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公式总结

时间:2024.4.20

刚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二力平衡条件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1)力的可传性原理(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约束:柔索约束;光滑面约束;光滑圆柱(圆柱、固定铰链、向心轴承、辊轴支座);链杆约束(二力杆)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几何条件: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它表明了合力与分力在同一坐标轴投影时投影量之间的关系。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件Fix=0;∑Fiy=02个独立平衡方程

第三章力矩平面力偶系

力矩M0(F)=±Fh(逆时针为正)  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上任一点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与同一点力矩的代数和。 Mo(F)=Mo(F1)+Mo(F2)+...+Mo(Fn)=∑Mo(F)

力偶;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力偶矩M=±Fd(逆时针为正)

力偶的性质:性质1 力偶既无合力,也不能和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性质2 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恒为常数,且等于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性质3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移,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性质4 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平面力偶系平衡条件是合力偶矩等于零。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力的平移定理:将力从物体上的一个作用点,移动到另外一点上,额外加上一个力偶矩,其大小等于这个力乘以2点距离,方向为移动后的力与移动前力的反向力形成的力偶的反方向

平面力向力系一点简化可得到一个作用在简化中心的主矢量和一个作用于原平面内的主矩,主矢量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而主矩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点之矩的代数和。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条件:∑Fix=0;∑Fiy=0,∑M0(Fi)=0。3个独立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条件:∑Fiy=0,∑M0(Fi)=02个独立方程

摩擦,阻止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互滑动或滚动的现象。静摩擦力,若两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谓之“静摩擦力”。动摩擦力,两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重心是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质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

第五章 空间力系

P53 空间力系平衡条件:6个方程。空间平行力系:3个方程

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构件尺寸外形和表面质量。

质点的运动:点的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变化;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

刚体的基本运动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速度(n是转速,r/s)

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

质心运动定理:转动定理,转动惯量:圆环;圆盘:细杆。平行轴定理

动能定理平动刚体动能;转动刚体动能弹性力的功动能定理所有内力、外力的总功,对刚体来说内力作功为0。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对变形固体所做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小变形假设。

截面法、应力   P109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轴向拉伸与压缩正应力许用应力(强度条件),

轴向拉压变形:线应变,胡克定律,E是材料拉压弹性模量,EA是材料抗拉压刚度,横向线应变,μ是泊松比

剪切实用计算:切应力均匀分布许用切应力,

挤压实用计算:挤压应力均匀分布许用挤压应力,对圆柱形挤压面,d是圆直径,是圆柱高度。

扭转传动轴扭转外力偶矩,p是功率,n是转速(r/min)

扭矩T,从左端看,顺时针外力偶矩产生正扭矩T=M0扭转切应力,极惯性矩Ip,抗扭截面系数Wp:圆形,空心圆轴α=d/D扭转强度条件许用切应力扭转角(弧度),GIp:截面的抗扭刚度

支座形式:活动铰支座 固定铰 固定端 梁的典型形式 简支梁 悬臂梁 外伸梁

剪力Fs、弯矩M

剪力Fs、弯矩M与均衡力q的关系

中性层、材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拉伸,内层受挤压,在其断面上必然会有一个既不受拉,又不受压的过渡层,应力几乎等于零,这个过渡层称为材料的中性层。中性轴:在平面弯曲和斜弯曲情形下,横截面与应力平面的交线上各点的正应力值均为零,这条交线称为中性轴。

最大正应力,IZ是惯性矩,WZ是抗弯截面系数:矩形:圆形;空心圆截面

弯曲正应力强度计算许用弯曲正应力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提高材料强度,增大梁的截面高度,宽度等,其中增大高度最有效

第十七章弯曲变形

挠度v、转角θ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P176表17-1 (8)(9)

第十八章组合变形

弯曲+扭转:横向力使轴弯曲,弯矩是M;转动力使轴扭转,扭矩是T。

第三强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压杆的柔度,惯性半径,杆长为l,μ是长度因数1细长杆,欧拉公式;2中长杆,直线公式;3粗短杆,强度公式

疲劳破坏,循环特征:r=-1,对称循环交变应力;r=0,脉动循环;r=1,静应力。

公式:1、轴向拉压杆件截面正应力,强度校核2、轴向拉压杆件变形

3、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4、扭转切应力表达式:,最大切应力:,强度校核:

6、单位扭转角:,刚度校核:,长度为l的一段轴两截面之间的相对扭转角,扭转外力偶的计算公式:7、薄壁圆管的扭转切应力:8、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9、平面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

 最大切应力,最大正应力方位

10、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11、平面弯曲杆件正应力:,截面上下对称时, 

矩形的惯性矩表达式:圆形的惯性矩表达式:

矩形的抗扭截面系数:,圆形的抗扭截面系数:

13、平面弯曲杆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

14、平面弯曲杆件的强度校核:(1)弯曲正应力

(2)弯曲切应力(3)第三类危险点: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15、平面弯曲杆件刚度校核:叠加法

16、(1)轴向载荷与横向载荷联合作用强度:

(2)偏心拉伸(偏心压缩):

(3)弯扭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第二篇:化学必修1化学方程式总结(会考复习)


1. 钠放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迅速变暗

2. 钠在空气中加热燃烧

3. 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4.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5. 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6. 铁与水蒸气反应

7.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8.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9.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

10.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11. 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12.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见练习册P45)13. 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14.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15. 实验室用硫酸铝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16.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17.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18. 氢氧化铝加热分解

19. 氧化亚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0. 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1.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2.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3. 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4. 氢氧化亚铁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5. 氢氧化铁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6. 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7.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8. 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氯水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9.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唯一与反应的酸)化学方程式

30. 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在高温下反应

31.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32. 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33.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34. 钠、铁、铜在氯气中燃烧

35.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36. 氯气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37. 次氯酸光照下分解

38.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漂白液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39. 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制备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40. 漂白粉在空气中漂白原理(或空气中久置失效)化学方程式

41.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42. 稀盐酸与碳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43. 硫在空气中燃烧

44.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45.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46.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制备三氧化硫

47.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48. 三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

49. 三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

50. 雷雨天有少量硝酸产生的原因

51. 以氮气氢气为原料工业合成氨

52. 氨与水的反应

53. 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54. 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55.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空气中相遇产生白烟

56. 氨与氧气催化氧化制备NO

57. 氯化铵加热分解

58.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

59. 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60. 氨的实验室制备(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加热)

61. 浓硫酸与Cu加热化学方程式

62. 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

63. 浓硝酸与铜混合反应,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64. 稀硝酸与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65. 补充:氯化铁溶液与Cu反应(腐蚀电路板)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66. 某物质A受热分解后能产生三种新物质,A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B B

A C D

A、B、C、D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力学公式总结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P2刚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二力平衡条件3加减平衡力系原理(1)力的可传性原理(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P7约束:柔索…

工程力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一刚体P2刚体在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形变的物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二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

工程力学总结

工程力学总结知识点介绍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平衡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物体相对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刚体在外界的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或者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

工程力学总结

班工程力学总结1工程力学所用的三种分析力学分析固体在外力作用下无论是整体或是其中的任何一部分以至一个单元体都必须满足动力学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处于等速运动或静止时就必须满足平衡方程2几何分析固体受力时要发生位...

工程力学总结

工程力学总结工程力学工程结构中细长构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是否会破坏细长构件及对应的变形受拉伸的杆受扭转的轴受弯曲的梁以及组合变形外载荷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力破坏强度刚度稳定性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四个强度条件用主应力表示...

工程力学总结

班工程力学总结1工程力学所用的三种分析力学分析固体在外力作用下无论是整体或是其中的任何一部分以至一个单元体都必须满足动力学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处于等速运动或静止时就必须满足平衡方程2几何分析固体受力时要发生位...

材料力学公式总结完美版

材料力学重点及其公式材料力学的任务1强度要求2刚度要求3稳定性要求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1连续性假设2均匀性假设3各向同性假设4小变形假设外力分类表面力体积力静载荷动载荷内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相互作用力的变化量...

土力学总结和

一基本概念1应力作用于物体内部或表面单位上的力2应变物体内部微小线段的伸缩物体内部微小直角的改变3自然线应变4位移质点位置的改变5变形内部质点位移使初始形状方位位置发生改变质点初始位置与变形后位置的比较6弹性在...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

工程力学课程学习认识工程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等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门课程的任务是让我们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工程力学总结

工程力学总结1工程力学所用的三种分析力学分析固体在外力作用下无论是整体或是其中的任何一部分以至一个单元体都必须满足动力学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处于等速运动或静止时就必须满足平衡方程2几何分析固体受力时要发生位移...

工程力学总结

例1两根铅直梁ABCD与水平梁BC铰接BCD均为光滑铰链A为固定支座各梁的长度均为l2m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水平力F6kNM4kNmq3kNm求固定端A及铰链C的约束反力解1取BC分析MBF0MFCyl0FCy...

工程力学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