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化学课题文献综述范文

宁 德 师 范 学 院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年 级 2012

专 业 化学

学 生 杨元世

学 号 B2012061118

题 目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20xx年6月20日

【文献综述】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

杨元世

(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 2012级化学1班 福建 宁德352100)

【摘要】生鲜食品主要指“生鲜五品”。与超市中经营的其他商品相比,生鲜食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属性:保鲜和加工。保鲜即保鲜处理,新鲜的食品送到商业企业中来,必须运用保鲜设备对它进行保鲜处理。很显然,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保鲜就是保商品的价值,即通过管理来实现保值。保鲜加工处理是利用各种加工设备,使加工食品通过加工达到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生鲜食品 果蔬 水产品 保鲜技术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使其在贮藏、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产后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的相对滞后,我国生鲜食品腐烂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水果的腐烂损失率在25%~30%,蔬菜的腐烂损失率在20%~25%,水产品的损失率在15%左右,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平均损失率仅为1.7%~5%。保鲜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生鲜食品保鲜是保证其贮藏期品质稳定,实施远距离或反季节贸易的关键,已成为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一个重大难题,受到食品企业、物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 …… 余下全文

篇二 :绿色化学综述范文

绿色化学范文一、

浅谈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

众所周知,有机化学特别是有机合成化学是一门发展得比较完备的学科。在人类文明史上,它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可否认,“传统”的合成化学方法以及依其建立起来的“传统”合成化学工业,对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以往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治理、停产、甚至关闭,人们为治理环境污染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世纪90年代初,化学家提出了与传统的“治理污染”不同的“绿色化学”的概念,即如何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通过研究和改进化学化工过程及相应的工艺技术,从根本上降低、以至消除副产品或废弃物的生成,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绿色化学”的目标要求任何一个化学的活动,包括使用的化学原料、化学和化工过程、以及最终的产晶,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都应该是友好的。因而,绿色化学的研究成果对解决环境问题是有根本意义的。对于环境和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十几年来,关于绿色化学的概念、目标、基本原理和研究领域等已经迈步明确,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具体来说,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污染的产生优于治理产生的污染;2)原子经济性;3)只要可行,应尽量采用毒性小的化学合成路线:4)更安全的化学晶的设计应能保留其功效,但降低毒性;5)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分离剂等),如用时应是无毒的;6)应考虑到能源消耗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应尽量少地使用能源;7)原料应是可再生的,而非将耗竭的;8)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化步骤;9)催化性试剂(有尽可能好的选择性)优于当量性试剂;10)化工产品在完成其使命后,不应残留在环境中,而应能降解为无害的物质:11)分析方法必须进一步发展,以使在有害物质生成前能够进行即时的和在线跟踪及控制:12)在化学转换过程中,所选用的物质和物质的形态应能尽可能地降低发生化学事故的可能性。19xx年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旨在奖励在创造性地研究、开发和应用绿色化学基本原理方面获得杰出成就的个人、集体或组织。共有五个奖项:学术奖(Academic Award)、中小企业奖(Small Business Award)、新合成路线奖(Alternative Synthetic Pathways Award)、新工艺奖(Alternative Solvent/Reaction Conditions Award)和安全化学品设计奖(Designing Safer Chemicals Award)。从设立的奖项和历届获奖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大致了解绿色化学所涵盖的范围。从根本上说,绿色化学是要求化学家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审视“传统”的化学研究和化工过程,并以“与环境友好”为基础和出发点提出新的化学问题,创造出新的化工技术。

…… …… 余下全文

篇三 :化学文献综述格式

文 献 综 述

(文献综述题目)

学生姓名 王小丽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完成日期

羧甲基纤维素-粘土及其

在控制农药污染上的用途

摘 要

综述了羧甲基纤维素,粘土的性质、用途及羧甲基纤维素-粘土在控制农药污染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农药污染;羧甲基纤维素;粘土

农药的广泛使用在保证农业高产稳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控制农药污染显得尤为重要。羧甲基纤维素(CMC)是一种电解质聚合物,具有诸多优良特性;而粘土对于农药控释技术很有应用价值,本文讨论新型复合材料羧甲基纤维素-粘土以及其在控制农药污染上的应用。

1 农药污染

1.1 农药的类型及用途

农药是农、林、牧业有害生物的克星, 在防治有害生物和保障农林业生产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农药是毒性高、环境释放率大、影响面广的有机污染物,在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草危害的同时也污染环境和农产品[1]。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常常从不同角度把农药进行分类。其分类的方式较多,可以分为离子型农药和非离子型农药。部分农药为弱酸性,在土壤中能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品种、数量最多的则是非离子型农药,如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类农药[2]。

.

.

7 结束语(或小结)

农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却不可

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利用羧甲基纤维素及粘土在控制药物释放的特性,研究羧甲基纤维素-粘土复合材料作为农药缓释剂控制农药污染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一旦这方面技术有所突破,必将引起农药应用技术的重大变革,使其向着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 余下全文

篇四 :绿色化学综述

 绿色化学综述

                                    分子科学与工程1班    党喆  3007207420

1. 绿色化学的提出

 1.1 绿色化学提出背景 

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由于科学中的不确定性,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合成出未知性质的化合物,只有通过经过长期应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质,这时新物质可能已经对环境或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而更为显性的危害是,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严峻的现实使得各国必须寻找一条不破坏环境,不危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绿色化学形成历程

·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

·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The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 of 1990 ),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不久,污染防治和有毒物质办公室(OPPT)通过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的理念和流程。1991年,OPPT模型研究资助发起了一个名为“预防污染可替代合成工艺”这个方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助研究项目,包括污染的化学品的设计和综合防治。1993年,该计划已扩大到包括其他课题,如环保溶剂和安全的化学品,并更名为“绿色化学”。此后,绿色化学计划已经建立了许多合作与学术界、产业界、其他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推动的全自愿的化学污染预防的非管理的伙伴关系。
·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同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 …… 余下全文

篇五 :自然科学类论文综述《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金属碱基对能增强

DNA导电性

2011-09-20 10:53:59 来源:《应用化学》 导读:20xx年北大化学院郭雪峰课题组在单分子生物传感研究领域中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两篇研究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在此前的研究工作中,郭雪峰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性策略,并且发现DNA分子在固态分子器件中依然保持其天然的构象及生……

20xx年北大化学院郭雪峰课题组在单分子生物传感研究领域中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两篇研究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杂志《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

在此前的研究工作中,郭雪峰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性策略,并且发现DNA分子在固态分子器件中依然保持其天然的构象及生物活性。受到前期工作的启发,郭雪峰课题组研究人员与与中科院化学所方晓红研究员合作,利用具有G4构象的DNA适配体分子构建了功能化的单分子器件,实现了对凝血酶的高选择性的可逆检测,最低检测浓度可达

2.6 aM(~88ag mL-1)。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实现了对单个生物结合过程的在线检测,从而发展了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在线生物检测的可行性技术。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无需标记,可以实时监测,且灵敏度选择性非常高。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的《应用化学》杂志上。

近期,他们与东京大学Shionoya教授合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对含有金属碱基对的非天然DNA导电性的测量,第一次从实验上证明了在双链DNA序列中合理地引入多个金属碱基对能够增强天然DNA导电性的理论预测。双链DNA中的金属碱基对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DNA电荷的传输。通过螯合试剂EDTA和金属离子的交替处理,他们还实现了对DNA分子器件的导电性质的可逆调控。这种开关性质和离子传感性能具有普适性。该研究的两位国际同行专家均给与“Very Important”的高度评价。有关论文已经被《应用化学》接收,并选为同期杂志的内封面。

…… …… 余下全文

篇六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

技术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目 录

一、概述 .................................................................................................................... 3

二、资料格式与内容 ................................................................................................ 4

(一)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 .................................................................................... 4

1、临床试验总结 ...................................................................................................... 5

1.1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 5

1.2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 5

1.3临床有效性总结 .................................................................................................. 6

…… …… 余下全文

篇七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与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化学药物申报资料撰写的格式与内容

技术指导原则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目 录

一、概述 ............................................................................................................... 3

二、资料格式与内容 ........................................................................................... 4

(一)前言 ........................................................................................................ 4

(二)药理毒理研究总结 ................................................................................ 4

(三)对药理毒理研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 7

(四)参考资料 .............................................................................................. 11

三、参考文献 ..................................................................................................... 11

四、著者 ............................................................................................................. 12 起草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 余下全文

篇八 :综述我国基础教育十年化学课程改革的典型成就

综述我国基础教育十年化学课程改革的典型成就

周冬冬(0809226)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课程内容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的转变、课堂评价的转变,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化学课程改革、典型成就、学生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了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蓝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典型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步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初步改变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初步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其中,尤以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成就最为突出,主要变现在:

1、课程内容的转变,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吸取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注重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强调相关学科课程内容融合,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例如,蛋白质这一知识,必修教材只作常识性介绍,不涉及性质,充分体现教材基础性;选修教材则详细介绍蛋白质的组成、性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内容,既有化学知识,也有生物知识,还有营养学知识,充分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2、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进行《镁和海水提镁》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海水提镁的工业流程”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交流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逐渐增强他们合作学习的愿望;在增设几个题目:海水提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那么贝壳在生产流程中起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还有,从海水中的Mg2+到金属镁,经历了哪些化学变化?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再针对问题,展开小组学习,然后及时鼓励与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都充分展现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具有五大特征:化学学习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化学学习需要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学习是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化学学习是一个社会性建构过程,化学学习要实现三重表征的融合。

…… …… 余下全文