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3+2HCl(浓)==CaCl2+H2O+CO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3+H2SO4==CaSO4+H2O+CO2↑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3高温====CaO+CO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
例如:CaCO3+2HCl==CaCl2+H2O+CO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2O2MnO2====2H2O+O2↑
Zn+2HCl==ZnCl2+H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2KClO3MnO2====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
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
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
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
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
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
四、 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
氧气
2H2O2MnO2====2H2O+O2↑
2KClO3MnO2====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五、 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气体的净化原则: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净化的顺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题型体系】
一、气体制备及性质验证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务原理以及性质。
中考考察热点
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律以及操作过程
2. 实验装置以及药品的选择,并分析选择错误的后果
3. 通过归纳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推测制取某种未知气体。
典型例题及练习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______________。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
(4)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实验室中,利用右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
(1)李明同学想利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的O2,应对装置作何改进?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中盛放的试剂是 。
(2)李明同学还想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取H2和CO2,请你对他的方案给予评价: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任意写出其中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上述几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用 (填物质名称)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然后 , 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收集二氧化碳通 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
二、设计实验
着重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典型例题及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 (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
H2C2O4·2H2O ?CO↑+CO2↑+3H2O
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
(2)若用C装置收集CO,则进气口应为____;
(3)若要验证固体草酸 (H2C2O4·2H2O)受热的分解产物为CO、CO2、H2O,则仪器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无水CuSO4遇到水会变成蓝色,NaOH可以吸收CO2且吸收量大于澄清石灰水,生成可溶的Na2CO3,溶液为无色)
(4)某同学设计用草酸制取并收集CO的实验,装置如下图,请你评价他的方案。
强化训练
1.下列关于“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与“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变化的本质看: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从消耗的能源看:前者要消耗能量,后者不消耗能量
C.从成本看:制备等量氧气,前者成本低,后者成本高
D.从经济效益看:前者效益高,后者效益低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必使用的用品是( )
A.小棉球 B.试管
C.药匙 D.玻璃棒
3.高温下分解下列物质,理论上不可能产生氧气的是( )
A.高锰酸钾(KMnO4) B.氯化钾(KCl)
C.氧化汞(HgO) D.氯酸钾(KClO3)
4.以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③铁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A.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5.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③按要求装好仪器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④①②⑤
6.要除去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最好的方法是( )
A.用沙子擦洗
B.用“钢丝球”擦洗
C.加热使之剥落
D.加少量稀盐酸使之溶解
7.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该方法是组内每种气体的最佳收集方法,这样的一组是( )
A.H2、O2、CO2 B.H2、CO2、CO
C.CH4、O2、CO2 D.H2、CH4、CO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考查总结
陈家滩乡学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有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
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
正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4、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
三、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在实验中少数学生不知所措;学生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低;大多数学生处理问题能力不强,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
综上所述,化学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0xx-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