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5.13

八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鼓面碎纸屑跳动;

吊着的小球被振动的音叉弹开

(碎纸屑、小球的作用为把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现象放大成明显、易观察的现象,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或者转换法

2、传播:声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传播

3、介质

   ●分类: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

举例: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

从玻璃罩中抽出空气,闹钟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声速

   ●声速与介质种类  、介质温度有关

              ↓             ↓

    V固>V液>V气  空气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15℃空气,声速:340m/s

   ●回声测距计算:s=vt/2   

声波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的现象叫回声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

     ●通过人耳:物体振动产生声波→介质→骨膜振动→听小骨振动→ 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物体振动产生声波→骨头→听觉神经→大脑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

举例:贝多芬失聪后利用骨传声创作乐曲;

咀嚼口香糖、饼干觉到的声音比周围人感觉到的更大

2、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距离不同,导致声音传入两耳的时刻、强弱、步调不同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其他应用:双声道立体声

第四章、声音的特性(超级超级重点)

1、乐音三要素:

     ●音调:声音高低称为音调,频率大则音调高

   (每秒振动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符号:Hz,人耳听觉频率

     可听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为超声波)

  ●响度: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与振幅、距离有关

            (振动幅度的大小称作振幅)

     ●音色:与发声体材料、结构有关

例:

音调:小提琴改变琴弦松紧(定弦),改变音调

      吸管长度不同,吹气音调不同

      养蜂人区分蜜蜂是否采蜜

      暖水瓶灌水声音变化

      一玻璃杯先后倒入不同量的水,细棒轻敲,频率不同

      医生检查病人腹部积水     

      女高音音调高于男低音

响度:男低音响度大于女高音

      震耳欲聋

音色:人耳能区分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声纹锁的原理、只闻其声便知其人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来源●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2、噪声强弱:听觉下限0dB,理想安静环境30-40dB,超过50dB影响休息, 超过70dB影响学习工作,超过90dB影响听力,150dB失听力

3、控制噪声的途径(重点)

      ●声源处减弱(例:消声器、无声手枪、禁止鸣笛等)

      ●传播过程中减弱(例:远离噪声源、隔音板、关闭门窗、设立屏障或植树等)

      ●人耳处减弱(例: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

   

第五节、声的利用

1、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的特点

1)声能传播信息:

举例●回声定位(蝙蝠利用超声波夜飞、声呐测距、超声波检测物体)

       ●B超(是超声波)

2)声能传播能量:

举例,超声波清洗污垢、超声波治疗结石、

          声波熄灭烛焰、造成破坏、超声波除尘、

           超声波焊接

                     

3、次声波

     火箭发射、飞机飞行以及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传得很远,很容易绕开障碍物,且无孔不入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小结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③分类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快速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③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④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两种方式:蒸发     沸腾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完成这一过程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4、  注意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实例

(1)大气循环中

①属于液化的:云 雨 雾 露

②属于凝华的:雪 霜 冰花(在玻璃窗的内侧)

  (2)干冰(固态CO2)

       ①人工降雨

当干冰撒到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

②舞台效果的烟雾---

把干冰撒到舞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看到的烟雾。

(3)“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①夏天吃冰棒,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

     ②开锅冒的“白气”,是锅里冒出的水蒸气(无色),遇到锅外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一、 光的色彩 颜色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光的色散: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物体的颜色:

   我们所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例如: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

★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和它颜色不同的光

二、 人眼看不到的光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三、 光的直线传播  很重要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举例:激光测距、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举例:牙医使用、潜望镜、照镜子、

湖水倒影、水中月镜中花

   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五、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球面镜

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第四章、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故折射角与入射角存在相等、大于或小于的关系。

属于折射现象的:凸透镜成像(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筷子放水中弯了 、看水中鱼位置比实际高

(二)透镜

1、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3、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a.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透镜由两个球面镜构成,固有两个球心)的直线

b.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c.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d.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像的绘制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经凹透镜后__________,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________(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__________;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缩小;物在间像在外,物在外像在间”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与眼睛

a. 人的眼睛与照相机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老花眼需佩戴凸透镜。

2、望远镜与显微镜

a. 构造:由两个透镜组成,分为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和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

3、投影仪: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二、速度

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3.6千米/小时

3.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四、世界是运动的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改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 1
  • 2
  • 3
  • 全文阅读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1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2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4草鱼鲢鱼鳙鱼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

20xx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种子中的胚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修改1)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动物运动知识点总结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