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总结

时间:2024.5.4

A、概论

一、现代企业: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科层制-扁平化

2、企业业务流程变革:基于分工-基于流程

3、企业员工结构变革:知识工作者

4、数字化企业:内部网、外部网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总结

事件(DCS,DBMS)-数据(MIS)-信息(ES)-知识(DSS,GDSS)-决策

四、数据:

1、定义:(不同事物的属性的值)为了描述不同的事物,人们根据需要设定课若干属性,并对其度量,这些属性的值叫做数据,数据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可以鉴别的抽象符号。

2、分类: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五、信息:

1、定义: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描述。

2、八特征:事实性、时效性、共享性、价值性、变换性、传播性、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不完全性。

六、知识:

1、定义: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结果,是主体获得并经过思考和处理,与客观事物存在及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系统化、组织化、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信息。

2、分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七、数据、信息、知识之间关系:

数据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属性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属性值,本身是孤立的,没有语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进过加工,建立数据间一定关系的结果,有一定的语义价值;知识是信息单元经过接受者主管判断并依据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提供了更丰富的语义,更有意义和价值。

八、管理信息:

1、定义:管理信息指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并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经过加工的信号、知识、情报、指令、消息、数据等的总称。

2、特征:系统性、目的性、大量性、滞后性

3、分类:按照用途分类:战略信息(决策信息)、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信息。

九、系统:

1、定义: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元素)综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有机整体。

2、构成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1

3特征:目标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性、动态性。系统特征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者设计系统的出发点,也是评价系统优劣的主要依据。

十、管理信息系统:

1、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的观点建立的、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信息传输工具、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2、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基本功能)、计划功能、预测功能、控制功能、决策优化功能。

3、特点:人机系统、一体化集成系统(基本特点)、数据库的应用、数学模型的应用。

4、结构:物理结构、层次结构、职能结构

①物理结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系统操作规程、系统工作人员

②层次结构:业务处理和作业控制层、管理控制层、战略决策层

③职能结构:市场营销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财务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

5发展历程:

①单项数据处理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电子数据处理(EDP)初阶 ②综合数据处理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联机实时处理

③管理信息系统阶段(70年代至今):企业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

十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视角:技术视角、管理视角

1、技术视角:

①硬件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 ②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平台、数据加工算法、软件工程

2、管理视角:信息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先进与落后的诸多差距中,信息差距是最重要的根源;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视角更为重要。

①管理信息系统反映企业的业务流程

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全面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③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专门人员负责与管理

十二、管理信息系统学科:

技术视角: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运筹学

管理视角: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

B、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变革

一、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

1、定义: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在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便在衡量业绩的关键方面,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获得戏剧性的改善。

2、关注的4个核心领域: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流程

3、意义:

①影响组织结构

②突出团队的重要地位

③改变人事管理以及考核和薪酬制度

④调动员工积极性

2

二、BPR和MIS的关系

①BPR的实施离不开MIS:BPR是一种思想,而MIS是基于IT技术。BPR可以独立于IT而存在,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在BPR有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IT掀起了一种良好的催化剂作用。IT可以更好的实现BPR思想,想脱离IT而完成BPR几乎难以实现,合理运用IT技术是BPR的要点所在。

②MIS作用的发挥以BPR的实施为前提:MIS是基于IT的科学管理实现,而管理的科学化不是单纯的IT的问题,业务流程的思考和设计是IT不能替代的,需要企业员工的系统思考和全新理念,企业未经业务流程的思考和设计而将IT简单地应用于企业管理,期望通过自动化解决管理问题、获得竞争优势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可以说MIS作用的发挥以BPR的实施为前提。

三、数据供应

1、定义:数据供应是指向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的过程,它是信息生成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要素:范伟、时间、质量

四、信息生产

1、定义:信息生产是将数据转变成信息的过程。

2、要素:流程、技术、分析

C、采纳

零:MIS采纳的定义:信息系统采纳是指组织做出投资某种信息系统的决策行为和投资后信息系统的实施、使用行为。包括采纳前和采纳后两个阶段。

一、诺兰模型:任何组织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都存在着客观发展规律。分为6个阶段:

1、初始阶段:引入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等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系统。费用缺乏控制、信息系统建立不讲究经济效益,用户敬而远之,增长缓慢。

2、普及阶段: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实质性的控制还不存在,快速增长。

3、控制阶段:MIS由一个正式的部门负责,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系统发展方法。发展延缓。

4、整合阶段:开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发展加速。

5、数据管理阶段: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增速有所放缓。

6、成熟阶段:正式的信息资源计划和控制系统投入使用,以确保MIS支持业务计划,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任何组织在是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IS都必须从一个发展阶段到下一个发展阶段,不能跳跃式发展,有借鉴意义。

二、西诺特模型:

数据-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武器

不仅强调了信息处理程度的差别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具有不同意义,还突出了信息资源管理者本身在组织管理信息管理模式选择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三、米切模型

1、思想:信息系统整合与数据管理密不可分。

四阶段、五特征:

3

2、四阶段:

起步阶段(60、70年代)、增长阶段(80年代)、成熟阶段(80、90年代)更新阶段(90年代到21世纪初)

3、决定阶段的五特征: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集成程度、数据库、存取能力

4、作用:帮助企业和开发机构把握自身所处的发展水平,了解自身IT综合应用在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中所处的位置,它是研究企业的信息体系结构和制定变革途径的认识基础,由此可以找准企业建设现代化信息网络的发展目标,发现信息技术应用连续发展方面的差距,并找到改进方向,从而做到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对症下药。

D、MIS开发的方法与规划

一、三种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①定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系统工程思想和工程化方法在MIS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它将MIS看作一个工程项目,对整个系统进行分解和抽象,按照规定的步骤,遵循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原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②特点:在MIS的生命周期内,后一段的工作严格地建立在前一段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

③基本思想:严格按阶段开发、充分考虑情况的变化、采用结构化和模块化的方法、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步进行、工作成果要建立标准化文档。

2、原型化系统开发方法

①定义: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初就凭借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运用原型引导,提炼用户需求,并反复协商修改,形成完整的运行模型。

②特点:开发周期短、费用少、用户培训时间段,适用于用户需求不明确、管理业务不稳定、系统规模小且较为简单。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①定义:开发工作围绕对象展开,在系统分析中抽象地确定出系统的各个对象以及相关属性,在系统设计中对对象做进一步的归类、规范和整理,再将分析的结果映射到某种实现工具的结构上,最终产生应用软件系统。

②特点:与结构化方法相互依存、不可替代。

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①定义:CASE是在计算机辅助编程工具,4GLs以及绘图工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的、综合的软件开发环境。它与具体的开发方法结合,可辅助系统开发人员进行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并可生成个中结构化图表、应用程序和说明性文档。 ②CASE与三种系统开发方法关系:CASE不是一种开发方法,而回为辅助信息系统开发而提供的集成化环境和技术。

三、MIS的生命周期与开发步骤: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评价

四、系统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提出开发任务-(系统开发委员会)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开发计划任务书

五、系统规划方法

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①定义:先自上而下识别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 4

设计系统。

②3个阶段: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③特点:BSP将企业过程和数据流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利用过程/数据矩阵(U/C矩阵)来表达两者关系。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用U(Use)和(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2、关键成功因素法

①组织企业信息需求分析方法分为两类:全面调查法和重点突破法。

②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属于后一种方法,BSP属于前一种方法。

③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是指与系统目标相关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的识别,常用识别工具为树枝因果图。关键成功因素法适用于高层领导的决策和规划,因为企业组织的高层领导经常考虑关键因素的影响。

3、战略集转化法

①定义:将整个战略目标看成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组成的一个"信息集合",并通过一个适当的、与之关联的和一致的MIS战略集的过程。分为两步:识别组织战略集,将组织战略集化成管理信息系统战略集。

六、可行性分析

技术上可行性、经济上可行性、实施上可行性

E系统分析

一、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定义:以系统为中心,以系统结构、系统观点为主导。包括需求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2、系统分析内容和步骤:

现行系统调查-现行系统研究-现行系统管理业务变革-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系统分析说明书编写

3、系统调查方法:开座谈会-发调查表-参加业务实践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二、数据字典

1、定义:用于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2、产生有两种方式:手工字典、计算机自动化字典。

3、数据存储、数据流、数据项、处理过程、外部实体的描述

三、处理逻辑表达工具: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

1、结构化语言:祈使句、判断句、循环句。

2、判定树的画法

3、判定表的编制方法

四、系统分析说明书主要内容:

引言、现行系统概述、新系统目标、现行系统管理业务变革概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计划。

F、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内容和步骤: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库设计、安全保密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2、系统设计原则:

简单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5

3、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结构设计基本特点:用分解的方法简化复杂系统;采用图表表达工具;有一套基本的设计原则;有一组基本的设计策略;有一组评价标准和质量优化技术。

4、模块:指可以分解、组合及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易于处理的基本单位。具有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和内部数据4中属性。

5、模块凝聚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间整体统一性的指标。由低到高分为7个等级:偶然凝聚-逻辑凝聚-时间凝聚-过程凝聚-数据凝聚-顺序凝聚-功能凝聚。

6、模块耦合式衡量模块与其他模块在联接形式和接口复杂性方面相互作用的指标。如果两个模块中每一个模块无需另一个模块的存在而独立工作,则它们彼此间无依赖,耦合度为零。分为3个类型: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

7、模块设计与分解的基本原则

①高凝聚、低耦合原则

②影响范围与控制范围一致性原则

③基层模块易于处理原则

④军事调用原则

8、模块结构图★

9、代码设计

①定义:对数据字典中没有确定的数据项所进行的系统设计。

②代码设计原则:唯一性-系统性-适应性-标准化-简单化-规范化-

③代码种类:顺序码-层次码-助忆码-缩略码

④代码校验:代码校验步骤

代码设计说明书

10、数据库设计

①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中的一个实体转化为一个关系,将E-R图中的一个联系转化为一个关系。

②物理结构设计

确定数据和存储结构-选定和确定存储路径-确定数据的存储介质-确定存储分配的有关参数-确定数据的安全性措施

G系统实施

一、系统实施主要内容:

物理系统建立-程序编制-系统调试-系统切换-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二、系统调试:

1、步骤:程序调试-模块调试-子系统调试-系统总调试

2、方法:

①调试用数据:用正常数据调试-用异常数据调试-用错误数据调试

②不同层次的程序调试方法

最底层子程序调试-非最底层子程序调试

三、调试用例的设计:黑盒法和白盒法

1、黑盒法:等价分类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错误判断法

2、白盒法:语句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

四、系统切换

1、定义:旧系统向新系统切换

2、内容:资料的移交和建档-人员培训-组织机构的改造和调整-新工作制度的建 6

立-系统输入数据的整理-物理设备的切换-新系统运行

3、系统切换方式:

①直接切换:旧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

②平行切换:新旧系统平行运行一段时间,新系统替代旧系统

③逐步切换: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适用于大型处理系统;分类:按功能逐步切换-按机器设备分阶段逐步切换-按部门分阶逐步切换

H、系统维护与评价

一、系统维护:为了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活动,包括改善系统功能和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和错误两方面。

二、系统维护类型: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

三、系统维护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机器设备的维护-机构和人员的变动。

四、系统评价内容:系统目标评价-系统经济效益评价-系统性能评价

五、系统评价报告:系统的名称、结构和功能;-任务的提出者、系统开发者和用户;-有关文档资料;-经济效益评价;-系统性能评价。

I、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

一、面向对象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开发方法的缺陷,它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为人们提供了MIS开发的新形式

二、存在问题:抽象能力有限;不利于软件重用;不能有效适应软件系统的结构

三、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

1、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软件中的任何元素都是对象,辅助的软件对象由比较简单的对象组合而成。

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各种兑现类,简称类。每个类都定义了一组数据和一组方法。

3、按照子类与父类的关系,把若干个对象类组合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

4、对象类彼此之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相互联系。

四、统一建模语言的内容:

1、UML语义:基于UML的精确元模型。元模型为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通用、的定义性说明,使开发在语义上取得一致,消除了人为表达方法所造成的影响。

2、UML表示法:5类图形:用例图-静态图(类图、对象图、包图)-行为图 -交互图-实现图(部件图、配置图)

7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总结


我国现在是否可以跳过工业化而直接实施信息化?不可以。因为工业化是一个客观范畴,不能跨越。正确的途径是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它是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另一含义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什么是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 信息化从哪些途径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正在从以下一些途径促进工业化的发展:(1)新兴信息技术产业。(2)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3)为工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污染、增加商机创造条件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有何特点?基本要素有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技术。特点:全面收集系统反映企业目标和营运情况的数据、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支持管理决策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请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相应地,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条,相应地,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于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最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越往上层越“窄”。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了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如何深刻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系统?就其功能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理论、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模型及经济学的混合物,它全面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因此是技术系统。从社会技术系统的观点来看,MIS和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引进MIS将导致新组织结构的产生,而现存的组织结构又对MIS的分析、设计、引进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技术系统,同时也是社会系统。 什么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有哪些特点?关系模型是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采用二维表描述事物的属性,并通过二维表之间的关联,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的特点有:概念统一,实体和联系都以关系来表示;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关系;有关系代数作为数学基础,操作简便。(关系模型是建立在数学概念基础上,应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数学理论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方法。在关系模型下,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的概念单一,关系规范化,用户对数据的检索和操作实际上是从原二维表中得到一个子集。) 简述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用实体及其联系表示事物及其联系,由实体、属性、联系组成,用来表示数据的概念模型。

上最有名的三种服务是:www,FTP和 E-mail。 原型法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U/C矩阵)来表达过程和数据类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在生命周期(life cycle)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是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可以利用诺兰阶段模型判明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角度讲,企业流程重组就是站在信息的高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缺点是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原型法优缺点是?原型法的优点是简易,用户容易接受;缺点是返工现象特别严重,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 可行性分析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开发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开发是否必要和可行。

系统分析应做好哪几项工作? 系统分析的具体工作主要是:a. 洋细调查;b. 对资料作系统化分析;c.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如何表达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通常用以下内容表达:a. 新系统的目标; b. 新系统功能结构图c. 新系统数据流程图;d. 新系统数据字典; e. 关于处理逻辑的说明。 为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在系统设计阶段,应贯彻何种重要的设计思想?为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目的是提高各部分的独立性,尽量减少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 什么是模块化设计思想?试述其具体做法?模块化设计思想是把信息系统分解成一些规模较小的、功能较简单模块,这些模块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则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规定和说明。模块化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建立、修改、扩充都更方便。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系统设计的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的物理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包括哪些主要工作内容?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评价等。 为什么说程序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件往往比程序效率更为重要?近年来,由于硬件价格大幅下降,程序效率问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等)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而另一方面,MIS中的应用程序一般都要运行3~xx年,程序的维护工作量很大。为了维护人员能方便地维护他人编写的程序,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所谓业务外包就是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将一些非主营业务或工作承包给外部专业公司。信息系统外包(outsourcing),是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维护,甚至运行等业务或工作以外包方式委托给外部专业公司的做法。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经理,又称信息主管,是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中信息管理部门的总负责人,承担所在组织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方面的规划、领导和管理工作,参与组织高层的决策活动。

我们认为管理上有不确定性,这是信息系统开发带有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请简要回答管理的不确定问题及其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因为企业管理工作带有一定的艺术成分,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在管理工作的细节做法上可能会有差异,而且也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因此说管理具有不确定性或结构化程度不高。相应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也必然带有不确定的内容,系统开发也就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系统的开发作为一项工程项目,与一般的技术系统的开发相上,有哪些差别?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与一般的技术系统开发项目相比,在信息系统细节的确定性方面、系统内容的稳定性方面较不理想,即一些内容要到项目过程中才能明确,一些内容可能已完成后要求又发生变化,这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信息系统带给组织的好处之一是“对企业的基础管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请你对此说法做简要说明。因为信息系统对企业数据的代码有严密的设计,对数据的口径等规范也有严格要求,同时规范的约束也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得以真正实现,而这些是企业基础管理的内容,因此说信息系统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根据该企业实施和应用ERP系统的情况介绍,就系统的效益和所起的作用做一简要的定性评价。该企业的ERP系统是成功的,对企业的变革起到了应有的推动和促进,而且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和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业务流程的成功改造,使管理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先进管理模式的应用,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业务处理速度提高,部门之间信息流转加快,各项业务的衔接和部门的协作有很大的改善。 客户对订单落实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业务数据的正确性与精确度有明显的提高,减少了返工或因差错造成的损失。原材料库存积压减少使库存资金占用降低。 管理人员对于管理方法等的改进能积极主动参与,进而素质得到提高,与企业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升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循环。

请就DSS“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的思想简述你的理解。高层决策是结构化程度非常低的决策活动,涉及因素广而关系复杂,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可能有替代其决策者制定可行决策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或技术。DSS是一种决策支持工具,目前还只能做到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

为什么说DS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界限开始模糊起来?目前有些信息系统包含了决策支持功能,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客户分析评价与关怀方案的决策支持,ERP系统供应商管理模块中的供应商分析评价与选择等。这种趋势是系统功能集成的必然,是信息系统功能趋于完整和系统化的反映。由此使得DSS与其他信息系统的界限开始模糊起来。 在系统构成上,与一般的决策支持系统相比,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多了哪些构件?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结构上与一般的决策支持系统相比,增设了知识库、推理机与问题处理系统,人机对话部分还加人了自然语言处理功能。

分析该企业应该先开发DSS还是ERP系统。DSS的决策分析建立在信息支持的基础上,需要在广泛和大量的数据的支撑下运行。ERP系统是企业中涉及面最广、数据最多和最集中的信息系统,因此是DSS的重要数据来源。如果没有类似ERP那样的系统,DSS的依据数据或缺乏或需输人,使系统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该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简单信息系统似乎在电子数据的面和量上也不充分,从DSS和ERP系统的数据关系上考察,应该先将有限的资金用来开发ERP系统。该企业认识到管理决策的重要性,可以先利用好ERP系统中的数据,为传统方法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积累好信息支持决策的经验,为下一步DSS的开发做好准备。 第三方物流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型物流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物流服务由商品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第三方并不参与商品的买卖,但提供整个流通过程的服务。 怎样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迫使企业从价格策略转变为成本策略?过去商品价格在很大程度

上受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电子商务发展以后,地区差别变得无关紧要,消费者可以从网上迅速掌握全球的商品价格,把目标定位在最便宜的位置,从而出现了集体砍价的现象,迫使企业从原来的价格策略转变为成本策略,努力去降低成本。 作为电子商务运作基础的是哪三个网络?作为电子商务运作基础的三个网络是信息网络、金融网络和配送网络。其中信息网络是信息流的载体,金融网络是资金流的载体,配送网络是物流的载体,它们三位一体、有机融合。 试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作用。目前,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G to C模式、G to B模式、G to E模式和G to G模式等四种。1).G to 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C,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来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2).G to B电子政务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ZB,是指对于企业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政府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电子政务方式代替传统形式的政务活动,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大的方便。3)G to E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employee)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G2E。G to E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G to G、G to B和G to C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G to E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4)G to G电子政务即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government)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Z G,它是指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G to 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试述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含义。(1)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同时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的软件技术发展的支撑。(2)电子政务的切人点是政务信息管理,处理的是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公共事务。(3)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作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监管,使其更加有效地运行。(4)电子政务的目标是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更多相关推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长春工业大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综合报告班级090506班指导教师杜娟设计题目万佳公司材料供应管理系统小组成员及分工娜娜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代码设计输出输入设计ER图范莹莹组织结构图功能结构图处理逻辑说明...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人事管理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093221学号09322129姓名张楚玉指导老师黄国辉20xx年11月24日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起了...

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实验报告

书籍借阅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开发背景本系统是为了方便用户对图书的管理开发的要求系统界面友好使用简单提供对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和图书流通情况的编辑查询统计报表等全面的数据管理功能同时使用户能方便的进行图书的出借返还...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院系班级姓名学号辅导老师徐恒实验题目航班售票管理系统设计报告完成日期20xx年5月17日1目录一实验题目3二实验目的3三实验内容3系统分析3一必要性分析3二可行性分析3三航班售票管理系统业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及其前后的准备与总结复习领会巩固和运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堂上所学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知识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的方法特别是结...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小型超市销售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小型超市销售管理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学号姓名某某指导老师郭树蕻20xx年11月24日目录摘要31系统分析411可行性分析4111经济可行性4112技术性可行性4113...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设计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生姓名吕季干学号0840819xx5系专业理学与信息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指导教师戴亚滨老师20xx年12月18日1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年级专业0...

UML课程设计报告 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单位信息工程与技术系课程名称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租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指导教师XXXX学生姓名XXXXX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年级08...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标准格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xx年9月8号目录目录2摘要3库存管理管理信息系统4第一章现行系统概述4第二章系统分析41需求分析42可行性研究521目标与方案可行性5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1摘要企业工资管理系统是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典型的管理系统企业工资管理系统是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典型的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的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的相应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的内容系统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课题题目安徽工程大学地下超市收银系统开发二课程设计原始资料地下超市商品信息三课程设计内容开发适合于地下超市的高效率收银系统四课程设计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加深理解验证...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报告

学籍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系统名称学籍管理系统姓名柳双琪学号20xx20xx0102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1124601学籍管理系统摘要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W...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