当k取不同自然数时,原方程有一个公共根-1.

(2)原方程不同的根为xk=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问题一上述结论对其他函数成立吗为什么画出函数的图象比较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和相应方程的根的关系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即当该方程有几个根的图象与轴就有几个交点且方程的根就是交点的横坐标意图通过各种函数将结论推广到一般函...

高一数学教学案例

高一数学教学案例111集合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1集合的概念和性质2集合的元素特征3有关数的集合能力训练要求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2引导学生爱班爱校爱国...

如何撰写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如何撰写高中数学教学案例松江一中周钢背景医生通过医案的剖析发现规律培养新人建立发展理论工程师通过施工事例分析解释施工过程中的物理学工程学理论的合理性锻炼技术人员他们通过这样的途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医学建筑学专家...

高中数学《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来源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发布时间20xx0723查看次数424高中数学诱导公式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设计1教学任务分析1借助单位圆推导诱导公式特别是学习对称性与角终边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函数单调性教学目的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会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与判断一问题情境1情境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如果了解了函数...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课题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1函数及其图像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像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夏义品教学案例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提出问题新课程认为知识不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

高一数学教案格式

第课时课题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教学目标123能力目标知识底线1初步意义2初步了解提高拓展3培养学生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提出问题123三学生自学互助1展示本节课自学的内容及要求自学内容及要求仔细阅读课本页至页2自...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等比数列周亚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直线的斜率(1)一、案例背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案例直线的斜率(1)一、案例背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