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3.19

  深圳昊创培训中心 初二学科教学模板

任课教师 王老师        授课时间 20##-- 6          学员姓名         

教学目标:期末考试

教学内容:总复习

教学重点:初二科学考点总结

第一部分:课前复习:

                                                                                               

                                                                                                                

                                                                                                    

第二部分:

                         化学部分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纯净物  元素种类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有机物      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二)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9.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⑴ H 和He  ⑵ CO、N 和Si  ⑶ O 、S和 S2-    ⑷ OH- 和 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组成         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    构成             构成                                  

                           构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               分子

10.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3.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1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   Fe3+   Ca2+

阴离子:O2- 、OH- S2-、 F-   Cl-  SO4 2-  CO32-  NO3   MnO4-    PO43-  MnO42-  ClO3- 

15.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

16.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17. 化学式的写法: ① 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2     氧气O2     氮气N2     氯气Cl2  氟气F2    溴(Br2 )  碘(I2 )臭氧O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4 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 ,后N+5价。

18.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                      +2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                    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3 )-1价,     硫酸根、碳酸根(SO4 、CO3 )-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铵是NH4原子团;+ 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1、+3、+5或+7价

19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20.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C+...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水

1.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① 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2P2 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 Fe3 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         2H2  + O2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⑻ 加热碱式碳酸铜 (俗称铜绿)Cu2 (OH)2 CO32CuO + H2 O + CO2 ↑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色,管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氧气的制法

10.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①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 MnO4  + MnO2  + O2 ↑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KClO32KCl + 3O2 ↑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其他生成氧气的反应:                         通电

③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四)铁的性质

11.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

   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 O3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2)   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① 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 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 SO4=FeSO4 + H2 ↑ 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 + H2 ↑

 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   亚铁离子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

  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

 (五)单质碳的性质

12.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13.碳的化学性质跟氢气的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 + O2 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碳燃烧不充分(或氧气不充足)    2C+O2 2CO

②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C  + 2CuO2Cu + CO2 ↑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试验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

使试管破裂);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

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3C + 2Fe2 O34Fe + 3CO2 ↑

( 氢气跟CO不反应)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2CO                                                                                                          

(六)二氧化碳的性质

14.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1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  + 2NaOH= Na2 CO3 +H2 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七)一氧化碳的性质

19.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0.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CO+O2 2CO2

  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        CO  +  CuOCu + CO2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 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

                      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 Fe2 O3  = 2Fe + 3CO2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三种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于冶炼金属、用作燃料)

                        (八)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16.碳酸钙主要以石灰石和大理石存在,大理石和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大理石和石灰石做建 筑材料,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制水泥。

17.碳酸钙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跟盐酸、硝酸反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CaCO3 +2HCl=CaCl2 +H2 O+CO2 ↑  (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CaCO3 +2HNO3 =Ca(NO3 )2 +H2 O+CO2 ↑                   CaCO3

                                                          高温

  ②高温分解:CaCO3CaO+CO2 ↑

CaO+H2O=Ca(OH)2   (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CaO    加水    Ca(OH)加热氧化汞                  2HgO2Hg  + O2 ↑

、化学符号及含义

1.若干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1”省略

  S  表示1个硫原子,硫元素,硫单质      2Ca  2个钙原子

2.若干个分子化学式前加数字(单个的元素符号除外)

 ①2H2 O  2个水分子    ②2N2   2个氮分子    ③nSO2   n个二氧化硫分子

3.若干个离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的化合价)

①2S2-   2个硫离子     ②2Ca2+   2个钙离子    ③2SO4 2-   2个硫酸根离子

④nOH-    n个氢氧根离子  ⑤2Fe3+     2个铁离子  ⑥3Fe2+    3个亚铁离子

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                       -2                        +1 

  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

5.“2”的含义

2Ca2+  前2:表示2个钙离子,后2: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H2 O  前2:表示2个水分子  后2:每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2                       

CaO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指定部分的质量分数=×100%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x B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                           

4.物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纯度、百分含量)

5.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6.个数关系和质量关系的关系式:

  个数关系    n个A粒子    ~  m个B粒子

  质量比      n×A的相对分子质量  :  m×B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有关溶液的计算

注意:溶质必须是已溶解的,未溶解的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1.基本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以下公式必须先满足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

① 

 =

    ③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解度:100克:(100克+溶解度)

3.溶质质量分数=×100%=×100%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解度(S克)与溶质的质量分数(p%)的关系

    S=         p%=

4.加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为m)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m)×稀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六、物质的颜色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

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

            七、化学实验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收集气体的方法

   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2  H2  CH4  CO等。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2 ,O2 ,HCl

   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2 ,CH4 ,NH3

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

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5. 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

  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 

  瓶内气体。

10.干燥剂: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

  常用的干燥剂有:呈酸性浓硫酸;呈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    

  注意: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 ),能干燥其他气体。

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

                        把水和酸雾同时除去。见图中常用的干燥和除杂质装置:

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

 气体进出要求:长管进短管出           大头进小头出

          八、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 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  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 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 体的液面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  眼睛。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                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CO3 2-  )  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 2- ) 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 (或Ba(NO3 )2 、Ba(OH)2 )→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 +xAgNO3 =M(NO3 )x +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

  Fe + CuSO4 =FeSO4  + Cu      Zn+ CuCl2 =ZnCl2  + 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

  CuSO4  +2NaOH = Cu(OH)2 ↓+Na2 SO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Fe2 (SO4 )3  +6NaOH =2Fe(OH)3 ↓+3Na2 SO4

                九、化学之最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的矿物                  石墨是最的矿物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

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K)、活动性最弱的是金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原子是化学淡化中的最小粒子

          十、几种气体性质的对比

                   生物部分

(一)植物与土壤知识点

1.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种类有矿物质颗粒

有机物水分空气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替换法;注水法;差值法)

若所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0;此块土壤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2

(1) V 1>V 2 ,因为土壤间隙中有 空气

(2)这种情况下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将土壤浸出液过滤、蒸发、结晶,最终在坩锅内得到的物质是无机盐

4、土壤的形成过程:

a.岩石由大变小(风化现象)        b.有机物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过程

§3-2各种各样的土壤

1、影响土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根据大小分砂粒粉砂粒黏粒  三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2、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透水性最强,保水保肥性最弱的是砂土类土壤,土壤通气性,透水性最弱,保水保肥性最强的是  黏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   壤土类土壤,因为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接近11 ,而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大于水分,黏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  小于  水分。黏土  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因为其粉粒、黏粒多,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但通气透水能力

A、黏土类土壤B、砂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

§3-3植物与土壤

1.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都是通过这一器官吸收进入植物体中。

3.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直根系(大豆,青菜,菠菜),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小麦,水稻,玉米,葱)

4.书本P87页图3-15“根的吸水部位在哪里”的实验中:证明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的根尖位置。

5.读书本P88页图3-17根尖的纵切面显微结构图回答

1、根冠2、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

3、伸长区中细胞显著伸长,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长长,使根不断伸向土壤深处。根的长度能不断增加,就是因为分生区细胞能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能伸长的缘故

4、根毛区:内有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茎)。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区有大量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大大增加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5、植物根尖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区

6.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水总是从多的地方流到少的地方去);反之,细胞失水。

问:在农业生产中,移栽作物幼苗时为什么要带土移栽?

7.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N元素缺少的话使植株矮小,叶色发黄;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P元素缺少的话使植株暗绿带红;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成熟提早

K元素缺少的话使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带了许多褐斑;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8.淡水中出现“水华”,海洋里出现“赤潮”,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水体中元素和元素含量过高,最终会使水中的溶解氧下降

§3-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1.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是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千姿百态的茎主要可分为直立茎(茎较坚硬,能直立,如甘蔗,果树)攀援茎(用卷须等攀援他物上升,如葡萄,黄瓜)匍匐茎(平卧于地,长不定根,如草莓,番薯,西瓜)缠绕茎(借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花,菜豆)这样四种。

3.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①⑤③④②;(①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②树皮;③形成层;④韧皮部;⑤木质部。);导管(长筒形死细胞)在木质部(还有木纤维,起支持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输送      无机盐;筛管(长筒形活细胞)在韧皮部(还有韧皮纤维),其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输送有机物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它能不断地进得细胞分裂,使茎变粗。

4.水稻、小麦、等植物不能变粗的原因是其结构中没有形成层;木制家具主要利用的是茎的木质部

§3-5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

3、蒸腾作用的意义:

⑴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不致受害。

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⑶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蒸腾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气温低、光照弱,则蒸腾作用就弱;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就强。

5实验发现水是从叶的 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  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说明:一般情况下: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的气孔

6、叶的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对叶起保护作用.半月形的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小

孔是气孔.在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就是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水分不足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7、气孔是水分蒸腾的通道,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的门户。

8、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根吸收(水分、无机盐)→根、茎、叶中的导管→叶肉细胞→表皮的气孔→大气

植物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1)其中淀粉的鉴定:

(2)氧气的鉴定:

(3)反应的场所:

(三)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生 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

写出反应方程式:

(1)反应产物的鉴定:现象

(2)反应的场所

(四) 代谢与平衡(1)

一、食物与摄食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  完全氧化   时所产生的  热量   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

   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维生素    粗纤维素    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  :①   为人体提供能量                          ;    ②     转化为其他的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①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的生长、组成、更新和修补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②  构成人体新组织、包括皮肤、头发、指甲、骨骼、肌肉、器官;

        ③生成抗体,增强免疫力,抵抗感染。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     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

        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

5.昆虫的各种口器,

   蛾蝶类:  虹吸      ;蝇类:咀嚼式          ;蚊类:舐吸式        ; 蜂类:嚼吸式        ; 蝗虫:  因食性和取食性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

     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牙根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龋 洞   深入 [ 3 ]  牙根     而引起  疼痛      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

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二、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2.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小肠

(1)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2)    结构特点:   

①       黏膜表面有许多皱壁和小肠绒毛,增大与食物的接触面积

②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约5-6米);

③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④       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⑤       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注:以上特点中,①②③与消化食物相适应,④⑤与吸收营养相适应

4.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5.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有消化酶参加)。不需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需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不被吸收:粗纤维。

6.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特性:①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②高效性(如一份淀粉酶能催化一百万份淀粉水解);③多样性(生物体内有多种酶)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酸碱性 

三、循环系统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血红蛋白在红细胞里,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造血:血细胞由红骨髓制造。

3.人体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循环的过程

文本框: 注:
动脉血:含氧多,鲜红
静脉血:含氧少,暗红
体循环:从左心室到右心房
肺循环:从右心室到左心房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间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间
静脉瓣:大静脉内
                                   肺泡

                                  O2       CO2

 

                              

                                                        

                                                        

      

                      营养物质、氧   二氧化碳等废物

                               组织细胞

4.心脏:

(1)位置:位于胸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

(2)结构: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左右两部分又各被瓣膜分成上下两个腔分别是心房和心室。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是房室瓣和动脉瓣。它们能保证血液从心房心室动脉而不发生倒流。

(3)能量来源:由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5.血管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科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及答案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

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

初二科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1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

浙教版科学八上一二章知识点 上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水以各种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冰川水体内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淡水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3一个人...

初二物理知识点-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ltgt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3温...

个性化教学 初中科学初一初二初三重点知识点

个性化课程需求调查表初中科学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

六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2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3三种情况的杠杆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费力杠杆用...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框架

声现象知识框架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填空1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班级姓名第一章水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水水和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水水水和水3陆地水占...

初三化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一金属和合金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

初二科学知识点总结(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