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时间:2024.3.31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项目:棒垒球选修课 学期:2005年度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何江海


第二篇:中山大学明清文学史教案


《明清文学史》教案

戚世隽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重要

的文学流派、文学现象以及重点作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提高理解、分析 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

目录结构: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述

第二讲:明代前期、中期的诗文创作

第三讲:晚明的诗文创作

第四讲:《三国演义》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五讲:《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第六讲:《水浒传》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七讲:《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第八讲:明代戏曲创作概述

第九讲: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第十讲:《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十一讲:《西游记》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十二讲:《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第十三讲: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第十四讲: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第十五讲:《金瓶梅》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十六讲:清代文学概述

第十七讲:清代的诗歌创作

第十八讲:清代的词与散文的创作

第十九讲:清代戏曲创作概述

第二十讲:《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二十一讲:《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二十二讲:《聊斋志异》的作者及思想内容

第二十三讲:《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四讲:《儒林外史》的作者及思想内容

第二十五讲:《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六讲:《红楼梦》的作者和思想内容

第二十七讲:《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八讲:清代的其他小说及清代小说的总体特征

教材:主要教材:《明清文学史》,戚世隽、董上德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xx年?1?月版。

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史》第四册,游国恩、王起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述

明代文学的时间,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洪武元年(1368)到思宗朱由检崇 祯十七年(1644)自缢,前后共计?277年。

明代文学,从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各种文体具备,并达到了成熟。通俗 文学——小说、戏曲创作勃兴,形成空前繁荣的局,代表明代文学最高成就。2、整个 明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明代中后期兴起的心学,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 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提供了理论武 器。这一思潮对于在文学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使明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新 气象。

明代中期开始, 手工作和城市商业不断繁荣, 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表现市民的生活、 思想情趣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其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 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

明代是一个通俗文学的繁荣时期。首先是从理论上比明确地肯定了俗文学的价值。 章回小说也是在明代发展和定型的。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也是在明代达到繁荣。在明 代,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认识,也进一步得到深化,表现为重视文学的情感性特征;理解 文学的虚实关系;开始注意人物的性格刻画。

明代文学的另一特色是出现了众多的文学群体和文学论争,如诗文领域的前后七 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戏曲领域的临川派和吴江派为主的论争等。明代的文 学群体及文学论争既是现实创作的反映,也反过来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第二讲 明代前期、中期的诗文创作

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是宋濂、刘基、高启等人,他们都是由元入明的作家,经历过 元末明初的大动荡,写出了一些反映社会、表达心声的作品。

明前期诗文,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风行的是“台阁体”的创作。内容大多为应 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之作。形式上工丽华贵,缺乏实际内容。

成化至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茶陵派,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 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明代中叶以后的文坛,流派甚多,著名的有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等。前七子的

2?

活动时期,主要是弘治年间至嘉靖初年。前七子的作家,一方面反对台阁体空洞冗沓的 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 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嘉靖年间的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后七子对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 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 得更加突出。

嘉靖年间,文坛上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唐宋派 从学秦汉转为学唐宋,是要借与当时距离不远的唐宋名家比较通顺的文风,写出自己的 个性,因此,他们的创作中也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的篇章。

第三讲 晚明的诗文创作

晚明是指从万历到明亡(1573?1644)的?70?余年。这一时期的文坛,出现了反复古 主义、提倡文学真实地表现人的个性化情感与欲望的文学潮流。

李贽是晚明文学的重要人物。在文学思想上,他提出了“童心说” , “童心”就是真 心,就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和文学观念相一致,李贽的文学作品也均能直抒胸臆,流畅 自然,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公安派是晚明文学的重要派别, 其首要人物袁宏道明确提出 “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的文学主张。他们的作品也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注重有感而发,清新流畅。

继公安派之后,是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他们针对公安派末流粗疏 浅率之病,追求一种幽深奇僻的审美情趣。但他们将求幽求深当作文学的全部内容,这 就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晚明小品文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代表人物除公安派、竟陵派而外, 还有张岱、王思任等人。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在 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

明末文坛上影响比较大的文学团体, 是太仓人张溥等发起的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复 社和松江人陈子龙等创建的几社,他们试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的危 亡。在创作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的则是陈子龙和夏完淳。

第四讲 《三国演义》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3?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 是一部在长期的群众传说与民间艺术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

罗贯中的生平资料保存得很少,他生活在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版 本是嘉靖本。最流行的版本则是毛评本,其正统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也有较 大提高。

《三国演义》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作者以儒家的政 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 昏君贼臣的痛恨,对明君良臣的渴慕。

《三国演义》这部书,着力宣扬了仁政思想。这在刘备这一仁君形象身上得到了典 型的体现。与刘备相对照的是,作者又塑造了一个残暴的奸雄曹操。两人的鲜明对比, 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三国演义》还着力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义气,描写了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 之间的异姓兄弟关系。这种忠义虽然是封建性质的,但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 回报和温情方面,与江湖上流行的道德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 身,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暴政的代表,形成了全书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这表现了当 时人们对统治者的伦理要求,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作品的悲剧结局,则体现了作者对 于理想幻灭的困惑与痛苦。

第五讲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叙述了前后九十七年的事件,事多人多,头绪纷繁,却组织得脉络清 楚、主次分明。使全书成为一个波澜壮阔又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 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三国演义》一书也成为我国古代塑 造特征化艺术典型的范本。

《三国演义》刻画的人物中,曹操是最成功的形象。作品虽着重突出了他奸诈的一 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他的复杂性格。这一形象的出色刻画,使之成为一个不朽 的反面典型。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全书共写了大大小小四十多次战役,都描绘得生动 具体、惊心动魄,各有特色,充分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对于战争的描写,其着眼点是通过战争反映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意志。能 把人物,特别是双方主帅的思想作风、性格特征,作为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来表现。 在具体描写中,又把斗智、斗勇和战斗过程结合起来,着重表现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 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等。

第六讲 《水浒传》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在 民间广泛流传,这些民间传说、话本、戏剧为《水浒传》的成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近世学者,多断为施耐庵所作。施

耐庵的生平,现在尚无确切资料,有待进一步查考。

《水浒传》的版本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简本文字简单

粗糙,细节描写少。繁本具体描写多,文字也多润色加工。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 砍为?70?回本,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作了修饰,且附有精彩 评语,遂成为清?300间最流行的本子。

《水浒传》描写的中心事件,是官逼民反。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

官污吏、恶霸豪绅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老 百姓不得不起来造反。

《水浒传》着力歌颂了梁山英雄们的“全忠仗义” 。接受招安前,他们惩恶

除暴、救困扶危;他们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争取招安;招安以后,又走上破辽国、 征方腊的战场。在作者看来,这些都是梁山英雄们全忠仗义的体现。而梁山英雄最 终的悲剧结局,则表现了作者对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的极度不平与迷惘。

“忠”与“义”本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水浒传》中梁

山英雄浓厚的“忠义”色彩,也融合了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 愿望和意志。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由于他的仗义,他赢得了广

泛的拥戴与信任。同时,他又竭力倡导“忠” ,即使上了梁山,仍然不忘“归顺朝 廷” ,最终导致了悲剧结局。宋江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忠”与“义”这一对伦理 信条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揭示了“全忠仗义”并不是拯救现实的良方。

第七讲 《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它善于从人物身份、经历去描写人 物性格;善于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性格,在类似事件的对比中显示出人物性 格的显著不同。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类型化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

5?

写法。

在语言风格方面,《水浒传》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明快简洁, 表现力强。人物语言,也多符合各自身份性格。这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 说的成熟,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水浒传》对环境的描写也比较成功。它生动描绘了城镇市井的风俗人情。自然 环境的描写,简洁洗炼,能合人物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还有 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色。前七十回,以聚义梁山为线索将一个个英雄人物串 联起来。七十一回之后,就以时间为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 平方腊,将故事贯串始终。前半部的列记体结构,使一些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得以淋漓 尽致地表现出来。

第八讲 明代戏曲创作概述

“传奇”一词,本是唐人小说的概称,后人借用它当作戏曲的名称。它是在宋元 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杂剧的戏剧体制。

明初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大力推行有关。 弘治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邱濬创作了《伍伦全备忠孝记》,剧中情节全系图解伦理概念, 毫无生活气息。稍后宜兴生员邵璨作《香囊记》,也是一部宣讲封建礼教之作。

明代传奇的演变是在嘉靖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几部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李开 先的《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但与小说相比,该剧强化了忠奸斗争的力度。 《鸣凤记》是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政治时事剧,对后来的传奇创作有较大影响。梁辰鱼的 《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腔曲调写作的剧本,对昆曲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剧本 借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写法,对后世传奇也有明显影响。

明代后期是传奇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除了数百种传奇作品的涌现而外,戏曲创 作流派的形成和戏曲理论的论争,都促进了传奇的繁荣。

这一时期的主要戏曲流派是重视内容词采的临川派和强调格律的吴江派,分别以 汤显祖和沈璟为代表。两派分歧物焦点在于:沈璟是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词服从声律, 而汤显祖是从曲文的角度要求声律服从文词。沈汤之争,反映了明代戏曲家对戏曲规律 的探索和认识。

6?

明后期的传奇作品,最为突出的创作倾向是批评封建专制,张扬个性。如宣扬恋 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剧作,除《牡丹亭》外,还有《娇红记》、《玉簪记》、《红梅记》等 优秀作品,具备较高的文学品位。

第九讲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汤显祖出生在读书世家,但在科考上却一再受挫,直到万历十一年才中了进士。又 因为不愿结交权贵,一直身居闲职。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 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改派浙江遂昌知县,虽然政声极佳,但对时事的失望,使 他于万历二十六年毅官,归隐于临川玉茗堂中,专心于戏曲创作。

在汤显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他的“至情”论。泰州学派弟子罗汝芳是汤显祖的 老师,王学左派的代表人物李贽以及禅宗佛学家达观和尚都对汤显祖的思想大有启发。 汤显祖认为,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情是戏剧发生的重要因素,只是饱含 了情的作品,才能感染读者与听众。

在归隐临川期间,汤显祖先后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连同以前 所写的《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他 的“至情”论。

《紫钗记》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表达了真情能够战胜外在势力的阻挠。 《南柯记》和《邯郸记》两个剧本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恶情的批判,在主人公淳于棼和卢 生梦魇般的生涯中, 汤显祖传达了恶情会如何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导致人格的消失和 人性的堕落。

第十讲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牡丹亭》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明代理学格外盛行,当时妇女所受的礼 教束缚,是相当严酷的。《牡丹亭》里,杜丽娘所处的压抑、郁闷的环境,正是当时时 代的反映,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

《牡丹亭》在表现戏剧矛盾方面,独具匠心。剧中的正反面人物并没有进行过面 对面的激烈斗争。汤显祖抓住杜丽娘所处的社会环境,写出了人与环境的矛盾,也就是 人的生而有情与无情的环境之间的博斗,这就比一般的剧本更能深入人心。

杜丽娘的形象,充分地体现了至情的人生境界。她认为《关雎》是一首恋歌,她 第一次步入春意盎然的后花园,便触发了天性中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她的怀春之梦、 梦醒之后的寻梦、死后的魂游幽会、最终的起死回生,使《牡丹亭》充满了为争取自由 幸福而抗争不息的精神力量,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至情境界。

7?

《牡丹亭》对至情的呼唤,是与明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整个巨大变化密 切相关的。《牡丹亭》触及的人的自然本性的满足与被扼杀之间的冲突、美好的梦想与 严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昭示了划时代的新主题、新观念。

《牡丹亭》全剧都贯穿着一种浪漫主义精神。作者采用梦境、魂游、人鬼相恋、还 魂复生等超实的幻想情节来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牡丹亭》也是一部优美的诗剧,作者善于运用抒情的手法,细致地表现主人公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第十一讲:《西游记》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西游记》的成书也以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西游故事起因于唐代高僧 玄奘到印度取经这一历史目的真实事件。 由于玄奘取经的事迹本身具有的传奇色彩, 他的故 事在唐代就广泛流传开来, 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传奇化、神话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 游记平话》、杂剧《西游记》等,都为后来的长篇通俗小说《西游记》的成书打下了坚实基 础。

《西游记》的最后写定者是谁?这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本世纪?20?年代,经鲁迅、 胡适等人认定,《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并得到普遍首肯。但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不断 提出质疑。但在未发现确凿证据之前,我们还是将吴承恩暂定为《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虽然文才很好,但屡试不 第,四十余岁才补了岁贡生。除做过两年长兴县丞外,一直过着放浪诗酒的生活。有《射阳 先生存稿》4卷。

《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但没有唐玄奘出身故事,直 到清初最早刻本《西游证道书》才补入这一节,成为第九回。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外,它的最主要和最有特征性的 精神,就是要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明代中叶思想界凸现的心学思想,即如何使受外物迷 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8?

由于心学本身在发展中又有张扬个性和道德完善的不同倾向,就使《西游记》在具体描 绘中,突破了预设的理性框架,向着肯定自我价值和追求人性完美倾斜。

当然,《西游记》作为一部累积型的长篇小说,其整体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中的不少 小故事都折射出现实的光芒,这说明《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与明代中后期的现实世界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十二讲:《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 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是能做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又注意把人物放在 日常生活,刻画他们的复杂性格,使人物形象有着较强的丰富性和立体感,体现了中国古代 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进步。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全书充满了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使小说有 很强的趣味性。有的游戏笔墨还成为讽刺世态的武器。

《西游记》之后,至明末短短几十年间,出现了近三十部内容各异、长短不同的神 魔小说。其中较有特色的有《西游补》、《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影响最 大的则是《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是据旧有话本及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它以商周易代为历史背景,写 纣王的荒淫和暴虐。在神怪的故事中,蕴含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这部书在民间影响非常 大,许多民间信仰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影子。人物塑造注重其神奇性而忽略其人性,不够 鲜明。

第十三讲: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多为宋元旧篇。明代中叶以 后, 一些文人在整理宋元旧篇的同时, 也开始有意识地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即 “拟话本” , 其中成就最高的则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

冯梦龙毕生致力于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而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 则是“三言”的编著。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

9?

在“三言”的影响下,凌濛初编著了“二拍” 。 “二拍”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的问 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言”和“二拍”的主要思想意义,在于比较及时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新 变化, 通过对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 愿望和思想感情的细致描写, 表现出他们新的道德原则。 它们首先表现了明中叶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三言”“二拍”中大量关于婚姻、爱情的题材,则不同程度地批判了封建婚姻,肯定 了自主婚姻,从中透露了有别于封建礼教的新思想。

第十四讲: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价值,在于走出中国文学历来专注于传 统的庙堂文化以及属于士大夫阶层的山林隐逸文化的传统,开始关注百姓日用、关注下层社 会场景、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遭际、喜怒哀乐。

在“三言”“二拍”的推动下,明末清初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繁盛一时。如天然痴叟的 《石点头》、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周清源的《西湖二集》、陆人龙的《型世言》等。这 些作品随着明末政治形势的严峻,人文思潮的变化,大都从侧重于主情到重理,强调文学要 有益于世道人心。向着“劝善惩恶”的方向倾斜。

“三言”“二拍”善于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其大量篇章都具 有一个情节离奇的特点,在组织故事情节时,较多地运用偶然巧合的手法,使小说情节的发 展常波澜迭起。

“三言”“二拍”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很擅长小道具的运用,这些小道具在作品 中,起了体现主题思想,表达思想感情,结构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这是我国古 典小说和戏剧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人物塑造方面,这两部小说运用了传统的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血肉饱满、个性鲜 明的人物形象。在具体表现手法上,这两部作品比以前的话本小说显得更为细腻,环境、动 作、对话、细节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都受到人们的重视。

10?

第十五讲:《金瓶梅》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现在还是一个谜,还没有一种说法为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 可。《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则主要有嘉靖说和万历说两种说法。

《金瓶梅》成书后最初以抄本流传。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金瓶 梅词话》,称“词话本”或“万历本” ,这是最接近原作的本子;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 金瓶梅》,称“崇祯本” ;康熙年间,张竹坡对崇祯本加以评点,刻为《第一奇书金瓶梅》。

《金瓶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演化而来,全书的背景在北宋末年,但它 所描绘的世俗人情,都是立足于现实的。它以历来不为人们重视的市井社会为描写重点,展 示了晚明社会的众生相,广泛暴露了晚明社会的黑暗。首先就是晚明的政治黑暗,暴露晚明 的吏治腐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已渗透到晚明政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说主人公西门 庆的发迹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金瓶梅》作为一部取材于家庭生活的小说,占据整部小说中心的,无疑是西门庆 一家的家庭生活描写。 在占有钱财的基础上, 西门庆的家庭生活也是放纵荒淫的。 而金、 瓶、梅等诸多女性的勾心斗角,则是在封闭的家庭、单调的生活挤压之下的扭曲人性的 反映。

《金瓶梅》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它接触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当时的时 代特征,也在于它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着的人性思潮,当还没有找到新的思想武器去 冲击传统禁欲主义的时候,人的觉醒往往以人欲放纵的丑陋形式出现,而人欲的放纵和 人性的压抑一样,都在毁灭着人的自身价值。

《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 贡献。首先,小说将视角转向普普通通的社会、琐琐碎碎的家事、平平凡凡的人物,标 志着我国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 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小说也迈进了新的一步,开始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地刻画人物性格。

第十六讲:清代文学概述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亡。这年五月,满洲贵族 所建立的清王朝,大举向关内进攻,宣布定都北京,成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1?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清王朝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文字狱案件之 繁多,株连之广,惩治之残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大规模类书、丛书的纂修,不仅 成为束缚知识分子的手段,清政府也借机查禁、销毁了一大批古代文献。

明末清初的思想界, 目睹明王朝的败亡, 他们痛定思痛,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学风, 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在学术思想、社会思潮的转变中,文学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清 初的文学创作都较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

随着清王朝文化专制的加强,学者们吸收继承了清初学者所强调的通经服古,重视实证 的治学方法,而丢掉了其积极的思想内容,走向由文字音韵入手研治经书的考据一途,形成 了乾嘉考据学派。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地位的确立,诗歌中肌理说的提出,都体现了乾嘉学 风的影响。

在清中叶的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反传统、尊情求变的思潮。如诗歌领域的袁 枚、小说领域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的出现,都富有思想解放精神。

清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集大成的景象,除了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的蓬勃发展 外,诗、词、古文等的创作也蔚为大观。虽然其成就不一,却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 点。

第十七讲:清代诗文创作

清初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的作品。遗民诗人包括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 大均等人,他们的诗歌都有着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验深切,感情真 挚。

清初钱谦益的诗歌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 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 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哀感沉郁的情调。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代复古派和反 复古派既各有批判,也各有吸收,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成为清诗的开山宗匠。

在清初诗坛上,吴伟业也取得了较高成就。 他的诗歌主要写山河易主的哀痛和痛失名节 的悲伤。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称为“梅村体” ,它能以人物命运为线索,叙写实事, 映照兴衰,极尽俯仰变化,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影响。《圆圆曲》是“梅村 体”的代表作。

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所谓神韵,就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12?

他的《秋柳四首》、《秦淮杂诗》等典型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乾嘉诗坛,人才辈出。沈德潜倡格调说,力图使诗歌归于雅正。翁方纲倡肌理说,其诗 歌理论受到考据学风的影响,强调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

在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是袁枚,他标举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中情的作用,诗歌要表现性 情, 表现诗人的独特个性。 袁枚的诗歌也大都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 信手拈来, 具有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等特点。

乾嘉诗坛上较有个人特色的还有郑燮和黄景仁等。郑燮为“扬州八怪”之一,作诗能反 映民生疾苦,抒发才情之作也较多。黄景仁的诗反映了则揭开了“盛世”的虚幻面纱,表现 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写出了封建时代寒士的心声。

第十八讲:清代的词与散文

清代是一个词的中兴期。清初的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人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陈 维崧的词摒弃词为小道的观念,以词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有“词史”之称。朱彝尊的词则 崇尚醇雅。

纳兰性德的词主要写个人命运的幽怨、回顾历史引发的惆怅以及相思悼亡的痛苦心境。 其词真挚自然,善用白描,不事雕琢,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常州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开创者是张惠言,他所编的《词选》,成为开宗立派的旗帜, 他主张尊词体,提高词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对扭转词风和指导风气起了积极 作用。常州词派至周济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在晚清盛极一时的词派。

受清初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清初的散文作者多留心世务,作品也有较大的学术和思想 价值。写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其中侯方域影响最大,他 的一些写下层人物的作品,曲折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

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与刘大櫆、姚鼐等一起,成为清代影响最大 的散文派别。方苞标举“义法” ,提倡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到姚鼐提倡“义理、考据、辞 章”合一,成为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成为纵贯清代文坛的一大文派。

第十九讲:清代戏曲创作概述

清代的戏曲创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明末的余势, 文人的创作经验达到纯熟阶 段。 清初戏曲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普遍带有明清易代而来的悲凉感和沧桑感, 用戏曲寄托悲愤、

13?

哀思、抒写内心难言的隐衷。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包括李 玉、朱素臣、朱佐朝等人。他们把戏剧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上,增强了戏剧性。入清以后, 受明清易代的影响,他们也由主要关心世态人情转而关注历史政治,创作出许多历史剧,寄 托寓意。

李玉是苏州派中的代表作家,早年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为最著, 表现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鞭挞唯利是图者的卑劣行径,戏剧冲突强烈。入清以后, 李玉着力于历史剧的创作,《清忠谱》写晚明苏州市民反对阉党的事迹,是其代表作。

李渔是清代曲家中独特的一位。他以随遇为安为其人生主旨,过着游荡江湖、逢迎公卿 的生活。他作戏曲小说,也是用来娱乐人心的。他作剧十种,总题《笠翁十种曲》,几乎全 是婚恋故事,这些剧作运思工巧,曲词宾白通俗流畅,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清代成为地方戏曲广泛传播的重要时期。从康熙末年至乾隆朝,地方戏如雨后春笋,纷 纷出现,以其关目排扬和独特风格,赢得观众的爱好和欢迎,与昆曲一争长短,出现花部与 雅部之分。地方戏的剧目绝大多数出自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之手,题材广泛,贴切生活,成 为深受群众欢迎的舞台演出本。

第二十讲:《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钱塘人,他生于世代官宦而中落的缙绅之家,他作有《四婵娟》 杂剧,四折写四才女,寄托他婚姻美满的情怀。他做了约二十年的太学生,处于穷困不遇之 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三易其稿而成,京城盛演,次年八月,因在佟皇后丧 期内观剧,被人告发,被革除国子监籍。

《长生殿》演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习称天宝遗事。洪昇写作《长生殿》的 时候,李杨故事已流传了一千年。白居易的《长恨歌》 在突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的同时, 也蕴含着对唐王朝盛世消失的惋惜、慨叹和讽谕之意。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杂剧,同样也 是借历史故事写兴亡之悲的。

洪昇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也有他个人的独特想法。他“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 , 对李杨情缘,是同情的,也是较为赞赏的,这表现出作者对至真之情的崇尚。

在李杨情缘缔结的同时,也预演着“乐极哀来”的悲剧。李隆基逐渐骄奢淫逸起来,并 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这一切都表现得真切自然。

14?

《长生殿》的后半部剧作,全部沉浸在浓郁的失落情绪中,利用回忆、梦境、游仙等种 种非现实的手法来加浓主人公的情感悲痛,《长生殿》的情感高潮在后半部分,着意渲染一 种情缘易逝的失落感、人生失意不挽回的情绪,并通过反复渲染,达到一种最强烈最沉痛的 程度。

《长生殿》传奇排扬谨严,关目衔接,针线绵密。剧中对李杨定情钗盒的运用,即 颇富匠心。曲辞善化俗为雅,又善化用前代诗、词、曲的名篇佳句,形成清雅秀丽的语 言风格。

第二十一讲:《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曲阜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 被推举讲经,受到康熙的称许,并破格任用他为国子监博士。次年,孔尚任去淮扬治理 下河,在淮扬三年,孔尚任广泛结交各方文士,为其日后创作《桃花扇》打下了基础。 康熙三十八年(1699),《桃花扇》定稿,次年春,《桃花扇》上演,朝野轰动,孔尚任 也随即被罢官。

《桃花扇》 演的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始末。 明清易代, 引起了人们的心灵振撼, 也引发了痛定思痛、反观历史的文化思潮。《桃花扇》以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 合之情为线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桃花扇》塑造了几个下层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术柳敬亭、苏昆 生等人。他们虽然人微言轻,在剧中却是最高尚的人。他们都是关心国事、明辨是非、 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物。这表明孔尚任对现实的认识和思索。

《桃花扇》在艺术构思上是非常成功的。孔尚任在力求遵守历史真实的原则下,非 常合适地选择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离合之情,连带显示弘光小王朝的兴亡之迹,儿女之 情与兴亡之迹始终紧紧结合在一起,

《桃花扇》的成功还表现在人物形象众多,但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人物也较 有层次感。

第二十二讲:《聊斋志异》的作者及思想内容

15?

蒲松龄一生困于场屋,以在缙绅人家坐馆为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教书、著书, 可谓一位标准的穷书生。蒲松龄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大 半生陆续写出来的,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寄托。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写书生科举失意、嘲讽科场考官的篇章。《叶生》中叶生的遭遇, 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境况。《司文郎》、《贾奉雉》等篇讽刺科场考官,表达出像作者一样怀才 不遇的文士的愤懑心情。

《聊斋志异》中众多的狐鬼花妖故事,是作者长期孤独落寞生活的精神补偿。其中带着 非人的符号、摆脱了人间伦理束缚的女性形象,也蕴含了作者对两性关系的思索和期望。

批判黑暗政治,也是《聊斋志异》的一大主题,《席方平》借阴司写人间官府尽是贪赃 枉法;《促织》对下层百姓不幸遭遇的不平,《梦狼》对贪暴残虐的嘲讽等,都体现了作者对 世道民生的热切关注。

第二十三讲:《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的写法特点,鲁迅先生概括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作者多是有 意识地结撰奇异故事,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

《聊斋志异》结构故事的一种模式是人入幻境,有入天界、入冥间、入仙境、入梦等。 《聊斋志异》结构故事的另一种模式是异类人化,即狐、鬼、花妖、精怪等幻化进 入入世间。

《聊斋志异》增强了小说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它的故事多是记叙 详尽而委曲,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有的故事则是截取生活 的一个片段,写出一种情态、心理。

《聊斋志异》 的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 不仅表现了小说叙事中运用了诗句、 诗意, 还表现在许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带有诗的品格特征。叙事也吸取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点。

《聊斋志异》的语言既典雅简洁又清新活泼,具有很高的语言造诣。作者对诸子百 家、《左传》、《史记》以及唐宋古文兼采并蓄,又大胆吸收和提炼当代口语方言,词汇 丰富,句法多变。

《聊斋志异》的成功,使文言小说出现了再度兴盛的局面。沈起凤的《谐铎》、长 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子不语》等是仿效《聊斋志异》而较好的作品。纪 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强调忠厚劝世,写法上也向笔记杂录靠拢,但由于作者是文史大 家,其中不乏针砭社会、展示人情物理的作品,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16?

《明清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并对重要

的文学流派、文学现象以及重点作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提高理解、分析 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

目录结构: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述

第二讲:明代前期、中期的诗文创作

第三讲:晚明的诗文创作

第四讲:《三国演义》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五讲:《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第六讲:《水浒传》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七讲:《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

第八讲:明代戏曲创作概述

第九讲: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第十讲:《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十一讲:《西游记》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十二讲:《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第十三讲: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第十四讲: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第十五讲:《金瓶梅》的作者及思想倾向

第十六讲:清代文学概述

第十七讲:清代的诗歌创作

第十八讲:清代的词与散文的创作

第十九讲:清代戏曲创作概述

第二十讲:《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二十一讲:《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二十二讲:《聊斋志异》的作者及思想内容

第二十三讲:《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四讲:《儒林外史》的作者及思想内容

第二十五讲:《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六讲:《红楼梦》的作者和思想内容

第二十七讲:《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第二十八讲:清代的其他小说及清代小说的总体特征

教材:主要教材:《明清文学史》,戚世隽、董上德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xx年?1?月版。

参考教材:《中国文学史》第四册,游国恩、王起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 第四卷,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

第二十四讲:《儒林外史》的作者及思想内容

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准备走科举仕进之路。 吴敬梓在少年时代过几年安逸生活,但其父死后,族人相互勾结,纷纷来侵夺祖遗财产。这 使吴敬梓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折。33?岁时,他移家南京,并在移家南京后创作了《儒 林外史》。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展示了?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它以知识分子的 生活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小说描写 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及造成的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还描写了科举制度的一批派生物,即所谓的“名士” ,他们虽没有取得功 名进入仕途,却仍忘不了功名富贵。这群名士的丑恶行径,构成腐败社会的文化奇观。

吴敬梓描写了一批真儒名贤,体现了作者改造社会的理想。但是,真儒名贤的教化并未 能挽救世风,作者看到社会改造理想的难以实现,又不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又将目光转 向社会底层, 写出一群不受功名富贵污染的市井平民形象,但这也只能是作者心造的幻影而 已。

第二十五讲:《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 打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推进的通常模式, 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 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它把目光从奇人奇事转向现实社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示 了一幅幅的社会风俗画。

《儒林外史》 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 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 人物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

《儒林外史》 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 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 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它的讽刺是真实的,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 露” ,讽刺是婉曲的而又锋利的。

第二十六讲:《红楼梦》的作者和思想内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 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曹家是康熙的亲信近臣。雍正五年(1727),曹家被抄家,曹雪 芹随全家来到北京,境遇潦倒, 晚年生活更加穷苦。曹雪芹将他的悲剧体验,他的探索精神,

18?

都熔铸到了《红楼梦》中。

《红楼梦》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这些抄本上,大都 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又称为“脂评本” 。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程伟元、 高鹗所补。

《红楼梦》通过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的悲剧,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 源,对封建社会及其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精神的觉醒。

《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 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世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 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 落的历史趋势。

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的叛逆行为,包含着对封建道德原则的蔑视,对仕途经济的人生 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反抗;他的痛苦,则体现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

第二十七讲:《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 象。作者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他们的独特性。《红楼梦》完 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丰富性。

《红楼梦》是写实与诗化的统一体,作者善于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还善于运用 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诗一样含蓄、朦胧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是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事件、人物众多,却层次分明,互相制 约。许多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各个事件互为因果,毫不间断。

《红楼梦》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叙述角度上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 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使作品写得更加真实,人物性 格更为鲜明。

《红楼梦》的作者继承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 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第二十九讲:清代的其他小说及清代小说的总体特征

明代《水浒传》等四大小说行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后来小说作者仿效对象,也出 现了续书现象。清初的小说续书中,陈忱的《水浒后传》是比较优秀的,该书借续书抒愤写 心,抒情性增强了,体现了通俗小说文化的倾向。

19?

清代的社会批判小说有《梼杌闲评》、《女仙外史》、《歧路灯》等,尤以《醒世姻缘传》 的影响最大。这部小说明显受到《金瓶梅》的影响,但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试图要解释社 会人生的基本问题,作品写社会家庭的寻常细事,真切细致,富有生活气息。

清初有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说,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终成连理,超脱了世俗情欲,表现 了与晚明小说不一样的题旨与意趣,也反映了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

在《儒林外史》、《红楼梦》创作的前后,还有许多长篇小说出现,但大都缺乏新意,较 好的是李汝珍的《镜花缘》。这是一部借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谕现实的小说。充 塞于小说中的学问知识减弱了作品的文学魅力,但其思想的机敏、富有幽默感的游戏笔调, 还是使它成为一部别开生面的小说。

清代小说的优秀之作摆脱了史官传统,特别是说话人“讲史”传统的影响,艺术上获得 了真正的独立性。它主要表现了性格化典型人物的创造、小说题材重心的转移、叙事观点的 多样化和自然转换等方面。

20?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体育课教案(20xx下)[1]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课教案任课时间20xx91第1周第1次课场地东院体育馆器材CD机CD接线板任课班级20xx级形体选修课女生任课教师孙金蓉123

大学体育教案(2)

淄博职业学院教案课程体育序号2

《大学体育教程》说课稿

《大学体育教程》说课稿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说课人:xxx《大学体育教程》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的向大家汇报我们学校《大学体育教程》课程教学设计情况,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情况。…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课教案模板(武术)

生见习教课程名称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指导教师见习学生学案西华师范大学体育课教案课程名称武术指导教师郑志刚见习学生李忠武

大学体育课程教案模板

河北医科大学体育课教案项目

大学体育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

大学体育游戏教案

体育游戏教案授课班级20xx级体教一班人数53授课人张建学号20xx121126123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

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项目棒垒球选修课学期20xx年度第一学期任课教师何江海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中山大学体育课教案项目棒垒球选...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课教案(羽毛球)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课教案羽毛球班级日期人数教师班级20xx人数30课次8教师方征课的类型组织教学

体育课教案模板

南阳理工学院教案2020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某某选项课或某某选修课授课专业班级例如排球选项班或羽毛球选修班总学时学分例如38学时或30学时或24学时15学分或2学分授课教师职称教师所在系院体育教学部使用教...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体育游戏《有趣的椅子》教案范文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体育游戏有趣的椅子教案范文活动意图椅子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在幼儿园中每天他们都与小椅子亲密接触在平时带班时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用椅子做玩具从椅子上跳下来跨过椅子当马骑由于考虑到教室内活动空间狭小不安全...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体育游戏《蜈蚣竞走》教案范文

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班体育游戏蜈蚣竞走教案范文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2培养孩子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活动准备在活动场地一端间隔插上4面小红旗距小红旗810米画一条起点线活动指导活动指导一全体幼儿站成四...

大学体育课教案(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