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

时间:2024.5.2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

课任老师:马文斌 总结:袁凯

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主观题较多, 客观背诵题目较少

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 (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1、 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

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早期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有三个: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个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资本匮乏才是束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能吸收劳动力。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歇尔计划。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主要表现: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 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 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重庆存在显著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如何解决?

重庆存在显著的高于全国水平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结构严重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展过程呈二元性,行政体制调整、工业扩张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加剧了二元性。加快二元经济的转换,应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定义为经济增长+结构变迁。 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就是经济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直接因素:指资源投入数量(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源使用效率(部分生产率 、 全要素生产率 )。

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最重要的一是技术、二是制度。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哈罗德—多马模型:该模型说明的是稳态的经济增长所应具备的条件。优点:简洁 缺点:均衡条件难以满足,而且该模型不具备自身调节能力。

索洛模型:索洛模型主要就是用来说明到底是哪些经济因素影响了经济增长!它更加强调的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速度。 新增长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罗默和卢卡斯,“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两个伴随性特征:波动和阶段性

总需求是决定短周期(基钦周期)和中周期(朱格拉周期)的重要因素。

长周期或经济长波则需要用供给能力的变动来解释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1)传统社会 ;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产业结构角度的划分)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是外向型经济、高投资、低通胀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增长不仅来自于资本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亚洲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上的高度开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经济停滞的现实原因有

(1)政局混乱; (2)制度缺失; (3)外债沉重; (4)人口暴增。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一、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

三、结构性弱点 四、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五、制度因素 六、其他外部因素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入的增加,而不是这些投入使用效率的提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粗放型增长方式。

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三次产业结构、消费投资比例、外贸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城乡和区域结构等方面。

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

解读:观点: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1)供给方面的恶性循环:

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2)需求方面的恶性循环: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

两个循环联系起来看:一方面,即使有了储蓄,也会因为投资引诱不足而难以消化储蓄;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这样,这两个恶性循环相互联系,很难被打破,因而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难以真正改变。

1.“大推进”理论: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罗森斯坦—罗丹)

2.“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莱宾斯坦)

3.“起飞”理论 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 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 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罗斯托)

国内储蓄构成: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家庭储蓄 都是收入减支出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人口转变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分析此图很重要(三个关键:趋势、交叉点的解释、箭头方向)

纵轴标出了总人口和总收入百分比变动的正负值,横轴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解读:图中,点A即代表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将会引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当人均收入从Y1向Y2上升时,人口增长率将会超过总收入增长率。由于人口增长快于人均收入增长,人均收入下降。点A右面指向A的箭头表示人均收入在Y1和Y2之间的所有点最终都会回到Y1点。

同样,点A左边的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导致最后均衡人均收入水平会回到Y1。点B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B点,就会继续向C点运动。点C与A一样,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

综上,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人口陷阱只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人口增长,二是通过大规模投资,一举突破B点。

古典失业理论:就业数量是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力量所决定的

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不足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城乡不平衡 P105—107 重点,要理解

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有三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工业发展要协调相关产业发展,避免出现“荷兰病”现象;

二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还与劳动、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由技术水平相匹配; 三是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荷兰病:是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或者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如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尼。

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

增长极限论: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

怎样用反馈回路原理分析一个现象:例: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反馈回路包括:

正反馈回路:投资可以增加工业资本存量。资本越多,产量越多,产量中的一部分将转变为投资。投资增长越快意味着资本越多,从而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在这里资本存量是工业生产增长的约束因素,它的增长取决于投资率水平以及投资—资本—产出之间的循环促进,这个回路是工业资本形成的正反馈回路。

经济增长的负反馈回路:

资本平均使用年限和每年磨损数量直接影响下一期的资本存量,这是负的反馈回路。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第八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 所有其他因素作用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了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采用新的决策方法、改善资源配置方式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

技术进步源泉:需求拉力(施穆克勒)技术推力(熊彼特)诱致性技术创新 (希克斯)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还有一堆理论可以去看看)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供给方面看,技术进步能够创造出新的产业,技术进步能够使资本和劳动在产业间发生转移,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革。从需求来看,首先,技术进步引起成本下降, 需求随之变化。其次,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强度下降,使可替代资源增加,这样就改变生产需求结构。最后,技术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者比重不断减少, 而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中间技术”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最适用于发展的技术是中间技术,即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舒马赫)

.“适用技术论”: 在确定技术选择标准时,不仅考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且将技术选择与社会物质文化全面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主张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因时因地选择和开发适宜技术。

技术吸收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A国转移到B国,并且能被B国复制出来。技术吸收又被称作“真正的技术扩散”。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模型:很多此处略,平常生活见得很多,具体解释见书P148 —152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刘易斯拐点的产生 :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一个是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

农业部门人口多、增长快。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

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就将涌入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由于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工业部门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获得利润转化为再投资,将规模不断扩大直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这个时候工资便出现了由水平运动到陡峭上升的转变,经济学上称之为“刘易斯拐点”。

判断的三个标准:一是劳动力供求相对规模是否改变;

二是劳动者工资是否发生显著变化;

三是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否已经转移到城镇等。

中国对策:1、以合理的产业政策吸纳剩余劳动力 2、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3、鼓励和引导新的劳资关系 4、给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化说:农村经济的商业化会使生产者不断趋于分化,日积月累,在农村中将会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部门,大批小农则成为无产者。这一过程同时为更加专业化的农业和非农业生产创造了产品市场。

传统农业的改造——主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两条途径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外汇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般来说,工业化是推动整个国家或者地区从经济不发达到发达的最重要动力。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化过程提供了现代生产方法,使生产率大大提高,创造了比传统社会多得多的财富,从而使人均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其次,工业化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最后,工业化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即所谓“霍夫曼系数”。

第三版发展经济学总结

图中两空填:发展、城市化

重庆城市化特点:1、城市规模相对较小2、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3、特大城市少,难以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落后的原因:1、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2、城市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3、乡镇工业过于分散,公共设施效益低,成本高4、城市(社会、人文、自然)环境相对较差

2013城镇化会议主要任务:1.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3.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4.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5.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6.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托达罗模型: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入差距的反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表格分析六步骤:(必考)

1. 指标分析

2. 数据变动趋势

3. 分析关键数据

4. 相关数据比较

5. 基本结论

6. 建议措施


第二篇:发展经济学 第三章


第三章

如何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科学而完善的衡量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了解本国同其他国家的差距,找出不足,制定适宜的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

目前有三种衡量体系

一:世界银行简单衡量指标。

二:多元指标的复杂衡量体系 三: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 问题一:美联储主席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他是‘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与美国经济发展的差距至少80年。具体说中国物质福利增进慢(北京低保收入90USD、成都67USD、

多数人贫困、文盲、

疾病、夭折现象广泛存在。就业与提升的少数权贵独占及华盛顿980USD),

农业比例大,收入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不明显。市民没有机会参与经济等决策。”如何理解这段话?

首先要明确在经济学范围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两个概念的含义区别。两概念以前混用是因为[1]增长和发展都

用GROWTH而不用 DEVEIOPMENT.[2]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论也完全适用第

三世界。

当克拉克提出经济演进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初级产业”“次级产业”“三级产业”、经济“增长”是从---占统治地位到---占统治地位之间的某一点开始的。 罗斯托认为经济的“成长”是从---阶段到---阶段之间的某一点开始。两个概念开始区分,同时“发展经

济学”和“增长经济学”成为关系密切、独立的两门学科。

(1) 发展经济学的任务是研

究----如何利用----摆脱

贫困走向现代化即实现

经济飞跃。

(2) 增长经济学的任务是研

究-----的经济如何长期

稳定,持续平衡增长的

途径即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商

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常以GNP、GDP、国民收入、来衡量。

“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即不仅意味产出的增长还意味随着产出增加出现产出与收入结构上的变化及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①国民生产总值中

农业比重下降。②制造业,公用事业,贸易金融,建筑,医疗,教育,政府管理机构的比重增加③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教育程度,人才培训水平提高。总之,经济发展要求产出增加他不等于经济增长但包括之。二者的区分使经济发展理论更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关注经济结构变革、消除贫困,失业,收入分

配不平等等问题,这也标志着发展经济学发展思想的演进。 问题二:当今,世界银行简单衡量指标是人均( )

A:GDP+GNP B:PPP+GNP C:GNI+PPP D:GNI+GDP ① 19xx年以前,按官方汇

率将货币转化为USD,据

不同国家的统计资料,算

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

行比较即使用人均GNP.

③ 为了克服人均GNP的缺陷(非市场的产品没有计算在内,统计资料不准确,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教育)引入购买力评价指标PPP. PPP是指在本国市场上

购买与用一个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商品具有同样购买力时所需本国货币数量。

按PPP计量的人均 按汇率计算的人均

GNI(美元)20xx年 GNI(美元)20xx年 美国 43176 45710

日本 35467 41003

中国 7658 2318

巴西 9875 4130

印度 4710 932

越南 1270 537

两种标准差异主要原因:名义的官方汇率不能反映实际的国际价格差异。国际金融动荡导致汇率的变动。(什么是硬货币?)

④ 按购买力平价计量会在

考虑各国国内价格差异

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衡

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和发展水平.

⑤ 思考题1:世界银行是什

么机构?行长是谁?主

要任务是什么?如何表

决?(杜勇慧,张建华)

2:GDP 、GNP、 GNI 、RCDI、 PPP分别是什么?并阐述期内涵。(夏诗园,陈露楠,张庭)

问题三:多元指标衡量体系。 虽然世界银行的人均GNP

具有简单,权威的特点,但 存在缺陷,是单一经济指标, 建立多元指标体系来准确。

(一):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 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1:出生时预期寿命。

2:两万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3:人均日消费的动物蛋白。

4:中小学注册人数总和。

5:职业教育入学比例。

6: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

7:每千人中读报人数。

8: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使用水,电等百分比。 9:农业中成年劳动力的百分比。

(已上是九个社会指标,下面七个经济指标) 10: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

11:人均消费电力的千瓦数。

12: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

13:人均消费能源(煤)的公斤数。

14: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

15:人均对外贸易额。

16:工薪收入者在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人均生产总值达3000USD(19xx年)社会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速度快。

(二)阿德尔曼和莫里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40个变量。

1:对外贸易结构。

2:人力资源提高程度。

3;税收体制的实际水平。

4:农业现代化水平。

5:自然资源丰裕度。

6:政治的稳定度。

7:政府机关的效率。

8:社会紧张度。

9;城市化的程度。

10:二元结构的程度。

问题四: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

(一):莫里斯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HDI。

(三):“中国发展指数” RCDI。

PQLI:由人们1岁时预期寿命 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组

成的一套衡量国家经济

发展水平的指数。

每项指标都用百分制来表示美国家的成绩。预

期寿命的上限100分定为77岁(瑞典1973

年的实际数字),1分定为28岁(几内亚

比绍19xx年预期寿命)51岁定为50分。

婴儿死亡率9%(1973瑞典的实际数字)到229%

(1950 加蓬的实际数字)

识字率直接用百分比。

一般来说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GNP

PQLI值低,但二者没密切关系。PQLI低,GNP较高 反之依然。

这些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收入水平,

生活坏竟,教育水平,医疗状况,母亲健康状况,及获得饮用水的比重。能较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没有考虑社会,心理的诸多因素(安全感,公正,人权)。三项指标的权数相同。

更多相关推荐:
江汉大学双学位劳动经济学总结

劳动力需求: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需求曲线:横轴为企业劳动力需求量(L),纵轴为工资率(W),曲线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相应减少。劳动力需求曲线D…

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二章1、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购买意愿;第二要有支付能力。2、影响需求的因素:该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

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2.经济学的研究问题?生产什么,产量多大(产品选择、规模决定)?产品是怎样生产的(生产方式)?产品怎样分配(谁受益)产品生产怎样组织(谁是决策者,信息是怎样传递的?经济学中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产出的增长率,尤其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宏观经济学总结

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MPC=ΔC/Δ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MPS=ΔS/ΔY.二、失业类型有哪些?(概念)答: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

经济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1需求函数: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买得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

政府经济学总结

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方面?1)公共产品失灵2)外部效应3)垄断性失灵4)信息不对称5)公平分配失灵6)经济周期性波动2.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2)非竞争性3.如何理解公共产品供给与生产分开政府要提…

宏观经济学总结

第23章1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因为每宗交易都有买方和卖方所以收入等于支出2许多年前Peggy花了500美元收藏唱片今天在旧货销售中她卖出了100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GDPGDP只包括现期生产的最终...

西方经济学知识总结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稀缺性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稀缺性是指经济物品和资源相对于人类欲望或需要而言所表现出来的有限性二选择与资源配置一选择的含义选择是指如何和根据什么原则把你拥有和能够...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

西方经济学学习总结

西方经济学学习总结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

西方经济学总结

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答1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

经济学总结(7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