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大赛总结doc

时间:2024.4.25

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成长

20xx年11月16日

拦隆口镇中心校从20xx年开始研究课题“提前预习,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到20xx年县级课题结题,再到现在“主动预习,参与教学,综合训练”的市级课题研究,已经历了6年的历史,在这6年中中心校坚持以“追寻理想课堂”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着眼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初步形成了拦隆口镇中心校自己的教科研特色。

20xx年11月8日至12日,中心校本着“为了发现更多的优质课,展示优秀的校本教研,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打造理想课堂”为目标,进行了为期5天的讲课大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听了65节课,展示校本教研9个,和老师、校领导零距离互动交流,有了一些可喜的收获,涌现出了一些阳光灿烂的课堂:

一、教学观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追寻理想课堂,关键在于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从65节课堂教学和9个校本教研的整体看,老师们的发展很大,都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钻研,不断创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创新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如:张荣、陈顺帮、魏统梅、韩生梅等几位老教师,巧妙设计预习目标,在多样化的展示、有层次的综合训练中,做到了快节奏、大容量,实现了数学课的“堂堂清”。打造出了适合自己的理想课堂,使自己在追寻理想课堂的实践中体验快乐,获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二、追寻理想课堂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有效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智慧、有生命力的课堂。在老师们的努力追寻下,终于有了这样的理想课堂,让更多的学生灿烂的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展示自我。

1、如:巴达学校王得青老师的语文课《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独特、新颖,预习目标明确、有指导性,在学生有效、扎实的预习中,展示了一节丰富高效的高年级语文课。课堂上老师合理恰当应用“导—教——展——练”的教学模式,巧妙使用白板,动静结合创设情境,学生有事作、有空间展示、敢于乐于展示,因此展示积极主动、方法丰富多样(卡片字词展示、小黑板练习展示、问题展示等),质疑精彩激烈,教师抓住学生争论不定的时机以学定教,课堂基础知识夯实,用问题情境法指导学生动情朗读,真正实现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2、再如:上寺学校李艳华老师的数学课《8的乘法口诀》。课堂上李老师让学生在讲一讲、背一背、用一用的预习目标中,开门见山直接展示预习:先讲一讲你编得口诀,再试着背一背8的口诀,再用口诀进行乘除法的计算;展示中个人整理、小组展示、上台展示相结合,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实现了让人人参与的课题目标,很多学生灿烂、自信的走上了讲台,展示风采,超越自我;老师依据预设的结果:个别学生说不准几个8相加的得数,和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计算除法时用了那一句口诀,进行诱导性的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改正错误、熟练应用8的口诀;切实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课题理念。课堂上李老师还抓住二年级学生活泼爱思考的特点,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评价,如:“字写得像你的小脸蛋一样漂亮”“你的进步很大,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最棒的”“如果对自己很满意,就自己奖励一张笑脸”等,这样在师生和谐的语言交往中,幸福的结束了这节有趣、高效的数学课。

三、打造创新课堂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

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课堂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我们课题研究最终所要追求的课堂,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研究中老师们挖掘教材,精心研究,充分利用“学生”这个宝贵的资源,因生而异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1、如:千户营小学陈秀英老师的单元教学《乘法》。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依据学生已有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本单元的内容特点,设计和组织了这节课,课前布置了单元预习内容和预习目标:a、你能计算形如“300ⅹ2 8ⅹ900 5000ⅹ2”这样的乘法吗?并用清楚简短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b、请阅读教材76页的内容,你能发现什么?并举例说出你的发现。c、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方法,研究计算“415ⅹ2 602ⅹ7 3 ⅹ 8004 240ⅹ5”吗?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d、请试着从生活中找一找用今天研究的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并用正确的语言整理出你发现的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答出来。在这样的4点预习指导下学生预习主动、投入且扎实有效。课堂上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依次出示,依次展示,学生兴趣盎然,思维闪亮,表达清楚,小组学习中互助交流、能动发展、共同提高。在训练中陈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拓展了如:40ⅹ 50 25ⅹ 24 125ⅹ16等一些挑战性、思考性的计算,让学生去自由的发展,让有能力的同学超前发展,把课堂研究延伸到课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焕发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2、再如:西拉科学校的李胜菊老师的分层训练,六年级陈海顺老师的“杜郎口”似的当堂小组合作在小黑板、卡片上完成预习成果,针对预习展示中的欠缺、错误教师引导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西岔学校殷春青老师的“主动预习、小组预习,信息反馈,高效训练”的教学模式等无不焕发着课堂的创新和智慧,是富有生机的理想课堂。

四、可喜的收获

1、语文课堂字词预习扎实,展示形式多样,当堂训练到位。

2、每位老师都能精心研究,设计预习目标,课堂教学与模式相符。

3、使用多媒体使课堂锦上添花,加快了课堂节奏,加大了课堂的容量。

4、每位学生都能大胆的、自信的、高兴地、礼貌的走上讲台,清楚展示自己的或小组的预习成果,师生用语精彩。

5、数学课上学生的练习设计合理、全面、有层次,师生设计相结合做到了互补完善。

6、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较强能力。

7、西拉科学校尝试了“学案”的利用,且效果甚佳。

8、西岔小学的课堂,双基训练扎实,信息反馈及时,小组学习展示的能力强,组织到位有效,学生资源、教材资源利用充分。

9、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活动,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材研究不够,故而出现了预习目标不恰当、训练低效的现象。

2、很多课堂出现了学生参与教学和小老师替代老师组织教学的混淆现象,小老师取代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一旁如无其事的欣赏小老师的组织教学,以为这样就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

3、语文课堂欠缺阅读教学的预习指导和预习展示的研究,忽视了学生习作的能力培养,感情朗读、读中感悟的训练,反映了老师们钻研课程标准不够。

4、在部分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由于预习的目标和要求有些模糊,学生在预习时没

有经历探索、研究、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活动过程,只是盲目得出了一些数学结论,所以训练时对计算的含义稀里糊涂,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释。

达成的共识和今后工作

一、我们应以开放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课堂教学,立足课堂,并努力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人生、社会的“大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

二、继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及方式,增强“以学定教”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三、以学生提前预习为基础,以训练为主线,突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重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每个教学环节做到精、细、实。

四、“主动预习,参与教学,综合训练”的教学模式,虽只有简单的十二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主动预习,参与教学,综合训练”,老师导引“得当”,学生自学“得体”,教学效果尤佳。

五、正如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一样,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目标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实验、阅读、思考,主动地研究问题,学会知识。学生先学、先练,教师后讲、后教,再综合训练。今后要结合“主动预习,参与教学,综合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提升自己的课堂。

六、结合教学环节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确定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练习、独立评改等),如何进行分小组学习(分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互评互改等)。

七、教师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研究他们的学习方法。面对学生实际,我们不只是研究教师如何去教、如何去处理教材,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如何去主动学。课堂教学做到 “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五是有利于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八、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计划一节课授的教学内容,绝不留到下一节课,力求当堂完成,真正实现“堂堂清”;当堂学会所教的新知识。让学生当堂通过自学、讨论来理解、掌握所教的新知识;当堂完成训练题,根据当堂课的要求,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下当堂完成。

九、“以学定教”仍然是课堂高效的体现所在,课堂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探究、讨论、合作: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的目标的有效、高校达成。

探讨良好的教学模式,追寻理想的课堂是无止境的,相信我中心学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学习、实践、成功也一定是无止境的。

活动结果:通过公平公正的评比和量化,在这次讲课大赛中评出了30%的优质课,70%的良好课。附获奖名单:

全校教师在听课之后,都说感觉学生们像换了一个人,能够相互合作讨论,每个人都在积极思考,课堂上没有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了。学生们会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不再是老师思想的复印件,不再是吸纳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思想火炬,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中成长。老师们也变了,不再是“一言堂”,声嘶力竭地“满堂灌”,而是轻松地驾驭着课堂,指导着学生的学习。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老师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

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流程必须经历“提前预习——以学定教———当堂训练”三个阶段。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

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教学模式的利弊,重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模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经曲折道路,终于确定以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中小学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缺失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达到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概念,并在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中对此作了深刻的理论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 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参与该课题部分研究的实践和思考,对课堂的生态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2](23)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3]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这是现代人本教学伦理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生态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这是由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点。吕达先生曾形象地把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知识、儿童和社会喻为“一尊鼎的三只脚”,“只有‘三足’都兼顾了,才能做到‘鼎立’。”同时强调在承认社会对课程的制约作用的同时必须尊重知识和儿童自己的特点。[4]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2](75)社会对儿童的期望值过高,其教学效果却可能是负面的。所谓“尝试”即意味着“适合”,儿童只有穿上“合脚” [1]

的鞋,才能走得更快。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程本源和本质认识上的误区,过分强调装饰,使“整体课程膨胀,学非所用,远离人的生活,严重压抑人的学习积极性,阻滞了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5]因此,生态课堂教学必须把教材当作范例,精选“知识”,使知识能真正进入儿童视界,只有儿童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在广州、深圳、梅州的生本实验学校的生态课堂教学中,笔者目睹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灵动与热情,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是对一种苦差的“应酬”,课堂成为学生最依恋的地方。这是与生本教材的精心设计分不开的。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否则就是“赤裸裸的教育假象”,虽然是严肃认真的却是徒劳的努力。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为此,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讨论的常规化,使儿童的体悟水平得以提升。儿童具有天生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要,求得同集体具有的文化方式的一致是儿童的一种强烈愿望。儿童个体的体悟有时也许不是很深透,通过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讨论,使儿童对已有悟见重新组合、选择、建构,使体悟水平向更深层次内化,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讨论的常规化不但使学生获取深层感悟的经验,而且加强了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和谐自由的富于创造的课堂讨论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欲望。民主参与的课堂氛围正是灵动与创造的必要条件,压抑、不自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可能有“出格”的表现。因此,只要是学习需要的就可以讨论,让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才能使学生进入“乐知”、“好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学习生态。为使讨论常规化,必须改变课堂环境中的“生态位”,将座位的“行列式”改为“方块式”,在目前课堂环境条件下,这种“生态位”的改变,正是体现了生本教育对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尊重。

课堂教学生活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多尔赫认为“教育是促进人们之间相互的满意关系,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以及促进人格发展的一种共同生活。”[2](49)深圳南山学校李先启校长认为教育应是“充满爱的教育”。同时,学生又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大教育的视野看,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且应该成为先行的永远的学习者。教师只有融入儿童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才能体味和领略教学的神圣和精彩,才能精神感奋,充满乐趣与活力,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赢的共振共生的满意生活的地方。

因此,可以认为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儿童

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精选示范知识要考虑儿童的接

受特点,要为儿童所喜爱,容易进入儿童视界。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学生领受是在上一

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

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

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

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

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

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

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如生本教育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死

海》的教学,文中有“比重”一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比重”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由于死海含盐

量很高,人在海里就像木头漂在水上一样”即可。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

神得到张扬和发挥。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罗华老师,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在学生对二

战后“苏联模式”这一历史事实领悟的基础上,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与弊端展开

争辩,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

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

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

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

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

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

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

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生态课

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

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绵阳市实验中学探究“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生本教育”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

作者:王朝辉 加入时间:2010-4-1 16:09:59

一、研究背景

1.生本教育成果卓著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是教育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资源和新方法。生本教育实验开展11年来,在全国各地(含内地20多个省市和香港、澳门地区)的数百所学校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就,它倡导教育者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体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人之生命创造力的神奇和美好,它是教育思想的大解放,并带来教育领域中的人(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大解放。在生本教育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生动、热烈、快乐、高质、高效地学习,既有效地发展了人的素质,又取得终端考试优异成绩,

使素质教育取得了可运行的良好动力机制,破解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了一条成功之路。

2.学校发展的需要

伴随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伴随社会、家庭对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高,伴随我们周边学校不断蓬勃兴盛,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实现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如何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让学校在强烈的竞争中独领风骚,创特色、树品牌,已成为学校发展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为此,我校决定参与教育部十一五期间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实验研究,在生本教育研究过程中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办学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实验中学真正成为涪城教育的龙头,成为省市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3.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所以,我们只有改变以往陈旧落后、“以师为本”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勇于创造的合格公民。

4.教育生态的需要

目前的教育竞争已经从时间竞争走向专业竞争,如果我们依然只顾埋头拉车拼时间,“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一现状可能很难改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为生本教育是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实施生本教育,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师从繁重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创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2.通过实施生本教育,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我们的学生能逐渐养成勤学善思、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和实践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走上学会、会学到乐学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3.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更多的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自我提升”的生存发展能力,使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敢于实践”的创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生命的激扬与素质的发展。我们将用“对鲜活的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实现“让生命插上理想的翅膀”的教育理想。

4.通过生本教育的研究和开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形成具备生本特色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一所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的“生本教育”特色学校,全面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学校发展寻求新平台,力求使学校成为西南片区生本教育研究的窗口学校。

三、实施原则

生本课堂教学的设计原理: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前置作业的设置、课前检测题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课后巩固题的布置。

生本课堂的学习过程:领受——学生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领悟——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所得和困惑疑问),提升——班级展示,把自主先学、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

四、保障机制

1.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生本教育”实验基地领导小组,进行宏观筹划,具体实施,全面推进。

组 长:卞三一

副组长:姜景普 杨俊 王朝晖 何剑

成 员: 学校全体行政 各学科组教研组长、质量组长

(2)实验对象: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各学科或各班根据情况自定)

(3)教科室、技术处做好音像、文字等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教科室、办公室做好生本教育的宣传与报道工作。在校园网、涪城研修网、绵阳的报纸、电视、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广泛的报道与交流。

2.规范实施

在全校教师中强势推进生本理念,全员参与生本教育的培训,参与生本课堂观摩和成功案例经验介绍,全面了解生本操作流程,熟悉课堂实施的关键环节。

3.稳步推广

鼓励全校教师大胆尝试,定期开设生本课堂研究课;树立典型,积极稳妥地选择班级、学科和实验教师,开展“生本课堂”实验试点。

4.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制度,给实验教师松绑减压,对开展生本教育实验的老师从“教学进度、课程内容、学生评价、管理模式、课堂组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自主和各方面倾斜。

五.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1、选派部分领导小组成员(杨俊、王朝晖、何剑、兰兴华)到广州“生本教育”开展优秀的地区参加培训和考察学习。(1月24日----1月30日)

2、成立学校生本教育研究组织机构;(2月1日)

3、教科室制定生本教育实施方案;(2月2日)

4、举办“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邀请生本教育创始人、总课题组专家郭思乐教授、优秀实验学校的校长、学科教师到我校做专题报告,对全校行政领导、学科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示范;

邀请涪城区教文体局的领导以及区进修校、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予以我们工作指导。(2月4日----2月6日)

5、与生本教育课题组总部合作,挂牌成立“生本教育实验基地”。(2月5日)

6、学校举办实施“生本教育”宣传动员会;召开全校教研组长、质量组长“生本教育”研讨会。(2月7日)

7、各教研组、质量组在专家培训会后根据各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2月8日---2月27日)

8、选派20名一线教师到广州参加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2月24日----2月28日)

9、组织全校教师寒假自主学习“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和新学期的打算。(2月8日----2月28日)

10、分学科进行寒假自主学习以及受培训教师的心得交流,讨论新学期各学科实施“生本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备好学科“生本课堂”的教学设计。(2月28日---3月1日)

11、召开班主任“生本教育”研讨会,研讨构建学生学习小组的实施办法并分好各班的学习小组。(2月28日----3月1日)

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

第一阶段:尝试运行(20xx年3月—20xx年7月)

1.深入开展生本教育校本研修活动。每周以教研组、质量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论,交流讨论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专题活动的学习体会,通过观看生本教育课堂实录,开展生本教育教师沙龙,使教师深刻领会其理念实质,根本转变观念,进一步思考如何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思路。真正改变“以师为本”的教学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2.专家引领。

学校将邀请生本教育的专家团队进驻学校,全程跟踪培训指导实验班级和老师的教学。

学校将派遣积极参与实验、效果优秀的老师赴广州、重庆、西宁、香港、澳门等生本实验开展得好的地方进行观摩学习。

3.加强实验小组建设。

学生是教育的发生处和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依靠的坚强后盾。学校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如国旗下讲话宣传,校园环境熏陶,班主任宣传,任课老师引导,使“生本教育”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①通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班级、)、说理引导,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使“生本教育”为学生所接受,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②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充分明确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生命提升和发展。

总之,每一个学生在课前必须自主先学,记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以备上课时提问和探讨。在课中必须象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紧张地思维,积极参与合作,主动探疑解疑,多学多为。在课后必须独立检测,及时梳理重点难点,并做好自我总结。

在对学生的熏陶教育影响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特点、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协调组建各班“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探讨如何从“前置作业的设置、课前检测题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引导组织以及课后巩固题的布置等”环节,稳步、有效、重点突破地推开生本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检测拓展”的生本课堂模式。

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先对新课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以下内容:谈自主学习的收获、感受;提出不懂得问题质疑解惑。

全班交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情况,确定交流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重难点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检测拓展:采用练习、检测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以及相关知识的拓展。

4.强化集体备课

根据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各质量组一定要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备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特别是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检查落实、解决好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展示问题,其余学生如何学会倾听的问题,学生的交流与老师的引导如何融合的问题等。总之,及时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实验过程中少走弯路,确保实验效果。

教师在课前必须多研究——研究教材(精选知识),研究学生(精选方法),研究教学(精心设计学生好学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少讲精讲,以趣激学,以疑引学,以生助学,以教促学。

课后,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精选练习,及时检测,并认真批改,精细分析,重点反馈。

5.课堂展示。各质量组每月至少推出一堂“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研究课,组织教师听课观摩,并以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研讨分析,学校将于5月份举行全校生本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6.优秀个案和个人随笔展评。每一个实验教师在学习、实践、思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出成功的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或以随笔、论文形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或改进的措施,每次教职工大会安排一次“生本教育”专题论坛。本期末学校将举行一次经验交流总结论坛活动。

7.争取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规模性的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现场会。

第二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提高(20xx年9月—20xx年1月)

1.造就一大批生本课堂专家。

2. 形成模式,提炼理论,大力推广。

3. 全面提升学校质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生本教育课堂研究的参考资料

一.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是以学

生为本的课堂,是“师本课堂”的重大改革,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生本理念。所谓生本,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以学生发展为本,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给学生。这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内在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是在人(教师)的帮助下“天”(天性、本能)教的,而不是老师教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2.生态课堂。“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自由生长发展。

3.生命价值。教育的主体是生命自身,教育的本体是生命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遵循人性的发展,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遵循认知规律,评价学生时要尊重生命发展。教师要全面依靠学生,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学生自我发展,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并且调动起学生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

二、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三、怎样形成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

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研究表明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在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不能超越经验型教师而成为名师和研究型教师,其原因是缺乏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每位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生本课堂的教师观

1.生本课堂,教师如何备课

教师在备课时,由原来定的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学什么、怎么学”,充分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教师首先需要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真正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状况,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思想、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真正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目标。)

2.生本课堂,教师如何管理

生本课堂,学生放开了,教师的教、讲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等。(关键是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习惯需要培养,更需要坚持。)

3.生本课堂,教师如何评价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展示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课堂与学习交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否积极、高效、快乐的学习是课堂的主要评价标准。

五、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

“生本课堂发展性”评价指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学生积累知识的量,更要看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多少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究建构的。因而学生有无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是“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参与的方式:个别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不是形式上的大合唱,而是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与交流。2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学生自主活动和学习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人次等;3参与的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及情感态度的提升效果。

2、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节课中,教师提出了多少个开放性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有意识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有多少?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有多少?学生能否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多少人次?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和灵活性?

3、是否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是不是“生本课堂”,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评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是教师拥有“言语霸权”还是“民主协商”?是“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是“示范模仿、讲解接受”还是“自主探究、参与体验”?是教师的“包办代替”还是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仅重视“知识结果”还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4、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本课堂”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能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之上,因此教师能否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课堂环境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前提条件。考察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1)教师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情景的程度:教师是否有激情,精神是否饱满;是否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授课过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善于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是否善于体察学生的变化,恰当调控教学;是否善待、宽容和欣赏学生。(2)学生情感投入的程度: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否保持内在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如果我们能以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为指导,摒弃过去的惯性思维方式,从备课环节开始,从课堂细节入手,从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做起,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的教学质量会再次得到提升,“生本教育”将形成为我校特色,作为涪城之名校将声名远播。

绵阳市实验中学

20xx年2月2日

绵阳市实验中学版权2008.4

更多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蚌埠市后场小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的为期近…

农五师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20xx年农五师小学中青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根据农五师20xx年教研工作的安排,师教研室在3月28—30日举办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本次大赛,旨在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

蚌埠市后场小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前岗中学课堂教学大赛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的为期近两个月…

儋州市第五中学第四届“新秀杯”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儋州市第五中学第四届“新秀杯”课堂教学大赛总结为期三天的课堂教学竟赛已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促进了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成为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平台。评委一致认为:总体上看,赛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有…

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根据教育局的工作要点,继续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即首先在学校级进行初赛选拔,共有41名优秀者进入县级复赛。复赛阶段,由研修员和各校教导主任任评委,…

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高效课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doc

“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高效课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简评首先,我向此次大赛的获奖教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评委季云鹏校长、李星主任、王晓东主任、郭海燕、方云波两位市级骨干教师表示诚挚的谢意!更感谢王校长给予…

第十六届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汇报

第十六届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汇报根椐局里统一安排,在部分中小学,幼儿园举行了府谷县第十六届高效课堂教学大赛。我们一组三人,负责幼教段的幼儿音乐、舞蹈教学大赛,汇报如下:一、音乐、舞蹈组大赛体现的优点1、参赛教师…

20xx年中小学课堂教学讲赛活动总结报告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推进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平凉市20xx年中小学课堂教学讲赛活动总结报告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搭建全市骨干教师交流和成长的平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符合我市特...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竞赛活动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竞赛活动总结为全面推进全县高效课堂实施鼓励广大教师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关注学生研究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教学反思的职业习惯进一步确立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特举行本次...

万金塔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万金塔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总结同志们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按照万金塔小学20xx年工作计划的安排中心校从学期初就开始筹备万金塔小学骨干...

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总结

教学研究月活动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校教研范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科骨干根据校历安排在学校行政组领导下教导处具体组织开展了跨度两个月的教...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总结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总结一基本情况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于20xx年11月26日至28日三天在我校举行其中数学组由9名优秀选手参加这次竞赛活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的三级活动活动中充分展示交流了学校一年...

课堂教学大赛总结(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