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总结

时间:2024.3.27

操作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创设

课题研究总结

经过这次课例研究,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开展本课例的研究提高了全体数科组成员的研究水平,使我们的教学有了较大的进步;另一方也暴露出来我们研究的许多不足之处,这为我们今后开展类似的研究活动提供了许多借鉴的宝贵经验。现在就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学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动手实践。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此外,动手操作也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

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灵活应变的指导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互动是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提高实践活动的质和量是保证学生学习成效的核心,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根本。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讲究动手操作策略,优化动手操作情景,让学生全员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智慧的火花得以熊熊地燃烧。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因此,在课堂上,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操作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通过操作,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把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态度、价值观且富有个性的过程,从此积累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轻松感悟数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个个惊喜的浪花。

课例一、摆一摆 在活动中理解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因此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 像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它不容忽视,不容懈怠。但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的过程又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古板无趣。如果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操作活动的情境,那么概念的学习就显得轻松活泼、易如反掌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如红领巾、三角尺、交通指示牌、房屋等(逐个出示相应的图片)。三角形是我们熟悉的图形,在你的心目中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摆”出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分小组动手摆,创造性地摆出了多种不同的三角形。我请学生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是用小棒摆的,有的是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的、有的是用铁丝围的、有的是用硬纸板剪的、有的是沿着三角尺的边画的、有的是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的三角形……这样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进而认识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逐步形成了三角形的概念。

在教学中设臵 “摆一摆”的操作情境,既能强化学生首次感知的体验,又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建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探索热情。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不同的摆法、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答案,从而不断对概念之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调试和补充,在自然的操作中生成概念,建构概念。

课例二、选一选 在活动中揭示本质

操作活动模式适用于可物化、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使用可操作的教学材料便于小学生想象生成数学知识的现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建立概念、探究规律的机会和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选一选,让学生辨析感悟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选一选,让学生体验问题的核心内容。

如:教学乘法的三个基本定律时,发现其中的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可以从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迁移,而乘法分配律则不然,感性认识就远远不够,其结构又比较复杂,。定律内容的叙述比较繁琐,难度较大。教学中我首先安排了一组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解题中初步感知规律,然后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

(3+4)×6 3×6+4×6

(23+7)×9 23×9+7×9

17×3+5×3 (17+5)×3

(13+5)×20 13×20+5

(8×6)×2 8×2+6×2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体验,看一看这几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哪些不能?而不相等的算式怎样改就可以相等了?经过

“感知——选择——辨析——讨论——改编”之后,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等式两边的算式结构特点已非常清晰了,学生也很快地总结出了乘法分配律的结论,以致后来的练习题也能够轻松解决了。

课例三、剪一剪 活动中解决问题

剪——是几何数学中常用的操作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够验证一些猜想。

如探讨“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时,我安排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盒子,要求学生从一条棱开始将其剪开,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剪之前我让学生闭上眼想象一下正方体的展开图都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请同学说说你想到的样子.于是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说两个正方形上下交错连着像个台阶似的,有的说展开的形状像个榔头似的,也有说展开的形状像剑、枪等等,甚至有学生说正方形展开的样子有点像鸭子、小狗的,学生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看他们这么兴奋,我赶紧鼓励他们动手把自己想象的展开图样子剪出来,并比一比谁剪得快?

相同的正方体沿着不同的棱剪,可以得到这么多不同的展开图,而且符合同学们的想象,那你还能把它折回原样吗?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再次操作,轮流演示展示与折叠的过程,感悟体与面的转换,理解正方体展开图既有多样性又有确定性。通过这次剪一剪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例四、猜一猜 活动中点燃激情

大胆猜想是探索数学知识的一种策略。学生都有好奇心,都愿意去猜测,猜测中情不自禁的激动、兴奋是与生俱来的。有这样几个教学例子,学生的那种兴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如:在教学“三角形的

认识”时,当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后,我提出了猜想的话题: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吗?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有的猜“能”,有的猜“不能”,还有的猜“可能”。带着对问题结论的不同猜想和对正确结果的渴望,我适时的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度分别是2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等)在小组里摆一摆、议一议,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学生在操作中领悟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个难点。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认识,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猜想。这时我并不急于帮助学生“解套”,而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将所得的结论在小组中交流。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分小组操作、讨论,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有时还会相互争论,各执己见。就这样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展开自主探究,以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并尽情地与其他同学交流、争辩、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结果多数学生在交流争辩中逐渐明晰:由于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可随意延长,所以无法借助边的长短来比较角的大小,也就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图形大小也无关。在猜一猜的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感悟等一系列活动中,既深刻结构新知,又有效发展了数学思考,提高了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例五、做一做 活动中创造快乐

数学学习提倡做中学,课程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新课程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

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七巧板》这一活动课中,我就利用中国古老的益智玩具——七巧板作为活动材料:让学生先拿出七巧板中的两块拼图比较简单,学生能独立拼出自己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的图形;接着要求从七巧板中拿出三块来拼,但要求拼出的图应该是已经认识的,这点也没有难到我们的学生,没费多少气力又拼出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接下来要拿出七巧板中的四、五或六块拼图,就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也拼出了几种不同的图形;最后用七块来拼图,可以拼出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我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于是他们创造性地拼出了像狐狸、像一个人在跑步的图形,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像金鱼、狗、猫等小动物。

学生们在拼图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七巧板的乐趣和神奇,也体会到了图形间的联系与变换,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

课例六、画一画 操作中历经新知的形成过程

在引导学生根据图解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并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我们就设计了一份学案,让学生在学案上进行操作,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研究。这样就有学生画完图知道一共经历了几次比赛。教师再对学生的不同画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积极性。

在探究并获得一定认知基础上,解决问题(一):有10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时,学生再用画一画的方法导致图解法陷入困境。这时教师不要简单否定学生这种做法。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教师正好可让学生讨论:这个图解法中的线段把每两个队人比赛场次都表示出来了吗?问题就出来了,学生返回去再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

去发现规律。2个人比赛场次是1场;3个人就是1+2=3场;4个人就是1+2+3=6场;5个人就是4+3+2+1=10(场)。那么在此操作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体验计算总场次的一般方法,并初步体验到人数与场次的关系,这是进行更高层次数学化的基础。以上的每一个算式,都是学生经历从图解中数连线而后横向数学化得到的。这里的算法只要求初步体验,并不要让学生发现概括总结。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只有紧紧把握住数学发展这一数学教学“含金量”标志性内容,使它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落到实处。完成数学学科的目标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通过以上六种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不仅适合小学生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也是现代数学学习的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在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数学课堂的今天,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操作情境,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但是,创设操作情境不是一种时髦,不是盲目使用,我们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随着我们对此的继续深入研究,我们将会越来越有信心把这一课题研究好,进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秉承“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 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操

作情境,我们一定会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教学也将会更轻松。

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二篇:课例研究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课例研究总结

一.研究的背景:

有人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物理学科的起始阶段,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得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现状分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培养学生的解答问题能力要重要得多。作为教师,除了要明确提问的作用、原则等理论问题外,还要十分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提问技巧。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使学生

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对比、探索,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思维上的成长。

现实中,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有的老师只管自己讲,不提出问题;有的存在着为问而问,提问频繁而随意,满堂问答,集体问答,问题简单平淡,没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效果;有的提问偏离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偏离主题;有的提问主要是优秀生,学困生回答的较少,不能照顾大面积;有的提问,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有的提问不能追加学生问题,扩大知识面??

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物理知识,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一步步进行正确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引导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关键。

三.课题界定:

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物理知识,培养逻辑思维,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的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和效率。

四.理论依据:

⑴认知学习理论:把认知学习理论运用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来,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根据教材提出问题,让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解决问题,把学生对知识的模糊感消除,发挥学生认知的能动性。

⑵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⑶赏识教育理论: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提问中尽可能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五.研究目标:

(1) 掌握初中物理课堂中提问的现状。

(2) 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内容、时机、难度、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实践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4)通过该课题研究,总结提炼有效提问的策略与技巧,提升物理教学成绩。

六.主要内容:

1.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提问状况的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觉得物理课应有什么样的问题及如何提问,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适当提问方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物理课堂疑问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物理课疑问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采用相关的合适的提问方法及形式。

3.制定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方式并付诸实践。

4.引导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提问个案研究。

七.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调查法:在确定本课题研究前期采用问卷,谈话进行调查,为课题研究确立依据。

行动研究:自己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提问的有效性。

反思总结:每次的课堂提问,都要精心设计,课后更要反思总结,不断寻求提问的有效性。

八.研究过程:

㈠实际调查,分析原因

为了真正了解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情况,我主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谈话,表明老师的提问随意性较大,有些问题比较浅显,也有的比较繁难,提问质量较差,课堂提问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能思考,提高课堂效率,造成了效率浪费的现象。

㈡加强学习,理论支撑

为了有效研究该课题,我通过网络,报刊学习相关理论,向领导咨询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其他事项,认真书写该课题开题报告,并要提高对该课题的认识,并积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研究打下基础。

㈢实践研究,反思总结

结合本课题准备的调查资料,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进行深刻反思,对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如:准确

把握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课题界定,课堂提问的意义,如何才能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设计问题,课堂提问的技巧,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等等。通过探讨,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一起研究教法,精心设计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起编写设计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课题组成员之间相互听评课,重点探讨课堂中老师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经过实践,教师问题的设计和提问的方式都有了巨大进步,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成效分析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在创设“3+1”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3.在课题研究中发展了自己,在理论认识中丰富了自己,在把握规律中端正了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了自己,在反思总结中提升了自己。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提高了教师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能力,克服了无效提问,丰富了问题的趣味性,拓展了问题的领域。

5.教师在提问中处理好了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通过提问,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提问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

①点与面的关系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②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教师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厌倦反感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③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④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有的学生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低头或逃避老师的目光不想回答。因此教师提问后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提示

与探询、鼓励是必要的,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6.课堂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有的提问学生却毫无反应。一 、提问要有开放性,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学生的想象力。 二、提问要有突破性,问题的答案不仅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往往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回答。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

①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生活化、趣味化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好”问题。

②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和“量”

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③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④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的源头。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问题设计要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7.形成了优化提问的几点策略: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①引发争论激发思考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

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必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②联系实际“对比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如“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的比较。在发展了学生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③联系学生知识“层递式”提问

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④新旧知识比照“扩展式”提问

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如初三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调法与初二天平中平衡螺母的调法,进行新旧比照,引导学生分析天平平衡后平衡螺母不能再调,称量过程中天平不平衡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让学生

扩展、比照归纳出杠杆水平平衡后平衡螺母同样不能再动,可以通过改变动力、阻力的大小或改变力臂来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

今后,我们将在小课题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以饱满热情完成各项课题的最终成果转化,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让物理教师团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校硕果满园。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一语文课例研究总结性报告1

文言文五步教学法探究北沟二中初一语文组王苹问题的提出:文言文的学习是极大的难点,学生的学力不强,而教师本身又对文言文教学缺乏兴趣和研究,这使我校的文言文教学,一直处在照本宣科,念翻译、背字词的阶段,这也引起了学…

康保县城关小学课例研究总结

康保县城关小学课例研究总结本学期,教研室将“课例研究”工作提到了重中之重,旨在通过课例研究指导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马上召开教研组长会,在会议中,大家认真学习了“课例研究”…

赛鱼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总结 20xx

赛鱼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总结20xx.1一.研究背景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自我感悟、自我积累、自我提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审美意…

12中 祝红梅 课例研究总结

课例研究总结20xx国培中西部新疆初中地理阿克苏地区001班祝红梅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有幸参加了20xx年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活动,自从参加“国培”学习的第一天起,我就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点滴…

课例研究总结.doc2

课例研究总结——《圆明园的毁灭》要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鉴赏能力(包括思想内容和表达…

课例研究总结

课例研究总结一、本次典型课例的基本情况这次共收到数与代数部分的典型案例8篇,分别是:刘大安老师的《发新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靳春花老师的《生活中的大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

课例研修总结

一轮艰苦的课例研修培训结束了,回顾几个月来的工作,干海资完小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完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抓住重点,立足课堂,精心组织,认真实践,反复研究,不断总结,终于完成了《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情感》这一…

高中数学组课例研究总结

高中数学组课例研究总结本学期我校举行最满意的一节课课例研究活动在学校领导和刘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及数学组全体成员的支持下现已圆满结束现将数学组新授课课例研究总结如下1将学习目标修改为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及学习过...

初中地理课例研究活动总结

痛并快乐着初中地理课例研究活动总结长葛市23中刘根宪摘自长葛教育网本学期在市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各校教研组都积极配合进行了课例研究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全体教师在专业上成长以课...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南湖学校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要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鉴赏能力包括...

云甸完小课例研修总结

苍岭镇中心小学云甸完小课例研修总结教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研究20xx年1月27日苍岭中心小学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工作全面启动通过对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领悟我完小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确定了课例...

课例研修总结江启良

参与式教学背景下识字教学模式的探究课例研修总结田心完小江启良20xx年1月27日鹿城镇中心小学怎样做课例研修校本培训工作全面启动通过对理论知识的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领悟我研修小组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确定了课例研修主题...

课例研究总结(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