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5.13

 八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 声现象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鼓面碎纸屑跳动;

吊着的小球被振动的音叉弹开

(碎纸屑、小球的作用为把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现象放大成明显、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或者转换法

2、传播:声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播

3、介质

   ?分类: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举例: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

从玻璃罩中抽出空气,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声速

   ?声速与介质种类  、介质温度有关

              ↓             ↓

    V固>V液>V气  空气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15℃空气,声速:340m/s

   ?回声测距计算:s=vt/2   

声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的现象叫回声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

     ?通过人耳:物体振动产生声波→介质→骨膜振动→听小骨振动→ 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物体振动产生声波→骨头→听觉神经→大脑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举例:贝多芬失聪后利用骨传声创作乐曲;

咀嚼口香糖、饼干觉到的声音比周围人感觉到的更大

2、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距离不同,导致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弱、步调不同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其他应用:双声道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超级超级重点)

1、乐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高低称为音调,频率大则音调高

   (每秒振动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符号:Hz,人耳听觉频率

     可听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

  ?响度: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

            (振动幅度的大小称作振幅)

     ?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

例:

音调:小提琴改变琴弦松紧(定弦),改变音调

      吸管长度不同,吹气音调不同

      养蜂人区分蜜蜂是否采蜜

      暖水瓶灌水声音变化

      一玻璃杯先后倒入不同量的水,细棒轻敲,频率不同

      医生检查病人腹部积水     

      女高音音调高于男低音

响度:男低音响度大于女高音

      震耳欲聋

音色:人耳能区分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声纹锁的原理、只闻其声便知其人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来源:?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2、噪声强弱:听觉下限0dB,理想安静环境30-40dB,超过50dB影响休息, 超过70dB影响学习工作,超过90dB影响听力,150dB失听力

3、控制噪声的途径(重点)

      ?声源处减弱(例:消声器、无声手枪、禁止鸣笛等)

      ?传播过程中减弱(例:远离噪声源、隔音板、关闭门窗、设立屏障或植树等)

      ?人耳处减弱(例: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第五节、声的利用

1、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

1)声能传播信息:

举例?回声定位(蝙蝠利用超声波夜飞、声呐测距、超声波检测物体)

       ?B超(是超声波)

2)声能传播能量:

举例,超声波清洗污垢、超声波治疗结石、

          声波熄灭烛焰、造成破坏、超声波除尘、

           超声波焊接

                     

2、次声波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以及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传得很远,很容易绕开障碍物,且无孔不入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小结

一、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例: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③分类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快速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4、注意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1)大气循环中

①属于液化的:云 雨 雾 露

②属于凝华的:雪 霜 冰花(在玻璃窗的内侧)

  (2)干冰(固态CO2)

       ①人工降雨

当干冰撒到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

②舞台效果的烟雾---

把干冰撒到舞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看到的烟雾。

(3)“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①夏天吃冰棒,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

     ②开锅冒的“白气”,是锅里冒出的水蒸气(无色),遇到锅外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一、光的色彩颜色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例如: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二、人眼看不到的光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三、 光的直线传播  很重要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举例:激光测距、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举例:牙医使用、潜望镜、照镜子、

湖水倒影、水中月镜中花

   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五、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球面镜

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故折射角与入射角存在相等、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属于折射现象的:凸透镜成像(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筷子放水中弯了 、看水中鱼位置比实际高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2.基本概念: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凸透镜有2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凹透镜有2虚焦点。

4.光学中会聚发散的含义。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靠近了主光轴,叫“会聚”。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远离了主光轴,叫“发散”。

5.三条特殊光线

6.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看做是三棱镜的组合。

7.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扩展:空心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正倒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3.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放大镜

★记忆口诀

实像异,虚像同。

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虚像的变化:物近像近小、物远像远大(与实像相反)

无论实像、虚像,越靠近一倍焦距(焦点)像越大。

v ,像距小,像小; v >u,像距大,像大。

4.照相机

构造:

镜头(凸透镜)、光圈环(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若想扩大取景范围,应该增加镜头与景物的距离,缩短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拍远景时: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像变小。

拍近景时: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像变大。

5.投影仪

构造: 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成像位置)、屏幕。

要想得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倒着放

如果屏幕上的像偏左上,应该往左上方移动投影片。

凸透镜移动方向与像相同;物体移动方向与像相反。

6.实像与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呈现在光屏上。(小孔成像、照相机、投影仪)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平面镜成像、鱼变浅、放大镜成的像

补充

凸透镜被遮挡或者破裂,像的形状、大小、位置不变,像变暗。

★凸透镜成像原理光路图

凹透镜成像规律:同侧、正立、缩小、虚像

三、眼睛和眼镜

1. 眼球构造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看近处物体: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

看远处物体: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

2. 概念

远点: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

近点: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大约在10cm

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

3.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照相机:镜头(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底片(光屏),焦距不变,改变像距

眼睛:晶状体与角膜(凸透镜),瞳孔(控制进光量),视网膜(光屏),像距不变,改变焦距。

共同点: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成因:晶状体太厚(太凸,焦距太小),折光能力太强,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5、 远视眼及其矫正(老花眼)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因:晶状体太薄(太扁平,焦距太大)折光能力太弱,近物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利用凸透镜使光会聚的特点,配戴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6. 眼镜的度数

焦度:焦距的倒数,φ=1/f焦距的单位为m

眼镜度数:焦度的100倍,即100φ。

例: f =25cm,则φ=1/0.25=4m-1,近视眼镜-400度,远视眼镜(老花镜)+400度。

四、显微镜与望远镜

1. 显微镜

①构造:

反光镜:(凹面镜)会聚光线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成像原理

物镜(相当于投影仪),f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放大、实像。

目镜焦距较大,相当于放大镜,u,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两次放大:倒立、放大的虚像。

补充:f>f,放大倍数m=m1·m2

2. 望远镜

①构造:

物镜、目镜

②成像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u>2f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u把物镜成的缩小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但仍比物体小。

望远镜成的像:倒立、缩小的实像。

补充:f>f,两个凸透镜的焦点是重合的。

      放大倍数:(f/ f·增倍镜,拉近距离,放大的是视角。

③ 应用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都能会聚光线

哈勃天文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前一后看物体:(课本P104  )

焦距短的靠近眼睛,远处物体被放大;

焦距长的靠近眼睛,远处物体被缩小;

两个凸透镜焦距相等,物体的大小几乎不变。

③ 视角

从眼睛的光心向观察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缩小;物在间像在外,物在外像在间”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二、速度

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3.6千米/小时

3.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四、世界是运动的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改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 

3、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策测量 

1、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 

2、生产生活中测质量常用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等。

三、天平的使用

 1、基本步骤 

(1)放: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出(归零),在调节平衡螺母(走向高端),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 

(3)测: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砝),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4)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2、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用镊子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3)保持天平清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盘上,也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第二节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 3、单位:1g/cm3=103kg/m3

4、含义:以水为例 

ρ水=1.0×103kg/m3   其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 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5、应用:(1)求物体的体积(v=m/ρ)或质量(m=ρv);(2)测出物体密度来鉴别物质。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的使用 

1、看:首先认清量筒采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

2、放: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当液面是凹形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当液面是凸形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二、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杯与液体的总重量m1;

2、将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ρ= m/v = m1-m2/v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住固体,轻放浸没在水中,读出固体水的总体积v2; 

4、计算固体的密度:ρ= m/v = m/v2-v1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个别物质除外,如水4℃时密度最大。 

2、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 

二、密度与鉴别物质 

1、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不同; 

2、方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被鉴定物质的密度,与标准密度表比较即可。

更多相关推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概念、公式、定理)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举例人靠声振带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2振动停...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例:鼓面碎纸屑跳动;吊着的小球被振动的音叉弹开(碎纸屑、小球的作用为把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现象放大成明显、易…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

八上物理实用知识点1-6章(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_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知识点总结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四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四章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_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2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2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单位赫兹赫符号Hz致同学们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第1页2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320Hz的声音...

物理八上一、二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000m1m=…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