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时间:2024.4.20

中西服饰文化对比总结

通过做这次作业,我对中西方服饰文化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感悟。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西服饰在融合。越来越国际化。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中西方各自服饰文化的特点以及进行一下差异对比。

中国服饰的特点:

①式样,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②外形,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③结构特征,外形强调纵向感觉,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④图案,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

西方服饰的特点:

①古波斯服饰,披挂、直筒紧身式

②古希腊服饰,优美、典雅

③古罗马服饰,豪华富丽、庄严

④拜占庭服饰,造型呆板、僵硬

⑤哥特式服饰,新奇、怪诞和大胆

⑥文艺复兴时期服饰,人体曲线成为了服装的审美关键 ⑦巴洛克服饰,男装最艳丽最疯狂的时期

⑧洛可可服饰,将女人推到繁华至极的盛装

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同点:

①社会功能,中国人很早就以服装来“辨等威、显贵贱”,用森严的服饰制度来规范各色人等的社会行为和权限。西方人也同样重视这种社会功能,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西方的封建官员还没有中国历代那样完整的章服制度和区分级别的“制服”,但王宫贵族的穿戴与一般平民是有鲜明区别的。

②装饰审美功能,服装的装饰审美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服装改进创新的一大源动力。

③形态构成,从造型理念和造型意识上看,都是平面的。从裁制方式上看,都是直线裁剪的。

对于中西服饰的发展与交,流相信在将来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两种服饰文化之间也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存、共荣的基础。未来中西双方的服饰文化会有质的飞越。


第二篇: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


2005年3月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第45页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

陈东生尉晓娟周丽艳

摘要: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从结构、佩饰、发展等方面对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讨论,从而阐述了中西方服饰所包含的不同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中西方;服饰;比较

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751(2005)01—0045—04

作为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服饰文化前身,然后第二次提到左肩上。或是先覆盖于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差异。把握中西方服饰在右肩,缠裹右手臂。还可以使缠绕后的末端覆所处环境的发展脉络,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盖于右前臂,然后向前身甩去。还有一种洒脱、系,有助于帮助我们超越自我传统观念上的局飘逸的短披风更具一种原始的野趣和尚武的限,扬长避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式服装。精神,它是为狩猎者和护卫随从所穿用。继古

一、中国古代服饰是简单的板块缝制,注希腊之后的罗马文化,在服装款式上,同属于

宽大的缠卷衣,以又宽又大的宽松长袍将缠绕

艺术推向高潮。古罗马人所穿的外衣,是一种

西方文化的历史渊源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十分宽大的半椭圆形布缠穿于身上的袈裟式

装束,服饰史上成为“特袈”(Toga),这是古罗马

人的典型装束。

正当西方人将衣料在身上实施缠绕艺术

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却表现出奇特的智慧,他

们用蚕丝织成的丝绸有条不紊地设计裁制出

各种复杂的衣服,这些衣服不仅有多变的衣

领,还有从窄到宽的袖子,长长的直拖到地的

衣裾。衣裾的下面露出各种各样、各种名称、各

(Chiton)。讲究衣服褶皱变化,整齐而协调,有种质料,着于不同季节和场合的鞋子。而不是

罗马人那样赤着脚。我国古代服装从深衣起就

采用了板块式的缝合,裁制成的服装是直线

状、整片式、平面型的,穿在身上平直宽松,朴

万 方数据重服制;西方古代服饰注重美的形式,主要是缠绕与披挂化。古希腊地处于爱琴海岸,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温暖宜人,四季如春,人们根本不用服装来御寒,服装无需紧紧裹住身体。另外,古希腊战争迭起,因此人们极为崇尚体格的健美,并习惯于裸体或着少量衣物。古希腊、古罗马不以人体的裸露为羞,形成了西方人服装审美的一种传统观念。古希腊的服装是结构非常简单的宽松式长衣,在服装史上被称为“希敦服”机地充实了人的体态。古希腊的缠绕长衣是将布料的一端先由左肩垂下来,拖至左侧腰间,再向左肩提起,从肩后朝右侧绕过右手臂拉向收稿日期:2004—06—20第一作者简介:陈东生,男,长春工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吉林长春130022)

第1期第46页陈东生等: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

2005年3月

素简单,便于劳动。它只是将一块衣料一折为四,将腋下和上腰部位多余的衣料剪去,成一十字片,而后在前面的衣身中间剪开,作为开襟,并修剪出一个桃形的领圈即成。

西方文化与原始氏族影响的断裂比较彻底,古希腊的城邦制就显示出奴隶主民主制的特点,没有绝对的君王支配社会。所以西方的服装的等级观念比较弱,并不严格,除了极其特殊的仪式活动之外,等级差别主要是通过面料的高档与做工的精细来表现。许多贵妇人收买宫廷里的服装工匠,了解王后在将要出席的社交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也如此打扮,借以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王后也允许别人与自己装束一样,这种宽容就使款式、图案、色彩等服装的审美因素没有强烈的权力专属色彩。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礼有差等”,而服制就是等级观念的形象表征,服装成为“严内外,辨亲疏”的工具。所以中国服装文化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比如祭之服,大裘是帝王在重大礼节时穿着。冕冠顶部上的长形冕板的前沿所垂的珠玉(“冕旒”)的数量及质料随贵贱尊卑有别,冕服的形制,也是上下有别。不仅颜色不一,图案即“章纹”也大不一样。帝王冕服,玄衣熏裳,用十二章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些章纹都有其象征意义。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衣裳用七章、五章。之所以对服装做如此复杂的规定,都是为了使贵贱分明、尊卑有序。另外朝代更替,特别是异族的入主常常使一个民族人们的穿着具有改服易冠的重大变化。例如清朝的“留头不留发”。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饬礼部制定<服色肩舆永例>,对文武官员的朝服常服的式样、色彩、纹样等做了详细规定。对兵民、商人的服装也有规定。男子服装以袍、马褂、马甲、裤子等为主。清初女子服饰较之男子自由,基本上沿用了满汉原来的服制。满族妇女多穿旗袍(长袍、坎肩等);汉族妇女后妃命妇都著以凤冠、霞帔,普通妇女以披风、袄裙为礼服。

二、盛唐是古代中国服饰发展的鼎盛时

万 

方数据期;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服饰显得更加完善

盛唐是文化繁荣时期。有汉以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西域的风采;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反礼教思想活跃了学术空气;加之唐朝注重与外国的文化交往,使唐朝人敢于广收博采。在服饰方面既继承了历史上已推行的冠服制度,又为后世开启了新的服制形式,开创了服饰史的新纪元。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文主义思潮为主导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希望结束宗教统领一切的中世纪的黑暗,打倒作为科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于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运动。盛唐和文艺复兴,相距七八百年,又分属地球的东西,但它们有一点相似,就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对人自身形体的赞美,对于艳丽服饰的追求和对艺术的酷爱,最重要的是人的本性和人世间的生活被认知、重视。并溶于美好的气氛之中。中国南北朝时期和欧洲中世纪宗教人物中的威严、神圣以至近于图腾般的形象,到这时已完全趋向于世俗化。唐代的菩萨赛宫娃,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成了典型的温柔、慈祥、美丽的少妇。众多宗教人物形象无不健壮、丰满、典雅,充溢着人性和爱。

在服装方面,盛唐和文艺复兴更具颇多相似之处,人们对于服装的理解和审美几近一致。如服装式样,唐朝时在十分丰富的款式中,曾有一种袒领衣,充分表现女性人体丰腴之美,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但唐朝女子却并未满足于这一种开放式领型,她们索性穿上及胸长裙,赤裸着上身而单披一件透明的轻薄的纱罗大袖衫。这种服饰显露了人本身的形体之美,强调了女性的天生丽质,展示了人,包括男人和女人形体的存在价值。在中国服装史上罕见的袒领衣,在西方却早已有之,而且延续时间相当长。距今3700年前,克里特女子就穿这种袒领式裙衣,其中有大面积袒露胸部的,将两个乳房完全显露在外,领口低到几乎没有,再以线绳将胸前的衣服边缘系

2005年3月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第47页

在乳房之下;其后的罗马时期也曾流行此款式;到14世纪时成为意大利女子最喜欢穿用的服式,其衣服边缘已提到双乳之上,而领口或呈圆角或呈方形都向两肩开放,甚至于将肩头露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们更是别出心裁,将领口裁成各种花边,以流畅的多变曲线衬托出洁白、细腻、柔润的脖子,从而使优雅的形象更加妩媚动人。下装为裳,盛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的裙子都讲究肥大,诗人曾以“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长裙随风管”、“裙拖六幅湘江水”等诗句惟妙惟肖地记录当时的裙衣之肥之长。西欧诸多油画中描绘的女性形象,也穿着宽大的裙子,包括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裙长曳地,被风一吹鼓起似风帆。中西裙身的肥硕之处相象,但其穿着方式却完全不同。唐女为了表现身体的丰腴将裙腰提到腋下,用彩带系于胸前,而将能显示女性身体曲线的腰部藏在裙子之中,’丝毫发挥不了作用。西方女子的着装动机侧重于表现性感,认为衣服应该烘托出健美的体形。所以,她们也追求丰腴,但却注重腰部的收缩,腰下再以大裙身来夸张臀部,加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有的还突出腹部、以形成头、颈、肩、胸、腰、腹、臀之间的优美曲线。

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往往是国际间频繁往来、民族之间密切交流的时代,盛唐与文艺复兴同属于这样的时代。追求时髦、标新立异,是这种特定条件下自然产生的一种着装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胡服使唐人服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宽大的衣袖不见了,代之以紧袖窄口;拖地长裙减少了,换上长裤和齐膝的短袍;脱下高头履,换上绣乌靴;鸡心领、掩襟领都成了大翻领。唐代女子不仅着胡服,而且还流行穿男装。15世纪西方女子服装,也讲究向男装靠近,在许多方面融合了男装特点。如爱戴男子的小罩帽;采用宽大的彩色腰带,上系铜铃佩短剑,其佩戴效果与流行程度无异于唐女扎的蹀躞带。西方国家地域面积相对小,这为学习异国服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一种服饰,一旦得到民众认可,就会立即

万 

方数据在各国中流行。如西班牙的撑箍裙,对于整个西方服装发展演变曾经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其影响之久直达近代。这种裙体呈铃铛形,紧腰,宽下摆,为了突出裙身圆形的立体效果,人们以弯曲的藤条做成圆圈,然后将其牢牢地附在长裙的外面。靠上方的是小圈,往下依次增大,大约有5至6个圈。这种鼓鼓的感觉显然比以前褶皱形成的硕大裙身更具体积感。以后又不断加以改进,将藤制圈改为金属的或鲸鱼骨的,固定在裙子里面,再以后还研制出可以折叠的裙撑,以方便行动。到19世纪中叶,发展到极端,裙撑越做越大,一条裙子往往要一公里长的花边和绢网。盛唐与文艺复兴时期,在学习新鲜事物以充实自己这一方面,中西方人民表现出同样的热情,但是他们的服饰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整体着装风格迥然不同,尤其是男子。当中国男子头戴幞巾、身穿圆领袍衫、脚踩乌皮六合靴,一派文质彬彬之时,西方男子的服装已渐趋合体:古罗马的宽身袍不见了,中世纪肥大的外衣也被抛弃,替代它们的是下身

长筒靴——一种以毛线编织或以布料缝制的

紧包腿部的连脚裤,上身为短外衣式的夹克,或紧腰身的上衣,有的披上一件罗马式短披风。16世纪虽有所谓的“南瓜裤”的出现,但总的趋势是下装瘦,上装身、袖非常合体。

三、中国服饰配件精细巧妙,以天然金、银、珠、玉的打造雕琢为主;西方服饰配件华贵雍容,多以金属制成。再镶以珍珠、宝石

人类早就懂得以小饰品来点缀自已的服装,或者应该说还没有衣服时,人类以兽骨、羽毛、贝类等来装饰自己,以求得一种自我表现的愉悦感并同时满足对原始宗教的信仰和崇拜。在西方,5000余年前的克里特人的金属工艺水平就已经相当高超,能打造出很多的动、植物形象的臂环和脚环。在古埃及,早期的服饰物上就已出现以贝壳、念珠穿成项链,也有将水晶、玛瑙以及紫石英等宝石雕琢成圆形或长方形串接成链。以念珠制成的手镯和脚镯,宽大精巧。到了中期,最为杰出的是镶嵌有宝石的王冠和金丝编织的花式王冠,上面均镶有

第1期第48页陈东生等: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2005年3月红色的玛瑙、绿色长石、贝壳以及镶金的玛瑙金为骨,在盘丝上垒丝,镶嵌珠宝;有的以玉为臂饰和绿松石等。2400年前,古罗马上层阶级骨,包金镶银,精雕细刻,还附加复杂的垂饰。的贵妇已佩戴着镶有琥珀的金项链。原来作为中西服装文化由于各自的历史渊源不同,密封书信和公文之用的金质圆形渐渐演变成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的差纯装饰品,成为男子所钟爱的戒指。罗马大帝异,形成了服装制作与穿着观念的不同。随着海利欧格巴拉斯曾在颈上戴珍珠项链,手臂上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发展,服装形制上的差距已满是金镯,手指上又戴数枚金戒指,头上戴有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消解;服饰审美功能和着装一顶镶有3串珍珠的环型桂冠。贫民百姓在新行为已趋于相合的状态。在缤纷灿烂的世界服婚寿诞之日赠送有寓意的金属饰品。古罗马披装潮流面前,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东西方文化挂缠绕式长衣需用的固定布料的各种饰针和的差异,对中西服饰文化进行比较,能使我们各种宝石的衣带纽扣也均是由金银材料加宝更深刻地认识中西服装各自的特点,了解其长石而成。文艺复兴时期的男女几乎都佩戴着项处和短处,在借鉴西方服饰特点的同时,继承饰、头饰、衣链等物。饰物造型宽大厚重,装饰中华服饰那种素洁、含蓄、委婉、深沉的审美理也越发复杂。在鲜红或深蓝的天鹅绒外衣上镶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形式。有黄金饰边,上面布满了交相生辉的宝石与珍

珠。女子服装中的袒领可使项饰完全袒露在参考文献

外,给白皙娇美的脖颈增添了玲珑晶莹的美。【1】张竞琼,蔡毅.中外服装史对览【M】.上海:中国纺织出这一系列的佩件主要是由金属制成,上镶珍版社,2000.

珠、宝石,以其加工精致、璀璨夺目而闻名于【2】赵超.华夏衣冠五千年【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

世。巴洛克时期,饰件仍以珍珠、宝石为主,但出版社,1997.

造型简练、大方、得体,较为朴素而不做作。【4】华梅.人类服装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的服饰佩件往往精雕细琢。明清时期1995.

的项圈、项链、璎珞制造都很讲究,有的以金包【5】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玉,有的在金上镶嵌宝石。耳坠不但造型讲究【6】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而且用料贵重,制作繁杂精巧。钏镯的制作工版社,1989.

艺水平也很高,往往集各种名贵于一体。如以

ContrastofChineseandtheWestClothingCulture

CHENDong?-shengWEIXiao-juanZHOULi—-yah

Abstract:Withthemethodofcomparativehistory,thispaperdiscussestheculturalconnotationofChi—neseandthewestclothingintermsofstructure,accessory,anddevelopment.AndthenitanalyzesthedifferentintentioninChineseandthewestelohing.

Keywords:Chineseandthewest;clothing;contrast(责任编辑竺小恩)

万 方数据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

中西服饰文化的比较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陈东生, 尉晓娟, 周丽艳, CHEN Dong-sheng, WEI Xiao-juan, ZHOU Li-yan长春工业大学设计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TEXTILE & FASHION COLLEGE2005,4(1)1次

参考文献(6条)

1.张竞琼.蔡毅 中外服装史对览 2000

2.赵超 华夏衣冠五千年 1998

3.周汛.高春明 中国古代服饰风俗 1997

4.华梅 人类服装文化学 1995

5.华梅 中国服装史 1989

6.张乃仁.杨蔼琪 外国服装艺术史 198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齐志家.古怡.QI Zhi-jia.GU Yi 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3) 文章从分析中西方社会构成的历史差异出发,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文化大风格,阐释了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在审美观点上,西方强调服饰外在形式的美.而中华古代服饰则偏重于强调在服饰行为上的伦理之美.

2.学位论文 张慧坤 论中西服饰审美精神——气与形式的比较 2003

气与形式分别是中西方审美精神的凝结,通过服饰历史的比较,我们发现中西服饰的历史实际就是展示气的精神与形式原则的历史。气的精神使中国古代服饰呈现完整性,又促进了服饰纵深方向的发展;同时它的缺陷也在历史中暴露出来,就是限制了服饰形式的多样化。形式原则造成西方服饰形式不断的破旧立新,同时在形式的过分追求中又不时地使服饰脱离人本身的需求,这也是形式原则带来的遗憾。通过服饰审美中气的精神和形式原则的对照,中西方服饰审美特色就比较突显出来:在不同审美精神的影响下,中国服饰呈现出善于表现整体神韵,而容易忽略细节完善的历史特点。西方服饰则尤其注重形式的表达,即使在细节上也力求形式的完全展现,这便构成了西方服饰的历史特色。在审美精神同服饰历史的结合中,中西服饰的整体面貌和具体表现就都有了新的依据,从而中西方服饰在历史中形成的民族特色便可一目了然。

气与形式对中西方服饰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造成的深远影响,以各种方式呈现于各种角度。在中西服饰不同的历史回顾中,在中西方服饰历史曾有过的共同追求及其后来的不同走向中,在中西方服饰审美方式、审美过程、审美目的的差异中,在中西方服饰设计理论的比较中,在中西服饰设计当今状况的分析中,分别对审美精神的课题作以探讨,这将有助于服装界人士加深对审美精神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以审美精神为代表的本土服饰的民族特色。这样,中国服饰在保留和弘扬民族特色的问题上,就找到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虽然审美精神处在发展之中,但经过历史的洗练,审美精神也在不断延续前代的过程中仍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直到今天,中国与西方的服饰仍然本着各自传统的审美精神,打造各自的民族特色。所以,探寻中西方的审美精神,在今天的服饰领域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格外的重视。 至于怎样保留和弘扬中国服饰的民族特色,则要在中国服饰设计与审美精神结合的现实中得到答案。通过分析国内设计现存的问题,借鉴国外设计的经验,本论文期望借助于对审美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找到解决中国服饰民族特色问题的恰当方法。

3.期刊论文 李立立.LI Li-li 中西方服饰美学文化之比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服装是一种文化表现,服装文化是人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发生、发展、变化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穿着方式和穿着行为的社会规范,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服装的规范不同.同时,服饰也是人们装饰审美意识的反映,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人文思想的不同决定了在服饰文化的美学表现上就不尽相同,然而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文化不断的发展与融合,似乎让人们看出二十一世纪时尚的未来走向.

4.期刊论文 李破.杨贤春 洛可可风格在中西方服饰上的体现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15(4)

通过分析"洛可可”艺术产生的根源,论述了洛可可风在西方服饰上的体现和洛可可风对中国服饰的影响,证明了洛可可风带给服饰领域的优雅、繁琐、富丽,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前所未有的.

5.期刊论文 马腾 浅谈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与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大舞台2010,""(6)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作为人类情感的物化媒介,服饰的生命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民族的历史、民俗与文化.东西方民族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他们的服饰文化也有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对中西方服饰的审美文化的探讨,引申出中西服饰审美意识存在差异,从而论证美感的民族差异性.审美设计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美感的民族差异性,感受到不同历史、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趣.

6.期刊论文 殷姗姗.余芳.徐洁 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及其服饰造型表现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27(5)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点,这种差异也强烈地体现在服饰领域.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为基础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以规矩、平衡为美.服装造型不强调人体,利用宽衣博带遮掩人体,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西方文化是以多元融合为基础的善于体现逻辑和理性的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偏重抒情,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在服装造型上以突出个性为美.

7.学位论文 王允 服饰美与性文化 2007

服饰和性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将着重在社会历史的特定情境中,尝试以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以服饰所体现的人性在历史过程中理性与感性的不断冲突为中心,从人类最初服饰状态的分析入手,再结合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服饰特点,去解读和探讨服饰美与性文化的关系。

在人类童年时期,服饰的功能和审美是一体的,御寒和诱惑,构成了服饰的两大功能。至于其他功能,如宗教的、伦理的、制度的等等,都是以这两个功能为基础。这两个功能的后者即与人类的性文化、性习俗建立了深刻的联系。“性禁忌”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性本能向性文化的转变。从此服饰的遮体功能不再单纯,有了弱化人的性别因素,即自然因素的功能。从性文化、性习俗的角度来看,服饰的美介于“遮蔽”和“解蔽”之间。服饰在“遮蔽”与“解蔽”的矛盾中、在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冲突中起到了平衡作用,它的道德功能逐渐为社会所接受,服饰成为人的理性外化的符号表现。 对于物态的服饰我们可以从各种文献、古代绘画以及考古资料中了解甚至对其进行复原。但将服饰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我们还应当从多个层

面、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它进行解读。对于本文的命题,我想不仅要辨识人们用来界定性别角色的各种服饰或服饰外观的信息,同时也要探究两性关系的本质。探究服饰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附加于男性服饰的意义是比较有限的,而附加于女性服饰的意义却是持续不断、多种多样的。我们不仅要追问,为什么男性服装的意义越来越简洁,而女性服饰的意义越来越复杂?进入父权社会后,女性成为男权的附庸,这是历史和社会进化的产物。女性被剥夺了社会权力而更多地被保留了自然权力(性角色),处于第二性地位,对女性美的评判标准由男性制定。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也导致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主要来自于处于第一性位置的男性。感性的需求又使得服饰成为人,特别是女性体现自己“性”特征的重要形式。服装的遮与露主要关乎女性作为第二性所体现出的服装文化。女性是父权社会中可供欣赏的“美”的载体。

就服饰的起点来看,中西方有着相似的经历,但在随后的发展中中西方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服饰不断在“遮蔽”和“解蔽”之间、肯定肉体还是否定肉体的矛盾中选择着。西方服饰的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理性与感性不断斗争的历史。而中国服饰是在儒、道的互补中选择了“文质彬彬”

和“返璞归真”的同生共存。这两种不同发展路线的缘由,可以从陈炎先生在《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两种民族心理结构中找到答案。服饰美与性文化的关系在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母权社会和父权社会、古典社会和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等等不同社会形态中,其表现各不相同。这些不同展示了人的服饰之美的丰富多彩的历史。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中国,服饰审美注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现代审美思想的注入,走综合平衡的道路会使中国服饰在世界服饰之林独树一帜。

服饰美和性美是相伴的,一部服装发展史也是一部两性审美史。所以,从性和性美的观点来分析和观察服饰在人们的性观念和性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询服饰的起源和服饰给予我们的这个文明社会带来的思想变化轨迹,成为我们认识自身以及世界的一个新的视点,也是本论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本文论题用纵向和横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纵向研究表现为对两性服饰演变历程的探寻,横向研究表现为对服饰变迁动因及其对性文化的影响,以及中西方服饰美和性文化的比较的探讨,探索服饰这一文化因子如何受制于政治、经济、宗教、审美、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由一般层面上升至理论层面,以人本性中的“感性”和“理性”的斗争揭示服饰与身体之间“遮”与“露”的矛盾,并将其放在中西方不同的“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文化结构”中加以分析,尝试解释服饰美和性文化在中西方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研究的理论视角主要以人类文化学理论、服饰社会心理学理论为主。研究时注重运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参照比较中外历史上服饰变迁的实例及其对性文化的影响,以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服饰是有生命的人跟无生命的衣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物质产物又是精神产品。这种双重性决定了我们在解读服装的同时也是在解读人本身。本命题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服饰美与性文化的阐释,引起思考: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穿衣史,同时也是一部脱衣史,一穿一脱之间看似一个简单的行为,但其背后“性”的意味耐人寻味,“性意味”背后的社会背景更是耐人寻味。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认识今天,对于历史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经常说“民族的就是现代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现代社会里,中国服饰如何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如何保持自己服饰文化的特色?简单的“露”和“脱”就是西方服饰文化的核心吗?就是中国服饰的现代化吗?对服饰文化现象的研究是“知”,对传统服饰文化实现现代转换是“行”,在此意义上,“知”对“行”有着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8.期刊论文 张国云.Zhang Guo-yun 从中西方宗教文化中感悟服饰的"人情化"与"人形化"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5(2)

服饰辅佐了宗教,宗教又使服饰得到了升华.服饰作为文化的象征,不仅在宗教仪式上不可或缺,在宗教感情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中西方宗教文化的角度,浅要分析了其对服饰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阐述中西方文化在服饰上"人情化"与"人形化"的表现.

9.期刊论文 吴国华.蒲军 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研究 -美与时代(下半月)2006,""(12)

通过对中国的汉族服装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婚礼庆典的习俗及穿戴服饰,与西方国家婚礼服饰及文化背景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婚礼服饰与西方的婚礼服饰在色彩、款式、习俗与信仰等方面是不同的.

10.学位论文 马楠 中国盛唐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女装比较研究 2007

服装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本文以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宫廷女装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中西方服装文化发展的比较,使人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服装的差异和演变的过程,以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使东西方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纷繁的时代潮流,中西服饰文化在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和融合,他们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展现出新的面貌,显示出新的生机。因而,如何更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何从几千年中西方服饰发展,通过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提炼出中西方服饰的精神内涵及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对中西方服饰艺术文化、服饰发展研究所做的一点探讨。为促进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仅起到抛砖引玉的尝试。

引证文献(1条)

1.秦恒 解读:在文化视域中展开——论当代中国青年服饰符码的文化涵义[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zjfzfzzyjsxyxb200501012.aspx

授权使用:西安交通大学(xajtdx),授权号:8192575f-26bc-47a3-af16-9e33016523c8

下载时间:20xx年11月19日

更多相关推荐:
企业文化总结

江苏利安达集团20xx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20xx年,利安达公司以战略发展规划为纲领,培育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市工商联和公司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基层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公司企业文化紧紧围绕企业发…

中铁企业文化总结(20xx-20xx)

一公司企业文化总结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自20xx年以来,一公司严格按照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深入宣传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认真推行企业标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管理方针和企业歌曲?六个统一?…

三季度企业文化总结

三季度企业文化工作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我矿企业文化建塑精神,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塑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创新思路,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我矿企业文化建塑,用一流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用先进的行为文化规范职工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

****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

弘扬传统文化总结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粹,培育时代新苗――传承、践行国萃精神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一、重点试点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德行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传统文化总结

传统文化学习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

传统文化总结

东沙河中心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一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方案,现总结如下:一、学经典我校于本学期在低年级以《弟子规》,中高年级以《古诗文》《国学》,进行传统文化教…

临沂九曲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总结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进行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

唐山文化的总结

唐山文化的总结唐山的来源唐山之名始于后唐据滦县志记载唐山周回数里复岭重岗其东麓则徒河萦带相传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唐山的古代历史文化据著名历史考...

中国文化总结

中国文化史文化一般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自然属性使其体现出人的价值观念的一切成果或现象广义文化史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创造的手段规则制度习惯等狭义的文化史仅指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树中国文...

文化生活总复习(四个单元详细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现象多样性普遍性和区域性2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注意如何区分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经济政治现象3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

文化传媒中心工作总结

文化传媒中心工作总结文化传媒中心始终本着服务同学荣耀商院的宗旨为学生会各部门活动的举办贡献应尽的责任同时不断加强部门自身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同学本学期我们文化传媒中心在学生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主要负责海报等宣传品的...

文化总结(1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